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富汗裔作家胡赛尼作品
卡勒德·胡赛尼:撕不掉的阿富汗标签卡勒德胡赛尼
卡勒德·胡赛尼:撕不掉的阿富汗标签卡勒德胡赛尼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是一位备受瞩目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他以其作品《追风筝的人》和《灿烂的太阳》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对阿富汗社会的生动描绘而著称,他把阿富汗这个国家的标签撕不掉,用自己的文字和故事来向世人展现这个被战争撕裂的国度。
在《追风筝的人》中,胡赛尼讲述了一个在阿富汗长大的男孩的故事,他的一生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
书中通过男孩与他的一个家庭朋友之间的友情,揭示了阿富汗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幸。
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描写都显示了作家对这个国家的深刻了解和对国家问题的深刻关切。
在《灿烂的太阳》中,胡赛尼继续描写了阿富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和命运,展现了这个国家的矛盾和困境。
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都展现出了胡赛尼对阿富汗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问题的深刻关切。
通过他的作品和文字,胡赛尼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印象的阿富汗,一种战争和混乱的阿富汗。
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和故事都充满了血与泪,他通过这些血泪的叙述,向读者展示了这个国家的悲惨和困苦。
胡赛尼的作品中并不仅仅是对阿富汗的悲苦和不幸的描写,他也向世人展现了阿富汗人的坚韧和勇气。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们尽管面对重重磨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坚韧地生活着,展现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正是阿富汗人的坚韧和勇气的体现,胡赛尼通过他的作品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胡赛尼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向世人展示了阿富汗的悲苦与不幸,却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坚韧和勇气。
他的文字真挚而深刻,他用自己的故事和人物,展现了一个多面的阿富汗,一个深受战争和灾难摧残的国家,一个充满着悲苦与不幸,却依然坚韧勇敢的国家。
胡赛尼的作品展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印象的阿富汗,一个充满血泪和痛苦的国家,却也充满着生命力和坚韧的国度。
通过他的文字,他将阿富汗的标签撕不掉,用自己的故事和人物,向世人传递了这个国家的悲苦和不幸,却也呈现了这个国家的坚韧和勇气。
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的社会意义
《追风筝的人》是由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所著的一部小说,于2003年首次出版。
这部小说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位主要人物阿米尔和哈桑之间错综复杂的友情和家族关系,以及阿富汗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这部小说深刻揭示了战争、种族、阶级、家庭以及个人成长等多个社会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战争对社会的影响胡塞尼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刻画,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给阿富汗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阿富汗苏联入侵和塔利班统治时期,人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破坏,许多人因此丧失了家园和亲人。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米尔和他的家人也深受战争的影响,他们不得不逃离家园,面临种种艰难险阻。
通过这些情节,读者不但能感受到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也能深刻地体会到战争对整个社会和国家所造成的毁灭性影响。
二、种族和阶级问题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两个家庭的命运展开,其中一个是贵族家庭,另一个是贫穷家庭。
主人公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来自这两个家庭,他们之间复杂的友情也让人深感触动。
在这其中,胡塞尼不但展现了种族和阶级之间的巨大差距,也揭露了贵族对仆人的歧视和欺凌。
在小说中,阿米尔对哈桑的背叛和自己的内疚,也表现了这种阶级和种族间矛盾的复杂性。
这种情节让读者反思种族和阶级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引发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
三、家庭和个人成长《追风筝的人》通过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的成长经历,探讨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
阿米尔和他的父亲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家庭故事在整个小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胡塞尼透过这些故事,让读者深入了解了阿米尔的成长轨迹和他对家庭的挣扎与矛盾。
哈桑作为阿米尔的好友和仆人,也在家庭影响下经历了种种考验,最终显现出强大的品格和勇气。
通过这两个角色的成长过程,读者能够思考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家庭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塑造作用。
四、友情和忏悔小说以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情为主线,探讨了忏悔和救赎的主题。
解读《追风筝的人》
解读《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阿富汗的感人故事。
这部作品自2003年问世以来,受到了全球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
1. 人物塑造:《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既善良又软弱的孩子,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但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罪恶感。
而他的好友哈桑则是一个勇敢、忠诚、无私的人,他为了保护阿米尔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2. 主题思想:《追风筝的人》以阿富汗的历史变革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忠诚与背叛、救赎与牺牲等主题。
