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学习指导与题型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篇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理解)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差距的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理解)1、生存关注阶段关注生存状况,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状况,关注自己所获得的技能与岗位需要的适应状况2、任务关注阶段关注教学任务本身,提高教学质量3、发展关注阶段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因材施教三、专家型教师的专长表现(理解)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能有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2、能高效率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自动化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3、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对熟悉情境的识别加工比新手快知识和经验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行为和态度更具评价性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运用)1、能对教学情境进行准确分析并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2、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3、具有较强的反省意识和出色的教学科研能力五、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运用)1、系统的学习理论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六、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运用)1、提高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2、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章3、教师要不断提升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自觉反思,增强自信心七、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运用)1、外在社会的期望和内在自我的迷失社会的高期望值带来教师对自己的高要求2、过高的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狂”的状态为追求高目标而狂热投入工作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高目标高成就动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八、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运用)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思想上的误区2、做好自我管理:对自我生活方式、时间、情绪的管理第二讲教师的素养和人格一、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理解)1、文化知识的传播者2、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4、心理健康的教育者5、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二、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和主要表现(理解)核心:师爱表现: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全体学生的爱,对自己教学学科的热爱三、社会上常见的教师职业价值观(理解)1、“仅为谋生”的生计观2、“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观(角色观)3、“简单重复工作”的匠人观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运用)1、专业知识2、教学能力①教学监控能力内容: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策划与安排……………………组织与沟通………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评价………教学效果的分析与反思提高教师监控能力:改变角色,教学反馈,现场指导②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写反思日记,列问题单,收集学生评价,交流反思3、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分寸五、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运用)1、激励性人格: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2、以成功为导向:对成功高期望,鼓励与支持3、专业品行: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六、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运用)1、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2、………树立教师的威信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一、教师的压力源(理解)1、社会环境的压力①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②教育领域变革的挑战2、教师职业的压力①教师职业生涯特点带来的压力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带来的压力③对教师高素质要求带来的压力3、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归因模式,教学效能感二、教师的压力应对(运用)1、防御性应对合理化(文饰作用),否认,反向,投射,自居作用2、直接应对①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②掌握调控技巧和抗压方法③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帮助学生篇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理解)策略:1、在学业和学生的社会交往方面形成连续的心理挑战氛围为解决课堂内外发生的冲突和做出决策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合适的时机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运用)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理想自我—处于观察者的地位现实自我—处于被观察者的地位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很远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统一性的确立人格发展臻于成熟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运用)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统一性四、人生价值观对行为的导向和调节功能(理解)1、定向功能:指导认知,导向行为2、识别功能:了解行为,判断行为价值3、动力功能:发动并维持行为4、调节功能:支配行为,控制行为五、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运用)1、对价值我自由选择阶段2、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3、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运用)1、思维发展要达到能抽象概括社会事件的水平,将概括化为自己信奉的观点2、自我意识分化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能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3、个体能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极其意义七、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运用)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取向多元化,注重实际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利他和奉献精神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双峰分布,乐观和悲观,积极和消极并存;标准多元化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运用)①职业定性目标明确②课程设置进口专业发展的需要③专门的专业能力实践训练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理解)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得其批判性增强探究性: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探究性能力3、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理解)超越原学习情境超越原自我水平二、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运用)1、学习方式不适应: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发展2、学习态度不积极:影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建设3、学习过度焦虑:影响身心健康三、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运用)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2、培养专业兴趣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六讲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运用)1、依赖型人格2、自我中心型人格3、褊狭型人格4、回避型人格5、表演型人格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经历学习篇第七讲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一、学习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定义: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比较持久的变化内涵: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学习的发生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的发生伴随着行为或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学习的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