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11111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及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习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第9课桃花源记1.缘.溪行: 2.芳草鲜美..: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5.仿佛..若有光: 6.才.通人:7.屋舍俨然..;. 8.桑竹之属.:9.阡陌..交通: 10.悉.如外人:11.黄发垂髫....: 12.乃.大惊:13.便要.还家14.咸.来问讯:15.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6.遂.与外人间隔.. :. 17.乃.不知有汉;18.无论..魏晋; 19.为.具言所闻: 20.延.至其家: 21.此中人语.云:22.不足.为外人道也: 23.便扶向..路:24.处处志.之: 25.及.郡下:26.诣.太守: 27.欣然规.往:28.未果.;. 29.寻.病终:30.无问津.者:第10课小石潭记1.心乐.之; 2.水尤.清冽:3.蒙络摇缀....: 4.可.百许.头:5.日光下澈.:. 6.佁然..不动:7.俶尔..远逝: 8.往来翕忽..:.9.斗.折蛇.行: 10.犬牙..差互:11.悄怆..幽邃.:. 12.隶.而从者:第11课核舟记1.奇巧..人: 2.为.宫室:3.罔不因...势象.形: 4.尝贻.余核舟一:5.八分有奇.:. 6.箬篷..覆之: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石青..糁之:9.中峨.冠而多髯者: 10.如有所语.:11.其两膝相比.者: 12.绝类.弥勒:13.矫.首昂视: 14.神情与苏、黄不属.:.15.诎.右臂支船: 16.珠可历历..数也:17.左手倚一衡.木: 18.若.听茶声然.:.19.其船背稍夷.:. 20.钩画了了..21.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第12课《诗经》二首1.在河之洲. 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 4.左右流.之5.寤寐..思服. 6.悠.哉悠哉7.琴瑟友.之 8.左右芼.之9.钟鼓乐.之 10.蒹葭苍苍..:11.溯洄从...之 12.溯游..从之13.蒹葭萋萋.. 14.白露未晞.15.道阻.且跻. 16.在水之湄.17.蒹葭采采.. 18.白露未已..19.在水之涘. 20.道阻且右.第21课《庄子》二则1.北冥.有鱼 2.怒.而飞3.志.怪者也 4.去.以六月息.者也5.抟扶摇...而上者 6.野马..也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其.视下也9.亦若是.则已矣 10.全.矣 11.请循.其本第22课《礼记》二则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5.学.学半 6.讲信修.睦7.选贤与能... 8.不独亲.其亲.9.盗窃乱贼..而不作.10.矜、寡、孤、独、废疾者...........11.男有分. 12.女有归.第23课马说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3.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5.才美不外见.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7.策.之不以.其道. 8.食.之不能尽其材.9.执策而临.之 10.其.真无马邪第24课唐诗二首1.卷我屋上三重..茅 2.高者挂罥长..林梢3.忍能..对面为盗贼 4.唇焦口燥呼.不得5.俄顷..风定云墨色 6.秋天漠漠..向昏黑7.长夜沾湿何由彻...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9.两鬓苍苍..十指黑 10.卖炭得钱何所营.11.翩翩..两骑来是谁12.回.车叱.牛牵向北13.宫使驱将惜不得....14.系.向牛头充炭直.1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9课桃花源记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1.作家作品(1)陶渊明,(朝代)诗人,又名 ,字,号,私谥靖节,将阳柴桑人。
其代表作品有《»«»等。
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
有《陶渊明集》。
(2)柳宗元(773-819 ),字, 朝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本文写于他被贬永州期间,是“” 之一。
柳宗元与、、、、、、合称“唐宋八大家”。
(3)《核舟记》选自清代 (人名)选编的《»,作者,明朝人。
(4)《诗经》是我国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初年至时期的诗歌篇。
这些诗歌分为、、三部分。
(5)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时期哲学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及(6)《札记》,战国至秦汉间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编纂的。
与《»«»合称“三礼”。
(7)韩愈(768-824 ),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唐代文学家。
其文章句式灵活多变,文笔流畅而有气势,苏轼赞誉其“:也被列为“ ”之首。
(8)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人尊称为“ : 其诗被称为“ "。
杜甫与合称“李杜”。
(9)白居易,字 , 代著名诗人,号 ,著有《》集。
2.通假字(1)便要还家通,意思是(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意思是(3)左手倚一衡木通,意思是(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意思是(5)讪右臂支船通,意思是(6)北冥有鱼______ 通____ ___ ,意思是(7)选贤与能______ 通____ ___ ,意思是(8)矜、寡、孤、独通 ___ ,意思是通,意思是 —通,意思是号病终 ______ 不足为外人道也 屋舍俨然 _____ 寻向所志 _____ 乃不知有汉 __ 其中往来种做 渔人甚异之. _ 处处志之 _____ 如鸣佩环 _____ 隶而从者 _____ 明灭可见 _____ 以其境过清, _ 乃记之而去 _______ 卷石底以出 _______ 明灭可见 _________ 如鸣佩环,心乐之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中轩敞者为.舱 珠可历历数也 其人视端容寂 以至鸟兽、木,石 其视下也 _________(22) 于: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游于濠梁之上(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0)才美不外见3 . 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 (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3)舍:便舍船 (4)志:处处志之 (5)乃:见渔人,乃大惊 (6)中:中无杂树 (7)之: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8)环:四面竹树环合 (9)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0)可:谭中鱼可百许头 (11)清:水尤清.冽 (12)而:潭西南而.望 (13)以:全石以为底 (14)见:下见小潭 (15)乐:似与游者相乐. (16)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17)为:为.宫室 (18)可:高可二黍许 (19)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20)木:能以径寸之木 (21)其:天之苍苍,其 正色邪子之不知鱼之乐 子固非鱼也9此之谓乎弗学,不知其善也 不独子其子 故外户而不闭 不独亲其亲. 故外户而不闭 执策而临之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食马者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23)之:其翼若垂天之.云 (24)固:固不知子矣 (25)其:不知其.旨也 (26)学:学,学半 (27)子:不独子其子 (28)故:是故 谋闭而不兴 (29)亲:不独亲其亲 (30)闭:是故谋闭 而不兴 (31)策:策之不以其道 (32)能:虽有千里之能 (33)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4)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4.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2)阡陌交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无论魏晋 (5)仔唧若有光 (6)不足为外人道也 (7)悉如外人 (8)南弟宗玄 (9)乃记之而去.