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瓶颈及对策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操作方法,以及实践导向的结论。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面对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提倡精细化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肥料,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的挑战。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责任追究。

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生态系统破坏的挑战。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一个复杂系统,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然而,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倡导绿色农业,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

第四,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政策和管理的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政策不配套、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挑战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挑战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挑战与建议当前,全球各地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针对当前的状况和挑战,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例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此外,为了加强环境监管,政府还组建了专门的执法机构。

这些努力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空气质量的改善和湿地保护的进展。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由于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问题上往往采取了短视的做法,忽视了长期的生态需求。

其次,资源利用不合理也是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但很多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高。

此外,环境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工业活动、交通排放和农业生产等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退化。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环保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以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教育宣传,提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应该主动承担环境责任,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经营方式。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应该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中国应该与其他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例如,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加快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中国可以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环境治理。

通过国际合作,中国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问题:
1. 资源浪费:当前我国资源消耗量大、能源效率低下,很多行业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2. 环境污染:污染物排放过多,造成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 生态破坏: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

4. 意识不足:社会公众对于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环保意识,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

措施:
1.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鼓励企业采用更加环保、低碳的生产方式。

2. 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加强对于环境监管的力度,对于违反环保政策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等。

4. 推动环境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5. 推动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让经济增长
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要加强政府领导、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多方联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局面,确保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在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一些传统产业,如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在短期内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大量消耗资源,并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例如,某些化工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不达标,导致周边的土壤、水源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而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有所增加,但在实际生活中,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比如,乱扔垃圾、随意浪费资源等现象依然常见。

部分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环保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此外,由于环保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够,很多人不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环保行动,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再者,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法规,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漏洞和不足。

一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敢于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

同时,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生态环境问题的变化,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

另外,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技术难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大挑战。

比如,对于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的修复,目前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些生态修复项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而且效果不一定理想。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虽然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还需要在能源结构调整、碳捕获与封存等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生态文明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我们也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和规避。

第一,生态环境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

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生态资源,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已成为严重的问题。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水草失守、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

第二,生态并不受到足够的重视。

许多人仍然抱着经济发展的思想,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外来投资和工业化进程也侵占了许多生态环境,包括国家重新兴起的森林伐木问题、矿业和农业开发、捕捞和捕猎等。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严格性不足。

尽管政府颁布了许多环境法规,但执法不够严格,效果也不够明显。

这使得个别企业和个人有机可乘,非法进行环境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大力推广生态文明的概念,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扩大环保教育的普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加强管理和监管。

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实施更环保的政策。

对个别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破坏行为,应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保证其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参与人民群众。

加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监督,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中来。

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环保,促使企业深入实施绿色发展。

第四,大力推进环保科技、技术应用和绿色发展的实现。

这不仅要从事技术研究和开发,也要加强企业对环保技术使用程度的管理和监督,通过技术创新,有组织地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们取得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全面宣传、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加强法律法规管理和建设监督,加强公众参与,持续推进环保技术应用和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充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和意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有差距的整改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有差距的整改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有差距的整改措施1.引言1.1 概述概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个差距不仅仅是在国内,也涉及到国际上的比较。

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弥补这一差距。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整改措施,以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些思路和方案。

通过对这些整改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逐步建设起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生态文明。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整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引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差距问题。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差距,包括对现有情况的描述和对差距的分析。

同时,将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提出一系列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差距问题的整改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差距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整改方案,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各部分的内容安排合理,承上启下,层层递进。

通过引言部分引出问题,正文部分提供相关背景和理论支持,结论部分提出具体措施和展望未来发展。

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框架,同时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1.3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一,导致整体上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差距。

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可以有效缩小差距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整改措施。

首先,本文将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差距,实事求是地进行客观分析,揭示问题的实质。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并找出其原因所在。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困难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困难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困难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难题。

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脱贫致富,往往会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例如,一些地方大规模地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山体崩塌、水源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重视环保设施的投入,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和废渣,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

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但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巨大的投入。

其次,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

这包括对粮食、水资源、能源等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们不得不扩大耕地面积、过度开采水资源、增加能源消耗,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此外,人口增长还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这可能引发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生态问题。

同时,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也给环境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再者,技术水平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虽然现代科技在某些方面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持,如新能源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但在许多关键领域,我们仍面临技术不足的困境。

