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_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_2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曹的操真于正2方20法年。正…月…病其逝实,曹终操是 一个很有本年事六的十人六,岁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_2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
袁绍 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_2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_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_2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了解宋代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通过了解宋朝传统节庆习俗,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以及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
【重点难点】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 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 成就大业。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 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_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_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_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_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7张PPT)
两次战争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1、战略战术是否得当。 2、指挥者是否善于用人,善于听取 意见。 3、骄兵必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7张PPT)
“基业已定” —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7张PPT)
“基业已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7张PPT)
三 国 鼎 立 局 面 的 形 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7张PPT)
•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读,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及相关的节庆习俗;通过问题探究、讨论,认识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关系。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窦娥冤》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以及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7张PPT)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7张PPT)
合作探究: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 是以少胜多,但对曹操来说,官渡之 战,他胜的光彩;赤壁之战,他败的 悲惨!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两次战争曹操 一胜一败的原因。
2018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精选文档
2019-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一、选择题1.三国时期,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 D.海南岛2.“三国鼎立”局面中的“三国”是指()。
A.魏、蜀、西晋, B.魏、蜀、吴, C.吴、东晋、梁, D.宋、齐、梁3.某班要演出《官渡之战》的历史剧,下列剧情与史实不符的是①曹操占据黄河以北,实力优于袁绍②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③曹操在此战中全歼袁绍军队④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3世纪初期, B.公元2世纪初期C.公元3世纪20年代, D.公元2世纪20年代5.近年来电视上流行许多“穿越剧”,假如我们穿越到东汉,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光武中兴B.外戚专权C.黄巾起义D.曹丕称帝6.曹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他生活在A.西汉时期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7.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8.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A.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B.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C.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D.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10.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11.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12.按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做出正确排列,应该是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③退避三舍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 D.②③④①1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说课稿
《三国鼎立》说课一、课题方面:我讲的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16课《三国鼎立》,授课班级是七年级班,人数是63人。
二、教材方面:本课主要由四个内容构成:(1)、官渡之战;(2)、赤壁之战;(3)、三国鼎立的形成。
(4)三国的经济。
通过学习,主要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和对历史事实与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而且通过学习在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思想目标:(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者重要历史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
(4)、激发学生热爱历史、学习历史、讲述历史的兴趣。
3、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比如,曹操,诸葛亮等。
(4)、将文艺作品中描述的历史故事与历史事实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四、学生方面:绝大部分学生从小说与影视剧当中对三国的历史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三国的历史学习会很有兴趣,会很喜欢。
因此我在讲解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加以深化。
但注意把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给学生分清楚。
五、学法方面:(1)、重点及处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本课的重点。
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6张PPT)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 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 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 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国鼎立形成于: 229年
220年,曹丕自称 皇帝,国号魏,定 都洛阳。
课堂练习:
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 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
人物应是( D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2、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基础的是( A )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 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 ,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 备。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
经济: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好提议!你 来负责屯田 制度实行
将无主农田收归国家 所有,让流民、士兵开 垦耕种,由国家和屯田
的农民按比例分收成,
这样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
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
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就建议曹操利用这
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 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
蜀汉在丞相诸受葛任亮于的治败理军下之,发际展, 经济,改善民族关 (2)蜀汉 系,加速了西奉南命地于区的危开难发之。间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
曹操
历真阴粉细在白史的险白眉脸色上就疑脸长谱象的是诈目中征曹一的。,操个奸 臣阴吗险?疑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
阳。
魏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
曹魏重视 兴修水利
蜀 锦 行 销 三 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
三国 的治 理与 开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 船队曾到达夷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
刘
赤壁之战 208年
刘
刘刘 刘
赤壁
曹
之战
孙孙、刘 联军
军
五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孙刘联军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孙刘联军胜利
作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
教学重点:宋代市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官 渡 之 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人
延津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曹操
三四 万人
以少胜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用人上: 唯才是举 经济上: 重视农业,垦荒屯田
曹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诸葛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第16课
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0张)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了解宋代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通过了解宋朝传统节庆习俗,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以及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1张)
220 年, 曹丕 废除汉献帝,在 洛阳
称帝,建立魏国。
4.三国鼎立的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222年
孙权建立吴国。
5,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吴国
的造船业发达,230年 孙权
派将
军 卫温
率到 夷洲 ,加强了内
地和 台湾
的联系。 蜀汉 在丞相
诸葛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理下,加速了 西南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1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1张)
3.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 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 的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4.三国时期开始于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
教学重点:宋代市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袁绍 称雄北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1张)
3.
