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

合集下载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复习过程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复习过程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2、RTK平面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

RTK高程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等外高程控制点。

3、一级、二级、三级平面控制点及等外高程控制点,适用于布设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基础,可以作为图根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的起算依据。

4、RTK测量可采用单基准站RTK和网络RTK两种方法进行。

在通信条件困难时,也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5、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技术测量。

6、RTK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1规定。

表17、经、纬度记录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1m。

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

《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01m。

8、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将图根点和碎步点加上:表3 GNSS 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注:①一级GNSS控制点布设应采用网络RTK测量技术;②网络RTK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③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边长较差应不大于2cm。

9、RTK控制点平面坐标测量时,流动站采集卫星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将观测得到的地心坐标转换为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10、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获取:a) 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b)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己求解;c)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d)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e) 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不能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2、RTK平面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

RTK高程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等外高程控制点。

3、一级、二级、三级平面控制点及等外高程控制点,适用于布设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基础,可以作为图根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的起算依据。

4、RTK测量可采用单基准站RTK和网络RTK两种方法进行。

在通信条件困难时,也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5、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技术测量。

6、RTK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1规定。

表17、经、纬度记录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1m。

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

《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01m。

8、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将图根点和碎步点加上:表3 GNSS 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注:①一级GNSS控制点布设应采用网络RTK测量技术;②网络RTK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③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边长较差应不大于2cm。

9、RTK控制点平面坐标测量时,流动站采集卫星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将观测得到的地心坐标转换为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10、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获取:a) 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b)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己求解;c)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d)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e) 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不能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GPS测量技术总结

GPS测量技术总结

GPS测量技术什么是GPS测量技术?GPS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定位技术。

GPS测量技术是利用GPS信号进行测量、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在现代大规模的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土地管理中,GPS测量技术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

GPS测量的基本原理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信号,通过接收测站收到的卫星信号,并获取这些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等信息,得到接收机与卫星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接收机的位置信息。

常用的GPS测量方式有三种:单点定位单点定位是最基础的GPS定位方式。

其原理是利用GPS接收机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通过测量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差及已知卫星位置信息等数据计算出接收机的位置。

单点定位的精度通常在2-10m范围内。

RRK文件解算RRK文件解算是运用GPS数据进行的差分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GPS定位精度。

通过在测量区域内设置一个已知的控制点,记录该点的GPS坐标及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等数据,与进行GPS测量的测站同步记录接收信号的时间和卫星信息等数据,利用差分处理技术计算该测站的位置,并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

通常情况下,RRK文件解算的精度可以达到1-3厘米。

网络RTK网络RTK是GPS测量的高级技术,通过在网络上建立多个控制点,并利用黑色地狱CORS站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将多个控制点的坐标和GPS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测站坐标。

与单点定位和RRK文件解算相比,网络RTK定位精度更高,可以达到毫米级别。

GPS测量在地图制作中的应用GPS测量在地图制作和GIS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线路测量中,可以利用GPS测量仪记录道路的位置信息,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

在测量工程中,GPS测量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工地周边的地形和地貌信息。

在制图制作中,GPS测量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道路测绘、NGI和GIS制图制作等方面。

GPS测量技术的局限虽然GPS测量技术在很多方面具备优势,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稳定性和精度存在一定的局限。

GPS测量总结(推荐五篇)

GPS测量总结(推荐五篇)

GPS测量总结(推荐五篇)第一篇:GPS测量总结1.美国的GPS政策:(1)SA政策:考虑到GPS在军事上的巨大应用潜力以及C/A码是公开向全球所有用户开放的这一基本政策,为了防止敌对方利用GPS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国防部从1991 年7月1日起在所有工作卫星上实施SA技术。

(2)AS政策:AS政策是美国国防部为防止敌对方对GPS卫星进行电子欺骗和电子干扰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其具体做法是在P码上加上严格保密的W码,使其模二相加产生完全保密的Y码。

该措施从1994年1月31日起实施。

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NSS)(1)GLONASS(俄罗斯)(2)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3)我国自行研制组建的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4)美国GPS(5)印度导航卫星系统1.什么是时间系统?定义时间系统的基本要素? 定义:规定了时间测量的标准,包括时刻的参考基准和时间间隔测量的尺度基准。

