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89例治疗体会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肘部骨折疾病,极易对患儿的神经血管造成损伤,因此也就需要在患者发生该类骨折时予以及时、有效治疗,避免影响患者骨骼发育,对其日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临床上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多以复位固定手术为主,但整体效果却并不理想。
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在治疗该类骨折疾病方面传统中医正骨手法依然具有其独特优势[1]。
特此,本文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针对在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正骨疗法的意义展开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并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已在患者知情、自愿下签订双方协议。
此次回顾性研究对象共计98例,主要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方式不同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男:女=26:23;患者中最小年龄为7岁,最大年龄为16岁,取中位年龄值为(10.36±2.66)岁;骨折部位在左侧有24例、在右侧有25例。
研究组—男:女=27:22;患者中最小年龄为6岁,最大年龄为18岁,取中位年龄值为(10.41±2.60)岁;骨折部位在左侧有26例、在右侧有23例。
经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所得P值>0.05,可见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后续对比分析有意义。
纳入标准:98例患者均符合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2],且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脏器或血液疾病者、粉碎性骨折者,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在对患者正式实施手术之前,需对患者行臂丛神经麻醉。
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在其肘部外侧的位置开一个切口,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等各层组织逐层剥开,一直剥至骨膜。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96例临床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96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高耀江学东吴赟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年第12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肱骨髁和肱骨骨干交界处发生的骨折类型,该类骨折以6~13岁儿童居多,大约占小儿肘部骨折总人数的30%~40%,导致该类骨折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等间接暴力,根据暴力的来源和骨折移位的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类。
有文献表明,伸直型占该类骨折的90%左右。
肱骨髁上骨折早期一旦处理不当则会容易导致缺血性挛缩,晚期甚至会出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等严重后遗症,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陈旧性骨折治疗体会
度 )、侣 折 复 位 的准 确性 ,以及 固定 的可 靠性 亦 有 一定 关 系 。 敝在 整 复 肱骨 髁 f 骨折 时 ,应 特别 注 意 矫 正尺 偏 畸形 ,甚 至可
以矫 枉 过 ,令 肘 天 节处 雷 2 。 ~3 。 进 行 固定 。并 应 加 强观 料0 0
察 ,及 n 纠止 凶软 组织 肿 胀 消退 引起 的 外 固定 松 动 ,以有 效 防 1 f 止 肘 内 酬的发 十
6 7 7 0
吉林 医学2 1年 l月第 3卷第3 期 00 2 1 6
为的 发, ,使 忠 以 常 人九 协 同 l : 勺
会 ,提高 生活 质量
校报 , 0 , (8 : . 2 7 03 ) 0 0 1 1
[]于风 卿. 发乙肝 患者 良行为调 查分 析及对 策… . 3 复 国际护理 学
对 于不 稳定 性骨 折 ,闭合 复位难 以有 效复 位 ,采用 闭合复位 克 氏 针 定 达 剑 良好 的治 疗效 果 ,并可避 免切 开复位 造成 骨折 端骨膜 冉 损伤 以及肌 肉 、腱 下滑囊 及关 节囊 的损伤 ,以及肘 内翻 、肘关 屈 伸 功能 障 碍 的 发生 , 切开 复位 内 定 仪 适 用 于骨 折移 位 显
12 治疗 法 .
31 治疗 方 法 的选择 :对 就诊 时 问 早 、骨折 轻 度移 位 且轻 度 至 .
中度软 纰织 肿胀 的病 例 ,手法 复位外 固定 仍是 首选治 疗方 法 。而
1 . 手 法复 位 青 定 :埘小 组制 折轻 度移 佗 且军 巾度 软组 织 .1 2 肿胀 2 例 ,在 助 手的 牵 引下 ,』 天 1完 拿 仲直 ,术 者 双手 纠 0 J l f
著 、粉碎 性 骨折 、闭合 复位 难 ,软组 织肿 胀严 重或 合并有 血管 神 经损伤 以及 陈 『 性骨 折 的病 例 术 中应尽 量避 免损伤 肱三 头肌 U .
