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技术培训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放疗介绍和其流程培训课件
体表面,产生次
级电子
2.次级电子有一
定得的射程,
并在模体内进行
能量沉积
3.在电子射程范
围内,由高能次
级电子产生的吸
收剂量随深度增
加而增加
4.大约在电子最
大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达到最
大,形成建成深
度
最大剂量点
指数衰减区
指数衰减区: 由于高能高 能X射线的 强度随组织 深度增加而 按指数和平 方反比定律 减少,造成 产生的高能 次级电子数 随深度增加 而减少,所 以在最大建 成深度以后, 吸收剂量随 深度增加而 减少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勾画靶区和计划设计
勾画靶区:由医生在CT模拟扫描后的病人CT资料上勾画出在放疗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的身体部位,病灶组织以及危及器官等。
治疗计划设计是指治疗物理师,治疗医生,治疗技师根据病人的临床诊断 结果就肿瘤照射野安排,照射剂量,射线能量的选择以及放射治疗分次情 况在实施治疗前作出的计划与安排。
多叶光栅MLC
MLC是调强放射治疗的基础部件,MLC系统能够自动生产当前的适形野, 起到挡铅的作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楔形板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挡铅
适形放疗是目前开展最活跃的一种放射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的 靶区剂量.明显减轻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要实现适形照射野 放疗主要有两种方法:利用低熔点铅制作符合肿瘤投照形状的适形铅挡块, 或使用多叶光栅准直器MLC形成适形照射野。
放射治疗技术PPT课件
本方法优点:简便易行;不受治疗机器某些功能限制;照
射野可大可小,调节方便;使用各类肿瘤治疗;或者可以
6
采取各种体位进行垂直照射。
二、定位技术及摆位要求
(一)、定位技术
常规宫颈癌体外垂直照射 采用前后野对穿照射,前野仰卧位,后野俯
卧位,体中线要与治疗床中线相重合,头部放正, 不垫枕,两肩自然放松,两臂贴于体侧,两腿并 拢伸直。
技术员在操作过程中简便、易用、摆位时间断。
23
三、放射源的选择及照射剂量 因食管位置较深,食管癌放疗时选择60钴、
6MV或者15MVX线,颈部照射时不易选用能量较 高的射线,以免由于建成区域过深而导致皮下照 射剂量的不足。术前及术后常采用常规分割照射, 术前剂量为40Gy,休息2~4周后手术;术后放 疗剂量为50Gy。单纯放射治疗时总剂量为 60~70Gy。
10
四、放射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1、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托架要牢固,安全可靠, 不能发生变形或者松动、老化断裂。
2、在治疗过程中,铅挡块摆位要精确,患者治疗 体位要准确,照射靶区要清楚,灯光野要清晰; 铅挡块不可平放或者倒放。
3、摆位过程中要注意机架角度的准确性及患者体 位的准确性。
11
第三节 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
18
第六节 等中心与成角照射技术
一、临床应用 等中心照射技术(SAD)是临床常用的照射方法,摆
位简单、患者舒适、重复性好的特点。 成角照射技术是将治疗机架旋转到一定角度之后,再
核对源皮距而进行的一种放射治疗方法,放射线束与治疗 者失状面形成一定夹角。
19
(一)、常用成角照射的种类
源皮距成角照射;等中心成角照射;切线成角照射;水 平成角照射;反向成角照射;多野交叉成角照射。
射野可大可小,调节方便;使用各类肿瘤治疗;或者可以
6
采取各种体位进行垂直照射。
二、定位技术及摆位要求
(一)、定位技术
常规宫颈癌体外垂直照射 采用前后野对穿照射,前野仰卧位,后野俯
卧位,体中线要与治疗床中线相重合,头部放正, 不垫枕,两肩自然放松,两臂贴于体侧,两腿并 拢伸直。
技术员在操作过程中简便、易用、摆位时间断。
23
三、放射源的选择及照射剂量 因食管位置较深,食管癌放疗时选择60钴、
6MV或者15MVX线,颈部照射时不易选用能量较 高的射线,以免由于建成区域过深而导致皮下照 射剂量的不足。术前及术后常采用常规分割照射, 术前剂量为40Gy,休息2~4周后手术;术后放 疗剂量为50Gy。单纯放射治疗时总剂量为 60~70Gy。
10
四、放射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1、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托架要牢固,安全可靠, 不能发生变形或者松动、老化断裂。
2、在治疗过程中,铅挡块摆位要精确,患者治疗 体位要准确,照射靶区要清楚,灯光野要清晰; 铅挡块不可平放或者倒放。
3、摆位过程中要注意机架角度的准确性及患者体 位的准确性。
11
第三节 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
18
第六节 等中心与成角照射技术
一、临床应用 等中心照射技术(SAD)是临床常用的照射方法,摆
位简单、患者舒适、重复性好的特点。 成角照射技术是将治疗机架旋转到一定角度之后,再
核对源皮距而进行的一种放射治疗方法,放射线束与治疗 者失状面形成一定夹角。
19
(一)、常用成角照射的种类
源皮距成角照射;等中心成角照射;切线成角照射;水 平成角照射;反向成角照射;多野交叉成角照射。
放疗宣教ppt演示课件
. 6
.
7
头、颈部放射治疗的饮食
头部
宜服滋阴健脑、益智安神食物,如核桃、花生、绿茶、 石榴、芒果、红枣、海带、猪脑等。
颈部
1)宜选用清淡、低脂、无刺激、易咀嚼、易消化的温 流质、半流质和软食,如新鲜蔬菜水果榨汁、粥、面条 、馄饨和软饭等。 2)选用冷冻食品和酸性较低的饮品(苹果汁、桃汁及 蜜桃汁) 3)选用清热解毒的饮品(金银花露、菊花茶)。
.
16
血小板减少饮食护理
鲜藕粥
配方:粳米30-50克,鲜藕50克,白 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先煮米做粥至半熟, 加入洗净的鲜藕片,煮至粥熟,加糖 少许,可做早餐食之。 功能及适应症:清热凉血生津。 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配方:阿胶20-30克,糯米100克,红 糖15克 制做及服法:先将糯米淘洗净, 入锅加清水煮沸,待粥熟时,放入捣 碎的阿胶粒,边煮边搅均匀,加入红 糖食之,每食功能及 适应证:滋阴补虚,养血止血。 配方:生花生米200克,红枣20枚, 冰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将生花生米和红枣洗
放疗部位的皮肤是很脆弱的,因此不要摩擦,抓搔该处的
指甲
皮肤,每天修剪指甲,保持清洁。
体位
1、放疗前后半小时暂禁食,放疗后静卧30-60分钟。 2、放疗中保持摆位时体位,切忌自行移动,以免损伤正常 组织。 3、保持放射野标记清晰,如标记线模糊及时找医师填补, 切忌私自添加及涂改。
物品
禁涂刺激性或含金属的药物,忌用皂类擦洗,防止阳光直
.
