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造物思想研究

合集下载

《考工记》蕴含的技术美学观点-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考工记》蕴含的技术美学观点-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考工记》蕴含的技术美学观点-美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共计七千多字,成书于先秦时期,后经汉代整理和编校,并入儒家经典文籍。

它既是我国最早的技术美学理论经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著作。

《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内容囊括了兵器、乐器、量器、玉器、生产工具、运输管理等六大类生产内容,其工艺理论与设计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之深远已远远超越了纯粹的工艺书籍,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技术美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中国特色的技术美学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和合的技术美学理想《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中国古代文化的时期,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了百工居肆的盛况。

带来了空前的思想解放,多种技术思想喷薄交汇。

百工居肆带了手工技艺的快速发展,各项技术互补互鉴交流广泛。

与百工居肆并蒂争荣,极大的影响了《考工记》中和合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和合之和谓之和谐,统一;合谓之联合,结合。

和合体现着世间万物各要素间相互关联构成系统的整体性的世界观,这种观点对我国古代技术美学具有重要影响。

在造物原则上,《考工记》强调了天时与地气的客观因素影响。

《考工记》中认为节候变化,地境变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事物的发展。

天时所指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

也就是说万物有时,只有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明晰其发展过程,取其最佳时为材。

地气是指自然地理环境。

同样的事物由于环境差异会具有相异的资质。

《考工记》曾述橘逾淮而北为枳地气然也。

这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现象的出现,正是由河水阻隔造成的自然环境变异引起事物性质变化。

可见,因地制宜,把握事物发展具体情况,才能明晰其发展特质,就其特性为材。

《考工记》中的天时地气思想,延续了中国古代最根本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

在崇尚自然,明确自然规律的不可抗基础上,更主张投身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的天人关系。

浅析《考工记》“车”制中的造物智慧

浅析《考工记》“车”制中的造物智慧

CHINA PACKAGING|ART THEOTY浅析《考工记》“车“制中的造物智慧■文/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王先泰摘宴:《考工记》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典籍,其中涉及的造物种类广泛内容详细其许多的造物理念于现代的设计思想不谋而合「书中关于“车”制的篇幅最大,车辆设计在当时相当的复杂与当今设计一样:现今造物的主体和先秦时期已然不同,但其中蕴含的造物智慧仍能够对现代设计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关禳嗣:考工记;车;造物思想【作者简介]王先泰,式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学史论。

《考工记》是我国闻名海外的古代科技名著,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后来被收录在《周礼》的《东官》篇中。

《考工记》中涵盖了古时百工之事,记载的工种种类众多,其中涉及到了选材、制作、尺寸和检验等多方面的详细记录。

主要可以分为制车系统、铜器铸造系统、军事兵器系统、礼乐系统、建筑水里系统和制陶系统。

制车系统的工种有“轮人”、“舆人”、“辎人”和“车人”,车辆作为古时的交通工具涉及了古时生活和战时的方方面面。

车辆设计和制造工艺复杂,消耗的人力物力更多,但也是社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力。

这里主要讨论《考工记》中“车”制的造物智慧,简要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法天则象中国古人的设计不仅是为了使用而设计,还需要遵守天意,即“法天则象”。

《考工记》谓:“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

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

”既是说造车时,车轸(图1)要制造成方形象征着大地,车上的伞盖为圆形象征上天,反映的是古人天圆地方的概念。

三十根辐条则每个月三十天,伞骨的二十八根象征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

古人的设计首先是遵守并模仿自然的机械式设计,这说明古人的设计思想取材于天地自然。

设计是一个认识自然、遵守自然和模仿自然的过程。

对古人而言,也许没有自然规律这个说法,天时是法律法规,在适宜的时候做该做的事,反之则会遭到报应。

论《考工记》的造物观

论《考工记》的造物观

论《考工记》的造物观作者:魏文静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从先秦时期《考工记》的历史背景出发,挖掘蕴藏其中的造物文化,整理出其中的造物观,并从文化历史角度深刻论述它们的思想渊源,并总结其对现代设计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考工记》;造物观《考工记》作为目前流传最早的造物文献,其中的造物思想被大量传承使用,更因为它所处的特殊时代和文化渊源,使得我们后世所尊奉的思想文化均在这个时代基本成型,正如徐复观先生所言“可以说《考工记》典型和集中地反映了当时造物设计的相关制度和思想……”因此,《考工记》的研究,作为直接造物文化上的研究,能够对传统器物和器物制造的实际进行挖掘,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1 《考工记》概述《考工记》是中国目前为止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1]书中记载内容涵盖了先秦诸多工艺美术、手工业生产经验的内容,及一系列的建筑制度、礼器制度、工业管理,全面呈现出当时历史下的工艺水平,以及当时的设计思想理念。