理解)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可预期的信号原理:条件反射行为法则:习得和消退,泛化与分化2、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①操作条件作用与经典条件作用的区别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3、行为的塑造行为塑造即通过小步子反馈或强化帮助有机体达到目标行为塑造技术广泛应用的是连锁塑造术,即将学生所要达到的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给予强化四、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理解)①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获得、转化、评价②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了解)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①新知识观知识只是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②新学生观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有能动性的③新教学观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来解决学习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运用)1、学习的基本原则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学习者都有发展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学习情境2、罗杰斯的学习观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最有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第八讲不同类型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理解)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理解)1、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认知、联系、自动化阶段2、促进自动化基本技能的教学措施掌握子技能,促进程序化三、大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条件(理解)1、内部条件:原有知识背景,学习动机2、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变式与连续性练习,具有完整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四、做好策略学习的教学工作(理解)1、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2、加强策略的巩固程度3、增强主体的策略运用意识的体验4、突出条件化知识五、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理解)1、认识道德规范:晓之以理,知荣明辱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动之以情,好荣恶辱3、确立道德行为:导之以行,践荣弃辱六、当代大学生的品德现状(理解)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并呈现多元性表现原因:环境开放、个体差异2、存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表现:认识模糊,认识片面,认识错位3、道德言行是有脱节原因:缺乏自律意识,缺乏道德反思能力,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第九讲学习动机一、提高学习动机的四个内在因素(运用)1、学生的唤起水平:使学生维持适度的唤起水平2、学生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学生的目标定向①基本观点:目标给学习者提供一种衡量他们进步的标准目标可以增强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原来的方法不成功时,目标鼓励学习者采用新的策略去尝试②将大学生目标定向和学习动机较好结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形成以自己为参照的成功评价模式强调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掌握和理解4、学生的归因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因为能力强,失败因为缺乏努力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因为运气好,失败因为缺乏能力二、提高学生动机—外在因素的作用(运用)1、教师的特征:示范、热情、关怀、期待2、课堂气氛:安全有序、成功、理解、挑战性3、教学活动:课程导入、内容生活化、及时反馈交往篇第十讲师生交往及其影响因素一、师生交往的缺失(运用)表现:1、师生个体与个体交往减少,个体与群体交往增加2、师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减少,面对符号的间接交往增加3、师生非正式体制外的交往减少,正式的体制内的交往增加二、师生交往心理结构涉及的因素(运用)认知,情感,言行三、积极师生交往的主要功能(理解)1、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2、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促进师生双方的学习品质生活四、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的因素(运用)1、环境因素2、教育因素3、个人因素气质的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不良心理心理品质:自我中心、世故心理、多疑心理、自卑心理4、渠道因素第十一讲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一、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1、自己人效应(运用)①让学生认可老师为自己人的有效心理策略: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2、反馈效应(运用)①反馈效应启示:提醒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客观评价学生的作业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3、犯错误效应(理解)启示: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坦然承认未知,不要掩饰自己的错误二、引发主体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第一印象和最近印象(运用)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不局限于“第一印象”,又要以回顾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受制于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与恶魔效应—借一斑而窥全豹(理解)启示:恰当全面的认知学生3、刻板印象—四川人爱吃辣椒(理解)启示:注意反思和修正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4、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运用)启示:应客观实际,摒弃主观臆断三、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效应1、超限效应—到底有完没完(运用)表现:时间超限,如:拖堂内容超限,如:批评和表扬主观容量超限,如:讲课内容过多启示:注意把握“度”,做到“恰到好处”,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2、霍布森效应—想象与创新的杀手(理解)含义:提高选择机会时附加苛刻条件,以至于没有选择余地的心理效应启示:不要过于死板,答案容许有一定的模糊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3、搭便车效应—无功也受禄(理解)原因:异质分组使学生的动机、态度、个性有差异过多强调“合作”原则而忽视个人需求“平均主义”的评价模式启示: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太多,4~6人为宜营造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教学活动破除“平均主义”机制4、习得性无助—我只能听天由命(运用)启示:不能让学生连续体会到学习的失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不能让学生本能的认为任何事都是徒劳的四、提高劝说力的心理效应1、登门槛效应—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提高求)(理解)2、门面效应—拒绝大要求接受小要求(接受要求)(运用)第十二讲师生交往的技巧一、人际吸引的因素(理解)外貌吸引,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奖励性吸引,敬仰性吸引二、人际影响的技巧(运用)1、陈述理由:以理晓人2、说实话:其情感人3、情感诉求:以情动人5、讨论:以德服人三、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具备的特质(运用)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①多角度认识自己: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他人评价,自我分析②具有同理心③体察入微了解学生:警惕对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善于利用空白效应,抛砖引玉④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同事2、热情友善,主动交往3、真诚信任,宽容礼让4、知其所欲,善事于人四、教师冲突产生的原因(理解)1、师生双方观点的差异2、师生双方或一方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一方行为与对方差距太大五、平息师生冲突(运用)1、避免发生直接冲突:冷静、沉默,避免与学生正面开战2、熄灭争吵:教师要耐心倾听,不符合,不急表态3、巧妙和解:弄清原因,主动解释,及早道歉,宽容学生。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四套卷
辨析题1.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要与儿童的发展相适应,不能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答:(1)错误。
(2)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获得,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发展的情况。
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3)教学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就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这样教学可以推动发展。
(4)教学应当了解儿童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做好对儿童的学习指导。
2.“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人格的稳定性。
