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语文中考备考计划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1
1、回归课本,明确复习目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从课本基础出发,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的,延伸课外知识,通过对课本知识的系统梳理,确定明确的学习达成目标,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语文专业技能。
2、夯实基础知识,多读著名刊物
语文常见的基础知识有字音、成语,在中考的语文考试中,有很多易读错字音、同音字、形近字等,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注重归纳梳理和总结,此外,还应多读著名刊物,对于一些优美的句子最好能做到记忆,提升自己的语言知识水平和写作水平。
3、重视诗歌和文言文,注重语言积累
诗歌和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诵读诗歌不仅能很好的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更能增强个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要明确诗歌鉴赏常见中考题型归纳及答题技巧总结,多读多背。文言文要区分实词和虚词,梳理重难点,培养自己对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翻译的能力。
4、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在紧张的初三学习中,要做好合理的复习计划,能够科学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核心,要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捷登通过一对一前后期精准管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员最大程度的利用好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学员提升障碍。
5、调整学员心态,科学应对中考
初三语文整体上的学习,在整个初中阶段无论是难度还是数量上都达到了顶峰,当学员面临家长期望和中考压力时,心态上易出现焦躁、烦闷等不良的现象。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千万不要惊慌,可以自行或者请专业的学科心理老师,正确合理的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以排解孩子心中的压力。
中考语文备考计划与做法
中考语文备考计划与做法
中考语文学科备考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语文科的综合评价指标进入全县前五名。
三、方法与措施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初中扩招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中考语文备考技巧及策略
中考语文备考技巧及策略
一、备考策略概述
备考中考语文,首先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明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考试的基本要求和考试形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要注重梳理考试重点,强化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阅读理解备考技巧
1、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量、使用速读技巧等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
2、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不仅需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扫读、精读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深入理解文本
阅读理解不仅需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主旨。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作者意图等方面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写作备考技巧及策略
1、写作素材积累
写作需要大量的素材作为支撑,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写作素材。可以通过阅读名著、观察生活、积累名言警句等方式来积累素材。
2、写作技巧训练
写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模仿优秀范文、学习写作理论等方式来提高写作技巧。
3、写作审题训练
写作需要准确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意图,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写作审题的训练。可以通过分析题目要求、理解题目意图、总结审题方法等方式来提高审题能力。
四、基础知识备考策略
1、词汇积累
词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可以通过背诵单词、使用词汇表、大量阅读等方式来积累词汇。
中考语文备考工作计划
中考语文备考工作计划
中考语文备考工作计划1
一年一度的中考已经临近,复习马上就要进入最紧张最繁忙的阶段。如何复习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备战热情,全力以赴积极投入复习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时效性。并且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争取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佳绩。为此我们三年语文备课组制定了以下的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一、复习重点
1、古诗文的识记、理解和阅读。
2、重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3、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
4、写作训练。
二、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既要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也要更多地关
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的时候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训练要做到每周至少一篇,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中考语文四大阶段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四大阶段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四大阶段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四大阶段从容备考
第一阶段:
中学阶段语文有1—6册,整理好六册的课本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复习、理解和记忆。复习的顺序是6、5、1、2、3、4,其中6、5、3、4册各用一周时间复习,1、2册用一周复习完。
下面是复习的要点:
1、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词句的理解记忆;
2、理解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文体与区别;
3、古诗文及其相关知识的背诵记忆;
4、课后附录中出现的古诗词、名著及语法知识的掌握;
5、重要的文学常识要掌握熟记。
第二阶段(4月份到5月份):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主要分为四大专题:基础知识积累运用专题、阅读专题、名著导读专题、作文专题。下面我们看看一些复习的要点:
1、基础知识积累运用专题
基础知识的细节部分很多,中考中基础知识内容范围广,内容多,考点多,分值较高,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讲解,考生在基础知识复习的时候可以根据前段时间的第一阶段的来参考,建议买本初中三年基础知识的书籍都复习,节省整理时间。
