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心要新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周仲瑛临症常用对药

国医大师周仲瑛临症常用对药

国医大师周仲瑛临症常用对药

麻黄、桂枝:麻黄辛温发汗,通阳散寒,祛营中寒邪;桂枝辛温解肌,祛卫分风邪,行阳活血,为血中气药,能引血中之寒外达。相须相使,增强散寒发汗,温经宣痹作用。

荆芥、防风: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祛风散寒,协同增效。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并可祛肌表之风,而治皮肤痒疹。

.麻黄、细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细辛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多用于寒邪犯表,痰饮阻肺,恶寒身热,无汗身痛,喘哮咳逆,痰多清稀者。

川芎、白芷:川芎上行头目,为祛风活血止痛要药;白芷祛风止痛,引川芎而入阳明,治偏正头痛,反复久延不愈。

天麻、川芎:天麻入肝熄风,缓肝而治肝虚风动之眩晕;川芎入血行气,血行则风息而头痛平。共奏平息肝风,定眩止痛之功,主治肝风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

苏叶、香附:苏叶散寒解表;香附理气舒郁。主治风寒夹气滞,无汗恶寒,周身胀痛,胸脘痞闷。且能顺气安胎,治疗妊娠呕吐。

银花、连翘: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协同增效。治风温病身热,表里俱热。且可凉血解毒,治疗痈疮。

黄芩、桑白皮:黄芩泻肺中实火,桑皮泻肺中郁热,佐黄芩清肺。泻肺、平喘、止咳,用于肺热壅盛,气逆咳喘,咯痰黄稠。

桑叶、菊花:桑叶、菊花疏风散热,轻宣肺气,相须增效。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咽痛。

山栀、丹皮:山栀苦泻清肝,丹皮凉血泄热,为泻肝清火常用药物。桑叶清肝经气分之热,轻清疏泄,上走头目,配丹皮气血两清。

丹皮、大黄:丹皮入血,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大黄苦寒通下,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合用更能泻热散瘀,荡涤热毒瘀滞,常用于肠痈、附件炎、盆腔炎等。

中医内科学重点(周仲瑛主编完整版)

中医内科学重点(周仲瑛主编完整版)

中医内科学重点(周仲瑛主编完整版)

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类证治裁:时行感冒皇帝内经: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1.风寒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或葱豉汤…

摩羯女神——连衣裙,舞出你的浪漫知性摩羯女,典型的便利贴女孩,她们善良,她们心软,她们是全世界最好的女孩。她们给人的感觉永远那么乖巧勤快,在工作上无怨无悔的样子让人心疼。摩羯女生表面永远一副淡漠的样子,其实内心热情如火,要不怎么会那么善良呢?看到需…

龙源期刊网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作者:刘铭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36期【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氯沙坦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80…

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类证治裁:时行感冒皇帝内经: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1.风寒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或葱豉汤加味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玉屏风散(表虚自汗)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景岳全书分内感和外伤。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咳嗽的第一要法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咳嗽的第一要法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咳嗽的第一要法

咳嗽虽有外感、内伤多类,但总属痰邪阻肺,肺气不得宣通,肃降无权,上逆为咳。且外感咳嗽之中,尤以风寒袭肺为多见。

如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程国彭亦说:“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

故治疗总以宣通为第一要着,肺气宣则病邪外达,肺气畅则肃降有权。临证只要排除外感燥热,内伤气火、阴虚,皆可治以宣通。

寒热偏向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宣肺气;寒邪重者则当辛散宣通、温开肺气;若属外寒内热,肺气不利,又当温清宣肃并施。

宣肺药首选麻黄,因麻黄辛散温通,既善于宣通肺气之郁闭,同时又具苦降之性,可平肺气之上逆。

一般多视麻黄为平喘之要药,殊不知对肺气壅遏,宣降失司之咳嗽更为适合。

麻黄辛温微苦,故为治疗肺寒咳嗽必用之药。如能根据辨证要求,分别配伍,更能较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证候而增效。

