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发展理念下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挑战与对策

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挑战与对策

标题: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挑战与对策:教育的“内涵革命”在教育的浩瀚海洋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就像是一艘探索未知的宇宙飞船,而内涵式发展的引入,就像是给这艘飞船装上了一台强大的“内涵引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内涵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使其成为引领教育航向的“内涵革命”。

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将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比作是一张白纸,那么内涵式发展的融入就像是给这张白纸绘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使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内涵式发展,就像是一盒盒丰富的颜料,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互动和体验。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方式的革新,就像是从白纸到画卷的转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在内涵式发展的融入中得到了重新定义和升华。

其次,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过程就像是一位艺术家在创作一幅杰作,他运用夸张的修辞和强调手法,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和表现力。

同样地,在供给侧改革中,教师可以通过内涵式发展,创造出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就像是艺术家的每一笔都旨在触动观者的灵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在于触动学生的思维和行动。

再次,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就像是艺术家在创作前需要深思熟虑作品的构图和主题。

我们需要思考,在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价值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学生,还是培养能够适应内涵式发展时代需求的人才?我们需要分析,如何将内涵式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相结合,以实现这些价值目标?这需要我们像艺术家一样,不断地尝试、反思和修正,最终找到那条通往内涵革命的最佳路径。

最后,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需要我们用形容词来评价,就像是艺术评论家用词语来描述一幅作品的美。

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生数量的增长,而内涵式发展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够灵活应对。

由于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也需要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

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探索适合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找到适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和方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字数:235】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当前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内涵式发展的概念解释和新时代特点的分析,揭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推动高校建设和改革。

通过对加快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的论证,引导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教育品质和水平,提高国民教育素质,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研究目的在于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3 研究意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迫切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加快内涵式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高等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系统阐述,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分析其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高校“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接着,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高校在“三全育人”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对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三全育人”理念在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提出与实践,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它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又结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同时还吸收了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根本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的提升。

在高等教育中,这要求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三全育人”理念提供了实践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和人民性。

这要求高校在育人过程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主体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主体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主体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摘要]当前,迅速发展的高职院校不得不面对诸多障碍或困难,比如生源减少、资金不足、内涵不够、持续发展受阻等。

文章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形势、找出问题,试图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关联主体职责进行界定,理清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寻求多方参与、多管齐下和多策并举,为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各方主体提供策略借鉴。

[关键词]高职内涵主体策略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大学入学率低的问题,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

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必须完成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重要转型。

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中,存在着多类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共同构成学校内涵发展的主体。

一、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背景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引导下,高职院校迅速发展,但生源萎缩、竞争无序、办学质量不均衡等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使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一)高职教育高就业率难掩低满意率在较高的就业率背景下,毕业生对高职教育的满意率并不令人满意。

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和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即在同等分数、同类型学校条件下,愿意推荐母校给亲朋好友去就读的比例)仅为56%,其中不满意的地方主要在于“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及“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显然,问题指向教学。

(二)社会认可度仍然不高受根深蒂固的历史背景和传统观念影响,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就面临着“高就业”和“低认可”冰火两重天的情况。

对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而言,高职教育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接受高职教育是别无选择的“无奈之举”。

究其原因,一是认识偏差,“高职”相对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许多家长把“高职”混同于“职高”,认为高职是中等教育,属于“编制外教育”;二是错位比较,片面地把高职院校与省部级本科院校相比较,认为前者培养蓝领,后者培养白领;三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仍然主导着许多家长,以学习成绩论高低,以入读高校层次论“英雄”,导致对高职院校“瞧不起”,即使别无选择入读了高职院校,也努力寻求“专升本”,加入“正规军”行列。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5958-基于内涵式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5958-基于内涵式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基于内涵式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随着近些年艺术设计专业不断扩招,社会需求与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产生了一方面是“就业难”,而另一方面则是“招工难”的尴尬局面。

