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疑难习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基础计算专题

九年级数学基础计算专题

九年级数学基础计算专题一.解答题(共30小题)1.求值:|﹣2|+20090﹣(﹣)﹣1+3tan30°.2.计算:﹣22+(tan60°﹣1)×+(﹣)﹣2+(﹣π)0﹣|2﹣|3.计算:4cos30°﹣|﹣2|+()0﹣+(﹣)﹣2.4.(1)计算:2cos60°﹣(2009﹣π)0+;(2)解方程:.5.(1)︳﹣3|﹣2cos30°﹣﹣2﹣2+(3﹣π)0(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36.(1)(﹣2010)0+﹣2sin60°.(2)已知x2﹣2x=1,求(x﹣1)(3x+1)﹣(x+1)2的值.7.计算:(2+)(2﹣)2+()0+﹣2(cos30°+sin30°)+(0.5)﹣1.8.(1)计算:(﹣2010)0+(sin60°)﹣1﹣|tan30°﹣|+;(2)先化简:,若结果等于,求出相应x的值.9.(1)计算:cos60°+|1﹣|﹣(2﹣tan30°)+()﹣1;(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3,b=).10.分解因式:m2﹣n2+2m﹣2n 11.分解因式:x3﹣2x2y+xy2.11.分题因式:a2+2ab+b2﹣c2.化简:(﹣)÷.14.化简:﹣÷12.15.计算:(1)(x+2y)2﹣(x+y)(x﹣y);(2)(a﹣1﹣)÷16.化简:(﹣)÷.(1)计算:﹣sin60°+|2﹣|+(2)解分式方程:+2= 17.18.解方程:.19.解方程:+=1.19.解方程:.21.解分式方程:+=﹣1.解不等式组:23.解不等式组:22.24.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5.解不等式组:.26.解方程:(x﹣3)(x﹣1)=3.26.解方程:x(2x+1)=8x﹣3.28.用配方法解方程:2x2﹣x﹣1=0.29.解方程:3x2﹣2x﹣2=0.30.解方程:(x+2)(x+3)=1.九年级数学基础计算专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求值:|﹣2|+20090﹣(﹣)﹣1+3tan30°.【解答】解:原式=2﹣+1+3+3•=6.2.计算:﹣22+(tan60°﹣1)×+(﹣)﹣2+(﹣π)0﹣|2﹣|【解答】解:原式=﹣4+(﹣1)+4+1﹣2+=﹣4+3﹣+3+=2.3.计算:4cos30°﹣|﹣2|+()0﹣+(﹣)﹣2.【解答】解:4cos30°﹣|﹣2|+()0﹣+(﹣)﹣2=(3分)=(5分)=8.(6分)4.(1)计算:2cos60°﹣(2009﹣π)0+;(2)解方程:.【解答】解:(1)原式=2×﹣1+3=3.(2)去分母得:2﹣x+3(x﹣3)=﹣2,化简得2x=5,解得x=.经检验,x=是原方程的根.∴原方程的根是x=.5.(1)︳﹣3|﹣2cos30°﹣﹣2﹣2+(3﹣π)0(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3【解答】(1)解:原式=3﹣﹣2﹣+1 (3分)=;(5分)(2)解:=(1分)=(3分)=.(4分)当x=3时,原式=1.(5分)6.(1)(﹣2010)0+﹣2sin60°.(2)已知x2﹣2x=1,求(x﹣1)(3x+1)﹣(x+1)2的值.【解答】(1)解:原式=1+﹣1﹣2×=0.(2)解:原式=3x2+x﹣3x﹣1﹣x2﹣2x﹣1=2x2﹣4x﹣2.当x2﹣2x=1时,原式=2(x2﹣2x)﹣2=2×1﹣2=0.7.计算:(2+)(2﹣)2+()0+﹣2(cos30°+sin30°)+(0.5)﹣1.【解答】解:原式=(2﹣)+1÷2﹣2()+2(3分)=(2+1﹣1+2)+(2﹣﹣2×)(5分)=4.(6)8.(1)计算:(﹣2010)0+(sin60°)﹣1﹣|tan30°﹣|+;(2)先化简:,若结果等于,求出相应x的值.【解答】解:(1)原式=1++2=1++2=1++2=3;(2)原式==;由=,得:x(x﹣3)=2,解得x=.9.(1)计算:cos60°+|1﹣|﹣(2﹣tan30°)+()﹣1;(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3,b=).【解答】解:(1)原式===;(2)解:原式====当a=3,b=时,原式=.10.分解因式:m2﹣n2+2m﹣2n【解答】解:m2﹣n2+2m﹣2n,=(m2﹣n2)+(2m﹣2n),=(m+n)(m﹣n)+2(m﹣n),=(m﹣n)(m+n+2).11.分解因式:x3﹣2x2y+xy2.【解答】解:x3﹣2x2y+xy2,=x(x2﹣2xy+y2),=x(x﹣y)2.12.分题因式:a2+2ab+b2﹣c2.【解答】解:a2+2ab+b2﹣c2=(a+b)2﹣c2=(a+b+c)(a+b﹣c).13.化简:(﹣)÷.【解答】解:原式=[﹣]÷=÷=•=.14.化简:﹣÷【解答】解:原式=﹣•=﹣==.15.计算:(1)(x+2y)2﹣(x+y)(x﹣y);(2)(a﹣1﹣)÷【解答】解:(1)原式=x2+4xy+4y2﹣x2+y2=4xy+5y2;(2)原式=•=•=.16.化简:(﹣)÷.【解答】解:(﹣)÷=====.17.(1)计算:﹣sin60°+|2﹣|+(2)解分式方程:+2=【解答】解:(1)原式=×3﹣×+2﹣+=+2﹣=2;(2)去分母得,x﹣1+2(x﹣2)=﹣3,3x﹣5=﹣3,解得x=,检验:把x=代入x﹣2≠0,所以x=是原方程的解.18.解方程:.【解答】解:两边乘x﹣2得到,1+3(x﹣2)=x﹣1,1+3x﹣6=x﹣1,x=2,∵x=2时,x﹣2=0,∴x=2是分式方程的增根,原方程无解.19.解方程:+=1.【解答】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x+1),得(x+1)2﹣4=(x﹣1)(x+1),解得x=1.检验:把x=1代入(x﹣1)(x+1)=0.所以原方程的无解.20.解方程:.【解答】解:方程两边乘(x﹣2)(x+2),得x(x+2)﹣8=x﹣2,x2+x﹣6=0,(x+3)(x﹣2)=0,解得x1=﹣3,x2=2.经检验:x1=﹣3是原方程的根,x2=2是增根.∴原方程的根是x=﹣3.21.解分式方程:+=﹣1.【解答】解:去分母得:﹣(x+2)2+16=4﹣x2,去括号得:﹣x2﹣4x﹣4+16=4﹣x2,解得:x=2,经检验x=2是增根,分式方程无解.22.解不等式组:【解答】解:由①,得3x﹣2x<3﹣1.∴x<2.由②,得4x>3x﹣1.∴x>﹣1.∴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23.解不等式组:【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7,∴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7<x≤﹣1.24.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3,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25.解不等式组:.【解答】解:,解①得x<2,解②得x≥﹣1,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2.26.解方程:(x﹣3)(x﹣1)=3.【解答】解:方程化为x2﹣4x=0,x(x﹣4)=0,所以x1=0,x2=4.27.解方程:x(2x+1)=8x﹣3.【解答】解:去括号,得:2x2+x=8x﹣3,移项,得:2x2+x﹣8x+3=0合并同类项,得:2x2﹣7x+3=0,∴(2x﹣1)(x﹣3)=0,∴2x﹣1=0或x﹣3=0,∴,x2=3.28.用配方法解方程:2x2﹣x﹣1=0.【解答】解:两边都除以2,得.移项,得.配方,得,.∴或.∴x1=1,.29.解方程:3x2﹣2x﹣2=0.【解答】解:=即,∴原方程的解为,30.解方程:(x+2)(x+3)=1.【解答】解:化简得,x2+5x+5=0∴a=1,b=5,c=5∴b2﹣4ac=5>0∴x=∴x1=,x2=.初中怎样提高数学成绩1.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初中数学疑难问题的经验求解