答:(1)正确(2)人格的稳定性主要体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3)跨时间持续性是指人格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变化,持续很长时间,(4)跨情境的一致性是指在不同的情境下,都表现出某种比较一致的特点;(5)“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人格相对稳定,不容易改变的特点。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
答:(1)正确。
(2)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
(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说,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新的解释或假说。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因为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4)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因为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不仅需要个体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建构,还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4.“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自我防御方式中的否定。
答:(1)错误。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一、选择题1.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心理的基本活动是指()。
A. 感觉、知觉、觉醒B. 语言、思维、意志C. 认知、情绪、行为D. 学习、记忆、思考2. 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对()的过程。
A. 外界刺激B. 内部感受C. 意象的体验D. 内部思维3. 个体内部对外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的心理过程是()。
A. 感知B. 认知C. 情绪D. 回忆4. 以下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记忆是一种全脑过程,不受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B. 记忆过程不可逆,一旦遗忘即永久消失C. 记忆是个体通过感知获取的外界信息D. 记忆是个体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能力5. 情绪包括()。
A. 感知、思维、行为B. 知觉、记忆、注意C. 感觉、内省、挫折D. 情感、意识、心理成分参考答案:1. C2. A3. B4. D5. C二、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概念。
答:认知是指个体对所接受到的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加工、组织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知、知觉、思维、学习等多个心理活动,是个体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
通过认知过程,个体能够选择、预测和解决问题,对世界进行理解和改变。
2. 请简要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答:情绪与情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表达和体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包括生气、快乐、悲伤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情绪通常是较短暂的,且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情感是对某一对象、事物或事件所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评价,如喜欢、厌恶、关心等。
情感相对较为稳定,往往是个体在长期经历和体验中形成的。
3. 请简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记忆”的类型。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和理性记忆。
感性记忆是指个体通过感知和认知获取的外界刺激的印象和信息保持在脑中的过程。
广西教师资格考试系列--《高等教育法规实用教程》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法规实用教程》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原理篇(P42)一、单项选择题1.B (P4)2.B (P8)3.B (P8)4.C (P9)5.C (P11)6.D (P19)7.A (P19)8.A9.C (P36)10.D (P30)二、判断题1.错(P7)2.错(P13)3.对(P20)4.对(P30)5.对三、名词解释1.特许状制度——在大学设立之初,教会或王权就通过特许状的方式明确大学与教会或王权的关系,在授予大学相应自主管理权利的同时,强调大学的公共责任。
学校内部通过学校章程实行自主管理,自我约束。
特许状是大学实现自治的外部保障,它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准许设立大学,赋予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
第二,承认高等教育机构的资格,获得颁发学位证书的权力。
第三,规范大学内部管理架构。
(P5)2.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P12)3.法人治理结构研究——主要是研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权利配置和权利运行机制的构造问题,即权利机制问题。
(P30)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法律主要介入高等教育以下三个领域:⑴政府管理权限;⑵大学自主权范围及行使方式;⑶大学公共责任。
(P8)2. 答案要点:⑴高等学校法人与教师的关系一般是劳动合同关系。
⑵高等学校法人与学生定位为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
⑶学校法人与外部权利主体之间基于教育服务而签订的合同属于特殊的教育合同范畴,其包含着特定的教育教学行为或教育行为。
⑷学校法人与管理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之间也构成民事法律关系。
(P26—29)五、论述题⑴⑵⑶⑷⑸1.答案要点:⑴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法律规范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①国家教育行政机关;②高等学校;③教师;④学生。
此外,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个人在具体的法律关系是也可以与上述四种主体构成法律关系,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法律关系主体。
⑵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3.10 2《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学习指导及题型
行健小蜜蜂雄飞整理2011年3月 1第二部分全区统一考试题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对职称、工作环境、工资、福利以及在学校中的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这是教师生涯发展的(B)。
A.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B.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C.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目标D.群体职业生涯发展目标2.教师亲身体验并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能够用角色规范来衡量和调控自己的行为。
这是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发展的(C)。
A.角色认知阶段B.角色成熟阶段C.角色认同阶段D.角色信念阶段3.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C)。
A.认知特征 B.能力特征C.人格特征 D.意志特征4.面对压力,人们会有各种应对方式,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的方式属于(D)。
A.防御性应对B.反抗性应对C.间接应对D.直接应对5.大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D)。
A.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转化B. 从以遵从形式思维为主向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化C. 从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向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化D.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6.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两种,其中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的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称为(A)。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C.多元智力 D.成功智力7.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D)。
A.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 B.培养专业兴趣C.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D.A、B、C都是8.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对学习的分类,最简单的学习是(B)。
A.刺激—反应学习B. 信号学习C. 概念和规则学习D. 解决问题学习9. 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后来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A)。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10.“望梅止渴”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B)。
高级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
2、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条件
(1)全面认识教师角色 (2)树立教师榜样 (3)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二、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的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 的素质和修养,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教 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等。
