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案--第7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本节课的主题是《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意在通过学习典型的反侵略战争壮烈史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和反侵略意识。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反侵略战争;2.能够通过阅读了解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精神;3.能够了解和评价典型反侵略战争壮烈史实,并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1.课前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启发学生对“侵略”的了解;2.利用案例教学法,引出典型反侵略战争壮烈史实;3.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从而体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什么是反侵略战争;2.了解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精神;3.评价典型反侵略战争壮烈史实,并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故事让学生体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2.如何引导学生反思侵略的本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流程1. 呈现问题通过图片或其他形式,让学生了解“侵略”这个词语的含义,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要反对侵略,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家园?2. 了解反侵略战争通过课堂讲解、PPT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反侵略战争、反侵略战争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教学引用典型反侵略战争壮烈史实,讲述故事,带领学生了解一个一个具体的反侵略战争。
要点如下:1.推动宜昌抗战2.两个月马赛地坚守3.广东倭寇哨所4.中国瑞金游击队4. 民族精神的体验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5.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对学生对于反侵略战争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堂评估1.常规评估:观察学生的听课、笔记和口头表达情况;2.任务评估: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判断学生有没有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点;3.互动评估: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观察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抗争不平等、不公正的精神。
3.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勇敢坚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奋勇抗争的意义和正当性。
2.培养学生抗争不平等、不公正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奋勇抗争的概念。
•铁托奶奶的故事。
2.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制作简单的PPT或者黑板上写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
•准备放映设备和教师讲解所需的教学素材。
导入1.让学生观察一幅插画,并思考插画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所表达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引出奋勇抗争的概念。
学习活动1.通过视频、图片或文字,展示铁托奶奶的故事。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你对铁托奶奶的故事有什么感受?–铁托奶奶是如何奋勇抗争的?她的行为有何意义?–你能从铁托奶奶的故事中学到什么?3.学生小组间展开讨论,然后共同讨论并总结各组的观点和看法。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一下问题:–你身边是否有奋勇抗争的例子?–你认为奋勇抗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出色的讨论成果。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课堂作业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奋勇抗争的短文,可以结合铁托奶奶的故事进行描述。
要求短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四、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讨论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奋勇抗争的理解和认识。
2.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考察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以及对不平等、不公正的抗争精神的认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奋勇抗争的概念和意义。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抗争不平等、不公正的积极意识和品质。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分享。
最后,布置课堂作业,加深学生对奋勇抗争的理解和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生动、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
2.难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历史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本课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第三单元-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了三个板块:“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和“甲午风云”。
“虎门销烟”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收集资料,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知道鸦片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危害;感受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志士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圆明园的诉说”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成就,感受中国先民的智慧;理解圆明园被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收集资料了解圆明园文物的流失与回归情况,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甲午风云”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甲午战争的相关史实及马关条约的危害,体会到“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了解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日本侵略的故事,感受先烈不怕牺牲、誓死卫国的爱国精神。
二、学情分析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更是无数爱国志士的抗争史。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比较陌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比较难体会到当时祖国因为贫穷落后而被外国轮番屈辱的悲愤之情。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近代史,使学生懂得铭记历史,珍惜今日的和平盛世,敬仰爱国先烈,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努力的志向。
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与虎门销烟的史实,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以及了解林则徐等爱国英雄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初步感悟“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
2.知道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懂得鸦片带来的危害,从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中激发爱国之情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懂得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鸦片战争;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了解林则徐。
学生准备:了解鸦片战争;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了解林则徐。
(一)话题引入1.话题引入:出示教材第44页第一段文字,提问“你知道我们中国史上有哪些抵御外国侵略的抗争呢?”2.走进新课:了解鸦片是什么,提问“中国史上的鸦片战争是怎样引起的?这场战争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出示课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走进新课:虎门销烟(二)虎门销烟1.活动园:从教材第44页活动园的资料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会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1)播放视频,了解鸦片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危害,懂得鸦片的泛滥给中国人带来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打击,也严重危害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历史和列强的罪恶行径。
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
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历史和列强的罪恶行径。
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本课简洁化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晰目标投入课堂学习。
二、活动教学(一)活动一:虎门销烟1.看一看:课件出示第44页情境图,介绍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
“活动园”中呈现了输入中国鸦片数量激增的数据和中国人吸食鸦片的图片,借此说明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了解史实,思考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真正目的。
初步体会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的国力衰弱是中国遭受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
】设问:从上面的资料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下去,会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2.说一说: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认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3.学一学:阅读第46页内容,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史实,了解关天培“誓与炮台共存亡”的悲壮故事。
4.做一做:布置本周作业,收集更多英雄故事。
从中感悟今天的安定与祥和离不开千千万万人民英雄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旨在激发学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和报国之志。
】(二)活动二:了解《南京条约》1.学一学:阅读课文第47页,了解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史实及条约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历史,知道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
2.认识民族英雄在反抗列强侵略中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和民族英雄的事迹,培养爱国情感。
2.难点:理解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故事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视频片段,如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
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引出课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多媒体展示:展示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图片和内容,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教师讲解:讲解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如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等。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原因,如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科技落后、闭关锁国等。
3.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故事讲述: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海战等民族英雄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展示民族英雄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
学生感悟:让学生谈谈对民族英雄的感受,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4.爱国情感的培养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