初中数学疑难问题的经验求解

浅谈初中数学疑难问题的经验求解【摘要】初中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初中数学知识时,对所遇知识难点的难解和错解现象层出不穷。

笔者作为一名具备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的普通教育工作者。

将在本文中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初步谈一谈如何解决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改革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疑难问题课堂教学新课程经验【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74-01初中学生由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应试教育下学生思维拓展能力的相对受限,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面临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学生对所遇数学知识难点问题的难解和错解现象层出不穷。

因此,这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解题的思维方法,从优化解题的思路着手,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展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空间,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数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 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教育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最终更要让学生“会学”。

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会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思考、分析、解题等的具体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因此,对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所遇疑难问题的解惑和释疑,最终的目的即是通过对诸类数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学习的思维方式、解题思路、答题方法,最终达到自学自究自查的目的,得到数学课程中自我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

因此,对本课题的研究,即是对素质教育的方法论研究,对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施也具备参照意义。

2 初中数学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2.1对教学文本处理的依据一明确学生的认知起点。

初中数学新教材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从不适应到现在的许多教师的顺从,以本为本的态度,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与重点难点的突破。

初中数学专题辅导

初中数学专题辅导

初中数学专题辅导一.应用方程处理问题在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的高科技迅猛发展,带动了各学科的发展,数学也是一样,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给数的发展助以强大的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育更加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强调了加强应用意识,发展创造能力,这是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

在中学数学里加强了问题解决的培养和训练,由一般性问题解决向开放性问题解决发展,因此列方程解应用题被人们更加重视起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内容很丰富,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要求能熟练地解方程,而且要求具有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和方程将这种关系表达出来的能力。

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考点解析】例. 张清是运输公司的经理,他接受了这样的运输任务:把第一仓库的50吨面粉和第二仓库的70吨面粉运往甲、乙两个面包加工厂,其中甲厂接收40吨面粉,乙厂接收80吨面粉。

