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控制二龄大规格河蟹苗种性发育试验-畜牧渔业论文

合集下载

大规格河蟹高产养殖试验

大规格河蟹高产养殖试验

的潜水泵 ,促进水体流动,上下层水体交换,增加底层 水体溶氧 。5 月上旬开始夜间 次 曰早上使用微孔曝气
增氧 ,7 月晴好天气 中午潜水泵 ( —9 功率 0 千瓦 / . 2 亩)
开O 3 时 。 L+
3 蟹种放养 蟹种为养殖户从合作繁育单位 引进 .
的大眼幼体培育而成 。经严格筛选 ,2 6 月2 日投放活力 好 、体表光洁、规格在 1 0 l 0 千 克的大规格蟹 2 ~ 6 只/
种 ,亩投放9 0 2 只,亩均6 1千克,不再放养小规格蟹 .5 种。同时放养规格3 厘米的虾种8 ~4 千克/ 亩;套放平均
规格6 千克的花鲢 ,每亩投放4 尾/ 尾;平均规格5 千 尾/
1 .日常管理 每 天早上巡塘一次 ,观察河蟹 活 0
动、吃食和病害情况 ,注意水质变化,检修防逃设施。
8 病害防治 生态环境维持 良好的塘 口,病害一 .
般很少,平时采用药物预防为主。4,大 多数地方品种,如轮叶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等均能
养 殖 I 目 辑赵 锋 栏 编 永
20 年我们在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水产养殖场进 06 行了小面积水芹菜种植和肥水鱼、克氏原螯虾轮作
万千克。总投入4. 7 9 6万元,河蟹产值 10 8 7.万元,青虾 产值7 3 万元 ,净收入 i 8 5 万元,亩均利润i 6 4 .9 2 .2 8 1
元。能取得这么好的经济效益,主要是产量和规格大幅 度上升 ,其次2 0年河蟹销售价格是近几年少见的。 09
三 、讨论 与 分析
规格蟹种价格上升、小规格蟹种价格下降的原因。
2科学的水草种植是全年河蟹养殖中最复杂、最艰 . 苦 的一项工作。必须采取 多品种水草种植,减少高温季 节 易于腐败 的伊乐藻种植量,增加本地水草的种植量, 甚 至可以全部种植轮叶黑藻 、马来眼子荣、苦草等 品

人工控制性成熟三年养成大规格河蟹可行性分析-畜牧渔业论文

人工控制性成熟三年养成大规格河蟹可行性分析-畜牧渔业论文

人工控制性成熟三年养成大规格河蟹可行性分析-畜牧渔业论文人工控制性成熟三年养成大规格河蟹可行性分析刘艳春(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91)摘要:笔者对自然界中存在3龄以上大规格河蟹的现象以及扣蟹培育过程中性成熟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河蟹的寿命能够达到3年以上,是因为这些3龄以上的河蟹,在每次的越冬前尚未达到性成熟,经过越冬后,其“性成熟因素积累”被越冬环节“清零”,越冬过后,其“性成熟因素积累”从春天开始重新进行“积累”,直到秋天,又有了一年的生长期。

由此“建立”了新的河蟹“性发育理论”,基于这种“理论”的推测,分析了河蟹人工性成熟控制三年大规格养殖技术研发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规格河蟹;人工性成熟控制;三年养成;越冬河蟹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养殖方式,像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稻田养殖、湿地养殖、生态养殖、多品种混养等等。

但是,两年的养殖周期却是现有养殖技术无法改变的,即第一年进行扣蟹培育,第二年进行成蟹养殖,受两年生命周期的约束,现有的养殖技术使河蟹的规格无法再有大的提高。

通过人工技术手段,把河蟹的生长周期由2年变成3年,将会使河蟹的规格得到大的提升,这在技术上能否可行和实现?笔者对当前我们公开资料介绍的、以及自然界中存在的3龄以上的大规格河蟹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扣蟹培育过程中的早熟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由此“建立”了新的河蟹“性发育理论”。

根据新的“性发育理论”,认为把河蟹的养殖周期由2年变成3年是可以做到的。

1自然界存在3龄以上河蟹的现象无论是对河蟹生物学特征描述的公开资料、教科书、还是有经验渔民养殖户的确认还是科技文献的记载以及有关的试验证明,自然界中存在大规格3龄及以上河蟹的现象是普遍的。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水域中,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大规格河蟹出现,甚至有250 g以上的大蟹,当地有经验的渔民、居民以及河蟹养殖户都认为这些河蟹最少生长了3年;公开描述河蟹生物学特征的教科书中以及相关的资料都认为部分河蟹的寿命可以达到3年;有公开资料介绍,在黑龙江寒冷的地方,河蟹能够活到4~5年;济宁吉康农业有限公司的13.3 hm2水面蟹池,在2012年出过50 kg确认是生长三年的3龄大规格的河蟹,最大个体300 g左右。

