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动力
01 小组动力(一)小组性质
小组动力(一)﹕小组性质一﹑前言很多时我们对待小组往往很工具性﹐因为我们要领小组﹐领工作坊﹐而校园团契本身亦是个小组﹐故此小组是我们推展事工的一个工具。
但当我们再想清楚时﹐就发现小组不只是个工具﹐还是我们生活的处境﹐伴随着我们的均是小组。
回溯我们以往成长过程﹐你会发现不只个人的心理状态的转变﹐而是所属小组的改变﹐例如幼稚园同学﹑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教会弟兄姊妹等。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小组是不断更替。
故此小组不单是工具﹐亦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另外﹐我们很多时会从个人心理的角度去看人﹐但从神学的角度﹐人是有其群体性(groupness)。
当小组发生问题时﹐并不单是个人的缘故﹐而是小组内的互动。
例如滋事份子(trouble maker)的出现﹐未必是个人性格的问题﹐而是可能他在小组内没有位置或被忽略﹐所以要靠搅事来「出位」。
若能从小组的角度去分析﹐便可以避免将问题归咎在个人身上。
而这个分析的角度﹐亦帮助我们中肯地评估自己所需要肩负的责任。
例如小组出现问题﹐很多组长都怪自己无用﹐其实有着全面的分析﹐便可以发现其他因素的存在﹐不用把责任全放在自己身上。
由此可见﹐要疏解小组的问题﹐必须先要了解及分析小组的情况﹐然后才可以找到合适回应方法。
以后几节的小组动力课堂会倾向分析性多于工具性。
二﹑小组定义及性质讨论问题﹕一个四个人的小组﹐最多能有多少组﹖答案﹕共十个﹐即ABCD﹑AB﹑AC﹑AD﹑BC﹑BD﹑CD﹑ABC﹑BCD﹑CDA。
由此可见﹐纵使只有四个人同工﹐已经是十分复杂的事情﹐因为当中已可以涉及十个不同的组合。
以下是一个小组的定义﹕A group is two or more individuals in face-to faceinteraction,each aware of his or her membership in the group,each aware of the others who belong to the group, andeach aware of their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as theystrive toachieve mutual goal在处理小组这个课题时﹐不少书籍均提出一个问题﹕小组是否真实存在﹖(Is group a reality?)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小组基本上是没有特性的﹐故此不会从小组角度去看问题﹐改为集中研究个人的行为便可以﹔另一批学者则认为小组是有其特性﹐故此需要去研究小组﹐藉此去明白人的行为。
第五章 团体动力
一、静态因素
2.小组特性 2.小组特性
(1)小组的类型 )
• • 按照性质和目的分类: • 按照性质和目的分类: 社交小组、教化小组、 社交小组、教化小组、服 • 务或志愿小组、兴趣小组、 务或志愿小组、兴趣小组、 • 任务小组、意识提升小组、 任务小组、意识提升小组、 • 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治 教育小组、成长小组、 • 疗小组、社会化小组、 疗小组、社会化小组、自 • 助和互助小组、 助和互助小组、社会行动 小组。 小组。 • • (2)小组的对象 ) • • (3)小组的组成原理 ) •
二、动态因素
• 1.小组规范。 1.小组规范 小组规范
• 小组规范为保证小组目标的实现, 小组规范为保证小组目标的实现,小组本身必须有制约 为保证小组目标的实现 其成员思想、信念与行为的准则, 其成员思想、信念与行为的准则, 这种要求小组成员必须 严格遵守的准则就是小组规范。正是由于小组规范的存在, 严格遵守的准则就是小组规范。正是由于小组规范的存在, 团体才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但是, 团体才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但是,小组规范并不 对成员的一言一行加以约束, 对成员的一言一行加以约束,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可接受的和 不可接受的范围。 不可接受的范围。 小组规范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许多种, 小组规范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许多种,一 般分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般分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往往是成员约定俗 成的、无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如风俗、习惯等。 成的、无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如风俗、习惯等。 小组规范的设定:一种是领导者事先规定; 小组规范的设定:一种是领导者事先规定; 一种是小 组成员讨论确定。 组成员讨论确定。
3.小组 小组 冲突
(3)造成小组内冲突的 原因: 原因:
第五章.小组的动力,什么是领导
目标:本练习旨在协助你了解你对团体的任 务与维持贡献。 1.确认你目前参与或同时已参与的图案以,简 述此团体及其目标。 2.回顾一系列的任务角色,叙述你对团体的任 务贡献。 3.回顾一系列的维持角色,叙述你对此团体的 维持程度。
执行者 政策制定者 计划者 专家 对外团体代表 控制内在关系 提供奖惩 仲裁者和协调者 意识形态主义者 代罪羔羊
特征:在所有影响团体的决定寻求最大的投入与参与,企图分权, 而不是集权。 表现:民主领导者倾向缓慢决定和困扰,但因为团体合作的参与较 有效率,成员之间的斗争、对领导者的不满、个人升迁的关注成为 讨论的议题。权威途径背后的私人抱怨在民主领导通常是公开的, 此情势一旦发生,冲突是公开的,迎面对抗处理。一旦在民主团体 解决冲突后,个人能发展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激励成员执行团体决 定而不是推翻他们。对权威团体有高度的破坏潜力,潜藏在民主型 态的主要利益中,民主领导者了解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团体必会遇 到,但他必须推出允许民主的建构而不干预。 权威和民主的领导的效率,是依据他们是否可以配合情景表现成员 期待的适当行为,当团体期待民主型态,如他们在教育情景或讨论 团体,民主型态是具有功效的,当团体期待上级长官表现强有力如 企业或军队,个人教接受权威领带。
目标:词联系在协助你认清魅力型的领导,了解 朝向魅力型的领导的各种裁、政治领导者、教师、你认识的人等。写 下他们成为魅力型的领导的特征, 2.为你讨论过的三位,厘清他们三相相同的特征。 3.三位中具有型领导特征(一位具有,其他两位 没有),如果有,请描述TA独有的特质。
什么是团体动力? 如何开始领导团体? 团体规范如何形成?如何运用?