10
饮食护理
食道癌
1、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 猪肝、鱼类、乳制品、蛋类、桂圆、黑木耳、赤小豆、莲藕、 菠菜、荸荠、西瓜
胃癌
2、鱼汤、乌鸡汤、人参茶、桂圆、银耳、甲鱼。 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豆制品及坚果类 食品(花生、核桃、莲子等)。 肝癌 3、饮食应选清淡、高植物蛋白、低脂、无刺激的易消化食物, 不宜过饱,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胀,以免诱发疼 痛
.
7
头、颈部放射治疗的饮食
头部
宜服滋阴健脑、益智安神食物,如核桃、花生、绿茶、 石榴、芒果、红枣、海带、猪脑等。
颈部
1)宜选用清淡、低脂、无刺激、易咀嚼、易消化的温 流质、半流质和软食,如新鲜蔬菜水果榨汁、粥、面条 、馄饨和软饭等。 2)选用冷冻食品和酸性较低的饮品(苹果汁、桃汁及 蜜桃汁) 3)选用清热解毒的饮品(金银花露、菊花茶)。
.
16
血小板减少饮食护理
鲜藕粥
配方:粳米30-50克,鲜藕50克,白 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先煮米做粥至半熟, 加入洗净的鲜藕片,煮至粥熟,加糖 少许,可做早餐食之。 功能及适应症:清热凉血生津。 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配方:阿胶20-30克,糯米100克,红 糖15克 制做及服法:先将糯米淘洗净, 入锅加清水煮沸,待粥熟时,放入捣 碎的阿胶粒,边煮边搅均匀,加入红 糖食之,每食功能及 适应证:滋阴补虚,养血止血。 配方:生花生米200克,红枣20枚, 冰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将生花生米和红枣洗
放疗部位的皮肤是很脆弱的,因此不要摩擦,抓搔该处的
指甲
皮肤,每天修剪指甲,保持清洁。
体位
1、放疗前后半小时暂禁食,放疗后静卧30-60分钟。 2、放疗中保持摆位时体位,切忌自行移动,以免损伤正常 组织。 3、保持放射野标记清晰,如标记线模糊及时找医师填补, 切忌私自添加及涂改。
物品
禁涂刺激性或含金属的药物,忌用皂类擦洗,防止阳光直
.
10
饮食护理
食道癌
1、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 猪肝、鱼类、乳制品、蛋类、桂圆、黑木耳、赤小豆、莲藕、 菠菜、荸荠、西瓜
胃癌
2、鱼汤、乌鸡汤、人参茶、桂圆、银耳、甲鱼。 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豆制品及坚果类 食品(花生、核桃、莲子等)。 肝癌 3、饮食应选清淡、高植物蛋白、低脂、无刺激的易消化食物, 不宜过饱,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胀,以免诱发疼 痛
放疗技术培训 PPT课件
治疗体位的选择
有多种因素影响定位、摆位时体位的重复性:皮下脂肪层的厚度会影 响皮肤的为孩子和皮肤的移动;皮肤和皮下脂肪层的张力 亦会收到肌肉的张力和重力的影响而改变其位置。因此,皮肤的不同张力 程度会直接影响患者在CT、模拟机床上和加速器治疗床上 的位置。譬如,患者从床的左侧上床和从床的右侧上床,皮肤张紧的状态 会有不同。若患者先坐在床上,然后再躺下,使患者处于 舒服的和自然地体位,不仅能减缓上述皮肤张力的影响,而且也可能减轻 肌肉拉近对体位重复的影响。因此,治疗体位一旦确定, 要求操作技术员应严格遵守该体位要求的摆位步骤,努力减少从定位到治 疗的过程中因皮肤、脂肪、肌肉等因素对其位置的影响。
另一种常用的体位固定技术,是将体位辅助装置和题为固 定材料做成一体,如头颈部体位固定用的口咬托头部固定装置, X线立体定向治疗用的头部面膜等,这种固定方法的优点是进 一步提高了体位固定精度和改进了体位的重复性。
体位参考标记
体位及体位固定之后,表示患者的治疗部位与体位固定器形成一个类似刚性结构。 通过模拟定位机及CT/MRI等影像设备,利用治疗计划系统找到患者的靶区中心,确立患 者治疗部位的坐标系。患者坐标系一旦确立,靶区的相对范围、靶区与周围重要组织和 器官的关系等都被确定。对头颈部,因器官和组织运动相对较小,患者坐标系中确定的 上述关系一般不会改变;但对胸、腹部位,由于呼吸、器官运动等引起的靶区、器官和 组织的相对位移扩大,患者坐标系中确定的上述关系会随时间变化;加上前述的皮肤、 皮下脂肪、及至肌肉的张力及拉紧状态每次不同,造成治疗部位的整体与体位固定器发 生位移。 为了评估上述各种因素引起的相对位移量,必须在患者坐标系中设置参考标记点。 参考标记点的位置的选择应遵从下述原则:1、该点可以是某一解剖位置,如斗篷野照射 时的胸骨切迹、食管癌照射时某一胸椎体前缘等。它们不会因呼吸和器官及组织的运动 而变化太大,而且在模拟机、CT机图像上能显像,并希望它们能在使用的摄野之内,以 使拍摄摄野模拟和摄野证实片时,可以显示它们与射野的相互关系。位于体表位置的标 记,叫皮肤标记;位于体内的标记叫内标记;2、对皮下脂肪层较薄的部位,体位固定器 与身体形成的刚性较好,如头颈部肿瘤的照射,皮肤标记可设在题为固定面罩上;3、对 皮下脂肪层较厚的部位,如腹部肿瘤的照射,设立皮肤标记时,一定要选择好体罩固定 方法,患者每次躺上时,使皮肤标记的位移最小;4、标记点应该距离靶中心位置越近越 好,即是说,内标记比体表标记引起的误差小得多,因此X(r)线体部立体定向治疗小 病变时,在肿瘤(靶区)周围予埋金点(内标记)的方法比体表标记的方法的精度高得 多。
放射治疗技术ppt课件
放射治疗技术
4
自由基的作用
1、对DNA的损伤作用:单双键断裂、无嘌呤无嘧啶位 点以及产生环孢和嘧啶衍生物。
2、对脂类过氧化作用与生物膜的损伤作用。 3、抗氧化酶类和其他抗氧化物质的作用。
放射治疗技术
5
四、氧效应与氧增强比
氧效应: 受照射的组织、细胞或者生物大分子的辐 射效应随其周围介质中氧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这 种现象称为氧效应。
起物质的电离和激发,从辐射能量被吸收至观察到细胞细
微结构损伤和破坏的这段时间称为原初作用过程。依据产
生放射生物学效应的不同,分为直接放射生物学效应和间
接放射生物学效应。
电离作用:生物组织被粒子和光子流撞击后产生自由
Hale Waihona Puke 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激发作用:粒子和光子流能量不足以将原子的轨道
电子击出时,可使电子跃迁到高能级的轨道上。
放射治疗技术
14
(二)、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
生物学差别:
1、早反应组织主要取决于被放射杀灭的细胞数量,而晚期 反应组织的发生还与进行性继发损伤有关的其他过程的影 响有关。
2、照射后的反应:一般早反应组织的半修复时间为0.5小时 , 可发生加速再增殖;而晚反应组织修复时间出现较晚, 半 修复时间大于等于1.5小时,不发生加速再增殖。
氧增强比 (OER)=缺氧条件下产生一定效应需要 的剂量/有氧条件下产生同样效应需要的剂量
放射治疗技术
6
六、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主要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与辐射有关的因素;二是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1、辐射的种类
2、辐射的剂量 3、辐射剂量率 4、分次照射 5、照射部位 6、照射面积 7、照射的方式
肿瘤科放疗学习PPT课件
放疗的晚期副作用
放射性肺炎
由于肺部受到照射,可 能出现放射性肺炎,表 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
症状。
放射性心脏疾病
放疗可能会影响心脏功 能,导致心肌缺血、心
律失常等。
放射性食管炎
食管受到照射后,可能 出现食管狭窄、吞咽困
难等症状。
放射性脑病
脑部受到照射后,可能 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
障碍等症状。
放疗副作用的处理与预防
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和治疗效果,对放疗 剂量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方案调整
心理支持
若放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 佳,需及时调整放疗方案,包括照射野大 小、剂量、角度等。
在整个放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 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04