这部作品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底线,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3. 文学风格:《追风筝的人》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和立体。
作者通过对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阿富汗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
此外,小说中的一些经典句子和对话也成为了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4. 社会影响:《追风筝的人》不仅在阿富汗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并被改编成了多种形式,如电影、电视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阿富汗的文化和历史。
总之,《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文学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让我们重新审视人性、友谊和家庭等永恒主题。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5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5篇《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 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 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 欢迎大家来阅读。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篇1《追风筝的人》是朋友在网上推荐的, 她说看了欲罢不能, 激起她了解阿富汗的冲动, 于是她又看了这个阿富汗作家的第二本写阿富汗的书《灿烂千阳》。
第一本我已经读完, 第二本读到一半, 有点读不下去了。
的语言太贴近生活, 两本书很相似。
其实读完第一本, 我感受颇多, 两个阿富汗小孩一起长大, 其间经历了太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 这些故事激发我思考朋友的真正含义书中真挚、细腻的语言十分生活化, 让我读起来很流利;但故事却很是沉重, 读完让人忧郁, 也许就是想让读者了解阿富汗人性中抑郁产生的原因。
书中男主人公对儿时伙伴的感情, 从愧疚, 自责, 到了解真相后冒着生命危险面对过去自己懦弱的一面, 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与故事的情节一起跌宕起伏。
第二本书还没读完, 感觉两本书的情节很相像, 只不过是刻画了两个女性的成长经历, 也不知道是译者的原因还是刻意的结果, 书中一些场景的描写都十分的相像。
弄得人常常把两本书的内容混了一起。
总之, 两本书让我了解了阿富汗这个陌生的国度, 了解了那儿人们的生活习性, 经历的灾难和他们顽强的求生精神。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篇2朝阳失去了昨日的光彩, 被雨水洗涤了的天空好苦涩。
仰天而坐, 心中的苦闷都被叠加在了一起――她的不理解, 让我很心痛。
一封绝交信紧紧地握在手心里, 心在流泪, 浸湿了友之干涸。
现在, 友情在我眼里变得好淡然。
偶然在网上看到《追风筝的人》, 原本以为是关于爱情的小说呢, 细细读了之后才发现, 它讲述的是友情之间的纯粹回忆起单纯的孩提时光, 哈桑与阿米尔虽然身份不同, 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很真切。
阅读体验8篇范文
阅读体验8篇范文范文一:《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触动。
故事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视角,描绘了他与朋友哈桑之间的复杂友谊以及背后隐藏的家庭、国家伤痛。
这篇小说令人沉浸于情感和复杂的人性之中,令人思考友谊、背叛、救赎等主题。
阅读过程中,我时而感到心碎,时而被故事中的勇气和希望所感动,让人回味无穷。
范文二:《1984》《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作品,它刻画了一个极权社会中的可怕景象。
这部小说通过对社会控制、个人自由以及政治谎言的深入探讨,引发了我对权力滥用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社会政治的担忧,并对现实世界中的、隐私保护等议题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范文三:《活着》余华的《活着》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小说。
它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呈现了中国历史中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脆弱。
阅读这本书,我被作者对人性、亲情和坚持的描绘所打动。
故事令人无法忽视生活中的残酷和不公,同时也传递了对希望和尊严的追求。
范文四:《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杰作。
这部小说以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和复杂的家族史,勾勒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
阅读这本书,我被作者独特的文风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所吸引。
故事中美妙的现实与幻想交织,让人不禁陷入对时间、命运和爱情的深思。
范文五:《围城》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以讽刺手法揭示小市民思维和婚姻困境的经典之作。
这本小说带给我不仅是欢笑,还有对社会伦理、责任与自由的思考。
通过一系列令人捧腹和令人深思的情节,这部作品将读者置于处处为难的境地,引发对人性的思考。
范文六:《骆驼祥子》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描述民国时期北京的经典小说。
故事通过眼前苦难和奋斗的形象塑造,诠释了一个普通人追求尊严、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呼唤,对现实生活中不公平和努力的思考。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悟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悟《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孩之间的成长、友谊、背叛与救赎。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人物塑造,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世界,同时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一、故事梗概小说的主人公是阿米尔,一个生活在阿富汗的富家子弟,和仆人的儿子哈桑之间的友谊成为了贯穿整部小说的主线。
阿米尔出生于一个风筝比赛盛行的社会,他的父亲希望通过他的胜利来赢得荣誉。
然而,在比赛过程中,阿米尔因为胆怯和恐惧,未能成功放飞自己的风筝,导致哈桑为他承受了荣誉的损失和无尽的苦难。
二、人物分析阿米尔阿米尔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既有着富家子弟的傲慢和自私,又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和关爱。
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常常选择逃避和背叛,但内心的愧疚和自责始终无法让他安宁。
他的一生都在为弥补过去的错误而努力,最终选择回到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去救赎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行。