一、概念: 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小组过程会产生影响 小组组员及整个小组的力量,即小组动力(团 体动力)。
小组动力
36
(一)影响互动的因素
1、小组的组成时间:时间不同 ,互动方式也会不同
2、小组规模: 3个人的小组 会成生6种可能的关系,7人 的小组则有966种可能的关系。
49
(二)规范的形成
一般有两种情形: 一是小组组员自发形成的 一是社会工作 Nhomakorabea引导形成的
50
(三)规范对小组的重要性
1、建立小组内的控制 2、促进小组组员的变化 3、导致不良行为
51
三、小组中的角色
(一)角色的界定
规范是对所有行为的共同期望, 而角色是关于个人在小组中功能的 共同期望,也就是说,角色是一种 预期的行为模式。
82
探寻的关键
这种技术包括使用温和、探索性问题 来更多地了解有关其他人的思想和感 情 说话的语气是关键;讽刺性或防御性 的提问易于导致防御反应。
83
(四)我-信息
大部分人使用你-信息的方式解决冲突
解决信息 贬低信息
命令、控制、 警告、威胁、劝诫 说教、忠告
责备、断定、 批评、嘲笑、骂人
84
60
2、评估对小组的认同 • 一是直接问小组组员是否感到彼此 “团结在一起”,他们是否彼此喜 欢,他们是否愿意延续他们组员的 身份,他们是否能保证将来有效地 一起工作。 • 一是观察他们的行为。
61
62
(五)提高小组凝聚力的方法
• 满足个人的需求和建立相互依存的 目标 • 小组形成信任的关系 • 其他因素
组员
组员
核心 人物 组员
组员
组员
小组动力的含义.
职业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小组工作
作者: 谢艳园、周欣然
pk03034
第3页/共6页
职业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小组工作
作者: 谢艳园、周欣然
pk03034ຫໍສະໝຸດ 第4页/共6页职业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小组工作
作者: 谢艳园、周欣然
pk03034
第5页/共6页
职业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小组工作
作者: 谢艳园、周欣然
pk03034
第6页/共6页
社会工作专业:小组工作
项目主持人:谢艳园 项目主持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一、小组动力的含义
小组动力是指影响小组发展过程的各种心理及行为因素 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
职业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小组工作
作者: 谢艳园、周欣然
pk03034
第2页/共6页
一、小组动力的含义(潘正德)
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小组中的被察觉到的或未被察觉到的所有心理的 和行为的内容 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的工具 用来说明小组行为的一套基本知识,用来解释小组内各类行为的转化、 演变和相互影响 一套正在兴起的适用性的专业技术
小组理论(小组动力、马斯洛需求、社会学习理论)
小组动力学一、小组动力理论(一)群体动力学理论1、基本观点(1)小组内聚力包括:小组的吸引力(小组的目标、计划、活动方式、组织特色等);小组组员的动机。
(2)小组压力(3)小组目标与组员个体动机(4)小组结构(5)次小组(6)小组冲突2、对小组工作的贡献(1)启发小组工作者注重对不同小组经验的运用,协助组员参与冲突的解决与决策的制定,以此推进小组组员的成长与改变;7 h$ o+ M6 ?5 u& b(2)提升小组凝聚力成为小组工作者的核心任务。
(凝聚力高,组员之间互动,并愿意接受别人的影响;凝聚力低,容易产生分歧、冲突,严重时导致小组解散。
)(二)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交互决定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种因素放在其他因素之上,它注意到各种外部事物与内部事务的相互联系。
(2)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动机再现及动机(强化)等心理过程。
1、对小组工作的贡献(1)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组员都会表现出某种适应和非适应性的行为,同时,每个组员既是行为观察者,也是被观察学习者。
这样,每位组员都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从众多的思想和行为中寻找榜样,进行观察学习,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个体成长;(2)行为的强化可以通过替代强化来实现。
因此,小组组员可以为了得到表扬(其他组员因为某种积极行为受到表扬)而去从事一些积极行为,为避免惩罚(其他组员因为某种消极行为遭受惩罚)而不会采取消极行为,发挥替代强化的作用。
(三)相互作用分析理论1、基本内容(1)机构分析-分析个体的人格组成柏恩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家长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2)交往分析-分析个人与他人交往的方式(3)游戏分析-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游戏心理游戏是通过扮演“惩罚者”、“受害者”和“拯救者”等心里角色而进行的一种勾心斗角,它对人际交往有着破坏作用。
(4)脚本分析-分析人们潜意识中的生活脚本“脚本”就是人潜意识中的“生活计划”,规定了他在现实生活舞台上所要扮演的角色。
第五章 小组的动力
3.如何改变小组的互动方式
出于小组目标或任务的考虑,小组工作者可以通过调整小组的 沟通、小组成员的吸引力、小组目标、次小组的组成、小组的 规模和安排以及小组成员的权力和地位来改变小组的互动方式。