基本要素:守时、授时以及时间频率测量和比对技术。

2.目前使用较为精准的时间基准有:(1)地球自转周期它建立了世界所用的基准,其稳定度约为10的负8次方。

(2)行星绕日的公转周期及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它建立历书时所用的时间基准,其稳定度约为10的负10次方。

(3)原子中的电子从某一能级跃迁至另一能级时所发出(或吸收)的电磁波信号的振荡频率(周期)它建立了原子时所用的时间基准,其稳定度约为10的负14次方。

(4)脉冲星的自转周期,最好的毫秒脉冲星的自转周期的稳定度有可能达到10的负 19次方。

3.世界时、恒星时和太阳时都是以地球自转作为时间基准的。

4.恒星时:恒星时是以春分点作为参考点的。

5.真太阳时:真太阳时是以太阳中心作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某地的子午圈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真太阳日。

6.平太阳时:以地球自转为基础以上述的平太阳中心作为参考点而建立起来的时间系统。

7.世界时:格林尼治起始子午线处的平太阳时(它是世界统一的时间系统)。

gps测量实训总结

gps测量实训总结

GPS测量实训总结1. 引言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通过使用卫星信号来计算地球上某一点的准确位置。

在GPS测量实训中,我们通过实地操作和数据处理学习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准确性评估和误差抑制方法等内容。

本文将对我们在GPS测量实训中的学习过程和经验总结进行概述。

2. 实训目标本次GPS测量实训的主要目标是让我们了解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GPS数据的处理和误差抑制方法,以及学会使用专业的GPS测量设备进行实地测量。

具体的实训内容包括GPS测量的原理介绍、GPS信号接收和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以及实地测量操作等。

3. 实训过程3.1 GPS测量原理介绍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接收设备组成。

卫星发送精确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这些信号并测量到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通过这些数据来计算位置。

我们了解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GPS信号的传播规律。

3.2 GPS信号接收和数据记录在实地操作中,我们使用专业的GPS测量设备接收卫星信号并记录数据。

通过设置测量参数、选择测量点和启动测量,设备能够接收到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记录相关数据。

我们学会了正确操作GPS测量设备,有效接收GPS信号并记录相关数据。

3.3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在数据记录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首先,我们导入记录的GPS数据到计算机软件中,并进行数据预处理、编辑和转换等操作。

然后,我们进行误差分析,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和误差抑制,减小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最后,我们利用数据处理软件生成测量报告并进行准确性评估。

3.4 实地测量操作实地测量操作是整个实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实地测量操作,并使用GPS测量设备记录测量点的位置和坐标。

通过实地测量操作,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GPS测量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技巧。

gps测量工作总结

gps测量工作总结

gps测量工作总结GPS测量工作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成为现代测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GPS测量工作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可以精准地测量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和坐标,为各种工程项目和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GPS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为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地图制作等领域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测量解决方案。

首先,GPS测量工作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测量。

传统的测量方法往往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测量点,然后通过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而GPS测量工作则可以通过卫星信号直接获取目标点的位置坐标,从而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尤其是在需要进行大范围测量的工程项目中,GPS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量的测量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次,GPS测量工作可以实现实时测量和动态监测。

传统的测量方法往往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测量,而GPS测量则可以实现实时的位置监测和动态的变化跟踪。

这对于需要进行动态监测的工程项目来说尤为重要,比如地质灾害监测、建筑结构变形监测等领域,GPS测量可以及时掌握目标点的位置变化情况,为工程安全和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另外,GPS测量工作还可以实现多点同时测量和数据集成。

通过多颗卫星信号的接收和处理,GPS测量可以同时获取多个目标点的位置坐标,从而实现多点同时测量和数据集成。

这对于需要进行大范围测量和数据比对的工程项目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测量数据,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整合,为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GPS测量工作已经成为现代测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高精度、实时监测和多点数据集成的特点,为各种工程项目和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GPS测量工作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GPS测量技术总结

