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分析-2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和等效变换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分析-2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和等效变换

利用上述关系式,可测量电阻。
返回首页
习题讨论课1—
简单—电阻电路分析
(总第七、八讲)
重点和要求:
1. 参考方向的正确使用。
2. 分压、分流、功率的计算。
3. 欧姆定律、KCL、KVL的使用。
4. 等效的概念 电源的等效变换、电阻的Y-变换。
1. 求入端电阻。
(1) 求Rab、 Rac 。
c
4
4
2
2
4
a 3
a
(2) 求 Rab .
4 2
6
4
2 0.6
b
ab
2. 用电源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3) 求 Rab .
2 2 1 2 4
a
b 4
a
a
6A
10
等效 R
+ 2A
+
_ 6V
_ Us
b
b
3. 电路如图
g
2A
R=3
(1) 求I1, I2, I3, Uab, Ueg;
e
1 a
b 2 f
(2) 若R变为5 ,
U
I
+
US _
+
U
Ri
_
0
Ii
U=US – Ri I
R Ri: 电源内阻, 一般很小。
一个实际电压源,可用一个理想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Ri 串联的支路模型来表征其特性。
二、实际电流源
实际电流源,当它向外电路供给电流时,并不
是全部流出,其中一部分将在内部流动,随着端电 压的增加,输出电流减小。
I
u
GiU
is us Ri ,
Gi
1 Ri

电工电子技术第2章 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第2章 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2章 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内容:网络方程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

线性电路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依据是KCL 、KVL 及元件的伏安关系()VAR 。

根据这些基本依据可推导出三种不同的分析电路的方法:等效法、方程法、定理法。

本章首先介绍等效变换,然后讨论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及节点电位法,最后介绍常用定理,包括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等。

2.1.1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1.等效电路的概念:在分析电路时,可以用简单的等效电路代替结构较复杂的电路,从而简化电路的分析计算,它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等效电路只是它们对外的作用等效,一般两个电路内部具有不同的结构,工作情况也不相同,因此,等效电路的等效只对外不对内。

2.等效电路的应用:简化电路。

2.1.2 电阻的串联、并联与混联1. 电阻的串联电阻串联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首尾相联,中间没有分支,各电阻流过同一电流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串联。

串联电阻值: 123R R R R =++ 电阻串联时电流相等,各电阻上的电压:1 11122223333RUU IR R UR RRUU IR R UR RRUU IR R UR R⎫===⎪⎪⎪===⎬⎪⎪===⎪⎭2. 电阻的并联电阻的并联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的首尾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节点上,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相同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并联并联电阻电流值:123123123111U U UI I I I UR R R R R R⎧⎫=++=++=++⎨⎬⎩⎭并联电阻值:1231111R R R R=++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阻并联时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111122223333GU RII IR R GGU RII IR R GGU RII IR R G⎫===⎪⎪⎪⎪===⎬⎪⎪===⎪⎪⎭3. 电阻的混联既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叫混联电路。

第2章电路分析

第2章电路分析

(3)根据KVL和VCR对(b-n+1)个独立回路列以支路电流 为变量的方程;
(4)求解各支路电流,进而求出其他所需求的量。
若电路中含有无伴电流源(无电阻与之并联),可设电流源 两端的电压为未知量, 见例2-5。
電子工業出版社
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
例2-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1 =1 ,R2 =2 ,Us1 =5 V, Is3 =1 A。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解:对结点①列KCL方程,有
树枝数=(n-1),连枝数=(b-n + 1)
電子工業出版社
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
单连枝回路或基本回路:由一个连枝与相应的树枝构成的回路。
基本回路数 = 连枝数 = b-n+1 3.割集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支路的集合。
① 移去该集合中的所有支路,图G将分成两个部分; ② 当少移去其中任一支路时,图G仍是连通的。
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
图G的一条路径:从图G的某一结点出发,沿着 一些支路移动,从而到达另一结点(或回到原 出发点),这样的一系列支路。 连通图:任意两个结点之间至少存在一条路径。
電子工業出版社
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
树和基本回路
树的定义:①包含图G中的全部结点和部分支路; ②树T是连通的,且不包含回路。
R12 R31 R1 R12 R23 R31 R23 R12 R2 R12 R23 R31 R31R23 R3 R12 R23 R32
当Y连接中3个电阻相等,即R1 = R2 = R3 = RY时,
R△= R12 = R23 = R31 = 3RY
i1 = im1,i2 = im1 -im2,i3 = im2

