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城理念的慢交通体系发展原则与策略
基于慢生活理念的慢行交通系统研究——以《河源市中心城区慢行交
基于慢生活理念的慢行交通系统研究——以《河源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例李丹丹(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60)摘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随之变快,快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一些焦虑、高压等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发现自己难以适应快节奏生活。
在此背景下,很多城市提出“慢生活”理念,提倡自然、健康、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模式。
慢行交通作为城市慢生活交通载体,对城市由喧嚣繁忙向舒适宜居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河源市为例,从构建慢生活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慢生活背景下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议。
关键词:慢生活;慢行交通1引言:在20世纪80年代“慢食”运动由意大利人卡罗・佩屈尼(Carlo Petrini)提出,随后在全世界形成一系列慢生活方式风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骤然变快,人们不适应的同时开始思考新的生活方式,提倡自然、健康、可持续的慢生活。
与此同时,基于全球环境恶化,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推崇步行 、自行车等慢行出行方式。
河源市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河源慢行系统构建不仅有效改善城市出行环境,同时对市民来说,代表着河源城市休闲的新文化,也是河源宜居城市“慢生活”的交通载体。
构建舒适的慢行出行环境,有助于丰富河源市民的休闲生活,提升市民整体生活品质。
2现状评析2.1慢行出行现状根据国家、省、市标准规范,同时结合河源市交通出行实际,确定河源市慢行交通系统包括步行交通系统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两类。
河源市慢行交通发展自1988年设市以来,经过了1988-2000的发展阶段、2001-2010年的衰退阶段和2011年至今的复苏阶段。
目前,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健身出行方式,日益得到市民重视,规划建设上也对自行车交通更加重视,新建道路上设置自行车道的比例不断提高,据统计,在全方式交通出行中,慢行交通分担率为43%,其中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比例分别达到35%和8%。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交通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研究成为了当前交通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研究进行探讨,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一、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现状分析城市慢行交通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多种形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慢行交通逐渐成为了城市出行的重要选择。
但是目前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交通网络规划,自行车道、人行道不畅通;慢行交通与机动车混行,安全隐患大;自行车盗窃现象严重,用户安全得不到保障;慢行交通设施的不足,导致慢行交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和使用。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城市慢行交通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吸引更多市民选择慢行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
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交通事故率,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还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推动城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保障市民安全出行为首要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慢行交通用户的安全需求,设置合理的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保障慢行交通用户的安全出行。
(二)便利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提高慢行交通的便利性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慢行交通网络,方便市民的出行需求。
通过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提高慢行交通的通勤效率,促进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
(三)环保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环保为导向,通过鼓励市民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使用,降低交通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慢城实施方案
国际慢城实施方案国际慢城是指那些以人为本、注重生活品质和环境保护的城市。
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国际慢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推动国际慢城理念的落地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国际慢城实施方案。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
1.1 优化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绿化率,打造宜居环境。
1.2 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2.1 建设健康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机动车使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2.2 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提倡健康饮食习惯,减少快餐和加工食品的消费。
三、推动文化与艺术发展。
3.1 支持当地文化和艺术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节庆和艺术展览,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3.2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扶持当地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和手工艺。
四、保护自然环境。
4.1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2 建设城市生态公园和绿色景观,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五、促进社区参与和自治。
5.1 支持社区自治组织,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5.2 建设社区活动中心和公共休闲设施,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6.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慢城经验,推动国际慢城理念在本地区的落地实施。
6.2 参与国际慢城组织和论坛,分享本地区的国际慢城建设成果,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七、监督与评估。
7.1 建立国际慢城建设的监督评估体系,定期对国际慢城建设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7.2 加强对国际慢城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居民对国际慢城理念的认知和支持度。
