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大学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灌输式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
高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研究如何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内涵与特点,分析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总结结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从而揭示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研究,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掌握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的关键因素,为高校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建议,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进一步验证和证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校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践经验。
最终目的是通过本研究的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为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策略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和重视。
这种教学理念是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学习需求的深刻理解,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研究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策略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更好地满足多元化学生的学习需求。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培养。
思维型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以学生为中心: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思维型课堂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型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
(3)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创新能力:思维型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特点,思维型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1)教师方面: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和活动,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应对课堂中的不同情况。
(2)学生方面: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三角形模型,通过拼接和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思想。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型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并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文章中的荷塘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荷塘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等。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最后进行写作练习,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荷塘景色。
自组织理论与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 尔滨学院 教务处 , 龙江 哈尔滨 哈 黑 108 ) 5 0 6
摘要: 通过分析课 堂教学理论研 究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 自组织理论 , 出了课 堂教 学是 教 学系统从被 组 织到 自组 织的转 提 变过程。基 于理论研 究和学科教学 实践 , 论证 了课 堂教 学的序参量 , 阐述 了课 堂教学 自组 织的 实现条件 , 并 这在一 定意义上
自组织理论是当代 自然科学前沿 出现的一批新兴学科 ,
包括“ 耗散 结 构 论 ” “ 同 学 ”、突 变 论 ” “ 循 环 论 ” “ 、协 “ 、超 、 混 沌 理论 ” 它们 的共 同 特 征在 于 , 。 尽管 研 究 的对 象 不 同 , 都 但
课堂 中学生与教师有各 自明确的 目标 , 完全可 以形成一个互 动 的系统 , 它符合 自组织理论 中普里戈金对耗散性结构形成
中学 生 学 习 的 自组 织 规 律 为 依 据 。在 自组 织 理 论 的 视 定性结 构以及 由此带来 的 .
创 造 性 的教 学 成果 输 出
系统运作的稳定性依赖 如下几个基本条 件 : 1 对于给 () 定的外部刺激有 而且 只有一个反应 ; 2 任何输 出与输入之 () 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关 系; 3 系统不多不少恰 好是各部分 的 () 总和。但是 , 复杂课堂教学的运作却不尽符合如上条件 。由 于构成课堂教学 系统的人本 身具有复杂性 , 再加上课堂教学 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 , 使得课堂 教学系统 本身呈现出一种极 为复杂的结构体 , 这种复杂的结 构体在运作中对运作输入的初始条件具有高度 的敏感性 , 外
条 件 的要 求 。 具体 表 现 在 :
是针对非线性的复杂系统 , 或非线性的复杂 的 自组织 形成过
学生主体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课堂构建
学生主体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课堂的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课堂”的构建,应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遵循“民主与自由同在,活力与纪律并存,效率与公平相伴,诚信与友爱兼有”的教学原则,以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课堂学生主体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概念以来,“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词汇应运而生,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在此背景下,如何营造“和谐课堂”也随之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鉴于其课程性质和授课规模的特殊性,学生普遍对此不够重视,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这无疑给授课教师带了一定的挑战和难题。
对此,我们务必认真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和重视度,让课堂活跃起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和谐课堂”。
我们认为,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和谐课堂的构建应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遵循如下四个原则。
一、民主与自由同在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最能促使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能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保持心理自由。
心理学研究也一再证实“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可见,民主与自由相辅相成,没有民主的课堂气氛,就谈不上学生的自由参与,没有学生的自由参与,就没有任何民主可言,也就不可能有和谐的课堂气氛。
因此,民主与自由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与基础。
要创设民主、自由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第一堂课上的开场白。
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浓、政治性很强的课程,一直以来,学生对其形成了“思维定式”的偏见,普遍不大重视此课程的学习,大都抱着拿学分的心态走进课堂。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自组织路径分析
统从 无 序变 为有 序 时的 共 同特 征 及其 协 同机 制 ,认 为在 一 定条 件 下 , 系统 可 以通 过各 组 成 单 元 的相 互 作 用 和 协作 ,可 以 自组织 地 协 调各 子 系 统 ,从 而产
一
生 宏 观 尺 度 上 的 空 间结 构 、时 间 结 构 和功 能 结 构 。 哈 肯 将 自组 织 定 义 为 : “ 果 系 统 在 获 得 空 间 的 、 如 时 间的或 功能 的结 构过 程 中 .没有外 界 的特定 干 预 。
我们便 说 系统是 自组 织 的 。这 里 ‘ 定 ’一词 是指 。 特 那 种结 构 和功 能 并 非外 界 强 加 给系 统 的 ,而是 外 界
种 新 的 、稳定 的 、内部充 满 活 力 的结 构 。它 揭示
了一 个 远离 平 衡 态 的非 线性 的开 放 系统 ,通 过 不 断 地与 外 界交 换 物 质 、信 息 和能 量 ,由原 来 的混 沌无 序状 态 转变 为 一 种在 时 间 上 、空 间 上或 功 能 上 的有
序状 态 的过 程 。系统 这 种 能够 自行 产生 的组 织 性 和
相干性 ,被称 为 自组织 现象 。… 哈肯 ( . k n HHae )创 立 的协 同学 主要研 究不 同系
中差 异 面 的 同一 ,是 事 物存 在 和 发 展 的 一 种 状 态 。
它 是 反 映矛 盾 统一 体 在 其发 展 过 程 中对 立 面 之 间所
