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 课题2 氧气 教案(A+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 课题2  氧气 教案(A+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课题 2 氧气教案(A+B)第 2 页第 3 页教案A一、导入新课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讲解:因为人吸入氧气后在人体内进行的是缓慢氧化,能不断地放出热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

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热过多,正常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

所以健康的人不要长时间吸入纯氧。

下面我们就多了解一些氧气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 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第 4 页(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 g/L,略大于空气。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水中的生物可以在水中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1)实验2-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现象: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结论: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2)实验2-3: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然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可参照教科书图2-11),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第 5 页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这个反应可表示如下:硫+氧气二氧化硫点燃(3)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明晰:物质在空气里燃烧不如在氧气里燃烧剧烈,这说明物质的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

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2、采用自主体验( 自学、讨论、交流、归纳) 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中[ 实验 2— 2] 、 [ 实验 2— 4] 所需的有关仪器;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问题与讨论 )[创导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设入准备哪些必用品 ?为什么 ?讨论、交流、发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再请同学们深深吸一口空气,它的成分中含有什么气体?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1)氧气不易溶于水,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呢?(2)登山运发动在攀登高山为什么要带氧气袋?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在压强为l0l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凝固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知识拓展(1)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水中溶有少量氧气。

(2)登山运发动在攀登高山时需要带氧气袋,说明高山地区氧气稀薄。

探究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物质(颜色、状态)反响现象反响表达式考前须知硫(淡黄色固体)(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3)放出热量,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 氧气二氧化硫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碳(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氧气二氧化碳为使木炭充分燃烧,应使木炭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1)光亮的铁丝盘成螺旋状,(2)铁丝的下端系一根火柴,(3)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课堂讨论(1)上述实验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都是与氧气反响,为什么现象有很大的差异?(2)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为什么都要放少量的水,其作用一样吗?(3)铁丝为什么要做成螺旋状?铁丝的下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拟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响,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在化学反响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这节课单纯地从知识内容上来看,并不复杂,主要内容包括氧气的检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两个概念;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如何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这种物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接触具体物质性质知识的开端,第一次切身感悟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学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也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等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1)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二、学情分析氧气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气体,在小学自然、生物课中都学习过氧气的一些知识,如氧气能供给呼吸、能支持燃烧等,在上一节《空气》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以及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为本节课系统学习氧气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观察、比较的实验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一些实验方法如观察、描述、对比实验等还不太熟练,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学习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在实验操作上,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实验操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但应用较少,仍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和巩固。

学生在学习时的困惑:对“氧气不易溶于水”这条性质的理解;系统、全面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等。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能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一般检验方法。

2.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方法,并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通过总结、归纳氧气的性质,能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一般特征,并初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018-201X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新人教版

2018-201X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2 氧气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生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课题氧气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的燃烧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

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学会观察描述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3.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具准备氧气(五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

课前预习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或固态时为淡蓝色。

2.氧气具有氧化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4.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教学准备】火柴、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镁条【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实验引入]1、出示一根镁条,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状态、颜色(物理性质)。

2、介绍坩埚钳、石棉网,鼓励学生上台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3、学生描述现象并写出文字表达式。

(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粉末氧化镁)镁+氧气氧化镁新课教学[回忆、表述] 木炭、硫粉、铝箔、铁丝、红磷的颜色、状态,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共同写出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硫+氧气二氧化硫铝+氧气氧化铝…[思考讨论] 观察以上六个文字表达式,你发现了什么?请用文字总结,看谁归纳得多。

[提出问题]上述六个变化,每一变化前后的物质是否相同?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师生归纳] 变化前后都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又称为化学反应。

[教师追问] 日常生活中的蜡烛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你还能说出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变化吗?[学生举例] 略[教师讲述]化学变化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教材13页图,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及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补充实验]①将一张纸撕成碎片。

②将一支粉笔折断。

③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思考讨论]上述三个变化有何特点?[师生归纳]变化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教师追问]1、日常生活中,木材制成桌椅等均是物理变化,你还能举出物理变化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略[思考回答]:请说出下列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a 、湿衣服晾干b 、铁铸成锅 c、蜡烛燃烧 d、饭菜变馊[思考讨论]:我们再来看看这六个文字表达式,同学门说说还有什么共同特点?[师生归纳]: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 A+B→AB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纪实和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2)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

(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浅到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提高兴趣→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录像机、氧气(三瓶)、木条、硫、铝箔、粗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

2.学生用具:木条、火柴、木炭。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展示一瓶氧气][设问]该瓶中收集的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气体,你知道它是什么气体吗空气、氧气还是氮气 [学生摇头][介绍]它就是我们进行呼吸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氧气。

[板书]课题2 氧气[引言]如果我们想要验证它确实是氧气,就必须先了解氧气的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实验、判断。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指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问]通过观察,并结合实际,你能得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甲:氧气是无色的。