2 《考工记》的造物观《考工记》的一系列论述,包括有制作尺度、分工,取材方法、美学理念等各个部分,逐渐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理念。

且《考工记》属于严格的官书范围,需被严格执行,因此书中记载的准则可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规定或准则,而成为当时历史条件下设计精神的再现。

笔者将从具体内容总结重要的几项造物观。

2.1 物尽其用《考工记》中推崇“物尽其用”,也就是物品要竭尽利用,不得浪费。

如“轮人为轮”:“轮敝,三材不失职,谓之完。

”即使轮的整体破旧不能使用了,其中的“三材”的功能并没消失,那么,是依旧能被使用的,要从各个细节达到“物尽其用”。

物尽其用是对百工制作的重要要求,也是一种节约理念的体现,如同墨子的“节用观”。

2.2 藏礼于器《考工记》中的“礼制”功能从根本上来讲是来自儒家的传统。

如“玉人之事”节中有云:“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瓚,伯用将”,这玉器的功能,就恰恰是为了标明不同人的尊卑关系,这就是“礼”。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探索研究[摘 要]《考工记》记录了百工之事,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设计思想贯穿其中。

在设计管理思想上,讲究分工合作、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科学性的设计思想既是中国古代“造物”理念的总结,更是未来设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考工记》;设计思想;合以为良;创新;造物思想[中图分类号]J506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11-006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高平.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J].天工,2021(11):65-67.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高 平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作者简介:高平(1982.06—),男,汉族,广东兴宁人,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教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考工记》记载了齐国时期各行各业的手工制作规范及工艺技术,其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工艺美术生产工艺、古代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中最具设计思想价值的,莫过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全书。

以此观点切入并对这一设计思想进行剖析,对于建立现代设计思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周易》到《考工记》中设计思想的变化《易经·说卦》中说:“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1]此处所说的“三才”就是指“天、地、人”,可见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上天下地以及人主宰万物的思想。

战国时期的《孟子·公孙丑下》中写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其中讲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心向背的重要作用。

另《孙膑兵法·月战》中说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可见,讲究顺应天之时运、接地之气养,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这种思想从《周易》开始便影响着各行各业。

论述考工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论述考工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论述考工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摘要:中国古代造物设计是介于传统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特殊体,传统设计承载着古人对已知世界的认知利用,也承载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精神探索。

作为目前流传最早的造物文献,《考工记》对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其著作本身论述了如何通过造物之术提高生产力,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考工记》的技术及其工艺水平等实际成果在当代已失去了其应用价值,但就其提到的造物的美学原则和美学内涵,在当今时代仍被大量传承使用并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考工记;造物思想;物美;设计思想1.认识《考工记》《考工记》又名《周礼·东官·考工记》,是目前中国最早的记录手工业技术的重要文献,书中记载着大量的手工业技术及工艺美术资料,充分展示了当时时期中国社会的设计思想及工艺水平。

《考工记》表现出齐国的地域特色和官府手工业的特点,具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考工记》记载的是官府手工业,而非民间手工业。

《考工记》记载了当时手工业生产严格的组织模式与管理制度,有专制官员管理不同技术门类、不同专业的生产,其中提到的“师”作为高级公关,权力更大且具有处罚权。

这种严苛的等级管理制度有别于民间的自由生产,在官府手工业生产领域呈现出分工细致且相互协作的特点,从而达到专业精湛、效率提高、批量生产的目的。

又由于春秋时期的兵器制造掌握在国家手中,并不为百姓日常所用,所以《考工记》中大量记载的军用和宫廷用品也体现了其官府手工业生产的特点。

其次,《考工记》所记载的是具有制度性的生产操作流程,技术规范,而非一般的生产技术资料汇编。

在《考工记》一书中,产品部件命名、用料选材、使用方式、工艺规范、检验制度等都具有严格的标准与要求,这些显然是依据国家标准的生产技术制度所记录下来的。

在书籍的编写方式上,《考工记》全文除必要的叙述性文字外,大多采用条文式的硬性规定文字,这也可以看出《考工记》是属于政府頒布的指导、监督和评价类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制度书籍。