表 现 出来 的协 调性 、一 致性 、平 衡 性 、完 整 性 和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随着大学思政课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使思政课堂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由原来的传授知识者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
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将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范围内,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实现。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讨论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再次,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需要重视人文关怀。
学生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惑。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思政课程评价方式往往是基于考试成绩,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写作、演讲、社会实践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学思政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不断地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这样,才能让大学思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场所,使学生在这里感受到思想启迪和精神滋养,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与策略
大学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与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课程的创新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大学教师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大学课程中常见的创新教学模式与策略。
一、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兴趣,并引导他们独立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则扮演积极学习者的角色。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将围绕一个具体的或真实的问题,进行独立或合作的探究和实践。
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和综合能力。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问题解决者和创新者。
三、远程教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远程教学在大学课程中越来越常见。
远程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时间和地点上更加灵活。
通过远程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程和需求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主性。
同时,远程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四、反转课堂反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
在反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教材或视频等学习资源,获取基础知识。
而在课堂上,教师则通过讨论、实践和解答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深度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科整合和交叉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跨学科教学中,不同学科的教师会联合设计和授课,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综合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大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大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大学课堂教学也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创造力,教育者们不断探索和推广各种创新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创新方法,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问题导向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和学习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而问题导向教学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会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复杂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真实或虚拟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分析问题、推理和讨论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分成小组,彼此合作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共享资源和经验,相互交流和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分享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由于学生在小组中的积极参与,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动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将各种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图像和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
音频和视频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例子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五、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应用于教学中的方法。
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任务、制定挑战关卡和奖励机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步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步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的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
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
所以,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
人类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的来说,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正是贯彻这一哲学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学生原来的认识结构基础上,通过深入探究,不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认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个人知识的形成不是取决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是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而形成的理解。
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
所以建构主义教学就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构建他们的知识,更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多元智力理论。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中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同时,他认为人的智力是一组智力而不是一种能力,至少包括7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由于学生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要求教学要成为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的活动。
新课程打破了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载体,使教学的过程更多元化,具有综合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而不单纯是竞争的关系。
“知行”课堂教学模式
“知行”课堂教学模式一、提出的背景1.国家政策的要求。
“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了学校做到量减质不减,使命不减的重要举措。
2.新时代育人的需求。
新时代的教育是把尊重带进课堂的教育,是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教育,必须要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逐步实现课程育人、课堂育人、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3.现实状况亟待解决。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主渠道。