这种矛盾的产生主要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跟不上社会市场需求的变换速度,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高校教育要基于“内涵式发展”实践育人理念的研究与实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内涵式发展”实践育人研究与实践是一种跨越性的尝试,在内,不仅校内改善了学生的实训、实习教学条件,提高就业率,在外,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促进教学与实践的自然衔接。

社会竞争激烈,切实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解决艺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问题,才是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模式。

怎样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进行校正,如何深化“内涵式发展”实践育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这些都是摆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迫在眉睫上的问题。

课题界定:课题围绕着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找出如何深化“内涵式发展”实践育人的对策,提出解决艺术专业“实践育人”的独特视角,尝试“项目工作室制”加速综合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题化、项目化机制建设。

并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内涵式发展”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分析,在研究后拿出可行性的策略与实施方案,为艺术设计专业“内涵式发展”实践育人之路得到可行性的保障,特别是在实施环节研究出一条适合于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新路径,解决目前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内涵式发展”实践育人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断层现象。

并针对新形势下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育人、校企合作、自主创业等路径提供新的参考与研讨。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艺术设计是萌芽于18世纪的德国,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兴盛,被引入到欧洲,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日益强大艺术设计得到长足的发展。

关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重点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和个性特长发展,以推进教育和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目标。

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首先,学校教育的目标可以更加明确。

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那具体而言,这些优秀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来考虑。

例如,学生的认知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等;情感方面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情感智力等;行为方面包括自律、责任感、团队合作等;价值观方面包括社会责任感、公民素养、尊重多样性等。

明确了这些目标后,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其次,教育课程可以更加多样化。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课程通常以学科为主,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

而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教育课程应该更加多样化,涵盖学科知识、艺术素养、体育健康、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个性。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再次,教育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评价通常侧重于学生的学科成绩和笔试能力,而在内涵式发展中,教育评价应该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除了学科成绩,还可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

可以通过项目制评价、多元化考试形式、丰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等,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最后,学生发展的支持可以更加个性化。

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长应得到更好地关注和支持。

学校可以提供个性化教学和辅导,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和资源。

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软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我国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诸多问题,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推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对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对策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高校承载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是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

一、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征(一)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定是有责任感的人,具有献身人类利益的精神境界。

具体表现为自信、顽强的意志、强烈的独立性、活跃的思维、旺盛的求知欲、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等。

(二)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的人,具有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不依循于常规,敢于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富于想象,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敢于标新立异。

(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精神信息社会学习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学习不只是自主学习,更是终身学习。

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不只是接受,更是一种探究,是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越来越多的发明和创造都不再是单独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各种不同的知识,需要多方的合作。

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深入的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的差异;不同专业与学科怎样改革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等,高校缺乏深入、细致、系统的探讨研究,没有形成科学严谨的一个体系。

导致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与要求。

(二)传统办学模式受传统办学与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员工、还是学生,都已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与习惯,对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教育活动有着强烈的依恋情结。

浅议创新人才的内涵及培养对策

浅议创新人才的内涵及培养对策

浅议创新人才的内涵及培养对策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

他们不仅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还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人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创新人才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面广泛:创新人才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掌握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2.创新思维和意识:创新人才追求新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勇于挑战现有模式和观念,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3.实践能力:创新人才注重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和经济进步。

4.团队合作能力: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与不同领域的人员合作,共同推动创新项目的实施。

为培养创新人才,需采取以下对策:1.高校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设创新创业类的课程,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

2.加强科研创新支持: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研创新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科学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新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政府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器,为创新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

同时,各类创新竞赛和科技展览也可以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

4.鼓励国际合作交流:创新需要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智力和资源的结合,因此,国际合作交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资助学生和专业人员的留学和交流活动,引进海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

5.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创新人才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学习,因此,个人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保持对新技术和创新思维的敏感性。

总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大培养力度,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机会,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也成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内涵式发展成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展开研究,探讨内涵式发展的内涵、路径和挑战,并针对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和措施。