哈桑哈桑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忠诚、善良、勇敢的仆人之子。
尽管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执着,让人感动不已。
他承受了阿米尔的背叛和忽视,却始终没有改变对阿米尔的忠诚和友谊。
他的形象成为了小说的道德光辉,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感震撼。
三、主题思考《追风筝的人》涉及了许多深刻的主题,如友谊、背叛、救赎、勇气等。
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共存,以及在困境中人们如何作出选择。
此外,小说还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尤其是对儿童的影响。
作者通过描述阿富汗战乱中的种种惨状,呼吁读者关注战争受害者的苦难,反思和平的珍贵。
四、阅读感悟阅读《追风筝的人》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友谊的可贵,以及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勇气。
同时,小说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过去,提醒我要珍惜身边的人,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
作为一名文档创作者,我深受这部小说启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内心的善良和真实,不断反思和成长。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想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想《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
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销量超过千万册。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很多年前,当时被书中美丽的异域风光和动人的故事所打动。
最近,我又重读了一遍这本书,并且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体会。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非常感人。
它以阿富汗的历史和社会为背景,通过讲述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阿米尔是一个富家少爷,他的父亲是喀布尔的知名富商。
哈桑是阿米尔的仆人,也是他最好的朋友。
他们一起长大,一起放风筝,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然而,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让阿米尔感到愧疚和痛苦的事情。
他亲眼看到哈桑被一群坏孩子欺负,却因为害怕而没有挺身而出。
这件事成为了阿米尔心中永远的痛,也让他和哈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后来,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父亲不得不逃离家园,前往美国。
在美国,阿米尔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作家。
然而,他始终无法忘记过去的事情,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悔恨。
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拉辛汗的电话,得知哈桑已经去世,他的儿子索拉博被塔利班囚禁。
拉辛汗希望阿米尔能够回到阿富汗,救出索拉博。
阿米尔深知这是他的一次救赎机会,他决定回到阿富汗,面对自己的过去。
在阿富汗,阿米尔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他遇到了许多善良的人,也遇到了许多危险和困难。
最终,他成功地救出了索拉博,并且和他一起回到了美国。
在这个过程中,阿米尔逐渐理解了父亲的爱和苦心,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他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能够承担起自己责任的人。
这本书的主题是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和人性的。
它通过两个少年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也展现了阿富汗的历史和社会。
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和暴力对人们的伤害,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想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想《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
故事以阿富汗战争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创伤。
小说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还探讨了救赎、友谊、家庭、爱情等主题。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时,我还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
那时,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它,唯一的感受是看不懂。
第二次阅读时,我刚到重庆,周末去图书馆看书,一下午看了一小半,买回来后断断续续读完,最大的感受是上世纪 70 年代的阿富汗真美。
第三次看电子书时,我与天南地北的读者朋友做了很多有趣互动,往往就某一个章节发表南辕北辙的书评。
最近一次,是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徐涛老师低沉深情地吟诵“为你千千万万遍”,忍不住泪流满面。
胡赛尼对于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有特别的偏爱,他喜欢写这个年龄的孩子。
这也许和他自己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跟随作为外交官的父亲去法国居住开始背井离乡的生活有关。
十二三岁,是一个孩童逐渐向成人世界接近的年纪,一个即将逝去无辜与单纯的年纪,一个处于“失”之边缘的年纪。
《追风筝的人》“追”字也用得非常好,一个“追”字,追的不仅仅是风筝,更是过往美好的人和事物,也是过往犯下的错误,更是新的未来和希望。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一个关于救赎和原谅的故事。
主人公阿米尔童年时犯下了一个错误,他眼睁睁地看着帮自己拾捡风筝才能获得比赛冠军的哈桑被阿塞夫施暴侮辱而未施援手。
此事以后,为减轻内疚感、罪恶感,阿米尔又陷害哈桑偷盗东西逼迫他离开。
随后,阿富汗发生战乱,阿米尔随父亲逃至美国,并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二十六年后的一天,拉辛汗的一通电话唤醒了阿米尔本以为已淡忘的罪恶及内心深处的愧疚。
阿米尔决定重回阿富汗,踏上一条危险的自我赎罪之路。
在塔利班的淫威之下,内心胆小懦弱的阿米尔终于冲破内心的牢笼,勇敢地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此时的阿米尔才算是真正平复了内心对哈桑的愧疚。