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及套养试验

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及套养试验
5 ~0 0 10只的蟹 种 ,条 件好 一 点 的塘 u 缚 6 7I 放 6 l l 养 10 0只 , 0 蔗一 点 的放养 8 0只, 0 以控 制 放养 密
1 种草投螺 , 营造生态养 殖环境
养 蟹 自古 以来 有 “ 蟹大 小 , 看水 革 ” 说 , 水 之 种
4 精粗结合 , 确保 营养均衡
投 喂饲 料时 , 采 取两 头 精 , 应 中间粗 , 素 合理 荤 搭配 。 每天 下午 投喂 , 日检查 , 剩饵 过多 , 次 如 则次 1 3
《 产 养 ̄ ) o 1 水 f 2 l 年笫 0 t ) 2圳
di1. 66i n10 - 0 2 .2 0 o:03 9 .s.0 4 2 9 . 1 0 . 3 9 s 1 0 0 1
铁 器 与 总 伲
穴 规 格河 蟹 生 态 养 殖及 套 养试 验
刘建 华
( l f新桥 镇农 , 务 『心 , 苏 卅  ̄汀 ' l : i f lJ 1 江 k ̄ J 1 丹阳 222 ) 1 32
2 优 种 稀 放 , 制 养 殖 密度 控
放 养 的蟹苗 。 选择 优 质 蟹种 , 制 放养 密度 , 要 控
以减 少病 害 的发生 , 免 因 K期用 药 而 对养殖 环 境 避
造 成污 染 , 征水 产品质 量安 全 在春 节前 后 , 据 保 根 塘 口条件 , 养 自己培育 的优 质 扣 蟹 , 放 规格 每 5 0g 0
丹 阳市 新桥 镇地 处 长 江 中下游 ,背依 长汀 , 发 展 江滩 生态 养殖 的条 件 得天 独 厚 , 特别 是 近年 来在 丹 阳市 委 、 政府 大 力 扶 持 “ 市 江鲜 ” 产业 过 程 巾 , 新 桥镇 抢抓 机 遇大 力推 广蟹 池 套 养名 贵鱼 种 新技 术 . 走 生 态养 巯 的 新路 子 ,养 蟹 综 合 效益 明 显 得 到提 高 。新桥 镇 的江之 鲜 水产 合 作社 陈 利华 , 汀 滩养 在 蟹 12X6 7I , 过生 态养 殖方 式 ,0 9年 总产河 0 6 I 通 T 20 蟹 44 8k ,6 8 g 6 7i 产河 蟹 4 g n 4k ,平 均规 格 存 l5 3 g套 养 品种达上 市要 求 , 6 l , 6 7n 平均 纯 收入 达 28 0 6 元, 高 普 通 养 殖 户 5 %左 右 , 将 其 养殖 新 技 术 0 现

大规格河蟹土池育苗试验总结

大规格河蟹土池育苗试验总结

2020.2河蟹人工育苗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但育苗场选用的亲本大部分规格较小河蟹,导致养殖的商品蟹规格也偏小,不能满足市场对优质蟹种的需求。

大规格河蟹亲本(雌蟹250克/只以上)虽然成本高,但后期养殖的商品蟹普遍偏大,是优质蟹、品牌蟹的重要来源。

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河蟹育种团队开展了两组大规格河蟹土池育苗试验,即I 组雌蟹250克、雄蟹350克和Ⅱ组雌蟹300克、雄蟹400克,试验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1.亲本选择与培育河蟹亲本取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阳澄湖保种基地,为防止近亲繁殖、种质退化,选取来自不同群体的雌雄亲蟹,挑选体质健壮、附肢齐全、形态纯正、性腺发育良好的大规格河蟹。

雌雄亲蟹分开放入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投喂饵料以冰鲜鱼为主,日投饵量占亲蟹体重的5%~10%,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以便为亲蟹产卵孵化积累足够的物质和能量。

亲蟹的培育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并对培育过程进行跟踪监管,避免使用违禁药物。

2.亲蟹交配与抱卵亲蟹交配与抱卵在室外土埂越冬池中进行。

越冬池消毒后注入经沉淀过滤的海水,并用60~8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盐度控制在12左右并进行消毒处理。

由于抱卵蟹对水位、水温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为确保池底环境的稳定,将水深控制在1.8米左右。

2018年11月26日,将亲蟹从培育池转到越冬池中,放入当晚即有追逐交配的情况。

1周后抱卵蟹达80%左右,两周后抱卵蟹达98%以上。

越冬池中抱卵蟹投喂饵料主要以冰鲜鱼为主,日投饵量占亲蟹体重的10%左右。

越冬期间安排专人看护管理,防止越冬池温度、盐度突然变化,以免影响蟹卵胚胎的正常发育。

3.育苗池与亲本挂笼2019年4月1日,抱卵蟹卵绝大部分透明,胚胎出现眼点,此时需准备土埂育苗池。

先用漂白粉淋洒消毒育苗池,用量为50~100千克/亩,以减少细菌、寄生虫等病虫害发生。

待无余氯残留后,往育苗池中注入含高浓度小球藻的海水,进水用过滤网过滤,并根据情况适当施肥,以保证布苗后溞Ⅰ有充足的开口饵料。

河蟹生态育种技术实践

河蟹生态育种技术实践

2019.12场,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带头人,发挥科技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种养农户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

5.以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实际需求为导向,针对水稻优质品种培育与高效种植、优质水产经济品种种苗供给、稻田种养模式开发与综合效果评估、稻田蟹+稻蟹米品质提升等开展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及相关调查分析,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水产养殖面临面积缩减的情况下,以天津“小站稻”振兴为契机,从大农业综合开发的角度加强产业融合、加快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完善惠农服务机制,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钟文慧包海岩徐晓丽李贺密姚学良邮编300221随着人工、饲料、塘租等多项养殖成本上升,河蟹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据笔者调查,河蟹养殖效益一直呈“三三制”状态,即养殖户当中1/3赚钱、1/3保本、1/3亏本是常态,年成好点赚钱比例稍微多点,年成差点亏本户要多点。

