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
手术室院感制度
手术室院感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手术室。
三、职责1.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由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手术室负责人、护士长、感染控制护士等。
3.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措施。
(2)组织实施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3)对手术室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
(4)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
(5)对手术室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制度内容1. 人员管理(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并取得合格证书。
(2)手术室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必须进行手卫生,更换手术室专用服装、鞋帽。
(3)手术室工作人员不得在手术室内进食、饮水、吸烟。
(4)手术室工作人员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 环境管理(1)手术室应当保持清洁、整齐,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手术室地面应采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
(3)手术室墙壁、天花板应采用光滑、耐消毒的材料。
(4)手术室内物品应分类放置,保持通道畅通。
3. 设备管理(1)手术室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
(2)手术室内使用的消毒剂应当定期监测,确保有效浓度。
(3)手术室内使用的无菌物品应当进行严格的监测,确保无菌。
(4)手术室内使用的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4. 感染监测(1)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室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
(2)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室医院感染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室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一、感染防控责任制度医院应设立感染防控委员会,明确委员会成员的职责和权力,并明确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在感染防控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委员会应定期开会,制定和完善感染防控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二、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包括感染控制、洗手消毒、环境消毒、医疗废物管理、封闭隔离、职业暴露管理、器械和材料使用管理、职工健康监测和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制度应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并由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三、职工健康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职工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入职体检、健康监测、职业暴露管理、职工健康教育和防护用品配备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职业暴露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洗手消毒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洗手消毒管理制度,包括洗手消毒的时机、方法和要求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员工应定期接受洗手消毒培训,并配备洗手液、洗手液消毒器等洗手消毒工具,确保洗手消毒的时机和方法的正确性。
五、环境消毒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环境消毒管理制度,包括环境消毒的频率、方法和要求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环境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品,并定期对医院各个区域进行环境消毒。
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设备和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七、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包括职业暴露的监测、评估、防护和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配备职业暴露监测设备和防护用品,并对可能暴露于感染源的医务人员进行监测和培训。
八、器械和材料使用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器械和材料使用管理制度,包括器械和材料的采购、使用和消毒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器械使用和消毒指导人员,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九、感染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包括感染的诊断、报告和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病人因其他或原发性感染因素导致的感染。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许多医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感染控制制度。
以下是医院感染的十项核心制度。
一、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患者和医疗人员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二、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制度: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他们掌握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和技能,遵守感染控制政策和规定,提高感染控制素质。
三、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手卫生制度,包括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和戴手套。
四、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正确消毒,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五、防止交叉感染制度:医院应建立防止交叉感染制度,包括对不同病区、病房之间的交叉感染进行隔离控制,定期检查和清洁卫生。
六、安全注射制度:医院应建立安全注射制度,包括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遵循注射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体传播。
七、手术切口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建立手术切口手卫生制度,包括手术前的手卫生,手术的无菌操作,手术后的伤口处理等,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风险。
八、废弃物处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废弃物处理制度,包括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感染。
九、感染调查和处理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调查和处理制度,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防止感染的再次发生。
十、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由负责感染控制工作的专业团队组成,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推动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
这十项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通过实施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和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院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和提升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新员工岗前培训制度
新员工岗前培训
对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 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与考核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防控规章制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与维护、 医疗废物处理等,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定期复训
