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辅导技术专题六

合集下载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制度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制度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制度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制度篇11.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养为目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忙学生解除心理困扰,加强心理适应本领,努力开发个人潜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2.团体心理辅导对象为我校在校学生,对在校学生供应免费团体辅导。

3.团体辅导时间由辅导老师确定,全体成员要定时参加。

4.全体成员应乐观搭配辅导老师工作,维持辅导室内正常秩序,禁止高声喧哗、说笑、打闹、讲脏话、粗话。

5.定时参加每次团体辅导,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

如有事需提前请假。

6.参加团体活动时,注意力集中,不做其它无关的事情。

7.严格遵从保密原则,敬重每位成员的隐私,不得把在团体活动中了解到的信息外传。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制度篇2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养的需要,是实施素养教育的紧要内容。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紧要时期,当今独生子女特有的心理特点,面对更严峻的形势。

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动素养教育的必定要求。

结合本校实际,特订立相关制度如下:1、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

渐渐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老师共同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理论和实践本领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素养。

3、立足校本特色教育,坚持防备为主,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4、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乐观有效的渗透到学科教育中。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忙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5、关注个别差别,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个别咨询与辅导,健全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设立心理健康预约信箱和网上咨询,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显现的问题予以直接的引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娇治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学分:34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10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该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公选课,适用于全日制在读大学本科生,先修课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为主线,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为导向,以专题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讨论与分享为主体,针对大学生的心灵维护、环境适应、自我认知、自信心训练、学会学习、挫折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合理休闲、理性择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讨论分享、自我剖析、自我体验、心理测试、心灵导航等方式进行训练,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基本要求了解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掌握和理解心理素质的疏导方法,助人助己;运用心理自测,指导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针对主题进行心理学观点、方法的分析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进行训练,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主要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体验法、视频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专题一:相识训练(结交朋友)(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了解学生需求、自我介绍、制作名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十个法宝(三)教学要求:启动学习意愿,掌握介绍自我和制作名片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介绍自我和制作名片的方法专题二:心商训练(心灵维护)(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三)教学要求:理解心理素质的内涵、意义,掌握心理素质的方法,运用成功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提升自我心理素质(四)教学重难点:心理素质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专题三:健商训练(珍爱生命)(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珍爱生命的方法、(三)教学要求:理解生命的意义,掌握珍爱生命的方法,延伸生命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珍爱生命的策略训练专题四:自我认知训练(接纳自我)(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及发展阶段、健康自我认识的方法接受自我法训练(三)教学要求:理解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及发展阶段,学会健康的自我认识,掌握和运用健康自我认识和接受自我法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自我认识的策略训练、自我整合法专题六:自我认知训练(自信心培养)(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自信的定义、特征、心理表现、自信测验及自信心培养策略(三)教学要求:理解自信的定义、特征、心理和行为表现,掌握和运用自信的训练方法(四)教学重难点:自信心的策略训练专题七学习商训练(智慧学习)(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三)教学要求: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开发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四)教学重难点:学会学习的策略训练专题八:耐挫商训练(应对挫折)(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挫折的定义、表现,应对挫折的方法(三)教学要求:理解挫折的定义、表现,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培养阳光心态(四)教学重难点:应对挫折的策略训练专题九:情商训练(管理情绪)(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觉察情绪、理解情绪、运用情绪、管理情绪(三)教学要求:理解情绪的定义、表现和合理情绪疗法,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培养高情商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管理情绪的策略训练专题十:情商训练(学会交往)(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的作用、原则及学会交往的方法(三)教学要求: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学会交往的方法,培养合理交谊的能力和心态(四)教学重难点:合理交谊的策略训练专题十一:情商训练(培养爱的能力)(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爱情三角形理论,真爱的内涵和爱的能力的内涵、内容,积极恋爱的策略(三)教学要求:理解爱情三角形理论、真爱的内涵和爱的能力的内涵、内容,掌握积极恋爱的策略,培养健康恋爱的能力和心态(四)教学重难点:爱的能力的策略训练专题十二:情商训练(健康性爱)(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性道德观的原则(三)教学要求:理解性健康的内涵和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健康的性爱观,了解性知识和掌握性健康的策略(四)教学重难点:性观念与性行为的策略训练五、实训教学内容项目一:相识训练(团队建设)【实训类型】课带实验【实训学时】2学时【实训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找到课程学习的归属感,激发团队学习的凝聚力、向心力。