(10)崔氏二小.生.(11)高可二黍许(12)而计其长曾 不盈寸(13)其两膝相比者古义:今义:(1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义:今义:(15)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16)知困,然后能自强古义:今义:(17)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18) 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今义:(19)是马也古义:今义:(20)且欲与常马等/、可得古义:今义:(21)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今义:(22)大道之行古义:今义:(23)矜寡孤独古义:今义:(24)女有归古义:今义:(25)盗窃乱贼而不做古义:今义:(26)故外户而不闭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2)欲穷其林(3)处处志之(4)未果(5)复前行(6)从小丘西行百一十步(7)心乐之(8)皆若空游无所依(9)下见小潭(10)斗折蛇行(11)其岸势犬牙差互(12)凄神寒骨(13)箸篷覆之(1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5)石青移之(16) 一食或尽粟一石(17)策之不以其道(17)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6.重点实词识记(1)缘溪行(2)屋舍俨然(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7)便扶向.路(9)欣然叫往(11)水尤清冽(13)潭中鱼可百许头(15)潭西南而望(17)隶而从者(19)盖大苏泛赤壁云(2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3)其船背稍夷.(25)左右茗之(27)怒而飞___________ (29)赤怪者也(31)讲信修.睦(33)故”有名马(35)安求其能千里也7.重点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解析1
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彭端淑《为学》选段)【注】①鄙:边远地区。
②顾:反倒,反而。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虽有至道至:________②学学半学:________③子何恃而往恃:________④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D.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甲】、【乙】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B.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C.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D.执策而临之临:面对(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耶B.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伯乐不常有D.马之千里者大道之行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发人深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桃花源记》词语解释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魏晋(不管)B. 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C. 寻病终(不久)D. 后遂无问津者(探访)2.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对下面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 便扶向路(沿,顺着)D. 寻病终(寻找)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下列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 寻向所志寻病终C. 便扶向路寻向所志D.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二、填空题6.解释。
①捕鱼为业:________ ②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③才通人:________ ④屋舍俨然:________⑤乃不知有汉:________ ⑥此中人语云:________ ⑦便扶向路:________ ⑧欣然规往:________⑨寻病终:________ ⑩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7.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咸来问讯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说如此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8.解释。
①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②欲穷其林 ________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⑤此中人语云 ________⑥便扶向路 ________⑦欣然规往 ________9.解释多义字词寻寻向所志 ______ 寻病中________ 志处处志之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__10.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册复习专项七文言文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
(1)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
对……感到惊异)(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4)尝贻.余核舟一(赠)(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6)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8)请循.其本(追溯)(9)教然后知困.(困惑)(10)不独亲.其亲(以……为亲)(11)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着,挂住)(12)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需求)2.解释加点的文言虚词。
(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悉.如外人(全,都)(3)欲穷其.林(那)(4)不足为.外人道也(对)(5)高可.二黍许(大约)(6)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8)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9)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代大鹏)(10)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1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1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意义)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B.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D.策之不以其道.(道理)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B.C.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A.闻之.,欣然规往B.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C.鹏之.徙于南冥也D.执策而临之.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以其境/过清C.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D.是/故谋闭而不兴5.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A.复前行,欲穷.其林B.凄.神寒骨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鹏之徙.