肿瘤科放疗的副作用及处 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调强放疗
总结词
调强放疗是一种先进的放疗技术,通过调整放射线的强度,实现对肿瘤的逐层精确照射。
详细描述
调强放疗可以根据肿瘤的形状和大小,调整放射线的强度和方向,以最大程度地杀灭肿 瘤细胞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尤其是形状不规则或伴
有转移的肿瘤。
放疗联合化疗
总结词
放疗联合化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手段, 通过放疗和化疗的联合应用,提高肿 瘤的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常规放疗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照射范围较大,适用于体积较 大的肿瘤。由于其照射范围广,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也较 大,因此副作用相对较多。
立体定向放疗
总结词
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精确度更高的放疗技术,通过多角度、多源的放射线聚焦于 肿瘤,以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培训课件
• 分化程度:一般来说,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 高,对放射越敏感
• 肿瘤的大体类型:如鼻型或鼻腔型NK/T细胞 淋巴瘤
• 病人的一般情况:贫血、是否合并局部感染、 生活指数等
2/28/2021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
14
肿瘤控制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 TCP) • 亚临床病灶:45-50Gy可以控制90%以上 • 显微镜下残留:较高的剂量,如60-65Gy • 临床检查出的肿瘤:T1可能需60Gy,T4可能需要70-
胞所占的比例、肿瘤放疗损伤的修复
2/28/2021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
12
放射敏感性的分类
• 高度敏感:精原细胞瘤、白血病、恶性淋 巴瘤
• 中度敏感: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非 小细胞肺癌
• 放疗抗拒:大部分脑瘤、软组织肿瘤、骨 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
2/28/2021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
13
• 组织来源:精原细胞瘤、淋巴瘤放射敏感,鳞 癌、腺癌中度敏感,软组织肉瘤、骨肉瘤不敏 感
24
外照射靶区剂量分布的规定
• 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 )GTV和CTV都是 根据肿瘤的分布特点及形态在CT/MR/DSA/PET等静态 影像上确定的,没有考虑到器官的运动,但在患者的 坐标系中,CTV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呼吸或者 器官运动或照射中CTV体积和形态的变化所引起的 CTV外边界运动的范围,成为内边界(internal margin ,IM),IM的范围称为ITV。
医生
• 2.选择体位固定措施
医生、物理师、技术员
• 3.获取影像学资料(CT、MRI、PET等)
影像科或放疗科
• 4.影象学资料的处理(传输、融合等)
• 肿瘤的大体类型:如鼻型或鼻腔型NK/T细胞 淋巴瘤
• 病人的一般情况:贫血、是否合并局部感染、 生活指数等
2/28/2021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
14
肿瘤控制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 TCP) • 亚临床病灶:45-50Gy可以控制90%以上 • 显微镜下残留:较高的剂量,如60-65Gy • 临床检查出的肿瘤:T1可能需60Gy,T4可能需要70-
胞所占的比例、肿瘤放疗损伤的修复
2/28/2021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
12
放射敏感性的分类
• 高度敏感:精原细胞瘤、白血病、恶性淋 巴瘤
• 中度敏感: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非 小细胞肺癌
• 放疗抗拒:大部分脑瘤、软组织肿瘤、骨 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
2/28/2021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
13
• 组织来源:精原细胞瘤、淋巴瘤放射敏感,鳞 癌、腺癌中度敏感,软组织肉瘤、骨肉瘤不敏 感
24
外照射靶区剂量分布的规定
• 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 )GTV和CTV都是 根据肿瘤的分布特点及形态在CT/MR/DSA/PET等静态 影像上确定的,没有考虑到器官的运动,但在患者的 坐标系中,CTV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呼吸或者 器官运动或照射中CTV体积和形态的变化所引起的 CTV外边界运动的范围,成为内边界(internal margin ,IM),IM的范围称为ITV。
医生
• 2.选择体位固定措施
医生、物理师、技术员
• 3.获取影像学资料(CT、MRI、PET等)
影像科或放疗科
• 4.影象学资料的处理(传输、融合等)
放疗技术 ppt课件
征谱线,同时也达到滤掉低能部分的目的;④从理论上讲
,滤过越多,谱线分布对治疗越好,但过多的滤过会使强 度大大下降,不经济,要注意综合考虑。
第二节 远距离60Co治疗机
•自1951年第一台钴-60(一般用60Co表示)远距离治疗机 在加拿大生产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直是我国最主 要的放射治疗设备,近年来第一的位置才逐渐让位给医用 电子直线加速器。据统计,目前我国仍然有约400台60Co治 疗机在服役。 •60Co源的半衰期为5.27年,衰变产生的两条射线的能量为 1.17和1.33MeV,平均能量为1.25MeV。外照射所用的60Co 源活度一般为()量级,临床上为便于计算,常用距源1米 处单位时间的照射量或空气比释动能来表示钴-60治疗机的 源活度。
•滤过板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包括:①不同X射线能量范围用 不同的滤过板,100kV以下的用铝,以上的用铜或铜加铝 或复合过滤;②同一管电压的X射线,滤过板不同,所生X 射线半价层也不同;③使用复合滤过板时要注意放置的次
序,沿射线方向,应先放原子序数大的,后放原子序数小
的,这样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过滤掉滤板本身产生的特
X射线管
X射线治疗机(WEIDA )
Energy: 6MeV(X-ray)
Dose Date : 2GY/min Field size: 2X2~35X35cm
•四、X线的能谱的特点 •X线管放射的X线组成很复杂,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能 谱,从最长波长到最短波长是连续的。
•从图5-2中看出X射线有两种成分,分别为特征辐射和轫 致辐射。轫致辐射是X射线谱中主要成分,自最大能量以 下,在任一能量范围内光子均有一定的强度。特征辐射指
在连续谱上一些突出的峰值,即在某些特定能量处强度最 大处。
,滤过越多,谱线分布对治疗越好,但过多的滤过会使强 度大大下降,不经济,要注意综合考虑。
第二节 远距离60Co治疗机
•自1951年第一台钴-60(一般用60Co表示)远距离治疗机 在加拿大生产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直是我国最主 要的放射治疗设备,近年来第一的位置才逐渐让位给医用 电子直线加速器。据统计,目前我国仍然有约400台60Co治 疗机在服役。 •60Co源的半衰期为5.27年,衰变产生的两条射线的能量为 1.17和1.33MeV,平均能量为1.25MeV。外照射所用的60Co 源活度一般为()量级,临床上为便于计算,常用距源1米 处单位时间的照射量或空气比释动能来表示钴-60治疗机的 源活度。