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通用11篇)

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通用11篇)

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通用11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2、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主要内容1、在健康教育课及日常生活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2、从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一、生活规律与心理健康,适应新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二、个性爱好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三、对不良行为的认识与矫正以及自信心的培养;四、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成功的快乐;五、学会人际交往中的健康心态;六、帮助学生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四、途径和方法1、心理辅导课程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请班主任老师每个月对学生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3、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每学期举办1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计划在高年级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

4、设个别心理辅导继续开通“知心姐姐信箱”、通过“知心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地沟通,帮助学生排解心中困扰,对有关的心理行为进行诊断、矫治,对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通用6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通用6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1一、教学目的: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克服自卑心理,学会欣赏自我和悦纳自我,树立“别人行,我也能行”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事先挑选一名高一点的男同学扮演乌龟爷爷,另外选好扮演乌龟丁丁、小伙伴儿的同学各一名,旁白一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对胜利充满信心,面对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最后使自己获得成功;也有的同学面对困难,丧失信心,失去了进取心,结果以失败告终。

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课,很重要,题目叫《树立自信心》。

(二)学文明理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戴洪祥是怎样克服困难,做成“戴氏小提琴”的,明确告诉学生是“自信心的力量”!2、然后教师要简介自信心的概念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三)活动明理1、角色扮演(15分钟):让同学表演童话剧《我不行与我能行》,从演出中让学生领悟到:只有不怕困难,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2、议一议师:小龟丁丁为什么开始不敢爬坡?生:过低估计自己、自卑心理作祟、怕自己笨手笨脚,被人笑话……师:后来,丁丁怎么做的?成功了没有?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大胆地尝试;他不怕困难,大胆去做。

师:你知道丁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勇敢的孩子;知错就改的孩子。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生:在做事之前,就认为自己不行,是自卑的表现;后来他做了勇敢的尝试,获得了成功,是自信的表现。

指点迷津:我们应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四)总结全课:可请同学归纳总结,使同学们看到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助其充分认识和发展心理潜能,促进他们心理素质和其它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

二、具体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匡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新环境,以及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交友方式方法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赋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主要内容:中中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匡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和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中中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匡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养成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预活动的能力。

1、全员参预,提高师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应是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为此,我们首先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两支队伍:一是教师群体,二是班主任队伍。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和理论知识,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等途径,匡助老师树立新观念,重视心理辅导教育。

2、面向全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活动性、协同性”等实施原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着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班级各科教学、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以及整合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培训心得体会(15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培训心得体会(15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培训心得体会(15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1)20__年的12月我校对全体教师开展了班主任培训工作之心理辅导技术专项培训,并于教育局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心理辅导技术考试。

通过几位我校实力雄厚的心理专项教师对我们进行的为期一周的心理辅导技术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我受益匪浅。

作为师范学校院校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我们都学习过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但是那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理解可能只局限在对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上,很难切实地与现实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并加以运用,而现在通过在职岗位上专业人员对我们的培训以及各自现有的在一线工作的经验的结合,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

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疏导服务教案

学生心理疏导服务教案

学生心理疏导服务教案第一节:引言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障碍。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学校应构建完善的心理疏导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份学生心理疏导服务教案,旨在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

第二节:背景分析当代学生面临诸多压力,如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家庭压力等。

在应对这些压力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等。

因此,学校应提供学生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困境,提升心理素质。

第三节:目标和意义学生心理疏导服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疏导,学生可以提升自信心、增强逆境应对能力,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此外,心理疏导还有助于减轻学业负担,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四节:服务模式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生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可以开展个别辅导、集体活动、培训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则可以提供24小时的随时咨询服务,方便学生随时分享困扰。

第五节:服务内容心理疏导服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学习方法、压力管理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心理疏导服务内容,全面提升心理素质。

第六节:心理疏导教师学校应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心理疏导教师队伍,他们应具备丰富的心理疏导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

心理疏导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聆听技巧,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第七节:服务流程心理疏导服务应建立完善的服务流程,包括学生咨询、需求评估、目标制定、辅导实施和效果评估等环节。