对于已入职的员工,应定期进行复训,以巩固和更新医院感染防控知 识和技能。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
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02
培训内容与考核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感染控制
标准操作规程等,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03
培训形式多样化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
提高培训效果。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目录
•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 清洁卫生制度 • 监测与报告制度 • 培训与教育制度 • 监督与考核制度
01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消毒灭菌制度
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必须严格遵守。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 等应在使用后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 用。
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环境表面等 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接触患者前 后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
监测内容
重点监测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如鼠 疫、霍乱等。
监测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实施病例报告 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
监测人员
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监测团队,负责监测计划的 制定、实施和数据分析。
04
培训与教育制度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
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院感十八项核心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感染管理职责,包括医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护理单元等,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率、耐药率等进行监测,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手卫生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规范和操作流程,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消毒洗手液,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和考核。
四、消毒隔离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制定消毒隔离规范,对各类物品、环境、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五、医疗废物管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的要求,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理。
六、抗菌药物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抗菌药物滥用导致医院感染。
七、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管理,制定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培训,确保无菌技术操作的准确性。
八、医疗器械管理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保养和消毒,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九、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环境卫生进行监测,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预防医院环境污染。
十、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接种疫苗,预防医务人员感染。
十一、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加强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管理,制定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规范,提高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治疗水平。
十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十三、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加强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定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安全与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预防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三号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目录1.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3.手卫生制度4.参观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5.职业安全防护制度6.手术室消毒与隔离制度7.手术室培训制度8.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9.外来器械管理制度10.特殊感染手术消毒隔离制度11.手术室日常清洁管理制度12.手术室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制度13.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14.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15.一次性无菌物品及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6.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7.手术室风险监测管理计划28/ 1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为加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手术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
三、手术室的建筑布局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洁净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
四、手术室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五、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28/ 2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无菌手套。
八一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八一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前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在医院内获得的新感染。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最容易发生的地方之一。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八一医院制定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以规范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手术室感染防控措施2.1 感染控制委员会八一医院设立手术室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手术室感染防控的政策、指导原则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2.2 感染防控培训手术室医务人员需要接受感染防控的相关培训,包括手卫生、器械消毒与灭菌、环境清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医务人员需要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手术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清洁,遵守手术室感染防控的各项规定。
2.3 医疗废物管理手术室的医疗废物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医务人员需要妥善处理手术室产生的医疗废物,保证其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
三、医务人员感染控制3.1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消毒。
洗手时要用肥皂充分搓擦双手,重点清洁指甲和手指间隙,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
