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研究

—、研究的目的意义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更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不仅决定和影响着个人的前途,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是一个信息的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世纪的挑战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希望,更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可面对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当代有些少年儿童却出现种种心理问题:他们厌学、逃学、自卑、孤僻、焦虑、敌对,终日情绪忧郁,身心疲惫,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有的胆怯、娇弱,有的冷漠、暴躁、有的缺乏自信心,和人交往发生困难,变得孤僻古怪……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几年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学校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一阶段儿童最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儿童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快乐的人生奠基!)。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这次班主任全员培训学习中,我做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的对象:

四年级学生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六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2)、人际关系协调。学会相处,学会合作,真诚待人。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交往的平台,在实践中学会交往。

(3)、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探索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尽快摆脱烦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充分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辅导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确定实验方法为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调查学生已形成的心理障碍或心理困扰情况。

观察法:观察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情感反应情况以及对紧急事情的应变能力。

行动研究法:开展多种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个案研究法:通过家访、谈心、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还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案例1:有个女同学,她上课很会表现,也很聪明,很招人喜爱,成绩也不错,各科老师都喜欢她、夸奖她。可是,我发现她很懒,作业、练习总是拖拖拉拉、偷工减料,每当劳动时就想方设法偷懒,同学们对她意见很大。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懒呢?”她说:“我爸爸也是很懒的”。

[分析]小学生的懒惰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培养方式不当,父母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自己却什么都不会干,什么都不愿干,这样形成的惰性还会扩展到其他方面。还有的学生懒惰是有些遗传因素,或是家人的影响,看到爸爸妈妈不做事,她也学着不做事。

[方法]

1、帮助学生认清惰性的危害。惰性不但给父母增加负担,给周围的人带来危害,削弱自己的斗志,而且会最终落得平庸、失败的下场。

2、在学校情境中规定学生劳动的时间,养成整理环境的习惯。决不迁就学生对劳动的消极抵抗,但不把劳动作为惩罚,否则会使学生厌恶劳动。

3、与家长沟通。教师、家长都积极地让学生学习、劳动,鼓励学生动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