如配杏仁则增强止咳平喘,配干姜则温化寒痰,配石膏则宣泄肺热,配黄芩则清宣痰热。若实中有虚,肺热郁而伤阴,还可配以沙参、知母;咳喘久延,肺气虚耗,肺失宣降,还可配以五味子散敛结合。

宣肺止咳,临床多以三拗汤为基本方,但必须随症配药方能增效。

通用性配伍可选桔梗、白前、前胡、佛耳草、枇杷叶等;辨证配药如表寒配苏叶、荆芥;肺热内郁配生石膏、知母;痰热蕴肺配黄芩、桑白皮;咳嗽迁延配百部、紫菀、款冬;咳逆气急痰壅配苏子、金沸草;痰稠量多胸闷加法半夏、厚朴、陈皮等。

《医学心悟》用止嗽散治诸般咳嗽,基本方为荆芥、紫菀、百部、白前、桔梗、甘草、陈皮等七味,自称服者多效。我院曾将其改制合剂,验证观察,其效平平。

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周仲瑛主编-(九版)

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周仲瑛主编-(九版)

《中医内科学》各论提要(九版)肺系病证

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1.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附:体虚感冒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玉屏风散(表虚自汗)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朱丹溪首创病名;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1. 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周仲瑛治肺胀(慢阻肺并发急性感染)

周仲瑛治肺胀(慢阻肺并发急性感染)

周仲瑛治肺胀(慢阻肺并发急性感染)

牛××,女,72 岁,家庭妇女。初诊(93 年 3 月 6 日):有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史。春节前左侧颊粘膜红肿疼痛,防于饮食,用消炎药有所控制,但未消失。二周前因感冒而咳嗽、气喘、吐痰,服螺旋霉素、桔红痰咳液等治疗效果不着。现咳嗽,气喘,胸闷,呼吸不畅,咯痰质粘色稍黄,量多,口干多饮,纳差,唇甲淡紫,左峡赔肿胀,颊粘膜暗红,有数个火柴头大小溃疡,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听诊两下肺均可闻及干湿罗音。

辩证:痰热蕴肺,肺络瘀阻,阴津耗伤,肺失清肃。

治疗:清热化痰,活血和络,滋养肺阴,止咳平喘。

方药:南北沙参各 10 克、麦冬 10 克、天花粉 12 克、知母 10 克、竹沥半夏 10 克、鱼腥草 15 克、炙射干 6 克、广地龙 10 克、半边莲 15 克、生甘草 3 克、桃仁 10 克,七剂。

复诊(93 年 3 月 17 日):咳减痰少,气喘显平,颊粘膜溃疡痊愈,纳增,听诊肺罗音明显好转。辩证为肺心同病,痰热久郁,心血瘀阻,气阴两伤,治予原法加减。

原法去沙参、半边莲、加太子参10 克、丹参 12 克、嘱继服七剂。

三诊(93 年 3 月 31 日):药后咳喘已平。咯痰少许,胸闷不着但有时心慌,腿胀,舌紫尖红,苔薄腻,脉弦滑不静,时有歇止;听诊左下肺可闻少量湿罗音。痰热虽减不净,心肺气阴两虚,治节无权,肺络瘀阻。治守原意转以补益气阴,化痰祛淤为主。

党参 12 克、太子参 12 克、炒玉竹 10 克、麦冬 10 克、白沙参 12 克、炙桑皮 12 克、葶苈子 10 克、竹沥半夏 10 克、苏木10 克、桃仁 10 克、丹参 12 克七剂。

