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题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题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1.本文介绍孔子一生中的一些事情,请简要概括,每件事情概括在5个字以内。

答案:17岁那年,发愤读书;快到30岁时,拜访老子;30岁时,悲悼子产;55—69:周游列国;63岁时,潜心教学;73岁时,悲伤去世。

2.文章在介绍孔子一生各时期的事件时,写的篇幅笔墨是不一样的。

你觉得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答案:这样写好,因为作者重点介绍的是孔子的思想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将思想付诸实践的过程、将思想融汇到文化典籍等内容,这些内容正是孔子成为伟大人物的核心,这样写可以避免将孔子的生平泛泛而谈,没有重点。

3.文章的题目是《孔子的故事》,但作者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却花了不少笔墨写了季札和子产的故事,你认为这部分内容放在这里合适吗?为什么?答案:合适,因为写季札的才学和子产的思想,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孔子的思想,因为季札观礼这件事可以反应出孔子小时候鲁国的文化空气,也说明孔子从小就受到季札的影响,同样,子产在政治上的开明思想也影响了孔子的民主思想。

所以,写季札和子产的故事是从侧面烘托孔子的思想。

4.如何用一句话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答案: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简单讲讲孔子的身世。

答案: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

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

后来宋国太宰华父督作乱,杀孔父嘉。

其后代避难到鲁国,卿位丧失,下降为士。

孔子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

孔子在其兄弟中排行老二。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其身世对他的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6.孔子曾在鲁国任司空、司寇等职位,你知道司空、司寇是什么官职吗?答案:司空也叫司工,是管理生产和建筑的官员。

司寇是主管刑狱的官员。

据《尚书》《左传》记载,在周武王、周公时,司寇已是王朝的高官。

2021届版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

2021届版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

2021届苏教版高三语文新一轮复习优化作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题。

材料一: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材料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1.孔子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能与学生谈论《诗经》?答:答案:孔子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将《诗经》与礼联系起来,就可以与其谈论《诗经》了。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对《诗经》的态度及其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答:答案:孔子十分重视《诗经》在教育弟子过程中的作用。

因为《诗经》内容丰富,情感正直,具有礼乐教化功能,有助于孔子推行礼乐治国思想。

材料一:子夏问孔子说:“‘微笑的面容美好动人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啊,洁白的底子上绘有文采啊.’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产生的?”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材料二: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观察社会,了解世情民俗、政治得失,可以使人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刺评论不平的事情。

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

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①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论语·卫灵公》)②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3.分别指出孔子和老子对待“争”的态度。

孔子:老子:答案:孔子:“矜而不争”,强调不争强好胜。

北京高考语文专项训练——名著阅读(附解析)

北京高考语文专项训练——名著阅读(附解析)

北京高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为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公冶长》)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先进》)(1)颜回从师学习有哪些特点?请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2)关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有人认为孔子表达了对颜回的遗憾,有人说“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也有人说是“遗憾而又深喜之”。

对于此句中孔子的态度,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1)谦逊沉静,善于倾听;默默思考,独自钻研;触类旁通,付诸实践;学而不厌,坚持不懈。

(2)答案示例一:学问之道,贵在问,多问才能教学相长,并获得真知。

颜渊终日“不违”,就缺少了在对话碰撞中深化思考、师生共同进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感到遗憾,“非助我者”清楚表明了态度。

答案示例二:颜渊听讲“不惰”,闻一知十,言行“足以发”,可见他对孔子的教诲闻语即解,心解力行,无所不悦。

因此,孔子此语实为赞颂其聪慧颖悟,深喜其“不愚”。

答案示例三:学问之道,贵在问,颜渊终日“不违”,就缺少了在对话碰撞中深化思考、师生共同进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说“非助我者”,感到遗憾;但颜渊对孔子的教诲无所不悦,因其听讲“不惰”,闻一知十,言行“足以发”,孔子亦喜其“不愚”。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及相关内容的概括能力。