•滤过板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包括:①不同X射线能量范围用 不同的滤过板,100kV以下的用铝,以上的用铜或铜加铝 或复合过滤;②同一管电压的X射线,滤过板不同,所生X 射线半价层也不同;③使用复合滤过板时要注意放置的次
序,沿射线方向,应先放原子序数大的,后放原子序数小
的,这样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过滤掉滤板本身产生的特
X射线管
X射线治疗机(WEIDA )
Energy: 6MeV(X-ray)
Dose Date : 2GY/min Field size: 2X2~35X35cm
•四、X线的能谱的特点 •X线管放射的X线组成很复杂,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能 谱,从最长波长到最短波长是连续的。
•从图5-2中看出X射线有两种成分,分别为特征辐射和轫 致辐射。轫致辐射是X射线谱中主要成分,自最大能量以 下,在任一能量范围内光子均有一定的强度。特征辐射指
在连续谱上一些突出的峰值,即在某些特定能量处强度最 大处。
放疗技术第一章1_PPT课件
适形放射治疗
1965年日本学者高桥及松田等人首先提出了原体照射的 概念即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CRT
目前使用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一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一DCRT)就是在这个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瑞典放射物理学家Brahme教授首先提出了调强的概念。 由此发展出调强适形放疗。
医生在放疗专用计算机计划系统中制定放射治疗计划,理论的治疗 计划需要在实际的条件下进行验证是否可行,制定完成的放疗计划需 要在治疗室进行复位,对计划进行复核。
在治疗室拍摄验证片确定无误后即可开始进行治疗。为了保证病 人的放疗计划的质量,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措施,这包括:对每个治 疗计划进行讨论复核、剂量验证等。另外我们会定期检查维护机器设 备,使其维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瑞典放射物理瑞典放射物理学家Brahme教授首先提出了调强的概念学家Brahme教授 首先提出了调强的概念
近距离治疗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放射物理学、剂量学、计算机技 术以及影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近距离治疗的精度, 改善了正常组织的防护和剂量分布。
后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低能192铱源的使用,明显地减少 了操作人员的受线量,也方便了病人的护理。
放疗实施
上述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且核对无误,才可实施真正的放射治疗。任 何一个环节出现超过允许程度的误差,医生、物理师、技师还要寻找 原因,予以纠正,保证准确无误后方可继续治疗。
放射治疗一般由2-3位技师共同完成,一位在操作室输入放射治疗 参数,另外两位在机房内进行摆位,按照标记线摆好病人,加入挡块 ,楔形板,凡士林油纱等需要的辅助器材之后就可以离开机房。治疗 中开启病人监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和对讲系统,密切监视病人体位是否移动,如果 发现病人体位移动或发出求助信息,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做相应处理, 纠正后再行照射。
放射治疗技术 ppt课件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大约有 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核中的DNA,使细胞 失去增殖能力,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在照射肿瘤细胞 的同时,使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也受到 不同程度的照射。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的目标: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FSRT的特点:
FSRT是利用SRS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计划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FSRT保留了常规放疗的分次照射。
分次照射的优点:
使那些对放射线抗拒的乏氧细胞在两次照射之间有时间发 生再氧合,转变为对放射线敏感的充氧细胞。 使处于细胞周期中对放射不敏感时相的细胞向敏感时相转 变, 从而提高放射的效果。
“X刀”:
根据同样原理,采 用加速器产生的 X线 进行同中心的多个弧 形照射,使射线都聚 焦到一 个点上,使肿 瘤细胞遭受到损毁性 的打击,称为“X 刀”。
弧形照射
特点:
X刀除应用在头部肿瘤外,还可应用在胸、腹、盆等区域, 应用范围比γ刀广。
可用于<4cm的病变。
适应症:
SRS 特别适宜治疗头部重要神经高度集中区域的小肿瘤以 及脑转移瘤和位置较深的肿瘤。 临床主要用于颅内病变,如垂体腺瘤、听神经瘤、脑膜瘤、 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形、脑海绵状血管瘤等。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CRT)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 扩展。 利用多叶光栅或适形挡铅技术、将照射野的形状由普通放疗 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瘤的形状。 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间上与肿瘤的实际 形状相一致。 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降低 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在照射肿瘤细胞 的同时,使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也受到 不同程度的照射。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的目标: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FSRT的特点:
FSRT是利用SRS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计划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FSRT保留了常规放疗的分次照射。
分次照射的优点:
使那些对放射线抗拒的乏氧细胞在两次照射之间有时间发 生再氧合,转变为对放射线敏感的充氧细胞。 使处于细胞周期中对放射不敏感时相的细胞向敏感时相转 变, 从而提高放射的效果。
“X刀”:
根据同样原理,采 用加速器产生的 X线 进行同中心的多个弧 形照射,使射线都聚 焦到一 个点上,使肿 瘤细胞遭受到损毁性 的打击,称为“X 刀”。
弧形照射
特点:
X刀除应用在头部肿瘤外,还可应用在胸、腹、盆等区域, 应用范围比γ刀广。
可用于<4cm的病变。
适应症:
SRS 特别适宜治疗头部重要神经高度集中区域的小肿瘤以 及脑转移瘤和位置较深的肿瘤。 临床主要用于颅内病变,如垂体腺瘤、听神经瘤、脑膜瘤、 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形、脑海绵状血管瘤等。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CRT)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 扩展。 利用多叶光栅或适形挡铅技术、将照射野的形状由普通放疗 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瘤的形状。 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间上与肿瘤的实际 形状相一致。 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降低 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放疗 PPT课件.ppt