例如,对于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目前还缺乏高效、经济的技术手段;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虽然有了一些节能减排的技术,但要实现大规模的碳捕获和封存,技术还不够成熟。

此外,生态监测和评估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更准确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环境质量的状况。

公众环保意识的淡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困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在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如乱砍滥伐、污染排放等现象依然存在。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政策上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不足,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监测设备的升级和维护,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加强对监测结果和治理措施的公开和透明,增强社会监督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第三,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不够。

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行动力度不够,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保护主义的思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担当,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和职责;同时,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公众环保意识待提高。

虽然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环保知识普及,培养公众环保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种种问题。

只有通过加大政策支持、提高监测治理水平、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担当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措施,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我们的宝贵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

1. 问题分析1.1 资源浪费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源浪费:许多行业和个人在使用能源时缺乏节约意识,导致能源的浪费现象屡禁不止。

•水资源浪费: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例如农业灌溉的浪费现象。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浪费:大量的土地被不合理地用于城市扩张,导致耕地减少等问题。

1.2 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和农业农药等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土壤污染: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2. 建议和意见2.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了解决资源浪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能源节约: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措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规划土地利用:严格控制城市扩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好耕地资源。

2.2 推进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

•治理水体污染: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推广可再生水资源的利用,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

•防止土壤污染: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

2.3 加强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岛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青岛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青岛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青岛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

一、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1. 气候变化影响:由于气候变化,青岛市的气温和降雨量波动较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不确定性。

2. 水资源利用:青岛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尤其在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中存在浪费现象。

3. 生态系统保护:青岛市的生态系统存在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需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二、资源利用与循环方面
1. 能源利用:青岛市仍依赖传统能源,煤炭仍是重要能源来源,需要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 城市垃圾处理:青岛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缺乏循环利用的系统,需要提升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三、环境监管与治理方面
1. 环境监测:青岛市环境监测网络尚不完善,监测手段和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实现准确、及时的环境监管。

2. 污染治理:青岛市仍存在一些污染源,如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需要加强治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教育与宣传方面
1. 生态文明教育:青岛市的生态文明教育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需要将其纳入学校和社会教育体系,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
识和意识。

2. 宣传与公众参与:青岛市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亟待加强,需要提高公众参与度,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青岛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利用与循环发展,加强环境监管与治理,提高生态文明教育与宣传水平,以实现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关键。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由于监管机构的能力不足或不作为,导致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污染问题屡禁不止。

建议加强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监管水平。

同时,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监管威慑机制。

其次,存在部门之间协作不足的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配合。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协作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

建议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要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形成协作合力。

再次,存在利益驱动的问题。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些人往往以经济发展为重,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促使各方面都能够从生态文明建设中受益,形成共同利益。

最后,存在科技支撑不足的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的支撑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一些领域,科技支撑不足的情况比较突出。

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领域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优化科技支撑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监管不力、部门协作不足、利益驱动和科技支撑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加强协作、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大科技支撑,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谈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谈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谈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谈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尽管我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1. 生态破坏问题:尽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仍然存在生态破坏的现象。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大规模开发和破坏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和湿地退化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改进措施:加大对生态破坏的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强化执法力度。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

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2. 治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一些地方在执行和落实方面存在不足。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和监管不力,导致环境监测和处罚不到位,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

改进措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考核,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监管体系,加强环境执法力量建设,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提高环境保护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

3. 各部门协调不够: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调,但目前存在一些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行动缺乏协调一致性的问题。

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分歧也存在,使得生态建设工作进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改进措施:加强跨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合作顺畅进行。

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形成合力推动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公众参与度不高:公众参与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的公众参与度相对较低。

一些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与行动存在一定差距。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瓶颈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瓶颈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瓶颈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和挑战。

首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瓶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往往被置于首要位置,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地区和人群仍然存在着“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观念,认为环境保护会阻碍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种短视的思维模式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环境,违规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同时,一些公众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也较为肤浅,缺乏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产业结构中,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

例如,传统的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技术创新不足、资金投入有限、市场机制不完善等。

此外,新兴的绿色产业和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和竞争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替代传统的高污染产业。

再者,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款不够具体和明确,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争议和模糊地带。