肱骨 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治疗体会
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截断尺骨鹰嘴入路暴露,交叉克氏针结合“Y”形钢板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2007—2010年收治21例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病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74岁,平均45.5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4例;车祸8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
21例均骨性愈合,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
4例延迟愈合,经二期切开同种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骨,均骨性愈合。
术后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n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
结论: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端情况,视野清楚,有助于术中复位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手术入路。
【关键词】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尺骨鹰嘴;克氏针;“Y”形钢板Treatment Experience of Comminuted Fracture of Intercondylar Humerus and SupracondylarYuan Wenjie【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essay was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effect of comminuted fracture of intercondylar humerus and supracondylar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by posterior truncation olecroanon approach exposure and Kirschner wire combined with "Y" steel plates. Methods: We hospitalized 21 comminuted fracture of intercondylar humerus and supracondylar cases from 2007 to 2010, and there were 16 male cases and 5 female cases. Their age varied from 17 to 74,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45.5. Among these, there were 11 right fractures ,10 left fractures; 17 fresh fractures cases, 4 chronic fractures cases; 8 car accident cases, 6high altitude falling injury case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3 years, and the average follow-up year is 2. All cases were radiographic union without elbow and valgus deformity, and 3 late healed cases were radiographic union after allograftor autogeneous bone grafts. According to casseban scoring system of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evaluation for elbows, there were 14 excellent cases, 5 good cases, 1 passable case and 1 bad case. Conclusion: posterior truncation olecroanon approach exposure can fully exposure the fracture condition which helped reset and fix in operation with clear eye view and were worth spreading.【Key Words】 comminuted fracture of intercondylar humerus and supracondylar; olecroanon; Kirschner wire; "Y" steel plates【中图分类号】R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4-0059-02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种类,约占所有骨折的2%—3%,以幼儿及青少年为多。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0例临床治疗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0例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结束后度所有患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为95.5%,对照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为71.1%,两组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且治疗时间短,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096-02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儿童常见骨折,目前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有多种,本次研究就是对我院的9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进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详细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45例患儿,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岁~13岁,平均年龄为(6.4±2.1)岁;对照组45例患儿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岁~14岁,平均年龄为(7.2±1.7)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对照组患儿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详情如下:首先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是患儿处于仰卧状态,然后在肘后和肱三头肌腱进行切口,使骨折处及侧方后方暴露,进行骨折复位,复位结束后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结束后进行清洗切口,并缝合,最后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活动。
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肱骨骨干与肱骨髁交接的地方发生的骨折。
在此处,肱骨骨干与肱骨髁之间有30。
~5O。
的前倾角,易发生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12岁以下儿童,其导致原因复杂,多为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等。
如果治疗处理不当,极其容易引起肘内翻畸形等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现选取我院白2009年12月~2O11年09月的13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通过分析整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09月就诊的138例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中,男87例,女51例,年龄小于12岁者,130例,大于12岁者,8例。
治疗前,125例为屈曲移位型骨折,13例为伸直移位型骨折。
所有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无尺神经和肱动脉损伤。
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69)和对照组(n=69)。
其中对照组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加中医内外理疗方法。
所有的受治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试验,并签署相关文件。
1.2治疗方法1.2.1常规手法复位法所有患者采取卧位,使用常规手法复位,纠正移位。
如果局部情况允许,应立即进行复位。