于南冥也三、翻译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常常进行复习,可经使学习成果坚固地贮存在头脑中,以便随时取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人教版八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马说》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以:根据道:正确的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面对3、其真无马邪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莫非'4、其真不知马也其:表推想语气,相当于"唯恐'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或:有时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虽:即使8、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且:尚且等:一样,等同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表现出来10、故虽出名马故:所以,因此虽: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故虽出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屈辱在奴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一般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依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根据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莫非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唯恐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人教版八班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二)《小石潭记》一、词语:1. 水尤清冽尤:非常。
冽:凉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消失。
3. 为坻,为屿,为嵁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5.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中考语文 八年级下册 文言文考点复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复习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写出其句中含义: 1.蝉则千转不穷([答案] “转”通“啭”,叫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案] “反”通“返”,返回3.才美不外见([答案] “见”通“现”,表现出来4.四支僵劲不能动([答案] “支”通“肢”,肢体5.同舍生皆被绮绣([答案] “被”通“披”,穿着6.恶能无纪([答案] “纪”通“记”,记载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答案] “食”通“饲”,喂养8.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 “属”通“嘱”,嘱托(二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差别较大,请加以区别,并写出其句中含义。
1.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 写文章2.局促..一室之内([答案] 拘束3.柔梢披风..([答案] 在风中散开4.前人之述备.矣([答案] 详尽5.尝趋.百里外([答案] 奔向,快步走6.主人日再.食([答案] 两次7.野芳发.而幽香([答案] 开放8.佳木秀.而繁阴([答案] 繁荣滋长9.造.饮辄尽([答案] 一来,往,到10.每有会意..([答案] 领会书中的旨意11.潭中鱼可.百许头( [答案] 大约12.薄.暮冥冥([答案] 迫近13.去国.怀乡([答案] 京城14.春和景.明([答案] 日光15.沙鸥翔集.([答案] 栖止16.吾谁与归.([答案] 归依17.媵人持汤.沃灌([答案] 热水(三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发生了变化,请加以区别,并写出其句中含义。
1.互相轩邈..([答案] 向高处伸展2.亲旧.知其如此([答案] 旧交,旧友3.以乐.其志([答案] 感到快乐4.腰.白玉之环([答案] 腰佩5.斗.折蛇行([答案] 像北斗星一样6.皆若空.游无所依([答案] 在空中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案] 飞奔的马8.策.之不以其道.([答案] 驾驭方法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答案] 向西10.其岸势犬牙..差互([答案] 像狗的牙齿那样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案] 使……凄凉12.名.之者谁([答案] 给……命名13.翼然..临于泉上者([答案]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14.泉.而茗.者([答案] 用泉水煮煮茶15.罍.而歌者([答案] 端着酒杯16.红装而蹇.者([答案] 骑驴17.忧谗.畏讥,满目萧然([答案] 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18.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答案] 名词作动词,做太守1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答案] 动词作名词,表现,心理活动2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答案] 形容词作名词,废弃的事业21.先.天下之忧而忧([答案] 方位名词作动词,在……先22.负者歌.于途([答案] 唱歌23.影布.石上([答案] 映24.望峰息.心([答案] 使…停止,平息25.手自笔.录([答案] 用笔(四一词多义1.归:(1云归而岩穴暝([答案] 聚拢(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答案] 回家(3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 归依2.道:(1策之不以其道([答案] 正确的方法(2益慕圣贤之道([答案] 学说(3会天大雨,道不通([答案] 道路3.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 动词,观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案] 名词,景象4.极:(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答案] 动词,到达(2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答案] 极点5.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答案] 形容词,清澈(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答案] 形容词,清静,冷清6.临:(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答案] 动词,靠近(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答案] 动词,居高临下7.至:(1色愈恭,礼愈至([答案] 周到(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答案] 到达8.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案] 名词,乐趣(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答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3心乐之([答案] 喜欢(4似与游者相乐([答案] 逗乐,嬉戏(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答案] 形容词,欢乐,快乐(五重点实词系列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课内阅读篇(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1—7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6.翻译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7、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一)阅读《与朱元思书》答案风烟俱(全)净,天山共色。