经了解亏本的原因有多种,但多数是从外地购买的蟹种。

俗话说:种好一半收,种苗好坏关乎养殖成败,要养优质蟹必须要有好的种。

现将一年来河蟹生态育种技术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两只,面积均为6亩。

池深1.5米,呈长方形,东西长90米、南北长45米,在池塘中部开挖一条宽1米、深0.4米的东西向沟槽,沟槽坡降为1%,便于排干池水。

池埂坡比1∶3,在池坡上内置PE 膜、外铺聚乙烯网片进行护坡,防杂草生长和雨季水土流失引起浑水。

在坡脚处设置一道防逃网,高1.5米,防逃网上口缝20厘米硬质塑料板。

在池埂上用高40~50厘米的塑料板围栏,四角建成弧形,防青蛙、蟾蜍等敌害生物的进入。

2.清塘消毒本池塘是由一只成蟹养殖池改建而成的两只标准蟹种培育池,晒塘、整塘结束后,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干法清塘。

4月20日进水30厘米后,亩用漂白粉1千克兑水全池泼洒再次消毒,再用有机酸解毒。

3.培肥水质4月10日,亩施100千克发酵猪粪培肥水质。

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全文5篇)

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全文5篇)

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全文5篇)第一篇: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摘要:螃蟹是一种淡水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螃蟹的身体虽小,但却五脏俱全,作为餐桌上的美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但是螃蟹性寒,体寒的人不能一次性食用过多,幼年时期的螃蟹也常常被其他生物当作食物,所以母蟹一次要产大量的卵来保证螃蟹的存活率,更有一些商家进行人工养殖来供应螃蟹的市场需求,螃蟹的养殖需要良好的技术,如成长环境、对食物的要求、水质、水温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养螃蟹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养好螃蟹,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养出健康、肥美的螃蟹。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谈谈螃蟹的养殖技术。

关键词:螃蟹;养殖技术;食物1螃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螃蟹是一种淡水生物,人工养殖的话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为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螃蟹的生长质量以及成活率,所以要严格注重螃蟹的生长环境。

螃蟹喜欢水质清净的环境,一般在清澈的小河边都会有螃蟹的身影,所以在养殖螃蟹的过程中要注重水的清澈度,可以采用池塘,稻田,湖泊养殖,现一般采用池塘养殖,池塘的材料可以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沙土,因为螃蟹喜欢挖穴,这样可以给螃蟹足够的空间。

河蟹大约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的时候长壳,九十月份的时候长肉,夏季是他们生长的高峰期,要严格管理,协调好水温以及水质之间的关系。

2螃蟹养殖的关键技术2.1养殖池准备养殖池是螃蟹存活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养殖条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养殖池,一般养殖池的材料通气性较好,池底面平整,进出水方便,有利于各种昆虫的栖息,可以给螃蟹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为螃蟹可以适当去晒太阳,需要阳光的滋润,所以池塘不宜建造的过于陡峭,否则不利于螃蟹出来活动时爬出水面。

但值得注意的是,晒阳光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螃蟹会因为高温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2.2饲养管理日常的管理主要是定时巡视池塘,这是日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巡视是要观察螃蟹的状态以及池塘的环境是否良好,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避免出现螃蟹大量死亡的情况。

稻田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

稻田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

01
合理的养殖密度和优质的种质资源是提高河蟹产量和效益的关
键因素。
饵料管理与成本控制
02
合理的饵料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同时提高河蟹的品质和产
量。
疾病防治与生态安全
03
有效的疾病防治和生态安全管理对于保障河蟹产量和效益至关
重要。
稻田环境影响分析
水质改善
通过在稻田中养殖河蟹,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提高水体的透 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
参考文献
这篇文献探讨了稻田养殖大规格河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 与其他养殖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殖大规 格河蟹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可持续的农 业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该文献对稻田养殖大规格河蟹的产量和效益进行了深 入研究,发现稻田养殖大规格河蟹的产量和效益均高 于传统的稻田养殖方式,为试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 据。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建议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稻田养殖大规格河蟹 的生态养殖技术,提高河蟹的品质和产量; 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减 少养殖过程中因病虫害带来的损失;三是加 强河蟹生长过程中的生态学问题研究,为科 学管理和优化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注重实践应用,将 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推动河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防病防疫
对河蟹的疾病预防和治疗 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河蟹 健康生长。
数据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
在试验过程中,定期对河蟹的生长情况进行测量和记录,包括体重、体长、成活 率等方面。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计算河蟹的平均生长速度、成活率等指 标,评估试验效果。

河蟹苗种培育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苗种培育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苗种培育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河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河蟹的苗种培育和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河蟹苗种培育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一、河蟹苗种培育技术河蟹苗种培育是河蟹养殖的基础,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河蟹苗种培育技术主要包括选种繁育、人工授精、孵化和苗期培育等环节。

首先是选种繁育,选择具有良好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的优良品系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

亲本的选取要根据品系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抗病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估,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个体进行配对。