总结,国际慢城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地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相信,通过国际慢城实施方案的全面推进,城市将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居民的生活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将得以实现。
国际慢城实施方案
国际慢城实施方案一、引言。
国际慢城是指以人为本,注重生活品质和环境保护的城市发展模式。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国际慢城理念逐渐受到关注并得到推广。
本文旨在提出国际慢城实施方案,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二、慢城规划。
1. 城市规划。
慢城规划应注重人文关怀和自然环境保护,建立起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交通体系。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共休闲空间,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2. 生活设施。
建设便利的生活设施,包括社区医疗服务、教育设施、文化娱乐场所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保障和便利。
三、慢城管理。
1. 生态环境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社区自治。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公共事务管理,建立起自治和共治的社区管理模式,增强居民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3. 文化传承。
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四、慢城推广。
1. 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宣传慢城理念,鼓励更多城市加入慢城建设行列,并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2. 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慢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动国际慢城理念的全球传播和推广。
五、慢城成效。
1.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慢城建设将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发展。
慢城建设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地方形象提升。
慢城建设将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和人才前来定居。
六、结语。
国际慢城实施方案的提出,是为了引领城市朝着更加宜居、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希望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响应,共同推动慢城建设,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概述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概述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出行安全等问题。
因此,慢行交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出行方式和城市规划理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慢行交通的关注点在于合理组合步行、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通过有机的组合来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慢行交通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新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推动城市交通向绿色、智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慢行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1.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意义1.1缓解出行压力传统的道路规划往往以机动车为主导,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不足,交通拥堵成为常态。
而慢行交通理念注重提供便捷、安全和舒适的步行和骑行环境,通过优化道路布局和设计,可以鼓励人们选择慢行交通方式,减少机动车出行需求,从而有效缓解出行压力。
1.2实践绿色理念慢行交通理念注重提倡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非机动交通方式,这些方式对环境友好,能够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相比之下,机动交通方式产生的尾气排放和噪音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了威胁。
通过设计和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鼓励和支持慢行交通方式,我们能够有效降低汽车的使用率,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从而创造一个更加绿色、清洁的城市环境。
1.3节约土地资源慢行交通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所需的空间相对较小。
通过优化道路设计,如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共享空间等,我们可以为慢行交通提供足够的空间,减少机动车道的需求,进而节约土地资源。
此外,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和城市功能区域,鼓励短途出行和多式联运,也能有效减少对道路土地的需求。
2.慢行交通理念下城市新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2.1 步行交通路网规划设计首先,应考虑到人们的出行需求和步行习惯,将步行道路与主要出行目的地相连接,包括居住区、商业中心、公共交通站点和重要设施。
这样能够提供方便、直接的步行路径,鼓励人们选择步行出行方式。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引言:慢行交通是指速度较慢的出行方式,用于城市短距离出行。
由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越加完善,国民经济水平逐渐增加,慢行交通理念在城市交通中逐渐淡化,对于快行交通理念越加重视,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但在新时代发展下,人们的生活健康意识以及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低碳慢行交通逐渐受到了国民的重视,国家也倡导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重新融入慢行交通理念,加强做好城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全面发展。
1.慢行交通理念内涵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需求1.1 慢行交通理念的内涵慢行交通主要是以步行交通或者以自行车等低速慢行交通为主,属于非机动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理念主要是鼓舞居民在出行时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公交、自行车或者步行等,减少汽车驾驶次数,降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同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城市居民建设安全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要想得到合理化,应当为城市慢行交通建设提供无障碍基础条件,为城市居民打造安装与适宜的出行环境[1]。
1.2 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需求结合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中,应当结合不同区域做好慢行密度分析工作,控制好行人空间,单个行人道路宽度应当控制在60cm-80cm 之间,双人行人道路宽度则需要达到100cm-150cm 之间,对于盲人出行需求或者弱势人群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宽度会进一步增加,确保慢行道路空间建设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在慢行交通理念的基础上,应当加强结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需求,根据人群特征以及活动情况,积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慢行道路交通空间积极做好基础器材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不同的优化角度做好设计管理,保障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质量得到提升。