复习思路:知识梳理——命题分析——巩固练习——查漏补缺。
2、阅读专题
阅读专题主要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中,主要按文体来复习,对现代文进行归类,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类,考生可以结合往年的例题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相应的加强训练。解题方法指导:整体阅读——了解内容——领会主题——仔细审题——明确考点——筛选信息——找准语句——组织语言——落笔答题——回顾检查。
至于古诗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相似,侧重于字、词、句。对于常见的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一般句式都要重点的都复习,务求各个击破。复习方法:注重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方法——背诵与理解并重——训练与考查同步。
茂名市电白县麻岗中学中 2012中考语文备考计划
茂名市电白县麻岗中学中
2012中考语文备考计划
备考计划说明
1、备考原则明确目标,立足教材。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强化基础,
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讲练同步。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全体教师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集体备考,分工协作,不搞单干,不故步自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工享。
2、备考方法和措施按照《麻岗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中考备考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及时反馈复习情况,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3、关于听力本备考计划没有安排听力(中考12分),此项训练需贯穿
整个复习过程,即从第四周到十七周每周必须安排一次听力训练,可以在每周二早7:20—7:50依时进行。
4、关于写作本备考计划没有安排写作(中考50分)。此项训练需贯穿
整个复习过程,即从第五周到十七周每周安排一次写作训练。
写作,作文已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复习应基础、能力、应考并重,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快速拟题习惯,快速构思习惯,下笔成文一气呵成的快速作文等习惯。
具体安排见《2012年中考写作训练计划》。
5、关于文言文和古诗词文言文和古诗词复习(中考18-22分),教师可
以根据自己班级情况,穿插于各周中,确保充足的的时间让学生记忆和练习。
2012年中考语文备考计划
附一:
2012年初三级写作训练计划
附二:
2012年中考语文备考集体备课内容安排
中考语文备考策略和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策略和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是每位学生都需要认真对待的学科之一。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备考策略和技巧。本文将从七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基础知识掌握
中考语文考试中,基础知识是重要的考点之一。学生们需要认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如汉字、词语、语法、修辞等。对于这些知识,学生们需要不断练习,熟能生巧,同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
二、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中的重要考点之一,难度较大。学生们需要进行广泛的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训练中,学生们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主旨、细节等方面,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作文写作技巧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也是学生们的薄弱环节之一。在备考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如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同时,学生们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多读、多写、多练。
四、模拟考试训练
模拟考试是中考备考的必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们适应考试的重要途径。在模拟考试中,学生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同时,学生们需要注意模拟考试的题目质量和难易程度,做到针对性地备考。
五、答题技巧提升
答题技巧是中考语文备考的重要方面之一。在考试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如时间分配、答题顺序、做题方法等。同时,学生们需要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到精益求精。
六、文学素养积累
文学素养是中考语文备考的重要基础之一。学生们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备考中,学生们可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优秀作文等,积累好词好句和写作素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六篇)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
在结束新课之后,即将进入紧张的初三总复习。面对六本教科书,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行之有效的复习规划是成功的一半。为此,通过反复思量之后,我拟定一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二、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2、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3、点面结合,讲练同步
三、时间安排
1、分册复习(____月上旬-____月上旬):重点复习课本中现代文字词与古诗文。要求做到①古诗词:能默写,会赏析。②文言文:默写规定篇目、掌握主要知识点(包括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每册书复习完后进行综合测试。
2、专题复习(____月中旬-____月下旬):将知识结构分版块地进行整合并强化训练。我们根据试题类型主要分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语言运
用”“作文”五大版块,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3、模拟冲刺(____月下旬-____月上旬):模拟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阶段。内容为做模拟试卷,目的是营造考试情境,进行强化训练,加强心理素质,提高综合能力
4、梳理调整(考前一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采用学生自由复习、教师解疑答惑的方式。
四、复习方法
抓基础,重落实,教方法,明思路,讲科学,勤反馈中考命题一般而言遵循的是“重视积累,突出读写,着眼运用,鼓励创新”的思路,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语文基础,培养综合能力。对于基础知识要强化记忆,对于重点、难点、易错点也要有针对性的点拨,进行方法上的突破。
2012年中考语文备考 之我见
6、“修辞手法(辞格)”最简单,答题也是得分点:对比对比反 问反问,引人夸假。 7、“写作(表现)手法”不简单:借景抒情很常见;托物言志经 常有;咏史抒怀找观点;动静结合想反衬;象征手法笼全篇;借古 讽今需用典;虚实相生莫看偏;直抒胸臆有来由,出身、境遇想周 全。“赏析手法”与此同,以上概念记心间,对比鉴赏找“异、 同”,另加词语很划算:语言风格也可赏,对比、烘托(衬托或反 衬)不嫌烦;花鸟虫鱼山水木,人、事寓意在里边;内容形式均考 虑,意象、意境蕴主观。 8、文后“注释”要看清,可能就是得分点:时间、背景有交代, 思想、情感寓其间;生僻字词有诠释,疏通文意主旨显。