GPS测量技术总结
n 测区概况 介绍测区的地理位置 气候 人文 经济发展状况 交通条件 通讯条件等
n 工程概况 介绍工程目的 作用 要求 等级 精度 等
n 技术依据 介绍作业所依据的测量规范 工程规范 行业标准等
n 作业情况 介绍外业观测实际遵循的操作规程 技术要求 包括仪器参数的设置 如采样率 截止 高度角等 对中精度 整平精度 天线高的量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等 作业观测情况 工作量 观测成果等
介绍外业观测时的具体操作规程 技术要求等 包括仪器参数的设置 如采样率 截止高 度角等 对中精度 整平精度 天线高的量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等 n 观测质量控制 介绍外业观测的质量要求 包括质量控制方法及各项限差要求等 n 数据处理方案 说明详细的数据处理方案 包括基线解算方法 网平差处理方法等
n 项目来源 介绍项目的来源 性质
57
n 数据处理情况 介绍数据处理方法 过程 结果及精度统计与分析情况
n 结论 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及成果作出结论
58
第九章 技术总结
第1节 技术总结的作用
在完成了 GPS 网的布设后 应该认真完成技术总结 每项 GPS 工程的技术总结不仅是工 程一系列必要文档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它还能够使各方面对工程的各个细节有完整而充分的 了解 从而便于今后对成果的充分而全面地加以利用 另一方面 通过对整个工程的总结 测 量作业单位还能够总结经验 发现不足 为今后进行新的工程提供参考
第2节 技术总结的内容
技术设计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n 项目来源
介绍项目的来源 性质 n 测区概况
介绍测区的地理位置 气候 人文 经济发展状况 交通条件 通讯条件等 n 工程概况
介绍工程目的 作用 要求 等级 精度 完成时间等 n 技术依据
介绍作业所依据的测量规范 工程规范 行业标准等 n 施测方案

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总结报告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总结报告一、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测量的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地理测绘、交通导航、科学研究等。

本报告将对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进行总结,介绍其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原理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GPS由多个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并不断向地面发送无线电信号。

地面接收器接收来自至少四个卫星的信号,通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可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和时间。

三、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的应用1. 地理测绘: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领域,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例如,GPS测量可用于土地测量、地形测量、地图绘制等。

2. 交通导航: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为交通导航提供了准确的位置信息。

通过GPS定位,车辆可以实时获取自身位置和路线信息,实现精确导航。

3. 科学研究: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例如,在地质学领域,GPS可以帮助研究地震活动、地壳运动等;在气象学领域,GPS可以用于气象观测和预报。

四、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精度定位:随着技术的发展,GPS数据的精度越来越高。

未来,人们将更加依赖高精度的定位技术,以提高位置信息的准确性。

2. 多频段覆盖:目前,GPS主要使用L波段进行信号传输。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频段覆盖,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覆盖范围。

3. 集成化应用: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将与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4. 实时数据处理:未来,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能够实时处理和分析大量的GPS数据,为各种应用提供更加准确和实时的位置信息。

五、结论总的来说,GPS数据采集测量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rtk测量实训总结

rtk测量实训总结

rtk测量实训总结RTK测量实训总结一、前言RTK是一种高精度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学习和掌握RTK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

二、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前,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学习,包括GPS原理、差分定位原理、RTK技术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为我们后续的操作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2. 仪器熟悉在进入实地操作之前,我们还需要对RTK测量仪进行熟悉。

通过仔细阅读相关说明书和手册,我们了解了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并进行了简单的操作演示。

3. 实地操作在熟悉仪器之后,我们开始进入实地操作环节。

首先进行基站设置,在合适位置放置基站,并对其进行设置和校准。

接着进行移动站设置,在移动站上安装天线并对其进行校准。

最后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在采集数据时需要注意避免干扰和误差。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使用专业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修正,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判断其精度和可靠性。

三、收获与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学习了RTK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还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精度和可靠性在测量中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了正确使用仪器和科学处理数据的必要性。

四、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RTK测量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并为实现更精确、更可靠的测量结果做出贡献。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doc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doc