一、内涵式发展的内涵内涵式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的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

内涵式发展强调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学校的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

内涵式发展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结合。

内涵式发展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结合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学校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

内涵式发展注重学校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校的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的互动,构建具有特色的办学体系。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内涵式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以上就是内涵式发展的内涵,下面将从路径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走出一条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实际的路径。

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包括:1. 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内涵式发展需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推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内涵式发展需要推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打破教学与科研的壁垒,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提高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激发教师创新活力。

从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视角培养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

从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视角培养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

从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视角培养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作者:贾红霞徐东源何晔来源:《学园》2013年第15期【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代教育“内涵式”发展追求的目标,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随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和国际的竞争而愈发强烈,高校作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

本文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消化吸收引进的资源、对资源再创新的视角来探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方式。

并根据已有的成功经验,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01-02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梦”,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内涵式发展更多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关键还是学生的培养质量。

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的安身立命之本。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涌入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内在力量之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发挥推动历史进步、时代发展的重要作用。

伟大领袖毛泽东就具有创新精神,他重视“农村包围城市”,并把无产阶级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是一种大刀阔斧的战略创新,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历史的舞台上画上了辉煌的一笔。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更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而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索适合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

本文将从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索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内涵式发展是指在保持发展数量的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强调以内在的质量和特点加强自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的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内在的积累和提升,而不是简单地追求量的扩张。

在高等教育领域,内涵式发展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1. 必要性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新时代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变革,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更加全面、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内涵式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

(2)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过去过分追求数量扩张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需求,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促进教育公平。

内涵式发展能够更好地解决地区、贫困、农村等地区的教育不足问题,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2. 现状目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存在一些问题:(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一线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教育不公平。

(2)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过分追求浮躁的知识面而忽视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高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高校在追求数量扩张的忽视质量的提升,导致一些毕业生就业困难,社会认可度不高。

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索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1. 资源整合与优化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演变、问题及对策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演变、问题及对策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演变、问题及对策李婧涵(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核心。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注重质量的提升,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高校发展同质同构现象严重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应建立适合的模式,建议通过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宏观调控、管理体制改革等措施逐步推进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4-0178-02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分别提出推动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内涵式发展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探讨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概念及历史过程,提出了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有关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及三个阶段的分析,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多数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外延式发展主要是对外部需求的扩张,内涵式发展是通过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一个具有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质量、结构、公平和制度”,各要素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判断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的发挥与实现。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个本土性的概念,可分步理解其含义。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社会活动。

内涵是对事物本质性的统称,对事物内容的涵盖。

发展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

由此,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可以理解为高等教育系统或高校职能活动增加或加强以充实高等教育的运动变化过程。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演变(一)内涵式发展初步提出的萌芽时期高考恢复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解决人们上大学难的问题。

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挑战与对策

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挑战与对策

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挑战与对策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2)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4)2. 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5)3. 供给侧改革在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 (5)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挑战 (7)1. 理念转变的挑战 (8)2. 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挑战 (9)3. 师资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的挑战 (10)4. 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融合挑战 (12)四、对策与建议 (14)1.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15)(1)完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 (17)(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18)(3)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19)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1)(1)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22)(2)构建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23)(3)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24)3.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25)一、内容概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方向。

这一发展模式强调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创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制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高校和地区,导致资源浪费和教育不公平现象;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因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而难以实现内涵式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

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也是内涵式发展中的一大难题,部分高校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内涵式发展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新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在这一新时代也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指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扩张和数量的增长,更要注重提升质量,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新时代高等教育来说,加快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内涵式发展的内涵内涵式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内在的质量和能力的提升,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追求规模扩张和表面的提升。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更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内涵式发展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它要求高等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内涵式发展还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虽然面临着新的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人才培养质量不够高。

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高。

学科建设还存在不足。

在一些学科领域,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需要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也还不够高,需要加强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这些挑战都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针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内涵式发展的步伐。

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竞争力。

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优化学科结构,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