其次是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方法收集雄蟹和雌蟹的精子和卵子,进行授精。

在授精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授精时间和精子的浓度,以提高受精率和孵化质量。

然后是孵化阶段,将受精后的卵子转移到孵化箱中,控制水温和水质,促进卵的孵化。

孵化期一般为7-10天,孵化后的幼蟹称为河蟹苗种。

最后是苗期培育,将河蟹苗种转移到适宜的养殖池塘中进行生长。

在苗期培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质、水温和饲料的投喂,保证河蟹苗种的健康生长。

二、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和环境控制,提高河蟹养殖的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1.生态池塘养殖技术:通过改造池塘的水质环境,增加氧气供应,提高养殖密度,促进河蟹生长。

同时,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降解废物,保持水质清洁,提高养殖效果。

2.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建设循环水系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的消耗,并能有效控制水质,提高河蟹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3.生物安全措施:加强河蟹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检测水质和病原微生物,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养殖效益。

4.合理饲料管理:根据河蟹的生长需求,合理搭配饲料,控制投喂量和投喂频次,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5.科学养殖管理:对河蟹进行定期观察和测量,对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处理,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河蟹的健康生长。

分析河蟹苗种培育与成蟹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分析河蟹苗种培育与成蟹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1.河蟹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1.1培育池的选择与建造如果想要获得高质量的河蟹苗种,就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运送苗种及饲料的地方,无任何污染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池埂东西向应该较长,长宽之间的比例应该适当,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

在喂料的过程当中,养殖者可以站在池埂的两边直接进行均匀抛撒饲料。

要注意池塘内埂要采用尼龙纱布网保护坡度,这样有利于防止河蟹苗种的穴居太深而严重地阻碍其产量。

有了这个尼龙纱布网,河蟹的苗种在越冬阶段就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其磨坏爪尖的风险,而且下一年开始进行蟹苗销售时池梗将不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1.2清塘操作若是对于新挖出来的池塘,平均一亩池塘如果水的深度是十厘米,养殖者就应该用一百公斤的生石灰兑适量的水以后进行整个池塘的泼洒工作。

好几年以前就挖好的一个池塘,养殖者应该在当年的蟹苗卖掉以后先将整个池塘进行清理以后再将水充满整个池塘,平均一亩的池塘如果水的深度是一米,就一定要用五十公斤的漂白粉兑适量的水以后进行整个池塘的清洗操作。

如果不进行清洗池塘的操作,可能会导致蟹苗的产量大大的降低,而且规格较小,幼蟹的体质不够强。

1.3幼体入池如果想要将健壮的幼体放入池塘中,一定要随时关注天气的变化。

一亩的池塘应该放入幼体1.5到2公斤。

在河蟹的幼体进入池塘的前三天要使用培藻素和相应的肥水,如果池水的深度是零点三米,则平均一亩的池塘一天应该投入半公斤的培藻素,同时每天一定要用半公斤的生物肥料兑适量的水以后再放入池塘中。

河蟹幼体进入池塘以后,池塘的池水若是颜色很深,就不必再继续使用这些肥水;若是这时的池水颜色不深甚至非常清淡,此时我们还是会依照自身的特征持续地运用这些肥水,一直到幼体彻底地变成了一期小螃蟹。

河蟹苗进入到培养池以后,一定要先将装河蟹苗种的袋子放置于池埂旁边适应几分钟,再利用苗种浸泡液对其进行浸泡五分钟,进而可以大大降低一、二期籽蟹移动并且上岸的风险。

1.4增氧操作养殖者应该按期地在水里进行鼓风操作,这样不仅仅能够降低水的温度,还可以大大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全程配合饲料对不同规格河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全程配合饲料对不同规格河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8.7目前绝大多数养殖户在投放蟹苗时会选择中、大规格扣蟹,小规格扣蟹无人问津甚至会在清塘时直接用药水杀掉。

河蟹是一种蜕壳生长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养殖业者希望通过投放大规格蟹种提高年底的育成规格,进而提高养殖效益,但近年有研究表明大规格扣蟹蜕壳死亡率要远高于小规格扣蟹,同时一味地提高放养扣蟹的规格,一方面造成种质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养殖成本的升高。

那么小规格扣蟹的生长性能一定就低于中、高规格扣蟹吗?遗传因子和环境因子哪一个对河蟹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带着这两个问题笔者2017年在金坛区指前镇开展了全程配合饲料对不同规格河蟹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择3口大小一致且相邻的塘口作为本次的试验塘,分别编为1号塘、2号塘和3号塘,池塘水深为1.5米左右,池塘四周开阔无遮挡。

池塘经过标准化蟹塘改造,进排水系统完备,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四周设防逃板,进排水安装双层过滤网,底部安装微孔增氧设施。

2.清塘与消毒池塘经过两个月充分曝晒后,进水15厘米,采用湿法清塘,每亩用漂白粉25千克+发酵后的茶籽饼2千克,全池泼洒,充分杀死病原微生物和野杂鱼。

3.培肥水质清塘消毒10天后,采用生物肥料+小球藻进行肥水,具体用量为2.5千克/亩,并视水色情况及时追肥。

4.种植复合型水草水草以轮叶黑藻为主,搭配伊乐藻。

轮叶黑藻南北向呈条带状播种,条带宽2米、间隔5米,行间距1米×1米,在浅滩区种植伊乐藻,通过水位和人工刈割控制水草长势,使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同时注意割出通风沟,并在进入高温季节前将浅滩区的伊乐藻全部捞出,避免高温死亡败坏水质。