《考工记》中和谐的造物思想

《考工记》中和谐的造物思想

《考工记》中和谐的造物思想作者:葛瑞瑞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11期摘要:《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编撰的一部工艺官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书中保留了先秦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工艺规范及完备的生产管理制度,和谐是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文章主要从和谐的造物美学思想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和谐;设计思想;造物思想《考工记》是对先秦时期许多重大科学成就的记录、总结。

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馨、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考工记》在总结前人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和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先进的设计理论,在我国的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如浓厚的地域色彩、设计分工与规范、鲜明的官书特征、五行之说、尚“六”意识、遵“礼”定制、“和合”思想等等。

1 《考工记》中的“和谐”造物思想“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四十二章》“礼乐之统,管乎人心。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

”《荀子·乐论》“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万物谐化,序,故群物皆别。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乐记·乐论》以上贯穿于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思想与“礼乐相济”的儒家思想,其核心内容及终极指向皆为“和谐”:即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考工记》蕴含“和谐”的造物思想不仅表现在造物的总原则上,也落实到了具体的工艺规程和器物的象征意义上。

开篇即提出了器物制造的总体标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这段述文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技术传统中一个深刻的造物原则或价值标准。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历史上对其所做的研究一也很多,但大部分是作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来传注、考证。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著作,仅7100多字,但是寥寥字句却概括了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的三十二个工种,技术之精巧,工艺之精美,是先秦古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设计之路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对我们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名词解释《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

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考工记》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

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所载的工种几乎涵盖了古代手工业设计的所有门类,并且不仅有了细致分工,还有了技术协作:分工有利于磨练百工的精湛的专业技能:协作则突出了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社会大批量生产需要。

这不仅在当时世界制造业中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生产制度,对于我们现在的制造业也有深刻的影响。

在设计思想方面,《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解释《考工记》所说“天有时”,强调一切事物要从整个自然与时代的系统出发进行设计“地气”是指自然界的客观条件,“材美”“工巧”则是强调主体方面的主观因素。

浅析《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浅析《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工美史话作者简介:徐竹馨(1998—),女,汉族,浙江衢州人,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摘 要]先秦时期著名工艺典籍《考工记》对我国科技史、文化史、工艺美术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书中所蕴含的造物思想更是成为后世设计学习的典范。

从《考工记》的历史背景出发,深入剖析“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造物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从地域文化性、人性化以及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等三个方面探讨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考工记》;造物思想;现代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5-009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徐竹馨.浅析《考工记》的造物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天工,2022(15):91-93.徐竹馨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考工记》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被誉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

该书保留了先秦大量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以及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阐述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设计观念及匠人精神,在中国科技史、文化史和工艺美术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它所蕴含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考工记》概述《考工记》产生于礼法严明的周朝,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

在事事皆重礼仪的封建社会背景下,《考工记》必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书中对各工种和各器物制造工艺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迎来社会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手工业的操作工艺更为纯熟,分工也趋于精细。

《考工记》记载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三十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还细分出不同的工种,即攻木之工七种、攻金之工六种、攻皮之工五种、攻色之工五种、刮磨之工五种、抟埴之工二种,对各工种进行了严格的分工,并明确规定了各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有助于工匠专攻技艺,人尽其能。

《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

《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

《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考工记》是一部记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手工艺制品的重要著作,其中包括了许多民间茶器的描述和造物思想。

通过研究《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考工记》中描述了许多民间茶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陶瓷器具。

陶瓷器具是古代中国人制茶的主要工具,它们的造物思想包含着对茶的热爱和崇尚。

在《考工记》中,作者详细描述了陶瓷茶杯的制作过程和特点,如制作杯口圆润,杯底平整,杯身壁薄等。

这些特点不仅与作茶的要求相符,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考工记》中还记载了许多其他材质的民间茶器,如铜制茶壶、木制茶盘等。

这些茶器的造物思想也值得研究。

铜制茶壶制作精细,造型优美,不仅能承受高温,还能保持茶水的温度;木制茶盘制作简洁,便于携带和使用。

这些材质和造型的选择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实际需求。

在《考工记》中,作者对民间茶器的造物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他认为一个好的茶器不仅要具备实用性,还要具备美观性。