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问题探析

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问题探析
与 质 量 并举 。在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指 导 下 , 内涵 发 展 从 学 校 自身 特点 出发 , 以知 识 传 播 为 运 作 规 律 , 实事求 是 , 创新 发 展 , 始 终 将 培 养 创新 型人 才 作 为 根 本 任 务 与 首要 职 责 , 把 人 才 队伍
体, 对 高 校采 取全 方 位控 制 , 如 招 生名 额 、 学位设置、 考试 制 度 等, 高 校建 设 缺 乏 活 力 。 这 些 在 一 定程 度 上 忽视 了高 校 发展 的
内 在能 动 性 , 积 极 性 并未 有 效 调 动用 。. ・ 一
内 高 校在 学术 价 值 、学 术氛 围及 学 术 活动 上 的独 立 性,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 完 整 性 与 连 贯 性 强 调 人 才 培养 的质 量, 强 调 对 新 知识 的追 寻 与 创新 , 这些 力量 支 撑 着 大学 持续 发
J a n . 2 0 1 4
V0 1 . 1 1 No. 1
第 l 1 卷 第 1 期
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问题探析
伍 丁 红
( 湖 北 经济 学 院 信 息管 理学 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2 0 5)
摘 要 : 党 的十 八 大 明确 提 出 高校 发展 需走 内涵 式发 展 道 路 , 该 思 路 内容 丰 富 , 部署全面 , 对全 面提 高 高等教 育
作 为持 续 发 展 的第 一 资源 , 把 国家 战略 需 求 和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作 为创 新 发 展 的 动力 与 源 泉 , 把 学 科 交 叉 作 为 品质 提 升 的 战
略 选择 , 以 达到 产 学 研 相 结 合 , 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 服 务
社 会 的 目的n 1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内涵式发展已成为继续促进高等教育进步的重要理念。

因此,本文聚焦于分析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

首先,内涵式发展指高等教育之内部机制和形势发展得更加健全,从而达到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同时也提高整体水平。

其次,内涵式发展要求我们实施改革,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性和维护高校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确保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吸引更多对高等教育有兴趣的人才投入其中。

另外,内涵式发展还要求我们加强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监管,避免形成壁垒,确保高校的公平性和市场化尤其重要。

最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要着力加强高等教育的素质,以面向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以及应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视野和新技术来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总之,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

只有将内涵式发展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更加融合、全面发展和更加优质化。

因此,应当积极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完善政策性文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投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建设,合理划分学科范畴,实施素质教育,以期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 1 -。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此,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理念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概述,包括其提出的背景、核心内涵以及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后,文章将详细分析“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实践,包括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文章将总结“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成效,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解析“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全新育人模式。

这一理念强调,高校的育人工作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而是全校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不仅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事情,而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连续过程;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全员育人意味着高校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都应当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专业素养教育等,形成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全程育人强调育人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高校应当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到学生毕业,甚至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应当对学生进行持续不断的育人工作。

这包括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能接受到全面、系统的教育。

全方位育人则是指高校应当从多个维度和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

高校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着力推动内涵式发展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着力推动内涵式发展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着力推动内涵式发展作者:刘晓颖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2期刘晓颖(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北京100091)摘要: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校基于自身的目标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走有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本文重点从国际化特色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及诚信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国际化;实践能力;诚信体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01—02收稿日期:2013—10—12作者简介:刘晓颖(1978—),女,河北保定人。

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教育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强调高校发展的自主性,要求高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新形势下不断摸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发展道路,基于自身的目标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以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注重教师发展,保持高校自身传统,顺应社会需要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发展特色,进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保证高校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一、国际化的特色创新要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新机制、新途径,与强者为伍,学习国外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借鉴其大学制度和先进管理经验。

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须走出去、请进来,与高手过招,切实增强高校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能力和自信。