5.苗种放养大眼幼体选自同一育苗塘,并在同一扣蟹塘中进行培育。

从扣蟹塘中挑选体质健壮、体表干净、附肢齐全、活力强的3种规格扣蟹进行养殖试验,具体规格分别为10克/只、7克/只、4克/只,放养密度为1200只/亩,分别放养在1号塘、2号塘和3号塘中,在放苗前池塘进行调水解毒,苗种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G4亲本的土池育苗实验

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G4亲本的土池育苗实验

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G4亲本的土池育苗实验文/丁昊翔1 姜晓东1 王少兵1 曹正华2 邓登3 成永旭1 吴旭干1,2蟹苗雄蟹剔除,后加注新鲜海水,抱卵蟹再次放入原交配池塘。

雄蟹难免剔除不完全,晚上巡塘若遇到残留雄蟹需及时捡出。

为了确保池底环境的相对稳定,越冬期池塘的水位需要保持在1.5m以上。

(二)育苗池准备及布苗2020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每天观察胚胎发育的情况,当发育至眼点期,需要准备好池塘用以育苗。

本试验所用4个育苗池先用茶籽饼杀死塘中杂鱼,所用剂量为18kg/亩,接着用漂白粉淋洒育苗池,所用剂量为50kg/亩。

确认池塘中无氯残留后,再向其中注入小球藻浓度较高的海水。

为确保布苗之后蚤Ⅰ幼体有充足的开口饵料,还需根据每个池塘的具体情况进行施肥。

胚胎心跳至约150次/min时是胚胎破膜的信号,此时要开始准备挂笼布苗。

在挂笼之前,将抱卵蟹放至于浓度为15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约10min,用海水将其清洗干净再放入网笼,每个网笼中放置35只~40只抱卵蟹。

各池塘面积及挂笼抱卵蟹详情见表2。

68/ 2020年第11期大眼幼体虫)投喂量变化情况。

育苗期间水温变化范围为12℃~19℃,除4月8日至11日和4月17日至22日水温明显下降外,其余各时间段均处于上升趋势。

3月27日至4月8日期间总投饵量较小,维持在5kg/亩以下;4月9日至20日期间各品系总投饵量快速上升;4月21日至26日总投饵量变化减缓,其中晚熟品系4月24日和25日这两天饵料投喂量较少,可能与强降雨天气或幼体食欲较差有关;4月26日之后两品系总投喂图1 河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试验池塘幼体育苗过程中水温及饵料投喂量的变化2020年第11期 / 69/ 2020年第11期70量呈下降趋势。

图2为育苗期间早熟品系和晚熟品系幼体的变态速度,其中蚤Ⅰ至蚤Ⅳ期间幼体蜕皮间期呈降低趋势,蚤Ⅴ至大眼幼体蜕皮间期明显增加。

两品系蜕皮周期差异较小。

(三)育苗效果早熟品种中1号池塘单个抱卵蟹的出苗量为1.84kg ,明显高于晚熟品系单个抱卵蟹的整体出苗量(1.33kg 左右),并且1号池塘的亩产为88.80kg ,明显高于其余各池塘。

蟹苗质量数字化 二力河蟹

蟹苗质量数字化 二力河蟹

蟹苗质量数字化优质的扣蟹种苗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基础、根本,劣质的蟹种不但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热衷于河蟹养殖朋友们的积极性。

在2013年投放蟹苗之前,二力河蟹养殖基地根据以往养殖经验,揪根溯源,在可见蟹苗和环境的情况下,以数字化的角度告诉您什么是优质的蟹苗。

1、公母比率河蟹苗种在脱离母体之后雌雄比率符合自然界性别分布,即数量比为1:1. 任何人工改变扣蟹苗种的行为均是以商业化的营利性为前提。

鉴别的方法就是在蟹苗群里随机取样三次,每次一斤左右形成三个样本,按一对公母搭配的形式在每个样本中检出,最后分析三组样本中所剩公或者母的个数,最终结果也一定是1:1.2、整齐规格螃蟹苗规格不整齐,在不采取措施的条件下,势必形成脱壳时间的差异,造成自相残杀的后果,原则上以最大与最小的单体重量差不大于30%为齐头。

由于纬度,海拔,气候,底栖生物量以及量产质产的不同,投放蟹苗的规格也有一定差别(二力在本网站其他文章中有因地制宜的详细描述),确定蟹苗规格的方法就是以单位为5克的电子秤分别称取三次一斤蟹苗(无杂质),确定三个组的单体蟹苗的数量平均值即为头数。

齐头80头的概念就是最大与最小差别在30%以内的每斤75-85只。

3、饱满度良好的饱满度是扣蟹种离开原产地在其他水域条件下接续生长的适应性和成品蟹高回捕率的标志之一。

以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培育的扣蟹种苗尤其重视后期水温在5℃~13℃即9月中旬后的优质蛋白质饲料的投喂,为扣蟹苗在漫长的冰下生存和第一次脱壳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

饱满度的测试以密度为单位,即克/立方厘米,检测的方法就是以刚起池不滴水的蟹苗种 1千克,投入到盛满水的盆中,接取溢出水分并称重,1000与该水分体积之比即为扣蟹苗种的密度。

