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转变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就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教学环境的构建创造性思维需要一种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创造性教学环境:1. 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创造性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如实地考察、科学实验、访谈调研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二、创造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 激发思维的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
创新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问题解决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
三、创造性思维的评价方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种符合创新性思维特点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批改,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创造性思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需求。
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以及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创造性思维是指独立、创新、具有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问题层出不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面对各种挑战。
此外,创造性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独特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创新的源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借此创造和发展新的观念、理论和技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这种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方法。
首先,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学生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样性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自由思考和表达。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联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此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和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应该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边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1. 引起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待知识持有主动探索的态度。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有机会改变历史,你会选择改变哪个重要事件?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将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 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会或开放式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互动。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学习环境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尝试的能力。
3. 鼓励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创造性思维强调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使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从代数、几何和统计等不同的角度来解答。
这样的练习将培养学生灵活转换思维方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4. 激发个人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潜能,教师需要发现和激发这些潜能。
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
例如,对于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对于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科学实验活动。
通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5.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解决任务,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故事的开放结局,要求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样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打破认识的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多渠道、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开放式思维方式。
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具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营造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氛围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条件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能。
学生喜欢什么学科往往与任课教师有密切的关系。
为此,教师应树立教育民主思想,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纯化师生关系,以丰富的专业知识、优良的道德风范和充沛的创造精神去引导学生,但不是学生的控制者和支配者,努力营造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例如: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只要同学举手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精神。
尤其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举手时,老师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时的情感教育显得特别重要。
这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
2、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良好环境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努力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允许每位学生凭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验来分析判断各种问题的现象和本质,允许他们自由地展开讨论,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对那些“超常规”的意见,常人想不到的问题或答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和赞扬,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
3、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探索、研究、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并使之成为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
教学教案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学教案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教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创新解决方案。
本文将讨论教学教案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首先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既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定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选择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是真实的案例、问题或挑战性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和创意性的素材,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启发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教案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
建议解决方案的讨论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意思维。
四、合作学习的组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需要借助合作学习的力量。
通过小组合作或伙伴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和集体智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运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非常有效的创造性思维工具。
教师可以在教学教案中加入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设计,帮助学生组织和表达思维,促进深入理解和创造性思考。
这些图形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建立关联和整合知识。
六、评估和反馈的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估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创意和开放性的评估任务,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展和改进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策略。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教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和运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计划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学计划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想法、观点和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式和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学计划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重要性创造性思维包括对问题的解析、概念的建立、观点的创新和解决方案的生成等多个方面。
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明确它与常规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启发性问题和任务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各种启发性问题和任务,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启发性问题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多个解决方案,并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教学计划中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文学作品、科学实验、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4. 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创造性思维需要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来培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贡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此外,教室布置也可以反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增加创意角落、展示学生的作品等。
5. 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划中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将创造性思维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活动或课外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一些与生活、学习和社会相关的问题。