2.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意义2.1 缓解出行压力,提高出行效率目前城市在发展中人口流动量与车流量逐渐增加,导致城市交通出现拥挤与堵塞的情况,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与人民出行的耗费时间。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慢行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从现有研究 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慢行交通网络规划:慢行交通网络是城市慢行交通的基础,包括步行道、 自行车道、电动滑板车专用道等。研究人员通过对慢行交通网络进行合理规划, 提高慢行交通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2、慢行交通设施规划:慢行交通设施是城市慢行交通的重要保障,包括过 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充电设施等。研究人员通过对慢行交通设施进行合理 规划,提高慢行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四、实施措施
1、政策引导与支持
为了推动绿色慢行休闲系统的实施与发展,海口市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与支 持。具体来说,是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市民和企业积极参与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与 维护。
2、宣传教育普及
为了提高市民对绿色慢行休闲系统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海口市政府应加强宣 传教育普及工作。具体来说,是要通过媒体、宣传栏、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向 市民普及慢行交通系统的优势和意义;同时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市 民的安全意识。
3、管理与维护
为了保障绿色慢行休闲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海口市政府应加强管理与维 护工作。具体来说,是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标准;同时鼓励市民和企业 积极参与管理和维护工作,形成政府与市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融合性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3、交通疏导:合理的慢行系统能够分担部分短距离出行,减轻城市交通压 力。
二、绿色交通理念下的慢行系统 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慢行系统的规划应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 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协调。
2、人本原则:慢行系统的设计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行人的安 全、舒适和便利性。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开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给城市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车辆事故频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慢交通系统被提出并逐渐引入。
什么是慢交通系统?慢交通系统是一种以非机动交通工具为主的城市交通系统。
它包括步行、自行车、轮滑、滑板等慢速交通工具,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措施。
慢交通系统的目标是提供便利、平安、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规划原那么综合考虑城市特点和需求规划慢交通系统时,需要仔细考虑城市的地形、人口分布、出行需求等特点。
不同城市的规划方案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提供便利的慢交通设施慢交通系统需要提供便利的设施,包括行人和自行车道、停车设施、交通广场等。
这些设施应该布局合理,连接方便,使行人和自行车能够平安、便捷地通行。
提倡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共享慢交通系统不仅仅是规划自行车道,还应该考虑其他非机动交通工具的需求,如行人、轮滑、滑板等。
系统设计时应该鼓励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共享,提供适用于多种交通工具的设施。
加强交通管理和宣传教育为了保证慢交通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加强交通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包括交通组织、交通信号设置、平安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交通系统的平安性和效率。
城市慢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制定详细的交通规划制定详细的交通规划是慢交通系统管理的根底。
规划应该包括慢交通设施的布局、交通组织原那么、交通信号设置等内容。
规划要兼顾城市的开展需求、人口分布和出行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完善相关的交通设施慢交通系统管理需要完善相关的交通设施,如行人步道、自行车道、停车设施等。
这些设施应该便捷、平安,并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配套设施,如换乘设施、效劳设施等。
引入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慢交通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平安性。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
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原则,包括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和促进交通安全等方面。
然后,深入探讨了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方法,包括交通规划、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等方面。
接着,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总结了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现状分析、原则、方法探讨、实施方案、效果评估、总结、展望1. 引言1.1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在当今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车辆数量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如何优化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设计,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已成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重要课题。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道路规划、交通信号、停车设施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城市慢行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本研究将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优化设计的原则,探讨优化设计的方法和实施方案,评估优化设计的效果,最终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城市交通体系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现状分析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和车辆数量的增加,城市的交通问题逐渐凸显。