官渡之战
时间双方:
200年曹操、袁绍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特点:
以少胜多
作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1张)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1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21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精品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曹操》导入新课二、导学一:官渡之战(一)曹操势力壮大的主要举措1.【材料研读】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眼光长远。
曹操为了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汉献帝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他们的辅佐为曹操成就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保证了军粮供应,解决了流民生计,实力不断增强。
2.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材料,设问:曹操势力壮大的主要举措有哪些?提示:“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招揽人才,重用人才;招募流民和士兵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二)官渡之战战况1.图片展示2.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官渡之战的过程、结果等要素。
3. 问题思考: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1)曹操: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将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典韦、许褚等皆是东汉末年的猛将。
④重用人才。
官渡之战中的刘晔、荀攸、荀彧(yù)皆是有名的谋士。
(2)袁绍: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
教师过渡: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学生答:统一全国。
目标导学二:赤壁之战1.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赤壁之战的过程。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共15张)(2024版新教材)
赤壁之战
影响: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准备 统一全国,和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发生 战斗。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的战术,以少胜 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
影响:赤壁之战后,公元220年,曹丕 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 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 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 面形成。
新课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
板块二:赤壁之战
火烧连营
赤壁之战: 时 间: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 结 果: 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的战术,以少胜多
打败曹操。
影 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阅读教材
新课学习
板块三:三国鼎立
国号
时间
魏 公元220年称帝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官渡之战
①时间:200年。 ②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③结果: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④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赤壁之战
①时间:208年。 ②交战双方: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 ③结果: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的战术,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④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是( A)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3、2013年3月16日,海峡两岸纪念卫温船队远航台湾1783周年座谈会,在台北市
圆山饭店举行,两岸有识之士相聚台湾,共同探讨开发挖掘尘封1780多年的这一重
2024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contents •课程背景与目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重要战役与事件分析•主要人物介绍及评价•文化传承与影响•课堂活动与拓展延伸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01CATALOGUE三国时期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
黄巾起义与军阀割据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的崩溃,各地军阀趁机割据一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经过连年的战乱与兼并,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掌握三国时期的基本历史事实,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分析历史问题。
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认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品质,感受三国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与要求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包括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重要战役,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
同时,还涉及了三国时期的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02CATALOGUE通过镇压黄巾起义,收编黄巾军余部,逐渐壮大实力。
曹操崛起官渡之战统一北方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先后消灭袁绍、袁术、吕布等势力,统一了北方地区。
030201曹操统一北方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江东地区建立基业。
孙氏割据江东孙权继承父兄基业,稳固江东政权,并招揽人才。
孙权继承江东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战孙权建立东吴政权蜀汉建立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以汉室宗亲自居。
刘备崛起刘备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崭露头角,后得到诸葛亮的辅佐。
蜀汉治理刘备注重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加强中央集权,使蜀汉成为三国中实力较强的一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共31张PPT)
败北洒泪——不为惨败悼奉孝