显然,张清是可以安排出很多运输方案的,考虑到厂家的利益,要使总的运费最省,如果1吨面粉的运输费用如表一所示,那么,张清应该怎样安排运输任务才能使总的运费最低?工厂运价甲乙仓库第一仓库6元8元第二仓库4元5元表一分析:这是一个生产实际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首先应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工厂运货量甲乙仓库(40)(80)第一仓库(50)x1x2第二仓库(70)x3x4表二解:假设张清安排的运输方案如表二,那么x x x x 1234、、、应满足下面的数量关系: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234132412345017024038044123+=+=+=+=⎧⎨⎪⎪⎩⎪⎪+-()()()()()()()()()其中、、、非负其中式可以由得到也就是说我们得到了有四个未知量,三个独立方程组成的四元一次方程组,因此,可以把x x x 234、、分别用x 1表示出来。

如果设总运费为N ,那么有N x x x x x x x x x x x =+++=+-+-++=-≤≤68456850440530710304012341111111()()()()由和非负可得:所以,只要x 1取最大值40,总运费N 取最小值670,也就是说,由第一仓库给甲厂运40吨面粉,给乙厂运10吨面粉,再由第二仓库给乙厂运70吨面粉,即完成了给定任务,还使总运费最省,共计670元。

数学中考答题技巧(集锦13篇)

数学中考答题技巧(集锦13篇)

数学中考答题技巧(集锦13篇)数学中考答题技巧第1篇1、迅速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的时候心情一定会比较紧张,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不要匆匆作答。

首先要从头到尾、正面反面浏览全卷,尽可能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

摸清“题情”的原则是:轻松解答那些一眼就可以看出结论来的简单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以从心里分为比较熟悉和比较陌生两大类。

对这些信息的掌握,可以确保不出现“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局面。

2、答卷顺序“三先三后”。

在浏览了试卷并做了简单题的第一遍解答之后,我们的情绪就应该稳定了很多,现在对自己也会信心十足。

我们要明白一点,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能够拿到绝大部分分数就已经实属不易,所以要允许自己丢掉一些分数。

在做题的时候我们要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

首先是“先易后难”。

这点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要先做简单题,然后再做复杂题。

当全部题目做完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就再回来研究那些难题。

当然,在这里也不是说在做题的时候,稍微遇到一点难题就跳过去,这样自己给自己遗留下的问题就太多了。

也就违背了我们的原意。

其次是“先高后低”。

这里主要是指的倘若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遵守先做分数高的题目再做分数低的题目的顺序。

这样能够拿到更多的总得分。

并且,高分题目一般是分段得分,第一个或者第二个问题一般来说不会特别难,所以要尽可能地把这两问做出来,从总体上说,这样就会比拿出相应时间来做一道分数低的题目“合算”。

最后是“先同后异”。

这里说的“先同后异”其实指的是,在大顺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把难题按照题目的大类进行区分,将同类型的题目放在一起考虑,因为这些题目所用到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在思考的时候就容易提高单位时间效益。

3、做题原则“一快一慢”。

这里所谓的“一快一慢”指的是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题目本身实际上是这道题目的全部信息源,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逐字逐句地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地看清题意。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完整版(实用的中考专题复习指导书)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经典题型完整版(实用的中考专题复习指导书)

综合知识讲解目录第一章绪论11.1初中数学的特点1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21.3如何去听课51.4几点建议6第二章应知应会知识点72.1代数篇72.2几何篇11第三章例题讲解17第四章兴趣练习294.1代数部分294.2几何部分45第五章复习提纲50第一章绪论1.1初中数学的特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怎么学习初中数学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