1.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是早期的心理学家在关于领导方面的主要研究结 果。
2.领导行为理论
由于特质理论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并不十分成功,所以研究人 员转而研究领导的具体行为表现。
3.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主张随具体情况而改变领导方式。
4.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领导理论又获得 了新的发展,例如领导归因理论、领导魅力理论以及交易型 与变革型领导理论等。
二、小组中的规范 1.规范的定义 规范是指为小组成员所接受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是组 员对小组中正规和恰当的行为方式的共同期望与信念 2.规范的形成
(1)由小组成员自发形成的规范 (2)由社会工作者引导形成的规范
3.规范对小组的重要性 规范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规范在小组中的主
要功能是稳定小组和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变化。 (1)建立小组内的控制 (2)促进小组成员的变化
5.小组间冲突的控制策略 (1)保持沟通
化解冲突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并不是小组面对的所有冲 突都能化解。 (2)提供反馈 当社会工作者着手处理小组内的冲突时,第一步先要认 清问题,确定介入目的。 (3)早做准备 有时冲突的出现是因为小组与社会工作者意见不合。 (4)积极倾听 (5)培养合作的关系
6.小组成员化解冲突的方法 小组成员通常都有自己处理冲突的方法。一般地,选 择化解冲突方法的依据是他们要达到的目标和他们是 否希望同小组的其他组员保持良好的关系。
小组动力—沟通与互动调整互动模式的方法
• (1)改变座位的安排;
• (2)要求某些小组成员更频繁地与其他成员互动; • (3)使用程序材料和习作去分离次团体;
• (4)把次团体的成员分散在不同的工作小组中,再给他们分配任务。
小组动力—沟通与互动
调整互动模式的方法
• 4、改变小组规模和物质环境安排
• 5、调整小组成员的权力的地位 • 小组成员通过完成小组任务、满足其他成员的需角色时,
小组动力—沟通与互动
(二)互动模式
• 2、小组中心模式
• 小组中成员可以自由地参与和相互沟通,倾向于 增进互动并提高土气,它还能增进小组成员的投 入、最大限度地运用小组成员的投入及其创造力。 • 在小组中心模式中,小组成员得到更大的满足,
使他们通过互动轻易地满足他们的社会情感需求。
小组动力—沟通与互动
取得的成绩。
小组动力—沟通与互动
(二)增进有效沟通
• 4、沟通和实践
• 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小组成员间彼此谈话的频度和程度、谈话的次序、 打断其他人的方式来判定小组成员与其他成员的关系。 • 小组成员谈话有不正常的频度和程度,是小组成员需求的一个信号。 总是沉默、说得太多、经常说、不断地谈一个题目或回避去谈某个特 别的题目都是不正常的例子。 • 小组成员讲话或沟通时的顺序可以表示出一个成员支持或反对其他成 员。 • 有些小组成员会在小组其他成员正在讲话时打断他们,这种打断提示 我们小组成员企图支持或干扰别人的观点。
• 二、有效的沟通 • 三、互动模式
小组动力—沟通与互动
• 撕纸游戏——导入课程
小组动力—沟通与互动
一、小组中的沟通
小组动力—沟通与互动
• 1、什么是沟通? • 2、沟通的重要性
– 沟通是小组中互动的基础。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2.小组动力学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方式
(2)民主型领导方式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
形式 在小组工作中,只有注重营造小组的民主气 氛,才能够为小组带来积极的动力,并使小 组产生功效。 (3)以小组活动为中介,不断增强小组的凝 聚力 小组工作中所建立的小组,是典型的人为小 组,其凝聚力必须以小组的活动为中介。
(四)镜中自我理论
镜中自我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 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 。
1.镜中自我理论的内容
(1)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 和发展着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 (2)镜中自我 “镜中自我”是指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 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 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首属小组(初属小组、第一群体) 它是指那些亲密的、能面对面交往的,并且有直接 互动和合作的小组。
2.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是一个通过互动 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2)小组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 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 和评价,并进而促使他们建立起更正确的自我 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三)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 拉(Albert Bandura)