GPS-RTK 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1、国家及地方 GPS 测量规范规范名称代码发布时间执行时间备注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009.2.6 2009.6.1 国家推荐性规范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CH∕T2009-2010) 2010.3.31 2010.5.1 日测绘行业推荐性规范(RTK) 技术规范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 2010.3.15 2010.10.1 城建行业工程建设规范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2009.3 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浙江省 GPS-RTK测量技术规定ZCB 001— 2008 2008.3.1 2008.3.1 浙江省测绘行业标准NBCORS网络 RTK测量技术规定约 2010.6 宁波市地方试行标准2、 RTK平面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

RTK高程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等外高程控制点。

3、一级、二级、三级平面控制点及等外高程控制点,适用于布设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基础,可以作为图根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的起算依据。

4、 RTK测量可采用单基准站RTK和网络 RTK两种方法进行。

在通信条件困难时,也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5、有条件采用网络RTK 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6、 RTK 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 1 规定。

表 1RTK 技术测量。

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 6 <4可用 5 ≥4且≤6不可用7、经、纬度记录精确至<50.00001 ”,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60.001m。

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

《 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01m。

8、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 规定。

表 2等级相邻点间平均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与基准站的观测起算点等级边长 /m /cm 中误差距离 /km 次数一级≥ 500 ≤± 5 ≤ 1/20000 ≤5≥4 四等及以上二级≥ 300 ≤± 5 ≤ 1/10000 ≤5≥ 3 一级及以上三级≥ 200 ≤± 5 ≤ 1/6000 ≤5≥ 2 二级及以上注 1: 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最近基准站的误差。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GPS静态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主要用于获取目标的精确位置和坐标。

在测量工作中,我们主要采用了GPS静态测量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是对我们的测量工作及GPS静态测量技术的总结:一、测量目标和任务:我们的测量工作主要目标是获取目标区域内各点的精确位置和坐标,以便进行地图绘制、地形分析、计算距离和面积等。

任务包括选取控制点、设立测站、进行GPS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二、测量仪器和设备:我们主要使用了GPS接收器、三脚架、电源和数据线等测量仪器和设备。

GPS接收器是测量的核心设备,用于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出目标点的位置和坐标。

三、测量步骤:1. 选取控制点:根据测量目标和任务的要求,选取一定数量的控制点,这些点应分布在测量区域内,并能够提供较好的信号接收条件。

2. 设立测站:在选取的控制点上设置测站,并进行必要的场地准备工作,如清理周围的杂物、安放三脚架等。

3. 进行GPS观测:打开GPS接收器,进行观测,并记录所得的数据。

观测时间应足够长,以获得较好的观测结果。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筛选、差分处理、坐标计算等。

5. 结果输出和绘制地图:根据处理和分析得到的结果,输出测点的位置和坐标,并绘制地图。

四、GPS静态测量技术的优点:1. 高精度:GPS静态测量技术能够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满足大部分测量任务的要求。

2. 快速:GPS静态测量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测量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 全球覆盖:GPS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测量,适用于各种地理环境和测量任务。

4. 数据可靠:GPS观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1. 对测点选取的考虑不够充分,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在以后的测量工作中,应该更加注重选取控制点的筛选和布设。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gps测量实训总结

gps测量实训总结

gps测量实训总结
在GPS测量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
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训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GPS测量实训让我对全球定位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训中,我学
会了如何使用GPS设备进行测量,包括设置测量参数、选择测量点、记录数据等。

我还学习了如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GPS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我今后的工作
和学习都将有很大帮助。

其次,实训中我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实训中,我们需要分工
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达到更好的测量效果。

团队合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和友谊,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通过这次实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测量过程中,我遇到了
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测量精度不够高、数据处理出现错误等。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在GPS测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加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
的技能水平。

总的来说,这次GPS测量实训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rtk工作总结

rtk工作总结

rtk工作总结
RTK工作总结。

RTK(Real Time Kinematic)是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测绘、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作为一种高精度的定位技术,RTK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利用RTK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现
在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测绘领域使用RTK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地形测量和地图绘制工作。

