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种群和群落》包含答案

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种群和群落》包含答案

《种群和群落》专题优化测评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3题,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1. 下列有关种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一个基因组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 B.种群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J 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 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后减的D.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属于其数量特征2. 有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 值恒定不变3. 由于远洋捕获技术的限制,近海海域过度捕捞,多种鱼类的捕获量日益降低,近海渔业面临危机。

若要研究某种海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下列最不急于获得的该种海鱼的生物学数据是( ) A.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 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 C.出生率和死亡率D.捕获量和捕获率4.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5.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京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一二总分1415 得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青蛙生态系统一定遭到了严重破坏D.图④表示在消灭害虫时将害虫消灭到K/2就能达到理想效果7.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人教版《种群和群落》期中考试总复习单元检测

人教版《种群和群落》期中考试总复习单元检测

《种群和群落》期中考试总复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3×18=54分)1. 某片竹林中的竹子长势整齐。

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因此说明这个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是 ( )A .没有分层现象B .有分层现象C .只有竹子一个层次D .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无分层现象 2.在下列的生态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与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最小( )A .寄生B .代谢废物的累积C .捕食D .严寒的冬天3.在下列哪项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 .在物种适宜生存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 .只是没有捕食者D .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4. 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部分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如水花生本是我国从国外引进作为饲养动物的青饲料,现在却成为危害极大的杂草,水花生进入我国后种群增长曲线符合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6. 在一鲑鱼养殖场进行了一次密度实验,下图是初始密度和最后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最后密度的取样是在鱼塘中的鲑鱼产新一代鱼之前完成的。

如何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即当初始密度高时,最后密度不再依初始密度变化A 鱼塘中有害废物的积累B 死亡率刚好补偿出生率而影响密度C 死亡率过度补偿出生率而影响密度D 出生率不足以补偿死亡率而影响密度7.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正确的是①有害生物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 ”型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A.①②B.③④C.②④. D ①③8.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2020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4

2020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4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可以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调查某块田地中的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以使用样方法C.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有利于样方中生物个体的计数方便【答案】B【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好计数,所以一般选取双子叶植物,A错。

对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调查种群密度时使用样方法,B正确。

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C错。

要做到随机取样,D错。

2.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阴生植物在强光下通常不能正常生长B.日照长短的变化是影响生物繁殖的重要因素C.沙漠植物的生命活动通常只受水分影响D.温度的变化常常伴随湿度的变化,说明生态因素之间可能相互作用【答案】C【解析】3.3.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B. 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N1和N2曲线所代表的是属于生态位重叠的两种生物,存在着竞争关系,当环境条件稳定时,N1所代表的生物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故N2若不改变生态位,则势必被N1排挤掉,故A项正确;而在环境条件频繁变化的情况下,N1与N2所代表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占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就不会出现将另一方完全排除的结果,故B项正确;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说明该处发生竞争排除现象的几率较小,而若这些水体中环境因素较为稳定,则从图中可知,易发生竞争排除现象,故C项分析错误;由于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故存在竞争关系的几种生物不可能有较多的竞争排除现象,所以D选项正确。