脱氧核糖核酸(DNA)
腺嘌呤
腺嘧啶
鸟嘌呤
胞嘧啶
2.染色体DNA是关键靶
染色体特别是DNA是引起细胞死亡的主要靶的证 据:
微幅射研究显示,用放射线杀死细胞时,单独 照射细胞质所需的照射剂量要比单独照射细胞 核大得多。
放射性核素(如 3H、125I)参入核DNA可有效地 造成DNA损伤并杀灭细胞。
整个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 时期。此外,G0期细胞,指那些处于休眠状态不参 加周期分裂活动的细胞。一旦机体需要或接到某种信 号后,这些细胞就能开始准备DNA的合成而变成G1 期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周期为: A G1期-S期-G2-M期 B G2期-G1期-S期-M期 C M期-S期-G1期-G2期 D S期-M期-G1期-G2 E G1期-G2期-S期-M期
(一)、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各种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程度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不同细胞群体的放射敏感性 (2)、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的放射敏感性 (3)、不同环境中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1)、不同细胞群体的放射敏感性
可分三类:
a.不断分裂和更新的细胞群体---辐射敏感 b.不分裂的细胞群体---辐射抗拒性 c.一般状态下基本不分裂的细胞群体---辐射相 对不敏感(但可受刺激后转化)
正常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细胞周期中S期和M期是最活跃的时相,G1向S过渡期 和G2向M过渡期最关键。
G1时相调控机制(R点)。 S时相调控机制。 G2/M时相调控机制。
肿瘤内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差异
细胞时相的敏感性差
异
1.0
Survival fraction
G2/M期敏感 G1/S期抗拒 照射后增殖周期中的 细胞(时相)分布不 同
放射治疗技术总论ppt课件
根本目的: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 结构和功能, 努力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改善其生 存治疗
放射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895年 伦琴发现了X线 1898年 居里夫人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首次提出“放射性”的概念 1899年 开始用X线治疗皮肤癌,到1902年首例皮肤癌治疗成功 1920年 第一台庞大的深部治疗机 1922年 巴黎国际肿瘤大会上,Coutard和Hautant报告了放射线治愈晚期 喉癌的病例 1924年 Failla首次倡导含有氡气的金属离子永久性置入肿瘤组织内,开 始了正规的近距离治疗 1951年 加拿大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远距离钴60治疗机,并促成了远距 离钴60治疗机的大批问世,使放射治疗后的患者生存治疗发生了根本 性的改变从而奠定了现代放射肿瘤学的基础和地位 1951年 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投入使用 1951年 瑞典神经外科医生Leksell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 念
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956年 Puck和Marcus利用哺乳类细胞增殖为集落的能力,发展了检测细 菌存活率相似的接种技术,绘制出了历史上第一条离体的细胞存活率 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细胞杀灭比例与放射线剂量之间的函数关 系-细胞存活曲线,成为现代放射生物学研究的标准模式对该门学科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4年 Tubiana 提出了肿瘤细胞在细胞动力学周期中可处于静止状态后 增殖状态,为放射耐受提供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 英国学者Steel为代表的放射生物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细胞 动力学的放射生物学研究。最终Tithers系统地提出了放射治疗中需要 考虑等生物因素,建立了放射生物学所谓的“4R”概念: 即:放射损伤的再修复(repair) 肿瘤细胞的再增殖 (repopulation) 乏氧细胞再氧化(teoxygenation)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rribution) 4R理论至今仍是指导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放射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895年 伦琴发现了X线 1898年 居里夫人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首次提出“放射性”的概念 1899年 开始用X线治疗皮肤癌,到1902年首例皮肤癌治疗成功 1920年 第一台庞大的深部治疗机 1922年 巴黎国际肿瘤大会上,Coutard和Hautant报告了放射线治愈晚期 喉癌的病例 1924年 Failla首次倡导含有氡气的金属离子永久性置入肿瘤组织内,开 始了正规的近距离治疗 1951年 加拿大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远距离钴60治疗机,并促成了远距 离钴60治疗机的大批问世,使放射治疗后的患者生存治疗发生了根本 性的改变从而奠定了现代放射肿瘤学的基础和地位 1951年 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投入使用 1951年 瑞典神经外科医生Leksell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 念
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956年 Puck和Marcus利用哺乳类细胞增殖为集落的能力,发展了检测细 菌存活率相似的接种技术,绘制出了历史上第一条离体的细胞存活率 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细胞杀灭比例与放射线剂量之间的函数关 系-细胞存活曲线,成为现代放射生物学研究的标准模式对该门学科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4年 Tubiana 提出了肿瘤细胞在细胞动力学周期中可处于静止状态后 增殖状态,为放射耐受提供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 英国学者Steel为代表的放射生物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细胞 动力学的放射生物学研究。最终Tithers系统地提出了放射治疗中需要 考虑等生物因素,建立了放射生物学所谓的“4R”概念: 即:放射损伤的再修复(repair) 肿瘤细胞的再增殖 (repopulation) 乏氧细胞再氧化(teoxygenation)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rribution) 4R理论至今仍是指导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放射治疗技术PPT课件
.
