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重建精神家园的启示

合集下载

建设美丽精神家园心得体会

建设美丽精神家园心得体会

建设美丽精神家园心得体会建设美丽精神家园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建设美丽精神家园,就是要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注重人的精神需求,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下面是我对建设美丽精神家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建设美丽精神家园需要从自身做起。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才能够对他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发现,很多时候,人们对美的定义常常局限在外表和外在物质上,忽视了内心的美和精神追求。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美德,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他人,传递正能量。

其次,建设美丽精神家园需要重视教育。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重要手段,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功利性教育盛行、价值观多元化等。

为了建设美丽精神家园,我们需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美德,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育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才,推动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再次,建设美丽精神家园需要重视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当前,我们的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商轻文、功利主义倾向等。

为了建设美丽精神家园,我们需要重视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艺术和文化资源,让人民群众在美的享受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最后,建设美丽精神家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美丽精神家园的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美的宣传力度,推动美德行动,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重建精神家园 文化引领幸福

重建精神家园 文化引领幸福
列工程 正式 峻 r 。
神 困 此.恢复 重建 化 不能缺 位 ; 快经 文 加
济社会发展. 文化不能掉队;扩大内需保增
长 . 化 要 有所 作 为。”我 们 不仅 要 用文 化 文 参 与灾 后耋 建 . 耍 用文 化推 动 四 川叉 好 又 更 快 发展 . 老 百姓 切 实搭 建起 一 座美 满和 谐 为 的辛 神 家圈 。绵竹 年 画村 在 重建 中通 过援 建 爵
9 尉 基盘黄色的油菜花. 整个村落在灿烂的阳
光 下显得 生机勃 勃 。
的绵 竹年 画村 . 后镇党 委 、 灾 政府 糨 般配合 苏 外强 建方抗 震 救灾 、 复年 画产业 . 住灾 后 恢 抓 重 建这 个 有力 契机 , 台苏 朴l 花 坞年 画 营 结 黻
看着 眼 前面 目垒 新 的绵竹 市孝 德 射箭 台 村, 静们 很 难相 信 三 年前 这里 曾 经历 了故 I 1
j 四 川 灾 区 的 人 U 民已经 深 刻 感 受到 7 文化 的 力量 ,文 化 可 以蹉 心 ,文化 可 以抚 慰、 奋 精神 。 因 此 , 振 恢复 重 建 ,文化 不 能
§ 位 加快经济社会 发展, 文化不能掉烈 扩大 内 需 保增 长 ,文 化要 有 所 作 为 。
城 市苏 卅f 跳 板拓 宽 了市 场 . 裕 了村 这块 富 民 ; 地 震 前很 少有 人 知晓 的 羌绣 抓 住重 在 建 的机会 , 出大 山 . 走 为羌族 人民 带 回了财 富 ・ 们 不 仅保 护和 传 承 了传 统 文化 , 它 同时 也 点金 了 文化 遗 产 . 动 四川 省 灾后 推
主 , 寓星的 建没 或许 三 年就 可以基 本完啦 , 糟神文 化象 国的重建并 不能—蹴 糯 宅 镄 但 三年 前的汶 …太 地震 . 在摧 毁T 无数个家 庭幸 福的厨 耐 畦 重破环7 灾区 ^ 严 【 民精 神

申论范文:构筑精神家园 追求精神幸福

申论范文:构筑精神家园  追求精神幸福

构筑精神家园追求精神幸福我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是物质文明层面的高速发展,依靠人们对美好生活锲而不舍追求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但是,三十余年前后的物质生活出现了巨大反差和对比,既跨越了千年又走进了新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了富裕程度,可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在三十年来缺少明确的衡量标准和标杆。

进而,生活中的人们在精神世界的追求样式上表现出单一化的模仿和追随,在巨大的物欲和信息面前,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和独立性。

因此,还需构筑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为寻求精神寄托、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港湾。

当人们在找寻不到自己的精神寄托的时候,往往就会迷失自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不到最终的方向,在这个时候,网络便填补了人们内心的空虚,这腐蚀着人们美好的前程和心灵。

独居老人拾荒解闷、买菜散心、按抽水马桶、打110找警察陪聊……这些现实故事反映了老人内心世界的荒芜,让人心酸。

而象鼻嘴村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呈现出友好、孝爱的场景,提升农村居民的素质,更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