(1)观察学习与模仿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 学习。 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 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 相仿。 模仿通常被划分为适应性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小组动力学
小组动力学理论
• 勒温及其场域理论 • 基本假设:人类行为是个人与其环境的函数, 是由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与其所在的社会情 境所决定的 • 场域包括行为发生的物理环境,也包括个体 的心理事件 物理环境:时间、空间、行动对象等 心理事件:人格、信仰、价值、态度、思考等
• 三个概念: • 生活空间:场域的基本结构,指个体体验 到的主观环境,即心理场。 • 此时此地:个体的心理事件必然被现有的 生活空间的特质所决定,场域理论只承认 过去的经验对当下行为产生间接影响,而 直接导致行为的当下的情境 • 紧张体系:尚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创造了 一种未解决的紧张体系,紧张体系引导人 们的行为目标。
• 多变项的小组动力模型
成员特性 输 入 小组特性 小组运作过程 领导者 机构 评估与反思 机构的发展 成员的改变 小组的进展 输 出
小组动力学的启示
• 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域工作的一种形式 • 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 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小组动力分析
• 分析的内容:小组动力要素
• 静态要素: 机构:目标与理念、资源、监督与管理 小组特性:类型、对象、理论基础、目标、 名称、主题、规模、结构、形式等 小组带领者的个人特质:能力要求 小组成员的特质:社会背景、人格等
• 动态要素: 小组的领导方式与形态 小组的沟通与冲突 小组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任务 小组的评估 • 也可以表述为小组过程中,小组的运作、 成员的沟通、互动与反应、成员的改变、 小组的发展与成熟等
• 分析模型
• 艾丽思与费希的小组动力模型 输入因素
输出结果
过程因素
• 输入因素: 个人因素与小组结构 • 过程因素: 沟通模式、凝聚力、小组规范、领导与参与 • 输出结果: 目标达成、成员改变、凝聚力等
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波恩认为,在我们的人格结构中,并存着父母意识、成人意识和儿童意识。波恩把它叫做3种自我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是由父母或父母型人物的行为内化而来的,是一大堆装在脑子里的个人早年获得的印象深刻的外部经验,包括“必须”和“应该”。父母自我状态是“教导”的、“权威”的。当一个人表现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他人、责骂、训斥及其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有什么启示?
2.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有什么启示?
3.交流分析理论对小组工作有什么启示?
4.小组的主要动力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小组的动力过程?
课后小结:
小组工作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
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通过学习了解小组动力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小组工作的意义,明确小组工作动力的含义及其对小组工作的影响,掌握小组运作过程中动力的来源、种类,以更好地带领小组。
第二节小组动力涵义
一、小组动力的定义
(一)什么是小组的动力
小组动力是描述小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参与小组生命发展的各种复杂力量及其交互作用和交互方式,这个过程包括小组的形成、启动、发展、成熟、落幕、结束、跟进等所有过程。
(二)小组的主要动力来源
综合所有的观点,我们认为,影响小组动力的因素应该包括静态和动态的两方面的内容。
二、社会学习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行为刺激:组员的行为可以由学习的三种方法之一加以解释。经典的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与刺激物密切相关。例如,在工作者或者其它组员发言时,都有个组员都转过来跟其他人讲话时,工作者都会进行批评该组员。经历了几次之后,一旦该组员转身还没有开始与他人讲话,工作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批评该组员。
小组动力
知识回顾
小组动力?
小组动力的因素?
2
(一)小组动力的含义
P41
简单来说, 小组动力就是小组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所有内在静 态系统和外在动态系统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 力。 小组动力影响小组的形成、发展、成熟、结束、跟 进等整个过程。
3
(二)小组动力的因素 1、静态因素
(1)机构的影响 (2)小组的特性 (3)小组工作者的因素 (4)小组成员的特性
24
社工视角:理解小组沟通(续)
1. 2. 3. 4. 5.
组员一直处在沟通之中
小组中的沟通模式可以改变 小组的沟通是有目的的 所有的沟通都是有意义的 组员有选择地接受信息
6.