同时,相关的政策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对于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缺乏足够的奖励和支持;而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处罚力度还不够严厉,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另外,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瓶颈。

准确、及时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和措施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还存在着覆盖范围不全、监测指标不够完善、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

这使得我们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和效果评估。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它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

然而,在当前的生态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问题1:环境污染目前,环境污染是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化进程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这些污染物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建议和意见:•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问题2:自然资源浪费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资源的浪费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类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导致了能源和资源的快速消耗,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建议和意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鼓励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问题3:生态破坏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也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和意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域。

•重视生态教育,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问题4:气候变化和生态灾害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中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需要我们采取行动应对。

建议和意见:•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作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与此我们也必须正视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消耗导致了资源短缺的形成,严重威胁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另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

需要加强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推动绿色制造和低碳发展。

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还应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二、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许多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

森林砍伐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枯竭,湿地开发导致珍稀水鸟的消失,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农田生态失衡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生态恢复和保护的策略。

需要建立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划定生态红线,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

另要加强生态修复,尽快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培育濒危物种。

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高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三、社会媒体和大众意识问题在当前社会,社交媒体的兴起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些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对环境问题持漠视的态度。

这种情况下,大众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加强大众环境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应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在教育体系中加入环保课程,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宣传,向公众传递环保理念,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鼓励环保行为,促使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现状评估及对策建议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现状评估及对策建议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现状评估及对策建议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强于开放。

青岛西海岸新区正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阔步迈向开放发展新时代,续写国家级新区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摸着石头过河时刻走在开放最前沿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青岛西海岸新区如何从一片阡陌农田,发展成为青岛市、山东省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一条时间轴可以串联起这片土地开发开放3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程。

1984年10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面朝大海的青岛西海岸,打开了开发开放的大门。

“兴办开发区是全新的工作,没有先例可以借鉴,靠‘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实践探索前进。

”时任青岛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吴希善回忆说,开发区设立后,借助国家给予的开放政策,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很快成为青岛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10年后的1994年,开发区扩大至黄岛全区,实现两区体制合一,开创了全国沿海城市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先河。

随后,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在这里落地,青岛开发区内先后设立了青岛保税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保税物流中心。

依托开放带动战略,西海岸开放优势逐渐形成,逐步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运行机制和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发挥了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窗口示范作用。

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准青岛市进行区划调整,原黄岛区和原胶南市合并,整个西海岸真正连为一体。

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这也是2014年1月国务院出台《新区设立审核办法》后批复的第一个新区,被赋予了“一个主题、两项使命、五大定位”的战略使命。

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诞生,开启了这座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开放大门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敞开。

聚焦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全球胸襟谋划开放、推动开放,以开放促进转型、倒逼改革、助推发展,凝练出“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新区精神。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瓶颈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瓶颈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瓶颈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和挑战。

首先,观念转变的困难是一个突出问题。

尽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传统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部分地区和企业过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

这种观念的滞后导致在决策和规划时,生态保护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

其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

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为了追求快速的经济增长,大规模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

虽然短期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却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在试图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时,又面临着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短缺,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

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环境问题,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此外,政策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也有待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可能存在冲突,导致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创新的不足同样是一个瓶颈。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环保技术来解决污染治理、资源回收利用等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在一些关键环保技术领域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同时,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使得许多先进的环保技术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但在一些地方,由于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生态保护的需求。

同时,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的渠道不够畅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公众参与度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瓶颈在哪里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瓶颈在哪里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瓶颈在哪里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大课题。

在全社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瓶颈和挑战。

首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的瓶颈。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一些陈旧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比如,部分人仍然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对立的,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使得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往往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

其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完善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

比如,对于一些新兴的环境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于违法排污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时也不足以形成有效的威慑。

此外,一些政策在制定时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导致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者,技术创新的不足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又一瓶颈。

在治理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我们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

然而,目前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困难。

一方面,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一些关键技术难以取得突破;另一方面,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着成本高、市场接受度低等问题。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困难也是不容忽视的瓶颈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要实现向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升级。

但这一过程中,会面临着企业转型成本高、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使得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进展较为缓慢。

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

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资金的来源往往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投入。