结合“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可知颜回整天听孔子讲学,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说明他谦逊沉静,善于倾听;结合“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可知颜回能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发挥,说明他自己进行了思考,吸收了老师教给的知识,说明他默默思考,独自钻研;结合“回也闻一以知十”可知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连子贡和孔子在这方面都自叹不如,说明他能够触类旁通,付诸实践;结合“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可知颜回听孔子说话从不懈怠,说明他学而不厌,坚持不懈。

《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诲人不倦》原文】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5·39子曰:“有教无类。

” (成语“有教无类”)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成语“诲人不倦”)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成语“诗礼之训”)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举一反三”、“一隅三反”)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成语“闻一知十”)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成语“切磋琢磨”、“告往知来”)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成语“绘事后素”)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作用(一)教育的社会功能:庶、富、教《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这里论说的是教育对于治国的作用。

(二)教育的个人功能: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孔子认为人的先关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大差别。

关于人性问题,他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者”与“困而学之”,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就是中人这部分,也正因为此,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也并非绝对的平等,而是在中人之内,没有类别。

二、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

可简括称之为“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条件。

三、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就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有教无类”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四、教育的内容——文、行、忠、信孔子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虽袭用“六艺”名称,但对所传授的学科都已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

五、教学方法1.学思行结合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丘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就要“笃行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实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

因此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退而省其私”;还应对行为的全过程进行考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论语的中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的中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的中考试题及答案1. 《论语》的作者是谁?答:《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孔子是《论语》的主要作者,但其中也包含了他的弟子及后人的言论。

2. 孔子认为什么是立身处世的重要原则?答:孔子认为“仁”是立身处世的重要原则。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提倡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以及对他人负责的态度。

3. 孔子对教育有何看法?答:孔子认为教育是重要的,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念。

他强调教育要注重个体的全面素质培养,包括品德、学识、礼仪等方面。

4. 孔子强调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答: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不断的实践。

孔子认为只有经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取得成就,并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

5. 孔子的弟子中最有名的是谁?他有什么特点?答:孔子的最有名的弟子是孟子。

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发展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尤其是对待人性的观点。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发扬人性的美德。

6. 孔子对君主有何建议?为什么?答:孔子主张君主要以德治国。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以及对人民的关心与尊重。

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国家,使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7. 孔子认为什么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答:孔子认为“仁”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他强调通过实践仁爱之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使他人受益。

8. 孔子对知识的态度是什么?答:孔子非常重视知识。

他认为通过学习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智慧,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9.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答: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品德教育和个体发展。

这对现代教育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即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个性发展,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0. 孔子的思想对推动社会进步有何作用?答: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1.在下面语境中,“君子”和“小人”是指地位意义上的君子、小人,还是指道德人格意义上的君子、小人?“道”是指仁义之道,还是指礼乐教化之道?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答:【答案】地位意义上的君子、小人 / 礼乐教化之道。

【解析】回答第一问关键在于揣摩“割鸡焉用牛刀!”的意思,"割鸡"指县令之职,因此是从地位上来说;回答第二问关键在于揣摩“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学习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礼乐,就容易使唤了,因此是从道德人格意义上来说。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①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论语》高考考点解读

《论语》高考考点解读

《论语》高考考点解读(含实战演练题与答案)一.《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 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 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如下表: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

层次教学内容价值目标文字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文章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学习章法、培养能力文化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传承文化、提升思想二.《〈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 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三、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序的时代,是一个百姓承受苦难的时代,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

2、孔子是阶级社会的一员,他的政治理想包含了对于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他的“爱”是一种有着等级差别的爱。

四、分块解读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相关练习】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完整版)论语课后答案

(完整版)论语课后答案

《论语》课后练习精讲一、《为政以德》1、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答: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

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无异?2、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答: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这是孔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3.依据《季氏将伐颛臾》(16.1)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

“均无贫”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贫富”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实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

因此,朱熹对“均无贫”这个“均”字的理解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二、《克己复礼》1. 在孔子看来,礼和仁的关系是什么?答: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

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

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目的(12.1);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1.2)(2.8)(17.21)2.宋儒说“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愿意有什么不同?答:(1)孔子说“克已复礼”指的是约束自己的言行、欲望,使自己的言行、欲望符合社会规范,不出格,以达到“仁”。