(一)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
1、教师的职业理想 是指教师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其 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是师爱。
(一)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 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 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 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 (1)专家型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 (2)专家型教师能更有效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 识来解决问题
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1)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自动化 (2)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1、专业知识
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教师能 够灵活自如地调度课堂的源头活水。 (1)特定的学科知识。也称本体性知识,即学 科的内容知识。 (2)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也称条件性知识, 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 评价的知识,这是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 (3)实践知识。也称情境性知识,即教师在面 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 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3)博学。
▲(二)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1、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2、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第三讲
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
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教师工作压力的意义。
(二)熟悉教师压力源的三个方面。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高等教育心理-辨析题36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答:错误。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不仅要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还要研究学习心理、高校课堂管理心理和高校教师心理。
(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新入职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
答:正确。
高校教师往往兼有教师和科学家的双重身份,因此,高校教师所掌握的科学以及专业知识不仅是自己明白,更要传授给学生。
新入职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来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发展特点和情感准备状态等的规律,进而采取正确的教学措施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科学以及专业知识。
(2)气质跟性格一样,都有好坏之分a)答:错误b)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是先天因素影响的结果,无好坏之分;c)每一种气质都有优缺点,但是无好坏之分。
(3)建立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d)答:错误e)建立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是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f)大学生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的亲密感对孤独感这一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形成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4)心理健康教育的保密性原则,就是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学生的隐私保密。
答:错误1)保密性原则要求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隐私权进行保护;2)心理辅导者有义务对学生对接受辅导、咨询的内容和结果予以保密,不向其他教师或者学生透露,除非学生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3)或者在有违法犯罪必须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适度地透露,但应尽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2.苏苏由害怕小白兔到害怕一切白色带毛的东西,这就是泛化。
答:正确苏苏由害怕小白兔到害怕一切白色带毛的东西,这就是泛化。
所谓的泛化是指与条件刺激相似但不相同的刺激,也能引起相同的条件反应。
3.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
答:错误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按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来划分的。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教学指导及题型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教学指导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高等教育学》是高校教师教育的公共课程,也是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用于广西各高校的新增教师及部分转岗教师的岗前培训,有助于高校新教师在上岗之前从宏观上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研究观;又能够从微观上了解高等教育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等基本情况,为高校教师自我修养的提升和逐步完善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尽快适应高校教师角色,完成角色转变的任务。
二、课程目标1.了解、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逐步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理念);2.明确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工作之后所面临的基本任务,尽快实现由学生角色向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3.掌握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有意识地调节、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将来做一名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4.培养教育教学的兴趣,养成有意识地思考、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习惯,增强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具备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材特点本课程所用教材为王彦主编、李露副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2009年7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本书开始策划和构思之时,基本的目标定位便是那些刚刚大学毕业、即将展开高校教师生涯的青年教师,“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转变的困惑、对高校教师基本工作内容和任务的迷茫、对大学生身心特征把握和理解的不确切、对教学工作的恐慌无助和不自信”,这些是高校青年教师在其职业生活当中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教材在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发生发展的基本概貌的基础上,首先从总体上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即新教师的基本任务方面予以明确交待,然后以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服务社会”这三大职能来构建全书的结构体系,形成本书的知识地图。
本教材的特点在于以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活为轴线,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知识统摄于高校教师的基本活动和任务当中。
《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学习指导及题型
《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学习指导及题型第一部分学习要点教师篇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对高校教师的意义。
(二)熟悉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特点。
(三)掌握新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应对措施,以及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
二、知识点简析(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包括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其中,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主要是教师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外在需求的表现,内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是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职业成熟,这是对教师自身的内在的要求。