2019-2020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卷

2019-2020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也有分层现象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常呈镶嵌分布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D.不论哪种演替,最先出现的都是地衣3.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4.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 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①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①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①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 ①①①①B . ①①①①①C . ①①①①D . ①①①①①6.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c 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 b 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C .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 . 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7.如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受到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 )A . CD 段B . DE 段C . EF 段D . FG 段8.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A . ①B . ①C . ①D . ①9.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 000 mL 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 ①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温带湖泊中的硅藻每年有春秋两次密度高峰出现典型的季节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一年内硅藻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 硅藻的数量变化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C.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硅藻的种群数量D. A、B点时硅藻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2.正布氏田鼠为某草原地区的主要害鼠其对草场造成的危害大小与其种群密度直接相关一科研小组对新迁入某农场的正布氏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正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由于该鼠被捕一次后会更难捕捉因此正布氏田鼠的实际种群密度往往比调查结果偏小B. 正布氏田鼠种群迁入该农场后增长情况应为图中虚线所示C. 图中D点时正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其出生率小于C点D. 此图也可用于指导海洋鱼类的捕捞最好把每次捕捞后的数量控制在图中C点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答案】【解析】3.下列不属于生态演替的是()A. 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B. 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C. 弃耕的农田逐渐长出杂草D. 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答案】A【解析】解 A.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属于人类行为不属于演替 A符合题意B.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属于次生演替 B不符合题意C.弃耕后的农田保留着较好的土壤条件并且存在植物的种子等此处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不符合题意D.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属于次生演替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海洋中的全部鱼B. 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C. 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答案】D【解析】A、群落包括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海洋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生物因此海洋中的全部鱼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A错误B、一片草地里除了跳蚤和蝗虫还有其他生物因此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B错误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即包含了无机环境又包含了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C错误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正确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只被动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D【解析】解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 A正确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正确C.森林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 C正确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利用 D错误故选 D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 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解 A.分析柱形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 12月底变为0 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幼体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 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 A正确B.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B 正确C.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C正确D.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使出生率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减小 D错误故选 D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②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竞争关系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B【解析】解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只是一种生物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①正确②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②错误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有可能在干旱的条件下发生的③正确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内斗争关系④错误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⑤错误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⑥正确综上所述 B正确故选 B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并且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B. 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D.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_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答案】D【解析】A、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 A 正确B、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 CO_2含量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正确C、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使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C正确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 CO_2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错误故选D.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B. 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C. 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D. 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答案】A【解析】解 A.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A正确B.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错误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鹰的数量将增加因为鹰的营养级由第三、五营养级变为主要是第三营养级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减少 C错误D.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营养级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会减少 D 错误故选 A10.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C. 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 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答案】A【解析】解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都是高大乔木会竞争光照和无机盐等资源是种间竞争的关系 B正确C.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针阔叶混交林物种更丰富分层更多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C 正确D.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有关 D正确故选 A1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阶段延续时间不同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 演替到森林阶段由于物种多样性增大群落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答案】D【解析】解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A正确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B正确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C正确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 D错误故选 D1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B正确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D错误故选 D13.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 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一定相同C. 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J”型D. 在\ t_4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答案】A【解析】解 A.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均大于1 所以两个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 A正确B.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等但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同 B错误C.在 O\sim t_1时间段乙种群数量是减少的所以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不是“J”型 C错误D.由于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以及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同所以在 t_4时刻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D错误故选 A14.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后来沿着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传人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B. 在人们拓荒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实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C. 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不存在空间结构D. 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答案】A【解析】A、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不同自然条件的选择作用导致它们的基因库之间存在区别 A正确B、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B错误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一样都存在空间结构 C错误D、外来物种引进后若能大量繁殖才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 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B【解析】解 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 A错误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主要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B正确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C错误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 D错误故选 B16.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 原因是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D.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D【解析】解 A.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A正确B.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原因是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正确C.种群数量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组成只是可以用于预测但并不一定按预测发展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并不是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故选 D17.如图为某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B.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保持不变D. 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答案】C【解析】解 A.布氏田鼠在草原上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A正确B.由图可知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正确C.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将下降 C错误D.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 D正确故选 C18.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S”型曲线)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可能大幅超过b点C. 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D. b~c段的出现仅与天敌捕食有关【答案】C【解析】解 A.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 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 A错误B.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因存在生存斗争死亡率也将会随之升高故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 B错误C.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C正确D.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错误故选 C19.下列关于弃耕农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该演变属于次生演替植株高度在优势物种的更替中起重要作用B. 在草地变树林的过程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都不会发生改变C.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不同植物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D.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解 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较高的植株在竞争中占优势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成为优势物种 A正确B.在草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中阴生草本植物数量增多阳生草本植物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会发生改变 B错误C.草原群落中不同种群主要占据不同空间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很多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均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 D正确故选 B20.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A不符合题意B.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C不符合题意D.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菠菜、活鸡、猪这些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D 符合题意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1.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 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 C【解析】解 A.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A正确B.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无法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是否增加B错误C.夏季是藻类的种类最多而藻类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说明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C正确D.图中无法判断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比例 D错误故选 AC三、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2.(1)N和P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了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22.(2)请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图1中藻类、浮游动物和银鱼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________ 鲢鱼、鳙鱼与银鱼的关系是________22.(3)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22.(4)为了证明上述推测有人对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进行了调查据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该现象因为________22.(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答案】核酸【解析】N和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以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生物大分子核酸等的合成【答案】藻类→浮游动物→银鱼, 竞争【解析】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但是根据所指方向的抑制作用可以知道三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即藻类→浮游动物→银鱼而鲢鱼、鳙鱼与银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他们存在竞争关系【答案】①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有氧呼吸导致水中溶氧下降, ②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解析】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答案】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解析】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答案】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解析】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1)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四、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23.(1)某研究小组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 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如何统计?________23.(2)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3.(3)人类活动停止后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答案】降低, 群落, 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由此可见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应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答案】方向, 抵抗力【解析】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初生, 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解析】人类活动停止后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4.(1)田鼠种群数量的调査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使田鼠种群密度调査数量偏大的因素有________24.(2)若鹰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鹰增重1 kg 最多消牦植物________kg.食虫鸟的能量不能完全传给鹰的原因是________ 食虫鸟的能量去向不同于鹰的途径是________24.(3)该农田若种植的是小麦可在小麦行的间隙种植磨菇不仅可以额外收获蘑菇也有利于小麦增产试分析小表增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24.(4)瓢虫在捕食蚜虫时蚜虫会向体外释放一种挥发性的告警激素避免其他蚜虫被瓤虫捕获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020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2