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胡赛尼是一位真正的作家。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范文5篇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范文5篇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示了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极其动人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史,不如说是一个国家女性的心灵发展史。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灿烂千阳》读后感去年寒假在家读完了《追风筝的人》,现在读完了《灿烂千阳》,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
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
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
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
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
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
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
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
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
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在读《灿烂千阳》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
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
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
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
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
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
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
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
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
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
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
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
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的阿富汗故事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的阿富汗故事简介《追风筝的人》是由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所著的畅销小说,被广大读者誉为一部感人至深的现代文学经典。
该小说于2003年出版,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反响,并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和舞台剧。
故事背景《追风筝的人》背景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阿富汗。
故事以主人公阿米尔为视角,讲述了他与好友哈桑之间复杂而细腻的友谊,以及战乱中对祖国和亲情思念的挣扎。
主要角色•阿米尔:本书的叙述者,来自一个富裕家庭,并拥有文学天赋。
他面临着自己胆怯和卑鄙行为带来的内疚感。
•哈桑:阿米尔贴身仆从,是一个既聪明又忠诚的少年。
他对阿米尔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奉献精神。
•阿斯夫:一个残酷的反派角色,给阿米尔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并成为故事的转折点之一。
故事梗概《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和他的朋友哈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寻求父亲的认可和自身内心的平衡上,阿米尔做出了对哈桑不负责任的选择。
然而,在战乱中,他必须面对自己胆怯行为带来的内疚感以及从此分离好友后所引发的思念。
整个故事包含多个主题,如友谊、背叛、父子关系、内疚和救赎等。
小说以阿富汗历史中真实而残酷事件作为背景,揭示出人性中善恶并存、互相渗透难以割舍。
主要意义与影响《追风筝的人》凭借其深入刻画人物形象和生动展现阿富汗社会面貌等方面凸显出众。
它向读者展示了不同角度下的道德困境和道德选择,唤起对人性的反思和对阿富汗历史及社会现实的关注。
作品中充满温情细腻的描写和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其成为广大读者心目中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结论《追风筝的人》通过世事变迁与友谊情仇、内疚救赎等元素相互交织,呈现出一个复杂而意义深远的故事。
它引发了无数读者对人性与正义、家国情怀与自我救赎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部小说充满真实感与普世价值,深入人心地表达了作者对阿富汗及其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我们作为读者对爱、友谊和亲情渴望的感悟。
卡勒德·胡赛尼:撕不掉的阿富汗标签卡勒德胡赛尼
卡勒德·胡赛尼:撕不掉的阿富汗标签卡勒德胡赛尼卡勒德·胡赛尼是一位阿富汗裔美国作家,他以《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两本畅销小说为人熟知。
他的作品以描写阿富汗历史和文化为主题,让读者对这个被战争和动荡所摧毁的国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追风筝的人》中,胡赛尼以一个少年阿米尔的视角来展开故事。
故事情节围绕着阿米尔和他最好的朋友哈桑之间的友谊、背叛和救赎展开。
小说中描绘了20世纪阿富汗的动荡年代,政治动乱和塔利班统治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阿米尔的故事,胡赛尼展现了一个普通人从童年到成年所面对的罪恶和艰难选择。
胡赛尼的另一部小说《灿烂千阳》则主要以两个女性玛丽姆和勒拉的命运为线索,讲述了三十年代至今的阿富汗历史。
小说中呈现了阿富汗传统文化、家庭和婚姻关系的特点,以及女性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胡赛尼通过玛丽姆和勒拉的经历,揭示了阿富汗历史上的暴力和压迫,同时也展示了人类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追求幸福的决心。
胡赛尼的作品中都包含着对阿富汗人民的深情厚意,他试图通过这些小说传递出对家国情怀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索。
他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了对战争和暴力的批判,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光辉的一面。
我们不能将卡勒德·胡赛尼仅仅定义为一位阿富汗作家。
尽管他的作品以阿富汗为背景,但他并不仅仅关注自己的故乡。
他运用文学的方式探讨人类普遍的主题,例如家庭、友谊、背叛和爱。
他的作品跨越了国界和文化,打动了全球读者,并引起了人们对战争、暴力和压迫的深思。
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个载体,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阿富汗这个被战争撕裂的国家,了解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苦难和希望。