6. 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创造性思维成果教学计划中应该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学术交流和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中被认为是重要的素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1. 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创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提问、质疑和探索,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 鼓励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并不仅仅是指独特的思考方式,也包括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联想思维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创新性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创新性的学习任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思考可能的改进和创新。
这样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和创新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 强调实践与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学生的想法和创意付诸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项目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协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学习和合作实践,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资源,并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室应该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独立思考的地方。
教师可以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们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并通过展示和讨论表达他们的理解和发现。
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和尝试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有能力辩证地看待事物。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质疑现有的观念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对不同观点的接纳和思考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项目评价、同伴评价等,侧重于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造性的想法。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励学生对学习更加主动,培养他们在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创新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技术设备、多媒体资源或者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以更加直观和实践的方式理解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和变化。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创造性思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本文将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概念、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概念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类在解决问题时通过把已有的知识和想法重组新的思路、新的概念、新的设想,进而形成新的见解、新的方法,从而达到创造性的价值输出。
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跟其思维方式、知识储备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紧密相关。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可以在各种信息和思想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点、思路和理念。
它是有效掌握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基础训练,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所必需的认知能力之一。
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是现代社会中最受欢迎的认知能力之一,是一种很有独特的价值和应用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远离僵化的思维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或教科书通常对学生灌输事实性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陷入惯性,难以创造出新的思维和想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远离僵化的思维方式。
2.发展创新和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和创造力的基础,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创新的想法,并为自己的未来带来新的机遇。
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创造性思维突出了一个人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1.多元思维。
多元思维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它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模式和思维技能,掌握多个角度,推动学生发现新的认知和理解。
多元思维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赏析和分析经典文本。
传统的文学作品中通常蕴含着各种美学的价值,它们对学习者的思维启发具有极大的帮助。
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客观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的能力。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点做法。
1.诱发动机,创设情境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
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1)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细胞数量增加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细胞数量增加过程中,如何保持子细胞和母细胞的一致呢?”又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和“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有丝分裂”时,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总结如下表:细胞周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个数2N2N2N4N2NDNA分子数2N→4N4N4N4N2N然后问学生:“这些数量关系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呢?”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意见。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引言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概念、培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概念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等方面,还涉及到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灵活性、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多个层面。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独特的观点和想法,并能够应用到实践中。
此外,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审视问题的不同角度,做出明智的决策。
综上所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1.提供自主发现的机会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现的机会。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引导他们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进行启发性的问题解答启发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来解决。
例如,在教授诗歌鉴赏时,可以设计一些关于诗歌内涵和意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学计划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计划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计划中融入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创新和创造过程中,追求新颖、独特和有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展现出更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探讨教学计划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学计划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中引入新颖的题材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堂上,可以介绍一些前沿科研成果和科学发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寻找解决方案。
其次,教师还可以开设相关的创新教育课程,例如创意思维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等,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对创新的认同感。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将逐渐形成积极的创新意识,为后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打下基础。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创新和创造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索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由探索和解决,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争议的主题,鼓励他们进行辩论和论证,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将逐渐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计划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和科技展览等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机会。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在当今社会中,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被认为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创新和创造力的需求。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创造和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考模式,需要培养和训练。
以下是一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1.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如实地考察、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宽松、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而有创意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鼓励他们不断尝试和创新。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强调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鼓励他们对事物进行思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能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 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面临真实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设备和知识资源,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创新项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学习资源,并组织自我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总结: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多种培养方法和策略。
