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资产负债现状及风险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有资产负债现状及风险探索【摘要】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向资本市场投放了巨量信贷,结果导致泡沫飞速膨胀。
为了防止泡沫过大而破裂,近两年央行开始逐渐收缩信贷,实施货币紧缩政策。
在这一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有很多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如果不及时介入,危机很可能蔓延,导致多个部门陷入资产负债表陷阱,从而造成社会经济整体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现象。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对我国的资产负债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判断经济健康问题,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防范与应对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国家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错配;金融危机
国家资产负债表(national balance sheet)是以一国总体经济存量为考察对象,反映某一时点上经济体的资产负债总规模及结构状况。
目前我国还没有官方正式公布的国家资产负债表,虽然国家统计局曾于1997年和2007年先后两次出版《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但迄今为止,中国官方资产负债表仍处于试编阶段,至今尚未对外公布过相关数据。
面对这种几近空白的状况,本文首先需要尝试编制我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我国总体和各部门的资产负债现状作出判断。
2012年,国内分别有三个研究团队编制了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一是由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以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队,二是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
中国银行团队,三是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牵头的中国社科院团队。
三个团队均于2012年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结合各报告对政府资产的定义、政府负债的定义来看,本文倾向于认为,李扬教授团队的报告是一份更清晰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另两份报告对政府层面的资产、负债描述并不完整。
但马骏报告给出了更为完整的多部门加总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本章以李杨教授团队报告的编制方法为基础,编制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1.国有资产负债表
中国的经济体制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别,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不尽相同,利用国家资产负债表进行风险和政策分析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中国的国有资本在中国国家资本中占绝对重要的地位和很大的比重,本文着重考虑编制中国的国有资产负债表。
国有资产负债表是政府和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的合并,国有资产和负债是国家政府拥有和控制的资产,以及负责和担保的负债。
国有资产负债表包括政府部门、央行、金融公司部门中的国有和国有控股机构,以及非金融公司中的国有和国有控股机构。
在本文的中国国有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主要包括:企业单位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资产以及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负债主要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国有企业债务、“准国债”、以金融不良资产及其转化形式存在的或有负债。
国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源。
但是,目前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杨教授团队于2012年完成编制的主权资产负债
表,还没有公开发布的主权资产负债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数据的可获得性。
为编制2000—2010年中国国有资产负债表,本文充分利用现有各方面的统计资料,并借鉴李杨教授等(2008)的编制方法,对无法直接获取的数据进行了估算。
首先介绍本文编制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再分别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对于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中国金融年鉴、统计年鉴、财政年鉴、会计年鉴、世界经济年鉴、社保基金理事会、审计署报告、外汇管理局、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并经过手工整理。
2.国有资产分析
(1)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分为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和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中的占比接近50%,这一比例在2000年-2010年间没有太大的波动。
且经营性国有资产和总资产基本保持相同的增长率,2000-2010年间,经营性国有资产从168万亿元增长至643万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146%。
由此可见,经营性国有资产在我国得总资产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
(2)国有非经营性资产
国有非经营性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考虑到我国政府的规模特征,这部分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有相对突出的地位。
国有非经营资产在2000-2010年平均
年增长率达161%,略高于总资产的增长,在国有资产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444%,到2006年增长至833%,平均年增长为278%,但是2006年之后有所下降,2010年降至548%。
(3)对外资产
对外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对外投资以及储备资产,根据本文估算,储备资产占对外金融资产的70%以上,而在对外投资中,国有部分的估算缺少相关数据。
所以在估算对外国有资产时,主要计算储备资产。
储备资产在2000年-2010年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总量从2000年14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193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在国有总资产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2000年占比39%,到2010年占比达139%,占比平均年增长达143%。
(4)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政府在央行的存款即财政性存款,主要是财政金库款项和政府财政拨给机关单位的经费以及其他特种公款等。
2012年底,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达到32万亿元。
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在国有总资产中的占比不高,但是增长很快,2000年-2010年平均年增长超过25%。
(5)全国社保基金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2011年末,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868820亿元,社保基金账户资产在2000年—2010年实现了飞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约6626%。
相对于其它资产,社保基金发展迅速,平均年增幅超过60%,占
比平均年增长率超过40%。
10年来社保基金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成熟的过程,所以发展很快,但是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很小。
3.国有负债分析
(1)中央政府的债务
中央政府债务由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构成。
从2000年—2011年中央政府的债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2011年底,中央财政国内债务余额714万亿元;国外债务余额63371亿元,中央政府债务总余额为 720亿元。
2000年-2010年间,中央政府债务平均年增长率为148%。
(2)准国债
准国债指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机构所发行的有财政担保的债券,重点考虑政策性金融债。
2010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余额52万亿元,相比2000年增加了646%,在国有负债中占比约768%。
政策性金融债在国有负债中的比重不大,但是增长很快。
从2000年到2010年,平均年增幅达2236%,在所有国有负债中,列第二位。
(3)地方政府债务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在国有债务中增长速度最快,由2000年的08万亿升至2010年107万亿,平均年增长达30%,相应的,从2000年—2010年,地方政府债务占国有债务的比重从519%上升至1581%。
地方债务的大幅度增长源于近年来地方政府为发展
经济,大规模举债,债务大都集中在基础性建设方面,所以投资回报期限长成为地方债务的主要特点。
(4)国有企业债务
截至2010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406万亿元,总负债规模增加了298%。
负债总额在10年间平均年增长超过15%。
国有企业负债在国有负债中占有绝对的比重,虽然这一比重在10年间略有下降,但基本都维持在60%左右。
(5)以金融不良资产及其转化形式存在的或有负债
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2011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共计4279亿元,与2000年相比有大幅度的减少,但是资产管理公司为剥离不良资产所产生的负债却在逐年增加。
2010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资产管理公司产生的负债总额达到43万亿元,平均年增幅超过8%。
(6)隐形养老金债务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养老金债务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
国务院体改办最新测算,目前中国的隐性养老金债务逾7万亿元人民币。
中银国际的研究报告指出,国内31个省份中,有1/3面临养老金支付困难。
而按照中国新的三级制养老保障体系将使养老基金于2030年时超过18万亿美元。
由于各年次数据无法获得,所以本文没有对此项负债进行估算,但是,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也是近几年才凸显出来,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会更加严重,所以对其进行预测会是社会经济学家们目前关注的课题。
4.小结
根据2000-2010中国国有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即表1中所列出的资产和负债项,资产、负债在10年间一直处于扩张状态。
由于资产增长的幅度大于负债,所以净值呈现增长的走势。
2010年中国国有资产为945万亿元,负债为677万亿元,资产净值为268万亿元。
如果将隐性养老金债务计算在内,2010年中国的资产净值不到20万亿元。
此数据说明中国的国有资产负债表是健康的,说明中国有很好的偿债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07).
[2]李扬,张晓晶等.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经济研究,2012,09.
[3]曹远征,钟红等.重塑国家资产负债能力,财经,2012,06.
[4]马骏,张晓蓉等.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财经,2012,06.
[5]allen mark,rosenberg christoph,keller christian,setser brad and roubini nouriel“a balance sheet approach to financial crisis”,imf working paper,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