茶器的材质和造型应该与茶的性质相适应,使茶的香气和味道得到最大的发挥。

茶器的制作过程应当细致入微,追求完美,体现工匠的精神和技艺。

茶器应当注重细节,如杯口、壶嘴的造型,盖子的贴合度等。

这些都是古代中国人造物思想的体现,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研究《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茶的热爱和崇尚,以及对生活品质和审美观念的追求。

这些造物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对后世的茶文化和工艺制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为当代工艺制品的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

《考工记》设计思想研究肖屏(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无论是在中国古典经学史上,还是在中国传统手工业设计史和科技史上,《考工记》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打算就《考工记》中保留的先秦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工艺规范及完备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理论阐释,并探讨其所谓"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工艺美学观仍是现代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考工记遵礼定制现代设计《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

汉代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

《考工记》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乐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一、造物思想与礼器制度《考工记》作为官营手工业的技术规则和工艺规范,其造物思想遵循严明的“以礼定制、尊礼用器”之礼器制度。

我们知道,远古图腾歌舞,巫术礼仪的进一步完备与分化,至殷周鼎革之际,周公旦据此“制礼作乐”,系统建立起一整套“礼乐治国”的固定制度,确定了以“嫡长制、分封制、祭祀制”为核心的礼制法规,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

是故为礼以奉之。

”(《左传·昭公25年》)“礼者也,犹体也。

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礼记》) “礼”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从祭祀到起居,从军事政治到文化艺术及日常生活的礼仪制度的总称,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明尊卑,别上下”①,从而维护尊卑长幼(即君臣父子)森严等级制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

《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

《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

《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中国的茶文化渊源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茶开始于神农尝百草,在东晋开始为人所熟知,唐朝开始兴盛,到了宋代达到顶峰。

伴随着品茶的诞生,茶具也在茶文化的演进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部分。

茶具就是指人们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饮茶习惯的改变而逐渐形成的。

茶具是在茶成为大众的饮品以后出现的,随着饮茶风尚的发展而发展。

茶具跟酒具和食具一样,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饮茶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

不同时期的茶具烙上了不同时代的印记,使得茶具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茶具的材质、品种、造型和式样的演变,与时代特征、民族风俗以及审美情趣有着密切的关系。

无论粗糙、精致,在某种程度上,茶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

茶具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走过了一条极其曲折漫长的道路。

关键词:《考工记》;民间茶器;造物思想一、《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著作。

在造物思想方面,《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这就是说,在工艺制作中,应在顺应“天时”、“地气”的前提下,强调“材美”与“工巧”。

“天时”和“地气”是造物的两个基本客观条件,而“材美”和“工巧”则是对造物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一件器物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条件,既包含了人对天然材料的尊重,又发挥了人对天然材料的主观创造性,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它才能成为一件好器物。

二、《考工记》中强调了“天”、“地”、“材”三种自然因素与人的和谐统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造物观念中的一个深刻的造物原则,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在中国几千年的器物艺术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我国古代的明式家具,就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集大成者。

《考工记》及先秦诸子造物观探究

《考工记》及先秦诸子造物观探究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与设计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设计, 设计是伴随着工业化而独立的,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是片面的,从设计的历史来讲, 从人类开始打造第一件工具时,设计作为有目的的造物行为就已经存在了,工艺与设 计之间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设计离开了制作不可能成立,而制作前不可能没有设 计规划和构想,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具体的制作方式上都强调对材料、工艺 技法、产品功能要素以及与环境等这些因素的考虑,不同之处则在于工艺侧重的是手 工艺范畴,现代“设计一的前提则是大工业的、批量生产的,口工艺"集设计、制作于 一体,更多的是经验型的。而现代“设计一设计过程与制作过程的分离,使设计的科 学性更强。综合以上种种异同,在著作中一般把传统的工艺称为“传统艺术设计修比 较恰当。
云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考工记》及先秦诸子造物观探究 姓名:何亚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艺术学 指导教师:于兰
20080501
‘考工记>及先秦诸子造物观探究
中文摘要
造物观念是造物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根源,是隐含在设计背后深刻的造物文化,通 过对造物设计过程、物品、造物设计的文化内涵的研究可以寻找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 律。先秦时期产生的“雏形"的造物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造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春秋末年到战国时代被称作中国思想史的“轴心时代一,是中华民族文化意识形成的最 初阶段,也是设计文化兴起和发展的时期,以《考工记》为代表的设计理念与诸子对 造物的多元探讨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丰富的设计造物思想。
研究生签名:刍至监 日
论文使用和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和论文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授权学校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考工记》造物色彩学论纲发凡