局麻或臂丛阻滞麻醉后,在两名助手的协助下进行复位。
上助手握患者患侧上臂,下助手握患者患侧前臂及手腕,肘呈半屈曲位,顺势牵引。
术者先以两手相扣对挤法,先纠正侧方移位,在纠正前后移位。
屈曲型者,用拇指按压远折端向后,余指按压近折段向前,术者用力复位的同时,下助手将患肘拉直,即可复位。
而伸直型患者则由术者两拇指按压远侧段,扳提近段向后。
下助手在牵引的基础上,徐徐将肘屈曲至70。
左右即可。
随后常规夹板固定,出院后,定期随访。
1.2.2中医手法复位法中医手法复位法是指在常规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加上相关的中医治疗。
常规手法复位后,采用中医推拿术,对患者肘部进行缓慢推拿,活血化瘀。
同时进行中医练功活动,固定后即开始联系手指的握拳运动和腕的屈伸,以减轻前臂及手的肿胀。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9-23T17:25:18.04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徐悦好[导读]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有90%以上为伸直型骨折,且以尺偏型为主。
徐悦好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湖南浏阳 410327【摘要】目的对应用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抽取86 例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 例。
采用肘后正中切口直视下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小切口辅助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肱骨髁上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石膏固定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后肱骨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手术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有90%以上为伸直型骨折,且以尺偏型为主,对于尺偏型骨折患者,在解剖复位后有可能出现肘内翻症状,导致该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为骨折远端向内发生倾斜和旋转[1]。
肘内侧切口或后侧切口可以在直视的条件下对内侧的嵌顿和旋转现象进行纠正,行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处理。
固定牢固后,又可有效防止内侧骨皮质发生塌陷,对引起肘内翻的原因进行有效纠正[2]。
本次研究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应用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1 年3 月-2013 年3 月抽取86 例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25 例,女18 例;患者年龄4-19 岁,平均年龄(6.8±1.5)岁;骨折发病时间1-16 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2±0.6)小时;治疗组患者中男26 例,女17 例;患者年龄6-18 岁,平均年龄(6.9±1.4)岁;骨折发病时间1-14 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4±0.7)小时。
儿童肱骨髁上损伤治疗心得体会
儿童肱骨髁上损伤治疗心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方法:回顾经DR、CT诊断明确的86 例肱骨髁上损伤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69 例。
女 17例;年龄1-10岁,86 例II型以上骨折全部手术治疗。
结果86 例获得随访,时间3-6月,平均4月,结果:8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肘内外翻畸形,无关节僵直,无骨突前隆起,无前臂缺血挛缩,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儿童肱骨髁上损伤宜及早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出现等优点。
关键词:肱骨可上骨折儿童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儿童,非手术治疗并发后遗症及伤残,故主张手术治疗,笔者自2006年7月至2014年12月对86例儿童肱骨髁上Ⅱ型以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式针内固定术治疗,取得良好结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性69例。
年龄在1-10岁之间。
平均年龄5.5岁,摔伤41例,高出坠落17例。
骨折按McIntyre分类分型:Ⅰ型0例、Ⅱ型8例、Ⅱb型10例、Ⅲa型35例、Ⅲb型33例、伸直型占95%左右,屈曲型占5%左右,合并肘关节脱位5例,合并关节囊损伤17例,合并骨骺损伤5例,患者入院后即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抬高伤肢,同时完成相关检查,入院3-5天手术。
1.2治疗方法全麻或臂丛麻醉成功后,置患者平卧手术台上,伤肢外展手术桌上,上臂上段绑止血带,驱血止血,选择肘前外侧弧形切口,切口以外髁为中心,向上、向下各延长2cm。
大小约4-6cm,依次切开各层组织达损伤部位,清除淤血,检查骨折及损伤情况,有无血管、神经损伤,有无关节囊损伤,有无骨骺损伤,骨折的类型,一般呈伸直型或屈曲型,伸直型多见,近折端外旋向前或向后错位,远折端内旋向后或向前错位,骨膜大部分已撕脱,无需剥离,清除骨折间组织,预防骨折生长缓慢及骨不连,牵引、屈曲外旋前臂,食指伸入切口达内侧骨折近端,按压内旋复位,复位满意后,(屈曲型复位方法相反)取用0.8-1.5克式针2-3枚做同一切口交叉内固定,一枚克式针从外髁入针,角度45度,前倾2度左右,穿出对侧皮质0.2cm为宜,一枚克式针从骨折进段上1.5-2.0cm入针,角度45度左右,后倾2度左右,穿出对侧内髁皮质0.1cm为宜,此方法不宜伤及尺神经,屈伸、内外旋转肘关节检查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折固定稳定情况,有条件的医院可做C臂透视,检查复位内固定效果,关节囊损伤及骨骺损伤复位缝合固定,克式针尾折弯剪断埋于皮下,也可以留于皮外置引流片1根引流,依次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前臂吊带固定功能位[1]。
肱骨髁上骨折经关节外小切口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经关节外小切口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经关节外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关节外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及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肱骨髁上骨折经关节外小切口手术疗效更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标签:肱骨髁上骨折;关节外小切口手术;临床疗效肱骨髁上骨折情况较严重或经手法复位失败时经常选择手术治疗,而经学者研究,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对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先进的手术方式应被优先选择[1]。
肱骨髁上骨折经关节外小切口手术为一种优势较为明显的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术式,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本文对照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经关节外小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16~60岁,平均(36.1±6.9)岁,骨折发生时间1~16h,骨折平均发生时间(8.6±2.8)h;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7~60岁,平均(3.59±6.8)岁,骨折发生时间1~17h,骨折平均发生时间(8.8±2.9)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骨折发生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采取经关节外小切口手术治疗,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选择仰卧位,伤肢屈曲置于胸前,经肘关节外侧入路,在肱三头肌外侧与肱桡肌中间处做4~5cm小切口,手法复位,保持患者的肘关节屈曲位,采用1枚克氏针经皮穿入肱骨小头与肱骨外髁的交界处外侧,穿入骨折近端,并从近端内侧的骨皮质穿出,缝合切口,包扎止血。
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常见骨折之一,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间接暴力损伤多见。
因儿童时期,肱骨髁上部位在结构上最为薄弱,加上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相对较坚固,故在肘部外伤后不易发生脱位,而多造成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7.5%左右。