他的作品让我们在人类共同的命运面前追溯、思考和理解,将我们的眼光和思考延伸到更广阔的世界。
卡勒德·胡赛尼的身份不可否认是阿富汗人,但他的作品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全球文学的一部分。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大学时就听同学说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很好,一直都没机会看;就业后偶尔有同学提起这本书很值得一看,遂决定买来看看。
今天看完了,确实很好看,很不错的一本书。
该书讲述的是在阿富汗,那片饱受战争摧残的土地上,两个小伙伴的故事,确切的说是两个兄弟间的故事。
对于阿富汗,或许太多的中国人都是很陌生的,而作为美国人来说,给那片国土上的一些人带来了一段难以遗忘的惨痛记忆,但对于阿富汗,他们也存在着诸多的疑问,虽然美国人在阿富汗的战争中取得他们所谓的胜利。
而作为一名出生在阿富汗,移民到美国的作家,阿富汗的根依旧保留在他心中,血液里是割不断的阿富汗情节。
写一本关于那片国土上的故事,对于作者来说,更像是在讲述他或是他身边的人,娓娓道来,让你随着故事脉络的发展,陪伴作者亲历阿富汗,去感受他们的故事。
还是让我从阿米尔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哈桑开始吧。
虽然哈桑对阿米尔有着异乎寻常的忠诚,阿米尔却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伤害他,背叛他。
阿米尔的行为确实可以称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发自内心的原谅他。
因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阿米尔,他懦弱、胆怯、过于敏感、满心嫉妒,但也正是这个阿米尔,内心柔软,有着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对自己无比苛刻。
正因如此,在受到无法抗拒的诱惑跟无法言喻的苦痛而对最忠诚的哈桑作恶的同时,他一生都为此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
直到他历尽千难万险,了解了身世的秘密,设法收养了哈桑的遗孤,他才得到了最终的救赎。
与性格复杂的阿米尔相比,哈桑简单得像个符号。
他忠诚、勇敢、善良,他说的第一个单词“阿米尔”决定了他的命运,决定了他只为阿米尔而活。
阿米尔视他为仆人,看着别人打他见死不救,嘲笑他不识字,甚至用收到的礼物诬陷他偷窃:但只要与阿米尔相关,他什么都能原谅——虽然我不确定他是否真的无怨无悔。
但是,从他最后为了保护阿米尔的房子而死,我想,他真的从来不曾后悔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富家少年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的故事展开,讲述了他们的友情、成长和背叛,以及阿米尔最终的自我救赎。
整部小说以阿富汗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人性、战争、宗教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故事中,阿米尔和哈桑情同手足,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然而,当哈桑遭受欺凌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退缩,没有保护他的好友。
阿米尔甚至因为无法面对哈桑,诬陷他盗窃,迫使哈桑离开了他们的家庭。
后来,阿米尔随父亲逃往美国,在那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多年后,阿米尔得知哈桑竟是自己的亲生兄弟,并且已经去世,他的儿子索拉博则流落在外。
阿米尔深感内疚和自责,决定前往阿富汗寻找索拉博,开始他的救赎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阿米尔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不仅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愧疚,还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危险。
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最终成功地救出了索拉博,并将他带回美国。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弥补它们。
阿米尔的成长历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经历挫折和磨难,更需要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过去,去接受那些曾经无法接受的事实,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寻求自我救赎。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和重要性。
真正的友谊不仅是在一起玩耍和分享快乐,更是在对方需要帮助和支持时,能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总之,《追风筝的人》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
它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写,还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大学生推荐好书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XX大学XX学院的一名学生,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本我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提升我们的修养。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大家推荐几本好书。
一、《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之间的友情、背叛与救赎。
这本书以阿富汗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苦。
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推荐理由:1. 丰富的人物形象:阿米尔、哈桑、阿里的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2. 深刻的主题:探讨了友情、背叛、救赎等人生话题。
3. 感人至深的情感:书中充满了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描写,让人动容。
二、《百年孤独》——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马孔多小镇从诞生到衰亡的百年历程。
推荐理由:1. 独特的文学风格: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现实与幻想巧妙结合。
2. 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
3. 丰富的想象力:马尔克斯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三、《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一部小说,讲述了杂货店老板通过回信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烦恼的故事。
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人性的温暖与善良。
推荐理由:1. 简洁的语言:东野圭吾的文笔优美,语言简洁,易于阅读。
2. 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3. 丰富的主题:探讨了亲情、友情、爱情、梦想等人生话题。