《考工记》造物色彩学论纲发凡

《考工记》造物色彩学论纲发凡【摘要】《考工记》是一部探讨造物色彩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分析作者及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详细讨论了《考工记》中关于色彩的论述以及造物色彩学的基本理论。

色彩不仅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还具有文化意义。

考工记对当代色彩学提供了启示,显示出它对造物色彩学具有重要影响。

在结论中,我们强调了《考工记》对造物色彩学的重要影响,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考工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色彩在人类文化和心理中的作用,为当代色彩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考工记、造物色彩学、论纲、引言、作者、背景、研究意义、正文、论述、基本理论、人们情绪、心理影响、启示、当代色彩学、文化意义、结论、影响、展望。

1. 引言1.1 考工记的作者及背景考工记,又名《考工记·造物色彩学》,是一部关于色彩学研究的经典文献,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色彩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该书的作者至今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一些学者认为是汉代医药学家张仲景所著,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宋代画家郭熙所著。

无论是张仲景还是郭熙,他们都是当时在各自领域内有很高造诣的专家,这也使得考工记在色彩学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不论是张仲景还是郭熙,都具有很高的学识和研究能力。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巨匠之一,其著作《伤寒杂病论》至今仍为世人所传颂。

而郭熙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和艺术家,他在绘画领域有很高的声誉,对于色彩的运用也颇有心得。

不管考工记的作者是谁,都可以确信他必定是一个在色彩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

考工记作为中国古代色彩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展现出了作者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通过对考工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运用,对于当前的色彩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2 造物色彩学的研究意义造物色彩学是一门研究色彩在造物中的应用和表现方式的学科,其研究意义在于揭示色彩在各种造物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色彩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以及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意义。

考工记的造物观

考工记的造物观

考工记的造物观【信息】考工记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手艺的书籍,也是一部工艺美术手册。

它记载了古代中国各种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工具。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造物”,考工记中关于造物的内容是从物质与灵魂的关系出发,描述了万物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

根据《考工记》的说法,“造物”始于天地之际,是萌芽生长出一切万物的根本。

造物之势,渐次昭然可见,大有规律可循。

《考工记》中还介绍了很多制作各种工艺品的方法和技巧,让人们熟悉了解了各种手工艺术的特点、工艺技艺和工具材料。

【要求】请阐述《考工记》中的造物观,重点说明古代中国人是如何理解造物和万物的生成过程的,并对此做出深入分析。

【回答】《考工记》作为一部古代工艺美术手册,它不仅仅是一部记述工艺品制作的书籍,更包含着一种关于万物生成的深刻感悟。

其中最为著名的“造物”观念,正是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万物生成的理解。

“造物”观念是从物质与灵魂的关系出发,描述了万物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

古代中国人认为,在天地之际,万物始祖皆含有两种元素:物质和灵魂。

万事万物都是由两种元素通过相互作用而生成的。

而物质是万物生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元素,灵魂则是生命、形态和性格的标识,贯穿于万物的生成过程。

这一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物质和灵魂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于万物生成过程的思考和认识。

《考工记》中的“造物”观点也进一步指出了万物生成的一般规律,即万物从初诞到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都是通过阴阳、五行、四时等自然规律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在阴阳、五行、四时等自然规律的支配下,万物将逐渐成长、茁壮,最终完成自身的生命周期。

然而,这种生成规律并不是机械的,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它充满着创造力和适应力。

这种规律时刻在改变和更新,它的更新和变更,可以产生一种新的生成方式和新的规律。

这和科技创新和社会变迁的过程有着不谋而合的启示,也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于生命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认知。

总的来说,《考工记》中的造物观念,深刻地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之中生成规律的认知和感悟。

中国传统服饰中造物思想研究

中国传统服饰中造物思想研究

中国传统服饰中造物思想研究□王忆雯I崔荣荣2摘要:古代造物思想凝结了古代哲学家、圣贤的智慧,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源头,对后世影响较深。