传统的交通方式主要依靠机动车,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慢行交通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骑行、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以及公共交通工具,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慢性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基于慢性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愈发地迅速。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现代化城市交通的要求日益提升,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当前,应当提高对慢性交通理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慢性交通理念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绿色出行和环保理念贯彻下去,改善城市交通污染问题。
本文分析慢性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慢性交通理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1.我国慢性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动化的出行方式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自行车的出行方式逐渐降低。
机动化的出行方式占比非常大时,交通堵塞和交通污染等问题也愈发地凸显出来,许多城市逐渐开始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运用慢性交通理念进行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建设,例如近年来所盛行的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慢性交通理念的传播。
然而这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慢性出行在出行方式中的比例,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慢性交通相关设施建设不足由于慢性交通的发展一度被忽视,因此虽然提出了相应的出行理念,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主要的问题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关联性比较低,对于各道路之间的区分并不明确。
由于道路之间的关联性较差,慢性出行的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外,关联性的不足,也对人们的出现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人们对于慢性交通的重视程度不高。
1.慢性交通易受环境的影响自行车的出行比较依靠与周边环境,作为连通公交系统的工具,自行车的停放地点是非常重要的,其安全性和便捷性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选择。
另外,现代化城市的道路规划并不明确,致使许多设施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乱地摆放到一起,其中一些道路共享单车的数量远超使用者的数量,占用了不少的道路资源,而且自行车缺少应对各类天气的应急措施,例如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从而使得慢性交通的推行十分困难。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慢街建设初探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慢街建设初探- 规划设计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慢街建设初探摘要:慢城运动兴起于20纪末的意大利,目前已有25个国家的150多个城市的规模。
这种致力于解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地域特色维续、倡导优质“慢”生活的城市模式,对营造宜人街道环境、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及实现街道的可持续发展上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在对慢城运动发展及慢城理念解析的基础上,引入城市慢街概念,并对我国发展慢街可行性及慢街营建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慢城,慢街,可持续发展一. 从慢城到慢街1.1 慢城运动概述鉴于慢食运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慢城继承了慢食运动中“慢”的理念,并将其应用在城市管理层面。
1999年10月,在意大利格雷韦、奥维托、布拉和波希塔诺四市市长以及慢食协会代表们联合发起了“慢城运动”。
这场旨在扩大慢城的影响力、实践城市“慢”理念、反对高速度现代生活的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速度至上”的当今社会,消费主义的普及化导致资源消耗加剧、城市个性丧失、“快餐化”的生活方式无处不在。
慢城的提出无疑触发了人们心中对美好城市及健康生活的畅想。
因此在短短10年间,慢城运动从欧洲扩散到了世界各地,从最初仅有的4个会员城市扩展到2011年147个会员城市的规模。
1.2 慢城内涵浅析《国际慢城宪章》给出了慢城的外延定义:重视环境保护和地方特色环境特征维持、倡导循环技术的环境政策;节约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努力优化城市结构;提倡食物的有机种植、鼓励并扶持地域性的传统生产和手工艺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提高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培养居民的慢城生活意识,加强慢城价值教育。
慢城的“慢”是综合的多维度的体现,不仅关呼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还表现一种根植与地域文化的闲适的生活哲学。
慢城是对传统闲适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契合和升华,传统城市发展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和谐共存。
其思想充满了对人性理念的回归、对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体现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理念。
基于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基于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摘要:市政道路交通体系为新时代城市规划的重点,为提升城市道路建设质量,应注意公路设计的重要性,并及时更新设计方法及理念,确保城市公路设计可满足交通运行要求。
公路的设计优化应立足于城市未来规划,融入绿色环保、海绵城市等先进思想,使公路设计更为科学合理,为公路施工建设提供良好依据。
关键词:慢行交通理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引言科学的城市道路规划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也能够有效规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总体布局的骨架,其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城市整体建设的好坏,而要做好城市道路设计工作,需要明确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要点,同时,对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1慢行交通的性质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土地面积越来越紧张,能源危机的出现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慢行交通尤为重要。
慢行交通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式,能够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起到补充的作用,推动城市更好地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结合其实际特点,提高慢行交通水平。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一种,是城市生活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缓解生活压力,使人们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营造环境必须遵循科学、人性化的原则,增加居民交流,推进购物、旅游等项目的发展,发挥城市最大的魅力。
2基于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思路城市道路设计中,设计思路会对设计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因为设计思路不合理导致的。