消毒时要用酒精擦拭双手,特别是手指尖和手背。
医务人员在手术室操作过程中,应避免触摸不必要的物品,保持手部清洁。
3.2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手术室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和使用频率,选择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医务人员需要确保消毒或灭菌效果符合要求,保证手术室医疗器械的安全可靠。
3.3 操作环境清洁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需要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环境清洁,保持手术室的整洁和无菌环境。
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手术室设备和器械的清洁情况,及时更换污损或失效的设备和器械。
四、患者感染控制4.1 术前准备手术室在接收患者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医务人员需要检查手术室的清洁情况,保证手术室的设备和器械处于良好的状态。
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一、感控分级管理制度(一)涵义。
是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并有效开展感控工作的规范性要求.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以及感控专(兼)职人员等。
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总务后勤、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以及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床学科、专业,并覆盖各学科、专业所设立的门(急)诊、病区和检查治疗区域等。
(二)基本要求.1.按规定建立感控组织体系,结合本机构规模和诊疗活动实际,配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感控专兼职人员。
2.明确感控组织体系的管理层级与责任主体.管理层级有“医疗机构、感控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三级管理和“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二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后者主要适用于依规定不需要设置独立感控管理部门的医疗机构。
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感控管理岗位.3.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及其内设岗位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内部、外部沟通协作机制。
4.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将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5.规范预检分诊工作,落实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防控措施。
将发热伴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以及其他季节流行性感染疾病症状、体征的就诊者纳入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将基于特定病种、操作和技术等的感染防控核心措施纳入重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二、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一)涵义.是医疗机构根据感控工作需要,对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数据信息开展收集、分析、反馈,以及依法依规上报等活动的规范性要求。
(二)基本要求。
1.制订并实施可行的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测的类型、指标、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反馈等;明确监测责任主体、参与主体及其各自职责;强化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履行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义务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引言概述:院感,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院感的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的核心制度。
一、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1 感染风险评估:建立感染风险评估体系,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操作等因素,评估感染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2 感染预防指南:制定感染预防指南,明确各种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使用抗生素等方面的指导。
1.3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医疗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2.1 感染防控设施:医院应建立感染防控设施,包括隔离病房、洗手间、消毒间等,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感染防控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2.2 设备消毒与维护:制定设备消毒与维护制度,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医废管理:建立医废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采集、处理和处置,防止医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医务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3.1 培训计划:制定医务人员感染控制培训计划,包括院感知识、操作规范、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3.2 培训考核: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和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3.3 人员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包括健康监测、职业暴露管理、岗位责任等方面,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四、患者管理制度4.1 患者隔离:建立患者隔离制度,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管理,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4.2 患者教育:开展患者感染控制教育,提高患者对感染控制的认知和配合度,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4.3 患者追踪:建立患者追踪制度,对出院患者进行追踪,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
手术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前言手术室是医院内部重要的医疗场所之一,是医生进行手术治疗的地方。
由于手术室环境特殊,手术操作复杂,手术室感染管理成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二、手术室感染管理目标1. 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发生;2. 规范手术室环境、设备和操作流程,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可能性;3.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水平;4. 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手术室环境与设施管理1. 手术室环境消毒:手术室应独立设置,无菌室应具备严格的洁净度和消毒条件,手术室内设施、设备应进行定期消毒,且应有专人负责,确保手术室环境卫生的安全。
2. 手术室洁净度: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地面、墙壁、天花板、手术灯、手术台、手术器械等设施设备应经常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度。
3. 手术室设备维护:手术室设备应具备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设备使用的同时,要定时检查、维护、保养,确保手术室设备的良好状态。
四、手术室操作规范1. 手术室操作流程:手术室操作流程应合理、规范,按照手术室操作规程执行,确保手术室每个操作环节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手术室操作人员要求:手术室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管理培训,并提高自身防护和操作规范,避免手术室感染的出现。
3. 手术室无菌操作:手术室无菌操作是保障手术室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手术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室内物品的无菌操作。
五、医务人员感染管理1. 医务人员携带感染控制: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不得携带传染性皮肤病、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进入手术室工作。
发现医务人员有潜在传染病情况,应及时调离手术室,并进行隔离治疗。