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 项是否答非所问; (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 “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 关系; (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 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 全几层意思。
5/120
每名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摘抄小本。
点子三:人人会背做题公式
点子四:用歌诀使知识系统化
1、“标题”要看好,答题用得着。别看几个字,文章全笼罩。有无双关意,需要 细推敲;可否作线索,联系全文找。人、事、物、景、境,“解题”是法宝。 2、“开头”属总起,千万别小瞧:开宗明义引话题,文章感情定基调;有无伏笔 要留心,读到后面就知晓;环境描写是渲染,烘托气氛很重要。 3、“中间”是过渡,上下(承上启下)有关照;呼应开头或题目,层层深入有高 招。疏通文意找观点(关键词、中心句、中心段等),人物描写正(面)、侧(面) 瞧。论证方法(例证、引证、喻证、正反对比论证等)集于此,两种论据(事实、 道理)要记牢。写人、叙事讲细节,形象、过程都重要。看清“题干”莫慌张, “指代”内容前后(文章中的“有效空间”)找。倘若还有其它项,根据情况另支 招。 4、分析“结尾”有门道,以下字句要记牢:卒章会显志(主旨),篇末需点题 (标题);情感主题可深化(升华),首尾呼应有深意;统摄全篇(有时指用自己 的语言归纳)字节俭,当心文末双关语。 5、“表达方式”属写作,阅读分析用得着: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五法记得牢。
201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与命题趋势
201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与命题趋势(更新版)
一、课标引路吃透考纲关注变化
各学科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该学科的课程目标(简称为“三维目标”),并清楚地描述了各方面的学习内容。从应考角度来说,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是最基本的。
《考试纲要》是课标的具体化,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要比较今年和去年《考纲》的异同点,关注细微变化。充分发挥《考纲》的指导作用。
记住:不会变的是对中考考纲内容的考查!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牢牢把握《考纲》这个“宗” ,以不变应万变,就能达到“以静制动”“处变不惊”的境界——此乃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考题分析答卷了解特点
研究考纲,最终要联系到具体的试卷,研究试卷有两方面的好处:
1.熟悉考点,了解题型,展望未来命题方向;
2.缩小范围,减轻压力,努力做到有效复习。
研究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猜想2012年的试卷特点。
(一)稳中有变,涵盖广泛。
(二)聚焦基础,突出语言运用
(三)整体阅读,凸显理解、品味
(四)贴近生活,注重个性化表达
三、掌握技巧明晰考点预测方向
(一)古诗文默写:
范围:《课程标准》的规定,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
依据:我省《2011年考试纲要》第一部分:语文积累的第7条指出:“准确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整首诗的默写(常考篇目),已涉及到的是(占4分):
2008年——《夜雨寄北》;
2009年——《赤壁》《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2010年——《相见欢》《天净沙·秋思》;
2011年——《登飞来峰》。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工作计划样本(六篇)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工作计划样本
在深入研究了考纲之后,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个阶段:搞好基础,迎接会考(时间:____月中旬至____月初)
本阶段复习目的是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顺利地迎接会考。
1、重点字词复习
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重点在易错、易混的字。然后采用听写的方式训练,每册用一课时左右时间。
2、说明文复习
梳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把握好课内重点说明文篇目。
3、议论文复习
梳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把握好课内重点议论文篇目。
4、大作文训练
指引写作范围,指导写作方法,明确写作要求。
(二)第二个阶段:专题复习(时间:____月初至____月中旬)本阶段主要是针对中考语文考试内容的复习。
1、古诗文默写
包括包括一至六册的课内课外古诗词
(1)先让学生背诵重要诗句
(2)强化记忆,反复默写
2、现代文阅读
(1)帮助学生掌握各类文体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熟记于心。
(2)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
(3)精心选取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问题,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对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考查,这种试题由于从字、词、句、篇、章等方面设计考题,所以试题关涉的内容比较丰富,题型变化也较多,难度也更大一些。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准确翻译,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4、小作文训练
(1)指导学生收集素材。首先让学生多读书看报,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再收集一些近几年中考中的好的范文,或者将平时得分较高的学生作文收集起来,在全班交流。
中考语文备考计划
中考语文备考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中考很快邻近了。我们的工作同
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好的计划都具有
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中考语文备考计划,期望对
大家能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备考计划篇1
1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
统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实现知识
到能力的迁移,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争取在今
年的中考中获得佳绩。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的进程不只是积存记忆的进程,更多的是摸索归纳总结的进程,在做题时注意归纳总结、找寻规律,把题目分类。找到一类题的解题方法、答题规律,势必会提高效率获得好成绩。例如:基础知识里的文学常
识选项,要求选作者是同一朝代的一项,一定选的是唐朝或宋朝的。
3制定公道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步骤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综合的进程。公道的计划能
使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横向复习。可将六册语文书以单元为单位,对各单元的
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分类进行整理,作横向归纳。使学生对初中语
文有一个较为整体的印象,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