从实践的角度,应注意以下问题:(1)应做好道路尤其是交通干路的线性设计,以此来保证城市道路的通畅性和安全性;(2)应做好道路景观的优化设计,在满足道路绿化和美观需求的同时,避免遮挡驾驶人员视线的情况;(3)在城市交通干路设计中,如果必要性不强,建议尽可能减少道路交叉口,对交通干路进行渠化拓宽,保证道路通畅;(4)应做好城市道路空间设计工作,通过高架桥、地下道路、过街天桥等设计,进一步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5)在对一些长距离道路进行设计时,应采用相对舒缓的平曲线线形,以避免驾驶员在长直线驾驶中出现视觉疲劳问题,保障行车安全。
2023年公务员省考之公务员申论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公务员省考之公务员申论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大题(共10题)一、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写)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度假方式上,开始追求一种闲适的节奏;或是在家陪陪家人、或在田园放松心灵、或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而这种观念也正是社会更加成熟自信、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A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一座以旅游立市的小型城市。
近年来,该市以休闲生活为旅游新卖点,提出“在这里正大光明地浪费光阴”“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必须做的,只需随心往下,随性闲游!”等旅游消费主张来吸引游客,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2016年,A市新市长上任后,为了把旅游立市推进到一个新高度,市里成立了一个工作专班。
明确这个专班的职责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咨询论证”、“规划建议”三个步骤给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
专班经过调查研究,系统提出了“打造休闲生活旅游城市,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构想,重点围绕本地旅游资源,加强规划建设,将现代化理念与传统生活方式相结合,进一步打造“四季如春、休闲养生”的旅游生活城市,使游客和本地市民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各种便利,更可以过上一种健康闲适的幸福生活。
这一构想的提出得到了市民的支持。
在黄金周假期前两天,传来了“高速免费”“景点降价”的消息。
A市市民汪先生因担心人满为患,临时取消了长途出游的安排。
当换种度假方式时,他很快便开始享受这种新的节奏了。
汪先生携妻儿开车来到郊区一个水库,在青山绿水间垂钓,中午就地野餐,傍晚则将一天的收获带回家做成美味鱼汤。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研究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研究摘要:慢行交通作为一种低碳的交通行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及发展,随着宜居城市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引导,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慢行交通重新被重视,通过分析我国交通发展现状,探讨了慢行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城市活力,改善城市形象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慢行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规划1国内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1.1慢行交通相关的配套设施不足这些包括不完善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它们不能形成良好的系统,连接性差,有些甚至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都不作区分。
衔接性差的现实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选择这种健康出行方式的舒适性。
衔接性不足,导致人们出行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所以不得不采取机动车出行的方式来代替。
1.2慢行交通在设计上的不合性一般情况在交叉口和路段衔接处理,应该设计有慢性交通体系设计,但是实际情况是有的地方并没有给慢性交通留有空间,有的即使有,也并不合理。
缺乏有效的连接,缺乏良好的衔接,即使有慢性交通的设计,因不实用,也使得有和没有差别不大。
1.3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无法形成有效的接驳在一些中心地段,如:地铁站、商业区等区域,非法营运的非机动车辆、摩托车辆随处可见且屡禁不止,这样现象的出现,确实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这些区域难打车、公交换乘体系无法高效完善运行、自行车交通难覆盖等严重问题。
因此,相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责任和义务改善公共交通出行与其他交通方式出行之间的衔接。
2慢行交通的重要性慢行交通和快速交通均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比于快速交通,在很多角度,如安全角度,慢行交通处于弱势地位,由于长期以来慢行交通的发展迟滞,慢行交通安全性堪忧,机非共板,平面交叉,加之非机动车及人行的流动性大,不安全性更是大幅提高;此外慢行交通的速度限制了长距离骑行,其适宜出行半径在6km左右,随着城市街区扩大,尺度增加,其难以满足长距离交通;自行车停放设施不足使得停放安全度下降,也是让人们对于慢行交通逐渐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公交+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不到位使得接驳受阻,慢行交通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延展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两者的协调性不足;不同组团间的慢行交通没有统一的规划,各自服务,连续性差,使得不同组团的联系性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民的活动范围;“潮汐”现象严重,上班族上下班,学生上下课等非弹性出行,形成交通节点瞬时流量大,如果疏散不及时,很容易引起交通阻滞。
基于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基于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交通系统也日趋完善,而高速发展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使得交通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对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既要关注运输系统的发展,又要加强与之配套的配套设施与管理,用慢行交通理念改善城市的交通系统,促进快慢交通的合理共存,为城市的良好运行和居民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关键词:慢行交通理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引言慢行交通是一种比较缓慢的出行方式,其主要用途是在城市中的短距离出行,在很久之前,我国就是以慢行交通为主,后来随着公路、桥梁的修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慢行交通逐渐退出了主导地位,但是如今的人们环保意识较高,也更为注重生活品质,这使得慢行交通低碳出行方式又大为受宠。
1.基于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意义1.1.缓解出行压力,提高出行效率当前各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时期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非常大,混合在一起会引起严重的交通堵塞,很多人十几分钟的路程会因为堵车耗费0.5~1h左右,非常浪费时间,对于这种情况,以慢行方式出行比采用出租、自驾等机动方式反而更为有效,虽然速度较慢,但是对于短距离的出行,由于对行驶线路和空间要求不高,出行时间大有保障,在体力允许和附近慢行交通设施方便的情况下,可以步行、跑步、自行车、公交车等多种方式到达附近1~6km的目的地,或是以步行、公共单车的方式用于公共交通之间的接驳和换乘。
1.2.绿色环保,有益身心健康由于大部分的动力都是由人力,所以排放得废气极少,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而像是机动车,每年排放的尾气非常高,导致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政府对此进行了严格的管制,提出了“绿色出行”的要求,所以,慢行交通的增长将会帮助改善城市的环境。