越冬后饱满度好的蟹种密度在0.45克/立方厘米以上。

4、性早熟蟹众所周知,性早熟蟹即二龄蟹在投放淡水后的5、6月份即全部死亡,其原理在于已经完成青春期蜕壳,提前达到性成熟无法继续适应淡水继续脱壳生长。

河蟹的人工育苗养殖技术

河蟹的人工育苗养殖技术

饲料质量与安全
新鲜度
保证饲料原料新鲜、无变质、无污染,避 免因饲料质量问题引起河蟹疾病。
添加剂使用
在饲料中合理使用添加剂,可以提高河蟹 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营养均衡
要选择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单一饲料导 致的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
安全性
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避免因饲料 安全问题导致河蟹中毒或死亡。
幼蟹培育与分苗
幼蟹培育
在适宜的培育环境中,提供充 足的饵料和水质条件,促进幼
蟹的生长和发育。
分苗与运输
根据幼蟹的个体差异和生长需求 ,进行分苗和运输,确保幼蟹在 养殖过程中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 。
环境适应性
在分苗和运输过程中,采取措施提 高幼蟹的环境适应性,减少应激反 应。
02
河蟹养殖前期准备
养殖场地选择与建设
场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养殖场地。
场地建设
建设幼蟹培育池、成蟹养殖池、饲料投喂区等养殖设施。
幼蟹培育池准备
清塘消毒
清除池底淤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和敌害生物。
注水施肥
注入新水,施入有机肥,为幼蟹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水质管理与消毒
水质监测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确保水环境适宜。
消毒措施
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防止病害发生。
03
河蟹养殖饲料管理
饲料种类与选择
新鲜动物性饲料
新鲜的小鱼、虾、贝类等 富的蛋白质和能量,满足河蟹
生长的需求。
植物性饲料
如玉米、小麦、大麦等,可以 提供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有
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
保健措施

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 - -

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  -          -

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摘要:我站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在横泾镇新联村东太湖水域开展了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2004年度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网围区的选择网围区水质清新无污染,常年水位1.2~1.8米,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湖底平坦,底我站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在横泾镇新联村东太湖水域开展了网围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2004年度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网围区的选择网围区水质清新无污染,常年水位1.2~1.8米,具有一定的微流水,湖底平坦,底质较硬,底部淤泥10厘米左右,pH值7.8~8.3,钙离子浓度12.53毫克/升以上,溶解氧4.5毫克/升以上。

网围区水草丛生,底栖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水域环境非常适宜河蟹的生长。

2.网围结构及设置试验用网围一只,面积90亩。

网围结构由聚乙烯网片、纲绳、竹桩、石笼和地笼网构成,单层结构。

网围总高度2.7~3.8米,高出水面1.5~2.0米;网目为2.4厘米,缩结系数0.65;网片下纲接石笼,沉入湖底20厘米以上,网片上纲紧紧缚扎于每个竹桩上端;竹桩用直径8厘米左右的毛竹,竖立固定墙网,高出正常水位1.5米以上,间距2~3米;网围上端内侧设一道40~50厘米宽的飞檐网与墙网成45度角左右;网围四周放置地笼网。

3.轮牧式养殖为了保护东太湖的生态环境,在网围养殖区采用轮牧式养殖方式,即养殖区每年1/2的水面用于网围养蟹,1/2的水面休养,相互交替轮作。

网围轮休区进行优质水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的人工栽培、人工移植和自然恢复,同时进行螺蚬等底栖生物的移植,加速资源的恢复和再生,恢复湖泊水体生态环境。

4.清除敌害鱼类对网围养蟹危害较大的鱼类有黑鱼、鲤鱼、草鱼等,这些鱼类不但与河蟹抢食底栖动物和优质水草,有的还会吞食蟹种和软壳蟹。

因此在蟹种放养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除,方法是用几台功率较大的电捕鱼器并排前行,来回几次清除网围内的敌害鱼类。

河蟹人工育苗高产技术实验报告

河蟹人工育苗高产技术实验报告

河蟹人工育苗高产技术实验报告
李举鹏;刘阳河
【期刊名称】《水产科学》
【年(卷),期】1993(12)1
【摘要】本文论述了河蟹人工育苗高产技术措施,其中包括亲蟹培育、幼体管理方面的主要技术措施。

对z_1幼体变态率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z_1幼体变态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开口饵料的种类,以及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亲蟹卵的脱落与离水时间的关系。

最终,一次共培育河蟹苗82.85kg,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55kg。

【总页数】3页(P1-3)
【作者】李举鹏;刘阳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162
【相关文献】
1.关于河蟹人工育苗的技术浅谈河蟹秋冬季育苗中的胚胎发育不同步问题 [J], 刘贵波
2.关于河蟹人工育苗的技术河蟹育苗把好五关 [J], 薛志成
3.关于河蟹人工育苗的技术河蟹健康育苗的几个关键技术 [J], 袁合侠
4.河蟹人工育苗技术之一河蟹仿天然生态育苗技术 [J], 林乐峰
5.河蟹人工育苗技术之四河蟹人工育苗水处理与病害防治 [J], 肖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稻田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

稻田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

稻田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我们于2006年5~9月在新兴镇腰岗子村5亩稻田实施稻田养大蟹试验,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放苗前的准备1.施肥3月20日,每亩稻田施优质发酵鸡粪750千克,均匀撒在田内,减少了水稻全程化肥施用量。