电路基础-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电路基础-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Ra

R5
R3R1 R3
R1

50 40 10 50 40

20
Rc

R5
R1R5 R3
R1

40 10 10 50 40

4
Rd

R5
R5R3 R3
R1

10 50 10 50 40

5
图2.10(b)是电阻混联网络, 串联的Rc、R2的等效电阻
图2.10例2.5图
R1 I1
a
I3
c I2
R2 I5
R5 I4
b
I
R3
R4
R0 d + Us -
c I2
Rc
R2
Ra o
a
b
I4
Rd
R4
I
R0
d +
Us

(a)
(b)
星形连接电阻=
三角形连接图电2.阻10中例两2.两5相图邻电阻之积
三角形连接电阻之和
解 将△形连接的R1, R3, R5等效变换为Y形连接的Ra, Rc、 Rd, 如图2.10(b)所示, 代入式(2.8)求得
+ -Us1
R1
a
+ Us2
I

R
R2
b
(a)
Is1
R1
a
I
Is2
R2
R
b
(b)
图2.14例2.6图
a
I
Is
R12
R
b
(c)
解 先把每个电压源电阻串联支路变换为电流源电阻并联 支路。 网络变换如图2.14(b)所示, 其中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电阻电路 分析方法
仅由电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电路
(1)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是分析电阻电路的依据; (2)等效变换的方法,也称化简的 方法
电路的等效变换
1. 两端电路(网络)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路, 向外引出两个端钮,且从一个 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端子流出的电流,则称这一电 路为二端网络(或一端口网络)。 无 源 i 无 一 i 源 端 口
c
8 5 2
8
8
c
8
8
c
2
8
d
2
2
d
2
a
d
b
a
Rab 不变
b
2
a
b
断开c、d 短路c、d c和d为等电位点 2 8 ( 2 2)( 8 8) Rab 2 3.2 Rab 3.2 28 ( 2 2) ( 8 8)
课堂分析: a 2欧 b c 6‖3=2欧
R1 Rk Rn
R eq 等效
i
+
+ u1
_ + U _ + u _ k n
i
u _
u
_
由欧姆定律
u R1i RK i Rn i ( R1 Rn )i Req i
Req R1 Rk Rn Rk Rk
k 1 n
结论:
课堂分析:
(1)S1和S5闭合。其他断开。 (2)S2、S3和S5闭合。其他断开。 (3)S1、S3和S4闭合。其他断开。 (2)Rab=R1+R2//R3 //R4=1+1/3=1.33欧 (3)Rab=R1//R4 =0.5欧

电路与磁路(第三版)第02章

电路与磁路(第三版)第02章

于是:
12 12 I= = A = 3A [(1 + R1 ) //(5 + R2 )] + R3 [(1 + 2) //(5 + 1)] + 2 5 + R2 5 +1 I1 = ×I =( × 3)A = 2A 1 + R1 + 5 + R2 1+ 2 + 5 +1
第二章 电阻电路
2.3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和电源支路的串并联 2.3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和电源支路的串并联
第二章 电阻电路
内容提要
1.网络的等效变换; 2.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支路分析法、网孔分析法、 结点电压法; 3.网络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替代 定理。
2.1电阻的串联、 2.1电阻的串联、并联 电阻的串联
一 等效变换 对外电路具有完全相同的伏安关系的网络,可以互相 替代,这种替代称为等效变换。
第二章 电阻电路 分流公式:并联的各电阻中电流与各电阻大小成 ② 分流公式 反比,即
Gk I k = GkU = I G
两个电阻并联的分流公式: ③ 两个电阻并联的分流公式
R2 R1 I1 = I , I2 = I R1 + R2 R1 + R2
四 电阻的混联 既有电阻元件串联又有电阻元件并联的电路称为电 阻元件的混联。
第二章 电阻电路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①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对电 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②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③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不能等效变换。 ④任何一个理想电压源 US 和某个电阻 R 串联的电路, 都可化为一个电流为 IS 的理想电流源和这个电阻的并联 的电路,反之亦然。