教学教案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学教案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当今社会中,创造性思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具备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教案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工具,也应该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教学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 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教学教案中的活动设计应该灵活多样,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教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帮助他们发展创造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教学教案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观点。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要给予肯定性的反馈,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提出问题和观点,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
四. 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教案应该重视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五.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团队合作。
教学教案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可以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团队项目,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讨论、研究和解决问题,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一、引言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能力。
在当今社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学习的吸引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化元素,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解决方案,鼓励他们思考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从中学习合作与沟通的技巧。
四、提供创意空间和资源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意空间和资源支持。
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科技设备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五、引导学生拓宽思维边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需要引导他们拓宽思维边界,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探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六、鼓励多元评价与反馈在教学中,鼓励多元评价与反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案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案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编写教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文将介绍教案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设定启发性问题在教案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一个数学教案中,可以设定一个问题:“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寻找新的证明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阅读理解的教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和观点。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可以培养出看待问题的多元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一节科学实验课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实验问题,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可以培养出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出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一节历史课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们合作完成一个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调研报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出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教案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设定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只有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们才能在未来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有创新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
教案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在当今社会中,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被认为是重要的素质之一。
教案作为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产生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方法的能力。
教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 设计开放性问题在教案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语文课中,可以设置一个主题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展开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不同解决方法在教案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多种解决方法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提出新颖、独特和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教案中,老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例如图片、视频、实物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他们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分享思路,并提出创新的想法。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能。
3. 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机会在教案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
通过自主选择、自主研究和自主创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结:教案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不同解决方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机会等方式,教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概念转变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猜 想 :如 果接 触 面是光 滑 的 ,物 体将 永远 运动 下
去, 从而认识 到力是 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 的原因 , 而 不是维持 物体运动 的原 因。
合适宜 的情境 , 既激 发 了学生 的求 知欲 ,使他们 的 相异构想转变 为科学 的概念 , 培养 了创造性 思维 又
能力 。
2 认 知 同化 和 认 知 顺 应 中培 养 学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培 养 学生 的创 造 性 思维 能力 。
[ 关键词】 概念转变;创造性思维;教学
[ 中图 分 类号 ] G6 37 3. [ 标识码】 A 文献 [ 章 编 号】 1 0 —6 4 (0 0 60 5 —4 文 0 54 3 2 1)0 —0 1 0
2 1世纪 是社会 飞速发 展 的时代 ,学生创造 性 思维 的培养 成为社会发展和 素质教育 的客观要求 。
性思维 能 力
2 0 年 6月 《 0 1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纲要 ( 行) 试 》
中提 出要 “ 改革课程实施 过于强调接 受学 习死记硬 背 、机械 训练 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 参与 、乐于探
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 生搜集 和处理信 息的 能力 、
获取 新知识 的能力 、 分析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以及 交 流与 合作 的能力 。 样教师 在教 学过程 中 ,不 ”伫 这 仅仅 是 “ 传道 ,授 业 ,解 惑” ,更重 要 的是 培养学
所谓 创造 性思 维 ,是思 维结 果具 有新 奇性 、独 创
念 与 自己原有 的错误 概念仍 然是 “ 分离状态 ” 。所
以,教师在 概念转 变教学 中要教给 学生思维 方法 , 培养 学生创造性 思维能力 , 学生深刻地掌握科 学 使 概念 。 可见如何在概 念转变教 学中培养学生 的创造 性 思维 能力对于 学生掌握科学概 念是至关重要 的。
教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
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的思维过程,尽管思维的结果可能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进行了超越常规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教法、学法,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在初学阶段,可以模仿教材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训练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时,让学生把多项式3x+5x3-2x2+6按x的降幂排列。
事先将其各个项分别写在四块大硬纸板上,并给编上号:3x为1号,+5x3为2号,-2x2为3号,+6为4号。
上课时,请四个同学上讲台做游戏,把四块大硬纸板分别发给四个同学,教师发出动作口令并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先请2号同学站在最左边,然后让3、1、4号同学顺序往右排,并把硬纸板举在头顶上让其他同学观察x的指数从左到右发生什么变化。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出降幂和升幂的定义。
接着换另一组四个同学再做游戏一次,然后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训练。
最后再出示一例6xy+4x2y3-8x3y2+3,要求学生按上面的方法做。
这样,通过展示、观察、分析使学、说、练融于一体,不仅着眼于学生“学会”,更注重学生“会学”。
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不断深化,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扩大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教师要“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和讨论问题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能起到相互补充、相互提高的作用。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辩论,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的主见、创见。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或产生创新思想时运用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造性思维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力,深受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兴趣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1 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思索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1.3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既能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采取一些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下方法可供教师参考:2.1 建立启发性教学模式启发性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 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各种思维工具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这可以通过教授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多个方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创造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创造性思维在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6期教学研究V ol.33No.6 2010年11月Research in Teaching Nov.201021世纪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价值性的思维活动[1]。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表现为选择、突破和重构的统一。