通过严格的流程管理,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的心理疏导服务。

第八节:可行性分析建立学生心理疏导服务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投入,包括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疏导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疏导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疏导方案导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疏导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在校园中,学生经常面临压力和挫折,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主动关注自身心理状况。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课程,引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心理疾病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专业的方式和方法,以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学生可以在这里与心理咨询师交流。

心理咨询师将通过倾听、引导和建议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可以看作是心理辅导的延伸,针对学生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提供情绪宣泄、放松和释放等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以促进学生情绪的平衡和调节。

四、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

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能够熟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常见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

家长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心理疏导培训课程,了解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六、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疏导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学校应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如主题研讨会、课外兴趣小组等。

这些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七、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最新6篇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最新6篇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最新6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篇1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物质条件逐渐丰裕,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造成很多小学生的心理不健康。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心理辅导: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倾听别人的心声。

2、及时做好笔记、谈话记录。

二、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

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

四、从实用出发,教会学生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常用方法:1、学会放松。

要使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

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喜欢写小练笔和日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

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4、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

5、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6、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作为班主任,要观察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到防患于未然。

专题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课的操作要领

专题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课的操作要领

学生能发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通过交流,自己理解和支持
01 了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同龄人的理解和支持往往比老师
的评价与支持更为重要,由此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积郁得到宣泄,并可重塑自我形象;
02
03
使学生得到社会性发展的经验;置学育要人;
体验到自己在同伴中有所作为,可以和别人成功地进行交往,因而增
总之,“引导”应该“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 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
关于“重引导,不重教导”还有一个“不可绝对化”的问题。所谓“不重教导 ”,不是不要适度的教育指导,不能把这个观点推向极端,以为在心理辅导活动课 过程中连一句带有教育色彩的话都不能出现。有的辅导教师一听到几句“教导”性 的语言,便立即要质疑“辅导到底应该是指示性的,还是非指示性的?”其实,提 出这样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本身在理论上就已陷入了绝对化。
五、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 信任使人感到安全,信任才能敞开心扉。说真话难免会有错话,但对学
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话持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可强化学生自我向善 的意向与努力。
团体指导者必须具备三种基本态度,那就是真诚、正确的同感、无条件 完全的接纳。团体辅导者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良好的气氛,一种对团体成员接 纳与信任的气氛,以致使每个成员可以不必防卫及隐藏自己,而是可以自由 自在地表达自己,这样就足以使团体咨询产生效果,并促使当事人的改变和 成长。
二、重引导,不重教导
辅导,顾名思义,一为“辅”,二为“导”。“辅”者,扶助,辅佐,非主要 之意也;“导”者,引导,疏通也。心理辅导,重在“导”,难在“导”,它既要 注意契机,还要注意分寸。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 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即使是必需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 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教案设计

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教案设计

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心理健康疏导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掌握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和处理方法;3. 提高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4. 营造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促进心理健康。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什么是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2.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3. 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4.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课: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处理方法1. 压力与焦虑;2. 抑郁与情绪失控;3. 社交问题与孤独感;4. 如何寻求专业帮助。

第三课:心理压力管理1. 压力的来源与分类;2. 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3. 放松技巧与调节心态;4. 培养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第四课:情绪管理1. 情绪的来源与表达方式;2. 如何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3. 提高情绪智商;4. 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

第五课: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1.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运动与心理健康;3. 饮食与心理健康;4. 睡眠与心理健康。

三、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2. 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和分享心理健康的经验;3. 视频展示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4. 情景模拟和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能力;5. 走进社区,实地体验心理健康服务和资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作业:每节课后布置相关阅读和反思作业;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3. 课程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活动,提升实践能力;4. 课程总结: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并给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五、教学心得:通过本次心理健康疏导教育,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管理问题,同时也树立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态。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做一个快乐、自信、积极的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六作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六作业

1、咨访关系的助长技术有哪些?应如何理解?咨询关系的助长技术包括共感、积极关注和真诚。

共感是指咨询师能够对当事人做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具体来说,共感要求咨询师首先能够从当事人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当事人的精神世界;然后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还要引导当事人对其感受做进一步思考。

因此,作为专业的助人活动,咨询和平时生活中朋友间的互相关心、心有同感是有区别的。

共感不等于同情,也不仅仅只是了解对方的情形及感受,更不等于完全认同和赞成当事人的行为和看法。

高水平的共感是能够与当事人最深层的感受息息相通,并帮助当事人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与分析。

