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都市生活(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部编⼈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知识点⼀繁华的都市⽣活1.背景(1)宋元时期有很多⼤的城市,在商业、贸易、⽂化、教育等⽅⾯⼗分发达,⽽且社会⽣活也丰富多彩。
(2)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都市。
2.表现(1)娱乐⽣活①北宋开封②南宋临安:⽂化娱乐业更为发达,⽡⼦的种类和数量多。
相关链接1.⽡⼦⼜叫⽡舍或⽡肆。
之所以叫“⽡⼦”是因为当时没有⼀个现成的名称,古⼈发现这些玩闹之徒忽聚忽散,犹如砖⽡之属,便将其聚会玩闹的场所称作“⽡舍”“⽡⼦”。
南宋末年吴⾃牧在《梦粱录》中写道:“⽡舍者,谓其‘来者⽡合,去时⽡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2.宋代的元旦并不是指今天阳历的新年,⽽指的是现在农历的春节。
思维拓展宋代城市娱乐出现的新趋势。
提⽰:(1)商业化趋势。
⽡⼦既是娱乐中⼼,⼜是商业中⼼,因⽽也叫⽡市,⽡⼦中除表演外,也有卖饮⾷、药物、古玩、字画的。
勾栏内商业⼴告琳琅满⽬,艺⼈的演出乃⾄体育表演都以挣钱为⽬的。
(2)专业化趋势。
由于商业化娱乐趋势的形成,观众就要求观看⾼质量演出,专业程度相当⾼的艺⼈和社团也相应产⽣。
(3)通俗化趋势。
⽡⼦、勾栏⾥的⽂娱活动能满⾜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爱好,以⾄有“勾栏不闲,终⽇团圆”的说法。
(4)⼤众化趋势。
宋代⼤的勾栏可以容纳数千⼈,游⼈看客上⾄达官贵⼈,下⾄平民百姓。
不少从前为上层独享的娱乐活动如今成为⼤众共同的爱好。
(2)宋元杂剧①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②特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城市和地⽅郡⾢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舍等场所进⾏演出。
③发展(3)节⽇风俗:宋代已经有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些节⽇的习俗流传⾄今。
思维拓展两宋时期社会⽣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提⽰:两宋军民抗击北⽅游牧民族南侵,以及宋辽、宋夏、宋⾦的议和,使得中原和南⽅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契丹、⼥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在不断汲取中原先进⽂明,农耕⽂化和游牧⽂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丰富了华夏⽂明;两宋时期,农业和⼿⼯业⼤⼤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南移;指南针、⽕药、印刷术三项重⼤发明与应⽤以及海内外贸易兴起,中国科学技术处于当时世界⽂明的⾼峰;两宋统治者推⾏“重⽂轻武”的国策,推动了⽂化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共24张PPT)
D
)
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黄 帝
战 国
汉 《资治通鉴》 五 武 代 帝
1、宋代城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 的场所——瓦子、瓦子出现的原因有( )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A. ① ③ B.② ③ C.① ② ③ D. ① ②
A
2、下列文学家中,其作品以风格豪放著称的有( ①李白 ②苏轼 A. ① ② ③ ④ C. ② ③ ④ ③李清照 ④辛弃疾 B. ① ② ③ D. ① ② ④
瓦子
演出
勾栏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瓦子内说书
斗茶
蹴鞠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斗蟋蟀
卜卦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吹口 哨 ︑ 舞 蹈
吹笛 ︑ 宋元时期杂剧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 击 节 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 板
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 广大民众所喜爱。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1.概况:是一种新体诗歌,又称 2.发展:唐朝出现,经五代到 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长短句 ,便于歌唱。
两宋 得到发展,成为宋代
3.词牌:每首词根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常用的词牌
有《念奴娇》《满江红》等。
二、宋词和元曲
4.代表词人: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等。
(1)苏轼:词风
1都市经济发达。 2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3词灵活多变,利于抒发个人的情愫。 4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诗词表达感情。
二、宋词和元曲
(二)元曲
1.概况:元曲包括 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关汉卿的《 窦娥冤 马致远 》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算卦
蹴鞠
唱曲
第一篇章:繁华的都市生活
戏剧表演: 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 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形成于宋代,在元朝兴盛起来。
传统节日: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
元 日元受到人们的重视。
旦宵
中端 秋午
猜一猜:这些诗词分别描述的是什么节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开封
杭州西湖
2.地位: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 园
3.开封最繁华: 大相国寺 每月举办 多次庙会
第一篇章:繁华的都市生活
大相国寺 特点:
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室内 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各种表演。
开封最繁华的地方
第一篇章:繁华的都市生活
最马优秀的杂剧作郑家是
致
光
关汉卿
,白朴代表作是悲剧《关汉窦娥冤》。
远 关汉卿:《祖窦娥冤》
卿
关键词:
血溅白练、六月飞元雪、曲三四年大大家旱
元代杂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王实甫
关汉卿 —— 《窦娥冤》
第三篇章: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作者: 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体例: 编年体通史 内容: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