本院采用以手法整复骨折加小夹板为主的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于2007年7月~2009年7月收治本病46例,疗效佳。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29例,女17例1年龄1岁半至25岁,平均年龄7.2岁,初诊时间距受伤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5天,受伤原因直接暴力致伤3例,间接暴力43例;临床分型裂纹骨折5例,屈曲型2例,单纯伸直型3例,伸直桡偏型18例,伸直尺偏型16例,粉碎型2例;初诊时合并症情况.伴神经挫伤症9例,血管受压症状8例(神经、血管损伤同时存在3例)。
肘部剧烈疼痛、明显肿胀;移位畸形,但后三角位置正常;肘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主动或被动过伸手指,引起剧痛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前臂缺血的早期表现。
2 疗效标准良好:良好的外形,5°以上的携带角,关节活动良好, X线片显示骨,关节结构正常。
尚可:外形基本良好,肘内翻畸形10°以上。
关节活动接近正常,X线片显示存在肱骨远端轻度尺,桡偏或旋转。
差:外观肘内翻畸形10°以上,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留下的后遗症,关节活动部分受限。
X 线片显示骨、关节结构异常。
本组病例随访半年至三年,治疗结果:良好42例,尚可3例,差1例。
3 讨论本法治疗优点:操作简单易行,效果佳,患者易于接受,减少了手术治疗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和并发症。
本症临床特点:多见于儿童,常发生于运动、生活中的不慎跌伤,手掌或肘部着地。
暴力传导,间接作用于胧骨髁上所致。
偶有车祸或斗殴直接暴力所致;并发症常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症状,甚至出现“4P”征。
后期并发症如肘内翻,Volkman征发生率较高。
院内制剂南星筋骨软膏涂擦配合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效果
院内制剂南星筋骨软膏涂擦配合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给予院内制剂南星筋骨软膏涂擦配合功能锻炼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近1年(2020年1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者89例,回顾临床资料,将单纯采用功能锻炼的4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院内制剂南星筋骨软膏涂擦配合功能锻炼的4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功能锻炼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配合院内制剂南星筋骨软膏涂擦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不适和疼痛感,临床应用价值确切。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南星筋骨软膏;功能锻炼;疼痛;效果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它主要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发生的骨折,为肘关节外骨折。
此损伤的的并发症较多,可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前臂肌肉的缺血挛缩。
而绝大多数新鲜骨折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但对于骨折移位严重或旋转移位,局部肿胀明显,影响手法复位或手法复位失败者,或是某些陈旧性骨折,应选择手术治疗。
而大部分研究证实,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预后有积极意义。
若在功能锻炼基础上配合有效的中药涂抹,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故而本文针对中药涂擦配合功能锻炼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1.研究资料及方法1.1研究资料选取近1年本院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
其中对照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3-10岁(平均6.54±1.31岁);伸直型18例、尺偏型11例、桡偏型9例、屈曲型6例。
观察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10岁(平均6.55±1.16岁);伸直型18例、尺偏型10例、桡偏型9例、屈曲型8例。
上述病例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 ,有可比性。
肱骨髁上骨折106例治疗体会
肱骨髁上骨折106例治疗体会
曹汝荣;杨孝明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6(019)003
【摘要】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发生率占肘部骨折的50%~60%,治疗不当可致残疾。
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目的和标准,治疗方法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我院1998~2005年共收治10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现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总页数】1页(P23)
【作者】曹汝荣;杨孝明
【作者单位】遵义县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100;遵义县人民医院,贵州,遵
义,56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1
【相关文献】
1.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4例肘外侧切口手术治疗体会 [J], 洪宾;褚开伟;彭正武
2.4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J], 匡忠武
3.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体会 [J], 辛伟光
4.2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J], 谷洪刚
5.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 [J], 鲍国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肱髁上骨折86例治疗体会
小儿肱髁上骨折86例治疗体会
周世军;刘亚;管春和;韩桂全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2(003)016
【摘要】@@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常见骨折,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引起一些严重并发症,我们自1995年3月-2001年3月间共治疗得到随访的病人86例,行手法复位或牵引后复位石膏托外固定76例,手术治疗14例.其中4例为肘内翻截骨矫形术,10例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行骨牵引9例,其中3例消肿后又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术,4例持续牵引于骨折愈合,2例牵引消肿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报告如下.【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周世军;刘亚;管春和;韩桂全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61031;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61031;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61031;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61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58例治疗体会 [J], 王易德
2.4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J], 匡忠武
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肱动、静脉损伤7例治疗体会 [J], 王鹏;赵鹰;克依木;叶力
夏提
4.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 [J], 鲍国春;
5.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 [J], 卢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