其次,慢行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利的,选择慢行交通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欣赏沿途的景色,相关专家表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与肥胖等疾病的缓解有一定的关系,而长期使用慢行出行的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比较健康。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摘要:在现阶段我国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因为该类工程项目的作用价值较为突出,是城市优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也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环节,更是需要优化处理,以便促使相应市政道路得以发挥应有价值。
慢行交通是各类速度较慢出行方式的统称,主要用于城市短距离的出行,其实很早以前我国就是以慢行交通为主,但随着道路桥梁建设完善,国民经济增长,慢行交通逐步退出了主导地位,但是如今的人们环保意识较高,也更为注重生活品质,这使得慢行交通这种低碳出行方式又大为受宠。
本文主要对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关键词:慢行交通理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引言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模式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管理模式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城市道路交通的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我国城市中汽车数量呈逐渐上涨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道路交通的运输压力。
1交通规划分析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可细化分为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和远期交通规划等,其所涵盖的方法理念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短期交通规划旨在对近期道路交通设施进行合理组织,满足短时间内城市发展需求,满足城市人群日常出行需求;中期交通规划的期限主要控制在3~7年,主要对城市道路交通框架进行优化完善,提高道路交通规划管理质量,促进道路交通规划规范化;远期交通规划则通过分析道路建设需求、理顺交通组织,构建完善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提高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适应性,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序环境。
2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2.1完善道路交通规划体系为全面优化提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整体效果,有必要首先从城市发展的整体角度对路网结构进行规划与布局,加大上下链接的管理力度,建立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使所形成对路网结构更具可视化效果。
076基于慢城理念的慢交通体系发展原则与策略
基于慢城理念的慢交通体系发展原则与策略孙华灿【摘要】介绍了慢城的起源与发展状况,分析了慢城的内涵及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在剖析慢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慢”为主题的城镇交通发展模式。
阐述了发展慢交通模式必须坚持的由可持续(Sustainable、低碳(Lowcarbon、可选(Optional、友善(Warm构成的“SLOW”原则。
从公共交通、道路网络、停车设施和政策调控四个方面讨论了推进慢交通模式发展的关键问题。
最后分析了“慢交通”发展的形势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城;城市交通;慢交通;交通规划1 引子1986年,为了保护传统美食文化,意大利记者、美食评论家卡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发起了一场“保护享受权利的国际运动”,成功阻止了罗马西班牙广场附近美式快餐店的开张。
随后,在他的努力下,“国际慢餐协会”在意大利成立。
以抵制快餐文化、保护原生态的传统食品、提倡享受生活和美食、推行慢餐文化和品位教育为宗旨的慢食运动在全球拉开帷幕。
1999年10月,鉴于慢食运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意大利小城格雷韦(Greve-in-Chianti、奥维托(Orvieto、布拉(Bra和波希塔诺(Positano的市长以及慢餐协会的代表们联合发起了“慢城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ittaslow”,决议将慢食运动的原则运用到城市规划当中,并发表了《国际慢城宪章》(以下简称《宪章》。
《宪章》致力于解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探寻地方特色维续,倡导“优质生活”;并在环境立法、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品质、本土产品、宾客接待和慢城意识及青少年教育等方面,为会员城市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涵括54项具体政策的行动框架,慢城运动由此而生[1-2]。
2010年11月27日,在苏格兰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桠溪镇被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国内首个慢城。
彼时,正值慢行交通理念席卷全国之际,桠溪镇的这一称号,立刻受到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发展问题及对策
企 业 管 理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9.131浅谈城市慢行交通发展问题及对策王项 路桥科(宁夏交通学校 宁夏银川 750200)摘 要:目前城市很多地方缺乏自行车停放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设施,乱停乱放的情况十分的严重,极容易造成城市交通秩序陷入到混乱中。
慢行交通系统作为综合交通体系重要部分是展现城市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也是展现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内容。
本文充分研究了慢行交通发展状况,分析其整体存在的不足,结合中国国情,对慢行交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便为构建更和谐宜人的慢行交通环境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慢行交通 公共交通 建设规划 步行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a)-0131-021 概述1.1 慢行交通的概念慢行交通(Slow Mode Transportation),是与快速、高速交通相对应的,人们也将其称为非机动化交通,是指步行、自行车、助动车三类交通方式构成。
"慢行交通"主要是基于人力作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比如依托步行或自行车等。
城市交通的核心是人的转移,城市交通服务于人,现代城市规划以及交通设计较多考虑城市发展,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汽车通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慢行交通系统,没有给其足够的空间。
慢行交通作为主体为步行及自行车,其过渡行补充为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1,噪声较低,制动良好)的非机动交通系统。
1.2 慢行交通的特点慢行交通由于其行驶动力的特点,通常只适用于中短距离出行。
慢行交通中的步行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出行方式。
步行是所有交通的开始以及终结,在城市交通中有着相对较高的地位,同时步行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方式。
自行车是以汽车为代表的机动化之前的主要代步工具,需要为其制定发展策略以及措施。
其特点具体如下。
1.2.1 普遍便捷慢行交通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普遍存在,保证群众休憩、出行等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摘要:随着城市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例如交通拥堵、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有效地解决,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发展,必须加强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视程度,以便更好地实施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出行方式。
