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件4: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 存在的严重弊端。
列
斯
宁
大 林
说一说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 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 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6.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C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7.最早在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在 ( C )
A.戈尔巴乔夫时期 B.列宁时期
C.斯大林时期
D.赫鲁晓夫时期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 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1928年—1937年,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新宪法的制定。
苏联新宪法: 1936年,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1936年新宪法的基础: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
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快速浏览找一找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 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 “苏联”?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 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
快速思考比一比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以公有制为主体,允 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 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允许商品买卖、恢 复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的“工 资制”(按劳分 配)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开始时间:1921年 3.根本目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4.内容:
5.特点: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 济形式并存,
(2)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 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 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列宁逝世
(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的巨大成就
(三)、1936年宪法和“斯大林 模式”的形成
1936年宪法
(1)内容: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 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 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 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6.作用:(1)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巩固了工 农联盟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二)、苏联的成立
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1923年4月,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中国工作
的父亲写信,她在信封的下方写的国名应是( )
A、沙皇俄国 C、苏联
C B、苏维埃俄国(苏俄)
D、俄罗斯
A 3、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
一流工业强国的国家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列宁 D.戈尔巴乔夫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前言苏联作为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驱,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苏联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建国后,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了新型经济体制和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五年计划,这是苏联政府制定的五年内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规划方案,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斯大林时期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全国资本主义企业社会主义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后,苏联政府制定的五年计划,让苏联在战后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苏联的经济建设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例如农村集体化、国有化等,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在重工业方面实现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钢铁、煤炭、原材料等基础工业领域。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消费品生产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然而,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府提出了用先进技术代替人工,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在1961年至1970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开始进入自动化时代,使得苏联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苏联的文化建设苏联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在苏联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想被称为主流。
在文艺方面,苏联推崇的是社会意义和英雄主义。
许多文学作品、电影、绘画作品等都以表现英雄和工人、农民为主题。
例如,莫斯科陷落的电影《保卫莫斯科》、以争夺空气门为主题的电影《风起云涌》等作品,都表现了苏联人民在二战中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英勇事迹。
在建筑艺术方面,苏联也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措施,如重视群众需要,推崇实用性和美学相结合。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受一战影响,俄国受到沉重打击。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使革命有了方向。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帝国主义战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2、时间: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3、经过:列宁到彼得格勒指挥起义,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为”十月革命”。
4、结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5、意义:⑴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⑵影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时期:1、内战时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原因:随着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
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时间:1921-1924年;领导人:列宁措施: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评价:列宁探索用商品经济手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能从实际出发,纠正错误,调整国家政策。
3、苏联的成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1.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前预习 1.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二月革 沙皇专制 制度,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 命推翻了__________ 临时政府与工兵苏代表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爆发及结果:1917年4月,列宁回国,发表 四月提纲》,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________ 并获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 人民委员会 政府——_________ 。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发动了武装干涉。国内也有反 革命叛乱,面对严峻的形势,苏维埃政权采取 “ 战时共产主义 ______________”政策,集中全国的财力,物 力战胜敌人。到1920年底,苏俄人民取得了反对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基本胜利,苏维 埃政权得到巩固。
D.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 为纪念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苏联在 1955年发行了一张名为“攻打冬宫”的纪念邮票(下 图),它纪念的是( C )。 A.七月革命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 4.王同学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 误的评价是( D )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与检测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的 原因 、 过程和 重大的 的重大意义。 历史意义等内容。 2.认识十月革命以后,人 类 历史 进 入 探 索 社 会 主 义革命发展道路。 课程要求
3.意义: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上
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 的国家。它不仅激 励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了马克思主 义在世界的传播,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 的阶段。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革命准备 布尔什维克党在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领导人 列宁 布尔什维克党
主要参加者 工人和革命士兵
地点 彼得格勒(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时间 2021/3/101917年11月6-7授日课:(XXX俄历10月)
3
结果 占领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
月
民主革命 专制统治 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 无产阶级 推翻临时 建立社会
月
革命
政府统治 主义制度
2021/3/10
授课:XXX
5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时期的探索
(一) 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⑵苏维
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 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 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 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 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2021/3/10
