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凸透镜成像学案
凸透镜成像教学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教学导学案(第1课时)7.如图所示的4块光学元件,要使下面的光路图成立,虚线框内应单独放入的镜是() A.1和3 B.2和4 C.1和2 D.3和48.光穿过透镜时,关于折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穿过一个透镜,光线就只经过了一次折射;B.穿过一个透镜,光就会在透镜与空气交界面的两个面上产生两次折射;C.光在穿过透镜的整个过程中,都在连续不断地进行折射;D.透镜越厚,折射就越厉害9.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10.请根据透镜的特征完成光路图11.请在图中填上适当的透镜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13.我们所指的薄透镜是()A.厚度很薄的透镜B.中央很薄的透镜C.中央比两头薄的透镜D.厚度比球面半径小得多的透镜凸透镜成像教学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力目标】(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思维目标】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对凸透镜性质的描述学习过程备注◆正面思考主动学习一.预习与交流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蜡烛、、;(2)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像被光屏承接,虚像被光屏承接(填“能”或“不能”)。
实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侧,虚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侧。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纸竖直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2、了解透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3、能够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难点:理解物距、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根据成像规律,学习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四、学习内容及方法1、学习凸透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物距、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的关系;3、学习凸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如:当u>2f、f<u<2f、u<f 时,分别成什么样的像;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使用方法。
五、学习效果检测1、完成相关练习题;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不同情况下凸透镜的成像特点;3、根据实例分析,掌握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凸透镜。
六、学习反思与总结1、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特点;2、分析自己在掌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3、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课件《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课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逐步转变。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不再仅仅是听取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各种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生动地学习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款名为《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课件,该课件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课件概述《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款针对中学物理课程的Flash 课件。
该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动画演示和互动式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该课件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将知识点进行细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突出特点1、动画演示: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物理现象进行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WTT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对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
2.完成下表的填写:(焦距、物距、像距分别用f、u、v表示)物距u像的性质物与像的位置像距v光屏能否承接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2f>v>f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能测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能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不能放大镜【合作探究】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假设】①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③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与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
【设计实验】(1)相关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物距为30cm;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像距为60cm;③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实验思路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凸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5.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研究目标:1.熟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一)知识预备:1.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收到,也可以用眼看到。
2.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3.焦距:凸透镜的焦点是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一点的位置。
用f表示,则2倍焦距表示为2f。
4.物距: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5.像距:像离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特点:在透镜两侧放置物体和屏幕,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或虚像。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当物距u和像距v变化时,实像或虚像的大小和正倒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二)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操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光屏。
3.实验步骤: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
2)将蜡烛点燃作为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高度。
3)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f以外的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直到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的性质大小和倒正。
4)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以外,即u>2f,重复步骤(3)进行观察与测量。
5)将蜡烛放在凸透镜2f处,即u=2f处,进行观察和测量。
6)将蜡烛向凸透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 之间,进行观察测量。
7)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步骤(6),进行观察与测量。
8)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进行观察、估测像距。
4.实验结论:当物距u和像距v变化时,实像或虚像的大小和正倒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当物距u等于2f时,像距v等于2f;当物距u小于2f时,像距v大于2f;当物距u等于f时,像距v等于f;当物距u小于f时,像距v为虚像。
凸透镜成像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导学案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凸透镜的运用:1、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呈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的。
2、虚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看到,用屏接收,都是的。
3、照相机:当物距,像距,成像凸透镜投影仪:当物距,像距,成像放大镜:当物距,成像思考:凸透镜为什么能成不同的像?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二、预备知识:(1)物距:距离,用表示。
(2)像距:距离,用表示。
(3)焦距:距离,用表示。
2倍焦距:用表示。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2、猜想: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有关。
3、设计和进行实验:(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将蜡烛点燃作为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蜡烛....上。
......。
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大致在同一高度.......。
(3)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f以外的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的性质大小和正倒;注意填入表格(4)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以外,即u>2f,重复步骤(3),进行观察与测量(5)将蜡烛放在凸透镜2f处,即u=2f处,进行观察和测量(6)将蜡烛向凸透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之间,进行观察与测量。
(7)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步骤(6),进行观察与测量(8)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进行观察、估测像距。
(9)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进行观察、估测像距。
(10)继续将蜡烛移近凸透镜,重复步骤(9)4、分析实验结论并将结论填在下表:5、从实验及上面的表格还可以得出如下规律:①_____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相关推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
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导学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4、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和方法。
2、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得出成像规律。
三、知识回顾1、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四、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等。
2、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
(3)记录此时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多做几次实验。