一方面努力开拓海外交流渠道,与多所海外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大幅增加外派交换生数量,扩大外教队伍和外国留学生入校规模,以创新思维指导国际化实践;另一方面为给本科生搭建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平台,提供在校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可能,开设夏季学期即国际化小学期,邀请世界各国知名高校教师进入到夏季校园开设多个类别的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课程,作为通识课程供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选修,打破专业、年级、学生层次等界限,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助推学生的个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涵式发展理念下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高校在创意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着不足。

在此首先分析了高校创意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其次阐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含义,最后提出了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50-02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1]。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创意人才的需求成了当前该产业发展的焦点。

文化创意人才,是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脑力劳动为特征,以专业和特殊技能为手段的人才,主要包括具有原创与设计能力的创意人才、将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与营销人才和专门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及其规律的人才[2]。

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意人才成了当前备受关注的课题。

一、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创意产业的相关专业,虽然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忽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就业市
场上出现的“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现象,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

创新能力体现着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发现新事物、新理论的能力。

然而,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老化,忽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得培养的人才缺乏个性和创造力。

2.专业设置趋同化,高校办学特色不明显。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将大学之间的竞争单纯地演绎为排位、规模、门面的竞争,忽略了其质量、特色和内涵。

一些学校办学定位不够清晰,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盲目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出现诸如专科向本科看齐、专业重复设置、纷纷追赶热门、务求“五脏俱全”等现象,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分散,使得很多高校没有特色或者找不准位置,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需求结构性失衡[3]。

3.教学方式单一化,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

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普遍较为单一,主要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主观地选择教学内容、决定教学过程,向学生灌注现成的知识结论。

这种方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知识面狭窄,实践动手能力差。

4.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高校大多数教师没有过多的工作实践经验,加上部分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脱离了现有创意产业环境,师资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鉴于高校创意人
才培养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国高校创意人才培养未来的发展之路必然在于自我定位、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含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次在报告中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

高校发展模式,可根据高校的发展是靠要素投入还是靠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分为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

外延式发展是指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扩大学校面积等措施来扩大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的发展模式。

内涵式发展则是指通过挖掘学校现有的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学校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4]。

外延发展偏重于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内涵式发展则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三、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内涵式发展理念下,高校创意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高校要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输送更多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高校要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层次化、个性化培养,并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高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要因材施教,通过构建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创意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
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

2.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各个领域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需要,高校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及各专业的招生规模,应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的规模和专业设置;应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学生特点,扬长避短,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要注重学生创意与研发能力的培养,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高校要设置适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学科课程。

高校应按照基础宽厚、复合交叉、强化实践、外向拓展的要求,减少理论课和必修课的课内学时,增加实践课、选修课的学时,强化课外指导,要尽可能地扩宽该专业的口径,使学生掌握该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较快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工作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更新,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5]我们不难看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将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高校加快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②高校要学会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

③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及建立教学实习制度,打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多维平台。

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调研,将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全管理机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正如清华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6]这句话对高校的创意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要鼓励部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可以到创意产业一线的设计公司做兼职顾问或自己创办设计公司,在进行创意设计实践的同时,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又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专业知识。

二要聘请一些在创意产业市场中有成功经验的设计师、策划人等到校进行教学,他们在教学中可将成功的实践案例带入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为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积累实践经验,为学生在未来的创意产业实践中起到很好的铺垫和指引作用。

三要建全管理机制,包
括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实施系统的培训机制,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使高校对师资队伍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下,高校的创意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不断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丽琦.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j].艺术教育,2010,(12):151-151.
[2]曹丹.高校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天中学刊,2012,(2):129-129.
[3]于光.提升高校软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64-64.
[4]刘朝马,吴敬,徐木兴,陈小东.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个案[j].浙江理工大学学,2009,(6):
932-932.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eb/ol].
http:
///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 _4.htm.2010-03-01.
[6]中新网.清华校长梅贻琦就任演讲:学术造诣不以数量计较[eb/ol].
http:
///cul/2012/07-24/4054932.shtml.2012-07-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