通过RTK技术,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面的三维坐标数据,为地图绘制提供
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RTK技术不仅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还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其次,我们在农业领域也广泛应用了RTK技术。

通过RTK技术,我们可以实
现精准农业,精确施肥、精准播种等农业生产活动。

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我们还在航空航天领域使用RTK技术进行了飞行轨迹的实时动态定位。

通过RTK技术,我们能够实时监测飞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保证飞行器的安全飞行。

这对于航空航天领域来说至关重要,RTK技术的应用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
了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RTK技术在我们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精度,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RTK技术还有许多潜
力有待挖掘,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RTK技术,为更多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RTK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更
多的便利和进步。

rtk测量实训总结

rtk测量实训总结

rtk测量实训总结rtk测量实训总结1. 引言在进行测量和勘探工作时,精准的定位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RTK (Real-Time Kinematic)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实时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

在本次实训中,我深入学习了RTK测量技术,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通过本文,我将总结我在实训中的学习和体会。

2. RTK测量技术简介2.1 RTK测量原理RTK测量技术通过接收基准站的信号,并与移动接收器进行差分处理,从而消除大气延迟和接收器误差,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这个过程需要实时的通信和数据处理。

2.2 RTK测量设备为了进行RTK测量,需要使用一套完整的设备。

这包括基准站、移动接收器以及数据处理软件。

基准站负责发射信号,移动接收器接收信号,并与基准站进行差分处理,最终提供高精度的位置数据。

3. 实训过程3.1 设备设置与校正在进行RTK测量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设置和校正。

我需要将基准站正确放置,并确保其与控制点相连。

我需要设置移动接收器,并进行校正,以确保准确的位置数据。

3.2 现场数据采集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开始进行实际的现场测量。

在此过程中,我通过调整接收器的位置和姿态,确保接收到基准站的信号,并保证信号稳定。

我还需要记录所测量的点的坐标和属性信息。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实地测量后,我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并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差分处理算法,可以消除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误差,提供更加准确的位置数据。

我还通过绘制图表和计算误差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

4. 实训结果与心得4.1 实训结果总结在本次实训中,我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RTK测量工作。

通过准确设置设备和精心调整姿态,我获得了高精度的位置数据。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使用了差分处理算法,并进行了误差分析。

我得到了满意的实训结果。

4.2 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入了解了RTK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学会了正确设置设备和进行现场测量,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果。

gps测量实训总结

gps测量实训总结

gps测量实训总结导语:GPS(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一项现代科技,已广泛应用于地理定位、导航、航空航海等领域。

在GPS测量实训中,我通过实地操作和实践,深入了解了GPS测量原理、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训的总结和心得。

一、GPS测量原理GPS测量是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测量点位置的技术。

在实际测量中,GPS接收机通过接收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经过计算和处理,可以确定自身的位置坐标。

GPS测量原理基于伪距观测,通过多个卫星信号的定位计算,可以得到测量数据。

二、GPS测量实训操作在实训中,我首先熟悉了GPS测量仪的操作界面和功能。

GPS测量仪具有触摸屏,操作简便且直观。

我学习了设置工作模式、收星、观测等基本操作,并通过连续观测、静态观测、快速静态观测等方式,掌握了GPS测量仪的实际操作技巧。

在进行GPS观测时,我了解到观测站选址和卫星接收条件对定位结果影响较大。

在选择观测站时,应尽量避开高层建筑和大树等遮挡物,以便获得更好的卫星接收信号。

同时,在观测过程中,还要保持GPS测量仪与地面之间的良好接触,以减少测量误差。

三、GPS数据处理与解算GPS数据处理是将观测到的卫星信号数据进行解算和计算,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使用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导入、预处理和解算的步骤。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了解到要注意音速改正、钟差改正、大气改正等因素。

这些改正项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以提高测量精度。

四、GPS测量应用前景GPS测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测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地震监测、航空航海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测量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在土地测量中,GPS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用于界址点的测量和土地边界的划定。