授课:XXX
2
俄国十月革命
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革命
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临时政府掌握主要
权力。
3、①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
内的革命火焰。②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
彼得格勒。
革命后的政局 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
从十月革命看俄国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
从十月革命中,我们可 以看到俄国社会主义探 索道路的艰辛与曲折
从十月革命看俄国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
十月革命的背景
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当时俄 国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战争使得俄国的经济、社会和政 治状况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工 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不满情绪日 益高涨,他们渴望改变现状,寻 求更好的生活
从十月革命看俄国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
俄国社会主义探索道路的启示
从俄国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坚定的领导和正确的路线 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布尔什维克党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 和政策 其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组织力量 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从十月革命看 俄国的社会主
十月革命的过程 3 十月革命的意义 4 俄国社会主义探索道路的艰辛与曲折 5 俄国社会主义探索道路的启示 6 结论 7 俄国社会主义探索道路对中国的影响 8 对未来的展望
从十月革命看俄国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 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 志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
最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从十月革命看俄国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
结论
从十月革命看俄国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我 们可以看到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与曲折 。然而,正是这些艰辛与曲折使得我们更加 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 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 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整理】
农业集体化
到1937年,全国基本 完成农业集体化,参 加集体农庄的农户, 占全国农户的93%, 耕地面积达99%,从 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 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 中占有绝对优势。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年新宪法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因为这些是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的 故称为斯大林模式
3.斯大林模式
对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
列宁的探索 政治上: 成立苏联
经济上 斯大林的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2、农业集体化
政治上: 形成斯大林模式
请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1917.3 1917.11 1918~1920 1921 1922年底 1928 1936 重大事件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通过新宪法
分配
按劳分配,多种形式报 酬制
新: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 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三:政治探索:苏联的成立
______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后来共有____个加盟国。
1922年年底,各族人民在自愿 和平等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 俄罗斯联邦 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再见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背景:苏俄面临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 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___________________ (1)农业:________________ 禁止商品贸易 2. 主要内容: (3)商贸:______________ (4)分配形式: 平均主义配给制 (1)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障军事上的胜利 (直接(首要)目的)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 苏联成立的时间。
4.列宁的继任者是?
下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法令》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何为“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新宪法通过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一、新时代的曙光 俄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战 壕 中 的 俄 国 士 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二月革命之后
被破坏的城市 受战乱之苦的俄国人民
二月革命
时间: 1917、3
俄国 二月 革命 主力: 工人、士兵
结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两 个 政 权 并 存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十月革命
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1917 年参加组织领导十月革命。 1922年当选俄共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领导苏联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 化和机械化。领导苏联人民 进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并取得胜利。
温故知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你知道大战接近尾声的1917年,哪个 国家退出了战争吗?
“战争引起了革命, 革命制止了战 争” ! ——列宁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 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 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 —这就是结论。”
名称 二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 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 斯学说继承者、发展者。列宁是他 的化名。1903年成为布尔什维克领 袖,确立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 本任务的纲领。布尔什维克的意思 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 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缔造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9年 创立共产国际,领导世界革命。列 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终年54岁。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十月革命的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2.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支持。
3.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目的:为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结果:苏维埃政权镇压了国内的反革命叛乱,粉碎了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保卫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
三、新经济政策1.内容:①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②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2.影响:(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2)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热烈欢迎,它使苏俄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1.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前两个“五年计划”都只用了4年零3个月的时间便提前完成。
2.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1932年, 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并为以后粉碎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物质基础。
五、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1)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常常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
(2)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3)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对应练习1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A.法国B.英国C.德国D.俄国2.人类历史中,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B.巴黎公社成立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苏联的建立3.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因为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最先进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C.主动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进行革命夺权D.是新旧阶级所进行的第一次伟大搏斗4.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实行过一系列非常措施,被称为A.战时政策B.临时政策 C. 非常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目的/结果:结束沙皇的专制统治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两个政权并存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内容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 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 贫苦农民的专政。 作用: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 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