该文通过溯源传统造物思想,剖析传统服饰中的艺术特点,发现中国传统服饰中的造物思想不仅注重功能性,而且注重“道”和“礼”的内在尺度。

关键词:造物思想功能性尺度性《考工记》中提出的造物思想,如“制器尚象”“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器完不饰”,都建立在符合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强调规则与和谐,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源头。

一、古代造物思想溯源中国造物思想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诸子著作;二是《考工记》《天工开物》《礼记》等著作。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造物思想、装饰思想津津乐道。

政治需要和哲学意义上对传统造物思想的争鸣与批判,又对造物行为产生影响,成为中国古代主导的造物思想,并由此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礼”“道”互融互通的审美精神。

同时,这也反映了礼乐文化系统的确立。

历史上,墨子明确提出了审美装饰与实用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只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的事情才是有价值的,他承认美,但反对在社会物质极度匮乏情况下满足统治阶层奢靡且脱离实用的美。

庄子提出“指事类情”观点,代表古人对于工艺造物和设计的认知、态度,其宝贵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工记》中提出的“制器尚象”造物思想,体现了尊重自然、注重科学的实事求是设计思想,而后的“器完不饰”“审曲面势”则强调造物过程中实用与审美互融互通的转化和统一,最终上升到“以天合天”“天人合一”的高度。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设计首先满足实用功能,其次满足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需求。

从本质上看,造物活动是一种人类有目的地创造物态化劳动产品的过程,区别于第一世界的“人造世界”,所造物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人类造物活动的目的始终围绕满足人类需要的前提,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

二、传统服饰中造物艺术特点剖析人类自诞生起,就面临和自然搏斗以期生存的处境。

《考工记》“物联性”思想研究与实践的开题报告

《考工记》“物联性”思想研究与实践的开题报告

《考工记》“物联性”思想研究与实践的开题报告题目:《考工记》“物联性”思想研究与实践背景:当前,“物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在古代也有一本书——《考工记》,它记录了中国古代的一些技术和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可谓是中国古代物联思想的重要代表,它通过对各种机械装置和制造方法的阐述,突出了机器之间的互联和协作。

因此,研究《考工记》中“物联性”思想的内涵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考工记》的研究,深入探讨其“物联性”思想的内涵和实践,并进一步理解古代机械制造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方法。

研究内容:1.《考工记》中“物联性”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考工记》中机械制造与“物联性”的关系。

3.《考工记》中机械制造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方法。

4.《考工记》中“物联性”思想对现代物联网发展的启示。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文献,了解《考工记》中“物联性”思想的相关实例和内涵。

2.实证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考察和观察,了解《考工记》中机械制造的实践方法和技术特点。

3.比较分析法:将古代机械制造的技术和现代物联网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物联性”思想对现代科技的启示和影响。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方法,探究历史上“物联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彰显中国古代技术发展的特色。

同时,通过对《考工记》中“物联性”思想的分析,为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为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

《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

《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考工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技术书籍,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制造工艺和思想。

其中一些描述茶器的制作,反映了民间茶器造物的思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一、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简介民间茶器造物思想,指的是在制作茶器时,人们所遵循的制作理念和工艺。

这种思想来源于民间的工匠和茶客,他们以实用为主要考虑,注重茶器的功能性和美学价值。

在此基础上,他们创造出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茶器类型,如紫砂壶、铜制茶壶等。

这些茶器不仅有利于泡制茶叶,还反映出了民间生活文化和美学观念。

在《考工记》中,有一篇关于茶器制作的记载,其中反映了许多民间茶器造物思想。

1. 功能性第一茶器的功能性是制作的首要考虑因素。

《考工记》中提到的茶器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为它们经过了反复试验和改进,达到了最佳的使用效果。

例如“用陶山水作喉,以肉柱细泥隔浮渣”,避免了茶渣进入饮口,提高了饮茶的质量和品味。

2. 造型美观虽然茶器的功能性是首要考虑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其造型美观。

茶器应该具有舒适的握感、合适的尺寸、独特的形状和美观的纹饰。

根据《考工记》中的描述,民间茶器的造型美观相对简单,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

例如铸铜茶壶,其造型端庄凝重,线条简洁流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审美眼光和艺术造诣。