“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

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5)把概念回归自然。

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

2020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试卷及答案(含单元期中期末全套)〈精〉

2020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试卷及答案(含单元期中期末全套)〈精〉
20、(本题8分)若(x2+mx-8) (x2-3x+n)的展开式中不含x2和x3项,求m和n的值
21、(本题8分)若 =2005, =2006, =2007,求 的值。
22、(本题8分).说明代数式 的值,与 的值无关。
23、(本题8分)如图,某市有一块长为(3a+b)米,宽为(2a+b)米的长方形
C.50°、130°
D.60°、120°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图中与∠1是内错角的角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3、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AOD和∠BOC的和为202°,那么∠AOC的度数为( )
(a-b)2+______=(a+b)2
18.若x2-3x+a是完全平方式,则a=_______.
19.多项式5x2-7x-3是____次_______项式.
2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0059=________.
21.若-3xmy5与0.4x3y2n+1是同类项,则m+n=______.
A.89°
B.101°
C.79°
D.110°
14、如图,∠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15、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5,②∠1=∠7,③∠2+∠3=180°,④∠4=∠7,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的序号是( )
33.(ab+1)2-(ab-1)2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考试范围:第二单元;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体育课上,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A. 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垂线段最短D.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 如图,AC⊥BC,CD⊥AB,下列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线段CD的长度是C点到AB的距离;②线段AC是A点到BC的距离;③AB>AC>CD.A. 0个B. 1个C. 2个D. 3个3.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因为∠1+∠3=180°,∠2+∠3=180°,所以∠1=∠2,其推理依据是( )A. 同角的余角相等B. 对顶角相等C. 同角的补角相等D. 等角的补角相等4. 平面内有n条直线(n≥2),这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可以得到a个交点,最少可以得到b个交点,则a+b的值是( )A. n(n−1)B. n2−n+1C. n2−n2D. n2−n+225. 下列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B.C.D.6. 如图,与∠α构成同旁内角的角有( )A. 1个B. 2个C. 5个D. 4个7. 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 )A. 6对B. 8对C. 10对D. 12对8. 如图,射线OB、OC在∠AOD的内部,下列说法:①若∠AOC=∠BOD=90°,则与∠BOC互余的角有2个;②若∠AOD+∠BOC=180°,则∠AOC+∠BOD=180°;③若OM、ON分别平分∠AOD,∠BOD,则∠MON=12∠AOB;④若∠AOD=150°、∠BOC=30°,作∠AOP=12∠AOB、∠DOQ=12∠COD,则∠POQ=90°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 如图,用尺规作图法作出∠OBF,使得∠OBF与已知角∠AOB,作图痕迹弧是( )A. 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弧;B. 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弧;C. 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弧;D. 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弧.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②若AB=BC,则点B为线段AC的中点;③同角的补角相等;④点C在线段AB上,M,N分别是线段AC,CB的中点.若MN=5,则线段AB=10.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1. 某城市有四条直线型主干道分别为l1,l2,l3,l4,l3和l4相交,l1和l2相互平行且与l3、l4相交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则共可得同旁内角对.( )A. 4B. 8C. 12D. 1612. 若∠1与∠2是同旁内角,∠1=50°,则( )A. ∠2=50°B. ∠2=130°C. ∠2=50°或∠2=130°D. ∠2的大小不定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3. 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线段AM⊥射线MN,垂足为M,线段BC⊥射线MN,垂足为C.若点P是射线MN上一点,连结PA、PB,记∠PBC=α,∠PAM=β,且0°<∠APB<180°,则∠APB=______(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APB).14. 已知∠A=35°,则∠A的余角的3倍是___________.15. 平面内5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没有3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图中共有______对同旁内角.16. 如图,与∠A是同旁内角的角共有____________个.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

【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8讲 尺规作图(讲练版)

【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8讲 尺规作图(讲练版)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8讲尺规作图【疑难点拨】1.考查尺规作图该题型主要考查尺规作图,有关尺规作图的内容,可能单独考查基本尺规作图,也可能把几个尺规作图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在尺规作图中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理解相关的定义、定理等;二是熟练掌握基本尺规作图的作图方法;三是注意保留清晰的作图痕迹,这是尺规作图的精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解题步骤,因为尺规作图的重点是“作”,而这个“作”是通过作图痕迹体现出来的.2.尺规作图与几何计算、几何证明相结合该题型常以几何计算或证明为主,兼顾考查尺规作图的内容,如根据图中的作图痕迹确定某个图形的形状,或根据题目要求利用尺规作图作出某个图形,进而利用该图形的性质进行计算与推理.3.五种基本尺规作图(1)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①作射线OP;②以点O为圆心,a为半径作弧,交OP 于点A,则OA即为所求作的线段。

(2) 作角的平分线: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点N,M;②分别以点M,N为圆心,以大于12MN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③作射线OP即为所求。

(3)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①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长为半径,在AB两侧作弧,分别交于点M,N;②作直线MN即为所求。