措施: ①军事上:加强红军建设 ②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作用: 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二、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后期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马克思主义传 入中国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 成了毛泽东思想并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我国 经济迅速发展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俄 Nhomakorabea十月革命
一、新时代的曙光——社会主义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
沙皇俄国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它参加 了世界大战,多学科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结果适得 其反。它强征1500多万壮丁入伍,几乎占全国男劳动力 的一半。前线作战接连失利,丧失了波兰、立陶宛的大 片土地,伤亡数百万人。后方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 济濒于崩溃。国家债务从1913年的88亿卢布增长到1917 年的500亿卢布。战争还造成政府统治危机。在战争的 头两年就换了四个内阁首相。所有这些引起了劳动大众 的强烈不满。一场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风暴日渐酝 酿成熟。 二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目的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1、俄国与中国革命道路分别是什么,会你产生了什么启示。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2)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3)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内容 :许允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结果: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5、影响: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二、苏联的成立1、国旗、国徽2、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3、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
【列宁是哪年逝世的?他为俄国革命和建设、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哪些贡献?】(一)、新经济政策(二)成立苏联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的探索——实行计划经济)1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 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2 )重点-----发展重工业。
( 3 ) 结果-----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2.农业集体化: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1 ).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 2 ).方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 3 ).1937年完成。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3).评价: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中考历史1.主题二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中考考考考点点解解读读
2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将俄国推向了全
面崩溃的边缘。②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俄国爆发了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工兵代
原因 (背景)
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③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 提纲》,明确指出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重点 农业。
(1)农业上: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 内容
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强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等。
(2)政治上: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
案,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内容 (3)工业上: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4)劳动报酬制度: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
赫
劳动报酬制度。
①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
了新的政权机关。③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④将
社会 措 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⑤废
主义 施 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
政权
种。⑥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
的巩
约。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落后的旧俄国建设成繁荣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了前提。 第一个社 (2)对世界革命运动: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推 会主义国 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 家诞生的 解放斗争。 历史意义 (3)对世界格局: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使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十月革命1、爆发原因:①、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推翻了沙皇政府,但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政策。
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的火焰。
2、人物:()3、时间:年月(俄历十月)4、事件:武装起义,史称“十月革命”。
5、性质:十月革命是革命。
6、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诞生。
7、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第一次使理论变为了现实。
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发展道路。
②、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的开端。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后,在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压力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政策。
三、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已结束,经济形势严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的生产积极性。
2、内容:①实行,农民纳粮后的余粮可以到市场上自由买卖②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外资本经营③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3、特点:将社会主义同、、关系结合起来。
3、评价:新经济政策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货币关系直接结合起来。
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四、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的颁布2、主要特点:的经济、政治体制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3、利与弊:欧洲,世界。
苏联有一个利:取得了巨大的工业成就,为以后取得反法西斯落后的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工业强国。
弊:①、政治上:使苏联缺乏民主与法制受到阻碍。
②、经济上:制约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工农业比例失调。
③、总体上:限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五、赫鲁晓夫的改革1、背景: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弊端严重。
2、措施:①把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农业改革的措施()②对也施行手术。
历史人教版九下《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与此同时,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称为“斯大林模式”。
例题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B。
例题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斯大林模式,答案B。
1. 以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属于斯大林实施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成立苏联D.实行五年计划2. 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B.市场经济繁荣C.经济危机严重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斥市场调节C.权力高度集中D.民主法制健全4.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直接促成这一飞跃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1.D解析:斯大林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实现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答案D。
2.D解析:斯大林领导下,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D。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
(1)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农业国 变成工业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苏联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 (3)1936年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制 度建立,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 形成。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 俄国社会矛盾激化 •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党的正确领导; • 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①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②将…、…、…收归国有; ③颁布《…….》 ④议和,退出一战; ⑤迁都…….; ⑥取得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粉碎……。
列 宁 同 志 清 俄国十月革命是 十月革命 扫 地 俄国十月革命是 …… 第一次 …… 。 ……第一次…… 沉重打击了…… 球
材料二:一战期间俄国工人罢工情况
俄国在“一战”的状况
时间
罢工资料
参加人数 3.5万
1914.8---12月 68次
1915 1916
1000次 1500次
54万 100万
“一战”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列宁曾 经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 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
为什么俄国在二月革命后,会出现两个政权 并存的局面呢?
想一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出现过哪两次重大转折?