肺宁合剂治疗外感咳嗽80例临床观察

肺宁合剂治疗外感咳嗽80例临床观察

受得 本脏 之正 气 . 受不 得外来 之 客气 . 客气 干之则 呛
咳矣… …” 外感 之邪 中又 以风 邪 为先导 . 风为六 淫 因 之首 , 、 、 、 寒 热 燥 湿等 邪多 以风为 引导侵 犯人 体肺 系 而 发咳 嗽 内经》 《 中虽有 “ 五脏六 腑 皆令 人 咳” 之说 ,
比较 , 效 满 意 , 告 如 下 : 疗 报 1 临床 资 料
咳 嗽之 症究 其 病 因不 外 乎外 感 和 内伤 两大 类 . 而 由外 感 引起 者 约 占十之 八 九。 . 修 园《 清 陈 医学 三
共收集 20 0 6年 1月 至 2 0 0 7年 1 2月 问 门诊 病 字 经》 :肺为 脏腑之 华盖 , 谓 “ 呼之 则虚 , 吸之 则满 , 只
呼 吸 系 统 疾 患 所 致 的慢 性 咳 嗽
2 治 疗 方 法
感 咳嗽 以宣通 为第一要 着 . 肺气宣 则病 邪外 达 . 气 肺 畅则肃 降有权 止嗽散 用 于外感 咳嗽 . 临床 效果确 实
治疗 组 予肺 宁 合剂 治疗 , 天 1剂 , 煎温 服 , 不错 . 在临床 上有这 么一些 病人 . 每 水 但 因治不得 法或 失 早 晚各 1次 。 药物 组 成 : 麻黄 6 , 仁 l g 桔 梗 6 , 治 误治造 成 咳嗽迁延 不止 . g杏 O, g 使用 时就 不尽 如人意 周

顾锡镇随周仲瑛教授临证体会

顾锡镇随周仲瑛教授临证体会

一药数效,多点对应
尽可能地利用一味药数的多重功效,发挥最大效 应。
如川芎通行气血,有较好的止头痛作用,又能治疗臂 痛,对有中风症候,肢体功能障碍伴有疼痛者有益, 同时该药因含有川芎嗪,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对于 治疗颅内肿瘤又可以作为一味引经药使用。 又如远志治疗心悸、失眠、健忘有效,利用其宁心安 神的作用,若该患者有痰多,咽部不利等有形之痰征 象,则更为合拍(吴也显);白芷→燥湿止带,关节 痛(王可香),
活用古方,自出机杼
体现在药量方面
治疗肺癌的患者用麦门冬汤(治疗慢萎胃,肺 癌)
பைடு நூலகம்
体现在药味方面变化
如已椒苈黄(黄芪)丸,等,治疗肝性腹水、 肾性腹水、癌性腹水、肾性腹水疗效确切。 (王桂珠-肝癌,胆囊占位,腹水)
二 辨证特点
以脏腑辨证为中心,以八纲辨证为脉络, 兼及病因、经络(奇经八脉)、卫气营血辨证 等的灵活的辨证系统。
随周仲瑛教授临证体会
霍介格
用药特色 辨证经验 随师感受 病案管理系统
单药对症
天仙藤→肢肿,蒲黄→口腔溃疡,炙刺猬 皮→二阴病变,律草→虚热,炮山甲→耳 鸣(虚实皆用),土鳖虫→劳损性疼痛 (腰痛,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鸡血 藤→肢麻,片姜黄→肩臂痛,墓头回→盆 腔炎,藿佩→口腔异味,葛根→颈椎病、 项强,老鹳草→肝硬化,垂盆草→降酶, 土茯苓→高尿酸血症,一枝黄花→咽喉肿 痛,苍耳草→抗过敏,炒莱菔英→腹胀,