乙:氧气是气体。

丙:氧气是无味的,我吸过纯氧。

丁:氧气是不溶于水的,如果氧气易溶于水,地壳表面的水早把氧气溶解完了,我们也就没有了可供呼吸的氧气了。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教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教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人教
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氧气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 理解;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1.复习旧识: 空气的组成是什么?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 2.情景导入: 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 用的图片
3.探究新课:
剧烈燃烧,火 星四射,放出 大量的热,产 生黑色固体
S+O2点燃 SO2
Fe+O2 Fe3O4 点燃
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铁丝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 烧
结论: 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1.293 g/L)
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 mL氧气。 4.在压强101 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
-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填写下表:
带火星 的木条
木炭C
在空气中 不燃烧
在空气中点燃 在氧气中点燃 表示方法
复燃
发红光,产生 的气体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发白光,产生 的气体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C+O2点燃 CO2
硫S 铁Fe
不燃烧 不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 焰,并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 产生
不燃烧
产生蓝紫色火 焰,并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 产生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2氧气教案新人教版(new)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2氧气教案新人教版(new)

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从化学中得到的知识;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中[实验2-2]、[实验2-3]、[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与讨论】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节课的主题.讨论、交流、发言.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

二、引导探究,实验探索【过渡】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讨论、交流,从色、态、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氧气的性质.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讨论与思考】讨论、发言续表【作业】教材P36:2、3、4.但要求一定要参与.)培养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板书设计教师随笔备课资料1.思想方法如何准确观察、描述实验现象(以物质燃烧为例)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的现象.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初中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的燃烧;第二种是加热固态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实验。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学案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学案

课题2 氧气一、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课前预习】1.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只要是与氧气相关的内容都可以)2.在大家罗列了有关氧气的很多内容后,我们能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1、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

)【讨论交流】①请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④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2、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小贴士:此方法通常用于氧气区别于其它气体的鉴别。

【交流讨论】1.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解释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不同?2.①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②集气瓶底为什么要先放少量水?③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里燃烧,这说明了什么?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1、化合反应:或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讨论交流】1.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3.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两种物质吗?2、氧化反应:物质和_______发生的反应。

(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

)【注意事项】1.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将概念中的氧改为氧气,会缩小氧化反应的范围。

2.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氧气在氧化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讨论交流】1.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1)碳 + 氧气二氧化碳(2)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3)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3.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4.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呢?【小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这种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鼓励他们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够运用氧气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呼吸、燃烧等;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和应用,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为实现上述目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氧气的生成,从而加深他们对氧气制备方法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氧气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了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2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 : 在往常情况下 ,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 标准情况下 , 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 不易溶于水。

2. 氧气的化学性质:(1)碳+氧气二氧化碳。

(2)硫+氧气二氧化硫。

(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化合反响 :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响; 氧化反响 : 物质与氧的反响。

知识点 1: 氧气的物理性质在往常情况下,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标准情况下 , 氧气的密度为 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 在降低到必定温度时, 氧气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例】以下对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A.液态氧没有颜色B.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D.在往常情况下 , 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答案 :D点拨:液态氧是淡蓝色的液体; 氧气不易溶于水; 标准情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故 A、 B、C 项都错 ; 只有 D 项正确。

知识点 2: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开朗, 氧气拥有氧化性, 在化学反响中供给氧, 是常用的氧化剂。

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响时的现象、化学反响表达式及注意事项见下表:物质 (颜色、状实验现象 反响表达式 注意事项态 )在空气中焚烧发出轻微的, 防备对空淡蓝色火焰 ; 在氧气中燃硫的用量不可以过多硫( 淡黄气造成污染 ; 实验应在通风橱烧产生光亮的蓝紫色火硫 +氧气二氧化硫色固体 )中进行或在瓶底放少许水来焰 , 放出热量 , 生成有刺激汲取二氧化硫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焚烧发出红光; 碳 +氧气二氧化碳 , 二氧木炭 (灰,注意将夹木炭的坩埚钳由上 在氧气中焚烧发出白光而下迟缓伸入到集气瓶中 , 以黑色固化碳 +氢氧化钙放出热量 , 生成的气体能体 )碳酸钙 +水便使氧气获得充分的利用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铁丝绕成螺旋状 , 以增大铁丝 在空气中不可以焚烧 ; 在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在铁丝的铁丝 (银气中强烈焚烧 , 火星四射 , 铁 +氧气尾端系一根火柴 , 以引燃铁白色固四氧化三铁放出大批的热 , 生成黑色丝 ; 集气瓶底要先放少许水或 体 )铺一层细沙 , 防备生成的高温 固体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易错警告 我们在描绘现象时应是看到的、 听到的、 闻到的或感觉到的 , 而不是实验结论 , 即不是直接说出产物的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教案-word文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教案-word文档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组长签字:①碳与氧气反应 木炭(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的燃烧⑴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⑵结论:碳 + 氧气__点燃__二氧化碳(C) (O 2) (CO 2)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硫在氧气中的燃烧(黄色固体)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燃灯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硫(S )+氧气(O 2)___点燃__二氧化硫(SO 2)③铁与氧气反应⑴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大量的热 ③有黑色固体生成 ⑵结论:铁 + 氧气 四氧化铁(Fe) (O 2) (Fe 3O 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持续加热发红,离后变冷。