代表发言: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和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民族英雄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5.请以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的精神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还能够激励我们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的品质,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⑤接下来,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最后,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加深学生对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的认识和理解。
板书设计:
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
-定义: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是指面对屈辱和困境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组成部分: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包括坚定的信念、勇气、智慧、沟通能力等品质和能力。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关于自尊、自信的概念,对于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等价值观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在面对屈辱和困境时,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挑战的信心。
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对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足功夫,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PPT用于展示课程内容、历史事件和相关信息;视频用于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屈辱和奋勇抗争的实例;在线工具则用于辅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此外,我们还将运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拓宽他们的视野。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主要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在国家危难时刻,无数英勇的人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当学习这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国家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正在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积极进取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人物和事迹。
2.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积极进取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学生明白,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当学习这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学习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人物和事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积极进取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
2.案例教学法:以历史人物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理解其精神内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导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导学案)本篇导学案所讲述的内容为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的第七篇课文《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文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课文概述《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一篇讲述二战时期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事迹的短文。
杰西·欧文斯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赢得了100米、200米、接力和跳远四项冠军,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本篇文章讲述了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以及他面对来自种族歧视的困难所做出的抗争和努力。
二、课文分析1.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的表现杰西·欧文斯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赢得了100米、200米、接力和跳远四项冠军,成为当时的体育明星。
他的奋斗精神和努力受到了全世界的赞赏和尊重。
2.杰西·欧文斯面对来自种族歧视的困难所做出的抗争和努力尽管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十分出色,但他依然面对来自种族歧视的困难和不公正待遇。
在回到美国之后,他依然被歧视和辱骂,受到了许多困难和苦难。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努力为自己和其他黑人争取平等和尊重的权利。
3.杰西·欧文斯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杰西·欧文斯的故事传达了一种“永不放弃,勇敢前行”的精神和价值观。
他在面对种族歧视和困难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并且从未停止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形象,充满了勇气、坚毅、智慧和自信。
三、教育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杰西·欧文斯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和坚定的信念,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杰西·欧文斯的故事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价值观,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迎难而上,绝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案--第7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人教部编版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过程】1.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2.交流你所知道的毒品危险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例。
3.自读课文,说一说虎门销烟的过程。
4.除了林则徐,你还知道哪些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请收集相关资料,并说说你的感受。
5.小讲坛:阅读“香港回归”材料,回顾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罹劫过程,初步了解近现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过程方法: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
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士气。
【学习重点】激发爱国激情,达到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的目的。
【学习难点】如何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学习过程】1.你有了解过圆明园吗?你脑海中的圆明园是怎么样的?2.想一想,当时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掠夺、焚烧?3.讨论: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
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最后,我认识到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勇于担当、积极应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法治观念,认识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激发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感悟团结协作的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和抗争精神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民族英雄,模拟他们在抗争过程中的决策和行动。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意义: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在民族危难时刻,勇于抗争、捍卫国家尊严的重要性。
举例: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例,讲解其背景、经过及意义,强调民族英雄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的勇敢坚定。
2.教学难点
-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帮助学生理清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间顺序,以及各个事件之间的关联。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7 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7 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7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在外来侵略和内部压迫的情况下,不甘屈辱,勇于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教材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和人物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所耳闻。
但针对本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对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原因理解不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存在疑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内部压迫的历史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内部压迫的主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入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熟悉历史案例和人物故事,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说课稿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7 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7课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外侮面前不甘屈辱,勇敢抗争的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压迫时的勇敢和坚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于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具体的抗争事件和人物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民在外侮面前不甘屈辱,勇敢抗争的精神,掌握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敬佩和爱国情怀,激发他们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勇敢和坚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人民在外侮面前不甘屈辱,勇敢抗争的精神。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到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伟大和可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等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于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人民在外侮面前不甘屈辱,勇敢抗争的精神,详细讲解相关的抗争事件和人物。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到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伟大和可贵。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5.总结提升:对中国人民抗争精神进行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采用关键词突出、逻辑清晰的方式,将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核心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以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抗争形式,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懂得勇敢反抗不公平现象。
3.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不同的抗争形式。
2.学生理解与重视勇敢面对困难、具有不服输的精神。
3.学生学会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件。
3.教学反思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首先,老师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问题、小游戏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老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让你们感到不公平的事情吗?(等待学生思考)学生:有,有些同学明知道答案,却不肯说出来,只是留着自己看。