2.搞好蟹田工程5月10日在田块四周挖环沟,标准为开口1.2米、落底0.5米、深0.6米,环沟占地面积0.5亩,占养殖总面积10%。

3.施耕灭草在插秧前3~5天,即5月20日用"农田王"旋地,一是疏通土地;二是能把已出土的杂草除掉,同时能把未发芽的草籽翻于地表,待插完秧后(8~10天)嫩草出土,此时一龄蟹苗投放后,嫩草便成为河蟹的青饲料或因河蟹爬动压在泥下。

这些做法每亩节省农药10元。

4.种苗选购选择天然扣蟹,规格为130只/千克,每亩投放4千克、520只,5亩总投放2600只。

5.消毒5月22日每亩稻田水深10厘米,用10千克生石灰对水消毒。

6.放苗5月26日插完秧,5月28日放苗,苗种为自家池塘分出来的扣蟹,放入稻田前用3%浓度的盐水浸洗10分钟后放入稻田,以杀灭体表的病原体。

7.移植伊乐藻5月30日,从东郭水草繁育基地移植伊乐藻栽至田内环沟,沿环沟内侧栽种两行,以便提供青饲料,同时起到净化水质作用。

(二)养殖管理1.水质管理全程换水15次,每隔10天左右换水一次。

河蟹蜕壳期不换水,阴雨天不换水,中午不换水;生长前期和后期少换水,换水量1/4~1/3生长旺季、水质老化时多换水,换水量1/2~2/3。

每次换水后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10~15千克。

2.饵料投喂全程投喂人工合成饵料330千克,连续投喂2天颗粒饵料,每日上午8∶00投饵、下午5∶00~6∶00投饵,每日总投饵量占蟹体重的5%左右,上午投饵占全天投饵量的20%~30%,下午占全天投饵量的70%~80%。

同时据天气情况、季节变化灵活投喂。

人工合成饵料的配比:烧夹子晒干粉碎成粉10%、杂鱼粉10%、豆饼10%、米糠35%、玉米面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控制二龄大规格河蟹苗种性发育试验-畜牧渔业论文
人工控制二龄大规格河蟹苗种性发育试验
刘艳春,张士华,苑春亭,蒋万钊,赵磊,李蕾
(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91)
摘要:以常规的成蟹养殖技术,培育出规格50 g左右的河蟹200余kg,于7月底8月初性成熟之前收捕,置于室内带有制冷设备的水泥池中,在4~6 ℃的水温环境中,开始人工冬眠,控制其性发育。

经过近100 d的人工冬眠过程,成活率83%,性发育终止,到11月3日放入养殖池塘,均未成熟。

关键词:河蟹;二龄大规格苗种;人工冬眠
笔者曾对自然界中存在3龄以上大规格河蟹的现象进行过分析研究,认为河蟹的寿命能够达到3年以上,是因为这些3龄以上的河蟹,在每次的越冬前尚未达到性成熟,经过越冬后,其“性成熟因素积累”从春天开始重新进行,直到秋天,又增加一年的生长期。

这从扣蟹培育过程中的成熟现象得到更好的解释。

基于这种“理论”的推测,笔者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2龄大规格苗种的人工冬眠越冬试验,以期突破目前河蟹2年养殖的周期,从而突破2年生长期对河蟹规格的限制,达到大规格养殖的目的。

现将2龄大规格河蟹苗种的培育、人工冬眠越冬的研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二龄苗种的培育
1.1.1池塘试验池位于东营市垦利县永安镇稻改农场,单池面积0.27 hm2左右,共3个池塘,计0.8 hm2,已养蟹10余年,水深1 m,池底淤泥30~40 cm,池内生长狐尾藻。

1.1.2水源试验池水源是引黄七干渠的黄河水,引黄七干渠是农业灌溉用渠,当渠内有水时可以自流入池,其他时间由沟渠抽水,池塘的水可以自排。

1.1.3扣蟹试验所用的扣蟹是当地蟹农培育的,品种为黄河品系的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来源于当地的河蟹育苗生产企业。

1.1.4培育
1.1.4.1清池进水试验池塘收蟹结束后排干水,经过冬天的干燥,3月中旬开始清池进水。

清池用生石灰,用量为3 000 kg/hm2,方法是均匀撒在池底,再进少量的水,以没过生石灰为宜,一周后排尽再进水50 cm,进水时在进水口用60目的进水网过滤,排水口也用30目的排水网,防止敌害生物从进水口进入池塘
1.1.4.2肥水由于试验池塘的淤泥较多,底质中有机物较丰富,水温升高后,水质容易变肥,所以放苗前的肥水只用少量的无机肥和生物制剂,不施有机肥,避免水质过肥。

1.1.4.3放苗4月12日放养扣蟹,规格5 g左右,共放2万只左右。

1.1.4.4投喂以配合饲料为主,兼投小杂鱼、煮熟的玉米、麸皮、豆饼等等。

1.1.4.5水质管理以添换水为主,第一次进水0.5 m,利于水温的上升,以后逐渐加满。

水质保持主要使用各种微生物制剂,保持良好的微生态环境,控制病菌的繁殖扩散,中后期加大换水量,每15 d换水20%~30%。

1.1.4.6底质处理由于试验池塘用于河蟹养殖10年之久,淤泥较多,长时间未清池,可能存在有害病菌和过多的有机物质,因此,清池时使用了较大量的生石灰,以期达到杀灭有害生物和底质改良的目的,同时在养殖试验期间大量使用了生物底质改良剂。