周仲瑛教授治疗癌病经验举隅

周仲瑛教授治疗癌病经验举隅
聚痰 阻 , 毒 内生 , 癌 正气 损 伤 所 产 生 的 一类 复 杂疾 病 。 虽然
Biblioteka Baidu
正常 。苔薄略黄 , 质暗红 , 脉细弦滑 。2 0 年 1 09 2月 1 7日方 中黄芪改为 2 、 0 胆南星 1 ; g 5 加九香虫 5 、 g 鸡血藤 1 、I g 5 J g I 续断 1 、 5 白毛夏枯草 1 、 g 2g 全蝎 ( 去尾尖) ,8剂 。后 随 5g 2
1 , 5g 猫爪草 2 , 0g 泽漆 1 , 5g 肿节风 2 , 半夏 1 , 0g 法 0g 胆 南星 1 , 0g 僵蚕 1 , 0g 白花蛇舌草 2 , 0 半枝莲 2 , g 0g 露蜂房 1 , 0 桃仁 2 , g 0g杏仁 1 , 月札 1 , 0 八 g 2g 旋覆花 5g 茜草根 , 1 , 0 炒苏子 1 , g 0 仙鹤草 1 , g 5 炙款冬花 1 。1 。 g 0 g 4剂 此后 患者每月来诊 1 周师均 以上方为基 本方加减 治疗 ,0 9 次, 2 0 年 6月 l 0日。脉案如下 : 背痛缓解 , 右 左腰 肾部酸 , 不能久 坐 , 有咳嗽, 稍 偶有意念性 头痛 , 右胸 隐痛 , 纳尚好, 便 食 二
案各 1 。 例
关键词
癌病; 复法大方; 治疗经验 ; 周仲瑛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4 6 5 (0 0 1— 07 0 1 0— 82 2 1 ) 2 0 1— 2

精气神学说论男性房事养生

精气神学说论男性房事养生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34期 -59-

枇杷叶轻宣肺气;寒热错杂者,宜麻杏石甘汤表里两解、宣肺清热;湿热阻肺者,宜甘露消毒饮宣肺利湿、化痰止咳;外受风寒、久咳不愈,宜宁嗽散宣肺散寒、化痰止咳;外邪不解,邪传少阳,宜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化痰止咳;咽喉源性咳嗽,则宜清喉利咽汤清喉利咽、轻宣肺气。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1.

[2]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95.

[3]王道瑞,申好真.严用和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23.

[4]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3.

[5]梁展凡.陈庆祥治疗外感咳嗽证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 36(12):2045-2046.[6]王雪茜,赵琰.王庆国教授师法仲景拓展运用麻黄之经验撷英[J].世界中医药,2015,10(5):741.

[7]朱佳.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0.

[8]江长康,江文瑜.经方大师传教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135.

[9]刘博,王鹏,孙玉信.孙玉信教授从湿论治咳嗽[J].中医临床研究,2013, 5(1):50.

作者简介:

王李君(1986-),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中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

编辑:李堉琳编号:EA-4200225154(修回: 2020-12-07)

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的经验

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的经验
He l c to a n c n c lCo l g ,Ya c e g 2 4 0 ,C i a a t Vo a i n la d Te h ia le e h n hn , 20 0 hn )
一一一 ~~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一一 一一 ~一 ~~ 一一 一 ~ 一 ~ ~
( . h rtMe c l olg ,Na Jn ie st f iee Me iie Na jn , 2 0 4 1 T e Fis dia C le e n ig Un v riy o Ch n s d cn , nig 1 0 6,Ch n 2.Ya c e g ia nh n
Exp re e o o e s rZHO U e inc fPr f s o Zho - i n Dif r nta i g a e tn o e ou u h ng yng i fe e itn nd Tr a i g Ex g n sCo g
WANG iy n , I Xi n - o g J N Zh — i g L a g r n , I Lu
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 2 1 0 1年 9月第 2 卷 第 5 7 期
J RNA O NANJ NG T M U I E I OU L F I C N V RS TY V 1 2 o . 7No 5& .2 1 . 01
. . . — —
40 1 -— - - —