在地震监测中,GPS可以实时监测地球表面的运动情况,为地震预警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航空航海中,GPS 技术是飞行导航和船舶导航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gps测量个人工作总结

gps测量个人工作总结

gps测量个人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GPS测量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作为一个GPS测量员,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测量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GPS测量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1. 精准度和准确性:在进行GPS测量时,精准度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设置GPS设备,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可能影响精度的因素,比如天气、地形和信号干扰。

2. 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测量结束后,我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的软件来处理GPS数据,并且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分析这些数据,以便提供给项目团队和客户正确的信息。

3. 团队协作和沟通:在项目中,我需要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工作,比如工程师、设计师和项目经理。

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们有效地沟通,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和交流信息。

4. 安全意识:在进行GPS测量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我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和可能的风险,并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

总的来说,我在这段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GPS测量经验,并且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可以更加熟练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项目的成功和客户的满意度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进行GPS测量工作时,我还学会了不少相关的技术操作。

首先,我熟练掌握了GPS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正确设置设备、收集数据等。

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设备的GPS定位功能来精确测定地理位置,并且了解了不同类型的GPS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和精度表现。

此外,我还学会了使用差分GPS(DGPS)和实时运动学(RTK)GPS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GPS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特别是在需要更高精度的测量任务中。

我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如何针对特定项目选择最适合的技术和设备。

除此之外,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数据的后处理,包括数据的校正、筛选和修正。

这些步骤对于确保最终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在GPS静态测量技术方面,主要涉及到GPS测量的原理、仪器设备、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以下是关于GPS静态测量技术的总结:一、GPS测量原理: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由一系列卫星、地面控制站和接收器组成的系统。

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然后利用信号的传播时间差和卫星位置信息来测量接收器自身的位置。

二、仪器设备:GPS测量仪器主要有GPS接收器和辅助设备两部分。

GPS接收器负责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测量结果,辅助设备包括天线、三角架和数据记录器等。

三、测量方法:在GPS静态测量中,主要有单基线法和多基线法两种方法。

单基线法是通过在两个或多个点上同时观测卫星信号,然后计算其间的相对位置差异;多基线法是将待测点与控制点形成一系列基线,通过观测基线上的卫星信号来计算待测点的坐标。

四、数据处理:GPS测量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编辑、数据平差和网络优化等过程。

数据编辑主要是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筛选和修正;数据平差则是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点位坐标的最优解;网络优化是将所有待测点的坐标进行整体优化,以提高整个测量网的精度。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建立稳定的观测环境:避免在多建筑物、大树等高影响信号接收的地方进行观测,以确保接收器能够正常接收卫星信号。

2. 观测时间和间隔:一般来说,观测时间越长,测量结果的精度越高。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控制观测间隔,以保证接收器在每次观测时都能够接收到相同的卫星信号。

3. 多基线测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多基线测量,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在进行多基线测量时,需要注意基线之间的角度要尽量大于30度,以减小误差的传递。

4. 数据处理:对于GPS测量数据的处理,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可以采用先验信息和其他测量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

5. 结果评估和报告:对于GPS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需要编制测量报告,将测量结果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展示。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_测量工作总结GPS静态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方法,它可以实现对地球上任意位置的精确定位。

本次测量工作主要针对某个工程项目的地形测量需求,使用了GPS静态测量技术进行测量。

我们选择了合适的GPS测量设备。

在这次测量中,我们使用了高精度的GPS接收器,该接收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我们的测量需求。

在测量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测量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测量基准点,并计算了测量网络密度和基线长度,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一系列的操作流程。

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测量站点,并进行了天线的安装和校准。

然后,我们使用了合适的测量时间段和测量模式,以获得稳定的信号和减小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接收器进行合适的设置和参数调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观测和测量。

每次观测都包括了多个接收卫星的信号,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得了每个观测点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在每次观测后,我们还进行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改正和调整。

在整个测量工作中,我们严格遵守了测量规范和操作要求。

我们注意了测量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消除。

我们还进行了数据质量的评估和精度分析,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GPS静态测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形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精确定位和高程测量。

在本次测量工作中,我们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获得了满意的测量结果。

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与体会

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与体会

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与体会RTK技术的出现,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地控制测量方法,然而RTK的测量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遮挡、强磁场干扰、太阳黑子及超远距离等因素都对测量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无法测量。