7.
传递过程中,信息可能被扭曲
反馈和澄清将帮助有效沟通
25
1、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主要是指说话的内容、语气、语调等,非语言 沟通指说话时的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 “沟通,从非语言开始”。
改变小组中的沟通方式 提高吸引力和发展目标 次小组的运用 改变小组规模和物质环境安排 调整小组成员的权力和地位
41
二、次小组、冲突与替罪羔羊
次小组
小组冲突
替罪羔羊
42
一、次小组(subgroup)P180
次小组是相对于小组这个“主小组”而言 的,
通常是指小组中的部分成员由于相同的兴 趣、性格、气质、利益或价值观等而形成 的组合或联盟。
总之:小组动力是源自于小组成员间互动所产生的力量和 现象,小组动力会影响小组的发展及小组成员的行为反应 与情感支持。
6
小组动力元素(林万亿,台湾)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及小组动力
需求。前者指尊重自己,例如:相信自己有能 力、有自信、独立及胜任感。后者则指需要受 人尊重,例如:有声望、有地位、受人注意及 受人赏识。整体而言是指获取或维护个人自尊 心的一切需求。
➢ 知识和理解需求(need to know)
此需求又称为认知需求,旨在探讨、分析了解 事情的真相(也就是当遇到不理解的人、事、 物,有希望理解的需求),例如:充满好奇心、 了解和求知的冲动
系。
小组动力学
1.小组动力学的内容
勒温(1890—1947),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 拓朴心理学的创始 人,实验社会心理 学的先驱,格式塔 心理学的后期代表 人,传播学的奠基 人之一。
团体动力学是如何产生的?
库尔特·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 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 。
被动包容型 被动支配型 被动情感型
第四,关于“相容”。
舒茨认为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三种人际相容: 互换的相容、发动的相容、交互的相容
第五,关于小组的形成与瓦解。
小组的形成、发展要经历沟通、控制与爱三个 阶段。
需要理论
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 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 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 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
➢ 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
此需求又称情意需求,指的是追求对称、系统 美感的经验,对美好事物欣赏的需求,使人更 富情趣、生动,例如:希望居住在环境幽雅的 住宅,幽雅舒适的生活。
➢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 此需求意指完成个人目标、发挥潜能,充分成 长,最后趋向统整的个体。例如:具接纳自己、 面对问题、自动自发的思考、富创造力、幽默 感、民主价值等特质的人。
小组工作第二版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解析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 一、系统理论 • 二、需要理论 • 三、小组动力学理论 • 四、社会学习理论 • 五、镜中自我理论 • 六、交流分析理论
一、系统理论(一)
• 帕森斯:小组的四个主要功能性任务
• 1、整合:确保组员互相之间和谐相处; • 2、适应:保证小组保持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 3、模式维持:确保小组保持明确的目标以及对目标
第一节 小组领导的含义
• 一、小组领导 • 二、有效的小组领导者的特质 • 三、小组领导者的方式 • 四、小组领导者的角色 • 五、协同领导 • 六、小组中的领导者指导与小组指导
一、小组领导
• 作为小组的领导者这个特殊位置的人需 要具备的个人特质,以及这个具有小组 领导者特质的人在小组过程中应该如何 正确地做出促进小组进程的恰当的反应 和技巧。
四、小组领导者的角色
• 1、领导者是小组的起始者和推进者; • 2、领导者是过程的观察者和反馈者; • 3、领导者是小组规则的执行者。
五、协同领导
• 协同领导是指在小组工作中,有两个工 作员分享领导权。
• 1、协同领导的模式(新手模式/分担 模式/交替领导模式)
• 2、协同领导的优点 • 3、协同领导的限制 • 4、协同领导者的协调
三、小组动力学理论(二)
• 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 1、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 2、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 3、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四、社会学习理论(一)
• 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
• 1、观察学习与模仿; • 2、替代强化; • 3、认知的重要性; • 4、交互决定论。
• 1、关于自我状态。(人格结构总并存着父母意识、成人 意识和儿童意识)
小组动力
一. 二. 三. 四. 五.