(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注理论”弗勒(Fuller)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职业生涯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人们称之为“关注理论”:1。
生存关注阶段;2.任务关注阶段;3。
发展关注阶段。
(三)专家型教师的特征1.拥有专家水平的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实践知识,条件性知识;2。
高效率的工作;3。
创造性的洞察力。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1.外在的期望与教师内在迷思;2。
不良的工作方式;3.消极的应对方式;4。
A型性格.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新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1。
系统理论学习;2.教学观摩;3。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
教学反思,具体的方法包括:写反思日记、列问题单、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交流反思策略。
(二)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应对措施1.提高自我效能感;2.进行教学反思。
(三)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2.做好几个管理:生活方式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
第二讲教师的素养与人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二)熟悉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三)掌握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
二、知识点简析(一)社会期待教师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健康的教育者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者.(二)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形成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200题)1、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
A.平稳期B.高原期C.高峰期D.下降期【答案】 C2、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B.赫茨伯格C.弗鲁姆D.亚当斯【答案】 C3、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直观方式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操作直观【答案】 A4、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抽象性、形象性、简编性B.抽象性、形象性、延伸性C.观念性、内潜性、延伸性D.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答案】 D5、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A.1789B.1879C.1897D.1978【答案】 B6、教师讲课过程中的间隔和停顿是运用感知的()。
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律D.组合律【答案】 D7、解决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所需的品质是()。
A.能力B.意志C.爱D.希望【答案】 D8、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属于()。
A.意志过程B.认知过程C.思维过程D.情感过程【答案】 B9、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学习D.指导学习【答案】 B10、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
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A.自我实现理论B.成败归因理论C.动机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答案】 C11、(2018年真题)某股权投资基金采用按照单一项目的收益分配方式,并设置了追赶机制与回拨机制,下列关于该基金分配顺序正确的是()。
A.投资人本金、门槛收益、管理人与投资人按比例分配、基于回拨机制的收益、基于追赶机制的收益B.投资人本金、门槛收益、基于追赶机制的收益、基于回拨机制的收益、管理人与投资人按比例分配C.投资人本金、门槛收益、基于追赶机制的收益、管理人与投资人按比例分配、基于回拨机制的收益D.门槛收益、投资人本金、管理人与投资人按比例分配、基于追赶机制的收益、基于回拨机制的收益【答案】 C12、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200题)1、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
A.平稳期B.高原期C.高峰期D.下降期【答案】 C2、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B.赫茨伯格C.弗鲁姆D.亚当斯【答案】 C3、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直观方式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操作直观【答案】 A4、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抽象性、形象性、简编性B.抽象性、形象性、延伸性C.观念性、内潜性、延伸性D.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答案】 D5、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A.1789B.1879C.1897D.1978【答案】 B6、教师讲课过程中的间隔和停顿是运用感知的()。
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律D.组合律【答案】 D7、解决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所需的品质是()。
A.能力B.意志C.爱D.希望【答案】 D8、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属于()。
A.意志过程B.认知过程C.思维过程D.情感过程【答案】 B9、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学习D.指导学习【答案】 B10、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
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A.自我实现理论B.成败归因理论C.动机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答案】 C11、(2018年真题)某股权投资基金采用按照单一项目的收益分配方式,并设置了追赶机制与回拨机制,下列关于该基金分配顺序正确的是()。
A.投资人本金、门槛收益、管理人与投资人按比例分配、基于回拨机制的收益、基于追赶机制的收益B.投资人本金、门槛收益、基于追赶机制的收益、基于回拨机制的收益、管理人与投资人按比例分配C.投资人本金、门槛收益、基于追赶机制的收益、管理人与投资人按比例分配、基于回拨机制的收益D.门槛收益、投资人本金、管理人与投资人按比例分配、基于追赶机制的收益、基于回拨机制的收益【答案】 C12、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学习指导及题型第一部分学习要点教师篇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对高校教师的意义。
(二)熟悉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特点。
(三)掌握新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应对措施,以及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
二、知识点简析(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包括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两个方面。
其中,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主要是教师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外在需求的表现,内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是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职业成熟,这是对教师自身的内在的要求。
(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注理论”弗勒(Fuller)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职业生涯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人们称之为“关注理论”:1.生存关注阶段;2.任务关注阶段;3.发展关注阶段。
(三)专家型教师的特征1.拥有专家水平的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实践知识,条件性知识;2.高效率的工作;3.创造性的洞察力。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1.外在的期望与教师内在迷思;2.不良的工作方式;3.消极的应对方式;4.A型性格。
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新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1.系统理论学习;2.教学观摩;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教学反思,具体的方法包括:写反思日记、列问题单、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交流反思策略。
(二)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应对措施1.提高自我效能感;2.进行教学反思。
(三)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2.做好几个管理:生活方式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
第二讲教师的素养与人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二)熟悉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三)掌握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
二、知识点简析(一)社会期待教师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健康的教育者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者。
(二)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形成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三)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条件全面认识教师角色,树立教师榜样,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四)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信念。