只有构筑了精神家园,人们才能够追求真正的幸福。

构建精神家园为改善党风政风、实现国家发展提供了基石。

一些官员争相结交所谓的“大师”,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十分恶劣。

从工程开竣工要看黄道吉日,到三番五次改造广场喷泉和政府大门,再到由主政官员一手操持下奠基的“榕江观音阁”、规划的“金木水火土”五城门,甚至用公款或让企业买单为自己建“寿墓”、迁祖坟等……精神空虚便是党员干部走向迷信之路的原因之一。

不良的党风将会带坏社风民风,长此以往,我们将面临亡党亡国的威胁。

因此,只有构筑精神家园,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后盾。

构建精神家园为发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土壤。

有人说,“土豪”现象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隐喻,它意味着一个新富阶层的崛起,然而在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受到国外瞩目的同时,国人的形象却是“土豪”、“不讲文明”、“没有素质”,而这都源于国人精神的荒芜,得了“文化软骨病”。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识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1.1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归宿,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所在。

1.2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能够有效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一体感。

1.3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风貌。

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原则2.1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2.2 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2.3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

2.4 坚持以团结和包容为特色,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交融互鉴的局面。

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途径3.1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通过大力弘扬孔子思想、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儒释道合一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儿女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同感。

3.2 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通过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和传承,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

3.3 推进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和融合进程。

积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与发展,培养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4 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和实干精神。

通过培育和宣传中华民族的创新典型和实干楷模,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中华民族的创新发展。

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挑战和对策4.1 面临西方文化冲击的挑战。

要坚持中华文化自信,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和影响时,保持自身的文化独特性和传统魅力,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

4.2 面临当代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挑战。

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引进现代科技、时尚文化等新元素,更新和完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华 共筑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华  共筑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广元市利州区北街小学五年级五班罗鑫一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神;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

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基,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

公元前两千多年前,朝代出现,自那时起,夏、商、周、秦、汉。

汇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的民族精神,都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滔滔的黄河孕育着华夏子孙,巍巍长河记录着历史的沧桑,雄伟的兵马俑展现民族力量,悠扬的编钟奏出了神州乐章。

从远古的部落到今天的泱泱大国,五千年悠悠而逝,其间的强盛辉煌令人赞叹,历朝历代的风流人物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最终造就了一个伟大族的辉煌,谱写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站在时代的今天,让我们暮然回首: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民族经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更需要一种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

这是支撑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

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

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弘扬四海,我们要继续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继续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共筑精神家园征文400字4篇_初三作文范文

共筑精神家园征文400字4篇_初三作文范文

共筑精神家园征文400字4篇_初三作文范文篇一:
共筑精神家园,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为社会的发展负责,为家园添砖加瓦。

我认为,共
筑精神家园不仅仅是指建设一个美丽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每个人的优秀品质和良
好道德。

共筑精神家园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我们要讲究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有节。

不管是与长辈、师长还是与同学和朋友相处,都要保持礼貌和谦和的态度。

我们要注
重自己的学习和修养。

学习好知识,不仅能够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为家
庭和国家作出贡献。

我们要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无论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还是关心社
会上的弱势群体,都是共筑精神家园的表现。

共筑精神家园,指的是每个人都要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一份力量。

我们应该要有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让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要做一个有操守、有正义感的人,遵守法律
和道德准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
能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共筑精神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只有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筑精神家园吧!。

《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传承美德

《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传承美德

《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传承美德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常常忙于追逐物质的富足和外在的成就,却忽略了内心深处那片宁静而珍贵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我们心灵的栖息之所,是我们在纷繁世界中坚守自我、传承美德的根基。

什么是精神家园?它并非是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由我们的信仰、价值观、道德准则和文化传承共同构筑而成。

它承载着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视。

在这片家园里,我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能够在困境中坚守希望,在迷茫时找到方向。

守望精神家园,首先要坚守我们的信仰。

信仰是精神家园的支柱,它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无论是宗教信仰、人生哲学还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都能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保持坚定的步伐。

比如,那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美好的社会,为此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险阻,成为我们后人敬仰的楷模。

价值观是精神家园的基石。

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让我们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将金钱、权力和名利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从而迷失了自我。

然而,真正的价值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自身成长的追求。

一个善良、诚实、有责任感的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为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道德准则是精神家园的篱笆。

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遵循善良、公正、尊重和宽容的原则。

道德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保护,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比如,诚实守信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一个言出必行的人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长辈、呵护晚辈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只有当每个人都自觉遵守道德准则,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充满阳光和温暖。