我们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总结探讨RTK技术应用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2. 求解坐标转换参数对于一定区域内的工程测量,我们往往利用以往的控制点成果求取“区域性”的转换参数,以便适用于独立坐标系统。

其区域性,理论上消弱了变形影响,提高了转换的可靠性。

基准站的WGS84坐标的获得方法有二种:一是使用已有的静态数据,直接将控制点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输入手簿直接求取;二是使用上点采集的方式获取,此种方法是在无WGS84成果的情况下使用,具体做法如下:基准站的WGS84坐标直接从手簿中读取,然后将流动站安置于控制点上采集WGS84坐标,每次测量前总要先对测区进行点校正(WGS84地心坐标与独立坐标间的转换)。

即测前应在测区边沿选择三个分布均匀的控制点进行点校正,求解坐标转换参数。

测量时应以其它已知控制点作为检核,当检核精度满足拟测量等级时,方可开始正常作业。

将校正参数记录在笔记本上,每次测量前应认真核对本参数,确保本测区参数的唯一性。

3. 如何判断观测质量3.1 直接查看观测手簿上的收敛值目前大多数RTK仪器都已采用OTF方法计算整周模糊度,大大缩短了解算时间。

因此,在无干扰的测区,仪器锁定卫星在5颗以上时,5秒钟内RTK测量即获得固定解,手簿显示的收敛值一般在2cm以内。

此时的收敛值真实地反映了天线中心测量的内符合精度。

若RTK测量60秒以上才得到固定解,此时的收敛值可能存在伪值。

需要进一步确认。

3.2 重复测量判定观测质量少数测区存在一些干扰源,造成RTK测量质量不正常。

导致观测成果出现较大误差甚至有伪值现象。

这种情况观测时不易发现,可从手簿上反映出收敛很慢,求得固定解一般需要几十秒甚至几十分钟才能完成,其收敛值一般在2~8cm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RTK测量及检核技术总结2、RTK平面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

RTK高程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等外高程控制点。

3、一级、二级、三级平面控制点及等外高程控制点,适用于布设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基础,可以作为图根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的起算依据。

4、RTK测量可采用单基准站RTK和网络RTK两种方法进行。

在通信条件困难时,也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5、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技术测量。

6、RTK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1规定。

表17、经、纬度记录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1m。

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

《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01m。

8、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将图根点和碎步点加上:注:①一级GNSS控制点布设应采用网络RTK测量技术;②网络RTK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③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边长较差应不大于2cm。

9、RTK控制点平面坐标测量时,流动站采集卫星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将观测得到的地心坐标转换为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10、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获取:a) 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b)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己求解;c)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d)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e) 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不能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11、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基准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a)采用网络RTK时,基准站网点的设立要求按CH/T 2008的要求;b)自设基准站如需长期和经常使用,宜埋设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c)自设基准站应选择在高一级控制点上;d)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e)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必须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f)选择无线电台通讯方法时,应按约定的工作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以避免串频;g)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h)应正确设置基准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接收机天线高等参数。

《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GNSS基准站接收机天线安置要求:①安置GNSS接收机天线时,天线应整平,定向标志宜指向正北。

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可预先设置定向标志;②用三脚架安置GNSS接收机天线时,对中误差应小于3mm;在高标基板上安置天线时,应将标志中心投影到基板上,投影示误三角形最长边或示误四边形对角线应小于5mm;③天线高应量测至毫米,测前、测后应各量测一次,两次较差不应大于3mm,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较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并记录在GNSS外业观测手簿备注栏内。

12、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a)网络RTK测量的流动站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b)网络RTK 测量流动站应在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并实现与服务控制中心的数据通信;c)用数据采集器设置流动站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设置与基准站的通信;d)RTK的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e)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f)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g)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h)每次作业开始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RTK测量时,开始作业、结束作业或重新设置基准站后,应至少在一个已知点上进行检核,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控制点上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5cm;(注:比国家规范严格)2 在碎部点上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5mm。

i)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cm;RTK高程控制点测量高程异常拟合残差不应大于3cm。