积极关注是指咨询师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独立人格,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当事人,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

它要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相信人皆有独立存在的权利和尊严,人皆有改善和增长的潜力,对当事人持承诺、理解和非评价的态度,允许当事人做他自己,对当事人的尊重不附加任何条件。

积极关注不仅体现了人本主义咨询流派的基本思想,也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可。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健康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给每一位来访学生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在运用积极关注技术时,教师应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消极、悲观,认为某些学生身上毫无是处;一种是脱离学生实际,盲目乐观。

真诚是指咨询师以真我的面目出现于当事人面前,开诚布公,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投身于咨询关系。

它要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真诚地对待自己,也真诚地对待当事人,因为“一方向前走多远要根据对方走多远来定”,它对于建立真诚、信任、理解的咨访关系十分重要。

2、常用会谈技术有哪些?一、倾听技术1、询问咨询师的倾听十分重要,有些时候倾听本身就是治疗。

因此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通过询问鼓励当事人更多地表达自己,特别是运用开放式问题如“能不能告诉我”、“愿不愿谈谈”等激发当事人投入到咨询过程中来。

2、释意将当事人表达的意思,经过咨询师的理解后,再反馈给当事人。

2024年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多场景)

2024年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多场景)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多场景)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教学质量、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学校整体氛围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培训目标1.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明确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2.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调适技巧,提高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3.培养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4.提升教师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5.增强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三、培训内容1.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疾病的识别与预防,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

2.教师心理压力应对:分析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教授应对压力的策略,如时间管理、情绪调适、放松训练等。

3.人际沟通技巧:讲解有效沟通的原则,提升教师与学生、家长及同事的沟通能力。

4.自我认知与成长:引导教师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规划,促进自我成长。

5.心理辅导技能:教授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6.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团队凝聚力。

7.案例分析与研讨:分析实际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典型心理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8.心理健康测评:运用心理测评工具,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自我调适提供依据。

四、培训方式1.面授课程:邀请心理学专家、资深教师等进行授课,现场互动交流。

2.网络课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方便教师随时学习。

3.工作坊:组织专题工作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

4.团体辅导: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案例研讨:组织案例分析会,分享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培训效果评估1.定期对参训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了解培训效果。

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辅导记录

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辅导记录

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辅导记录
《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辅导记录》
日期:2022年10月12日
咨询者:小明(化名)
背景: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最近感到压力很大,对学业和人际关系感到困惑。

他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获得一些帮助和建议。

咨询内容:
1. 学业压力:小明表示最近学业压力很大,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担心自己无法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睡眠不足和精神状态不佳。

2. 人际关系:小明在和室友的相处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他觉得自己很难融入室友的圈子,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3. 自我认知:小明表示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和未来规划感到困惑,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哪里,缺乏对未来的自信和方向。

辅导过程:
1. 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练习,帮助小明缓解焦虑和压力,让他更加平静和清晰地面对学业和人际关系问题。

2. 认知重建:通过与小明对话,帮助他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明确个人目标和规划,增强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3. 沟通技巧:对小明提出的室友关系问题,和他分享一些沟通技巧和建议,帮助他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室友之间的理解和友好。

4. 饮食和运动:建议小明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安排,提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增强抗压能力和肯定感。

结论:
通过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辅导,小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并且获得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他表示对未来更加有信心,准备积极面对学业和人际关系问题。

建议小明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注重身心健康,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学校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辅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压力过大、情绪波动、人际关系不和谐等。

学校心理辅导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有效的应对和调节,提高心理韧性,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心理讲座、心理测试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咨询服务则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个体或集体心理辅导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咨询师的指导,解决心理问题,获得心理支持。

此外,学校心理辅导还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服务。

在学生面临重大挫折、创伤事件或心理危机时,学校将及时介入,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同时,学校还会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恢复心理平衡。

最后,学校心理辅导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务。

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应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主动寻求心理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综上所述,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务,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型: A类课课程属性: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学时: 2学分/ 32学时适用对象:大学一年级一、制订依据本标准依据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国发〔2019〕4号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等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公共必修课之一。

课程共计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作用为了培养身心健康、信念坚定、德技并修,能胜任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课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学生通用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本课程通过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培养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岗位需要的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抗压与应对挫折等能力。