1
内容复习:
1、60钴γ射线释放的能量大小?
2、当前较为常用的60钴遮线器类型及60 钴准直器的最少吸收厚度为几个半价 层?
3、微波传输方式、微波发生器、线束偏 转系统分类?
4、射野挡块使用的目的? 5、什么是电离室?
.
2
电离室是由处于 不同电位的电极 和限定在电极之 间的气体组成, 通过收集因辐射 在气体中产生的 电子或离子运动 而产生的电讯号 来定量测量电离 辐射的探测器。
通过危及器官的线束通量减少,而 靶区部分的线束通量增大
.
23
调强实现方式
物理补偿器 多叶准直器(MLC)静态调强 多叶准直器动态调强 断层扫描照射 电磁偏转扫描调强 NOMOS的2D调强准直器
.
24
楔形板(一维调强)
.
25
物理补偿器
.
26
三维固体物理调强原理
.
27
加工组织补偿器的自动切割机
.
13
SSD常用0°照射
根据人体解剖及 骨性标记定位
优点:定位与治 疗操作简便
缺点:靶区剂量 均匀性与精确性 较差,治疗重复 性差,影响患者 外表美观
.
14
等中心照射最为常用
.
15
ROT与发展趋势
.
16
线束布局分类
共面照射:射野中心轴均在同一平面内 非共面照射:一个或多个以上射线束轴
不在同一个平面
a
b
.
17
常规照射方式
单野照射:如颈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 两野对穿照射:如椎体、骨肿瘤 两野交角照射:如上颌窦癌、腮腺癌
(楔形板角度选择= 90°— 两野交角/2) 相邻野照射:如乳腺癌、颈部淋巴结
1
内容复习:
1、60钴γ射线释放的能量大小?
2、当前较为常用的60钴遮线器类型及60 钴准直器的最少吸收厚度为几个半价 层?
3、微波传输方式、微波发生器、线束偏 转系统分类?
4、射野挡块使用的目的? 5、什么是电离室?
.
2
电离室是由处于 不同电位的电极 和限定在电极之 间的气体组成, 通过收集因辐射 在气体中产生的 电子或离子运动 而产生的电讯号 来定量测量电离 辐射的探测器。
通过危及器官的线束通量减少,而 靶区部分的线束通量增大
.
23
调强实现方式
物理补偿器 多叶准直器(MLC)静态调强 多叶准直器动态调强 断层扫描照射 电磁偏转扫描调强 NOMOS的2D调强准直器
.
24
楔形板(一维调强)
.
25
物理补偿器
.
26
三维固体物理调强原理
.
27
加工组织补偿器的自动切割机
.
13
SSD常用0°照射
根据人体解剖及 骨性标记定位
优点:定位与治 疗操作简便
缺点:靶区剂量 均匀性与精确性 较差,治疗重复 性差,影响患者 外表美观
.
14
等中心照射最为常用
.
15
ROT与发展趋势
.
16
线束布局分类
共面照射:射野中心轴均在同一平面内 非共面照射:一个或多个以上射线束轴
不在同一个平面
a
b
.
17
常规照射方式
单野照射:如颈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 两野对穿照射:如椎体、骨肿瘤 两野交角照射:如上颌窦癌、腮腺癌
(楔形板角度选择= 90°— 两野交角/2) 相邻野照射:如乳腺癌、颈部淋巴结
放疗技术培训课件(1)
• b 分类:15°、30°、45°、60°。
• c 作用:一是因体表曲面(斜面)造成的剂 量分布作剂量学上的补偿作用;二是在多野 照射中调节靶区剂量分布。
2、限光筒
Varian
ELEKTA
• a 因为电子束具有散射的特点所以必须与限 光筒配合。
• b 规格: 6×6、10×10、15×15、 20×20、25×25、机器不同大小有所差别。
骨转移瘤
肿瘤放疗体位固定的重要性
体位固定是放疗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 主要目的:
限制体位在治疗期间移动,减少摆位误差 • 其次:
减少每天治疗的摆位时间 减少病人对治疗的忧虑,增加对治疗的信心 有助于体表标记与体内靶区相对位置的一致 性。
常见肿瘤放疗定位方式
•
常规1.定头位部:肿取瘤仰卧位、• 舒适头枕+小头膜固 •
• 1.乳腺癌保乳术后, 模拟机先定内外界, 后CT扫描
• 2.乳腺癌根治术后, 模拟机先定锁上野, 后划胸壁内外野
• 7.全脑全脊髓照射:要求:
• 患者去俯卧位:头 1.身体笔直 架+真空垫固定,从 2.颈部、胸部、腰部脊 头顶到尾骨尖扫描, 髓在同一水平 层厚/层距5mm。
四、常用体位固定装置 介绍
4 验证片的拍摄 (1)等中心,为了更好地实施精确放疗,保证每位患者的准
确性,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等中心验证片的拍摄 (2)方法:每位患者拍摄0度和90度 验证片可以准确地看
出x y z三个轴到等中心的距离,拍摄以后交给医生,医 生到TPS核对,如无误后方可给与治疗,否则给与调整,旋 转调强放疗可行CBCT在线验证。
属异物(耳环、假牙、假发、 牙龈、软硬腭取照射视情况
将金属套管置换成塑料套管) 需放压舍器/口含器以保护
• c 作用:一是因体表曲面(斜面)造成的剂 量分布作剂量学上的补偿作用;二是在多野 照射中调节靶区剂量分布。
2、限光筒
Varian
ELEKTA
• a 因为电子束具有散射的特点所以必须与限 光筒配合。
• b 规格: 6×6、10×10、15×15、 20×20、25×25、机器不同大小有所差别。
骨转移瘤
肿瘤放疗体位固定的重要性
体位固定是放疗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 主要目的:
限制体位在治疗期间移动,减少摆位误差 • 其次:
减少每天治疗的摆位时间 减少病人对治疗的忧虑,增加对治疗的信心 有助于体表标记与体内靶区相对位置的一致 性。
常见肿瘤放疗定位方式
•
常规1.定头位部:肿取瘤仰卧位、• 舒适头枕+小头膜固 •
• 1.乳腺癌保乳术后, 模拟机先定内外界, 后CT扫描
• 2.乳腺癌根治术后, 模拟机先定锁上野, 后划胸壁内外野
• 7.全脑全脊髓照射:要求:
• 患者去俯卧位:头 1.身体笔直 架+真空垫固定,从 2.颈部、胸部、腰部脊 头顶到尾骨尖扫描, 髓在同一水平 层厚/层距5mm。
四、常用体位固定装置 介绍
4 验证片的拍摄 (1)等中心,为了更好地实施精确放疗,保证每位患者的准
确性,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等中心验证片的拍摄 (2)方法:每位患者拍摄0度和90度 验证片可以准确地看
出x y z三个轴到等中心的距离,拍摄以后交给医生,医 生到TPS核对,如无误后方可给与治疗,否则给与调整,旋 转调强放疗可行CBCT在线验证。
属异物(耳环、假牙、假发、 牙龈、软硬腭取照射视情况
将金属套管置换成塑料套管) 需放压舍器/口含器以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源皮距 从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受照物体表面的距离 • 源轴距 从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等中心的距离 • 参考点 模体中沿射线束中心轴深度剂量确定为100%的位置,对于势能低于
400KV的X射线,该点定义为模体表面。高能X(r)射线,定义为最大剂量点 位置。 • 校准点 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布的剂量学规程所规定的放射治疗机剂量校准的 测量点 • 射线质 用于表示射线束在水模体中穿射本领的术语,该质量是带电和非带电 粒子能量的函数
放射治疗基本技术培训
放射治疗的目的
•
放射治疗室给一定的肿瘤体积准确的、均匀的剂量,而周围正常