四、《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作品,从大历史的角度讲述了人类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优秀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优秀《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9篇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暑假买了一批书以供阅读,可惜大多都只看了一半就放下了,唯独这本《追风筝的人》,我从头至尾读完了。
我要说这并不是一本拿到就让人爱不释手的书,在刚开始读的时候会被陌生的人名和地名弄的晕头转向,要是心有一点浮躁可能就读不下去。
事实就是这样:在一个雨天,被清凉的雨水带走了所有浮躁的我才拿起这本手边的,在之前只草草翻了几页就放下的书,静静读了下去。
怀着对故事情节的期待,夹杂着对主人公的哀怨和对仆人哈桑以及像他一样的奴隶们的同情,我读了下去。
正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也是故事的转折点,全喀布尔的风筝比赛以及之后的故事。
这本该是个高兴的日子,他们赢了!成功的一霎那阿米尔的父亲也站起来欢呼,也“终于以我为荣”了。
但也就是这天,这美好的就像童话故事结局的一天,阿米尔因为他的懦弱和逃避使哈桑遭受了巨大的不幸,更让自己背上了巨大的负罪感。
这篇小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耐人寻味的历史。
阿米尔在那之后所受的煎熬却是让我深深爱上这本书的原因,毕竟这种做错事以后的愧疚和心底的那份不安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吧,作者把这样的心理描写的惟妙惟肖,让人忍不住惋惜和悲哀的同时也产生强烈的共鸣。
有句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为一个读者,一个置身事外却又能看清全局的人。
我是多么希望在有些时刻,阿米尔能挺身而出。
在事情发生过后,我又多想他能做些什么去补救。
可是一切恰巧相反,他没有站出来,他做的每件事和说的每句话都将裂缝越撕越大。
但这又何尝不是在现实生活,我们作为当事人时的做法呢。
可我们不知道这样做有多愚蠢,会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感悟初(2篇)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感悟初《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本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以一个平凡少年的命运为线索,讲述了关于友情、爱情、家庭和罪恶的故事。
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主人公阿米尔与他的朋友哈桑之间的友情,以及阿富汗动荡时期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讲述了阿米尔成年后来到美国的生活,以及他回到阿富汗寻找过去并救赎自己的旅程。
读完《追风筝的人》,我被故事中的情感所触动,也感受到了书中所传递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先,友情是故事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阿米尔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他们彼此互相依靠,互相关照。
哈桑是一个忠诚、善良、勇敢的朋友,他对阿米尔一直都是无条件的保护和支持。
然而,阿米尔在一个关键时刻出于自卑和懦弱将哈桑置于生死关头,最终导致两人分离。
这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深思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友情是一种珍贵的财富,需要我们用心去珍惜和经营。
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像哈桑一样,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友情。
而不应该像阿米尔那样,出于自私或者害怕而背叛朋友。
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友情是无私的,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证明。
其次,《追风筝的人》通过描绘家庭关系,表达了对亲情的思考。
阿米尔与他的父亲之间存在着隔阂,他一直试图获得父亲的认可。
整个故事中,父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主题,父亲对阿米尔的要求极高,却常常对他的付出视而不见。
这让我思考了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
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和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他的性格和价值观。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关注和支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父亲的互动中,阿米尔逐渐明白到,成为一个好人的意义远比成为成功人士更加重要。
此外,作者通过书中所描写的阿富汗战争背景,也让我对战争的可怕和残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场战争让无辜的人们失去亲人失去家园,让整个国家陷入混乱和痛苦之中。
通过书中的描写,我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和人性的脆弱性。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友谊、救赎和成长的故事。
在阅读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也对人性、勇气和救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友谊的力量。
故事中的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他们之间的友谊纯真而深厚。
然而,在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为了赢得父亲的认可,背叛了哈桑。
这段友谊的裂痕成为了阿米尔一生的痛苦。
直到多年以后,阿米尔才勇敢地回到故乡,为哈桑的儿子救赎,弥补了自己当年的过错。
这让我明白了友谊的可贵,也让我懂得了珍惜身边的朋友。
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勇气的重要性。
阿米尔在面对自己的过去时,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挣扎。
然而,正是他鼓起勇气,回到战火纷飞的故乡,才有机会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
这让我认识到,勇气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最宝贵的品质,只有勇敢地去面对,我们才能战胜内心的恐惧,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救赎的力量。
阿米尔为了弥补对哈桑的背叛,不仅拯救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布,还为那些被塔利班迫害的人们提供帮助。
这些行为让阿米尔的心灵得到了救赎,也让他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幸福。
这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努力去弥补,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让我看到了友谊、勇气和救赎的力量。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珍惜身边的朋友,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例(6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例这本书,让我哭了,笑了,愤怒了,反省了,最终敬佩了。