小组的沟通与互动 次小组、 次小组、冲突与替罪羔羊 小组的角色、规范与文化 小组的角色、 小组的凝聚力 小组的领导与决策
9
一、小组的沟通与互动
小组沟通 沟通的概念、要素、 沟通的概念、要素、过程 影响沟通的因素 有效沟通的原则 社工视角: 社工视角:理解小组沟通 小组互动 互动的概念 互动的方式
7
小组大纲
小组结构
– – 内部结构要素 外部结构要素
小组过程/ 小组过程/小组动力 (1)小组发展阶段 (2)小组互动过程
– – – – – 小组的沟通与互动 次小组、冲突与替罪羔羊 次小组、 小组的角色、 小组的角色、规范与文化 小组的凝聚力 小组的领导与决策
参见第六 章P104
8
第八讲 小组动力
27
3、小组的沟通方式
(1)链状沟通 (2)丫状沟通 丫状沟通 (3)轮状沟通 (4)环状沟通 (5)开放式沟通 五种沟通方式的比较
P107
一般来说,小组沟通存在以下几种沟通方式: 一般来说,小组沟通存在以下几种沟通方式:
28
沟通的方式
链状沟通
29
丫状沟通
车轮状沟通
30
环状沟通
开放式沟通
31
19
第三讲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 (2)沟通状态
❖ ①互补型
❖ 在这种交流形态中,互相影响中的刺激与反应是平 行的,即一方以某种状态发出邀请,另一方则会做 出相同的回应。
❖ ②交叉型
❖ 交叉型亦称交错型,它是指一个人发出信息后,并 没有得到他人的预期反应,即互动双方的相互作用 是交叉的和矛盾的。
❖ (二)小组动力学理论
❖ 1.小组动力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 小组动力学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 ❖ ①小组凝聚力; ❖ ②小组压力; ❖ ③小组目标与组员个体动机; ❖ ④小组结构; ❖ ⑤次小组; ❖ ⑥小组冲突。 ❖ 勒温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
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 ❖ 对小组工作有直接和重要影响的小组动力学理论主
❖ 2.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 (1)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是一个通过互动 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 (2)小组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 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 和评价,并进而促使他们建立起更正确的自我 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 (3)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 成长的影响,以及给个人终生的发展所打上的 烙印。
❖ (3)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对人 的尊严和能动性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 在小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是以自己过去的经 验为基础,有选择地接受和回馈信息,即他们 会依据自己的认知,对接受到的信息及时地做 出非常个性化的处理。
❖ (四)镜中自我理论
❖ 镜中自我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 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 。
动力性成长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动力性成长小组活动方案设计一、小组名称。
“动力小火车”成长小组。
二、小组目标。
1. 帮助小组成员挖掘自身内在动力,明确个人成长目标。
2. 提高小组成员应对挑战和挫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3.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交流,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三、小组性质。
封闭式、发展性动力性成长小组。
四、小组成员。
1. 招募对象:感觉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缺乏动力,渴望改变和成长的成年人,年龄在22 40岁之间。
2. 小组规模:8 10人。
五、小组活动时间和地点。
1. 时间:每周六下午2:00 4:00,共6次活动。
2. 地点:一个温馨舒适、相对安静的社区活动室(配备桌椅、投影仪、白板等基本设施)。
六、活动内容及流程。
第一次活动:“动力小火车,出发!”1. 活动开场(10分钟)主持人热情洋溢地欢迎大家来到“动力小火车”成长小组,简单介绍小组的目标、性质、流程以及保密原则等基本情况。
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来开场,比如“名字接龙”,让大家快速熟悉起来。
游戏规则是:第一个人说自己的名字,第二个人要先说第一个人的名字,再加上自己的名字,以此类推。
说错名字或者顺序的人要表演一个小节目,比如讲个小笑话。
2. 动力探索之旅(30分钟)给每个成员发放一张纸和一支笔,让大家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目前最想改变或者实现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他们的“动力源”。
然后在纸上简单地写下来或者画出来。
邀请成员轮流分享自己的“动力源”,分享的时候可以简单说说为什么这件事情对自己这么重要。
3. 小组契约制定(20分钟)引导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并制定小组契约,例如:按时参加活动、尊重他人的发言和隐私、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等。
将大家共同商定的契约写在白板上,每个成员签字确认,表示愿意遵守。
4. 结束环节(10分钟)主持人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每个成员的“动力源”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大家在小组中成长的起点。
然后布置一个小任务:在下次活动前,每天花5分钟思考自己的“动力源”,并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新想法或者感受。