④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白色固体)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点燃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__点燃____二氧化碳(CO2)+水(H2O)空气中燃烧: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⑤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文字表达式:镁(Mg)+氧气(O2)点燃____氧化镁(MgO)⑥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结论: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2)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

一般地,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为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2氧气教案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2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从化学中得到的知识;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让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中[实验2-2]、[实验2-3]、[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与讨论】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讨论、交流、发言.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确立从生活识社会化。

四、总结巩固【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何体会?【作业】教材P36:2、3、4。

小结、交流知识脉络化.(不要求每个学生回答完整,但要求一定要参与。

)让学生体会知识脉络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板书设计教师随笔备课资料1.思想方法如何准确观察、描述实验现象(以物质燃烧为例)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的现象。

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初中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的燃烧;第二种是加热固态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实验。

这三类实验的现象各自存在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去进行观察,可以逐步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比较中获取知识,
【实验 2-4】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化 学 性 质 比 较 活 从而学会从具体
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 泼…
到一般的解决问
尽是,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 底部要先放一些水或细沙) 【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 铺一层细沙? 【引导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对比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讨论】
察实验,准确描述 描述观察到的实验
实验现象。
现象。
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再观察硫 写出文字表达式
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比较硫在空
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讨论
【强调】在演示过程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

讨论后分析归纳
观察实验前、中、后的现象

【设问】铁丝在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 发言:说明氧气的 △使学生在分析
比较,思考,回答 都是化学反应;都 是点燃条件;都是 与氧气反应;都反 应剧烈;都放出热 量;都是两种物质 变成一种物质
题的办法
△加深对化合反 应概念的认识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分 环节 课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分 环节 课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
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一重点,在对学
生进行真确分析
后,能较好地把握 第
教学重点,并在教 一
学过程中较好地 课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制取氧气(2)实验室制法【讨论】如果要通过化学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物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发生反应的条件应该是怎样的?生成物应具备什么要求?【讲述】结合讨论结果,告诉学生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①过氧化氢制氧气【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带领学生分析催化剂的涵义:a.改变的涵义。

举出需要改变反应速率的实例。

b.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结论:①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缓慢;②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③二氧化锰可重复使用;④二氧化锰自身不能产生氧气。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催化剂的作用录像;与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子表达式【设问】实验室是怎样用高锰酸钾、氯酸钾来制取氧气的呢?【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的色态。

介绍咼锰酸钾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俗称PP粉,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②氯酸钾制氧气【演示实验】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小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分析讨论】二氧化锰是此反应的催化剂,板书反应文子表达式。

③高锰酸钾制氧气【演示实验】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讲述】高锰酸钾加热后会产生氧气,同时还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鼓励学生写出此反应的文子表达式【总结】以上是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分析对比,发现规律【提问】写出铁、磷、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他们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板书】2.分解反应【提问】以上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总结指出:它们属于分解反应。

【讲解】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知识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将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对比【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活动探究】制取装置【板书】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演示】在小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滴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要得到并收集氧气需增加什么仪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试管作反应的容器?【展示】锥形瓶、广口瓶、烧瓶【讨论】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氧气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蜡烛、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而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在系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准确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

3.化合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学习难点】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小测验导入:
1.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B)
A.SO
2B.O
2
C.CO D.NO
2
世间万物生存都需要氧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
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P33的内容。

提出问题:
1.氧气不易溶于水,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呢?
2.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时为什么要带氧气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

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知识模块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阅读课本P33~P35的内容。

探究实验:做P33~P34实验2-2、2-3、2-4。

投影: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

学生:进一步放大观察比较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点。

课堂讨论
1.上述实验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都是与氧气反应,为什么产生的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2.在做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为什么都要放少量的水,其作用相同吗?
3.铁丝为什么要做成螺旋状?铁丝的下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气,它具有氧化性。

知识拓展: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区别:①纯氧中氧气的浓度大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有的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变得可燃,如铁。

②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知识模块三
化合反应
阅读课本P35的内容。

提出问题:上述几个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交流讨论:分析上述几个实验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C;特征:“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氧气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它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缓慢氧化:在反应中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

如食物腐烂、酿酒、酿醋、呼吸、钢铁生锈等。

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一定放热,但不一定发光。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
力提升”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

课题2氧气
于水,液态和固态氧都是淡蓝色的

点燃

点燃
二氧化硫

点燃
成功之处
1.课程的引入,采用了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
主题。

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新知识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激发学生
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2.物理性质的总结,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使学生明确通常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哪几个方面,便于今后学习其他物质。

不足之处
有些结论学生可以通过现象分析得出,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总结回答。

限于课
堂演示条件的不足,硫的燃烧并未在通风橱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