(4)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①以点O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α的两边于点P,Q;②作射线O′A′;③以点O′为圆心,OP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M;④以点M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点N;⑤过点N作射线O′B′,则∠A′O′B′即为所求(5)作直线l的垂线: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A,B两点;②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在直线两侧作弧,两弧分别交于点M,N;③作直线MN即为所求【基础篇】一、选择题:1.(2018•襄阳)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分别交BC,AC于点D,E.若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为()A.16cm B.19cm C.22cm D.25cm2.(2018•宜昌)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下列作图中正确的是()A.B.C.D.3.(2018年湖北省宜昌市3分)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下列作图中正确的是()4.(2018•潍坊)如图,木工师傅在板材边角处作直角时,往往使用“三弧法”,其作法是:(1)作线段AB,分别以A,B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的交点为C;(2)以C为圆心,仍以AB长为半径作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3)连接BD,B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BD=30°B.S△BDC=AB2 C.点C是△ABD的外心 D.sin2A+cos2D=15.(2018•湖州)尺规作图特有的魅力曾使无数人沉湎其中.传说拿破仑通过下列尺规作图考他的大臣:①将半径为r的⊙O六等分,依次得到A,B,C,D,E,F六个分点;②分别以点A,D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G是两弧的一个交点;③连结OG.问:OG的长是多少?大臣给出的正确答案应是()A.r B.(1+)r C.(1+)r D.r二、填空题:6.(2018•南京)如图,在△ABC中,用直尺和圆规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连接DE.若BC=10cm,则DE= cm.7.(2018·辽宁省抚顺市)(3.00分)如图,▱ABCD中,AB=7,BC=3,连接AC,分别以点A和点C 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CD于点E,连接AE,则△AED 的周长是.8.(2018•淮安)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5,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分别为点P、Q,过P、Q两点作直线交BC于点D,则CD的长是.三、解答与计算题:9.(2018·浙江宁波·8分)在5×3的方格纸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1中画出线段BD,使BD∥AC,其中D是格点;(2)在图2中画出线段BE,使BE⊥AC,其中E是格点.10.(2018•甘肃白银,定西,武威)如图,在中,.(1)作的平分线交边于点,再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判断(1)中与的位置关系,直接写出结果.【能力篇】一、选择题:11.(2018·台湾·分)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BC>AB>AC,甲、乙两人想找一点P,使得∠BPC 与∠A互补,其作法分别如下:(甲)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P点,则P即为所求;(乙)作过B点且与AB垂直的直线l,作过C点且与AC垂直的直线,交l于P点,则P即为所求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两人皆正确 B.两人皆错误 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12.(2018•河北)尺规作图要求:Ⅰ、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Ⅱ、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Ⅲ、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Ⅳ、作角的平分线.如图是按上述要求排乱顺序的尺规作图:则正确的配对是()A.①﹣Ⅳ,②﹣Ⅱ,③﹣Ⅰ,④﹣ⅢB.①﹣Ⅳ,②﹣Ⅲ,③﹣Ⅱ,④﹣ⅠC.①﹣Ⅱ,②﹣Ⅳ,③﹣Ⅲ,④﹣ⅠD.①﹣Ⅳ,②﹣Ⅰ,③﹣Ⅱ,④﹣Ⅲ13.(2018•河南)如图,已知▱AOBC的顶点O(0,0),A(﹣1,2),点B在x轴正半轴上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OA,OB于点D,E;②分别以点D,E 为圆心,大于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交于点F;③作射线OF,交边AC于点G,则点G 的坐标为()A.(﹣1,2)B.(,2)C.(3﹣,2)D.(﹣2,2)二、填空题:14. (2018·辽宁省葫芦岛市) 如图,OP平分∠MON,A是边OM上一点,以点A为圆心、大于点A 到ON的距离为半径作弧,交ON于点B.C,再分别以点B.C为圆心,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作直线AD分别交OP、ON于点E.F.若∠MON=60°,EF=1,则OA= 23.15.(2018·吉林长春·3分)如图,在△ABC中,AB=AC.以点C为圆心,以CB长为半径作圆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连结BD.若∠A=32°,则∠CDB的大小为度.三、解答与计算题:16.(2018•安徽•分)如图,⊙O为锐角△ABC的外接圆,半径为5.(1)用尺规作图作出∠BAC的平分线,并标出它与劣弧BC的交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1)中的点E到弦BC的距离为3,求弦CE的长.17. (2018•北京•5分) 下面是小东设计的“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直线及直线外一点P . l P求作:PQ ,使得PQ l ∥.作法:如图,BC A Pl①在直线上取一点A ,作射线PA ,以点A 为圆心,AP 长为半径画弧,交PA 的延长线于点B ; ②在直线上取一点C (不与点A 重合),作射线BC ,以点C 为圆心,CB 长为半径画弧,交BC 的延长线于点Q ;③作直线PQ .所以直线PQ 就是所求作的直线.根据小东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2)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AB =_______,CB =_______,∴PQ l ∥(____________)(填推理的依据).18. (2018·广东·6分)如图,BD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CBD=75°,(1)请用尺规作图法,作AB 的垂直平分线EF ,垂足为E ,交AD 于F ;(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条件下,连接BF ,求∠DBF 的度数.【探究篇】19.(2018·四川自贡·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1)作出经过点B,圆心O在斜边AB上且与边AC相切于点E的⊙O(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设(1)中所作的⊙O与边AB交于异于点B的另外一点D,若⊙O的直径为5,BC=4;求DE的长.(如果用尺规作图画不出图形,可画出草图完成(2)问)20.(2018·广东广州·12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90°,AB>CD,AD=AB+CD.(1)利用尺规作∠A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连接A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①证明:AE⊥DE;②若CD=2,AB=4,点M,N分别是AE,AB上的动点,求BM+MN的最小值。

参加浙江省初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经典)

参加浙江省初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经典)

参加浙江省初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小感景宁中学刘琪浙江省初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于12月15日—17日在绍兴市建功中学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县(市、区)的260余位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绍兴市建功中学主办。

培训围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及疑难问题解决”的主题,展开了多个方面的研讨交流。

作为一线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活动的整个过程,收获很多,感想也很多,现把学习的某些部分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一、关于课堂导入设计【背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需要精彩的课堂导入,而一段精彩的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见,设计精彩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现象】现象一:对于课堂导入环节,有些教师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甚至于活动课都会创设一个或多个生活情境,课堂上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新知--------,于是,有些教师为“情境”的存在而去刻意创设,好像没有情境就不是新课程,却不关注创设的情境是否合情合理,是否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

现象二:在课堂导入环节,也有部分教师上课总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最本质的纯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完全脱节,于是,学生眼中的数学越来越枯燥乏味。

【困惑】基于以上背景,我不禁思考,课堂导入如果仅仅是为了引出课题这一单一的目的,那么它的存在确实值得商榷,但如果课堂导入环节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中的“一发”,那么它的存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迈好成功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案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课时《全等三角形》。