从(随着)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高)邈(远),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筹划)事物者,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横柯(树木的枝干)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深、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高、多、寒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字词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复习练习一、课文重点字词释义21《与朱元思书》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4、急湍甚.箭()5、猛浪若奔.()6、横柯上.蔽()7、在昼犹昏.()8、负.势竞.上()()9、望峰息.心()10、鸢飞戾.天者()11、经纶..世务者12、争高直指.()13、疏条交.映()14、互相轩邈..()22《五柳先生传》1、亦不详.其姓字()2、酣觞.赋诗()3、或置.酒而招之()4、期.在必醉()5、造.饮辄尽()6、亲旧.知其如此()7、其言兹若人之俦.乎()8、短褐穿结.()23《马说》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不以千里称.也()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4、《送东阳马生序》1、从致.书观()2、益.慕圣贤之道()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尝.趋百里外()5、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6、稍降辞色.()7、援.疑质.理()8、俟.其欣悦()9、穷.冬烈风()10、右备容臭.()11、不知口体..之奉.若人也()()()26、《小石潭记》1、如鸣.佩环()2、伐.竹取.道()()3、其岸势犬牙...差互()()4、斗.折蛇.行()()6、以其境过清.()7、佁然..不动()27、《岳阳楼记》1、越.明年()2、增.其旧制.()()3、政通人和.()4、前人之述备.矣()5、浊浪排.空()6、至若春和.景明()7、朝晖.夕阴()8、薄.暮冥冥()9、忧.谗畏.讥()10、波澜不惊.()11、或异二者之为.()1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3、先.天下之忧而忧14、后.天下之乐而乐28、《醉翁亭记》1、名.之者谁()2、山.行六七里()3、醉翁之意.()4、佳木秀.而繁阴()5、宴酣.之乐()6、负.者歌于途()7、杂然而前陈.者()8、觥筹交错..乎其间者()10、树木阴翳.()11、射者中.()..()9、颓然1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29、《满井游记》1、飞砂走.砾()2、每冒.风驰行()3、冻风时作..()()4、廿二日天稍和..()()5、于时冰皮始解.()6、夫不能以游堕.事()7、恶.能无纪()8、游人虽未盛.()9、曝.沙之鸟,呷.浪之鳞()()10、土膏.微润()11、柔梢披.风()二、一词多义有时见日.()至若春和景.明()日.若非日.出而林霏开()似与游者相乐.()景四时之景.不同()主人日.再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伐竹取道.()是.马也()如鸣佩环,心乐.之()道策之不以其道.()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乐此乐.何极()太守与客来饮于.此()是.是.进亦忧()山水之乐.()于行者休于.树()当是.时,妇手拍儿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不戚戚于.贫贱()安能辩我是.雄雌()不可久居.()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故.虽有名马()居居.庙堂之高()一食或.尽粟一石()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或.遇其叱咄()马无故.亡而入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或而或.长烟一空()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衾拥覆()或.异二者之为()弗之.怠()全石以.为底()或.以钱币乞之()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属予作文以.记之()不可知其.源()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安求其.能千里也()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其其.一犬坐于前()居庙堂之.高()会.宾客大宴()其.喜洋洋者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其.真不知马也()郊田之.外()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真无马邪()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男有分,女有归.()每有会意.()开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微斯人,吾谁与归.()意醉翁之意.不在酒()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归云归.而岩穴暝()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千树万树梨花开.()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望西都,意.踌躇()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归.来倚杖自叹息()始.知郊田之外()观予观.夫巴陵胜状()锦鳞.游泳()髻鬟之始.掠也()把酒临.风()鳞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始未始.无春()临临.溪而渔()波色乍明,鳞.浪层层()于时冰皮始.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环堵萧然.()余之游将自此始.()执策而临.之()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偕偕.数友出东直()一.望空阔()然.则北通巫峡()宠辱偕.忘()而或长烟一.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予观夫.巴陵胜状()一上下一.白()通北通.巫峡()夫夫.不能以游堕事()不敢出一.言以复()阡陌交通.()嗟夫.()一.碧万倾()造饮辄尽.()感极.而悲者矣()在洞庭一.湖()一食或尽.粟一石()初极.狭()潭中鱼可.百许头()尽食之不能尽.其材()极此乐何极.()可高可.二黍许()林尽.水源()南极.潇湘()手指不可.屈伸()担中肉尽.()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不可.知其源()余寒犹.厉()至色愈恭,礼愈至.()能安求其能.千里也()犹在昼犹.昏()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虽有千里之能.()故虽.有名马()得家贫不能常得.()从.流飘荡()虽虽.有千里之能()忘怀得.失()从当余之从.师也()故余虽.愚()余余.寒犹厉()无从.致书以观()余.幼时即嗜学()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文言知识(一)桃花源记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豁然开朗..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5)率妻子..妻子:古义:__________..邑人来此绝境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6)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足..道也不足:古义:__________ ..为外人今义:________外人: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9)寻.病终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3.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 ____________屋舍.俨然 ______(2)出:不复出.焉 ______皆出.酒食 ______(3)志:处处志.之 ________寻向所志. ______(4)寻:寻.向所志 ______寻.病终 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2)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3)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果.,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_5.其他实词(1)缘.