巩固提升
5.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文学作品的世俗化
C 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列作品中适应了这种趋势的是( )
A.《离骚》 B.《诗经》 C.《窦娥冤》 D.《天工开物》
6.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宋
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开封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
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材料三: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
此十二大郭之中,人户较之城内更众。
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
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马可·波罗行纪》由一组学生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2.(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一: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不知起于何时。
……其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如清泠桥西熙春楼下,谓之南瓦子;市南坊北三元楼前谓之中瓦子;市西坊内三桥巷名大瓦子,旧呼上瓦子……石碑头北麻线巷内则曰旧瓦子。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材料二:汴京粱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三:元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南宋戏剧剧本《张协状元》宋代杂剧雕砖读材料,由二组同学展示市民生活丰富的表现,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课题:《梦回繁华》课型:读写课型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梦回繁华》是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这幅画作描绘了近郊清明时节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繁华而热闹的市井景象,画中人畜船只、房屋楼宇、车轿树木众多。
整体画作恢宏,内容繁复,想在有限的篇幅内将这幅画说明清楚、讲解到位,就必须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作者在画作三部分采用的空间顺序以及运用三种不同空间顺序原因。
本单元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有序有趣说明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
”基于上述基本问题,《梦回繁华》这单篇课文所提供的教学价值是“依据主要特征安排空间顺序的写作方法”,进而为学生实现本单元的核心活动“中轴线建筑旅游指南”而服务。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是实现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活动——“争作优质讲解员”这一核心任务。
将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引到”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能近距离反复欣赏真迹,并进行图文对比阅读,“触摸”说明对象并在这个真实情境下分析课文的空间顺序,并切实体会到要抓住特征来安排合理的空间顺序。
(二)了解学生需求,进行学情分析:1.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知识,能够成为八年级语文学习的知识储备,《梦回繁华》的说明对象是国宝级画作——《清明上河图》,美术课上老师也对这幅画作进行过介绍。
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这篇课文。
2.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说明文,但是对于尝试写说明文段存在难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本文能够提供给学生帮助的增长点,结合课文的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空间顺序。
二、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三、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图文比对,分析归纳作者采用三种空间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根据主要特征安排空间顺序的写作方法。
(二)重难点突破的方法设计:借助《清明上河图》画作,让学生进行对照式阅读,小组归纳出长卷画的三部分的空间顺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宋著名词人:苏轼
北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 并称“三苏”。
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 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编年体 通史《资治通鉴》。记载 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00多年的 史实。 与 司马迁 并称“史学两司马”。
朝代 人物
著作
体例
内容
西 司马迁 《史记》 纪传体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
汉
史,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豪迈而飘逸,“……豪放派 ”。
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2.宋著名词人:李清照
生活在两宋之间,她的词风 委婉、细腻、清秀。代表作: 《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 觅》
前期:多写自然风光、夫妻感情 后期:充满血泪,反映战乱带来
的灾难,书写忧患情怀。
无忧无虑 开朗活泼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春节
二、 灿烂的 文学艺术
楚辞 汉赋(散文) 晋书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 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 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 形式之一。
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 照、辛弃疾等 。
想一想,
三个著名词人 的风格是什么?