3、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蜡烛的火焰、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以保证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清晰,否则实验数据不准确。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 < v < 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v = 2f 倒立、等大、实像测焦距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 = f 不成像获得平行光u < f v >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六、成像规律的理解1、一倍焦距分虚实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
2、二倍焦距分大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的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七、实际应用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也是凸透镜,物体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提问学生: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凸透镜。
)教师引导:都是凸透镜,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像不同?凸透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引出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环节二:新课教学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特征,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情况有何不同?(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较近,成放大的实像。
)教师讲解: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与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和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与假设:学生大胆猜想,有的认为可能与物距有关,有的认为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展示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白色硬纸板、光具座),介绍光具座的作用:可以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度,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提出问题: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记录表格?提示学生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和透镜的焦距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的变化时,重点关注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由组长反馈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在多媒体上出示实验记录表和具体实验步骤:①每组选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记录其焦距,再组装实验器材,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将烛焰向凸透镜由远及近移动,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完整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变化规律,多测几组,并记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如物距、像距、焦距等。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能够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1、准确测量物距和像距。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成像规律。
四、知识回顾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3、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4、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5、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
五、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六、实验步骤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移动蜡烛,使物距分别为 u>2f、2f>u>f、u<f,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记录下此时的物距 u、像距 v 和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七、实验数据记录|物距 u(cm)|像距 v(cm)|像的性质||||||u>2f|_____|倒立、缩小、实像||2f>u>f|_____|倒立、放大、实像||u<f|_____|正立、放大、虚像|八、实验数据分析与总结1、当 u>2f 时,像距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比物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两侧。
例如: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当我们用照相机拍照时,物体距离镜头较远(u>2f),在相机的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 2f>u>f 时,像距 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比物大,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两侧。
八年级物理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学习知识是一种探究的活动。
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构建,以更利于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创新,学习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体验性目标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
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1.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2.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3.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4.什么是物距、像距?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三)设问: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能猜想一下吗?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24-2025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学案
20242025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是孩子们学习的最佳方式。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和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是以游戏为主线,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加深他们对凸透镜成像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孩子们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观察、思考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蜡烛、光屏、玩具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以一个有趣的凸透镜成像游戏开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地接触到凸透镜成像的知识。
2.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现象,引导他们发现成像的规律。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亲自操作凸透镜,观察和记录成像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观察、思考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对凸透镜成像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孩子对成像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第15课 透镜成像规律 学案.
第15课透镜成像规律学案一目标导航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
(2)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凸透镜成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3)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二名师引领1、做实验前: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2)要先固定凸透镜的位置,然后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最后进行实验。
2结论:1)2f是像大小的分界点,f是像虚实的分界点;2)成实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同,物越近像越远越大;反之,物越远像越近越小;3)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4)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5)成实像时,物像的位置可以互换,但像的大小要改变,像的其他性质不变;6)将透镜遮住一半,蜡烛仍会在光屏上成一个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稍暗。
3、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接收;而虚像只可以通过眼睛看。
(3)无论是实像还是虚像都可以用照相机拍摄。
三师生互动共解难题例1、进行高空摄影时,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A、略小于fB、等于fC、略大于fD、略小于2f思路导航:高空摄影时,地面到镜头的距离u很大,所成实像越接近焦点,即像距越接近焦距,故选项C方法指导:u>f时,像的移动方向与物的移动方向一致,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但不管怎样减小,像距v始终大于焦距f,只不过物体离透镜越远,像距越接近焦距。
因此,让无限远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测出像距就例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得到以下一组数据。
当物体距透镜30 cm时,C、正立放大的虚像D思路导航:要判断像的性质,必须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2. 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能够使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a. 凸透镜的定义和结构特点;b. 凸透镜的分类:双凸透镜和凸面镜;c.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b. 物高和像高的关系;c.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a. 绘制光线追迹图;b.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10分钟)- 通过展示凸透镜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和形状;- 解释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双凸透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和区别;- 讲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结合图示进行说明。
Step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5分钟)- 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原理,即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物高和像高的关系、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Step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20分钟)- 通过示范和实例演练,教学如何绘制凸透镜的光线追迹图;- 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Step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 点评练习题,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供额外练习题,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熟练使用。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提问和回答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正确的回答和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资源:- 凸透镜实物或图片;- 包含凸透镜成像问题的练习题。