结合1-2课,归纳:列宁的贡献
(1)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俄, (2)采取措施,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3)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4)1922年,建立苏联。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 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苏联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完整)
一、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认识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一个落后的大国里着手建立新社会制度。
工农苏维埃政府通过大企业国有化、银行国有化、全民计算和监督,直接管理国家,组织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恢复工农业生产,新生的政权得到巩固。
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胜利,帝国主义国家极端仇视,从1918年初开始,英、法、日等14国联合起来进行武装干涉。
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从四面包围,向新生的人民政权进攻。
为了战胜内外反动势力,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的政策和措施:(1)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和余粮征集制。
为了保证战争需要和城市的口粮供应,从1918年5月起实行粮食垄断和专卖政策。
1919年1月颁布余粮征集法令,实行余粮征集制。
这些政策的实行,保证了战时的粮食需要,虽然也规定了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但农民除了留有极少口粮外部算余粮,而且征集的价格很低,所以处一种和战争条件相联系的强制性的非常政策。
(2)实行全面国有化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除已国有化的大企业外,1918年6月国家颁布法令将一部分中小企业也收归国有。
1920年11月的国有化法令,几乎将全部企业实行国有化。
工业管理和计划集中于最高经济委员会各部门的总管理局,以垂直的行政方法管理企业,直接决定企业生产,调拨企业人力物力,对企业产品实行包收。
(3)禁止自由贸易,消费品实行配给制。
由于国家征收的对象扩大到几乎所有的农产品,私人贸易已被禁止。
在禁止自由贸易的同时,对生活消费品实行按阶级属性确定口粮标准和工业必需品配给制,单位之间无货币结算,经济关系实物化。
1918年底决定取消货币。
1920年.供给制的范围扩大。
(4)实行强制性的义务劳动制。
为保证战争胜利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1918年10月,人民委员会作出决议,对非劳动者实行强制劳动。
在同年12月颁布的劳动义务实施办法中规定只有完成劳动义务,才能领取分配的口粮,实行严格的不劳动者不得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2014·广西来宾)流行语反映着时代的思潮和热点。
如果置身于1917 年底的俄国,你将感受到的流行语是( )A.“苏联新宪法”B.“农业集体化”C.“新经济政策”D.“十月革命”2.(2015·山东聊城)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3.(2014·甘肃兰州)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革命B.农民起义C.社会主义革命D.反帝爱国运动4.(2015·槐荫模拟)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有( )①领导十月革命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实行新经济政策④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2014·江苏常州)有学者认为:“列宁的思想至今仍受到人们极度的重视,就在于它是活的、变化的、永不肯停止在某个定点上。
”下列各项中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以家长制作风取代民主与法制C.以农业为重点取代以工业为中心D.以“多党政治”取代“一党政治”6.(2014·槐荫模拟)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 )A.十月革命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7.(2014·贵州黔东南)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
”这一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8.(2015·槐荫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该材料中“独特实验”指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创斯大林模式D.推行罗斯福新政9.(2015·四川雅安)下列对下图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直接作用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C.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越美国D.苏联在列宁领导下取得的成就10.(2015·山东潍坊)“一方面,它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又使其经济发展陷入僵化。
”这评价的是(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错在什么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纠正错误?(2)材料二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后来苏联的僵化模式”指的是什么?这一模式有什么弊端?(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A卷1.D2.C3.C4.C5.A6.C7.B8.C9.B10.B1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实施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弊端:政治上,个人独裁统治;经济上,把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B卷一、选择题1.(2015·历城模拟)右图反映的是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俄国二月革命D.亚洲民族独立运动2.(2015·山东东营)(右图)《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
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3.(2014·山东菏泽)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独特道路”的最佳理解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B.列宁的现代化道路C.斯大林的现代化道路D.暴力革命道路4.(2014·江苏扬州)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罗斯福新政5.(2014·江苏苏州)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实行( )A.斯大林模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6.(2015·江苏盐城)列宁认为,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基于这一认识,苏俄开始实行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7.(2014·山东泰安)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土地法令》的颁布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8.(2014·江苏盐城)下表为1921~1925年苏俄(联)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情况数据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土地法令》开始实施促进了农业发展B.新经济政策提升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斯大林模式突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D.赫鲁晓夫改革卓有成效9.(2015·山东泰安)对于20世纪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的特点是( )A.全面实施市场经济B.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多党制代替一党制10.(2014·槐荫模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过斯大林:“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下列说法与此一致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B.斯大林模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C.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D.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二、非选择题11.(2015·湖北荆门)(节选)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
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国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
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说明美国政府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
(3)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B卷1.B2.C3.A4.A5.C6.B7.A8.B9.C10.C11. (1)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对工业的调整。
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了水上交通;吸纳了大量失业者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提高了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等(任意三点即可)。
(3)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