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梁化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5.4蒸腾作用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教案设计(1)
蒸腾作用一、背景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绿色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以此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本节课题内容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蒸腾失水”的探究和“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蒸腾失水以及与其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本节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一节相联系;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是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侧重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尤其作为刚刚进入中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更是如此。
因此需要教师组织好演示活动和探究活动。
初中生好奇心强,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重要概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部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有: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本节课涉及的重要概念为:“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作用叫蒸腾作用。
”本重要概念的建构,涉及四条主要的次位概念以及支撑每条次位概念的事实性知识,具体如下:A.绿色植物可以通过根吸收水分。
B.绿色植物主要通过导管运输水分。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睡的参与。
D.绿色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
D1.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D2.水分主要以气体形式散失。
D3.蒸腾拉力促使水分从低处向高处移动。
D4.蒸腾作用可以降低物体温度、拉动水和无机盐运输学生在构建“蒸腾作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将吸收、运输、蒸腾等作用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整体理解植物生活。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布置一道思考题,如“请你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课后思考。
2.布置一道实践题,如“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蒸腾现象”,让学生课后实践。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提交时间,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完整性。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蒸腾现象,如雨后植物的生长、农业生产中灌溉的意义等,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
2.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5.4蒸腾作用”,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部分内容。蒸腾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植物的水分吸收、运输和散失等过程,对于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实际意义,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思考能力。
3.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 课程教学设计
第四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蒸腾作用的验证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
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
只需要让学生对气孔的调节有直观的感受就行。
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让学生的联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家里种的花草树木,农作物都需要经常浇水,知道在山区,在森林地区雨量比较充沛。
对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学生生活中有一定的体验,但学生缺乏对现象的分析与思索。
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和自然界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初中学生应该对蒸腾作用有所了解,所以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对蒸腾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趣味性导入。
2、恰当应用媒体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成效,为此我应用了视频资源将实验的过程演示播出,从而缩短了时间,使实验过程与教学内容很好的融为一体。
教学设计方案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蒸腾作用的概念可以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
而蒸腾作用的过程可以借助动画或投影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而对于蒸腾作用的意义则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入:复习提问: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组织学生回答。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采用了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关注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基本原理。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阐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提供向上的动力、增加降水、带走热量等。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4.通过对小组合作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蒸腾作用的奥秘。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植物为什么需要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通过对蒸腾作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尝试完成和分析“植物的蒸腾失水”的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合作、科学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4节,本节主要任务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以及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掌握了植物一些基本的生理作用,并初步了解了叶片及气孔的相关知识。
而即将学到的蒸腾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叶片和气孔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性提问,导入新课:利用投影提出问题: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教师边口述以下内容:同学们,对于玉米我们并不陌生,肉香汁甜,是一道美丽的佳肴,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4千克的水,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水1.87千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千克,那么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新课。
(二)质疑引导,实验探究:1、教师在前面学生推测、争论的基础上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推测吗?学生思考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蒸腾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问: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这说明什么?2、继续提问:(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1)
第四节蒸腾作用一、课标要求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能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2、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3、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等,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思想联系前面学习的吸收作用知识,指出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散失到体外而导入新课。
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引导学生指出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发水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接着学生进行“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从而总结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最后,利用实际举例,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
三、学生情况及教法分析:学生来源农村,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浓郁,他们对所学内容有认知基础,便于引导他们对知识的建构,教学上,针对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质疑、讨论探究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能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实施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
(蒸腾作用)2、理解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体对、的吸收。
(水、无机盐)3、认识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五、过程与方法:1、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来。
(气孔)2、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都以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掉了,这是一种浪费,这种说法是的。
(错误)3、蒸腾作用可以叶面的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
(降低)4、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蒸腾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2、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3、说明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激发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2、认同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增强爱绿、护绿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辅以演示、讲授和讨论等方法。
五、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提前准备用于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导入课题→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巩固和应用新知 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5.4 蒸腾作用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应用
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中,我们探索了植物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其中,5.4节《蒸腾作用》是理解植物如何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关键内容。本节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实践,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为此,本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语言,辅以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生态保护意识。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知蒸腾作用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例如,通过展示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呈现植物蒸腾作用的生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此外,我还将结合教材内容,强调蒸腾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下作业: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是否深入?
2.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在小组合作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与组员有效沟通?
4.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蒸腾作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4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以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
2、模型演示气孔的不同状态。
教师通过模型的演示来展示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状态。
在演示时要让学生知道气孔内壁和外壁的厚度不一样。
通过上面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保卫细胞气孔水分蒸腾吸水膨胀开放蒸腾失水缩小关闭不蒸腾3、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
形状有无叶绿体表皮细胞保卫细胞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那么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下表是某一植物在一天中某些时段的失水量,请分析回答:时间(时)失水量(克)7:00-8:00 190 皮的保卫细胞形态、结构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
模型观察气孔的不同状态,认识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状态。
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
分析表中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模型演示气孔的开闭。
利用PPT展示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结构特点比较表格9:00-10:00 209 11:00-12:00 221 13:00-14:00 233 15:00-16:00 227 17:00-l8:00 213 19:00-20:00 19021:00-22:00 10023:00-24:00 90引导学生从不同时间段的光照强度、温度两方面因素分析失水量,分析、讨论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继续引导学生,除了光照强度、温度能影响蒸腾作用外,其他因素也能影响蒸腾作用。
空气湿度:湿衣服晾晒的过程,空气越干燥,温度越高,水越容易变成水蒸汽而散失;如果天气阴冷,湿度大则不容易发生。
空气流动状况:晾衣服时,如果风比较大,就容易干,如果无风状态,衣服干的就较慢。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5、蒸腾作用的意义。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但是在植物体内为的水却能从根部流向树叶呢?教师让学生思考、讨论、看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继续分析其它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山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梁化中学5.4 蒸腾作用教案
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方面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关键蒸腾作用的概念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试管、清水、植物枝条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课前热身: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植物的蒸腾现象: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设问引入新课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学生进行观察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5.4蒸腾作用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5-4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提升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三、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四、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植物蒸腾作用现象”的相关实验,用于课前的导入部分。
2.收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生活实例,包括:旁晚或阴天移栽植物,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到了冬天会落叶等等。
3.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一)新课导入1.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大家最想选择的旅游景点是哪种类型?(意在引导学生说出森林中可以感受到低温,湿润。
)2.在晚上,许多老人喜欢在树下乘凉,为什么呢?(学生给出的各种答案暂不做评价,作为整节课的引子。
)(二)新课学习【过渡】:学习完今天这节课,前面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实验。
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①植物的蒸腾现象: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减掉下部分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A.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
)B.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速率较快,容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C.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没有叶片的塑料袋上没有水珠。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
-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为什么大树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能保持生机勃勃?”