1.1.4.7病害防控病害防控主要以防治为主,在该试验中,8月初已经结束试验了,期间只对水质和底质用微生物制剂进行了改善,到8月基本没有病害发生。

1.1.4.8收捕7月26日开始捕捞,8月2日完成,收出200 kg,抽测平均规格58.3 g,最大106 g,最小34.7 g,经过3 d暂养后,开始在人工越冬池进行冬眠试验。

其余继续留在原池作为成蟹养殖。

1.2人工冬眠控制性发育试验
1.2.1水源城市自来水。

1.2.2人工冬眠池利用东营市景明水产公司的室内河蟹暂养池,为水泥池地上结构,池底、四周表面贴有磁砖,长5 m,宽3 m,深0.8 m。

为了适应该试验的需要,进行了改造,首先在池内壁和池底敷设了一层5 cm厚的挤塑保温板,保温板外层是3 cm厚的抹光水泥层,并利用胶水、膨胀螺丝、钢丝网等措施保证了保温板和磁砖池壁、水泥层的结合,池口用三角铁和5 cm的挤塑保温板制作的保温盖盖住,防止冷量散失。

试验用池2个,6月份改造好后,用食醋进行了降碱处理。

1.2.3冷水机安装一台7.5 kW的冷水机,蒸发温度-1~-3 ℃,出水温度可在0 ℃以上选择,对试验用水直接制冷。

由于是一台冷水机,两个池子分别独立,因此,当一个池子降温时,另一个必须停止,这个过程需要人工操作,由于试验池保温效果很好,在气温30 ℃的环境中,24 h之内池水温度升高不到1 ℃,因此,对试验没有影响。

1.2.4降温7月29日、8月5日,将收捕暂养后的河蟹,装入塑料筐中,分别放入两个冬眠池中,开始降温。

当时蟹池水温27 ℃左右,冬眠池中自来水温度为25 ℃。

经过测试,冷水机工作时冬眠池的水温每降低1 ℃,大约用1 h时
间。

试验确定了每天(24 h)降温4 ℃的降温幅度,分别到8月3日、8月10日两个池子的水温降到了4~5 ℃。

之后,水温设定4~6 ℃之间,当水温升高到6 ℃时,制冷机开始工作,当水温降到4 ℃时,制冷机停止工作,水温一直保持在4~6 ℃之间。

1.2.5充氧在整个试验期间,进行不间断充氧。

1.2.6水质管理试验期间极少投喂,使水质产生变化的因素不多,长时间会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经过检测,常规的水质指标正常,需要换水时,将河蟹放到另一池中,换水后降温到4~6 ℃后,再将河蟹放回即可。

1.2.7其他日常管理一是注意观察制冷、充气设备运转是否正常;二是经常观察水温是否在正常的控温范围之内;三是挑出残死蟹。

1.2.8投喂在试验期间,发现在4~6 ℃的温度之间,仍有摄食现象。

有时死蟹有被摄食的迹象,投入切成块状的草鱼肉,经过几天后检查,发现摄食的痕迹,但真正被摄食的很少,投入切碎洗涤过的火腿肠,有部分被摄食。

当温度调至5~8 ℃之间时,可摄食火腿肠和小鱼。

2结果
到11月3日,池塘自然水温的温度降至13 ℃左右,经过100余天4~6 ℃的人工冬眠,试验河蟹放入养殖池塘,成活率83%。

河蟹的性发育在这期间停止,经过检测,试验河蟹都是未成熟幼蟹。

3问题与讨论
3.1降温梯度
本次试验由于只有两个冬眠池,没有做降温梯度对比试验,降温梯度为每天4 ℃,在这个温度梯度环境条件下,有一定的死亡率,由于没有对比试验,很难
说明是由降温梯度引起的,在自然环境中,有时一天的温差会大大超过4 ℃,甚至会交替出现,但是由于这是在7月底8月初人工设置的,是不是由于河蟹本身因素因时间的改变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尚不知晓。

关于降温梯度,将在2015年开展对比试验。

3.2温度范围
本次试验同样没有做控温范围的对比试验,温度高低影响河蟹的生命活动力,温度高生命力旺盛可能导致河蟹身体消耗,影响成活率,温度过低可能也会影响河蟹的成活率。

关于控温范围,也将在2015年开展对比试验。

3.3控温时间
控温时间也是该试验的重要内容,在该试验中,开始降温时间设定在河蟹的生殖蜕壳之前。

过早,河蟹人工冬眠时间长;过晚,河蟹成熟,都不适宜该试验。

本试验的结束时间是11月3日,此时外部水温13 ℃,考虑如果池塘水温过高,河蟹可能会再蜕壳,如果水温过低,影响河蟹摄食。

本试验考虑到这些河蟹已经经过了100 d的人工“越冬”,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趁冬季到来之前的一段时间加强投喂管理,让其补充能量,安全过冬,但到底什么时间最为合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4死亡分析在该试验过程中,一直有河蟹的死亡现象。

统计分析发现,开始的20 d内是死亡的高峰,症状多是掉腿。

分析是降温幅度与河蟹装在筐中有关,有时河蟹的腿夹在筐缝中挣扎掉腿,其后一次集中死亡像是蜕壳未遂的症状,未能分析出原因。

3.5蜕皮现象
在此4~6 ℃的低温暂养过程中,曾有个别的河蟹蜕壳成功,不知是什么因素
导致其低温蜕壳。

上述描述的死亡现象,不知是不是真的蜕壳未遂,将在以后继续试验、观察和分析。

(收稿日期:2014-1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