宋
李清照
词 两宋之交
《声声慢·寻 寻觅觅》
特点(或内容)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参考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本课展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设问:你能猜出来这些艺人陶俑在做什么吗?知道宋元时期的杂剧演出遍及城乡各地,为民众所喜爱。
人们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从出土的文物中了解历史,让学生知道文物也是史料的其中一种形式。
本课讲授一、宋元时期的都市1.繁华兴旺的大都市结合图片展示,思考:结合所学,北宋都城开封的商业区在时空分布上有何变化?展示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示意图,结合三则各都城的史料,进行阅读。
展示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宋朝城市出现了哪一阶层?2.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展示大相国寺的图片,以及《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
是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繁华的贸易市场。
结合地图册图片,以及《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了解瓦子的分布。
思考:什么是瓦子?材料中提到的瓦子中的“勾栏”,又是什么?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寻找其中的娱乐活动和勾栏、瓦子。
阅读《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以及教材的“相关史事”介绍,知道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
结合教材的元墓出图的陶俑和宋代墓葬散乐壁画,了解此时的杂剧艺术。
展示四首诗词,设问:宋人笔下的诗词,讲述的是哪个节日。
教材“课后探究”,思考:宋代市民学生结合第9课《宋代商业都市的发展》所学,回答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成为都市生活繁荣的基础。
知道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大相国寺,既有商品交易,也有娱乐演出,是东京城内的一个大瓦子。
结合视频《中国通史》的介绍,了解: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观看名画进行寻找。
感悟市民阶层的娱乐性文化,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消费特征。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歌舞等技艺。
学生活动,阅读和思考。
学生从城市的发展和结合地图所示,以及课文上下文联系,培养学生时空素养和历史学习的联系的思维。
将地图与史料联系,培养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地图结合史料的记载,突出大相国寺的功能,从中体现出北宋市民的生活特色。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知识拓展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内容
体例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叙述从战国到 五代的历史
编年体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叙述从黄帝到 汉武帝的历史
纪传体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并列为中国史学 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拓展延伸
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D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丰富多彩
3.下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 (C )
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繁华的都市生活——瓦子
瓦舍(瓦子)者,为其来时瓦合,去时瓦 解,易聚易散也。—[宋]吴自牧《梦梁录》
瓦子《清明上河图》勾栏
算命解字 说书
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药材
旅店
吹口哨 舞蹈
勾栏:专供演出的圈子
说书
Kuǐ lěi 吹笛子 击节板
傀儡戏 元墓出土杂剧陶俑
吹 口 哨 、 舞 蹈
吹 笛 、 击 节 板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2、从文学作品看,宋人恐怕是迄今为止最多情的。试读:“伤高怀远几
时穷?无物似情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这一时期,最耀目的文学体裁是( )
C A.赋 B.诗
C.词
D.小说
3、关于“瓦肆”(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ppt课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都市发展:
表现:(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 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社会生活也是丰富多彩。
吹
吹
吹
口
排
笛
哨
箫
子
舞
击
蹈
鼓
瓦舍众技……唯以杂剧为正色。
——《都城纪胜》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三)节庆习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元宵节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
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
寒食节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
物
促
质
进
基
发
础
展
城市发展,市民阶级壮大需要丰富的娱乐生活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 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 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3.代表:
声声慢 寻李寻清觅照觅,,生冷活冷于清两清,宋凄之凄交惨,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靖康 惨之戚难戚后。,乍经暖历还了如寒离梦时令乱候,,丈最夫难赵将明息诚。 三雁病带了都杯过有逝,晚两无也满成,年盏本,地依就。淡人正黄无沉 误的常李酒颠伤花兴靠醉 入作记清,心堆沛尽,藕不家溪照怎在,积流晚花知亭,敌是孤却,回离而深归日他诗寂是憔舟于以处路暮、旧悴、凄,江词。。,晚时损词苦浙的来相,、中皖成风识而度散赣就急。今一最过文。 有高谁。堪所摘作?词守争,着渡前窗,争期儿渡多,,独写自其怎悠生闲得生 黑活?,梧后桐期更惊多兼起悲细一叹雨滩身,鸥世到鹭,黄。昏情、调点感点伤 ,
第六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福建省2025年中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
影响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对边疆 的管辖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东南
(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 地区
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 西域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疆域:“北逾阴
山,西极流沙,东尽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
辽左,南越海表” 西藏 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
特点:元朝的版图是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宋词 学形式之一。代表人物有苏轼(豪放派)、李清照(婉约派)、 辛弃疾(豪放派)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
元曲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丰富、文化发展的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商业都市兴起,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市民 阶层壮大,娱乐和文化需求增加;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丰富了艺术创 作的素材。
手工业 的兴盛
制瓷业 造船业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