文化传承是精神家园的养分。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讨材料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讨材料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讨材料一、概述在当今世界,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个中华儿女的参与和奉献。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来探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和途径。

二、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包括经典的研读、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节日的传承等方面。

2. 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见证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和发展。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播好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一环。

三、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升华1. 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理念,是我们共同的精神纽带。

我们应该在教育中重视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让每个中华儿女都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2. 优秀传统美德的弘扬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包括孝道、礼仪、忠诚、诚信等。

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弘扬这些优秀传统美德,让其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

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途径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2. 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社会各界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精神家园的三个要点

精神家园的三个要点

精神家园的三个要点
精神家园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安宁、幸福和满足感。

在如今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忙碌和疲惫,这时就需要一个能够让我们放松、舒适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有三个重要要点,分别是情感支持、文化积淀和自我认知。

首先,情感支持是建立精神家园的重要因素。

它包括了亲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

在我们面临挑战、困难和痛苦时,亲人和朋友的话语和陪伴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而社会的关心和照顾则让我们感到被尊重和被关爱,从而增加了自信和安全感。

情感支持是我们形成健康心理的必要因素,也是我们树立自信心、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其次,文化积淀是我们建立精神家园的重要条件。

文化积淀是指我们从教育、文艺、科学和技术中获得的知识和思想。

我们从文化领域中获取到的良好品德、优秀作品、人文关怀和奋斗精神都是丰富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元素。

我们需要从文化积淀中获得启示和借鉴,从而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精神的升华和提高。

最后,自我认知是我们建立精神家园的基础。

自我认知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了解自己的内心和特点,才能在内心找到自我宽慰和调适。

自我认知还需要包括我们对人生的目标和追求的认知。

当我们清楚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安排时间和精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综合上述三点,建立精神家园需要情感支持、文化积淀和自我认知的积极作用。

只有不断地在这三个要点上努力,我们才能在内心得到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让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让创业激情奔涌——广元市开展“感恩自强、重建家园”宣传教育活动侧记

让创业激情奔涌——广元市开展“感恩自强、重建家园”宣传教育活动侧记

市委 书 记 罗强 ,市委 副 书 记 、市 长 马华 基层党 员干部 活动 ,与重 灾县 ( ) 区 、重灾 乡


到 来之前 ,已经 顺利 地搬进 新 家的石光 武喜 滋滋地 告诉前 来
看望 自己的市 、县 领导 。 这 是 “ 1 ”大地 震后 ,广 元市 浓 墨重彩 重建 家 园确 5・ 2 保 受 灾群 众 安 全过 冬 的 一个 缩 影 ,也 是 全 市轰 轰 烈 烈开 展
问责 干部 l ,其 中党纪政纪处分4 人 ,组 1人 1 1
通 过 开 展 大教 育 活 动 ,全 市党 员干 部攻
奋进 的工作热 情有效 激发 ,形成 了思进 思干 慝 围 ,他 们纷 纷带 着感情 下基层 , “ 点对点 ”± 世
的具体 困难和 问题 12 7 4 件。 2
书记 雍天雄 举例说 。
许 多受 灾群众 也主 动加入 到宣 讲的行 列 ,青川县 黄坪 乡
枣树村残疾 人石光武 ,在 自己震得 摇摇 欲坠的楼房上 书写 “ 有
手有脚 有条命 ,天大 困难能 战胜 ”的著名标语 ,激励街坊邻 居 “ 自己的力 ,流 自己的汗 ,自己的事情 自己干 ……” 出
缩影 。
心、工作 热情和 对人 民群 众的感 情。 “ 我第 一次 与极 重 灾区青川 县 的基 层党 员
几 乎每个 人都 在流 泪 ,我真 切感 受到他 们经 受 当我 多次 去 召开基层 干部座 谈会 后 ,大 家脸 上 他 们开始 对未 来充满 了信心 。 ”市委 常委 、 实感受到 活动前后 灾 区党 员干部 的巨大 变化。 紧接 着 , 市委 重拳 出击 , 较真碰硬地解 决 利益 、伤 害群 众感情、工作敷衍塞责 的突出问是 各部 门进行不定 期暗访 1O 余次 ,通报 单位和 5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心得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和归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心中的那片象征着家园的精神领域。

在这片家园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和传统价值观,以及我们独特的文化认同。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对我来说一直都是我心灵的归宿。

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各个方面,我始终保持一颗对家园的热爱和追求。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给予我了信仰和自豪感。

