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病人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石膏固定的护理
患肢抬高,可用绷带悬吊将前 臂抬高。 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颜色是 否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 感觉有否麻木、疼痛;如有须 及时报告,不要随便给镇痛剂。 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如发热, 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 近淋巴结有压痛等。 预防石膏压迫 ,必要时作石膏 开窗减压。
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 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 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 在肱骨髁上部骨折 骨折的近侧端向前 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图1)。
屈曲型 较少见,多系肘关节屈曲 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 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 使之髁上部骨 折。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 端向后移位。
3.牵引固定的护理
对牵引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如有青紫、
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
及时报告,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可解除压迫。 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
时矫正。
防止感染 用 75%乙醇每日 2次点滴针孔处,直至拔除。 如局部渗出、结痂,形成一个保护层,可不必去除。
5、并发症
血管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严重并发症 是血管伤。骨折端刺破血管比较少见,多因 血管受刺激而痉挛或受到机械性压迫,造成 肢体远端血供障碍。临床上应注意检查患肢 桡动脉搏动。一旦发生可造成肢体坏死。 缺血性肌挛缩 当肱动脉痉挛或受压,肢 体远端血运严重障碍。肌肉因缺血而水肿。 一般说缺血持续6~8小时以上,肌肉可发 生坏死。变性坏死肌肉纤维化而挛缩,尤其 多发生前臂掌侧肌群,轻者仅手指不能伸直, 严重者手指及腕关节均呈屈曲僵硬,套式感 觉麻痹,爪状手畸形等称之缺血性肌挛缩, 又称伏克曼(Volkmann)氏挛缩。 肘内翻治疗 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多后遗 肘内翻,而桡偏型很少后遗肘内翻。在处理 肱骨髁上骨折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肘内翻发 生。一旦发生通过手术截骨矫正。
粉碎型 见于成年人。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3、临床表现
患者多系儿童,外伤后肿胀、 疼痛、功能障碍并有畸形。在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同时要注意手部温度、 脉搏、运动及感觉,以明确有无血 管,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百度文库
4、治疗
手法复位超关节小夹板固定, 也可用石膏固定。 术后应注 意肢体血运观察,经常调整 布带,2周折除夹板,功能锻 炼。 牵引治疗 骨折超过24~48 小时。软组织严重肿胀,已 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 或复位后骨折不稳者。 手术探查神经、血管并整复 骨折 当有血管、神经伤时, 特别是血管伤应考虑手术探 查,手术目的是修复血管或 解除其压迫,对神经伤也同 时采用手术治疗,顺便整复 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病 人护理
一、预备知识
1.肱骨下端解剖生理概要
肱骨下端前后扁,末端有 两个关节面,靠内侧的是肱骨 滑车,靠外侧的是肱骨小头, 滑车后面上方有一鹰嘴窝。下 端的内、外侧部各有一突起, 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肱 骨髁上骨折为儿童常见骨折。 因在儿童时期,该部位为肱骨 的薄弱环节。
2、骨折类型
二、实训知识
1、夹板固定的护理
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 断端重新移位;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嘱患者 身体活动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 随时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 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 消退,应注意经常调整布带松紧度。必要时报 告医师,及时调整。 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 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自, 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 观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 板压迫形或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及皮肤卫
功能锻炼 在整个牵引期间,为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
除固定关节外,凡不被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 行锻炼。
4、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在伤后2周内,锻炼的方法是在关 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肌肉。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以及活动踝关节、 伸屈足趾。 骨折中期的功能锻炼:伤后3~6周,此期可作较大幅度关 节活动,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6周后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 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对活动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和肌肉 要继续锻炼。 骨折后功能锻炼须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次数由少到多,活动强度以不感到剧烈痛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