第二章 电阻电路分析

第二章 电阻电路分析

is
解:假设 us 对 u 的响应 u' K1us 为 i 对 u 的响应为 u' ' K i
s 2 s
+
us
-
N
R
u
-
则 u u'u' ' K1us K2is 代入已知条件解得 K1 2 , K2 1.5 则 us 1V , is 2A 时,u = 1V。
节点2: u2 10 节点3: ( 1 3 1 4 ) u3 1 4 u2 1 解得: u1 4V , u2 10V , u2 6V 则:
4
i
u2 u3 1A 4
u u13 1A 1 u1 u3 1V 3V
例5:解法二
解:当外界电路一定时,电源 流出的电流也是一定的。
线性有源 二端网络 N
i2
+
us 2
-
其中, Rii 称为网孔 i 的自电阻,是网孔 i 中所有电阻之和,取“+”。
Rij (i j ) 称为网孔 i 与网孔 j 的互电阻,是网孔 i 与网孔 j共同电阻
之和。若流过互电阻的网孔电流方向相同,取“+”;反之取“-”。
usii 称为网孔 i 的等效电压源,是网孔 i 中所有电压源的代数和。当网孔
i1
+
R1 l1
a
i2 i4 R4
R2 l2
b
i3
R3
-
i5 R5
l3
u s1
-
us 2
+
c 列出节点的KCL方程
a: b: c:
l1 : l2 : l3 :
i1 i2 i4 0

电工电子技术PPT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PPT课件
书名:电工电子技术 ISBN: 978-7-111-41034-8 作者: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
1
电工电子技术 ppt 课件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 2.2 支路电流法 2.3 叠加原理 2.4 戴维南定律
2
电工电子技术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2.1.2电阻的串联
I
R1
U1
U
R2
U2
I
U
R
a)电阻的串联
b)等效电阻
图2-2 串联电阻的等效
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 等于各电阻之和。 这个结论可以推广至n个 电阻的串联,即
R=R1+R2+…+Rn
电阻串联时,各电阻上的电压为Uk=RkI=RR k U
各个串联电阻的电压与电阻值成正比。
行方向。
2)对n个节点,列出n-1个独立节点的KCL方程。
3)对各网孔列出b-(n-1)个独立KVL方程。
4)对上述b个独立方程联立求解,得出各支路电流.
I1
A
I3
网孔是平面电路中的回路,在该回 路内部不存在其他支路。本例题中 只有回路Ⅰ和回路Ⅱ满足网孔定义.
R1 US1
I2
R2


US2
对A点列KCL方程:I1+ I2-I3=0
R1
R2
R5 A R4
B R6
R3
a)
图2-8例2-5图
R1 R4
R2 R3
b)
R5
A
R6
B
解:RAB= R5+ R1∥R4+ R2∥R3+ R6=24Ω

电路理论分析-第2章

电路理论分析-第2章

R1
(R (R
R1) R1)
RA RA
400 0.5 R1 400 0.5
100 0.5 100
电路中的电流为
I U 500 5A 1.8A
R1 100
该电流超过了滑线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在电气工程中是不允许的,
此时的输出电压几乎为零。
10
实例分析1
+ 火线 U_
A
C
零线
B
A点等效电路
R
4 1 1 3
1A
PR I 2 R 3W
U RI 3V
PUS 41 4W
内部
PIS IsU 4 3 12W
PRS I 2Rs 1W
PRS U 2Gs 9W
25
例2 求电压U3
i1 5Ω
2i1
+
6V
3Ω 3Ω
_
解:由于电路中的R3对电流i1无影 响,暂且将其短路;
R1 5 i1
所谓端口上伏安关系相同,即外特性相同,指的是当N1 和N2分别接上同一个外电路时,它们对应端电压相等,对 应端电流相等,相应的外电路的功率也相等,则N1和N2对 外部电路是等效的。
3
§2.1 不含独立源电路的等效变换
一.无源二端网络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连接
电阻串联( Series Connection of Resistors )
uS _
º
º
+
+
+
uS1_
uS2_
uS us us1 us2
_
º
20
2. 理想电流源的串联并联
并联
is is1 is2 isn isk
iS1 iS2