3. 材料取材茶器的材质应该考虑到其使用功能和美观性。

根据《考工记》的记载,民间茶器的材质多样,如铜、铁、陶、竹等。

这些材质都具有高强度、不易破碎的特征,而且制作简便,容易维护保养。

4. 创新意识民间茶器造物思想中,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根据《考工记》所述,工匠们在制作茶器时,不断创新,改进,寻求更完美的茶器。

例如,他们通过不断尝试,改变陶器的比例和形状,开创了紫砂茶壶的制作工艺。

三、结语民间茶器造物思想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工记》中的茶器制作记载,反映了民间工匠和茶客的创新能力和实用主义精神。

这些思想为茶器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中国茶文化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说 ,作品的价值取决于设计者主体 的四川而非其承载体 一 材料 。 “ 审材度势 ,因材施艺”,通过现代化的印刷工艺流程 , 把设计意图的总体构思变为现实 。更加强调运用材料思维,材 料 即设计语言,是现代设计中的一个创作思路 。材料所引 申的 意义不只是让我们去直觉地感受和简单的运用 ,而是要求我们 对材料原有属性 、 材料新的功 能和价值加以深层地认识和把我 , 做到从材料角度构思 ,要善于发现材质美,体现材料美,利用 材质美 ,融设计 与材料表现为一体 。不断挖掘其功能 ,把材料 美感作深层次的开发利用 ,在设计观念上为书籍设计的创新提 供更多 的可能性 。 天人合一不仅表现在造物 的总原则上,也落实到 了具体的 工艺规程和器物 的象征意义上,同时还强调了 以人 为本 。贯穿 在 《 考工记》里的 “ 和合 ”思想,不仅反映在传统 设计 中人与 自 然 ,人与社会 的协调上 ,还反映在人与物、物与物 的和谐统 上 。如在 “ 车舟人 为车舟 ”篇中,强调车舟的设计应顺木理 弯曲 适度而无折痕,这样才能配合人 、马进退 自如,保证马行 驶 数千里也不会伤蹄怯行 , 御者终年驾车驰骋也不会磨破衣裳。 这则二千多年前的设计标准 已体现出现代社会 “ 人体工程学 ” 的设计主张 ,反映出我 国古代社会充满人文关怀的 “ 人性化 ” 设计风格 。 在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是很注 重人文 的, 如《 老子二十五 章》中提到 “ 道大,天大 ,地大,人亦大 。域 中有 四大,而人 我们认 为,造物 的功能繁衍主要经 历了三个 时期 ,古代时 居其一焉 。”孔子也曾说过 : “ 天地之性人为贵 ” 都突出了 期的伦 理——政治象征,现代 时期 的理性—— 自由象征 ,后现 万物 中人 的主体地位 。所 以在人的造物活动 中总是会或多或少 代时期的形态——身份象征。在这个过程中,作 为人 的对象化 的体现对人性本身的考虑 。而人类的造物活动从来都不是无缘 的造物 艺术 ,它 的自由性得意充分体现 出来,从 开始 的受约束 无故的,总是带有一定的功利 目 的,由于人的功利目的才使物 的伦理政 治,到被理性的 自由象征 ,再到当代 的身心解放 。与 产生了使用价值和作用,而物的这种使用价值和作用归根结底 此同时,造物 的结构和装饰也经历 了同样的解放过程 。该过程 还是为了人 自身生存和生活 的更加美好。康定斯基在 《 论艺术 也是一个造物 的物质与精神 、人和神的互为辩证 ,人 的 自由和 的精神 》中讲 “ 凡是 由内在需要产生,并来 自 于灵魂的东西就 身体进一步得到解放 。 是美的。” 材料是作为产 品的物质基础,在设计 中充分发挥材料 自然 现代 设计理论 中 “ 人本主义”的思想正 日益浓厚,主张设 属性的美感 ,是摆在我们 书籍设计者面前一个重要 的课题 。历 计的 目的不是为工业界提供新款式,而是关心社会 ,关心人类 史告诉我们 ,无论多么好 的内容和设计都要通过材料 的充分运 问题。产 品设计 的 目标从单纯提供便利,向满足所有人 ( 包 括 用 。材料 的价值 ,由于其特有 的物质实在性和象 征意义而与社 儿童、病人 、残疾者 ) 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转变 ,设计中力求 人 会 背景及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心理期待相契合,成 为设计家充分 与物的和谐配合 。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有利 工具 。从他们所提倡的造物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中,我们可 以看到,只有 “ 物尽其材 ”的设计,才 能使全球有 [ 1李砚祖 1 ] . 《 周礼 ・ 冬官 ・ 考工记》 的设计思想 Ⅱ 】 . 