南京中医学院院长周仲瑛教授治阴虚胃痛方

南京中医学院院长周仲瑛教授治阴虚胃痛方
, , 、 、
,
,
,
,
克 佛 手 6克


〔 功效 〕 理气 和 胃 通降 〔 主 治 〕胃胀 胃痛 〔 用法〕 水煎 服
、 、 。 、 。



昏 肢 软 大 便 不 畅 或便 澹者 加 太子 参 1 0 克 山药 1 0 克
、 、 。 、

,
,
,
肝郁 胀加 柴胡 青皮 郁
、 ,
〔 按 语〕 周 氏为南 京 中 医 学 院 院长 博 士
,

霄 花 15 克 八 月 扎 1 0 克 腹 胀甚 者 加 大 腹皮 6 0 克 木 香 6 克 ; 呢 逆 者加 旋 复 花 1 0 克 厚朴 1
、 、

;
0 克; 克 柿蒂 1

口 干 渴甚 者 加 沙参 1 0
克 麦冬

一 43 一
; ; 金 焦 三 仙 兼痛 者 加 金铃 子 元 胡 ; 吞 酸者 加
研究 生 导 师
,

周 教 授 家 世业 医 行 医 四 十余
,
,
左 金 丸 乌 贼 骨 瓦 楞子 〔 胃 痛 为 古 今 临 床 之 常 见 病 多发 方解〕 病 其 中 尤 以 气滞 者 为 多 表 现 以 胃院 作胀
、 。

董老 教书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四)中医辨证的内容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四)中医辨证的内容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四)中医辨证

的内容

辨病名

根据中医有关病名的认识,抓住主症(可有一个或若干个)及其临床特点,确定可能的病名尤其是非症状病名,有利于针对疾病特点进行分别治疗。如有些病在一定阶段都可表现脾胃湿热证,但黄疸宜用茵陈篙汤,湿温宜用王氏连朴饮、甘露消毒丹,泄泻宜用葛根芩连汤,痢疾则宜用芍药汤等。这些方药的治则虽然基本相同,但对病的针对性是有区别的。

辨病因

辨病因是根据中医有关病因的理论,抓住发病的季节、环境,发病前后的有关因素、生活习惯等等推理而得;或从证候表现以“审证求因”,作为病理分析的基础,结合病程新久,分清外感或内伤的类别,以决定采用哪一种辨证方法(如六淫、卫气营血、六经或脏腑经络、气血)。同时,疾病又是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了解病因对治疗有直接的意义(病因学治疗,如虫积内扰的要驱虫,痨虫蚀肺的要抗痨)或间接的意义,即消除病因造成的病理后果,如郁怒可以伤肝,肝病可能出现肝气、肝火、肝风等病理转归,治疗可分别采用舒肝理气、清肝泻火、平肝息风等法。

辨病位

根据中医病位的认识(如表里、卫气营血、脏腑、经络等),从证候表现判断病变所在,了解涉及的有关脏腑,有利于进一步分析病机,提供“归经”用药的依据,使同类药物的选择提高了针对性。如火盛所致出血,“咳血──肺热──黄芩、知母、桑皮、地骨皮”,“吐血──胃热──生石膏、黄连、地榆、生地”,“便血──肠热──槐花、地榆、荆芥炭、侧柏叶”,“尿血──肾、膀胱热──黄柏、瞿麦、大蓟、小蓟”等。

辨脏腑病机

根据中医有关脏脏、气血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理论,抓住临

_读经典_跟名师_做临床_感悟_史锁芳

_读经典_跟名师_做临床_感悟_史锁芳

SHI Suo-fang
(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takes Professor ZHOU Zhong-ying,one of the masters of TCM,as his teacher. During the three years' time advanced training in the Senior Researching Group for Young and middle - aged clinical talents of Jiangsu Province,he summarizes original views while combining the teacher's experience,the four great classics of TCM and his successful clinical practice. In his opinion,the four great classics are keys to puzzl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which can lead a 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ian to know the origin of a disease,studying from a TCM master is an enlightenment that bring a brainstorm while doing clinical work is an access to meet practical needs,et al. All the viewpoints of the author can lead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growth of young traditional Chinese academics or physicians.