然而思维最终还是要落在能力之上,一旦形成能力,就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很多方面,其中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恰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
而只有创造性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概念转变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极好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接受崭新的思路、观点,重新组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把自己头脑中存在的相异构想转变为科学概念。
然而学生的转变情况受其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教师若只向学生提供形成科学概念的感性材料,而不让学生参与思维加工活动,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掌握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则学生所建构的科学概念与自己原有的错误概念仍然是“分离状态”。
所以,教师在概念转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科学概念。
可见如何在概念转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1认知冲突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了解或诊断清学生的相异构想后,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对相异构想产生认知冲突,学生在产生认知冲突过程中,原有的认知结构需要突破、重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1.1问题情境中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3]。
教师应该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创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地新的教学方法。
概念转变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概念转变,就应该随时注意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适宜的教学情境,所以要求教师要创造一个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思维的环境。
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积极思考有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获得现有的知识,还会进一步探索未知的知识。
例如,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学生存在着相异构想——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
这时候教师设置问题:如果是重的物体下沉,则巨轮概念转变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刘建伟(长治学院电子信息与物理系,山西长治046011)[摘要]概念转变研究是近20年来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创新教育、创造能力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创造能力是不可分的。
本文探讨了概念转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概念转变;创造性思维;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0)06-0051-04[收稿日期]2010-04-01[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GH-06117)[作者简介]刘建伟(1975-),男,山西五台人。
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研究。
教学研究是钢铁做的,很重,为什么不下沉?这样学生对自己头脑中的原有的概念产生了怀疑,引发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通过他们积极的思考、讨论,再结合适宜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相异构想转变为科学的概念,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1.2合作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对话引发认知冲突,这也是产生认知冲突的一种方式。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4]。
所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讨论环境,使学生能够讨论起来。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一种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学习上具有进取感的环境下取得。
对于每位学习者来说,由于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会受到自身条件、认识水平的局限,尤其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这样学习者之间就会产生不同观点的对立、交锋。
学习由于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他们各抒己见,每位学生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学生们都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又不是完全相同,而且有时候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培养了发散思维,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则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例如,学习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时,很多学生存在着相异构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师营造出良好的气氛,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在讨论时就自然而然地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去寻找答案。
1.3实验中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和生活经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两条重要途径,但是它们很多时候会产生矛盾,而生活经验往往就是引起相异构想的途径,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科学现象,使学生产生直观、深刻的认识。
学生可能发现所展示的现象和自己经验中所拥有的感知不同,产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寻找出不同于平时生活经验中的答案。
例如,学生在学习牛顿定律之前存在着相异构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这时教师运用牛顿实验,使学生发现接触面不同,物体运动的远近不一,同时学生会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猜想:如果接触面是光滑的,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从而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认知同化和认知顺应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进行概念转变的关键是通过认知同化或顺应使得自己的认知结构发生丰富和改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新现象,解决认知矛盾,实现由相异构想向科学概念转变。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转变概念,是创造一个情境还是进行变式和典型例证的教学,是进行类比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都是教师所要考虑和设计的。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本身就体现出了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教师对问题的提法及教学思维过程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典范。
学生在教师各种方法的引导下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2.1类比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类比是识别不同概念的共同点的过程。
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转变概念。
众多研究表明,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很多相异构想从心理机制上来讲实际上是同一种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教学使学生发生概念转变。
很多研究者已经应用这种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概念转变教学,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电阻定律时,学生认为电阻和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这时教师让学生联想初中学习过的密度概念,并将二者进行类比,学生就会认识到电阻也是物质的一种本质属性,这样通过类比教学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相异构想的转变,同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2变式和典型例证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变式是指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不断变更所提供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使本质属性保持稳定而非本质属性不断变化。
变式可提供大量包含某一概念的不同事例,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例子,如压力、拉力、支持力等是“弹力”这个概念的肯定例证,重力、摩擦力是“弹力”的否定例证。
教师通过变式教学,使学生对概念的足够数量的不同变式的彻底习得,开发自己的思维,形成正522010刘建伟概念转变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确的概括,从不同角度发现属于同一概念下的更多的事例,有助于相异构想的转变。
2.3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来获得科学概念。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着知识的建构、科学概念的形成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等各种活动,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情况进行探究。
以此来纠正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的片面认识。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力求弄清问题的根源并寻找解决的方案,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2.4科学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史给人们展现了科学概念形成、发现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展现了科学家们在各个不同阶段特有的思维方式,展现科学家们如何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立论解释,如何进行创造活动等。
某些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或许曾经出现过某些错误的理解,或许曾经有过不甚精确的概括。
而这些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可能被自发地重现出来,并且惊人地相似。
通过科学史的介绍,能激发学生地创造欲望,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启发学生去发现规律、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光的波粒二象性,学生头脑中存在着相异构想,这些内容仅仅依赖于老师讲解也是很难理解的,这时候可以通过介绍光的本性的争论的整个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3认知整合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认知整合是指学生在通过认知同化或顺应以后,对调整和改变后的认知结构进行反思,对新概念进行强化以及评估的过程,从而更合理的去认知新概念。
学生在对前概念进行调整和改变后,要对新的认知结构进行反思、对比,看到新的认知结构的优越性、合理性。
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反思以及通过习题强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
学生在反思和习题的练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培养。
3.1反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概念转变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学生学会反思后,就对自己的概念转变过程、思路、方法和接纳做出反思。
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如:学生头脑中存在着静止的物体没有加速度这样的前概念,经过教师教学以后,发生概念转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反思,回顾认识问题出现错误的地方,同时思考能够解释这类现象的例子还有哪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3.2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概念转变教学中,学生的相异构想在教师帮助下转变为科学概念后,还需要针对这些科学概念进行强化,以使学生头脑中新接纳的科学概念得到巩固。
这样教师就要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有较高价值的题目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科学概念自己编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