分析赤壁之战[阅读82页小字]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战术失误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 人等。
公元200年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两 万人左右
曹
操
以少胜多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结果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曹胜袁败原因分析
曹操 袁绍
善于用人,听取正确建议。
骄傲轻敌,听 不进正确意见
)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
D
)
D、曹丕
胜 利 就 在 前 方 !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句话有没有错 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曹操:三国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东汉末年, 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 扩充军事力量。迎献帝挟天 子以令诸侯,削吕布、破袁 绍,统一北方。屯田,兴修 水利,广积军粮;进位丞相, 兵败赤壁。后封魏王。子曹 丕称帝,追尊为武帝。用人 唯才, 精于兵法,著《孙子 略解》、《兵书接要》;善 诗歌,《蒿里行》、《观沧 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 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 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刘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
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屯田
军事上:曹操军事才能出众,有勇有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 鲁迅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读,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及相关的节庆习俗;通过问题探究、讨论,认识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关系。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窦娥冤》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以及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5张PPT)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七 年级上 册第四 单元第 16课 三 国鼎立 (共25张 PPT)
观看视频阅读74页第二段,完成表格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七 年级上 册第四 单元第 16课 三 国鼎立 (共25张 PPT)
影响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七 年级上 册第四 单元第 16课 三 国鼎立 (共25张 PPT)
孙刘联军
5.曹丕 洛阳
成都
蜀汉Βιβλιοθήκη 三国鼎立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七 年级上 册第四 单元第 16课 三 国鼎立 (共25张 PPT)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七 年级上 册第四 单元第 16课 三 国鼎立 (共25张 PPT)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七 年级上 册第四 单元第 16课 三 国鼎立 (共25张 PPT)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
刘备
孙权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七 年级上 册第四 单元第 16课 三 国鼎立 (共25张 PPT)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七 年级上 册第四 单元第 16课 三 国鼎立 (共25张 PPT)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七 年级上 册第四 单元第 16课 三 国鼎立 (共25张 PPT)
第四幕 曹操军营 军士(焦急的):报!江南出现火光,并且正朝我军移来! 曹操:什么?!迎战!!!!!!!! 军士:来,来不及啦! 【火点燃了曹操的船,曹营哭喊声不断...... 曹操:快!尽力灭火! 军士:将军!周瑜那边正在擂鼓,声势浩大,而我军被火烧成了 这样,无法应战! 曹操(咬咬牙):好吧!快!令我残军集结成部队,撤向华容道! 可恶...... 所有演员一起上台,一起谢谢大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练习题.docx
匕册《三国鼎立》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 重的灾难。
但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
三国鼎立 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 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 果关系。
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 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但是,历史事 件跳跃性较大,官渡之战的背景没有详细交待,这对学生理解这段历史造成一定的困难。
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 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 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 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3、 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义务教厅教科书七年级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5、魏、蜀、吴三国发展、巩固统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16课《三国鼎立》教学课件共37张PPT含三个视频
第16课 三国鼎立
滚浪是青几白惯一古都
滚花非山度发看壶今付
长淘成依夕渔秋浊多笑
江尽败旧阳樵月酒少谈
东英转在红江春喜事中
逝雄头
渚风相
水
空
上
逢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军阀混战,生产破坏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假如你是生活在东汉末 年的百姓,生活在这种环境 中的你会有怎样的愿望?
袁绍
袁绍
200年
曹操
官
官渡
袁绍占据兵力袁优势绍,
渡之战
但是为什么最后胜利的
夜袭乌巢,
之前
却是曹操呢?历史剧
烧毁袁军粮 草
战的
乌巢
形
曹操 曹操
势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3-4
曹
万 军
操
队
这个短剧不仅再现了历史场面,而且再现了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
拓展延伸: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 人谋也.
•
创设情境一:
“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的河南一带,出现了一位割 据一方、实力不断增强的军阀,在当时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他就是曹操。”
合作探究
1.为什么在那么多军阀中,曹操能够异军突起、势 力壮大呢?
K
材料一 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 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 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占有 政治优势。
产生了什么影响?