2020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2

C. 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例 【答案】C
【解析】A.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
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对采煤塌陷地的治理属于次生演替,A 正确;
B.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增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复杂,态系统的
人口呈现增长趋势,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人口动态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可以预
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数量。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8.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
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是目测估计法,A 错误;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 度,B 正确;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关键是随机取样,C 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要先震荡试管,D 正确。 10.徐州贾汪潘安湖曾是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现已成为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上发生了次生演替 B. 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解析】验证酶的高效性需要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蒸馏水不是催化剂,A
错误;西瓜汁为红色,会影响还原糖鉴定实验中砖红色沉淀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作为
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 错误;稀释的蛋清液与蛋白酶混合充分反应后,虽然蛋白质发生
水解,但是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多肽以及蛋白酶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C 错误;
性与生物种类、生物个体的多少有关,因此调查物种多样性,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生物

2020届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3

2020届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3

生态工程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答案】D【解析】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A项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 项正确;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C项正确;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再结合题图选出正确的答案。

生态农业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C.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D.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因为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及水资源不足;D错误。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试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而年龄组成才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B正确;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 错误;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密度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D 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A.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可以根据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D.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且K值逐渐增大解析:样方法也能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J”型增长无K值。

3.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A为出生率和死亡率,B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解析:由图可知,A为出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C 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D为年龄组成,其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种群不仅具有种群密度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D正确。

2020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1

2020届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以下能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方向的是()A. 自然选择B. 生存斗争C. 过度繁殖D. 遗传和变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方向的因素是自然选择.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故选:A.2.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

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B. 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D. 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内部因素,基因可以通过生物的生殖传递给后代;种群内部有新个体产生,也有老个体死亡,但种群内的个体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将基因代代相传;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雌孔雀虽然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但生物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所以这种选择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界虽然在模式上有巨大的差异性,但在类型上有高度的统一性B.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的存在单位和进化单位C. 人工选择能使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都可培育出新物种D. 变异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答案】B【解析】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但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表现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A错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正确;人工选择能使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可培育出新品种,但不能培育出新物种,C错误;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才是进化的重要动力,D错误。