书中讲诉了两个阿富汗孩子的故事,其中交织着我们整个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主题:爱,友情,恐惧,愧疚,赎罪。
书中一句话,令人疼惜有令人敬佩“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不知道自己已经为这句话哭过多少次。
我从未想象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会这么深。
我甚至觉得,这已经变成了“信仰”。
哈桑,只为了帮阿米尔追那只风筝,而受到了别人的侵犯,到死都不知道,他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我真的是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尾。
在看这本书是,我曾极度讨厌阿米尔,他的嫉妒,他的懦弱。
但我也佩服他,他继承了他爸爸的好,知错就改,他听了拉辛汗的“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他走了那条可以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但转念一想,我们有何资格去讨厌阿米尔,我们同样如他一般重伤过深爱着我们的人,不是吗?伤得最深的,应该是我们的父母吧!网友排出的上加入最深的话之最“你好烦,别管我。
”这句话,大多数人应该都说过。
我同样说过。
我们都曾像阿米尔一般,把那个深爱我们的人伤得体无完肤,或许,阿米尔比我们过一些。
他为了赶哈桑走,还做了那般不耻之事。
阿米尔与他的父亲都护学会了救赎,那我们呢?难道要等到,他们一个个离我们而,才想到悔改吗?或许别人愿意,但我不会。
我可以想象得出,我若厚着脸皮索取,那将不是我。
我的灵魂、信仰、自尊都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看过一些书,让我明白一件事“心之外的事,都可以不是大事。
”我想,这句话,我只能理解一半,而理解这一半,活在这世间,心灵都是无比快乐,充实的。
所以,我每天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世间的一切。
尽量让自己处于冷静,平静的状态。
去对待别人,谦卑的。
以平常心面对一切,用爱保护身边的人,对于自己,活在当下。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例(2)《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背叛、救赎和亲情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阿富汗历史上的战争和动荡,深刻地描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和复仇的阴影。
追风筝的人简介
追风筝的人简介-读后感大全《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
人们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总有些过错你可能永远无法忘记,更没有机会改正,因为时间是不能倒流的。
一旦你犯下了一个错,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弥补。
有的人会选择逃避,在夜深人静时良心会化作皮鞭抽打你的灵魂;有的人会选择救赎,虽然仍无法弥补曾经的过错但却可以逃过自己良心的谴责。
《追风筝的人》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有关救赎的故事。
《追风筝的人》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
主人公儿时出身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经商积德,在当地非常有声望。
而主人公由于孩童的自私,非常想获得父亲全部的爱,并因此总是因为父亲对仆人孩子的温情而心生嫉妒。
主人公儿时性格懦弱,仆人的孩子勇敢忠诚,心态失衡的主人公后来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了仆人一家,导致仆人一家流落异乡,后来阿富汗爆发战争,主人公一家被迫出走美国。
后来父亲的合伙人熟知内情,在临过世前鼓励主人公回阿富汗寻找当年的仆人小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平复自己多年的负罪感。
已经是事业有成的主人公鼓起勇气,第一次像男子汉般的回到了故乡,在满目苍夷和被塔利班统治的残酷现实中,找到了老朋友,在得知惊人秘密后,他赎罪般的努力,最终令人感动的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
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每当天空放飞起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每个人都有一颗善于仰望天空的心。
是否你的心中也有一个风筝如果有,那么,无论它意味着什么,每当风筝起飞之际,让我们勇敢地追,为人,为己。
阿桑的陪伴依旧:为你,千千万万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阿富汗裔作家胡赛尼作品阿富汗近三十年的历史让人揪心,从苏联粗鲁的闯入,用炮弹,坦克敲开了它的大门,到塔利班裸露给世人的残酷恶行,这一切,最真知,最深刻感受到的是阿富汗人民。
国与家从来没有如此之近,近乎唇与齿。
就是这么一个一盘散沙的国家,在这样一个不可宽恕的年代里摇曳着原本瘦弱的身躯,尽管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
在这里,穿着传统蒙面服装----布卡的女性也许在乞讨,也许生活在家庭的暴力之中,国家的悲剧让本以贫困的她们更加艰苦,生活给了她们绝望,在似乎感受不到希望的时候,她们的自我救赎却也给了人微弱的希望。
玛丽雅姆,一个在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生活的私生女,也曾经“幸福快乐”在自己的土壤上享受着粗糙的父爱,旧的家庭,腐朽的文化绞织着这个年轻女人的悲惨命运,在母亲自杀后的她已不再是自己的主人,毫无亲情的亲人因处理掉这样一个私生女----—将之嫁给一个可以做她爸爸的中年男人而若狂,随之而来的是面对十八年的家庭暴力生活,她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吗?似乎是微弱的可能。
因为尽管她忍气吞声,一切的一切的恶梦似乎不会因为沉默而消失或远离这位普通的阿富汗女人,她可以改变吗?在这样一个由塔利班控制的时期,她连出门都必须由丈夫陪着,而且必须着传统的阿富汗服饰----布卡,遮住所有可能裸露在外的身体部位,如果一个女人单独出行走在大街上随时都有面临挨打和吃枪子的危险。
就是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年代,战乱加剧她们悲惨的命运,命运如同玛丽雅姆的女人到处可见,莱拉,一个曾接受过先进教育的阿富汗女性,却也同样遭受到了同样的曲折,战乱中她失去了父母和爱人,亦迫嫁给了玛丽雅姆的丈夫。
这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尽管恐怖依旧,但这两位女人懂得必须反抗,必须为自己的命运寻找出路,虽然最后,玛丽雅姆用自己的生命绽放了她此生的希望之花,尽管极其微弱,但莱拉,用自己更长的生命延续这一希望,当然莱拉坚定的眼神中,我相信会有成千上万的丽雅姆和莱拉走上这一希望大道。
同样在这里,阿米尔追寻着自己心中的风筝,它可能是友情,爱情,亲情,无论哪种,他勇敢在这样一个不被世人向往的地方寻找迷失的自己,阿米尔已不再简单是书中的主角,因为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人的存在,其中,《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就是阿米尔的原型。
而且,在我这里,是可以和这个人物的心理产生共鸣的。
但是有几个人能够有勇气去追赶心中的风筝呢?曾经逃避过的现实,曾经伤害过的友情,曾经陷害过的兄弟。