组剂量很小,因此在正常组织损伤很小的情况下,根治了恶性肿瘤,
• 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生存有保证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治性放射治疗 室放射治疗的汉族要任务,但也不可忽视其姑息治疗的作用,如
• 镇痛、开通由于肿瘤压迫或阻塞的管道使之再通畅等。据 Fletcher1983报告,50%的放射治疗患者为根治性放射治疗。
另一种常用的体位固定技术,是将体位辅助装置和题为固 定材料做成一体,如头颈部体位固定用的口咬托头部固定装置, X线立体定向治疗用的头部面膜等,这种固定方法的优点是进 一步提高了体位固定精度和改进了体位的重复性。
治疗体位的选择
有多种因素影响定位、摆位时体位的重复性:皮下脂肪层的厚度会影 响皮肤的为孩子和皮肤的移动;皮肤和皮下脂肪层的张力 亦会收到肌肉的张力和重力的影响而改变其位置。因此,皮肤的不同张力 程度会直接影响患者在CT、模拟机床上和加速器治疗床上 的位置。譬如,患者从床的左侧上床和从床的右侧上床,皮肤张紧的状态 会有不同。若患者先坐在床上,然后再躺下,使患者处于 舒服的和自然地体位,不仅能减缓上述皮肤张力的影响,而且也可能减轻 肌肉拉近对体位重复的影响。因此,治疗体位一旦确定, 要求操作技术员应严格遵守该体位要求的摆位步骤,努力减少从定位到治 疗的过程中因皮肤、脂肪、肌肉等因素对其位置的影响。
体位固定技术
放疗体位的要求,一方面要按上述方法借助体位辅助装置,似的患
者得到正确的治疗体位,另一方面还要求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
不变,或每次摆位能使体位得到重复。因此,在体位辅助装置上,应加诸
如塑料人形面罩等防止患者因下意识运动而使治疗体位发
生变化的体位固定器。目前用于制作体位固定器的常用技术和方法是:高
•
根治性放射治疗室指在祖国记录的放射治疗后肿瘤可治愈,患者
可获得长期生存,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可发生一些放射治疗毒副
• 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应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姑息治疗的目的在 缓解症状,延长寿命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放射治疗的积累
• 较低,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应以不增加病人痛苦为原则。 但有时在姑息治疗中肿瘤缩小较好,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可将姑息
放射治疗过程
一些名词定义
• 射线束 从放射源发出沿着光子或电子等辐射粒子传输方向,其横截面的空间 范围称为 射线束
• 射线束中心轴 定义为射线束的对称轴,并与由光阑所确定的射线束中心,准 直器的旋转轴和放射源中心同轴。
• 照射野由准直器确定射线束的边界,并垂直于射线束中心轴的射线束平面称 为照射野。照射野的大小一般有两种定义方法。医师几何学照射野,即放射 源的前表面经准直器在模体表面的投影;再一为物理学照射野,这是剂量学 概念,即以射线束中心轴剂量为100%。照射野相对两边50%等剂量线之间的 距离,为照射野的大小。
分子低温水解塑料热压成形技术、真空袋成形技术和液体
混合发泡成形技术。高分子低温水解塑料热压成形技术的原理是将它投入
约75~85°C温热水中很快透明软化,取出放在治疗部位,约
5分钟后变硬成形。它在成形时就可直接与体位辅助装置连接,缩短了制
作时间。水解塑料成形技术小猪要用于头颈部体位的固定,
用于胸腹部较差,即使对前者,只能保证患者体位的垂直和前后的位置,
却不能保证左右体位的准确性,特别对肥胖患者,反而增加
了侧位的误差。真空袋体位固定器常用于胸腹部和儿童患者,以得到某一
要
求
的
治
疗
体
位
。
真空袋由一个真空泵和一个装入塑料或橡胶袋中的塑料微 粒球组成。躺在真空袋上的患者得到所要求的体位后,抽真空, 塑料微球彼此挤压成形。成形后的形状一般可以保持两个月左 右。液体混合发泡形成能够改进真空袋技术的体形适合度和能 保持更好的治疗体位。患者在特制的体位盒内躺好,处于要求 的治疗体位后,倒入两种液体的混合物,很快发泡变硬成形。 此方法的缺点是由于液体混合时化学作用产生较高的热量和体 积的急剧增大,需要有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以防烫 伤患者。
• 治疗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史
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1896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它的 生物学效应很快就得到认识。1899年放射治疗治愈了第一例病 人。1913年Coolidge研制成功了X先关1922年生产了深部X线 机,同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肿瘤大会上Coutard及Hautant报告 了放射治疗可治愈晚期喉癌,且无严重的合并症。1934年 Coutard发明了分割照射,一直沿用至今。放射治疗在初始阶 段经过了艰难的历程,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物理剂量——伦琴 (r),50年代制造了钴-60远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也逐渐形 成了独立的学科。60年代有了电子直线加速器,70年代建立了 镭疗的巴黎系统,80年代发展了现代近距离治疗。近十年来开 展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等, 放射治疗有了飞跃的发展。
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技术
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是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的一个环节。 由于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机(直线加速器、钴-60机等)、 模拟定位机、治疗计划系统和计算机断层(CT)、磁共振断层(MRI)等先进影 像诊断设备的采用,不仅可得到高精度的肿瘤定位、 高精度的治疗计划设计,而且还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治疗。确保“三精”治疗的实 施,一方面要有严格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质保(QA) 和质控(QC)作支持,另一方面一定要保证患者从肿瘤定位治疗计划设计、模 拟、确认及每天重复治疗的整个定位、摆位过程中, 患者体位的一致性。
400KV的X射线,该点定义为模体表面。高能X(r)射线,定义为最大剂量点 位置。 • 校准点 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布的剂量学规程所规定的放射治疗机剂量校准的 测量点 • 射线质 用于表示射线束在水模体中穿射本领的术语,该质量是带电和非带电 粒子能量的函数