(备注:各等级控制点只有一个标准,比较严格,同深圳要求)j)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关于手簿收敛精度的设置要求:①测量控制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1.5cm,高程收敛精度应≤2cm。

②测量控制手簿设置碎部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高程收敛精度应≤4cm。

k)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小于20个,采样间隔2s~5s,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l)应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坐标中数作为最终结果;m)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10~15min获得固定解,然后在不丢失初始化状态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

《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关于每测回的具体要求1、RTK一测回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对仪器进行初始化;②观测值应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③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10个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2、测回间应重新进行初始化,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应超过60s。

3、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超过2cm或经纬度的差值不应超过0.0007 ",垂直坐标分量较差不应超过3cm。

取各测回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成果。

4、当初始化时间超过5min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重新启动GNSS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

当重新启动3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选择其它位置进行测量。

5、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10min~15min,获得固定解,在不丢失固定解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

《N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关于测回间平面和高程互差的规定:1、网络RTK控制点测量测回间应断开再重新连接NBCORS网络进行测量。

2、一级GPS控制点分时段测量时,其时间间隔应大于2小时。

表4 NBCORS网络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3、测回间点位坐标互差按下式计算:2)22S-X+∆X=-(Y1)21(Y=∆H-2H1H4、时段间点位坐标互差按下式计算:2)2/)42S+-XXXX++=-++∆(2/)2(((3Y)2/)413YY((Y2/)21H+H-∆H=+(H32/)4H(2/)21《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关于RTK控制网转换参数残差的要求:WGS-84坐标系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求转换参数的参考点应采用3点以上的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参考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不得外推。

当需测定高程时,参考点应适当增加。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合理采用四参数(二维)或七参数(三维)的数学模型。

GPS-RTK参考点等级及转换残差要求应符合表5之规定。

13、RTK高程控制点的埋设一般与RTK平面控制点同步进行,标石可以重合,重合时应采用圆头带十字的标志。

14、RTK高程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规定。

表615、RTK高程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2s~5s,各次测量的大地高较差应不大于4cm。

16、应取各次测量的大地高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17、流动站的高程异常可以采用数学拟合方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内插等方法获取,拟合模型及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度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确定。

18、RTK图根点测量1)图根点标志宜采用木桩、铁桩或其他临时标志,必要时可埋设一定数量的标石。

2)RTK图根点测量时,地心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的获取方法参照5.2.5,也可以在测区现场通过点校正的方法获取。

3)RTK图根点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的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

4)流动站的高程异常可以采用数学拟合方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内插等方法获取,也可以在测区现场通过点校正的方法获取。

5)RTK图根点测量方法参照5.2、5.3中相关要求执行。

6)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10个。

7)RTK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

RTK图根点测量高程拟合残差不应大于1/12等高距。

8)RTK图根点测量平面测量两次测量点位较差应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测量两次测量高程较差不应大于1/10基本等高距,各次结果取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19、RTK控制测量外业采集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和内外业检查。

20、RTK控制测量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内存卡或测量手簿,记录项目及成果输出包括下列内容:a)转换参考点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b)基准站点名(号)、天线高、观测时间;c)流动站点名(号)、天线高、观测时间;d)基准站发送给流动站的基准站地心坐标、地心坐标的增量;e)流动站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f)流动站的地心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g)测区转换参考点、观测点网图。

在进行网络RTK时,a)至d)项可根据项目要求部分提供。

21、用RTK技术施测的控制点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平面控制点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卫星定位静态(快速静态)技术测定坐标,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高程控制点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三角高程、几何水准测量等方法,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

检测结果应满足表7和表8的要求。

表7注:上表图根点检核要求为《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表8《深圳市卫星定位测量规程》关于外业检核点平面和高程的要求:1)可采用已知点比较法、重测比较法、常规测量方法等进行。

应按下式计算检核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

[]NdPdP M P 2=式中: P M ——检核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cm);dP ——检核点两次测量平面点位的差值(cm); (注:参与计算前应检核一测回两个测量结果不超限)N ——检测点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