但是纵观目前我校的课堂教学实况,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上发展缓慢,继续一个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要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
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
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
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化,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构建将是不同的。
“知行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创设适切的课堂生态环境,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建构的课堂生态。
让学生主动建构,主动内化,互交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倡导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传统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诸因素的首位,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
新课程观,新课程的学生观也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实践结合
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实践结合概述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课堂教学中理论实践结合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理论实践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加强研究效果: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2. 培养实践能力:理论实践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实际情况并做出正确决策。
3. 提升学生兴趣: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能够增加学生对研究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积极性。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理论实践结合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实际场地或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和感受实践情境,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项目实践: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 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际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和应用理论知识。
5.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实际服务和接触社会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社区实践中。
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实践的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发展。
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教学系统及教师角色研究
落 。所谓涨落是指系统行 为对平均值的偏离。
・
l
序参量在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 , 对系统起支配和
1 ・ 0
陶永建 : 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教学系统及教师角色研究:
认知 能力和知识经验 ,轻 视了学习者心理世界 的差 且 只要方式得当 , } 这种方式在知识 的传递方面无疑是 异性l 从 自组织理论 的视角看 , 1 】 。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 源 有效的。 I 但是 , 它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抑制作用。 在于把 教学 系统看成一个线性系统 , 把教与学 当成 了 l
各因素以及各 因素之 间的作用方式决定 的。 要实现 自 l , 案 他按照引起 自 组织运动的不同方式给出分类 , 其
组织 , 一般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 1 系统必须开放。 J 这 中一类为控制参量引起的自 组织l 刮 。教学系统起点是
是系统产生 白组织行 为的先决条件 , 只有开放 , 从外 他组织 的, 但是 , 学校 的管理者特别是教师 , 如遵循 自
-
界 引入 负熵 流 , 消 自身产生的正熵 , 抵 使系统 的总熵 组织理论, l 进行一定的改造和调节 , 就可以保持并提
逐步减少 , 才可能使 系统从无序走 向有序 。2远 离平 高其 自 . l 组织特性, 提高教学特别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衡态 。这是系统产生 自组织行为的必要条件 。3内部 能力的效果 。 . I 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 。 这样 可以使各要素 I
教学系统是由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
极地 、 按部就班地完成 预设 的步骤和计划 , 学生则是 教学环境等多个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 I 传统的教学
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
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摘要]自组织理论包括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和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是系统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
在教育技术领域内,教学设计的产生直接得益于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成果——“老三论”,遂将其置于四大理论基础中的首位。
近几年,后现代课程研究中已经率先引入了自组织理论分析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领域引介与应用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也势在必行。
当前引入与借鉴的落脚点。
主要表现在自组织理论为数字化学习理论——关联主义(Connectivism),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协同学习、协作学习提供核心理论支撑,并对整个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面。
如果在一个更开阔的研究视野下看待自组织理论与教育技术研究的结合,发现人脑(或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白组织演化问题也很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系统科学;新三论;关联主义;认知结构一、自组织现象的发现与自组织理论的创立自组织(SeIf-organization)现象由法国青年物理学家贝纳德(H,Benard)于1900年首次发现,并在其博士论文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贝纳德在用蒸汽对流体物质加热时发现,当温差达到一定数值后,原来看似静止的流体表面会随着实验条件的不同出现种种“奇怪”的规则图案,后人称之为“贝纳德对流(Benard Convection)”。
一种典型的贝纳德对流图案。
贝纳德对流现象一经发现即激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但初始的研究仅限于物理和化学领域,研究者们在重复贝纳德实验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实验条件来获得更多的对流形式。
随着研究的展开与深入,人们发现贝纳德图案中的有序结构是在流体物质的自动自发组织机制下形成的,开始着重研究这种自动自发组织机制,由此“自组织”概念正式进入科学研究领域。
20世纪的上半个世纪,围绕自组织现象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规范的理论体系,仍被视为一门新兴的科学。
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伊利亚·普利高津(uva Prigogine)提出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rnIeory),并获得197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
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一、本文概述自组织理论,源于物理学的复杂系统研究,近年来逐渐在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自组织理论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首先概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要素,包括其自组织性、自适应性、自学习性等核心特性。
接着,我们将分析自组织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适用性,并探讨如何通过自组织的方式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将展望自组织理论在教育研究中的未来发展,分析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自组织理论概述自组织理论是一个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在没有外部特定干预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和演化,自发形成有序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自组织理论的核心在于揭示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组织演化过程。