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才能真正解决城市交通污染的问题,为现代化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规划的深入研究,本文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基于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意义,并给出了实用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议。
关键词:慢行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出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慢速交通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慢行交通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设计与规划是非常复杂的,不仅需要考虑到交通运行速度、路线等问题;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行人安全以及环境影响因素,从而使得整个慢行交通系统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
一、基于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意义(一)缓解出行压力,提高出行效率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上下班高峰时期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十分庞大,如果这两者混合在一起,将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
即使是短短的十几分钟的路程,也可能会被拥堵所消耗,甚至达到0.5~1h小时。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慢行交通比采用出租、自驾等机动方式更加有效,尽管它们的速度较慢,但是对于短途出行来说,它们却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节省时间,减少拥堵的可能性。
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达附近1~6km的目的地。
(二)节约土地资源,避免车辆停放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取慢行交通的方式,比如乘坐公共汽车等,而且这种交通工具的管理是由政府部门来实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慢城理念的慢交通体系发展原则与策略孙华灿【摘要】介绍了慢城的起源与发展状况,分析了慢城的内涵及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在剖析慢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慢”为主题的城镇交通发展模式。
阐述了发展慢交通模式必须坚持的由可持续(Sustainable)、低碳(Lowcarbon)、可选(Optional)、友善(Warm)构成的“SLOW”原则。
从公共交通、道路网络、停车设施和政策调控四个方面讨论了推进慢交通模式发展的关键问题。
最后分析了“慢交通”发展的形势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城;城市交通;慢交通;交通规划1 引子1986年,为了保护传统美食文化,意大利记者、美食评论家卡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发起了一场“保护享受权利的国际运动”,成功阻止了罗马西班牙广场附近美式快餐店的开张。
随后,在他的努力下,“国际慢餐协会”在意大利成立。
以抵制快餐文化、保护原生态的传统食品、提倡享受生活和美食、推行慢餐文化和品位教育为宗旨的慢食运动在全球拉开帷幕。
1999年10月,鉴于慢食运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意大利小城格雷韦(Greve-in-Chianti)、奥维托(Orvieto)、布拉(Bra)和波希塔诺(Positano)的市长以及慢餐协会的代表们联合发起了“慢城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ittaslow)”,决议将慢食运动的原则运用到城市规划当中,并发表了《国际慢城宪章》(以下简称《宪章》)。
《宪章》致力于解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探寻地方特色维续,倡导“优质生活”;并在环境立法、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品质、本土产品、宾客接待和慢城意识及青少年教育等方面,为会员城市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涵括54项具体政策的行动框架,慢城运动由此而生[1-2]。
2010年11月27日,在苏格兰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桠溪镇被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国内首个慢城。
彼时,正值慢行交通理念席卷全国之际,桠溪镇的这一称号,立刻受到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有关慢城的专题报道和学术研究也从2011年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 慢城理念对交通规划的启示2.1 慢城的内涵“慢城”是一种新的城镇发展模式。
Mayer认为慢食运动和慢城运动作为代替美联社的基准城市发展目标,侧重于地方资源、经济和文化的优势,以及保持具有独特历史背景的城镇,并提出慢城才是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宜居之城。
慢城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慢城是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生产与独特文化的城市;第二,慢城是鼓励发展有机生产和具有个性城市的宜居之城[3]。
Dogrusoy从速度的概念出发来引出慢的哲学理念,认为快作为一种重要的节奏现象,为形成工业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快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不乏弊端的显露:它为可持续发展造成明显障碍,在使人们获得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却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对快的追求已经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障碍。
鉴于此种理由,他提出将慢城理念可以作为可持续经营城市的正确选择[4]。
宗仁在剖析高淳县桠溪镇成为国际慢城原因的基础上,认为慢城运动的暗含的逆城市化理念值得当前中国城市借鉴。
他同时指出,倡导慢生活对推动中国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解决老龄化问题都有着非常有益的启示[5]。
慢城不仅是一种城镇模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
慢城运动希望人们能够明白,现代化的城市不全是高楼大厦、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也可以保留传统的建筑和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城市生活不只是行色匆匆的一种节奏,可以慢慢的行走静坐、驻足与人招呼闲谈、慢慢享用可口的美食;各种商品也不全部依赖规模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也可以保留传统的手工甚至农耕模式……但是,慢城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让人们过“博物馆中的生活”。
相反,它尊重现代化,主张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方式相互结合,寻找其中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因素,使人们不仅可以享受现代化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更会把一种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带给每一个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
2.2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启示“快”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通常与“机动化”、“速度”处于相同的语境当中。