社会资本的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公众参与度不够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青岛西海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青岛西海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年12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12期收稿日期:2015-10-12作者简介:张君臣(1976—),男,山东青岛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张君臣(青岛市环境保护局黄岛分局,青岛黄岛266400)摘要:指出了围绕建设幸福美好的青岛现代化国际新城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坚持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统盘考虑、综合决策,大力实施城乡环保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果,但在生态文明理念、管理体制、市场手段以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应从理论把握、思想认识,加速产业生态化和环保产业化进程,建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营造全民知晓的浓厚生态文化氛围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探讨;对策中图分类号:X 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032-021 青岛西海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经验青岛西海岸新区自2014年6月3日获国务院批复后,提出并实施了“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区。

1.1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领城区建设在空间布局上,按照青岛市“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要求,突出生态优先,率先编制完成《城乡统筹暨全域城市化规划》,把城市发展的“蓝图”描绘在生态建设的“绿图”之上。

在功能布局上,按照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一核双港、九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群发展、产城相融”的空间布局,调整完善城市排水、海岸带、绿网(道)等14项专项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规范。

在产业布局上,编制完成《循环经济规划》,统筹陆海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建设九大功能区,推广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环境容量调控,为高端产业、重点项目留足了空间,形成集约布局、生态高效的蓝色产业发展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西海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瓶颈及对策作者:徐海玲李波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14期【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们的福祉。

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一个国家级新区,存在资源和生态环境退化、生态保护意识落后、产业生态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章通过分析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提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青岛西海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问题【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去理解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文明从狭义角度去认识,它是人类与大自然相处的方式,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存在的现实文明形态或者行为准则。

它是指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受到威胁时,通过扬弃工业文明带来影响的基础上,更好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强调社会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益,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生态文明从广义上去认识,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中形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中,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使人类社会同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依托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与发展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强调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要尊重自然,赋予自然本身的权利,形成人与自然生态协调的生活方式。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人类文明进化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思考工业文明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危机,这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使我们不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守自然规律,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才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青岛西海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源、能源利用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水、土地、能源矿产资源紧缺。

新区资源禀赋状况较好,但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增加,资源能源利用面临较大压力,水、土、能源矿产资源的紧缺,将成为制约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新区缺水情况比较严重,年平均降水量750.7毫米,平均蒸发量则为1472.6毫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82立方米,远远低于人均2100立方米的全国平均水平。

地表水调蓄能力较差,地下水源因受污染处于低效开发阶段;高耗水、高排放的重化工业占比较大。

新区境内中水循环利用率低,相关管道配套设施落后。

以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为例,该区只有两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只能解决青钢四分之一左右的废水。

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足,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临较大压力。

城市功能的完善、工业企业的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而且随着新区建设的扩大,基础设施占地面积也在不断加大。

在占土地总面积13.71%的其他土地中,29.60%为裸土地,59.30%的其他土地为滩涂,因此现阶段将其开发成耕地的可能性较小。

新区9大功能区企业和交通等发展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开展建设,土地资源稀缺成为制约新区发展的一大障碍。

新区无可开采能源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消耗品种全部依靠外部输入。

目前,新区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未来的产业规模、城市规模及人口规模都将有极大提升,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新区的发展对能源的依存度也将继续攀升。

第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大,工业发展缺乏后劲,第三产业拉动不足。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大。

近年来,新区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一直高达7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导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相对较低,且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软件信息、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正在培育中,尚未形成规模和效益;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产值90%左右是由龙头项目产出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不够,部分产业布局分散,集聚能力低下,必须放大集群效应,吸引更多优质配套项目入驻。

工业发展缺乏后劲。

目前,新区除海西湾部分企业尚未达产外,其他大部分存量企业基本达产,没有明显增长点;造船行业持续低迷,武船重工、船用柴油机两家重点企业产值下降50%以上;集装箱行业后期订单不明朗;玻璃生产行业深加工能力弱,平板玻璃原片产能巨大,真空玻璃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低。

新区工业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基数较大,保持较高增速需要增量支撑,而新区近年来新投产企业少、规模小,仅靠存量拉动难以维系,工业缺乏强有力的增量拉动。

