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其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二)灿烂的宋元文化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
它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的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指南针:战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
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7、郭守敬: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成就有《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8、《资治通鉴》:作者北宋的司马光,体例是编年体通史。
内容的时间跨度从战国到五代。
9、词: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
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其中:北宋苏轼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两宋之交李清照词风格委婉,清新自然;南宋辛弃疾词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伤。
10、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作家最有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11、绘画: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秋郊饮马图》)。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终极版
七年级下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581年(2)建立者:杨坚(隋文帝)(3)都城:长安2、隋朝统一时间:589年3、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文帝的统治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值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
5、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6、什么叫“开皇之治”: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起3.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连接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共分为四段,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5、大运河示意图: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魏晋南北朝的选官方法:重门第,不重才能(即九品中正制)。
2、科举制度的建立:(1)过程: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2)科举制的意义:(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2、时间:618年3、结果:唐朝建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1、.唐朝的建立:(1)时间:618年;(2)都成:长安;(3)建立者:李渊2、贞观之治的出现的原因:(1)主观方面: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2)客观方面:重用贤能,唐太宗重用的贤臣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③经济上:重视生产、轻徭薄赋④军事上:击败突厥、巩固西域。
3、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一、隋朝统一南北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南北: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二、大运河的开凿1、大运河的开凿: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这里要重点记住大运河图片)三、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创科举的先河。
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作用:科举制打破的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的做官参政的机会;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扩宽了道路。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第二课、贞观之治一、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二、轻徭薄赋三、知人善任,重视纳谏1、唐太宗的用人观:“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2、重用的人才: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
四、加强中央权力1、措施:①沿用三省六部制②增加宰相人数③合并州县,精简机构五、完善科举制六、贞观之治1、局面: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
2、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束,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大兴教育。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女皇武则天1、荣誉: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2、在位时的措施:①重视人才②创立武举③创立“自荐”求官制度④重视农业生产⑤大修寺院3、作用:在她当权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1、出现的原因: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越。
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对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的记忆和复习,也是我们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部分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知识要点第1课 隋朝的统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中国。
2、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 涿郡、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4、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
隋炀帝时正式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第2课 与贞观之治、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改年号、隋唐时在中央实行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7、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唐朝的都城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第3课 盛唐气象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国号为“周”。
2、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3、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姚崇被人们誉为“救时宰相”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1、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厥势力最为强大。
唐朝派军扫平东突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3、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4、 隋朝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5、 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主要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主6、 武则天时开创了殿试和武举,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第5课 唐朝的对外交流一 唐与日本1唐朝时,日本官方十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访问。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班次姓名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大运河的开通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
并回答问题。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北京B.余杭指今杭州(2)运河四段的名称:C.永济渠、D.通济渠、E.邗沟、F.江南河。
(3)想一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可填英文字母代码)D.通济渠、E.邗沟(4)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但是,隋炀帝为开凿运河,滥用民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导致了国家灭亡,所以,应该否定。
5.运河贯穿了哪三条河?黄河、淮河、长江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基础上修建,保护了生态环境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7.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8.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提倡节俭。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扩充国学的规模,发展科举。
9.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为什么?答:1)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2)因为他在政治上,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3)完善了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开放,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这些政策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1.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篇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1、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镜子)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②经济: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4、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体现了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措施: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统治措施:①政治上: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出现了繁荣盛世局面,共同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重视吏治等。
启示:政治清明稳定,社会就会发展,否则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
统治者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强?要爱惜百姓、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重用人才、保持社会安定等。
初一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2篇一、带着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册)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第1课隋朝的统一一、隋文帝统一南北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朝灭南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
2、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政治上: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
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轻摇薄赋。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大运河的开凿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基本情况:大运河工程分四段进行,即:通济渠、邯沟、永济渠和江南河。
从605年起,隋炀帝杨广征发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全程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P4图3、作用、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与交流。
三、李渊灭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
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迅速占领长安。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第2课“贞观之治”一、“贞观之治”1、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很成功,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2、唐太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玄龄长于谋略,杜如晦善于断决大事,唐太宗就任用他们做宰相。
魏征为人刚正,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200多次,深受太宗器重。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景象。
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二、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松赞干布仰慕唐朝的文化,几次派使者到长安求婚。
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第3课盛唐气象一、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原为高宗皇后,高宗死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破格选用贤才,完善科举制度,提拔、重用庶族出身的官吏,使得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继续发展。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兴亡一、隋文帝统一南北(最大功劳)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南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
二、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基本情况:大运河工程分四段进行,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P4图(3)作用、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与交流。
(4)相关人物:隋炀帝三、科举制度的确立 1. 隋朝诞生: (1)隋文帝考试授官;(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 唐朝发展:(1)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2)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朝主要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