百讲不厌的久咳久嗽(经典)

百讲不厌的久咳久嗽(经典)

百讲不厌的久咳久嗽(经典)

严冬季节,咳嗽频发,虽然我曾经多次写过咳嗽的治疗的文章,可是总还是有很多患者因为久治不愈的咳嗽过来求诊。今日,忙里偷闲,在这里再说几句关于久咳久嗽的防治的话茬,希望在这寒风习习的冬季能带去一丝暖心的感觉。

久咳久嗽,一般就不能单单地见咳止咳了,很多医师还存着西医的思路仅仅把咳嗽按照西医的分类方案划分为病毒性咳嗽和细菌性咳嗽两端,其实,作为中医,都应该知道奠定中医基础的巨作《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曾明确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时隔几千年,这个在大家看来尚不够发达的过去就能明了的道理,在今天却得不到世人的认可或熟知。

(桔梗)

五脏各在一定的时令受病而后传肺脏,如“乘春肝先受邪,乘夏心先受邪,乘秋肺先受邪,乘至阴脾先受邪,乘冬肾先受邪”。五脏受邪而后传肺致咳嗽。各脏咳又传胃、大肠、胆、小肠、膀肤、三焦。而六腑又可传五脏,以及脏象间横传,皆可导致咳,内经中还根据脏腑与咳嗽的病理关系分述了五脏咳与六腑咳的特点,五脏咳证,是指邪犯各脏经脉,使各脏经脉气血逆乱,并出现相应的咳证。《内经》言:“岐伯曰: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咳嗽 ppt课件

咳嗽 ppt课件
7.痰胶黏难出,量多,咳逆倚息,时时唾浊,坐不得卧者,可用《金匮》皂荚丸主之
辩病理性质
一、外感咳嗽以邪实为主,以风寒、风热、风燥为多见。 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 1.痰湿、痰热、肝火犯肺多以邪实为主,
2.肺阴亏耗、肺气虚寒多以正虚为主,或虚中夹实。 3.他脏有病传于肺,多为由实致虚,比如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煎灼肺津,津凝为痰湿困
清晨痰多而咳,脾虚使然。”
从状态论治咳嗽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博士生:刘承)
辩咳嗽时间
研究结论:16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病证候以疾热塑肺证、阴虚肺热证为主; 发病时辰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总发病时辰高峰期处清晨及夜间。 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发病时辰高峰期集中于清晨; 阴虚肺热证发病时辰高峰期集中在夜间。
选方:定喘汤。 4白沫:印老认为其不同于泡沫痰,为大量泡沫样白沫,无块痰粘痰,喉干咽燥,须从燥论治。
辩痰施治咳喘—赵锡武
1.痰黄者,新感或旧病新发均可用麻杏石甘汤合增液汤加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 2.树胶液状稀痰,听诊为湿性啰音者小青龙汤主之,烦躁者加生石膏。 3.稠痰,喉中水鸡声,听诊干性啰音者,宜射干麻黄汤。 4.稀稠混合痰,听诊为混合性啰音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5.泡沫痰而脉数心悸者,宜麻杏石甘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及生脉散治之。 6.脓痰,晨起量多,胸痛并有周期性吐血者,千金苇茎汤治之。
咳嗽