(1)北宋时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 代海船
著名的瓷都
史料实证:反映了
(2)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宋代造船、航海技
术领先世界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及答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 2 )表现3.传统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2 宋词和元曲4.宋词人( 2 )李清照: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 )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元曲( 1 )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 2 )著名杂剧家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②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知识点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6.概况: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7.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1.穿越时空,映入你眼帘的是大相国寺门前人流如潮,商品琳琅满目。
你来到的城市为( B )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C.南宋的临安D.元朝的大都2.右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图》,图的上端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繁华的都市是每个人向往的地方。
然而,许多人却对历史上的繁华都市一无所知。
本文将以“梦回繁华”为主题,设计一堂寓教于乐的历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繁华都市,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课程目标1. 通过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繁华都市的发展历程;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繁华都市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主体(1)介绍中国古代繁华都市的代表性城市,如长安、洛阳、杭州等,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
(2)讲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包括城市布局、街道规划、宫殿建筑等,以长安城为例进行详细解说。
(3)介绍城市的经济繁荣,包括商业贸易、手工业、文化艺术等,以洛阳的商业繁荣和文化盛世为例进行讲解。
(4)讲解城市的社会文化,包括宗教信仰、娱乐活动、教育文化等,以杭州的宗教文化和艺术活动为例进行介绍。
(5)通过历史文献、遗址等实物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繁华都市的历史魅力。
3. 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繁华都市的景观和建筑。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合作完成相关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历史遗址或博物馆,亲身感受古代繁华都市的历史底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讨论的积极程度等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关于古代繁华都市的小论文或制作相关展板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3. 考察评价:针对实地考察活动,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观察力等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1. 设计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演出或进行相关手工制作活动,加深对古代繁华都市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推荐一些与古代繁华都市相关的历史小说、历史文化读物,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拓展。
初中历史_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情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对历史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知道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师要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乡级初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很少。
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效果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本课主要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
为了学好这两方面的内容,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清明上河图》等片段和其他图片,通过“大相国寺”“瓦子”等充分了解都市的繁荣,然后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知道都市生活推动者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反映和提炼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风貌,效果较好。
可惜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不到位,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交流互动不够充分。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表现得不够充分。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本课主要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很多大的城市。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是这一时期城市的代表,它们也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宋元时期都市的主要特征是城市范围扩大,商市扩充,教育发达,文化生活丰富。
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宋词和元曲等新的文学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奇葩。
对繁华的都市生活的景象进行简要解读
对繁华的都市生活的景象进行简要解读
【实用版】
目录
1.都市生活的繁华景象
2.都市生活的便捷之处
3.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挑战
4.对繁华都市生活的解读
正文
都市生活繁华景象的解读,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
首先,都市生活的繁华景象主要表现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以及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等方面。
这些景象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城市画卷。
都市生活的便捷之处也是其繁华景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医疗设施以及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等。
这些设施使得都市生活充满了便利性和舒适性,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然而,都市生活的繁华景象背后,也存在着诸多压力与挑战。
高昂的房价、激烈的竞争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都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城市中生活,人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应对这些挑战。
综合来看,繁华的都市生活景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既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也伴随着压力与挑战。