电路基本分析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电路基本分析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Chapter 2
方法二:将Y→△(如下图),自己练习。
1

R12
2
1Ω 2Ω
1


2

3
1
1
R12
R13 2 Ω
2

2 1Ω
R23
3
1
R12
2
说明:使用△-Y 等效变换公式前,应先标出三个端头标 号,再套用公式计算。
Chapter 2
小结: 1 .一个内部不含独立电源的单口网络对外可以等效为一
电路对外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us和一个内阻Rs串 联的电压源模型。
Chapter 2
2. n个实际电流源并联:
isn
Gsn
i s2
is1
is3 Gs3
Gs2
i +a Gs1 u
-
b
i'
a
+
is
Gs
u'
-
b
由KCL得端口电压电流关系:
i i s 1 i s 2 i s 3 i s n G s 1 G s 2 G s 3 G s n u
解得:
i1

R1R2
R3u12 R2R3
R3R1

R1R2
R2u31 R2R3
R3R1
i2

R1R2
R1u23 R2R3
R3R1

R1R2
R3u12 R2R3
R3R1
i3

R1R2
R2u31 R2R3
R3R1

R1R2
R1u23 R2R3
R3R1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2)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2)

将控制变量i3用网孔电流表示,即补充方程
i3 i1 i2
代入上式,移项整理后得到以下网孔方程:
(R1 R3 )i1 R3i2 uS (r R3 )i1 (R2 R3 r)i2 0
例2-20 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的节点电压。
解:由于14V电压源连接到节点①和参考节点之间,节点 ①的 节点电压u1=14V成为已知量,可以不列出节点①的节点方 程。考虑到8V电压源电流i 列出的两个节点方程为:
(1S)u1 (1S 0.5S)u2 i 3A (0.5S)u1 (1S 0.5S)u3 i 0
例2-21 求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
解: 设想在端口外加电流源i,写出端口电压u的表达式
u u1 u1 ( 1)u1 ( 1)Ri Roi
求得单口的等效电阻
Ro

u i

(
1)R
求得单口的等效电阻
Ro

u i

(
1)R
由于受控电压源的存在,使端口电压增加了u1=Ri, 导致单口等效电阻增大到(+1)倍。若控制系数=-2,则单
受控源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分别称为电流控制的电压 源(CCVS),电压控制的电流源(VCCS),电流控制的电流 源(CCCS)和电压控制的电压源(VCVS),如下图所示。
每种受控源由两个线性代数方程来描述:
CCVS:
u1 0 u2 ri1
(2 25)
r具有电阻量纲,称为转移电阻。
VCCS: ii120gu1
第二章 简单电阻电路分析
2 -4
节点分析法
2 - 5 含受控源的电路分析法 2 - 6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主要内容:定理法: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 等效变换法:独立电源的等效变换、电阻的Y -Δ转换、移源法; 系统化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

§2-1 线性电路的性质·叠加定理(superposition theorem)一、 线性电路的概念由线性元件及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

电源的作用是激励,其它元件则是对电源的响应。

二、 线性电路的性质 1、齐次性: 若有图示的线性电路,在单电源激励下,以2R 的电流2i 为输出响应,则容易得到:s u R R R R R R R i 13322132++=由于321,,R R R 为常数,故有:s ku i =2显然,2i 与su 成比例。