《数学总复习》课件

《数学总复习》课件

多做习题,举一反三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 维灵活性。
未来学习展望
持续关注数学发展动态
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激发其对数学的 兴趣和热情。
培养数学思维习惯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数学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强调数学在物理、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广泛应用。
化学
数学在化学的分子结构建模、化 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计算等方
面发挥关键作用。
生物
数学在生物学中用于研究基因序 列、生态系统和种群动态等方面

数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
数学在算法设计、数据结构、密码学和网络安全 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工程学
数学在建筑设计、机械设计、航空航天和电子工 程等领域提供基础支持。
《数学总复习》ppt课件
目录
• 数学基础知识回顾 • 数学解题技巧 • 数学应用与拓展 • 数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 数学复习总结与展望
01
数学基础知识回顾
代数部分
代数方程与不等式
01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 式等。
03
02
代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等。
数学复习总结与展望
复习内容总结
01
02
03
04
数学知识体系梳理
对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 系统性的回顾,确保学生对整 体知识框架有清晰的认识。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 错和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深入 剖析,帮助学生扫清疑难点。
经典例题解析

中考数学知识重难点分析

中考数学知识重难点分析

中考数学知识重难点分析数学中考知识重难点分析及学习策略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

特别是二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中出现,一般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

如果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中考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计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

中考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却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

运算能力的熟练程度和答题的正确率有直接的关系,掌握不好,答题正确率就不会很高,进而后面的方程、不等式、函数也无法学好。

3应用题,中考中占总分的30%左右包括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函数应用,解三角形应用,概率与统计应用几种题型。

一般会出现二至三道解答题(30分左右)及23道选择、填空题(10分15分),占中考总分的30%左右。

4三角形(全等、相似、角平分线、中垂线、高线、解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考中占总分25%左右。

三角形是初中几何图形中内容最多的一块知识,也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必要基础,贯穿初二到到初三的几何知识,其中的几何证明题及线段长度和角度的计算对很多学生是难点。

只有学好了三角形,后面的四边形乃至圆的证明就容易理解掌握了,反之,后面的一切几何证明更将无从下手,没有清晰的思路。

其中解三角形在初三下册学习,是以直角三角形为基础的,在中考中会以船的触礁、楼高、影子问题出现一道大题。

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

5圆,中考中占总分的10%左右包括圆的基本性质,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圆心角与圆周角,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扇形弧长及面积,这章节知识是在初三学习的。

初中数学疑难解答:帮你解决数学困扰!

初中数学疑难解答:帮你解决数学困扰!

初中数学疑难解答:
曾经有一位数学老师,他对自己的学生说:“同学们,数学并不可怕,它就像一道美味的蛋糕,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就能轻松享受到甜蜜的滋味。


有一天,这位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目:“小明有三个苹果,小红给他了两个苹果,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学生们都纷纷举手回答:“小明现在有五个苹果!”“小明现在有七个苹果!”……
只有一个学生,小明,端端正正地站起来说:“老师,小明现在有五个苹果。

”老师笑了笑,点了点头,说:“很好,小明,你运用了加法和减法,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接着,老师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如果1加1等于3,你会怎么解释呢?”学生们面面相觑,有的摇摇头,有的皱起眉头,不知所措。

突然,一个调皮的小孩举手说:“老师,也许这是在诗歌或者音乐里,1加1等于3的爱情呢!”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看着满脸无辜的学生们,笑着说:“同学们,数学虽然是严肃的学科,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和幽默的态度。

记住,勇敢面对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或许你会发现,数学原来也可以很有趣。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纷纷笑着点头,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从此以后,他们在学习数学时,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了好奇和乐趣。

故事虽然轻松诙谐,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灵活运用知识,或许你会发现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就像数学一样,只要你用心去理解,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笑话文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你喜欢这个故事,也能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智慧。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基础习题练习: 25.变量(一)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基础习题练习: 25.变量(一)

日期:姓名:掌握程度:优□良□中□差□变量(一)【小故事】函数概念的历史变迁当自变量在其取值范围内的每个值,因变量都有惟一的值与其对应时,我们就说这个因变量是自变量的函数。

本章我们是在初步了解函数。

最初是笛卡尔引入的函数概念,17世纪末,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首先使用了“函数”这一术语,不过当时它是被用来表示“幂”、“坐标”、“切线长”等概念。

在这一意义上的“函数”与现在所指的函数是全然不同的。

到了18世纪,瑞士数学家约翰·贝努利和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给函数下的定义,才更接近于现在函数的定义。

但其只是我们现在的研究的函数的一种表达形式——解析法。

1748年,瑞士数学家欧拉明确定义“函数”是解析表达式:“变量的函数是一个解析表达式,它是由这个变量和一些常量以任何方式组成的。

”1775年欧拉又给出了另一种定义:“如果某些变量,以这样一种方式依赖于另一些变量,即当后面这些变量变化时,前面这些变量也随之变化,那么前面的变量称为后面变量的函数。

”最早提出与现行课本上函数类似定义的是19世纪的法国数学家柯西。

1837年,德国数学家狄里克莱提出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与柯西同时代的德国数学家黎曼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