课堂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并提交解题过程和答案。
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相关实验方法,例如使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doc
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复习学案姓名:班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复习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应用实例;2、过程与方法:能应用已知的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具有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巩固。
教学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成像问题。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凸透镜?例1:请在下列光学元件中找出凸透镜,在图中的编号上打“寸'(阴影部分不透光):A B C D E F ▼▼总结:凸透镜是中间,边缘的光学元件。
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2、主光轴:通过凸透镜两球面球心的直线,简称主轴;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一点,每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光心、O:主光轴上的一点,凡通过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每个凸透镜有个焦距;每个透镜的焦距都是的,凸透镜的表面越凸,其焦距越o3、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形:总结:4、“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第一条光线:平行于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汇聚于•第二条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第三条光线:由 _________ 发出或经过_______ 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平行于.例2:完成下列光路图(图中阴影部分透光):A组:一下——甲乙丙C组:运用“三条特殊光线”的相关知识,在下图中画出此烛焰所成像的大概位置与大小。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等;(2)焦距一一用表示;像距一一光心到的距离,用表示;物距一一光心到的距离,用表示;(3)实像一一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它是由通过凸透镜射出后的会聚而成的,能使底片感光;A情景:物与像在凸透镜的侧;实像一定是立的;虚像一一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不是会聚而成的;A情景:物与像在凸透镜的侧;虚像一定是立的。
凸透镜成像学案
凸透镜成像学案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学案组别:姓名:一、课前回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的____的像.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_在___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像.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之处,应将物体放在透镜的__________,并适当调整距离.二、合作讨论题型一:成像规律基本内容: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B.10cc.30cD.15c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c,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应选择的凸透镜是A.焦距大于30c的B.焦距小于30c的c.焦距等于30c的D.焦距等于15c的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c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B.7cc.10cD.20c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10c,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A.3cB.5cc.7cD.14c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A.100以外B.恰为50c.50以内D.略大于50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则相机中的胶卷应放在_______c与_______c之间的位置.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若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处,______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题型二:物像的移动规律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的移动规律:成实像时固定凸透镜不动分别把蜡烛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远离时,物距,像距,像,填靠近时,物距,像距,像,填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开大光圈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先要调节照相机,再A.增大物距,使照相机后移B.减小像距,可缩短暗箱长度c.增大进光量,开大光圈D.将快门数字调大放投影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胶片上图像的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则摄影师应A.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B.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c.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D.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三、课后训练:练习册P36-37。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1
课前复习:照相机成 、 的 像,投影仪成 、 的 像
放大镜成 、 的 像;
这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
数据记录
光源大小约3.5cm 凸透镜的焦距f=9.5cm
结论:
(1)分界点: 分虚实, 分大小.
(2)实像的位置:物在外.(u>2f )、像在间.(f<v<2f ); 物在间.(f<u<2f)、像在外.(v>2f)。
(3)实像都是 (倒立或正立)在透镜 (同侧或两侧) 达标练习
现用一个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 。
(2)若烛焰放在距凸透镜8厘米处,经凸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倒正、放大缩小、虚实)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4)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25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图20 光现象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重点】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预习检测】
【学习思路】
一、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例题(东城二)小明在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 动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图中所示的四幅图,由图可知: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图;正确表示远视眼矫正做法是_______图。
同步练习:
①(西城一)近视眼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近视眼镜进行矫正。
近视眼镜 对光有______作用。
②(西城二)龙龙爷爷的眼睛是老花眼,爸爸是近视眼。
两人的眼镜都放在书桌的报 纸上,如图所示。
现在爷爷要看一份说明书,龙龙应该把报纸上 侧的眼镜拿给爷爷。
(填:“左”或“右”)
知识总结:近视眼应佩戴 镜 ;远视眼应佩戴 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根据成像规律判断成像情况
例1: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
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例2:一束平行光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15cm和6cm处,两次成的像()
A.都是放大的像B.都是正立像
C.都是实像D.都是虚像
例3(1)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焦距范围是。
(2)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2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缩小的B.放大的C.正立的D.倒立的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例1(2010年海淀二)下列光学仪器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A.平面镜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幻灯机
例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 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 _的位置,在相当于__ __的胶片上得到_ __的__ __的____像。
例3、某人用一个焦距为f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应该使放大镜到邮票的距离( ) A.小于f B.等于f C.大于2f D.大于f,小于2f
例4、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3.像随物的移动、变化情况
例1: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
全身像,则应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例2、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下调凸透镜,
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上调凸透镜,
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下调凸透镜,
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上调凸透镜,
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例3: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现把凸透镜的上半部遮住,不
让光线通过,则()
A.像只剩下上半部B.像只剩下下半部
C.像仍是完整的,只不过比原来要暗些D.像不完整,比原来亮些
知识总结:画出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致情况
1.(崇文一)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透镜。
(选填“凹”或“凸”)
2.(宣武二)为了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联合国将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如图示国际天文年的图标。
伽利略望远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现在光屏上
B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虚像都是正立的
C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三倍焦距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3.(西城二)(多选)有三个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和辅助材料制作了三个简易的光学器材。
第一个制作成简易照相机,用来拍摄挂在墙上的油画;第二个制作成一台投影仪,用来展示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用,用来观察一只小昆虫。
对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放大镜到昆虫的距离可以是11cm
B.用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照相机镜头到油画的距离可以是20cm
C.用投影仪展示幻灯片时,投影仪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可以是22cm
D.上述过程中,昆虫通过透镜成的是虚像,油画通过透镜成的是实像
4.小明同学用蜡烛和凸透镜做实验,蜡烛A成像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出蜡烛A 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选填“u>2f”、“f<u<2f”或“u <f”)。
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以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