3. 科举制度作用: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
在我国古代社会沿用了1300多年。
四、618年,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第2课唐前期的兴盛一、“贞观(唐太宗年号)之治”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贞观之治出现原因):(1)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重视州县长官人选。
(2)经济上: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3)民族关系上:加强各民族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文成公主入藏)。
(4)重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魏(征)直言。
2、唐太宗统治时,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称“贞观之治”。
二、“开元(唐玄宗年号)盛世” 1.唐玄宗治理国家的措施:(1)用姚崇、宋璟为相。
(2)整顿吏治。
(3)重视农业生产。
(4)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2.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1.农业:稻麦轮作复种的出现,曲辕犁、的发明,筒车的出现。
2.手工业:(1)名窑的形成,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的大量出现(2)唐在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精选)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定都:长安陪都:洛阳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陈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三点、四段、五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第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隋朝的灭亡第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第3 课盛唐气象●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第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第5 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第6 课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第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契丹族与辽的建立●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第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第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第10 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第11 课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第13 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第14 课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第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第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第17 课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18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第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第20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第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2 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第23 课明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24 课清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的建立●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第25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第26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7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第28 课期末复习●复习重点知识●练习历史题目●总结学习心得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提纲整理)
背诵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后措施: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二:开通大运河1.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下令开凿大运河。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开通运河的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四:隋朝的灭亡1.隋炀帝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2.科举制创立的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
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
军事: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二: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统一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
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三、大运河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统治2、时间:605—610年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公里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第二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二、贞观之治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勤于政事,善于纳谏④精兵简政,吏治清明⑤不拘一格,唯才是举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延续了贞观政策,注重生产,选拔人才。
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原因:①重用人才②整顿吏治③提倡节俭2、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使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繁荣1、农业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40多处②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③蔬菜品种增加;“茶神”陆羽著《茶经》,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④工具改进: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②陶瓷业: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3、商业::①唐朝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长安百万家”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七下历史提纲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提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世界的探索与发现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2. 郑和下西洋3. 大航海时代对世界的影响4.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5. 世界的多元一体性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1. 文艺复兴的概念与基本内容2.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3.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4. 文艺复兴的影响5. 科学革命的背景和基本内容6. 科学革命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第三单元:封建王国的兴起和发展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3. 日本的封建社会4. 西欧的封建社会5. 封建王国的兴起和发展的影响第四单元:遭受外族侵袭的中国1. 波斯帝国与大秦帝国的崛起2. 元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3. 元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4. 忽必烈与元代对汉文化的掠夺与吸收5. 蒙古族与汉族的融合第五单元: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更替1. 中国封建王朝更替的历史规律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3.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经济发展4. 宋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状况5.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第六单元:阳明心学与朱元璋的治国理政1. 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2. 朱元璋的出身和农民起义3. 朱元璋的建国功绩4. 朱元璋的政治思想和具体措施5. 朱元璋的著作和教育事业第七单元:西域文化的影响1. 丝绸之路的由来和作用2.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互鉴3. 文献学在我国的发展4.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5. 土木之变发生前后的政治局势第八单元:宋代中国的政治变革1. 宋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的内容2. 宋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的历史意义3. 文化变革的内容4. 文化变革的历史意义5. 经济变革的内容6. 经济变革的历史意义第九单元:明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清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 清代中国的政权构造3. 清代中国的政治变革4. 清代中国的经济发展5. 清代中国的文化变革第十单元:文明的交流与互鉴1.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的基本规律2.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传播3.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影响4.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影响的历史地位5.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影响的现实意义第十一单元:中国文化的辉煌成就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2. 中国古代的医药文化成就3. 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4. 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5.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成就以上是七年级下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总字数超过6000字。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隋的统一1、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开通大运河(隋炀帝)(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3)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改变了用人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①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①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②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4、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革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盛唐气象: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2、商业: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繁荣大都市,都城长安既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3、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2)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类定居的地方之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朝代-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有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第二章奴隶社会的伟大发明- 奴隶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种社会形态- 农业生产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 商朝人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字-甲骨文- 商朝的商都遗址殷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 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转移到了中原地区-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货币标准,修筑了万里长城第四章风云变幻的两千年-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漫长的封建王朝- 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有魏、蜀、吴三个国家-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开挖了大运河第五章百家争鸣的时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封建王朝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科举制度最为完善的王朝-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王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第六章外患与国土的纷争-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与西方列强进行了多次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事件之一-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七章近代中国的奋起-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政局动荡不安-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运动- 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以上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的内容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