溪行缘: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缤纷:____________(3)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4)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6)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7)悉.如外人悉:________(8)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具.答之具:______(10)咸.来问讯咸:________(11)皆叹惋..叹惋:______(1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14)此中人语.云语:______(15)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16)及.郡下及:____(17)诣.太守诣:______(18)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1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虚词意义及用法(1)与: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______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3)之: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4)其:欲穷其.林 __________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既出,得其.船 ____________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__________(5)乃: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人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8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二、【主题解说】《桃花源记》通过叙述武陵渔人游历“世外桃源”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和平安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三、【重点字词】1、字音字形(1)易错读音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间.jiàn隔此中人语.yù云诣.yì问津.jīn(2)易错字形武陵.人缘.溪行缘溪.行豁.然开朗.平旷.俨.然阡陌..垂髫.怡.然具.答之咸.来问讯.邑.人焉.遂.与外人间隔.及郡.下诣.太守太守即遣.人问津.2、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3)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阡陌交通....:指老人和小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7)悉.如外人:都。
(8)黄发垂髫(9)具.答之:详尽,详细地。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
于是鸱⑥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⑦!’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注】①相:做宰相。
②鹓鶵(yuān chú):传说像凤凰一类的鸟。
③止:栖息。
④练实:竹子所结的子⑤醴(lǐ)泉:甜美的泉水。
⑥鸱(chī):猫头鹰。
⑦吓:模仿猫头鹰发怒的声音。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鱼之乐也是:________②子固非鱼也固:________③或谓惠子曰或:________④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________(2)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画两处)。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甲】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是因惠子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而挑起的。
【乙】文庄子用“鹓鶵”比喻________。
(5)【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庄子怎样的特点?请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doc
?与朱元思书一、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扬从:跟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驰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停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失尽净,天和山体现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涛犹如飞驰的马。
3、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那一座座高峰)凭依高峻的局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同样全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岳,就会平息他那热中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恋恋不舍。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少的树木枝条相互交织掩映,有时有时也见到(一丝)阳光三、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答案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叹,迷恋以及唾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详细描述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风景?找出详细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由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送东阳马生序一、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买2、援疑质理援:提出质:咨询3、益慕圣贤之道慕:敬慕4、俟其欣悦俟:等到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汤:热水再:两顿覆:蒙盖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出限期8、四支僵劲不可以动支:通“肢”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报”衣着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桃花源记(一)解释括号前的字或词:1、仿佛()若有光2、才()通人3、豁然开朗()4、屋舍俨然()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便要()还家7、皆叹惋()8、交通()9、妻子()10、绝境() 11、无论() 12、使扶向()路13、遂()迷 14、规() 15问津()(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寻寻向所志()寻病终()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三)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具答之(五)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六)理解1、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2、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桃源人“不复出”的原因?4.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一、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16分)1、小生:古义: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与朱元思书》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整体形象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生长状态奇。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自然声音奇。