2. 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及器材前后应正确洗手,按规程进行手消毒,杜绝手部感染的出现。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
手术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手术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小组,负责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和协调工作。
2. 小组成员由手术室负责人、护士长、感染管理科人员、医疗、护理、检验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3.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三、人员管理1.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具备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并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2.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
3.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
4.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技术。
四、环境管理1. 手术室应按照功能流程合理、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进行布局。
2.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无污染,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 手术室应设置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区、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各区之间应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4. 手术室应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
五、物品管理1. 手术室使用的医疗器械、敷料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
2. 手术室应建立医疗器械、敷料的进货、储存、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
3. 手术室应定期对医疗器械、敷料等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安全有效。
六、感染监测1. 手术室应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定期进行感染监测。
2. 感染监测内容包括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等。
3. 手术室应将感染监测结果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七、应急预案1. 手术室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感染爆发应急预案、医疗器械故障应急预案等。
手术室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院感染监控网络各级人员职责手术室旳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其职责做好手术室管理工作。
一、负责监督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贯彻消毒隔离制度和原则防止各项措施。
三、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合原则规定。
四、出现流行趋势时及时汇报,并积极协助院感办进行调查,妥善救治患者。
六、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符合有关原则规定;七、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与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旳培训;八、保持手术室旳环境清洁。
九、遵照手卫生管理,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医院感染科主任职责1、在科室范围内组织执行监控计划,并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感染监控措施及质控措施。
2、组织本科室人员开展医院感染专题讨论,宣传感染防止知识,从防止医院感染角度改善诊断操作技术。
3、一旦发现本科室有感染爆发苗头,立即向医院感染委员会汇报,并采用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感染流行,同步应将感染流行状况书面汇报感染办。
医院感染护士长职责1、管理并监督执行本科室旳消毒隔离措施。
2、督促监控护士搞好本科室感染监测工作,并掌握本病区防止医院感染各项制度旳贯彻状况3、督促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旳实行。
督促监控护士准时完毕本科室防止医院感染旳多种监测、登记工作,做好记录完整、精确。
4、做好本病区平常消毒、终末消毒、多重耐药菌病人旳消毒与隔离措施旳实行。
做好高危病人旳保护性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旳管理工作。
5、监管一次性医疗用与否合格、在有效期内、霉变、松散等如发现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办和感染委员会汇报。
6、从防止医院感染角度督促本科医务人员做好诊断操作和护理操作。
7、积极与感染办获得协作,及时理解临床工作中出现旳医院感染问题。
8、发现感染爆发流行苗头,立即向医院感染办和感染委员会汇报并与科主任合作,采用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感染流行。
医院感染监控医师职责1、检查督促本科感染监控计划旳贯彻,全面理解科内医院感染动态。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引言概述:院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
为了有效管理院感,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核心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的核心制度。
一、院感监测与报告制度1.1 院感监测范围:包括医院内各科室、手术室、病房、急诊科等。
1.2 监测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分布、耐药菌感染情况等。
1.3 监测方法:采用定期巡查、主动报告、医疗记录回顾等方式进行。
二、院感防控制度2.1 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管理等。
2.2 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立等。
2.3 医护人员培训: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院感报告与分析制度3.1 报告流程:建立院感报告的流程,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3.2 数据分析:定期对院感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3 信息共享:建立院感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院感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4.1 风险评估工具: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对院感风险进行评估。
4.2 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并监督执行。
4.3 风险溯源与追踪:对院感事件进行溯源与追踪,找出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院感质量评估与改进制度5.1 质量评估指标:建立院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评估。
5.2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5.3 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建立院感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院感防控工作。
结论:院感的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通过建立监测与报告制度、防控制度、报告与分析制度、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以及质量评估与改进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院感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医院应重视院感核心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院感防控挑战。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期间感染的疾病,是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核心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的核心制度,包括制度的目的、内容和实施要求。
二、目的院感的核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提高院感防控水平。
三、内容1. 院感防控组织机构(1)设立院感防控委员会,由医院领导担任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专家组成。
(2)设立院感防控办公室,负责具体的院感防控工作,包括监测、培训、宣传等。
2. 院感防控政策和制度(1)制定院感防控政策,明确院感防控的目标和原则。