在数学中,被称为“齐次性”,而在电路理论中则称为“比例性”。

2、相加性在图示的两激励电路中,若仍以2R 的电流2i 作为输出响应,则有:u+ |2us u+ ||2us s i R R R u R R i 2112121+++=显然,2i 由两项组成,第一项为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在电阻上引起的响应,每二项为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在电阻上引起的响应,每一项只与某个激励源成比例。

也即,由两个激励所产生的响应,表示为每一个激励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之和。

这在数学中称为“相加性”,在电路理论中则称为“叠加性”。

三、 叠加定理在任何线性电阻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叠加。

叠加性是线性电路的一个根本属性。

注: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

在叠加的各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压源置零(即,电压源用短路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置零(即,电流源用开路代替),电阻不更动,受控源保留在各分电路中。

和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取为原电路中的相同方向,求和时,应注意各分量前的“+”、“-”号。

原电路的功率不等于按各分电路计算所得的功率叠加,这是因为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电源等效变换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电源等效变换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电源等效变换
如图2.2.11所示,计算电路中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叠加定理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叠加定理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叠加定理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戴维宁定理
2.5 戴维宁定理
复杂电路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某一条支路的响应,此时可 以将这条支路划出,而把其余部分看作一个有源二端网络。 有源二端网络 具有两个出线端的内含独立电源的电路 无源二端网络 不含独立电源的二端网络
回路,网孔的数目就等于总的独立回路数。
I1
I3
I2 I II
III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支路电流法
4.选取独立结点电流方程和独立回路电压方程组成联列方程组。
I1
I3
I1+I2 - I3=0 R1I1 - R2I2=US1 - US2
I2 I II
R2I2+R3I3=US2
III
5.方程总数等于支路总数,也就是所要求的变量数,方程组
有唯一的解。解方程组,可得到各支路电流I1、I2和I3。
I1
US1(R2 R3 ) R1R2 R2 R3
US2 R3 R3R1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第二章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第二章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3)由计算可知,本例中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都是电源,发出的功率分别是:
PU1 = U1IU1 = 10×6 = 60W
PIS = UISIS = 10×2 = 20W 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分别是:
PR = RI 2 = 1×62 = 36W
PR1
=
R1
I
2 R1
=
1×(-4)2
=
16W
PR2 = R2 IS2 = 2 ×22 = 8W
PR3
=
R3
I
R
2 3
=
5 ×22
=
20W
两者平衡:
(60 + 20) W = (36 + 16 + 8 + 20)W
80W = 80W
P49 2.3.4 P75 2.3.6-7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2.4 支路电流法
(b) I U 20V 2 mA R 10kΩ
跳转
2.1.3 电阻混连电路的计算
例1:计算图示电路中a、b间的等效电阻Rab。
8
8 a
4
4
7
6 3
b 8
10 10
(a)
(b)
解: (a) Rab 8 // 8 6 // 3 6
(b) Rab 4 // 4 10 //10// 7 3.5
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
定律(KCL、KVL)列方程组求解。
I1
a
I2
R1
R2
E1
I3 R3
3
E2
1
2
对上图电路
b
支路数:b =3 结点数:n = 2 回路数 = 3 单孔回路(网孔) = 2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 R2il1+ (R2 +R3) il2 =uS2

R11=R1+R2 — 回路1的自电阻。等于回路1中所有电阻之和。 R22=R2+R3 — 回路2的自电阻。等于回路2中所有电阻之和。
自电阻总为正。 R12= R21= –R2 — 回路1、回路2之间的互电阻。 当两个回路电流流过相关支路方向相同时,互电阻取正 号;否则为负号。
(2) 列 KVL 方程
(R1+R2)Ia
-R2Ib
= US1- US2
-R2Ia + (R2+R3)Ib
- R3Ic = US2
-R3Ib + (R3+R4)Ic = -US4
对称阵,且 互电阻为负
(3) 求解回路电流方程,得 Ia , Ib , Ic
(4) 求各支路电流: I1=Ia , I2=Ib-Ia , I3=Ic-Ib , I4=-Ic
0 : 无关
特例:不含受控源的线性网络 Rjk=Rkj , 系数矩阵为对称阵。 (平面电路, Rjk均为负(当回路电流均取顺(或逆)时针方向))
回路法的一般步骤: (1) 选定l=b-(n-1)个独立回路,并确定其绕行方向; (2) 对l个独立回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其 KVL方程; (3) 求解上述方程,得到l个回路电流; (4) 求各支路电流(用回路电流表示);
-Ib+3Ic=3U2
增补方程: ② U2=3(Ib-Ia)
4Ia-3Ib=2
解得 Ia=1.19A
受控电压源
③ -12Ia+15Ib-Ic=0 9Ia-10Ib+3Ic=0
Ib=0.92A Ic=-0.51A
看作独立电 压源列方程