“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3.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

(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

(1分)
(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

(2分)
参考答案:
23.(1)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

内容上重视诗教与礼教。

(2)示例一: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

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

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

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

无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无情。

对儿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

一方面可能工作确实忙,对儿子的学习有些顾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鲤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

从最终的结果看,孔鲤学无所成,是不是也可证明孔子教育儿子并不成功。

(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及运用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及运用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及其运用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孔子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者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他提倡启发式教学。

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

就是说,在教学事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

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1)由浅入深,由易到难;(2)能近取譬,推己及人;(3)叩其两端,攻乎异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解决矛盾的答案)。

现在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包括三个基本要点:①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思考问题,并力求能准确表达;②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③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能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于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

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其教育方法的最本质特征是启发式的教育,这是与其心性论联系在一起的。

所谓“成人”、“成德”之教,其标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教育也就是帮助人们发现自身本有的“善”,“成人”、“成德”关键还是要依靠主体自身。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

”(《论语·述而》)这是说启发只是“成人”、“成德”式的教育的助缘,如果求学之人不能举一反三,也就没有什么更可以说的了。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甚至于互相争论。

例如子路就常常对孔子之行径提出质疑,甚至指责。

再如宰我曾对三年之丧发生怀疑,孔子也只是问以不行三年之丧于心安否,宰我告以安,孔子则说如果心安,那就算了。

因为三年之丧本来是出于心所不能已的哀伤之情,连这种哀情都没有,勉强服三年之丧又有什么意义呢?再如孔子称赞颜渊好学,指出其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老师讲什么总是耐心地听,似乎无所质疑,很愚笨的样子,但回去一个人静静地思索,往往能有进一步的发明。

非连续性文本杨伯峻《试论孔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杨伯峻《试论孔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及理念,颇有可取之处。

孔子虽说“生而知之者上也”,自己却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似乎孔子并不真正承认有“生而知之者”。

孔子到了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

孔子答复是,不懂就得问,正是礼。

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是说,在交往的人中总有我的正面老师,也有我的反面教员。

还有我们现在说“活到老,学到老”,依孔子自述的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是说学习不晓得老。

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孔子自己说“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

元好问《论诗》诗说:“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过去不少工艺和拳术教师,对学生总留一手,不愿意把全部本领尤其是最紧要处、最关键处、俗话说的“最后一手”“看家本领”传授下来。

孔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因而赢得学生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

孔子死了,学生如同死了父母一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三年而后去,子贡还继续居住墓旁三年(《孟子·滕文公上》)。

有这种“诲人不倦”的老师,才能有这种守庐三年、六年的学生。

我们当然反对什么守庐,但能做到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密,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纵然同一问题,因问者不同,答复也不同。

《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因材施教,在今天的教育中是不是还用得着?我以为还是可以用的,只看如何适应今天的情况而已。

时代不同,具体要求和做法必然也不同。

另外,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某些教学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可取之处。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

《左传》载郑国有乡校,那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们的子弟才能入学。

私人设立学校,开门招生,学费又非常低廉,只是十条肉干,自古以至春秋,恐怕孔子是第一人。

小学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言行被后人称为儒家文化。

孔子提倡教育新方法,他强调“学以致用”和“实事求是”。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注重实践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和特长,应该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尊重师长,他说:“不敬礼节,不适人理,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学仕?”他认为没有稳定的家庭基础,就无法治理好一个国家。

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

问题:1)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什么?2)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什么?3)孔子为什么主张尊重师长?4)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学以致用”和“实事求是”。

2)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因材施教。

3)孔子主张尊重师长是因为他认为敬礼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学仕的基础。

4)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阅读短文,判断正误。

春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人们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些习俗,比如贴对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此外,人们还会拜年,互相道贺,表达对彼此的美好祝福。

问题:1)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2)人们在春节期间进行的习俗有贴对联、放鞭炮和舞龙舞狮等。