放射治疗基本技术培训
放射治疗的目的
•
放射治疗室给一定的肿瘤体积准确的、均匀的剂量,而周围正常
组剂量很小,因此在正常组织损伤很小的情况下,根治了恶性肿瘤,
• 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生存有保证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治性放射治疗 室放射治疗的汉族要任务,但也不可忽视其姑息治疗的作用,如
• 镇痛、开通由于肿瘤压迫或阻塞的管道使之再通畅等。据 Fletcher1983报告,50%的放射治疗患者为根治性放射治疗。
另一种常用的体位固定技术,是将体位辅助装置和题为固 定材料做成一体,如头颈部体位固定用的口咬托头部固定装置, X线立体定向治疗用的头部面膜等,这种固定方法的优点是进 一步提高了体位固定精度和改进了体位的重复性。
治疗体位的选择
有多种因素影响定位、摆位时体位的重复性:皮下脂肪层的厚度会影 响皮肤的为孩子和皮肤的移动;皮肤和皮下脂肪层的张力 亦会收到肌肉的张力和重力的影响而改变其位置。因此,皮肤的不同张力 程度会直接影响患者在CT、模拟机床上和加速器治疗床上 的位置。譬如,患者从床的左侧上床和从床的右侧上床,皮肤张紧的状态 会有不同。若患者先坐在床上,然后再躺下,使患者处于 舒服的和自然地体位,不仅能减缓上述皮肤张力的影响,而且也可能减轻 肌肉拉近对体位重复的影响。因此,治疗体位一旦确定, 要求操作技术员应严格遵守该体位要求的摆位步骤,努力减少从定位到治 疗的过程中因皮肤、脂肪、肌肉等因素对其位置的影响。
体位固定技术
放疗体位的要求,一方面要按上述方法借助体位辅助装置,似的患
者得到正确的治疗体位,另一方面还要求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
不变,或每次摆位能使体位得到重复。因此,在体位辅助装置上,应加诸
如塑料人形面罩等防止患者因下意识运动而使治疗体位发
生变化的体位固定器。目前用于制作体位固定器的常用技术和方法是:高
•
根治性放射治疗室指在祖国记录的放射治疗后肿瘤可治愈,患者
可获得长期生存,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可发生一些放射治疗毒副
• 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应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姑息治疗的目的在 缓解症状,延长寿命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放射治疗的积累
• 较低,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应以不增加病人痛苦为原则。 但有时在姑息治疗中肿瘤缩小较好,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可将姑息
放射治疗过程
一些名词定义
• 射线束 从放射源发出沿着光子或电子等辐射粒子传输方向,其横截面的空间 范围称为 射线束
• 射线束中心轴 定义为射线束的对称轴,并与由光阑所确定的射线束中心,准 直器的旋转轴和放射源中心同轴。
• 照射野由准直器确定射线束的边界,并垂直于射线束中心轴的射线束平面称 为照射野。照射野的大小一般有两种定义方法。医师几何学照射野,即放射 源的前表面经准直器在模体表面的投影;再一为物理学照射野,这是剂量学 概念,即以射线束中心轴剂量为100%。照射野相对两边50%等剂量线之间的 距离,为照射野的大小。
分子低温水解塑料热压成形技术、真空袋成形技术和液体
混合发泡成形技术。高分子低温水解塑料热压成形技术的原理是将它投入
约75~85°C温热水中很快透明软化,取出放在治疗部位,约
5分钟后变硬成形。它在成形时就可直接与体位辅助装置连接,缩短了制
作时间。水解塑料成形技术小猪要用于头颈部体位的固定,
用于胸腹部较差,即使对前者,只能保证患者体位的垂直和前后的位置,
却不能保证左右体位的准确性,特别对肥胖患者,反而增加
了侧位的误差。真空袋体位固定器常用于胸腹部和儿童患者,以得到某一
要
求
的
治
疗
体
位
。
真空袋由一个真空泵和一个装入塑料或橡胶袋中的塑料微 粒球组成。躺在真空袋上的患者得到所要求的体位后,抽真空, 塑料微球彼此挤压成形。成形后的形状一般可以保持两个月左 右。液体混合发泡形成能够改进真空袋技术的体形适合度和能 保持更好的治疗体位。患者在特制的体位盒内躺好,处于要求 的治疗体位后,倒入两种液体的混合物,很快发泡变硬成形。 此方法的缺点是由于液体混合时化学作用产生较高的热量和体 积的急剧增大,需要有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以防烫 伤患者。
• 治疗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史
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1896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它的 生物学效应很快就得到认识。1899年放射治疗治愈了第一例病 人。1913年Coolidge研制成功了X先关1922年生产了深部X线 机,同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肿瘤大会上Coutard及Hautant报告 了放射治疗可治愈晚期喉癌,且无严重的合并症。1934年 Coutard发明了分割照射,一直沿用至今。放射治疗在初始阶 段经过了艰难的历程,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物理剂量——伦琴 (r),50年代制造了钴-60远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也逐渐形 成了独立的学科。60年代有了电子直线加速器,70年代建立了 镭疗的巴黎系统,80年代发展了现代近距离治疗。近十年来开 展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等, 放射治疗有了飞跃的发展。
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技术
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是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的一个环节。 由于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机(直线加速器、钴-60机等)、 模拟定位机、治疗计划系统和计算机断层(CT)、磁共振断层(MRI)等先进影 像诊断设备的采用,不仅可得到高精度的肿瘤定位、 高精度的治疗计划设计,而且还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治疗。确保“三精”治疗的实 施,一方面要有严格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质保(QA) 和质控(QC)作支持,另一方面一定要保证患者从肿瘤定位治疗计划设计、模 拟、确认及每天重复治疗的整个定位、摆位过程中, 患者体位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