自组织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自组织、自组织临界性、自适应性等。
自组织指的是系统在没有外界特定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相互作用和演化,自发形成有序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自组织临界性则是指系统在临界状态下,通过自组织过程形成复杂结构和功能的特性。
自适应性则是指系统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通过自组织过程调整自身结构和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在教育领域,自组织理论的应用前景广阔。
自组织理论可以为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通过对教育系统的自组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教育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规律,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自组织理论可以为教育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如何激发和利用教育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促进教育创新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组织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方向。
自组织理论还可以为教育评价和优化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通过对教育系统自组织特性的评价和分析,可以发现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育优化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开放大学《运营管理》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
大、 教 学 时空 分 离 、 学 员 自主学 习 等特 征 更 是 为 自
组 织理 论提 供难 得 的应用 场景 。 后现 代课 程观 的代
表人物多尔( 2 0 0 0 ) 认为 : “ 我发 现 最 能 把后 现代 范 式 与现 代范 式 区分开 来 的特征 是 自组 织 . 这 个 特征
一
、
引 言
性 自我 组织 。 自组 织理 论 同样 适 用 于 教 育 系统 领 域, 尤其 是 , 对于 远程 教育 系统 而 言 , 生 源分 布 差异
近年来 。随着 我 国远 程 开放 教 育不 断发 展 , 社
会 各 类 学 员对 开 放 大 学 的课 程 学 习 资源 提 出更 高 的要求 。当前 , 开放 大学 课程 学 习资 源建 设 存在 着
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 向为 开放教 育理 论与 管理 类课 程教 学 实践 ; 孙传 远 ( 1 9 6 8 -) , 男, 安徽 明光人 , 上 海开 放 大 学管理 系副教授 。 教 育 学博 士 , 研 究方 向为远 程教 育 、 课 程 与教 学论 。
基 金项 目 : 上 海市教 育科 学研 究项 目“ 开放 大 学课 程 学 习资 源的设 计 : 理 论与 实践 ” ( 编号 : B1 2 0 6 4 ) , 主
二、 开放大 学课 程学 习资源体 系组 成
由无 序走 向有 序 , 由低 级有 序 走 向高级 有 序 , 学
揭 示 了 复杂 系 统 的演 化 动 力来 自于 系统 内 的非 线
科 学认 识 课 程 学 习资 源 的 范 围与 组 成 是课 程
职教论 ̄/ 2 0 1 5 . 1 5 4 5
等 四个 环节 。
论自组织理论视野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教 师 学 习共 同体 的 内涵与 实践基 础 等 问题 , 进 而基 于 自组 织 的关键 特征 提 出几 点构 建教 师 学 习共 同 体 的 可行性 策略 。
关 键词 : 教 师 学 习共 同体 ; 自组 织理论 ; 构建
当前 我 国的基 础 教 育 变革 使 教 师面 临 着 教 书 育 趋 向复杂性 的所 有过 程 , 都 属 于 自组织 过程 。这 种 自 人与 自身发 展 的双 重挑战 。 教师 专业 化发 展 的过程 也 组织 过程在 不 同研 究对象 中 有不 同的 表现 形式 . 也就 正是 教师 渐进成 长 的过程 , 而教 9 币 的成 长主 要 是通 过 产生 了多 种不 同的称 谓 。 不断 学 习得 以实现 的 。与 学生 学 习不 同 。 教 师学 习将 更 多地依 赖共 同体 的合作 方式 展开 。 如何 构建 可行而
( 三) “ 共 同体 ” 与“ 自组 织 ” 的耦 合
自组 织 , 当它 作 为 一个 静态 名 词 时 , 它 就 是 一个 控、 自我发 展的复 杂组 织系统 。 首先需 要确 认 的是 。 由
基金项 目: 2 0 1 2年辽 宁省教育厅 “ 高校 杰出青年学者成长 计
是“ 一个 系 统 的要 素 按彼 此 的相 干 性 、 协 同性 或某 种 对 外界 充分 开放 又不受 外界 干预 的 自我 生成 、 自我调
( 二) 何 为“ 共 同体 ”
“ 共 同体 ” 这 个 词 最 早是 由德 国社 会学 家 滕 尼 斯
有效 的教 9 币 学 习共 同体 ,已有 的研 究可 谓见 仁 见智 。 在其 《 共 同体与社 会 》 一书 中 首先提 出 来 的 , 他 用此 词
本 文则尝 试从 自组 织理论 视 角出发 , 对 教 师学 习共 同 强调 人与 人 的紧密 关 系 , 以及 归 属感 与认 同感 。但 他 体 的内涵 与构建 路 向等 问题作 些探 讨 , 以 为相 关 的理 对 共同体 的理解 也 有局限 , 他 认 为共 同体 具有 一种 基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之一)
学生中心教学理念概述
学生中心教学理念的内涵
学生中心教学理念的意义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以学 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
学生中心教学理念的特点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倡导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强 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 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相互促进学习。这种学习 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 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 不同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对策建议
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完善教学效果评价的相关制度 和机制,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评价,及时反馈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 质量的不断提高。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回顾
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 深入探讨了其内涵和重要性。
精神,促进小组间的互动和交流。
探究式学习策略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让 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实验。
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经验分享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自组织理论视域下的数学教学过程
作者: 李善良[1]
作者机构: [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05
出版物刊名: 江苏教育
页码: 22-2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1期
主题词: 自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变革
摘要:通过自组织理论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注重开放式教学设计、强调非线性教学实施等,将教学的被组织状态向自组织形态转变。
自组织方法论突破了经典科学范式的局限,揭示了事物自主演化的规律,提出了一种生成的认识论思想,为突破模式固化的传统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角,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科学和有效。
自组织理论视野中的课程经验
自组织理论视野中的课程经验
蒋雅俊
【期刊名称】《当代教育科学》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动地从简单向复杂,从无序向有序,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复杂度、精细度的过程.用自组织的观点来看,儿童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他用自组织的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经验,建构认知结构.课程应促使儿童进行经验的自组织,这意味着课程不是传递知识的工具,也不是成人根据自己的主观
意愿确定的知识体系.课程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已有的经验出发,为儿童
提供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协调的、非线性地相互作用着的经验,以帮助变化的、复杂的、生动的、鲜活的儿童获得经验的扩充和扩展.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蒋雅俊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自组织理论视野中的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探究
2.自组织理论视野中的学校管理
3.自组织理论视野中的高职课堂教学
4.自组织理论视野中的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探究
5.