以上我们看到:函数这一概念可谓是历尽沧桑,经历了“解析的函数概念”、“图象的函数概念”直至“对应关系的函数概念”。

现行中学教材所采用的是“对应关系的函数概念”。

【知识要点】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数量叫变量。

若一个变量y随着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

2.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3.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经典例题】(如果是大题,请写出详细过程)例1.下列各题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各是什么?(1)用总长为60m 的篱笆围成一个边长为L (m ),面积为S (㎡)的长方形场地; (2)正方形边长是3,若边长增加x ,则面积增加y 。

初中数学课堂疑难解答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疑难解答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疑难解答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数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然而,通过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课堂上的疑难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包括学习的重要性、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注意事项、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中考备考技巧以及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

一、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它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好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数学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技能。

三、学习注意事项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及时解决疑惑。

2.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避免盲目追求难题和高分。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归纳总结法: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和总结。

对于疑难问题,可以归纳总结老师在解答中的关键步骤和思路。

2.例题解析法:通过解析典型的例题,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解题思路。

将每个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技巧记录下来,以便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3.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题,逐步提高难度,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中考大纲,了解考试要求和重点内容。

2.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各个知识点得到充分的复习。

3.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节奏。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参加学习小组或辅导班,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和解题技巧。

3.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和在线教程,获取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初中数学课堂疑难解答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疑难解答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疑难解答技巧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

然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疑难解答技巧,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了解学生疑难问题的原因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造成学生疑难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固,就会导致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从而产生疑难问题。

2.思维方式不正确: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思维方式不正确,就会导致解题思路混乱,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习惯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等,就会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

4.学习兴趣不足: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不足,会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疑难解答技巧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技巧:1.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引导正确思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清晰解题思路。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等,以减少因习惯不良而产生的错误。

4.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策略为了更有效地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巧用初高中衔接知识解初中数学疑难问题

巧用初高中衔接知识解初中数学疑难问题
以上实例不难看出巧用高中公式可以优化解题的方法在中考选填题和竞赛试题当中更能体现其作用
巧用初高中衔接知识解初中数学疑难问题
初中数学试题当中时而出现一些构造新奇、计算量较大的题目,很多学生对此是束手无策。在 考场上巧妙应用一些高中知识解决问题不仅节约时间,并且能够立竿见影!
第一小问不难,学生容易求解: 第二小问常规做法1:
第二小问常规做法2:

第二小问巧用公式法3:
以上实例不难看出,巧用高中公式可以优化解题的方法,在中考选填题和竞赛试题当中更能体 现其作用!

初中数学所有证明题归纳整理

初中数学所有证明题归纳整理

初中数学所有证明题归纳一、证明两线段相等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三、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备战2019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13讲二次函数(暂不涉及复杂综合题)(讲练版)

备战2019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13讲二次函数(暂不涉及复杂综合题)(讲练版)

备战2019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13讲二次函数(暂不涉及复杂综合题)【疑难点拨】1. 把握不好抛物线与表达式的关系,从而出错.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据抛物线的特征,判断y=ax2+bx+c(a≠0)的系数a、b、c的符号容易混淆;(2)关于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抛物线的对称性的题,由于同一个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也要以抛物线对称轴为分界线进行分类讨论,相对难度较大,有的同学容易出现错误,还有就是“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的抛物线上的点的特征,有的同学则把握不好;(3)由抛物线的平移造成表达式变化的题,也是同学们经常出错的地方.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很多,可以设成一般式y=ax2+bx+c(a≠0),顶点式y=a(x-h)2+k(a≠0)和交点式y=a(x-x1)(x-x2)(a≠0).2. 许多同学因为不能灵活地选择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方式,导致解答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3. 忽视自变量的实际取值范围而出错.在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最大利润”和几何图形的最大面积等问题时,利用二次函数表达式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来解决问题成了部分同学的思维定式,却很少考虑这些最大(小)值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题目要求,导致出错.【基础篇】一、选择题:1.关于函数y=2x2﹣4x,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函数图象经过原点B.函数图象的最低点是(1,﹣2)C.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0,0),(2,0)D.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2018·台湾·分)已知坐标平面上有一直线L,其方程式为y+2=0,且L与二次函数y=3x2+a的图形相交于A,B两点:与二次函数y=﹣2x2+b的图形相交于C,D两点,其中a、b为整数.若AB=2,CD=4.则a+b之值为何?()A.1 B.9 C.16 D.243.(2018•四川成都•3分)关于二次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为B. 图像的对称轴在轴的右侧C. 当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D. 的最小值为-34.(2018•山东菏泽•3分)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bx+a 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A.B.C.D.5.(2018•山东滨州•3分)如图,若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对称轴为x=1,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A、点B(﹣1,0),则①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a+b+c;②a﹣b+c<0;③b2﹣4ac<0;④当y>0时,﹣1<x<3,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二、填空题:6.(2018·广东广州·3分)已知二次函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7.(2018·四川自贡·4分)若函数y=x2+2x﹣m的图象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m的值为.8. (2018四川省绵阳市)右图是抛物线型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水面下降2m,水面宽度增加________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难题
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P,Q分别是AC,AB上的点,AP=PQ=QB=BC,求角ACQ的度数。