(2)制定院感防控制度,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方面的规定。
3. 院感监测与报告(1)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
(2)建立院感报告制度,及时上报院感病例和疫情信息。
4. 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开展院感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
(2)定期组织院感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院感防控意识。
5. 患者管理(1)建立患者感染风险评估制度,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进行分类管理。
(2)加强患者的手卫生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6. 环境清洁与消毒(1)建立环境清洁和消毒制度,规范医院内部的清洁操作流程。
(2)加强医疗设备的消毒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7. 感染控制和预防(1)制定感染控制和预防指南,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减少感染风险。
(2)加强医院内部的感染控制,包括手卫生、防护措施等方面的管理。
四、实施要求1. 强化领导(1)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院感防控工作,亲自参与并指导实施。
(2)明确院感防控工作的责任人,落实责任到人。
2. 建立健全制度(1)制定院感防控政策和制度,并进行宣传和培训。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医疗机构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院感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院感的核心制度,包括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疗器械与设备消毒灭菌制度以及医务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
二、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1. 监测对象:所有住院患者、门诊手术患者和医务人员。
2. 监测内容: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3. 监测方法:通过定期抽样调查、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监测。
4. 报告要求: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包括感染发生情况、病原体分布、感染控制效果等。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 感染预防措施:明确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规范操作步骤。
2. 感染控制措施: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控制方案,加强感染控制培训。
3. 感染监测与评估:定期进行感染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 感染事件调查:对院内感染事件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四、医疗器械与设备消毒灭菌制度1. 消毒灭菌管理:建立医疗器械与设备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明确消毒灭菌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2. 消毒灭菌监测: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
3. 设备维护与管理:建立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设备功能并进行维护。
五、医务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1. 培训计划:制定医务人员院感培训计划,包括院感知识、操作规范等内容。
2. 培训方式:通过培训课程、培训讲座、在线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
3. 培训考核: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4. 人员管理:建立医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人员管理和监督。
六、结论建立科学、规范的院感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疗器械与设备消毒灭菌制度以及医务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是院感管理的核心制度,通过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摘要:手术室作为医院高风险部门之一,院感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手术室的安全和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院感核心制度。
本文将介绍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具体内容,旨在提高手术室院感控制水平。
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中风险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因此,在手术室中院感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是保证手术室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它包含了手术室院感控制的各个方面,如环境清洁、消毒灭菌、手卫生等,旨在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优质的手术服务。
二、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手术室的安全:手术室是进行高风险手术的场所,院感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能够规范手术室的工作流程,确保手术室的环境清洁、设备消毒灭菌等工作得到有效管理,确保手术室的安全。
2.提高手术室的质量: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院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能够规范手术室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手卫生、消毒灭菌等关键措施得到正确执行,提高手术质量。
三、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1.环境清洁:手术室的环境清洁是院感控制的重要方面之一、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需要规定手术室的清洁标准和频次,以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干净和无尘。
2.设备消毒灭菌:手术室中的设备消毒灭菌是院感控制的重要环节。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需要规定设备消毒灭菌的标准和程序,包括消毒液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手术室设备的安全和可靠。
3.手卫生:手术室人员的手卫生是院感控制的关键环节。
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需要规定手卫生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手洗和手消毒的方法和频次,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手卫生得到正确执行。
4.动态监测: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需要建立一套动态监测体系,对手术室环境、设备消毒灭菌和手卫生等进行监测,并及时纠正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以保证手术室的质量和安全。
5.培训和管理: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需要规定手术室人员的培训要求,确保手术室人员掌握院感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操作、医疗环境、医疗设备等因素导致的感染。
院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防控院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院感管理制度。
二、院感核心制度的意义1. 提高医疗质量:院感核心制度的建立能够规范医疗机构的各项操作流程,减少院感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疗质量。
2.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院感核心制度的实施,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3. 提升医疗机构声誉:科学、规范的院感管理制度能够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吸引更多患者的信任和选择。
三、院感核心制度的内容1. 院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院感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院感管理委员会,制定院感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
2. 院感风险评估与监测:建立院感风险评估体系,对医疗机构内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案。
3. 院感预防控制措施:制定院感预防控制策略,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管理、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方面的措施。