因此,我们在解读繁华的都市生活景象时,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
第1页共1页。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3)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分析【课程标准】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读,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及相关的节庆习俗;通过问题探究、讨论,认识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关系。
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窦娥冤》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以及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宋代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通过了解宋朝传统节庆习俗,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以及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代市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由于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堂活动,以适应学生的生理特征;初一学生比较喜欢发表个人看法,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满足学生爱表现的性格特征;初一学生思想较为单纯,应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但同时它也是一个经济非常繁荣的时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繁荣会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以及宋词元曲,引导学生回顾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教学设计模板
多媒体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复备
新课导入
如果你以为只有今天才有“黄金周”
如果你以为只有今天才有“元宵联欢晚会”
如果你以为只有今天才有“快餐外卖”
如果您以为只有日本才会有美艳的“女相扑”
如果你以为只有现代中国才有职业的消防队……
你就out了!今天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回到宋朝,感受宋朝繁华的都市生活。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宋元时期的历史状况,前几节课主要是政治经济方面,本节课从商业都市文化方面展示宋元的繁盛。
对应课标目标
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学习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3)杂剧表演:杂剧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地进行演出。它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在以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元朝统一后传入南方,遍及城乡各地。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
二、宋词与元曲的流行
分类
代表人物
年代
代表作
风格特点
宋词
元曲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12课54页到58页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都市生活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两方面之间相互关联,雅俗之间互动促进,共同勾勒出宋朝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学习这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华的都市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繁华的都市生活
学科
中学历史
年级
七年级
时长
支持材料
1.上网络平台简介:这次选择的钉钉直播平台。
2.线上教学支撑材料列表
材料
文件名
材料1
《繁华的都市生活》教学设计
材料2
《繁华的都市生活》教学课件
材料3
《繁华的都市生活》教学微课
材料4
《繁华的都市生活》说课课件
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教学活动建议: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教材分析
“繁华的都市生活”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第一个子目。教材内容包括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开封府的大相国寺、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瓦子勾栏、宋元杂剧和节日生活。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
教学难点: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清明上河图》、大相国寺和瓦子勾栏的学习,学生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通过对节日的学习,学生可以知道宋朝就有了传统节日。
2.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学生和感悟和传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出示《杂剧陶俑》
提出问题:你能猜出这些杂剧艺人在做什么吗?
出示娱乐图片。
教师:勾栏里除了可以表演杂剧,还可以进行多种活动。我们来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
总结:人们的娱乐生活真是花样百出。
1.了解北宋东京城里城的城市布局。
2.让学生了解瓦子勾栏的含义。
3.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进而感受到两宋时期娱乐生活的丰富
根据以上分析,加上课标要求,我以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建构了四个主题:观赏清明上河、闲逛相国寺院、进出瓦子勾栏、感悟节日文化,四个主题依次从街市、庙会、娱乐和节日方面感悟繁华的都市生活。
此外,这节课的内容除了大的都市、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还隐形存在都市发展的特点,如唐朝坊市分离的格局在宋代被打破了;经营时间改变,出现了早市、夜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生活便利和商业的日益繁盛。关于这部分补充内容,我就将其融入四个活动中,渗透知识点。
在经验积累的同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时间把握不够精准。这节课内容过多,而我的处理方式过于繁杂,所以最后导致了占用时间过多,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第二,史料过多。这节课本身的内容较多,而我选择的史料过于丰富,反而不利用教学的实施。第三,知识讲解不够到位。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一些内容的讲解不够到位。
掌握节日学习的方法。
感悟节日生活的丰富多彩,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小结
教师:到这里,我们沿着开封城走了一大圈。在外城街市,重游清明上河,知道了街市贸易的繁荣景象。走入内城,参加了热闹非凡的大相国寺庙会,又进出瓦子勾栏,体验花样百出的娱乐生活。最后在皇城边上,感悟五彩缤纷的节日文化。由此可见,繁华的都市生活。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感悟呢?
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简单具备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但是线上教学学生容易跑神,不利于集中注意力。
学生知识贮备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初一学生能列举宋朝的大都市,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宋朝都市繁华的表现,但是不能够将知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第9课 宋代经济》一课,学生知道了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格局的变化。
出示图片,解读图片。
教师:这幅图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瓦子里的生活。我主要带领大家参加娱乐活动,有舞台的这块,就是勾栏。下面观看的人很多,围了好了大圈,有老人、有小孩。
提出问题:舞台上可能在表演什么?