第0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0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2.1.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注意事项:
(1) 恒压源与恒流源之间不能等效变换。 (2) 凡与电压源串联的电阻,或与电流源并联的电阻, 无论是否是电源内阻,均可当作内阻处理。 (3) 电源等效是对外电路而言的,电源内部并不等效。 (4) 等效时要注意两种电源的正方向,电压源的正极为 等效电流源的流出端,不能颠倒。 等效内阻:
U0 IL R2 L
+
-
U0
R1 Us R1 R20 L
总电流: Is
负载电压: UL IL RL 负载功率: PL UL IL
Us Uo R1 总功率: Ps Us Is
效率:

PL 100 % Ps
2.1 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2.1.2 星形与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2.14)
2.1 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2.1.2 星形与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2) 将星形变换成三角形(Y→△):
R1R2 R2 R3 R3 R1 R12 R3 R1R2 R2 R3 R3 R1 R22 R1 R1R2 R2 R3 R3 R1 R31 R2
图 2.5 对称时Y—△的变换关系图
2.1 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2.1.2 星形与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例2.2 电路如图所示, 求Idb。 Rca=?
d
4W 4W 8W
按思路2,将Ybcd转换为△; 设Y成对乘积之和为Ycj 则:Ycj=4×4+4×8×2=80Ω
Ra =Ycj1/、将△ 8 = 10Ω 思路: abc转换为Y Rb=Ycj2/ 4 =Ybcd 20Ω转换为 、将
(2.15)