4.同—株水毛茛在水中的叶形呈丝状,而露出水面的叶形呈扁平状,这表明水毛茛的不同叶形()A.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B.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C.所对应的基因型一定不相同D.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同一植株的不同叶片呈现不同表现的现象是由于环境的影响,性状分离应该发生在后代中,而不是其本身,A错误;只有一种相对性状,不存在基因的自由组合,B 错误;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即扁平状叶和丝状叶的基因型相同,但两者的表现型不同,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D正确。

人教版人教版必修3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人教版人教版必修3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第四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 和 b 分别属于( A )A .个体、种群B .个体、个体C•种群、种群 D •种群、个体[解析] 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个体水平的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种群水平的特征。

2. 对某动物种群数量是否增长起到主要决定作用及预测该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分别是( A )A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B .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C.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解析]决定种群数量是否增长的原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但主要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是年龄组成。

3. 要研究一个种群的密度通常需要根据该种群生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

下列调查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C )A •调查草地上的瓢虫种群T标志重捕法B •调查草原上的斑马种群T样方法C.调查某片森林灰松鼠种群T标志重捕法D .调查池塘中的鲢鱼种群T样方法[解析]植物和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体积相对较大,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

4. 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兔12 只,则该种群的数量为( D )A. 46B. 25C. 12D. 96[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的一种方法。

第四章_种群和群落_单元测试

第四章_种群和群落_单元测试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被合成释放的物质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6.右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型,曲线中表示K值的点是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

(3)由图可知,第6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可能包括__ 。

(4)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量应控制在曲线的______点左右最合适;如果此种群是老鼠,则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______________。

7.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防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水平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答案 D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内蒙古草原上有多种牛,可能包含不止一个种群,所以①不正确;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所以③不正确。

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是同一物种B.卧龙保护区和北京动物园中的大熊猫属于同一种群C.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种群的集合D.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受食物种类的影响答案 B解析一个种群中的所有个体属于同一物种,而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卧龙保护区和北京动物园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B错误;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的生物的总和,C正确;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是一个准确值答案 C解析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难于辨别个体数目,双子叶植物易于辨别个体数目,故一般选择双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A错误;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B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调查种群密度都只是估算而不是准确值,D 错误。

4.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表示年龄组成,b表示性别比例,b可以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C.若种群的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答案 B解析图中a是性别比例,b是年龄组成,c是种群密度。

2020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3

2020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3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 种群增长量最大C. 种群数量最大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答案】B【解析】在S型曲线的K/2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低于K/2值,种群的增长率将会降低。

因此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的水平,鱼群在短期内数量又可回升,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的应用【名师点睛】模型构建的应用(1)K值的应用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2.下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时,常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使用固体培养基来培养酵母菌D. “制作生态缸”时,制作的生态缸必须是封闭且透明的,并给予适宜的光照【答案】C【解析】“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时,常用曲线图表示,属于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A 正确。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因为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但活动能力强,所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B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构成了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B. 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稳定型C. 褐色雏蝗以虫卵的形式过冬,当年成虫的数量与卵的数量呈正相关D. 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答案】B【解析】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构成种群,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构成了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A错误;分图可知,在不同年份,虽然卵和若虫数变化较大,但是成虫数却相当稳定,因此应属于稳定型,B正确;褐色雏蝗以虫卵的形式过冬,第二年年成虫的数量与卵的数量呈正相关,C错误;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不能体现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对种群的影响,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的特征2.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一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边坡甲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C.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D. 边坡甲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但乙属于初生演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种植植物后小型土壤动物会明显增多,A正确;边坡甲实验时没有移栽乔木,但也有可能发生群落的演替自然长出乔木,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C错误;边坡甲、乙发生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2015秋•汉中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①种群密度受到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①正确;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过程是群落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的过程,②正确;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比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③错误;④北极苔原气候条件比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较差,④错误.故选:A.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鱼类在遭受捕食后,受损的表皮会释放出大量的报警信息素,警告其他个体作出反捕食反应。