周仲瑛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心要新PPT课件

周仲瑛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心要新PPT课件

.
30
肝阳偏亢复感外邪咳嗽
平素多有头晕、头痛、中风或胁痛等病史。 症见头晕、头痛、胁痛、咳嗽伴有胁部胀
痛,舌边红,脉弦明显。 治疗特点:
以清降为主(桑叶、菊花、瓜蒌、白 毛夏枯草、黛蛤散)
麻黄配钩藤、平地木。
.
31
六、治疗外感咳嗽习用药对
.
32
桑叶---桑白皮:疏风清肺 麻黄---杏仁: 宣肺止咳 桑叶---菊花: 疏散风热 黄芩---桑白皮:清热泄肺 知母---大贝母:清热化痰 麻黄---生石膏:清热宣肺 射干---白前: 降逆化痰 黄芩---辛夷: 清热通窍
周仲瑛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心法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朱佳
.
1
周仲瑛教授简介
周仲瑛教授是著名中医中医学家、首批国 家级名老中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医药领域)传承人,悬壶数十载,精 于医理,工于临床,学验俱丰,一直为同 仁所推崇,病家所信笃。
.
2
外感咳嗽的定义
外感咳嗽--是指机体因感受外邪致肺气 失于宣降而出现的咳嗽。
.
18
风邪含义的扩展
致病特点,表现为喉痒、阵咳、反复发作,时轻 时重,遇感触发等。
风邪还应包括了多种的过敏致病因素,如吸入花 粉、烟尘、异味气体、尘螨、动物毛屑等。
治疗仍当宣散、疏风,中医之祛风药,寓有抗变 态反应作用者颇多,如麻黄、苏叶、防风、荆芥、 蝉蜕、苍耳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方药
宣肺止嗽汤,药用:炙麻黄、杏仁、 桔梗、前胡、大贝母、橘皮、金沸草等。
宣肺药首选麻黄,麻黄药性辛散宣通,既可 宣通肺气之郁闭,用于治疗肺气不宣之咳嗽;又 具苦降之性,可平肺气之上逆,故对肺气壅遏, 宣降失司之咳嗽更为适合。杏仁、桔梗、前胡、 大贝母、橘皮、金沸草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与 麻黄相伍,共奏宣肺止咳之功功
治法:解表散寒、清肺泄热并施。 处方:麻杏石甘汤
《类证治裁》卷二云:“寒包热,热郁肺俞, 遇秋冬寒凉辄发咳,寸脉坚,声音窒,但 解其寒而热自散。麻杏石甘汤或金沸草 散。”
陈寒伏肺,仍当宣散
陈寒伏肺--因初始误治失治,常迁延反 复,时轻时重,遇冷则加重,咳声不扬, 胸闷不畅,咳痰色白,舌淡苔白。
予清宣温燥之剂。处方如下:
蜜炙麻黄3g, 桑叶1Fra Baidu bibliotekg, 光杏仁10g,
桔梗4g, 生草3g, 大贝母10g,
前胡10g, 南沙参10g,佛耳草12g,
炒牛蒡子10g,枇杷叶10g(去毛蜜炙),
一支黄花15g
7剂。
12月30日二诊时咳嗽基本消失,大便欠实。 原方去炒牛蒡子继服7剂,咳未再作。
五、重视整体、内外合治、脏腑 兼顾
咽部充血或有咽痛者,为风热蕴结咽喉; 咽干燥痒而咳者,多为肺津阴伤; 咽痒欲咳者,或为风,或为气火,或为津
伤所致; 咽中有痰滞感,咳而不畅,提示痰气交阻 鼻塞流清涕,或有喷嚏,多为风伏肺窍; 鼻流浊涕或有头昏头痛,多属风热伏窍。
咳与季节的关系 :
四时六淫,邪各有侧重,辨治外感咳 嗽,尚需注意季节对咳嗽的影响,如
病程虽长,亦属外感范畴,仍当宣散。
用药宜动,不宜静,静则变生他病。
三、风为主导,疏风为先
风为六淫之首
六淫犯肺,风常为先导,或挟寒、或 兼湿、或挟热、或挟燥,上受犯肺。
因於风寒者疏风宣肺散寒,兼湿者又 当配伍燥湿化痰之品,因於风热者疏风清 热肃肺,因於风燥者疏风清肺润燥,邪祛 咳自止。
风邪含义的扩展
夏令暑热袭肺,或因夏暑贪凉,肺气不 宣,或因暑湿熏蒸,肺气不清;
秋令气燥,最易耗伤肺津; 冬令寒盛,多致肺闭不宣; 春令主风木,风邪袭肺,风热居多。 以上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酌情加减用药。
二、病因六淫,重在宣通肺气
病机与治则:
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内舍于肺, 肺气不宣、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祛邪利肺、因势利导,使肺气宣畅则咳嗽 自止。