老师:那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学生:可能会生气、不开心。
老师:那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是不是可以不屈服于不公平,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学生:(思考片刻后)可以去问别的同学,让自己变得更努力更聪明,然后在下次再给那些不正义的人一个教训。
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核心环节1. 阅读教材老师将文本内容展示在课件上,并通过阅读带领学生了解文本内容。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强调不同的抗争形式,特别是其中麻雀和蚂蚁的抗争方式和作用。
2. 分析教材老师发问,全班讨论整理教材中的信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1)教师发问:这一课教我们什么呢?(2)学生发言:学会奋斗不屈服,学会选择不同的抗争方式。
(3)教师发问:什么时候值得抗争呢?(4)学生发言:我们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不公正的评价、得不到善待时都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要求,这时就需要勇气去抗争。
3. 个案教学老师根据班级成员不同的身体条件、才能等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完成任务。
例如:小组任务:将教材中提到的麻雀和蚂蚁的抗争方式进行总结,并就此主题分组,合作编写故事或做出图画展示出来。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段反映近现代史上我国人民抗争历程的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历史吗?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近现代史上我国人民抗争的典型事件,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阐述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内涵。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分析问题,分享学习心得,既提高了课堂互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倾听、尊重、包容他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认知
本案例强调反思与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同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故事导入法,以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探讨中深入理解民族精神。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4.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勇于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力量。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敢于抗争、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说课稿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一节旨在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能力的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民族英雄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风貌。
教材通过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民族英雄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故事感受到民族英雄的精神品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产生共鸣。
但同时,学生对于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英雄的事迹,理解他们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民族英雄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民族英雄的事迹中,提炼出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思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民族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民族英雄的短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族英雄的精神品质。
2.讲述民族英雄事迹:详细讲述一位民族英雄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风貌。
3.讨论:引导学生从民族英雄的事迹中,提炼出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涵。
4.思考与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扬民族英雄的精神品质。
部编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案-第7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人教新教材(含答案)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清政府逐渐走向衰败,英国向中国走私、倾销鸦片,清朝官员抵制鸦片的历史故事和鸦片战争所带来的民族屈辱以及中国人民不甘屈辱,英勇抗争的精神。
2、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学习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签订以及中国人民不甘屈辱,英勇抗争的精神。
学习准备:查阅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我能行:一、填空:1、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
2、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
3、()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4、1840年6月,()正式爆发。
5、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条约要求将中国的()割让给英国。
6、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和()。
为扩大在华利益,()和()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7、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
8、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民族危机。
二、判断题。
()1、近代以来清政府逐渐走向衰败,日本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2、1839年3月,林则徐奉命到广州查禁鸦片。
()3、在清朝闭关自守的年代,关天培却放眼世界,聘请精通外文的人才编译了《四洲志》。
()4、《马关条约》中要求将中国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6、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其中铜虎首,铜猴首已经回归祖国了。
()7、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海军偷袭中国运兵船只和护舰开始的,他们不宣而战。
()8、邓世昌是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他曾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2.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3.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___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难点: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___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______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___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___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甘屈辱_奋勇抗争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不甘屈辱_奋勇抗争》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
2. 了解抗战时期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斗争历程;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导学内容:
1. 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
2. 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斗争历程;
3. 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奋勇抗争精神。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进修内容
1. 介绍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包括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斗争历程;
2. 分析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奋勇抗争精神,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第三步: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对当今社会的启迪和影响。
第四步:思考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思考如何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五步:作业安置
安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精神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导学案设计说明:
本导学案旨在通过进修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过程】
1.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2.交流你所知道的毒品危险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例。
3.自读课文,说一说虎门销烟的过程。
4.除了林则徐,你还知道哪些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请收集相关资料,
并说说你的感受。
5.小讲坛:阅读“香港回归”材料,回顾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罹劫过程,初步了解近现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过程方法: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
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士气。
【学习重点】
激发爱国激情,达到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的目的。
【学习难点】
如何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学习过程】
1.你有了解过圆明园吗?你脑海中的圆明园是怎么样的?
2.想一想,当时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掠夺、焚烧?
3.讨论: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
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
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4.你还知道哪些文物被掠夺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官兵的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事迹。
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认识清政府的无能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
3.以全面、客观角度地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提高辩证分析和多角度思考甲午战争后国际形势的能力。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重教训,树立为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4.学会鉴别正义和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认识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本质。
树立自己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以全面、客观角度地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提高辩证分析和多角度思考甲午战争后国际形势的能力。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重教训,树立为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学会鉴别正义和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认识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本质。
树立自己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过程】
1.你听说过“甲午战争”吗?这场战争的时间、战争的双方是什么?
2.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找资料,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3.讨论: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李鸿章被迫在《马关条约》文本上签了字。
看到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4.鸦片战争后的一个世纪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这百年的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