2. **讲授新课**: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将蒸腾作用比作植物的“呼吸”,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
-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蒸腾作用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分的运输路径。
4. **研究报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蒸腾作用相关的主题,如“城市绿化对蒸腾作用的影响”或“农业灌溉与蒸腾作用的效率”,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5. **创意作业**:制作一份关于蒸腾作用的科普海报或小视频,内容需包含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和应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图文并茂或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呈现。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特别是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包括测量蒸腾作用的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分析。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 **导入新课**:
-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蒸腾作用的。
-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何贡献?
2. **观察日记**:选择一盆家中的植物,连续一周观察并记录其蒸腾作用的表现,如叶片状态、水分消耗等。尝试分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蒸腾作用的差异,并撰写观察日记。
3.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光照强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请详细说明实验步骤、所需材料、预期结果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6. **反思与总结**: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写一篇反思文章,谈谈对蒸腾作用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教学教案设计
蒸腾作用1、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作用。
(2) 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3)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3、教学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
4、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5、教学过程:导入:播入两幅场景让学生体会对比:在炎炎烈日的夏天,人们是愿意走在林荫小道上,还是愿意走在宽敞的柏油马路上?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蒸腾作用的学习主题。
教学设计:精讲点拨1教师活动一、蒸腾现象(演示实验)观看演示实验视频,多媒体逐个展示问题: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想一想这些水珠从哪里来?5、水珠主要从什么器官散发出来的?6、袋内的水珠是以液体形式流出来的还是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出?7、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二、蒸腾概念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分析并逐个回答问题。
2、学生归纳总结蒸腾概念多名学生作依次回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水分散失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精讲点拨2置疑并过渡:植物蒸腾出的水分究竟是怎样由根到叶并散失出来呢?教师出示多媒体。
学生仔细观察,回忆讨论,用已学的知识解释:水分通过根毛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强调根毛和气孔的作用。
归纳出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渐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精讲点拨3置疑并过渡: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则被蒸腾掉了,这是不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呢?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结合熟知的生活现象,来探讨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 5.4 蒸腾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第4节 蒸腾作用【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教材内容分析】1.知识结构蒸腾作用2.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3.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4.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一节的知识相联系;(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课时分配】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
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而指出植物主要通过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接着通过“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揭示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某些形态结构特点,最后阐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 蒸腾作用的概念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 蒸腾作用的意义【设计思路】1.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
2.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按两条思路展开,一是通过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与植物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问题思路上课一开始,联系前面学习吸收作用的知识,指出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绝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而自然地引入蒸腾作用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之前,让学生有目的地边仔细观察演示实验,边思考: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新
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的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结合法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那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一)植物的蒸腾失水提出问题: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2. 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速率快,容易观察到预期效果。
3. 有叶片的塑料袋比无叶片的塑料袋上的水珠多。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水蒸气在塑料袋上凝结成水珠。
总结:1、蒸腾作用的概念在温暖、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蒸腾水分,但蒸腾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
温故而知新:叶的立体结构以及气孔的组成:通过观察图片,得出陆生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二)蒸腾作用的过程:提问:植物蒸腾出的水分是由哪来的?出示投影或动画:演示蒸腾作用水分由根到叶的动态的过程。
提问: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2、气孔的作用是什么?讲解:1、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送到叶肉细胞。
2、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仅有1%左右参加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以外,99%左右的水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课程教学设计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观察与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求知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二)探究活动:1、植物的蒸腾失水(1)选一个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2)展示教师提前做好的“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与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3)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A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2、归纳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水分的运输途径。
概念: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部位: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能少量进行。
3、用动态图解展示蒸腾作用水分的运输途径。
4、【建议活动】: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取叶片和温水观察一两种植物叶片气孔的分布。
方法:将植物叶片放入盛有46摄氏度左右的温热水中,观察叶面气泡的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 解蒸 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 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植物的蒸腾现象: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
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 ,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将上述实验装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
学生进行观察
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
关键
蒸腾作用 的概念
教法
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具
试管、清水、植物枝条教学过程Fra bibliotek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课前热身: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
教学反思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 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 到体外,这种生理过 程叫蒸腾作用。
部位:叶片的气孔
叶柄和嫩茎
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师加以纠正。
师生共同小结。
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温度和阳光照射是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气孔是植物蒸腾的主要 结构基础;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 分。所以,教学中呈示“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装置后,引导学生分析蒸腾现象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认识现象到剖析外因和内因,再到找出蒸腾作用主要形式,最后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 的实验现象。
讨论: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