解:过Q作QE//BC,使得QE=QB,连接EP,EC
则四边形BCEQ为菱形,由EC//AB得出∠ECP=∠A=∠PQA
PC=AC-AP=AB-BQ=AQ,EC=BQ=PQ
故△ECP≌△PQA
故PE=AP=PQ=QE,∴△PQE为等边三角形,
故图中的x=20°,因此∠ACQ=30°.
2.在图1至图3中,点B是线段AC的中点,点D是线段CE的中点.四边形BCGF和CDHN 都是正方形.AE的中点是M.
(1)如图1,点E在AC的延长线上,点N与点G重合时,点M与点C重合,求证:FM=MH,FM⊥MH;
(2)将图1中的CE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2,求证:△FMH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
(3)将图2中的CE缩短到图3的情况,△FMH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不必说明理由)
(1)证明:∵四边形BCGF和CDHN都是正方形,
又∵点N与点G重合,点M与点C重合,
∴FB = BM = MG = MD = DH,∠FBM =∠MDH = 90°.
∴△FBM ≌△MDH.∴FM = MH
∵∠FMB =∠DMH = 45°,∴∠FMH = 90°.∴FM⊥HM
(2)证明:连接MB、MD,如图23-2,设FM与AC交于点P.
∵B、D、M分别是AC、CE、AE的中点,
∴MD∥BC,且MD = BC = BF;MB∥CD,
且MB=CD=DH
∴四边形BCDM是平行四边形.∴∠CBM =∠CDM
又∵∠FBP =∠HDC,∴∠FBM =∠MDH.∴△FBM ≌△MDH
∴FM = MH,且∠MFB =∠HMD
又∵MD∥BC,∴∠FMD=∠APM,
∴∠FMH =∠FMD-∠HMD =∠APM-∠MFB =∠FBP = 90°.
∴△FM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解:△FM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 如图,在等腰Rt△ABC与等腰Rt△DBE中,∠BDE=∠ACB=90°,且BE在AB边上,取AE的中点F,CD的中点G,连接GF.
(1)FG与DC的位置关系是
FG⊥CD
,FG与DC的数量关系是
FG=$\frac{1}{2}$CD

(2)若将△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180°,其它条件不变,请完成下图,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
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1)证FG和CD的大小和位置关系,我们已知了G是CD的中点,猜想应该是FG⊥CD,
FG=$\frac{1}{2}$CD.我们可通过构建三角形连接FD,FC,证三角形D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来得出上述结论,可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来证明,延长DE交AC于M,连接EM,证明三角形DEF和FMC全等即可.我们发现BDMC是个矩形,因此BD=CM=DE.由于三角形DEB和A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D=∠A=45°,因此∠AEM=∠A=45°,这样我们得出三角形AEM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F是斜边AE的中点,因此MF=EF,∠AMF=∠BED=45°,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也应当相等,由此可得出∠DEF=∠FMC,这样就构成了三角形DEF和EMC的全等的所有条件,DF=FC这样就得出三角形DFC是等腰三角形了,下面证直角.根据两三角形全等,我们还能得出∠MFC=∠DFE,我们知道∠MFC+∠CFE=90°,因此∠DFE+∠CFE=∠DFC=90°,这样就得出三角形D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了,也就能得出FG⊥CD,
FG=$\frac{1}{2}$CD的结论了.
(2)和(1)的证法完全一样.
(1)FG⊥CD,FG=$\frac{1}{2}$CD.
(2)延长ED交AC的延长线于M,连接FC、FD、FM,
∴四边形BCMD是矩形.
∴CM=BD.
又△ABC和△BDE都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
∴ED=BD=CM.
∵∠E=∠A=45°,
∴△A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F是AE的中点,
∴MF⊥AE,EF=MF,∠E=∠FMC=45°.
∴△EFD≌△MFC.
∴FD=FC,∠EFD=∠MFC.
又∠EFD+∠DFM=90°,
∴∠MFC+∠DFM=90°.
即△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G是CD的中点,
∴FG=$\frac{1}{2}$CD,FG⊥CD.
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作三个等边△ABD、△BEC、△ACF.
(1)判断四边形AD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是矩形?
解析(1)由题意易得△BDE≌△BAC,∴DE=AC=AF,同理可证,EF=AB=AD,∴ADEF为平行四边形;
(2)AB=AC时,可得ADEF的邻边相等,所以ADEF为菱形,AEDF要是矩形,则∠DEF=90°,由∠
DEF=∠BED+∠BEC+∠CEF,可推出∠BAC=150°时为矩形.
解答(1)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
证明:∵△ABD和△EBC时等边三角形,
∴BD=AB,BE=BC;
∵∠DBA=∠EBC=60°,
∴∠DBA-∠EBA=∠EBC-∠EBA
∴∠DBE=∠ABC;
∵在△BDE和△BAC中
BD=BA
∠DBE=∠ABC
BE=BC

∴△BDE≌△BAC
∴DE=AC=AF
同理可证:△ECF≌△BCA,
∴EF=AB=AD
∴ADEF为平行四边形;
(2)AB=AC时为菱形,∠BAC=150°时为矩形.
理由是:∵AB=AC,
∴AD=AF.
∴ADEF是菱形.
∴∠DEF=90°
=∠BED+∠BEC+∠CEF
=∠BCA+60°+∠CBA
=180-∠BAC+60°
=240°-∠BAC,
∴∠BAC=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