精品文档-电路基础(第三版)(王松林)-第2章

精品文档-电路基础(第三版)(王松林)-第2章

u1 u3 u2 0 u2 u5 u4 0 u3 u6 u5 0
(2.2-2)
第 2 章 电阻电路分析
各支路电流和电压的伏安关系方程(简称为支路方程)
u1 R1i1 ri2 u2 R2i2
uu34
R3i3 R4i4 uS 4
u5 R5i5 u6 R6 (i6 iS 6 ) R6i6 R6iS 6
2.1 2.1.1
当仅研究电路中各元件的相互连接关系时,一个二端 元件可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称为支路; 各支路的连接点画 为黑点,称为节点(或结点)。
第 2 章 电阻电路分析
图G是节点和支路(图论中分别称为顶点和边) 每条支路的两端都必须连接到相应的节点上。移去一条支路并 不把它相应的节点移去; 而移去一个节点,则应当把与该节点 相连的全部支路都同时移去。因此,图中不能有不与节点相连 的支路,但可以有孤立的节点,如图2.1-1(a)所示。全部节点 都被支路所连通的图称为连通图,否则称为非连通图。图2.11(a)是非连通图,它由相互分离的四个部分组成,称其分离度 ρ=4; 图2.1-1(b)是连通图,其分离度ρ=1。我们主要关心的 是连通图。
第 2 章 电阻电路分析
图 2.1-1 连通图与非连通图
第 2 章 电阻电路分析
全部支路都标有方向的图称为有向图(如图2.1-1(b)),
如果有一个图G,从图G中去掉某些支路和某些节点所形 成的图H称为图G的子图。
显然,子图H的所有支路和节点都包含在图G中。因此, 子图可以这样定义: 包含在图G内的图H称为图G的子图。例 如,图2.1-2(b)和(c)都是2.1.2(a)中图G
KVL 可列出回路电压方程(支路电压与回路方向一致取 “+”号,支路电压与回路方向相反取“-”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2
u12 i = , R12
' 12
R12
' i23 =
u23 , R23
2
u31 i = R31
' 31
对三角形联接按KCL可得: 对三角形联接按KCL可得: 可得 u12 u31 i = , − R12 R31
' 1
u23 u12 i = , − R23 R12
' 2
' i3 =
u31 u23 − R31 R23
Us1 – Us2 = i1 R1 – i2 R2
Us2 = i2 R2 + i3 R3
4 解方程组,求解出各支路电流。 解方程组,求解出各支路电流。
Ex: 列写支路电流方程 (1) 2 l1 + _ 1
第2章 2. 2
6 l3 (2) 4 l2 3 5 (3)
方程: 列KCL方程 方程
(4)
方程: 列KVL方程 方程 结点(1): i2 + i6 − i1 = 0 回路(1): R1i1 + R2i2 + R3i3 = u s1 结点 回路 结点(2): − i2 + i3 + i4 = 0 回路 − R3i3 + R4i4 + R5i5 = − R5is 5 回路(2): 结点 结点(3): 结点 回路(3): − i4 + i5 − i6 = 0 回路 − R2i2 − R4i4 + R6i6 = 0
2.2 支路电流法
第2章 2. 2
凡不能用电阻串并联等效化简的电路,称为复杂电路。 凡不能用电阻串并联等效化简的电路,称为复杂电路。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电压)为求解对象,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电压)为求解对象,直接 应用KCL KVL列出所需方程组而后解出各支路电流 KCL和 应用KCL和KVL列出所需方程组而后解出各支路电流 电压) 它是计算复杂电路最基本的方法。 (电压)。它是计算复杂电路最基本的方法。 A 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的步骤 i3 1 确定支路数b ,假定各支路电 R1 R2 i1 i2
u23 u12 i = , − R23 R12
' 2
u31 u23 i = , − R31 R23
' 3
从对应的三角联接与星形联接电流关系式可得: 从对应的三角联接与星形联接电流关系式可得: 1 R1 R2 + R2 R3 + R3 R1 R12 = R3 i1
R1
R3 3 i3
R2
i2
2
R1 R2 + R2 R3 + R3 R1 R23 = R1 R1 R2 + R2 R3 + R3 R1 R31 = R2
3. 电流源串联
Is1 Is2 I