曾经的懦弱,习惯了曾经的我们在某一天恢复了真正自我的意识时,我们又会做什么呢?是粘上假髭,涉险深入逃离的家乡,亦或还是翻越恐怖分子的高墙,去营救令自己愧疚和思绪混乱的亲人,进行自我救赎?好在我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一个相对和谐的国度,我知道我无需阿米尔那般的勇敢,但是我也知道我如他一样,曾迷失了自己,是的,迷失的自己不能一辈子丧失在悔恨当中,生活要求我们勇敢,而它却不会嫌弃你来自哪一个国度,来自哪一个时代,哪一个阶层,因为它只需我们拔动心中的那个弦,放飞心中的风筝,我们就可以得到。
胡赛尼的作品就是这样,让人感受到无论在如何令人绝望的地方和时代,我们都可以手握一根绒线,希望在我们手中,展开心中风筝,让其遨游,给人希望。
同一个作者,两部经典,朴实地叙述着发生着我们同时代的故事,似远又近地震撼着我,原本不坚定的信念似乎拧上的镙丝钉,要和平不要暴力,要和谐不要冲突,只有国家的稳定才有国民的基本权利,只有勇气才能战胜所谓注定要面对的惨淡的人生,只有自我救赎才能活得坦然,只有不断努力站起来的坚毅信念才能真正赢得世人的尊重和敬佩。
丁荣2011.8.《野心的危险》本文选自《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第二部分:谋生之道九州出版社撒宁,一九七三年八月三日克:活在这个世界必须谋生,必须赚取衣食住行娱乐。
那我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才能了解这种孤独,也就是野心、竞争心的原因?我活着怎样才能够没有野心、没有竞争心?别这样,这是你的生命。
问:“认真”有什么性质?克:我问这个,你回答那个。
我问的是,活在这个世上既然要谋生,怎样才能够没有野心、没有竞争心,不人云亦云?我要怎样生活,因为我觉得非常孤独。
我知道这种孤独是野心、竞争心造成的。
我生存的社会结构就是这样。
我生存的文化就是这样。
我该怎么办?问:我必须弄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
克:不要“必须”,否则你就是在谈观念而已。
把需要减半,能不能消除野心?我需要四件长裤,六件衬衫,六双鞋子——我只需要这么多。
不过我还是野心勃勃。
算了吧!问:我如何改变行动?克:我会告诉你。
保持耐心,一步一步跟我来,你自己就会知道。
听好,我要再重复一次问题。
我很孤独,这孤独是自以为是的行为造成的。
自以为是的行为,形式之一就是野心、贪婪、嫉妒、竞争、人云亦云。
活在这个社会,我必须谋生。
这个社会使我人云亦云、野心勃勃、虚伪。
然而野心是一种孤立,那么,我要怎样才能够谋生而不野心勃勃呢?我很孤独,懂吗?所以,在这个世界,我怎样才能够活着而没有野心?每一个人都野心勃勃。
问:用全部的心和力量了解野心。
克:算了!你不专心,你不说:“看,我野心勃勃。
精神、心理、生理等,我有十方面的野心勃勃。
我充满野心,我用野心创造这个社会。
野心造成孤立感,这孤立感就是孤独,但是,我必须活在这个世界,我不想孤独。
孤独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问,活在这个世界,活在野心勃勃的人当中,我怎样才能没有野心。
我不要野心,那么我要怎样和你生活在一起?你不知道野心的危险吗?我要让你明白的是你野心勃勃。
你没有面对问题,你在回避。
问:什么叫野心?克:现状之外别有所图就是野心。
听着,我说野心就是想将你的现状改变成另外一种情况,这就是野心。
你想要什么东西,想要权力、地位、声望,这就是野心。
野心就是写了一本书,希望卖上一百万本。
如此这般,我不得不活在这个社会。
我知道这造成我的孤独,我知道孤独对我伤害多大,因为它阻碍了我和他人的关系。
我已经了解其中破坏性的本质。
那我该怎么办?问:寻找没有野心的人。
克:你没有野心吗?我该走出去找别人吗?你在说什么?你不认真。
我问自己:我很孤独,野心、贪婪、竞争造成了孤独。
我也知道孤独的破坏性,孤独真的阻碍了感情、关怀、爱。
这对我来说,实在很严重。
孤独很可怕,破坏性很强,有毒。
这样的话,既然我必须和你生活在一起,而你又那么野心勃勃,那么和你生活在一起,我要怎样才能够没有野心?既然我必须谋生,那么我该怎么办?你们不了解。
我整个人都沸腾了。
我迫切要了解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把我烧起来了,因为这事关我整个生命。
可是你们却觉得好玩。
我很孤独、绝望。
我知道其中的破坏性。
我想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我必须和你们生活在一起,必须和这个野心、贪婪、残暴的世界生活在一起。
我该怎么办?我会告诉你。
不过告诉你和你去做是两回事。
我会告诉你们。
活在这个充满野心的世界,因而变得欺骗、不诚实——行吗?我不想野心勃勃,那么我该怎么活在这个世界?我知道野心的后果是孤独、绝望、丑陋、残暴。
现在我问我自己:我怎样和野心勃勃的你在一起生活?我自己野心勃勃吗?我问的不是别人,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自己。
因为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对我来说这不是一句话,而是十万火急的事实。
我野心勃勃吗?我现在要弄清楚。
我要观察,不只观察一个方向,而是观察整个生命,看看我是不是充满野心。
我说的野心不是要大房子、想成功、想有成就、有钱的野心。
我说的野心是想将现状改变为完美的意愿。
我长得丑,可是我想把自己弄得最漂亮。
这个,还有其他,就是野心。
我观察这种野心。
我的生活就是这一回事。
我们懂吗?我不光坐着讨论,我用热情观察它。
我夜以继日地观察,因为我已经知道,孤独对人与人的关系破坏力最强,所以最可怕。
人不能自己一个人活着。
生活就是关系,生活就是关系里进行的活动,如果关系里面有的只是孤立,那就毫无作为可言。
我知道这一点,不是嘴巴上讲讲,而是十万火急的事实。
现在我要看。
我是不是充满野心,想把实然改变成应然,改变成理想?你们懂吗?想把我的实然改变成应然,就是野心。
我有没有想做这种事,这是说,你们有没有想做这种事?我说“我”,我指的是你们。
不要逃避。
我谈我自己时,就是谈你们大家,因为你们就是我。
因为你们就是这个世界,而我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所以我就看了。
然后我说,是啊!我是想将实然改变成应然,我知道这很荒谬,这是我的教育、文化、传统赋予我的野心。
在学校里,“甲”比“乙”好,就弄个“甲”来,你们知道都是这种事情。
各种宗教也说要从实然改变到应然。
他们这样说,我就知道他们是假的,所以我就舍弃,我碰都不碰他们,我接受“实然”。
等一下。
我看清了“实然”,我也知道“实然”不够好,所以,我到底怎样才能够转变它,但是却不把它改变成另外一种东西?现在我已经知道“实然”。
我很贪婪,但是我不想把贪婪改变成不贪婪。
我很残暴,但是我不想把残暴改变成仁慈。
然而这残暴却必须予以根本的变革。
这样,我该怎么办?我的心已经受过这么多的训练、教育、规条,要它残暴,野心勃勃,那现在要根本的变革,我该怎么办?我知道将残暴改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依旧是残暴。
所以我不走这个路线。
于是我有的就是“实然”,就是残暴。
于是怎么样呢?我要怎么观察它,心要怎么观察它,但不改变它呢?心要怎样彻底改变这世故的、受过教育的野心,使它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野心呢?我整天都在观察我的野心多么旺盛,我很认真,因为人活着不能没有关系。
但是孤独对人与人的关系却是很可怕的。
他可以假装,他可以说他也爱别人,可是他依然和别人打架。
所以,心要怎样才能够完全转变所谓野心这种东西?不论你怎么训练,只要还是意志的训练,就必然产生野心。
一切都在观察之中。
我清楚,训练意志想改变“实然”,依旧是野心。
我已经发现这一点。
这发现给了我能量,所以我可以舍弃意志。
我的心说这种东西已经结束,不论如何,我都不会再训练意志,因为那也是野、心。
《卡洪莎》三角梅花瓣一片一片飘落下来,你离开了你原本的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少了粉红花瓣的陪伴,少了家庭般的庇佑,少了纯洁伙伴的关怀。
不过你还是毅然选择了进入卡洪莎的世界---------“残疾”希望的世界,用自己的希望和坚定的眼神仰望着前方,坚定自己的选择,认定有一天会跨过这个海洋到达彼岸。
当进入卡洪莎的时候,你不知道其世界的残酷,饥饿、疾病、种族冲突、宗教冲突。
死亡随时发生,可你做着最纯美的梦。
当进入卡洪莎的时候,你想着自己能飞,全然不顾自己那累赘的瘸腿。
当进入卡洪莎的时候,你发明了花园语,在亲人朋友死亡后含泪笑着说。
当进入卡洪莎的时候,你从一朵花瓣里看到爱,从颜色时看到幸福。
当进入卡洪莎的时候,看到世界上最丑陋的各种事件,你仍然坚信世上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丑陋,只有鲜花,信任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