()3)人们在春节期间会互相拜年并表达祝福。

()答案:1)√2)√3)√二、词语解释根据句子意思,写出括号中词语的正确释义。

1. 月光如水,照亮了整个夜晚。

(水蓝色)2. 鲜花盛开,四季如春。

(枯黄)3. 他的话语锐利,刺痛了我的心。

(尖锐)4. 这件衣服脏了,需要清洗一下。

(清除污渍)答案:1. 水蓝色2. 枯黄3. 尖锐4. 清除污渍三、填空题根据句意和括号中的字词,填写正确答案。

1. 昨天晚上,我们举行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2. 孩子们不小心把花瓶摔得粉碎了,(格外)让妈妈心疼。

3. 姥姥喜欢给我讲故事,(而且)我也很喜欢听。

4. 这个问题太(困难),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答案:1. 演出2. 格外3. 而且4. 困难四、写作根据给定的图片,完成下面的作文。

湖南省邵阳市某校2022年-有答案-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班)

湖南省邵阳市某校2022年-有答案-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班)

湖南省邵阳市某校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班)一、单选题1.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2.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3. 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符的是A.倡导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C.提倡以史为鉴D.提倡君主立宪4.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

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关系是()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5. 西汉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A.“克己复礼”,仁者爱人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为主,君为客”6.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程颐B.程颢C.朱熹D.陆九渊7. 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维护封建礼教B.抨击君主专制C.提倡经世致用D.主张君主立宪8. 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

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9.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普罗泰(塔)戈拉D.梭伦10.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109)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109)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

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的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

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4)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弥漫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你谈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5)热爱学校,爱护校同园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

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

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贴民意;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3)因材施教。

(4)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相互兼并、残害生命。

孟子(儒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5)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可以说服教育;法家:损坏公物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应严厉惩罚。

《孔子的故事》名著阅读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判断题)

《孔子的故事》名著阅读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判断题)

《孔子的故事》名著阅读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判断题)一、选择题。

1.孔子什么时候出生?()A.公元前541年 B.公元前551年 C.公元前561年 D.公元前555年2.以下哪本书是孔子编撰的?()A.《论语》 B.《易经》 C.《春秋》 D.《左传》3.以下哪个不是孔子的弟子?()A.老子 B.子路 C.子产 D.子贡4.孔子在哪个国家进行了第一次政治活动?()A.鲁国 B.齐国 C.卫国 D.齐国5.孔子招收弟子要什么条件?()A.一只鸡 B.十条肉干 C.一头猪 D.一只羊6.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孔子周游过的国家。

()A.晋国 B.卫国 C.燕国 D.陈国7.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是谁。

()A.颜回 B.冉有 C.子贡 D.子产8.以下不属于孔子的落后思想有哪些。

()A.等级思想 B.血统观念 C.迷信鬼神 D.专心教育9.孔子最后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A.哲人 B.圣人 C.士人 D.贫人10.《春秋》是一部什么著作。

()A.文学 B.历史 C.自然 D.哲学11.孔子死于什么时候。

()A.公元前477年 B.公元前478年 C.公元前479年 D.公元前480年12.孔子周游列国花了多少年的时间。

()A.十年 B.十四年 C.二十四年 D,二十年13.谁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文艺批评家。

()A.季札 B.子路 C.子产 D.子贡14.孔子处于什么时期。

()A.春秋 B.战国 C.五代十国 D .秦朝15.孔子把老子比作“”。

()A.鸟 B.凤凰 C.龙 D.麒麟16.孔子拜见老子时,送了什么礼物。

()A.公鸡 B.大雁 C.鹰 D.鹦鹉17.孔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为师。

()A.敏而好学 B.温故而知新 C.不耻下问 D.学而不厌18.孔子在晋国边境谱写的歌曲是《》()A.陬操 B.国风 C.韶 D.诗经19.孔子去了哪个国家三次。