特例: I = Is1= Is2 一般不能串联
6. 电导并联
Y1
Y2
Y
Y = Y1 + Y2
7. 电压源电流源并联 +
Us Is
+


U=Us

8. 电压源与电阻并联 +
Us Is
+

- 9. 电流源与电压源串联 + -
Us Is I

U=Us

I
I = Is
i
<一> 并联的特点 各电导的电压是同一个电压。 各电导的电压是同一个电压。 <二> 并联电路的等效电导 根据KCL可得: 根据KCL可得: 可得 i = i1 + i2 + K + in = (G1 + G2 + K + Gn )u = Geq u 其中
Geq = G1 + G2 + KGn = ∑ Gk
2.1 等效电路分析方法
一、一端口网络(二端子网络) 一端口网络(二端子网络) 定义:一个网络具有两个引出端子与外电路相联而不管 定义: 其内部结构如何复杂,这样的网络叫一端口网络。 其内部结构如何复杂,这样的网络叫一端口网络。
iinput
iinput = ioutput
ioutput
一端口网络分为含源一端口网络与无源一端口网络。 一端口网络分为含源一端口网络与无源一端口网络。
对星形联接电路有: 对星形联接电路有: 1
i1
R1
u12 = i1 R1 − i2 R2
u23 = i2 R2 − i3 R3
R2
R3 3 i3 i1 = i2 = i3 =
i1 + i2 + i3 = 0
i2
2
由上面数学式可推出 由上面数学式可推出: 推出:
R3 u12 R2 u31 − R1 R2 + R2 R3 + R3 R1 R1 R2 + R2 R3 + R3 R1 R1 u23 R3 u12 − R1 R2 + R2 R3 + R3 R1 R1 R2 + R2 R3 + R3 R1 R2 u31 R1 u23 − R1 R2 + R2 R3 + R3 R1 R1 R2 + R2 R3 + R3 R1
注意:只有相同的电压源才能允许并联。否则,烧毁电压表。 注意:只有相同的电压源才能允许并联。否则,烧毁电压表。
二、理想电流源的并联 is
i s1
is 2
i sn
is
根据KCL可得: 根据KCL可得:i s = i s1 + i s 2 + KK + i sn 可得
= ∑ i sk
k =1
n
(外特性不变)。 外特性不变)。
u u i = 12 − 31 , R12 R31
' 1
R3 u12 R2 u31 i1 = − R1 R2 + R2 R3 + R3 R1 R1 R2 + R2 R3 + R3 R1 R1 u23 R3 u12 i2 = − R1 R2 + R2 R3 + R3 R1 R1 R2 + R2 R3 + R3 R1 R2 u31 R1 u23 i3 = − R1 R2 + R2 R3 + R3 R1 R1 R2 + R2 R3 + R3 R1
流的参考方向 2 应用 应用KCL对结点 列方程 对结点A列方程 对结点
i1 + i2 – i3 = 0
+ Us1 –
+ R3 Us2 –
对于有n个结点的电路, 对于有 个结点的电路,只能列出 (n–1)个独立的 个结点的电路 个独立的KCL方程 方程 3 应用 应用KVL列出余下的 b – (n–1)方程 列出余下的
u12
I 8Ω
1A
2Ω 1 2I 2Ω 2
u12
I 8Ω
1A
1 I 2Ω 2
u12
I 8Ω
1A
U12=4V
五、其它特例
i
i
is
us
u
us
i
u
R
us
u
i
is
i
us is
i
is
R
三、各种等效电路 1. 电压源串联 + U -s1 +
Us2
+
US
+

US

- Us= Us1+Us2

2. 电压源并联 + Us1 - + Us2 - +U - 特例: U=Us1=Us2 一般不能并联
二 、 等效变换的概念 替代前后两个电路的外部性能相同。 替代前后两个电路的外部性能相同。即替代两部分的端 口的伏—安特性完全相同。 口的伏—安特性完全相同。 例: R1 R3 R2 R4 Req
R2 ( R3 + R4 ) Req = R1 + R2 + R3 + R4
2.1.1 无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变换
6A
6Ω 6V
6A
5Ω 10V
2A
5Ω
四、特殊情况(含受控源) 特殊情况(含受控源) 受控电压源、电组的串联组合与受控电流源、电导的并联 受控电压源、电组的串联组合与受控电流源、 可以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变换。 可以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变换。此时应把受控源当作独立电 源来处理。注意: 源来处理。注意:在等效变换过程中控制量必须在电路中保持 完整的形式。 完整的形式。 例2.4: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方法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12。 2.4: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方法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2Ω 1 2I 2Ω 2
is us = G
1 1 u = is − i G G 或: 1 R= G
us is = R
1 R= G
这样,两图的外特性一致,从而说明能进行等效变换。 这样,两图的外特性一致,从而说明能进行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的特点: 等效变换的特点: 1. 外特性不变;2. 内部特性不同。 外特性不变; 内部特性不同。 例2.3:将所示电路化为最简形式的等效电压源或等效电流源。 2.3:将所示电路化为最简形式的等效电压源或等效电流源。
k =1 n
i1
i2 G2
in Gn
u
G1
i
u
Geq
i
i1
i
i2 G2
in Gn
u
G1
u
Geq
<三> 电流的分配 Gk ik = uGk = i k = 1, 2, K , n Geq 即:电流按电导成正比分配或按电阻成反比分配 三、电阻的串并联
四、含受控源无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变换 等效电阻R 等效电阻Req:对无源一端口网络外施电压源 s 或 对无源一端口网络外施电压源u 电流源i 产生相应电流i或电压 或电压u, 电流源 s产生相应电流 或电压 ,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