第三产业拉动不足,缺乏能够产生持续性收益的服务业大项目。

近年来,开发区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投资比重过大,导致持续贡献能力较差;港航物流业局限于货物集散,多是物流仓储类,缺乏服务于终端商业、服务于贸易的高端物流,大部分交易活动在区外完成,港口货物贸易对新区税收贡献小,远远没有发挥港口优势;滨海旅游业初具规模,但开发深度不够,多以观光为主,旅游产品单一,留住游客消费的噱头旅游产品少,且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亟待突破;信息技术等可发挥持续拉动作用的高端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第三,产业空间布局分散,配套程度偏低,产业链不完整。

新区地域广、园区多,但战略规划部署、功能组织分区及园区的统筹管理尚处在不成熟阶段。

产业及园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地空间留白,企业和园区更多沿海岸线南北低效蔓延,影响园区辐射、中心带动的空间组织功能。

由于受到原有行政区划的影响,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散、无规则状态,产业集聚发展状况与众多的功能区园区资源不相适应。

同时,部分园区产业定位模糊,企业入驻门类纷繁多样,产业“聚而不集”的问题比较突出。

手推车、纺机、食品等行业的产品雷同度较高,相互之间配套协作程度偏低。

家电产业主要集中在整机产品环节,上游配套企业偏少。

大部分产业尚未根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配套环境不完善、交易成本较高。

同产品企业之间竞争内耗严重,削弱了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科技创新能力亟需增强。

新区以传统制造业发展为主,科技创新的优质资源和支撑条件相对不足,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研发、风险投资、高端人才较为缺乏,制造业整体研发基础较为薄弱,除去少数大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外,企业科研投入比例低,模仿多于创新,过多依赖专利购买和技术进口。

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与青岛主城区相比缺少优势,没有调动和发挥驻地高校的科研创新与实际开发能力,城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青岛西海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原因分析。

第一,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落实不够。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出现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落实不到位问题。

我国原有的发展模式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出现了一些区域结构、社会结构、分配结构失衡等现象。

尤为突出的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满足人类全面需要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二,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阻力较大。

我国在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任下,已迈开了前进的步伐。

但是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对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基础环境,众多产业、地区仍存在较多的线性发展、黑色发展等经济发展方式,很多企业无法承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成本,利益的驱使导致企业漠视资源环境。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利益观念薄弱。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利益整体协调观念不强。

利益分歧,行动就会分歧。

某些部门、地区为了利益之争,不惜破坏社会生态系统。

具体工作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力度不够。

例如,环境资源部门与经济部门、各部门内部存在着矛盾冲突,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中执法监督工作的难度③。

第四,绿色科技创新能力受到制约。

目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协调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绿色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必然之路。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但原有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使我国仍处于末端治理阶段,且实现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绿色技术能力有限。

我国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起步较晚,重视力度不够,创新基础条件较差。

绿色技术开发研究与应用脱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第五,生态文明制度实施机制滞后。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就是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已基本实现,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同样离不开高效、合理的实施机制。

我国处理实践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仍处于被动状态,“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大大提高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成本。

解决青岛西海岸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实施环境清洁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环境管理与监督,引导循环农业生产,深化生态乡镇、生态村庄创建工作,规范居民垃圾排放处理,提高城镇宜居指数。

④强化行业、企业监管,要求涉重企业必须规范内部环境管理,企业废气、废水治理设施标识明确,操作规程、处理记录齐全,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对企业及敏感区域采取针对性监控,密集开展重点流域水质监测和企业监督检测。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我国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作为最重要的散装化学品集散地,装载散装化学品和液化气的游船,一旦发生运输安全事故,势必会对青岛胶州湾海域造成严重破坏和污染。

建立海上水环境监测应急制度,运用卫星、飞机、海洋资料浮标、调查船及滨海观测站等设施手段,对海域环境及陆域环境进行全方位跟着监测,保护保障清洁海域和生态陆域。

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坚决取缔水源区域内违规违法的建设项目和污染源。

深化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明确优先控制区域。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产业生态化。

面对资源、能源利用的巨大压力,尤其是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瓶颈要素,将迫使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强社会经济发展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我们要认真借鉴德国、爱尔兰等国的成功经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重在将经济发展动力由依靠投资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向二三产业协同为主转变,制造业由重型化向特色化调整,服务业向高端转型,产业集群由低层次向高端化升级。

制定青岛西海岸新区限制发展的产业与技术目录,提高石化、焦炭、火电、电石等行业的准入标准,及时审核并公告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坚决控制不符合发展定位的产业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