在“现代城市”理论的推动下,城市解决城市拥堵的传统思路一直集中于远距离机动化的交通体系,并且总是试图通过加大设施供给来解决人们的中长途出行需求。
但是,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越治越堵。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度关注机动化交通方式在速度方面的优势,漠视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慢速交通在通过能力和灵活性方面的长处,导致综合交通体系无法真正发挥综合的效用。
各地对城市人口出行规律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人们日常出行中,很大一部分属于中短距离的空间位移,这一比例在很多大城市接近50%,在中小城市更是超过70%。
城市交通要解决的“综合交通体系”问题,需要把长途交通和短途交通、快速交通和慢速交通结合起来解决,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才能有望避免交通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在传统以“快”为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流方法面临重重困境的情况下,有必要换一种思路来满足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人居要求的改善的迫切需求。
国际慢城的标准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城镇。
桠溪镇所呈现出来的风貌更像是一种“农家乐”。
但是,慢城所传达的优质生活理念,却是对几乎整个人类都适用的价值观念。
面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生活节奏过快、高压力、亚健康人群数量越来越大;资源价格高企、生存成本不断高升;环境危机凸显、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极端天气频发;地域文化差异渐渐消亡、千城一面现象越来越普遍等等一系列不可持续的发展问题,慢城运动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
这一理念完全可以结合我国当前以中小城镇为发展主体的城市化进程,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慢城和慢交通理论,并在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3 慢交通发展原则3.1总体原则交通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创建城市的重要手段。
不同方式主导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会显著影响城市空间格局和土地使用,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又决定了交通源的分布、交通供需特性,从而从宏观上决定了城市交通的结构和基础。
两者之间相互反馈、相互加强。
慢城是一种城市模式,必然要求有相应特征的城市交通模式之适应。
这一交通模式的构建理念显然也应该契合“慢”的主题,可以用“慢交通”来概括。
不过,“慢交通”的“慢”绝不是速度的慢,而是可持续、有效率、有活力地发展。
借鉴慢城运动传递出的生活哲学,“慢交通”的发展理念可以用“SLOW”法则来归纳。
所谓“SLOW”即:可持续(Sustainable)、低碳(Lowcarbon)、可选(Optional)、友善(Warm)。
四种原则之间相互交叉,互相渗透。
3.2 “S”——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一般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城市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孩童的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平均每年近16,000名儿童步行者会遭遇道路交通伤害[6]。
大量交通基础设施对土地的低效占用,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制约了当代人生活品质的提升,而且已经威胁到了后代子孙的生存与发展。
慢城交通的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重点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利用;在重视交通系统建设的同时,重视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交通系统在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要求。
3.3 “L”——低碳,低能耗低排放“慢交通”理念倡导以优质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空间紧凑开发模式,积极为步行者营造便利舒适的设施和人文环境。
因为步行是举世公认的低碳生活方式,并且已经超越了低碳交通本身的目标诉求,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虽然就速度而言,步行交通很难与效率相提并论,但是适当强度的步行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身体机能、大量减少交通事故和人身伤害,可以释放出更多可能会被停车设施占用的公共空间,创造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场所和机会,还可以增加步行者沿途购物消费的概率,对于活跃本地经济、增强街区活力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意义。
除此以外,同样享有低碳盛誉的自行车交通、清洁能源驱动的公共交通也应该得到大力支持。
3.4 “O”——可选,有多种选择多样性是活力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由此引发的城市交通需求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过度依赖机动化公共交通系统也是对城市活动多样化的否定。
趋于单一化的交通服务不但不能解决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甚至会令其朝着越发尖锐的方向发展。
慢城交通倡导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坚持“分散-集中”原则,增加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的可达性与易达性,让居民可以根据交通状况和自己的出行喜好,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径,尽可能发挥自然人在满足交通需求方面的作用;在交通走廊上则布局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将居民中长距离机动化出行的需求进行集中,实现公共交通服务提升与居民主动选择的良性互馈。
3.5 “W”——友善,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人们对城市魅力的最直接最真切的体验,往往是从细部细节中得到的。
交通设施和环境的友好程度会影响出行行为选择。
国际慢城要求小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0km/h,这对小汽车使用者而言显然不是很友好。
但是这只是“车行受限”中的一小点。
更多限制的手段已经随着上世纪60年代荷兰开始推行的交通稳静化理念,迅速蔓延至欧美很多国家的城市改造中。
限制车辆通常意味着对其它交通方式的偏袒与照顾,这对致力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大多数居民幸福指数的城市而言,这是以小换大的合理交换。
城市是人的集聚地,保障步行、骑行、轮椅使用者们的人身安全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全感的增加有利于人群的逗留和集聚,人情味十足的街道很容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休闲的场所,有助于形成热闹繁荣的街区,对经济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慢交通发展关键策略4.1 公交优先是实现慢交通的前提慢城运动是反对过度城市化、反对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喧嚣、拥挤、污染等负面效应。
慢城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人口不得超过5万人[7]。
这样的城市规模,在我国城市分类体系中属于小城市的范畴。
城市半径不足1.5公里,完全可以依赖步行和自行车解决内部交通问题。
适度发展的电动出租车足以满足居民对内部公共交通的需求,不必强调公共交通的分担比例,否则就有矫枉过正之嫌。
而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如此规模的城市自我造血能力远远不足以居民高质量的生活水准,必须接受大城市的辐射。
慢交通显然不鼓励采用分散化的私人机动车作为主要辐射方式。
只有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作为支撑,在需要快的时候能够快起来,才能保证慢城中的生活慢的自然、慢得有序、慢得从容。
小城市可以全城皆“慢”,大中城市则可以以慢社区、慢街区的形式推广慢城的模式和慢生活的哲学。
对于后者,优质的公共交通更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