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素养、学科知识心理学化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机智。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人格特征。
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为:1.激励性人格,包括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2.以成功为导向人格,包括对学生成功的高期望、鼓励与支持;3.专业品行,包括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
(三)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教师工作压力的意义。
(二)熟悉教师压力源的三个方面。
(三)掌握应对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试的方法。
二、知识点简析(一)教师工作压力的意义教师的工作压力指的是教师在工作活动中,由于不能满足某种需要而受到的紧张或焦虑的状态。
压力有其积极意义。
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智力活动效率,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
但是当压力水平达到并超出某一点之后,就会产生焦虑、疲劳,直至倦怠,压力也就开始对工作绩效产生消极作用了。
(二)教师承受过强职业压力引起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不良反应。
三、重点难点提示(一)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因素以及教师自身特点的因素。
(二)教师应对压力的方式1. 防御应对方式:合理化、否认、反向、自居作用、投射2.直接应对压力的方式:调整认知方式、调整个人的期望水平、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掌握调控方法,学会心理放松。
学生篇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大学生认知发展、自我意识发展和价值观的发展特点。
(二)熟悉大学生认知发展过程、自我意识的特点、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掌握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价值观的教育途径。
二、知识点简析(一)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1.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2.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
(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大学生的思维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形式逻辑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个体更加强调逻辑性、客观性和确定性,较少注意事物的个别性、相对性和运动性。
而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也反映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相对运动;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三)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展特点从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规律上看,价值观的形成可分为对价值的自由选择阶段、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
三、重点难点提示(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教育1.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教育(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
(三)价值观形成的标准路易斯认为以下7条标准可以评价价值观的形成:第一,自由地选择;第二,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第三,对没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第四,珍视与珍爱;第五,愿意想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第六,根据选择行动;第七,以某种方式不断重复。
(四)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价值目标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更加注重实际。
;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友情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一些传统价值观提倡的手段,如“甘作人梯”“谦虚谨慎”“委屈求全”等方式和手段已不为大学生所看重。
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表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及评价的标准多元化。
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熟悉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三)掌握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能力。
二、知识点简析(一)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包括职业定向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发展需要、专门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包括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探究性;3. 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包括超越原学习情境、超越原自我水平。
(二)大学生的学习适应1.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2.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三、重点难点提示(一)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过度焦虑。
(二)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2.培养专业兴趣;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讲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大学生的智力差异,认知方式差异和人格差异。
(二)熟悉大学生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及人格发展的过程。
(三)掌握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以及纠正方法。
二、知识点简析(一)大学生的智力差异1.智力水平的差异;2.智力类型差异。
(二)大学生认知方式差异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2.沉思型和冲动型。
(三)大学生的人格差异1.人格的发展差异;2.人格的类型差异;3.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主要有依赖型人格、自我中心性人格、偏狭性人格、回避型人格、表演型人格。
三、重点难点提示(一)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
(二)认知方式的差异与学习的关系场独立型学习者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往往较好,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则偏爱社会性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
场独立型学习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
场独立型学习者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的意志所决定;场依存型学习者则表现得较为谨慎,不愿冒险。
(三)人格的类型差异1.荣格的两分类型说——内倾型和外倾型;2.艾森克的三维类型说——内—外倾、神经质—稳定性以及精神质。
(四)人格的发展差异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经历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要解决的关键任务,个体对这一任务的解决程度不同,就表现出人格发展差异。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出生-2岁);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2-4岁);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第四阶段为学龄期(7-12岁);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25-50岁);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死亡)。
学习篇第七讲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理解学习的定义和内涵,能够在现实中区分出学习与非学习现象;(二)熟悉学习的分类;(三)掌握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四)能够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原理分析和处理教育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二、知识点简析(一)学习的概念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或内部心理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二)学习的分类1.按学习主体的不同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2.按学习内容的不同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3.按学习层次的不同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三)学习的原理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重点难点提示(一)学习的概念要把握的四个方面:1.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2.学习的发生基于经验的过程;3.学习的发生伴随着行为或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4.学习的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