4. 院感事件报告与处理:建立院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明确院感事件的报告流程和处理程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
5. 院感培训与教育:开展院感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
6. 院感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建立院感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院感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升院感管理水平。
四、案例分析某医疗机构建立了科学、规范的院感核心制度,并严格执行。
在制度的指导下,医疗机构的院感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院感发生率显著下降:通过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等措施,院感发生率从过去的5%下降到1%。
2. 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院感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背景介绍院感,即医院感染控制,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针对医院感染进行的一系列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
院感的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的核心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院感的核心制度内容1.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包括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等。
监测指标可以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
监测方法可以包括病例回顾、实时监测等。
监测频率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2. 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包括感染预防、感染控制、感染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感染预防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器械消毒等措施。
感染控制包括隔离措施、消毒措施等。
感染处理包括感染病例的处理、感染事件的处理等。
3. 医院感染培训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培训制度,包括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院感知识、感染防控措施、操作规范等。
培训形式可以包括讲座、培训班、在线学习等。
考核方式可以包括考试、实操考核等。
4.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包括感染病例的报告、感染事件的报告等。
报告内容应包括病例基本信息、感染情况、处理措施等。
报告方式可以包括书面报告、电子报告等。
报告时限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5. 医院感染评估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评估制度,包括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评估和监督。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等。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内部评估、外部评估等。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院感的核心制度要求1. 制度的完善性院感的核心制度应包含全面、系统、完善的内容,涵盖医院感染监测、防控、培训、报告、评估等方面的要求。
2. 制度的可操作性院感的核心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
制度的要求应明确、具体、可操作,能够指导医务人员的具体行动。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院感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经济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的核心制度,包括院感管理责任制、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职业暴露管理制度以及培训与教育制度。
二、院感管理责任制1. 院感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医疗机构应成立院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院感管理制度、监督院感工作的开展以及评估院感防控效果。
2. 院感管理责任人的任命:医疗机构应指定院感管理责任人,负责协调、组织和推动院感管理工作的实施,包括制定院感管理工作计划、监督实施情况并报告管理委员会。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1. 院内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定期采集、分析和报告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 感染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院内感染病例,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 手卫生:医疗机构应制定手卫生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先后、进行无菌操作先后以及手部明显污染后进行手卫生。
2. 感染防控装备: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感染防控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要求医务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3. 感染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院感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消毒、灭菌等,确保感染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五、职业暴露管理制度1. 职业暴露预防:医疗机构应制定职业暴露预防制度,包括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提供相应的防护设备和药物等。
2. 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暴露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职业暴露事件,并提供相应的紧急处理和后续跟进。
六、培训与教育制度1. 院感培训计划:医疗机构应制定院感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定期培训以及应急培训等,确保医务人员具备院感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号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目录1.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3.手卫生制度4.参观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5.职业安全防护制度6.手术室消毒与隔离制度7.手术室培训制度8.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9.外来器械管理制度10.特殊感染手术消毒隔离制度11.手术室日常清洁管理制度12.手术室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制度13.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14.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15.一次性无菌物品及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6.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7.手术室风险监测管理计划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为加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手术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
三、手术室的建筑布局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洁净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
四、手术室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五、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无菌手套。
七、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九、根据手术类别合理安排相应固定的手术间,接台手术应符合先洁后污的原则。
为传染病患者或者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实施手术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安排在专用手术间实施手术,张贴相应隔离标识;专人传递急需物品。
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手术后物品、环境的终末消毒以及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