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一)常有文言文考点:考点一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点二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考点三区分句子朗诵节奏考点四翻译、理解文言句子考点五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重点考点六分析人物形象考点七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领会和看法考点八对照分析,拓展迁徙(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实词的考察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一定联合详细语境,即我们平时说的“依据上下文” 。
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1)迁徙法。
①课文迁徙法。
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测词义,此法合用于课外文言阅读。
②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存着大批的文言词义,我们能够经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测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推测法。
①组词推测法。
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大,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而后再依据详细语境确立文言实词的词义。
② 对句判断法。
先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好多,处于对应地点的词语常常在乎义上拥有同样、邻近或相反、相对的特色,我们可据此来判断。
2.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测法:①语境推测法。
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详细的语境,要确立某个虚词的详细意义和用法,可联合文意进行。
②代入查验法。
文言虚词的考察多采纳课内外相联合的方式。
所以我们只需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查验,就能够推测意义和用法能否同样。
③句位分析法。
即依据虚词在句中的地点来判断。
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④语法切入法。
假如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构造一致的句子中所处地点同样,其用法一般也同样。
⑤标记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别句式的标记词,抓住这些标记词就能快速确立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区分句子朗诵节奏方法。
(一)五借助:( 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常常要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与朱元思书》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整体形象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生长状态奇。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自然声音奇。
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
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7.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不多余。
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
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
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三、拓展延伸1.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
“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2.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马说》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袛(只是)辱(受屈辱而埋没才能)于奴隶人(指马夫。
奴隶,仆役)之手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于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之间不以千里称(著称)也故虽(即使)有名马一食(吃一顿。
食,吃)或(有时)尽粟(小米,泛指粮食)一石食(通“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通“饲”,喂)也是(这样)马也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且(犹,尚且)欲与常马(一般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达到)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策(鞭打)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本领)鸣之而不能通(通晓,懂得)其意执(拿,握)策(马鞭)而临(面对)之其真无马邪(通“耶”,吗)其真(果真)不知(识别)马也(三)字形字音袛(zhǐ)骈(pián)枥(lì)粟(sù)石(dàn)一食(shí)食(sì)马者而食(sì)也外见(xiàn)二、阅读探究1.本文的体裁是“说”。
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直接表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
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
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1.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12.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
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不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说明封建统治者只有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
13.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1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三、延伸拓展14.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
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15.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才。
国家应该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促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五柳先生传》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
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
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a字音:辄[zhe]箪[dan]俦[chou]觞[shang]b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古今异义: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
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一词多义: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词语活用: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为号焉。
”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