第三章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工作动力
第二节 小组动力分析
一、小组动力 二、小组动力因素分析 三、小组的动力模型
一、小组动力的含义
• 小组是利用小组所产生的动力来达成工作目标的,小组 过程中那些复杂和互动式的形态的动力变化是小组工作 发生作用的基础。 • 潘正德总结的小组动力的四方面含义: (1)小组动力是指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小组中的包括 察觉到的或未被察觉到的所有心理和行为的内容。 (2)小组动力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的工具。 (3)小组动力是用来说明小组行为的一套基本知识, 用来解释小组内各类行为转化、演变和相互影响。 (4)小组动力也是一套正在兴起的适用性的专业技术。
(2)替代强化 人们的行为只须通过观察别人的该种行为是否受到赞赏 或惩罚就可以得到强化。 (3)认知的重要性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看作一个过程,且这个过程可分为注 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等 五个部分。他强调如果没有认知能力的支持,观察学习 是不可能出现的。 (4)交互决定论 人与其生存的环境互相成为各自的决定因素。人的行为 可以被解释为认知、行为和环境诸多因素之间连续的、 互惠的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3)四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我不好——你好”型 抑郁者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依赖他人的施舍,特别需要被 爱抚和承认。这种态度通常源于幼年,幼时弱小、无助的感觉固着 下来,没有随着长大成熟而改变。这种思想会使个人放弃自我,顺 从他人。 “我不好——你也不好”型 严重精神紊乱或厌世者的态度。这种态度源于孩子开始走路的 时候,“被人照看”的生活已经结束。这种态度的儿童的成人意识 便停止发育。长大成人后,持这种态度的人常会放弃自我,陷入绝 境。 “我好-你不好”型 怀疑和独断的态度。长期被父母虐待、侮辱的孩子通常会转向 这种态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开始反抗。持这种态度的人往 往因为孤傲、仇视等原因而十分孤立。 “我好-你也好”型 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认可自己也认可他人。 波恩认为前面三种态度常常依赖于情感,容易引发心理不适。 这种态度则依赖于思考、信仰以及行动的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不同的人际沟通形态
沟通形态 特色 讨好型 责备型 行为表现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操控。 用奉迎方法取悦他人, 接受批评和让步, 但缺 容易过度抑制自己,被 期望获得认同和接纳。 乏自我。 苛责、 敌意, 不顾他人 自卑化为自大, 爱批评 表现优越、独裁,难与 感受,自我、独裁。 及责备, 不容易认同其 人建立亲密的联系。 他人的意见和要求。 的理由和细节, 忽视自 美;说话中多资料性。 故社交较退缩和自我。 己和他人感受。 打岔型 对 自 己 和 身 边 事 物 似 说话不切题, 混乱, 欠 难获他人信任,因而影 乎毫不在意, 以嬉笑来 缺主题与方向。 响与人建立真诚关系。 转移焦点。
(1)解释
(2)支持 (3)促进 (4)回馈 (5)阻止 (6)沉默
领导的技巧
3.行动方面的技巧:领导者采取一些促使组员产生积极行动的方法 技术 (1)面质 (2)目标设定
(3)自我坦露
(4)认知重建 (5)建议 (6)普遍化
五、避免技巧的误用
1.不能只注重技巧
2.要弹性地运用技巧
3.运用技巧时,常常要考虑小组正处在哪个阶段,不要
反对
眉心打结 唇前噘 防卫的 轻微地表 带着微 多 达 笑 严肃 紧 逃避
依赖或被某人 头微低, 吸引 但保持视 线接触 抗拒学习 转过身
接近的动作 有点像求婚 的样子 看表 四肢僵硬
显性沟通与隐性沟通
显性沟通是指直接用符号传递信息的沟通;隐性沟通是指用
隐藏或暗示来取代、修正显性沟通的沟通。
隐性沟通不仅隐含在语言中,有事还在非语言行为中表现出 来。
小组动力
一、定义
1.小组成员在小组之中交流互动所产生的力量,这个力量受到许多 因素的影响,会随着各个因素的变动而改变,对小组成员与整个小 组都有影响。(Heron,1999;Anderson,1997)
2.小组本质上并非是静止的结构状态,而是一种运动的有机体状态, 它是小组内各要素间持续性的交互作用,包括小组的形成、发展、 运作,组员的互动、吸引、排斥、反应或改变等(赵芳,2015) 3.是体现在小组中或小组间的各种行为现象,如小组的形成、发展、 运作、互动、吸引、排斥、反应或改变等。(李郁文,2001) 4.是描述小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参与小组生命发展的各种复杂 力量及其交互作用和交互方式,这个过程包括小组的形成、启动、 发展、成熟、落幕、结束、跟进等所有过程。
4.随意地解释其他组员的行为
小组沟通的一般原则
沟通之前先澄清沟通中涉及的重要概念,确定沟通的目的
注意保持现场的安静,提醒组员仔细倾听 不要太急于或勉强组员参与沟通
鼓励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接纳他人的感受
表达后,鼓励对方给予回馈,回馈后亦鼓励沟通者再回应 沟通时注意观察语言、表情、声调、姿势等细微处,提醒组员注 意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不一致的地方 注意并强调工作者在沟通过程中的示范作用
我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典范?
八个显著特质(Kennith,1987):
勇气 诚实 创造力 同理心
自我认识
行动取向 热情 人性化
领导者的专业理念:
人类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而发展与他们 的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一股正向的力量,它促进人类的进步与成长;
人类有爱与被爱的基本需要,所以人类渴望与他们交往,并在这 个过程中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
小组中的领导
一、领导者的特质:
真诚、尊重、同理是小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三个首要条
件:
我是否真挚地对人有兴趣? 作为工作者,我想从小组中获得什么? 我真的做好准备带领这个小组了吗?我如何带领它? 在小组中,我是否能够真实开放,或者我只是隐藏在我“工作者的角色 背后?