南京大学学报 , 限资源得到最大的和谐利用 ;只有 “ 物尽其用”的设计 ,才能 2 0 1 0 ( 0 9 ) :8 7 . 使 设计功效得到最大的发挥 。最终 “ 因材施法”,在与 自然的 [ 2 】 许平 . 造物之 门 . 陕西人 民 美术 出版社 ,1 9 9 8 ( 2 1 ) :3 1 2 . 和谐相处 中,展开思维的广 阔空 间,做到我们每 一个设计者期 [ 3 ] 朱光潜 . 文艺心理学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1 2 ( 0 8 ) :7 6 . 望达 到 的 目的 ,即 “ 物尽 其 美 ” 。 [ 4 ] 王琦 : 《 考 工记 》 中的和谐设 计思想 与现 代产 品设计》 Ⅱ 】 . 材料语 言的价值取决于设计者主体而非材料 。尽管材料范 科技咨询导报,2 0 0 7 ( 8 ) :7 6 . 围是非 常广泛的 , 而且 随着人类的发展还会 出现更多 的新材料 。 【 5 ] 康定斯基在 . 《 论艺术 的精神》 . 上海人 民美术 出版社 , 但 是材料 的价值是相对的,技术 的革新所带来的材料提供给设 2 0 1 4 ( 1 1 ) :8 7 . 计者更 多的选择 。他 的价值 体现在 设计者对 材料 的选 择。也
在 的根 源。 关键词 :造物;考工记 ;功能;材料 中图分类号 : J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5 8 6( 2 0 1 5 )4 0 . 0 2 8 0 — 0 1
中国传统 的造物文化糅合了古代 的技术思想 、哲学思想 , 关于设计和制作有 自己的法则 : “ 天有 时,地有气,材有美 , 工有 巧。合此 四者 ,然后可 以为 良。”由此可见 ,天 时、地气 、 材 美、工巧 ,此 四者相互 结合 ,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算是优 良的设计 ,才算是美。造物 ,创造万物 ,也指创造万物 的神力 。 《 考工记 》作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 ,它反映了当时工艺技术和 设计发展水平 ,书中记载 的 “ 物尽其用 ”、“ 因材施艺 ”、“ 以 人 为本 ”、 “ 天人合一”的造物法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 设 计的影响。本文通过在功能、材料 人文、以及象征意义等方 面的具体分析 ,来揭示传统造物之美。 当代设计活动 ,正是古时造物 活动 的延续 ,都使产品在生 产 与消费中留下 了时代的烙印。人们创造或 设计 出了产品,而 产 品的使用却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 即“ 物对于人们生活的限制 , 不仅仅在于不可驾驭的、宏观 的物质条件的限制 ,人们 自己造 的物也限制着 自己的行为。” 这些都会 反映到感受敏锐的哲人评价 中。由于 中国古时造 物 与现代设计存在着相似 的社会结构关系,因而从古代哲人的 论述中,我们可为现代设计发展找到有益的思维之源 。 从整体 上去研究造物艺术的功能,它在社会 中起到什么样 的作用 ?这种符号的功能如何被颠覆、替代 ,它 的积极性和消 极性在 哪里 ?这些 问题对 于我们宏观的把握 当代造物艺术的文 化和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 2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0 1 5年 8 月
综 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工程技术
《 考工记 》造物思想研究

胡璎宸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开封
4 7 5 0 0 1
摘要 : 《 考工记 》是先秦 时期一部重要 的科技专著 ,汇集了当时手工业的经验总结,对一些技术、技巧和规则的认识 达到 了 很高的水平,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实践和光辉智慧的结晶。现代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取得 了不少 成果, 尤其是以科技史工作者的成绩最为突出 ; 但是设计界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 究其原因, 主要是研究者没有很好的把 考工记》 的身份背景联系 起来,使得研究工作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样对其设计思想的探索、研究便只能使表面的工作,不能抓住其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