K
学习活动二:赤壁之战
(一)自主探究:结合导学提纲,速读课文P103—104三 段文字,标识相关要点,汇总疑难问题。 1. 背景:官想渡要之统战一后南曹北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2. 时间 208年 3.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4. 结果 孙刘联军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课题第16课三国鼎立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地位):本课属于第四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专权,爆发了农民起义,出现了割地一方的军阀,相互征战,通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最终形成三股强大的势力,导致三国局面形成。
认识曹操的雄才大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时期各国为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并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
2能够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形成的过程,并列表总结有利于培养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乱世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培养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背景影响;如何评价曹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资源(PPT、图片、史料等展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修改课堂生成教学反思(“双实”落实情况)导入:展示曹操京剧脸谱图片。
曹操诗歌《观沧海》《龟虽寿》观察脸谱色彩。
说说对曹操的印象—奸臣,展示观沧海,龟虽寿体会诗歌的气势磅礴。
形成对比加入京剧脸谱的介绍,降低难度。
展示换成朗读观沧海形成对比,激发探究兴趣,曹操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历史人物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展开:一,曹操的生活时代:展示曹操的“蒿里行”。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上课课件
政治才能
曹操重视人才,礼贤下士 ,通过改革政治和选拔官 员,稳定了政局,发展了 经济。
地位崇高
曹操在当时社会地位崇高 ,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 将领,受到人们的敬仰和 崇拜。
曹操掌握曹魏政权的基础
招揽人才
曹操通过招揽天下人才,不断壮 大自己的力量。他注重发掘有潜 力的人才,并重用他们,使他们
为曹魏政权效力。
发展经济
曹操注重发展经济,通过实行屯 田政策、兴修水利等措施,提高 了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了经济发
展。
巩固统治
曹操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自己 的统治地位,例如颁布《求贤令 》、《置士令》等政策,提高了 官员和民众对曹魏政权的认同感
和忠诚度。
02
官渡之战概况
官渡之战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
公元200年
地点
官渡,今河南省境内
交战双方和经过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经过
曹操率军击败袁绍,袁绍逃回北方
官渡之战的作用
曹操的胜利
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 战役,通过这一战役,曹操成功 地击败了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 了基础。
对历史的影响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 一,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序 幕。
03
与团队成员协商讨论
在制定计划时,应与团队成员进行协商讨论,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 议。通过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制定出更加完善和合理的计划。
03
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计划。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决策和调整,确保计划的执行效果和效益最大化。
06
曹操的人物形象
材料一中的曹操形象
政治腐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三国时期,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 D.海南岛
2.“三国鼎立”局面中的“三国”是指()。
A.魏、蜀、西晋, B.魏、蜀、吴, C.吴、东晋、梁, D.宋、齐、梁
3.某班要演出《官渡之战》的历史剧,下列剧情与史实不符的是
①曹操占据黄河以北,实力优于袁绍
②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③曹操在此战中全歼袁绍军队
④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初期, B.公元2世纪初期
C.公元3世纪20年代, D.公元2世纪20年代
5.近年来电视上流行许多“穿越剧”,假如我们穿越到东汉,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光武中兴
B.外戚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丕称帝
6.曹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他生活在
A.西汉时期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7.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8.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
A.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
B.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
C.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D.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10.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11.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12.按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做出正确排列,应该是
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③退避三舍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②③④①
1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1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天意为之, B.不习水战, C.借助东风, D.骄傲轻敌
15.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②雅克萨之战③戚家军九战九捷④赤壁之战⑤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③②, C.①⑤④③②, D.②①④⑤③
1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A.大力兴修水利
B.发展海外贸易
C.造船业发达
D.丝织业兴旺
17.“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曹营啊。
那东风这么一鼓啊,鼓动帆蓬,这船都像飞起来一样,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
”请问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淝水之战,曹操以弱胜强, B.官渡之战,蜀吴联合抗曹
C.赤壁之战,蜀吴联合抗曹, D.牧野之战,武王讨伐商纣
18.诸葛亮曾说:今曹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争锋。
”曹操挟持的“天子”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献帝
19.公元383年,使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的战争是()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2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句诗描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他是()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夸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樯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段时期的历史?
(2)材料二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
(至少写两点)
(3)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如何对待?
2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奠定了图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填写字母代号)?这一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2)材料一中B政权的建立者是谁?他曾三次亲自上门求见隐居的诸葛亮出山,这一故事流传至今,请写出对应的成语。
(3)请写出材料一中政权C建立的时间。
政权B、C的建立者曾经联合迎战曹军,请写出这次战役的名称。
(4)材料一中政权C曾派将领到达某地,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请写出该地名称。
A、B、C三个政权中,最先灭亡的是哪一个(填写字母代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