十、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日清洁消毒≥2 次(地面、台面、仪器设备的表面等),手术床单位等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连台手术之间和当天手术全部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每日擦拭一次,高度2-2.5米,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不得一把拖把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十一.层流手术室每台手术前30分钟净化空气,手术过程中应持续运转,并保持门窗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定期清洁、消毒排风口过滤网,确保空气消毒质量。
十二、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及时密封转运。
十三、手术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等。
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物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一)明确无菌概念、建立无菌区域手术者腰部以上肩部以下以及治疗台面以上为无菌区,戴无菌手套的双手不得扶持无菌台边缘以下,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立即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二)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要求1. 无菌区内所用物品必须是灭菌的,若无菌包有破损、潮湿、可能污染时均视为有菌,不得使用。
2. 无菌物品坠落后,不可捡回使用。
3.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能放回无菌容器内,必须重新灭菌后再使用。
4. 无菌包打开后未被污染,超过24小时不可使用。
(三)术中执行无菌技术1. 术中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2. 手术人员更换位置时,如两人邻近,一人双手放于胸前,与交换者采用背靠背形式交换;如非邻近,则由双方先面向手术台退出,然后交换。
3. 术中传递器械应从手术人员的胸前传递,不可从术者身后或头部传递,必要时可从术者上臂下传递,但不得低于手术台的边缘。
4. 接触过肿瘤及空腔脏器内部的污染器械放于固定容器内,与其他器械区分。
5. 保持无菌巾干燥,一旦浸湿立即更换或加层。
6. 术者手套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7. 术中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减少人员走动,参观者距离手术人员30㎝以上。
手卫生制度1、配置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量,洗手池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2、配备洗手液。
3、配备清洁指甲用品,用后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4、手消毒剂采用一次性包装、非手触式出液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配备干手物品,医用擦手纸应灭菌后使用,每次更换擦手纸前应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6、配备计时装置。
7 全体医务人员应遵循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严格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及方法。
8、手术室手术人员应遵循外科手消毒原则,严格掌握外科手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9、每月对手术室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
10、科室每年开展一次手卫生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和手消毒的效果。
11、每周调查手卫生依从性,每月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
参观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1. 参观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手续齐全,经护士长批准后方可进入。
参观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衣裤,按照要求着装。
2. 每个手术间参观人员不得超过3人。
3. 参观人员只能在指定手术间内参观,不得到其他手术间参观。
4. 参观人员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到指定的位置,尽量减少走动。
5. 参观人员需听从手术间护士的管理。
6. 参观完毕按程序更鞋、更衣,并将口罩、鞋帽等放于指定位置,参观衣交于护士站。
7. 病人亲属一律不得入内参观,凡院外参观者需经院医务科批准,麻醉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方可参观。
8. 手术室实习的医师、护士需提前进入手术室由专人介绍环境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参观及参加手术。
9. 参观者请勿将贵重物品带入手术室,进入手术间关闭手机。
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一般防护措施注意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的睡眠时间。
注意避免紧张情绪,术前一日可访视病人,做好准备工作。
二、利器损伤防护尽可能使用具有防护功能的刀片;进行防利器损伤的岗前培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恰当处理用后的各种利器等。
三、预防颈椎病和腰背痛防护(1)合理用力,洗手护士的踏脚凳高度适当,以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强直姿势。
(2)平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均有助于预防颈椎病及腰背损伤。
(3)在手术过程中,因配合手术长时间低头操作,在操作不太紧张的情况下,适当地做一些颈部摇摆动作并变换一下姿势,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从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4)器械护士在手术台拿取和传递器械时,尽量做到身体与颈部同时转动,以减少颈部转动的幅度和次数。
(5)手术结束或下班后,进行15~20 min的颈、肩、背部的活动,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或渗出。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韧性及抗疲劳能力。
四、噪声预防(1)认识噪声的危害,手术室平均噪声是60~65 dB,经常接近90 dB,这是国内允许的最高水平。
噪声主要有以下来源,一是麻醉呼吸机,约65 dB,它贯穿手术的始终;二是吸引器,约73 dB;三是电凝,约65 dB;四是工作人员对话,约60 dB;五是电话铃声,约60~70 dB;其他还有空调声、麻醉报警、应用手术器械、患者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
(2)隔音设计:对于新建手术室,在声学设计方面对手术间、墙壁门采用隔音设备,洗手间和无菌间设隔音装置,建立闭路电视、可视电话,减少参观人员。
对现用手术室,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方法将环境中噪声控制在允许的标准。
(3)加强不定期检修;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淘汰部分陈旧设备,以消除异常噪声。
每周定期对器械台、麻醉机、推车等的活动部件上润滑剂,同时尽量减少其推、拉的次数。
(4)手术室内保持安静。
五、麻醉废气的管理(1)降低麻醉废气污染(2)增加麻醉废气排污设备(3)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4)使用电刀时及时吸尽烟雾,合理安排人员。
七、放射防护操作熟练,减少曝光时间,能减少放射损伤。
因为短时间内暴露于X线下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非常小;不违反原则下,透视时远离球管;穿防护衣如铅衣;参加手术的护士定期轮换。
八、预防接种医护人员应预防接种,以防止感染传染性疾病。
九、加强普及性预防接触和清洗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时戴手套、口罩、帽、眼罩及穿防护衣,操作前后严格洗手等。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不同区域的物品必须分别放置,不得混放。
手术室入口及手术电梯入口处应设缓冲区,防止污染物逆行进入手术室。
2、所有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范着装入手术室。
3、参与手术的成员,必须严格进行外科手消毒。
4、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医院工作人员应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或参观。
5、严格按照外科学要求,进行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和铺无菌手术巾。
6、按照手术室层流洁净度和伤口愈合等级,合理安排手术间和手术顺序。
7、手术间门尽量呈关闭状态,保证手术间环境安全。
手术间内人员应减少走动,避免大声说话、交谈、打喷嚏等。
参观人员严格遵循《手术室参观制度》。
8、药物现配现用,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24h;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碘酒、酒精皮肤消毒剂(小瓶装60ml)有效期7d,大瓶装(500ml)有效期1月;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