教师:老师觉得可能是杂剧。杂剧就是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活动四 感悟节日文化
出示图片:《北宋开封图》
出示材料:《鸿鹄天·上元》
教师讲解皇帝与民同乐
出示诗句:《元日》
提问:猜一下这是什么节日,并说出判断理由。
教师讲解宋代春节。
教师讲解今日春节。
教师:从宋代到今天,春季的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的我们是如何过节的?有同学说了,贴对联,吃团圆饭,晚上吃饺子,看晚会,出去逛庙会。每年的春节大家过的很开心和快乐。春节是中华民族亲人团聚朋友相聚的日子,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现在的春节跟宋代相比,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都市街景部分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四个角度切入,让学生生感受北宋都市街市商业的繁华。
活动二:闲逛大相国寺
出示:《北宋开封图》。
教师讲解:通过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商业繁华地区更多了,还有好几处夜市。前面我们学习了唐朝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的局面在宋代被打破了,店铺可以开在街道和居住区,店铺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经商的时间也改变了,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由此可见里城内商业的繁华。不过说起来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大相国寺。
出示图片:大相国寺。
教师具体讲解大相国寺内的商品交易。
总结:由此可见,大相国寺各类商品交易齐全,庙会热闹非凡,由此可以看出大相国寺不愧是开封城内最繁华的地方!
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通过交易感受北宋时期大相国寺庙会的热闹非凡。
活动三:进出瓦子勾栏
出示图片:《北宋开封图》
教师讲解瓦子勾栏
提问:画卷中有哪些交通工具?
教师讲解:交通,得出街市的车水马龙。
观察图片,讲解宋代的住宿:久停久住。
观察图片,出示材料、
教师讲解宋代酒楼豪华、数量多、饮食丰富。
出示图片。讲解外卖,得出宋代城市生活便利。
总结:北宋时期街道交通车水马龙,居住可以久停久住,饮食丰富多样,还有外卖小哥所透露出当时城市生活的便利。所以,这就印证了我们之前讲到的,宋元时期街市商业的繁华。
出示节日图。
问题:说一说你知道的一个节日(名称、时间、习俗、诗句或故事、意义)
总结:我们是不是发现每个节日都有它特定的习俗,特定的活动内容。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节日生活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体会了我们传统节日的这种文化内涵。这些节日是宋代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诗句、日期。和习俗和春节的意义。
影视作品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选取典型图片,为新课作铺垫。
活动一 观赏清明上河
出示图片:《北宋开封图》。
教师:这是它的城市布局图。从图中我们发现城外有护城河,城周边有十二座城门,从城门进去就是外城。
问题:有一副特别出名的画作,它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出示图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教学方法
与策略
针对不同环境、不同程度学生学习指导、互动沟通策略和方法,针对重难点的策略方法等
教学方式:讲授法、材料解析法、探究法等
技术准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学案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联系现实。充分利用地图和文字材料,采用师生互动、启发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课前调查、访谈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学习内容目标的要求,筛选典型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线上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பைடு நூலகம்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导入
出示图片: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教师:最近,一部以北宋为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这部剧的背景设于宋朝宫廷和士人阶层,因而注重对这种风雅生活的表现。那百姓的生活呢?电视剧也给我们进行了解答。
过渡: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宋朝是否真的如电视剧演的一样呢?宋朝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最后,梳理本节课的线索,进行归纳总结。
既突出重点,又提炼主题
问题框架
核心问题: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什么?
观赏清明上河;闲逛大相国寺;进出瓦子勾栏;感悟节日文化。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教学中用到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教学支持的分析
钉钉屏幕共享
支持在线教学,展示信息
钉钉语音
传递信息,交流互动
钉钉讨论区
交流互动,学生展现成果或提出疑问,教师点评、答疑
WPS
支持PPT演示,展示信息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第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采用活动的方式,以四个活动来带都市繁华的生活,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得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喜欢。第二,史料丰富。这节课中,采用了丰富的史料,有图片、文字、诗词等等,史料丰富。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有学法的指导和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比如说,让学生说一说节日生活,既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也内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