我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他们吗?
我愿意接纳他们吗?我有能力接纳他们吗?或者我只是想探知他们的生 活? 我能为小组提供一个适当的典范以便组员仿效吗?
自我
自我
超理智型15%
对方 情境 对方
打岔型0.5%
情境
自我
自我
小组的沟通模式:
类 别 无反应的沟通 无法建立联系 的沟通 领导控制的沟通 私下交谈 工作者 图 示
类 别
次小组的沟通
刻板的沟通
理想的沟通
图 示
小组中影响有效沟通的语言障碍
1.用应该、必须的语气说话
2.过早地给予忠告、建议
3.批评及归咎责任
隐性沟通是以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
难度,尤其是中国文化中讲究含蓄和“隐而不发”,人际沟 通中“曲意”的表达很多,需要工作者对组员的语言背景、 语言习惯有很好的了解,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有敏锐的观察力 和良好的非语言解读能力。
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
1.沟通渠道
2.解读的差异
3.个体在小组中的地位 4.小组氛围
二、小组动力因素及其流程
组员特性 组员改变
输 入 变 项
需求任务
小组运作
任务完成
输 出 变 项
内外情境
小组发展
沟通的过程:信息源-发讯人(-编码-发出)
——收讯人(-接收-解码-回馈) 发送者
编码 传递 接收 解码
接收者
反馈
噪声
反馈
解码
接受
传递
编码
4
沟通方式
1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2
•显性沟通与隐性沟通
小组所有组员,不论出身、贫富、教育程度、健康与残障,在小 组中都有被平等接纳的机会; 每个人可以依其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决定参与或不参与小组或小组 的某些活动; 人类可以相互协商与合作。小组社会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提升组员 在小组中合作的正向经验,尊重组员表达自己意愿和观点的努力, 并相信小组组员能够通过协商达成一致;
三、领导者的伦理原则:
以组员利益为首的原则
案主自决的原则
知情同意的原则
保密的原则
四、领导的技巧
1.反应方面的技巧:是工作者对组员发出信息的反应,
目的是协助工作者成为一位感受敏锐的领导者。
(1)积极倾听
(2)澄清
(3)摘要
(4)同理:初层次同理、高层次同理
四、领导的技巧
2.互动方面的技巧:
二、领导者的专业理念:
个体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互助是人类本就具有的一 种良好品质,工作者会在小组中尽可能协助组员彼此互 助,共享人类资源; 虽然小组是个集合体,但组员的个别性将会得到小组最 大的尊重,组员有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和维持自己在人 群中独特性的自由; 小组社会工作只是为个体提供了一个成长平台,个体在 小组之外的现实生活更为重要,小组会提供每个人学习 独立的机会,促进组员独立性的发展,帮助他们有能力 面对真实的日常生活。
超理智型 不流露感受。 侧重事件 言 论 、 行 为 均 讲 求 完 给人严格、 沉闷的印象,
一致型 (健 懂得欣赏自己和他人, 说话内容清晰真诚, 表 接纳自己和他人,互相 康型) 尊重自己和他人感受。 里言行一致。 尊重、亲切,能与人建 立真诚的关系。
讨好型50%
对方 情境 对方
指责型30%
情境
感官表情 情绪 头 脸 嘴 视线接触 手 姿势
失望
幸福 焦虑、害怕
低
有节奏地 动 不安地摆 动 颈与下巴 向前耸起
眉毛下垂 往下撇 很少接触
生动 紧张
自闭性行为 像胎儿似的 蜷缩姿势
开口笑 到处迎接别 扩张性动作 常改变、诱 人的眼光 惑性的 磨嘴 窥视(回避 紧握、流汗 不安地扭动, 耸颈抖肩 视线的直接 接触) 紧握空拳 坐在椅子边 缘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是人类沟通的主要形态,人类75%的信息传递
时通过语言完成的,但这些信息中有60%的意义是由非
语言来实现的。 面部是非语言信息最好的传递者,手和手臂其次,最后 是脚和腿。非语言行为的识别,不是针对表情本身,而 是针对它背后的意义。
非语言沟通:
与组员状态有关的非语言行为
干扰小组的自然发展
4.运用技巧时,考虑到小组的类型、组员的人格特质并 尽量适应组员的文化背景 5.技巧的运用需与领导者自己的人格相适应
六、领导的陷阱
1.自恋的陷阱
2.过度的反情感转移
3.领导过程中的焦虑 4.工作者不能表达自己的负面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