《温病条辨》所说:“若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 佐以甘辛”。
病案举例
患儿,7岁,于冬月十二月就诊
咳嗽1周,痰少质粘,咳吐困难,无明显发 热,微有鼻塞,口干咽干,胃纳可,二便 尚调,舌苔薄黄而少津,脉浮。周老认为, 此乃属燥咳,辩证属外感温燥、邪在肺卫 之证,燥邪袭人,肺先受之,肺失清肃, 温燥灼液,故咳嗽少痰,痰粘难咳,咽干 口干;肺合皮毛,感邪轻浅,故身热不显, 且有鼻塞表现。
临床特点: 咳嗽伴有肺卫不和症状,病程较短; 感冒后咳嗽反复不愈,病程较长; 以喉痒欲咳,痰吐白粘为主要症状者。
均属外感咳嗽范畴。
辨咳: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 重,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
咳声气粗,咽痛或干痒者,多为外感风热; 干咳无痰或痰少胶粘,多为风燥伤肺; 咳嗽以白天间断为主,病性较轻; 昼夜均咳,夜不能卧者,病性较重。
临证加减
如:表寒明显配苏叶、荆芥; 肺热内郁配生石膏、知母; 痰热蕴肺配黄芩、桑白皮; 咳嗽迁延配百部、紫苑、款冬花; 咳逆痰壅配苏子、莱菔子; 痰稠胸闷配半夏、厚朴 口干舌红配南沙参、麦冬等。
注意“寒包火”
风寒客肺,未能及时宣散,郁而化热, 而表寒未解,或肺有蕴(痰)热而外感风 寒,表现“外寒内热证”者,即所谓的 “寒包热”、“寒包火”。
审痰:
咳而少痰的多属燥热津伤; 多的属兼夹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而稀薄的属风、属寒; 痰黄而稠者属热; 痰白质粘者属阴虚、燥热; 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的多属素体肺家虚寒; 痰中带血,多为肺热或燥邪伤肺; 如脓血相兼的,为痰热瘀结成痈之候;有热腥味
或腥臭气的为痰热。
鼻咽部症状 :
致病特点,表现为喉痒、阵咳、反复发作,时轻 时重,遇感触发等。
风邪还应包括了多种的过敏致病因素,如吸入花 粉、烟尘、异味气体、尘螨、动物毛屑等。
治疗仍当宣散、疏风,中医之祛风药,寓有抗变 态反应作用者颇多,如麻黄、苏叶、防风、荆芥、 蝉蜕、苍耳草等。
四、燥邪伤肺,当别温凉差异
“燥胜则干”。燥热灼津,肺失清润,为共 同病理特点
周仲瑛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心法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朱佳
周仲瑛教授简介
周仲瑛教授是著名中医中医学家、首批国 家级名老中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医药领域)传承人,悬壶数十载,精 于医理,工于临床,学验俱丰,一直为同 仁所推崇,病家所信笃。
外感咳嗽的定义
外感咳嗽--是指机体因感受外邪致肺气 失于宣降而出现的咳嗽。
气虚外感咳嗽
咳嗽时轻时重,遇风、受凉咳嗽加重,舌 质多偏淡,脉多浮而重按无力
治疗特点:宣肺化痰止咳的基础上,多伍 用党参、黄芪等品以扶正祛邪
党参与陈皮 黄芪与知母 仙鹤草和功劳叶
阴虚外感咳嗽
平素易上火,易感受温燥之邪。干咳、痰少质粘 不易咯出,秋燥当令,往往症状加重。
治疗特点:慎用燥药,并伍用养阴生津之品, 轻者加芦根、梨皮、沙参等品, 阴伤较重,可加用麦冬、玄参、生地等品;
发病又有温燥与凉燥之不同
俞根初所言:“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 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较严冬风寒为 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 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
“温燥”----燥邪与风热并见,多发于初秋, 治当疏风润燥,桑杏汤
“凉燥”----燥证与风寒并见,多发于深秋、初 冬 治当辛苦温润,用药以温而不燥,润而 不凉为原则,杏苏散
或用清燥救肺汤为主方加减。 阴虚挟痰湿者,可加用苍术、元参、侧柏叶、
藿香等以养阴祛湿, 气阴两虚者,可加用生脉散。
阳虚外感咳嗽
对寒邪敏感,往往遇寒咳重而遇暖咳减, 咯痰清稀量多,多伴有畏寒怕风,或后背 自觉有凉气等
加用干姜、细辛、五昧子。
若阳虚明显,肢冷、舌淡、脉沉者,可加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