例如白斑狗鱼捕食过胖头鱥(guì)之后,它的粪便、尿液及分泌物中都可能带有胖头鱥的报警物质,导致其他胖头鱥主动回避这类白斑狗鱼,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胖头鱥的报警物质会吸引其他的白斑狗鱼,从而干扰第一只白斑狗鱼的捕食,胖头鱥可以趁机逃走。

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A、胖头鱥遭受捕食后释放报警信息素并对白斑狗鱼进行标记属于种内互助B、白斑狗鱼的种群密度和在适宜栖息区域内的随机分布不属于种群的特征C、报警信息素使同伴回避并干扰第一只白斑狗鱼的捕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胖头鱥的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白斑狗鱼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适宜栖息区域内的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所以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内)间关系、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5.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不.正确的是A.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根据种群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变化C. 种群性别比例和种群数量变化无关D. 人口数量特征是人口普查的重要内容【答案】C【解析】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A正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变化,B正确;种群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C错误;人口数量特征是人口普查的重要内容,D正确。

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 样方法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的对象B. 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 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B【解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A错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对象,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7.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 —个鱼塘中的全部鱼B. —个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C. —栋楼中的全部蟑螂D. —个森林中的全部生物【答案】B【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个鱼塘中的全部鱼存在多种鱼,不符合种群概念中“同一种生物”,不是一个种群,A项错误;—个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一个种群,B项正确;—栋楼中的全部蟑螂不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的个体,C项错误;—个森林中的全部生物称为生物群落,不是一个种群,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的概念,并用来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8.8.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酵母菌可产生CO2的场所是②、③,产生酒精的场所是③B. 酵母菌厌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转运到细胞外C. 图乙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中格有酵母菌23个D. 计数操作时,应先往计数室滴l mL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再镜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其中的①为内质网、②是线粒体、③为细胞质基质、④是高尔基体。

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产物有酒精和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场所在线粒体基质,A项正确;酵母菌厌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CO2,经自由扩散转运到细胞外,B项错误;图乙中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显微计数板计数)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C项错误;计数操作时,应先盖盖玻片,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片刻后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室的底部时,观察计数,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物质的跨膜运输、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记并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9.下图中能合理表示狼和羊之间关系的曲线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狼和羊为捕食关系,狼的数量随着羊的数量增加而增加,随着羊的数量减少而减少,选B。

10.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b可表示一个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B. c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 a、b、c、d依次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b可表示一个鱼塘中某种鱼的种群,故A错。

C表示群落,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 B 确。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C错。

d包含c,c包含b,b包含a。

a、b、c、d依次表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故D错。

考点: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常用样方法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采集和调査B.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预实验必须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C. 煮沸的豆浆不能作为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的实验材料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逐个对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答案】B【解析】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这样才能大致确定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的浓度范围,B正确;煮沸的豆浆蛋白质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但肽键没有破坏,能作为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的实验材料,C错误;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逐个计5个中方格的酵母菌数,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正确区分样方法,标志重捕法以及取样器取样法三种的调查对象的区别。

12.如图表示一种生活在玫瑰上的蓟马(一类昆虫)种群数量的年度和季度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蓟马的种群密度B. 图中1936~1937年的环境容纳量最小C. 在1937~1938年的生长季节蓟马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D. 蓟马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答案】A【解析】生活在玫瑰上的蓟马,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1936~1937年,种群数量低,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在1937~1938年的生长季节,蓟马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群数量迅速增加,C正确;由图可知,蓟马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D正确。

【点睛】本题以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情境进行考查。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与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①理解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对比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各点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②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曲线各区段的含义,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得一定体积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则在0~T0时间段内,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变化为()A. 减小B. 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解析】题图显示:在0~T0时间段内,小球藻种群增长率均大于零,说明小球藻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种群密度在增大, 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