基于自组织理论视野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 的以教 师为主体 到教 师 引导 、与学生协商对话 的教 学 模式 的变化。这种变化将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 学效果 , 尤其 是对新 时期 的大学生。另外 , 教 学大纲 以及教学 内容等都应
该 不 断创 新 ,教 师 个 人 的专 业 知 识 也 需 要 不 断提 高 以 适 应
2 大 学课 堂教 学 自组织特 性 分析
i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 Hi g h l y e f i c i e n t 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c a n h e l p s t l J —
d e n t s t o h o l d a n d u s e he t k n o w l e d g e . Ba s e d o n t h e a n ly a s i s o f he t
自组织系统是 能 自行演化或改进其组织 行为结构 的一 类系统 。其含义为 : 能在与环境相互作 用条件下 , 通过 自身
的演 化 而 形 成 新 的 结构 和功 能 。 大 学课 堂教 学是 一 个 由众
当今社会 。本 文将为大学课 堂教 学研 究提供新 的视 角和有
益启 示 。
多 以学生为代表 的高级 智能体参与 的复杂 系统 ,具有 自组 织行为 。依据耗散结构理论 , 系统 自组织 的前提是开放 和远 离平衡态 ,而 自组织 系统发展 的动力是 系统 内各要素之 间 的竞争与协 同。学 生与教师在课堂 中有各 自明确 的任务 与
o f S e l f - o r g a iz n a t i o n T h e o r y/ / Z h a i J i a n g t a o , Y u L  ̄ u a n Ab s t r a c t 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i s t h e ma j o r w a y t o c u l t i v a t e t a l e n t s
形成条件 的要求[ 4 1 。
2 . 1开放性是教 学系统存在和发展 的前提 开放
的系统才 能出现有 序的演化 , 封 闭系统只能走 向混乱 无序 , 而不 能发生 自组织行为。耗散结构理论指 出 : “ 一个 系统维
s e l f - o r g a n i z a i t o n t h e o r y a n d he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c l a s s r o o m
总第 3 2 6 期 2 0 1 5 年9 月( 中)
| | r 叙j 蕾 . c ‘
T h e S c i e n c e E d 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 o l l e c t s
T o t a 1 . 3 2 6
S e p t e mb e r 2 0 1 5 ( B )
自组织理 论视 野下 的大学课堂教学
翟江 涛
( 江 苏科 技 大 学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于 丽 娟
江苏・ 镇江 2 1 2 0 0 3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5) 2 6 — 0 0 2 3 — 0 3 统的形成 、 演化 与消亡 的一个 理论集群 。它 是上世纪六 、 七 十年代兴起的 , 主要 包括“ 耗散结 构” 、 “ 协同学” 等。该理论 从诞 生至今 已应用到诸 多 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并 取得 了相
t e a c h i n g o f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t he t e a c h i n g mo d e i s c h a n g e d f r o m t e a c h e r d o mi n a n c e t o t e a c h e r g u i d nc a e nd a c o n s u l t a i t o n wi t h s t u d e n t s . h i T s c h a n g e c a n g r e a t l y i mp r o v e t h e e f e c t o f he t c l ss a —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 e s p e c i a l l y f o r t h e n e w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I n a d d i — t i o n , he t t e a c h i n g p r o g r a m, c o n t e n t a n d he t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a b i l i t y o f
当的 成 果 1 2 ] 。
文献标识码 : A
摘
要 课 堂教 学是 高校人才培养 的主要方式 , 高效 的课 堂
教学可有效提高 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能力。本文在对 自组织理论介绍 与分析 的基 础上 ,对 大学课 堂教学进行 自
组 织 特 性 分 析 ,指 出 了面 向新 时期 大 学 生 的 教 学 工 作 需 由
目标 , 形成 了一个互动系统 , 符合 自组织理论 对耗散性结构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教 学模 式 大学教育 人才培养
On Un i v e r s i t y Cl a s s r o o m Te a c h i n g f r o m t he P e r s p e c t i v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