第二步,纵向复习。可依照中考语文考核的内容,分积存与运用、古诗文浏览、现代文浏览、写作四大板块进行专题复习。这一阶段复习,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为准,分类强化复习。
4时间安排
按一个单元1课时分配、综合检测2课时、评讲2课时、每册书
10课时安排。其中九年级上下册只提供10课时。估计本阶段是课时为
2012中考语文“综合学习与探究”复习策略
2012中考语文“综合学习与探究”复习策略
(一)年份综合性学习考查分值名著阅读考查分值合计分值
2006年中考6分7分13分
2007年中考14分14分
2009年中考6分10分16分
(二)2009年福建省各地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考查情况
地区综合性学习考查分值名著阅读考查分值合计分值
宁德市7分7分14分
三明市10分10分20分
龙岩市7分10分17分
莆田市10分10分20分
福州市5分8分13分
厦门市10分9分19分
南平市6分6分12分
漳州市2分5分7分
(三)从两个表格的相关数据得到的启发
1、近几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考题已成为各地中考考题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多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考查。究其原因,在于它契合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不仅贴近学生,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考题已经成为中考语文相对稳定的考点,且赋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各位老师应足够重视,加强对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考题的研究,并做好有效的应考指导。
二、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复习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策略初探
1、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学、复习的现状
《语文果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
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内容,纳入语文教材体系。其目的是倡导一种新的为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语文教师中考备考计划(3)
语文教师中考备考计划(3)
语文教师中考备考计划
(二)阅读训练
(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浅易文言文阅读。)
阅读占中考分数的55分属中考核心而且考点众多,如泛泛归纳做题,势必占时多而又事倍功半。我们的复习策略是: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无论是考课内还是课外,其考查的内容要么是课内知识的检验,要么是课内知识的延伸。所以对古文的复习,要把课本当个宝,与其做五花八门的练 2
习,还不如立足课内,稳打稳扎,以不变应万变。中考课外古文阅读难度有所增加,学生一时半刻可能理解得不太透彻,因此复习讲解时不必苛求细节理解,只要学生能抓住关键性词语明白大意和主题即可。
2、现代文阅读
结合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进行专项课外阅读训练。注重复习的效率,进行必要的考试技巧的训练。以精讲带练,以练形成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要求。
就中考而言,现代文文阅读是学生最头疼、最无从下手也是最易失分的薄弱环节,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必须立足课堂,形成能力,学会迁移。对课内一些重要教读文章,要理解透彻,并能自主地进行鉴赏评价。在阅读理解方面,课外阅读仍是重头戏。阅读时,要让学生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针对阅读三种文体各精选10篇文章,在力求涵盖所有考点的基础上自己设题.头两篇师生共做, 夯实考点和答题思路.后五篇突击训练,调整学生解题的灵活性,避免答题公式化的弊端.最后三篇在进行其他专题复习时随机测试,避免技巧遗忘,温故知新.而且每次大考前根据三种文体设热身阅读三个,熟读熟用,临阵抓分。每周进行一次三种文体阅读测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及策略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及策略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及策略
中考前的几个月,如何做好初三语文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得?今年的中考试卷将怎么出?会不会更难些?这些都是我们老师所关心的问题。所以,三月初市教科所印发的《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其中所列“考试要求”,对“说明”中关于考试的要求、内容、规定的文学名著阅读的篇目,以及样卷的形式和内容都要十分熟悉,尤其要比较“说明”样卷与往年试卷的区别之处,这对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十分有益。
通过研读《考试说明》,中考语文试题大有与高考语文试题并轨的趋势,认真分析近几年泸州市的中考语文试题,就我校的中考复习经验并结合本届学生的特点及自己的体会实践,对中考前的语文复习作以下构思:
一、确定备考目标:
1.坚持练好字。虽说到了初三,但是今年是第一次进行中考网上阅卷,所以对学生书写的要求更加严格,不求字有多漂亮,但求书写规范、整洁。每天至少5分钟练习。
2.强化语文积累及运用训练,尤其强化字词以及名句的默写,注重课外古诗文的拓展背诵训练。
3.强化名著阅读的训练,对名著的学习要落实到平时的阅读中。
4.强化阅读训练,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浅易文言文阅读。
5.强化写作审题指导,进行作文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
二、制订复习计划及应试策略:
(一)三轮系列复习
三轮复习是对初中语文六册课本及所有中学语文知识内容的有序复习。
第一轮整册复习(3月下旬――4月中下旬),:以考纲中确定的基本篇目为复习重点,复习按“重点知识梳理与,强调——学生练习巩固
登上2012中考语文的方舟——2012河北中考语文备考____李锦奎[1]
(一)字音字形
积 累 与 运 用 部 分
(二)诗文名句 (三)名著阅读 (四)修改病句 (五)标点用法 (六)词语运用 (七)衔接排序 (八)口语交际 (九)综合性学习
文言文阅读部分
一、古代诗词阅读 二、 文言文阅读
使用古文积累本
一、古代诗词阅读
篇目: 1.望岳 2. 钱塘湖春行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 4. 使至塞上 5.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7. 天净沙· 秋思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赤 壁 1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11.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12.观沧海 13.春望 14.过零丁洋 15. 饮酒结庐在人境 16. 次北固山下 1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8.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 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试说明作为复习指 南. 对于中考中的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这一块力争考 满分. 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 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着力提高学生的 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重视文言文的 阅读训练,对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 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 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和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其写法.