三、课程目标四、课程教学单元(项目)及学时安排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活动实践8学时。

活动实践课主要针对重点章节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进五、课程教学实施条件(一)师资要求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应为心理学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团体辅导与心理咨询经验,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职业教学方法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二)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七、课程考核。

学生心理疏导教案

学生心理疏导教案

学生心理疏导教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压力和困惑。

学生心理疏导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种学生心理疏导教案,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二、了解学生心理状态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是进行疏导的前提。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等方式,了解他们可能面临的困惑和压力。

三、建立信任关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心理疏导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以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倾听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同时,保护学生的隐私,确保他们愿意主动透露内心困扰。

四、提供专业支持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常常缺乏足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专业支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应对压力和困惑的方法,例如自我放松、积极调整思维等,并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五、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以及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学生心理疏导的关键。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个体或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

六、培养积极心态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培养积极的心态。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正能量的故事、分享成功的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转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七、推动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学生心理疏导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例如情绪表达、冷静思考和适度发泄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挑战。

八、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

教师应积极与学生的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九、建立互助小组创建一个学生心理互助小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支持。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困惑和压力,通过倾听他人的经历和建议,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十、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对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心理咨询教案初中

心理咨询教案初中

心理咨询教案初中年级:八年级学科:心理健康课时:2课时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压力和挑战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3. 自我心理调适方法4. 人际沟通技巧5.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心理健康呢?2.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正文(2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分析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

3. 介绍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情绪调节、压力缓解等。

4. 讲解人际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人物遇到了什么心理问题?他们是如何应对的?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人际沟通技巧进行交流。

2. 学生参与活动,教师观察并给予反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

二、正文(25分钟)1. 教师继续讲解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如乐观、自信、坚韧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培养自我认知。

三、心理测试(15分钟)1. 教师设计心理测试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2. 学生完成测试,教师给予解读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体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培训对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校医等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教职人员。

三、培训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心理学基础知识△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与策略2.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技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心理咨询与辅导技巧△危机干预与应急处理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的应用4.家校合作与社区资源整合△家校沟通的策略与技巧△社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5.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与反馈△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的方法与工具△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与监测△教育反馈与改进机制的建立四、培训形式△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工作坊: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提升教师在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方面的技能。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经验分享:组织参训教师分享各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交流与学习。

△网络学习:利用在线平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和资源,方便教师自主学习。

五、培训时间与安排△集中培训:每年举办一次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工作坊和案例分析。

△日常学习: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持续的学习资源,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

△实践研修:要求参训教师在培训后的一年内,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至少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培训评估△过程评估:通过出勤率、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评估教师的学习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联系实际谈谈认知调整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答:REBT疗法认为,认知调整的关键在于帮助当事人检查非理性信念,在此基础上破除非理性思维,建立理性思维。

所以学校老师们在心理辅导中如果要应用认知调整技术,应该分三步走:
(一)、检查非理性信念的策略
检查非理性信念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

1、探寻“糟糕至极”的想法
如“如果考不上理想的学校会发生什么事情?”
2、探寻“我无法忍受”的信念,使当事人监测到自己对“完全无法忍受”的界定。

3、探寻“必须”、“应该”的思想。

4、探寻自我谴责、自我否定的思想。

(二)、与非理性信念辩论的策略
指导了非理性信念存在的目的、方式等,就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非理性信念做斗争、辨析,从而认清现实。

1、质疑
如“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质疑的关键是抓住非理性信念中的不合逻辑、违背常理之处,使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理念的荒唐之处。

在运用中还可使用夸张的反问以使质疑更有力量。

2、辨析
帮助当事人区分自己的合理意愿和非理性要求。

如帮助来访学生认识到“我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合理意愿。

而考砸后极其沮丧低落,不能原谅自己,则隐含了“我必须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非理性要求。

(三)、建立理性信念的策略
1、语义精确法
改变语义表达方式,少用“糟糕透了”、“必须”等字眼,多用“有些麻烦”、“可能会……”等。

2、替代性选择
激励当事人跳出牛角尖,看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选择。

3、去灾难化
激发当事人想象“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后究竟有多“糟糕”,使其清醒意识到那并非一场不可想象的灾难,很多问题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看问题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