()A.卫国 B.魏国 C.晋国 D.陈国20.孔子逝世时多少岁。

()A.70 B.73 C.83 D.8521.下列选项不是六种本领的一种的是()A.礼节 B.音乐 C.骑马 D.读书22.孔子的一些健康见解是受谁的影响?()A.子路 B.庄子 C.子产 D.子贡23.以下哪个不是孔子的弟子?()A.老子 B.子路 C.子产 D.子贡24.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多半是属于哪个社会阶层?()A.士 B.地主 C.贵族 D.贫民25.以下选项不属于鲁国三家势力的贵族之一的是?()A.叔孙氏 B.季孙氏 C.伯仲氏 D.孟氏26.孔子在外交取得胜利主要是什么的影响。

孔子有怎样的教学思想

孔子有怎样的教学思想

孔子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孔子是个著名的教育家,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那么孔子有怎样的教学思想?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孔子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身为教育家的名声与作为思想家的名声一样大,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为教育事业付出一生精力的人,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行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孔子是历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他认为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在对每个人的教育方面不能“一视同仁”,应该要根据每个人个人的特点以及能力来施行教育,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同时他还提倡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没有富贵贫贱之分。

孔子还强调在教育学生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孔子还重视启蒙教育,认为学习应该从小时候就开始。

他还强调作为学生就应该保持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虚心向学,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还要经常复习早已学过的知识,毕竟温故而知新。

孔子认为学生要学会自我思考,而不是仅靠老师的教导,老师也不能只把注重知识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加以恰到好处的引导。

孔子不仅提出了不少优秀的教育思想,他本身还是个教育家。

他广收学生,据说门下弟子有三千。

他通过跟学生聊天以及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施行教育。

孔子在作为老师时,还以身作则,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榜样,供学生学习。

也正因为孔子正确合适的教育方法,使他培养出众多有才又有德的人。

孔子的学习方法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大家,并且他自身博学多识。

在我们都学过的《论语》中,就包括了很多他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他教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其理念至今都流传下来,对当今的学习依旧有着不错的启发作用。

1、多读多悟。

孔子到了晚年,偏偏喜爱上了《易》,其痴迷程度,常常看了三遍也不厌烦,并且从中获得众多启发。

这说明孔子是一个学到老,活到老的人,这种人能够在二千多年前存在,真的是稀缺,至少当今社会一直提倡这个,也没看有多少人可以保持下来。

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含解析)

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25 分)[2024 原创] <情境题>班级举行“尊师爱师”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完成1、2 题。

1. 下面是小荣写的一段赞美老师的话,请你读后完成(1)(2)题。

(6 分)每当面对困难,感到无力时,老师总是那个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人。

老师的教诲,如同阳光般温暖,吞shì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和迷茫□老师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再______(A. 茫然无措 B. 措手不及)。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逐渐变得成熟,稚.气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和自信。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如同航行的小舟,而老师则是那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确凿.无疑的是,没有老师的悉心教诲,我们难以在知识的云xiāo 中翱翔。

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更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品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 分)吞shì( ) 云xiāo( ) 稚.( )气确凿.( ) (2)<跨学科题>下面是同学们对小荣所写语段的讨论,其中说法有误的是( )(2 分)小思:“□” 处的前后句都在表述老师带给学生的影响,而且句式相似,因此“□”里应填分号。

小慧:横线处应该选用“茫然无措”,“措手不及”意为临时来不及应付,与语境不符。

小敏:给这段话加个内敛深沉的背景音乐会更有演讲效果。

2. 班里请来毕业的学长做演讲,说说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下面是学长演讲稿的节选内容,请你找出演讲稿中的病句,并说说修改意见。

(2 分)李老师把大道理、小道理都和我讲了。

A. 为了能说服我,很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李老师兄弟共六人,家中很贫困,他刻苦学习,考上了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当了老师。

B. 通过努力学习,他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为父母分了忧,争了光。

C. 李老师陪着我慢慢地走着说着,一直把我送到了我们村村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3.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

(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

(1分)
(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

(2分)
参考答案:
23.(1)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

内容上重视诗教与礼教。

(2)示例一: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

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

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

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

无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无情。

对儿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

一方面可能工作确实忙,对儿子的学习有些顾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鲤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

从最终的结果看,孔鲤学无所成,是不是也可证明孔子教育儿子并不成功。

(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