了解《中考说明》考查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语文科备考计划
2011-12-14
一、指导思想
暂时以2011年备考会议精神为指南,以2011年考试说明为指针,从提高课时效率抓起,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中考语文试题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包括基础积累和文言文;第二板块现代文阅读,包括散文或小说、议论文或说明文、名著阅读;第三板块是作文部分;最后部分是附加题。中考试题既考学生的积累也考学生的灵活程度,在中考备考中一定要做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而阅读训练一定要抓好答题技巧的指导,中考的备考指导思想:重积累、重技巧,切勿过重加大学生的压力或是搞题海战术。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今学年的中考,语文科成绩能比上个学年更上一层楼。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关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点面结合,讲练同步。(具体计划)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复习策略
(一)具体计划
教学复习分为三个阶段:1—10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11—15周继续文体阅读训练和专题间的综合运用,16—18周模拟冲关。
如果把总复习比作绘画的话,第一阶段复习就是打底子,用笔一定要细,照顾一定要全,功底一定要厚。但第一、二阶段比较难分清界限,初步设想第一、二阶段教学内容是:
1.基础。这一部分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严抓,在课后也不放松。
基础一是默写、词汇积累、语言运用。题型为默写题、语音题、病句、词汇运用写话、综合运用。完成这些主要靠老师和学生平时的努力,做好计划并自觉完成,教师做好督促和检测。默写完成第二轮复习(默写),字词过一遍,中间穿插各种基础训练。要特别提升学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基础二是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浓缩了我国古代文学文化的精华,它语言简洁,学习文言文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江门市对文言文的检测遍及24篇,容量非常大,文言文复习要做到有的放矢,抓好重点,切勿泛泛而谈浪费时间。文言文中考检测,中考命题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一篇,课外文段一篇(附加题处),共22分。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在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中,我们教师要分类进行,注重方法的引导。这个板块,全部材料都出自教材。复习备考对此关键在于落实,志在必得。必须篇篇过关,篇篇过关,句句过关,字字过关。古文的翻译,课堂上学生不能使用教辅。现在各种教辅都有所有文言课文的翻译,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样的教辅,会给我们造成假过手的错觉,表面上看起闹热,只要把教辅一合上,学生就什么都不知道。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理解,注意文言文学习方法的引导。
2.阅读(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它占35分,相当大的分值。阅读部分考三个文段,考三个类别文体,散文或小说,议论文或说明文,名著阅读。备考要求,对于这四类文体要有具体针对性的训练,特别注重文体考点具体题型、答题格式的指导。我们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第二阶段的后期还要针对中考试卷结构和考试试题类型,按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写作训练六大板块,进行板块内分项与整合训练。对各个知识点的审题技巧、思维过程、答题方法等方面的整体复习训练。这里需要说的是,专题复习是系统性最强、提高成绩最快的一个阶段,落实好这一轮的复习,在整个复习中至关重要。
第三阶段教学内容是巩固加深,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复习,做最后的冲刺。
在中考即将来临的最后3周,也就是6月份,中考的命题人已经到位,中考的各种信息也开始明朗,各地的模拟试卷纷至沓来,这一阶段,我们要注意出题人所在地区的模拟试卷的研究和该出题者出题风格和思想观点的研究,这样对可能出现的重点题型和新颖题型加以判断,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精选各地的模拟试题进行冲关训练。同时,通过模拟冲关,教师对学生知识上的缺陷和复习中的死角要查漏补缺,学生在一次次的模拟冲关中也逐步积累答题经验,进而使学生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技巧上都趋于成熟,最后能坦然面对中考。
补充: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穿插进行(每周1课时左右),主要让学生会写记一事明一理的文章,以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训练为重点,形成作文训练序列。同时让学生限时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二)教学具体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