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我从小就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家乡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习俗礼仪等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更重要的是,家人们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给我灌输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他们教导我爱国不只是口号,更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

正是这些教育让我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的信仰和自豪感。

其次,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给我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们不仅注重培养我们的学术能力,更注重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和古代诗词,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做人,更学会了明辨是非,遵循道德规范。

同时,学校还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参与各类社团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了我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培养让我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茁壮成长,成为了一个有担当的公民。

最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给我提供了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舞台。

中华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蕴含了丰富多样的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从中国画、书法到音乐、戏剧,我都有机会去学习和体验。

这样的学习和体验,让我不仅能够尊重传统,更能够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我曾经参与了学校文艺晚会、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表演和表达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不仅仅是一个归宿,更是一个让人产生灵感和创造力的场所。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归宿和寄托。

从信仰和自豪感到成长的土壤,再到充满创造力的舞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给予了我无尽的力量和支持。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意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意义摘要: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章简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从国家实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五方面分析其实践意义,并对构建精神家园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

标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软实力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这一重要论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

这种凝聚力包括成员间的亲和力、民族整体的吸引力和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

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精神家园是指一个民族传承下来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是经过漫长历史积淀的文化依托与归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传承千年,无疑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在全球化的历史新起点上,党中央把“弘扬中华文明,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到战略高度,这一举措表明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增强文化影响力的决心。

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远意义第一,在国家实力方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

党中央的长远目标是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复兴是强国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要求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在创新中传承中华文化。

第二,在政治方面,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其理论基础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助于国民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与贯彻实施。

再铸辉煌

再铸辉煌

再铸辉煌—广元市灾后精神文化重建纪实这里是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的广元市,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诞生地。

广元历来钟灵毓秀,人文鼎盛,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广元人民创造出了灿若星河的精神文化产品,淳朴的民俗风情曾经给四川的“北大门”增添了数不清的妩媚和韵味。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国人永远的伤痛,同样也让广元人民刻骨铭心。

在这次史无前例的灾难中广元损失惨重,广元人民为之骄傲的剑门关﹑明月峡﹑千佛崖等遭受重创,文化事业的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靠的就是一种精神。

那就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各项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弘扬抗震救灾精神,重建和谐美好新广元”的口号,建设灾区人民“感恩自强”﹑“感恩奋进”为主题的精神家园。

中共广元市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灾后文化重建工作。

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一系列文化活动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文化活动迅速展开,举办了《震不垮的广元人》等多台大型文艺晚会,出版了反映抗震救灾的长篇报告文学《惊天动地》,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顺利建成。

2008年8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极重灾区青川县,枣树村村民“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和“出自己的力留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两条标语得到温总理的高度赞扬。

这些精神的力量源泉,推进了灾后重建步伐,也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没有精神家园就没有真正的家园,从而将文化重建作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来抓。

按照“用好两个机遇、实现两个加快、建设三大体系、完成六大任务”的思路,全面推进全市宣传文化工作上台阶。

【字幕】全市灾后文化恢复重建项目共有1624个,规划总投资26.3亿元。

截止目前,已全部开工,竣工项目1445个,竣工率达89%,灾后文化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打造精神家园的实践方法与探索

打造精神家园的实践方法与探索

打造精神家园的实践方法与探索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生活的匮乏。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打造精神家园已经成为重要的任务。

精神家园不仅是个人精神寄托的地方,也是社会共同的精神领地。

那么,如何打造精神家园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注个人精神层面打造精神家园,首先要从个人的精神层面入手。

个人的精神层面是由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他人感情的关注、对美的追求等构成。

因此,我们需要:1.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让人更深刻认识人文精神的根本,可以通过多读书看电影等形式来提高。

2.强化性格塑造。

人格是构成人的整体性的个人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并且可以被长期塑造。

通过选择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和与积极有为的人交往来强化性格塑造。

3.注重属自己的业余生活。

个人的业余生活是塑造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自身能力,增加生活的乐趣。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可以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和谐环境。

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打造精神家园呢?1.重视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来维护和培养。

2.塑造积极的家庭价值观。

培养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建立团结互助、文化传承、和谐友善等家庭价值观。

3.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的重要环节,需要时刻关注孩子身心的发展,引导孩子学习正面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态度。

三、建设共同的社会精神家园打造个人精神家园和构建家庭精神家园是构建社会精神家园的基础,唯有社会精神家园的建设,才能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心灵寄托,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精神力量。

那么,如何建设共同的社会精神家园呢?我们可以:1.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

通过各种途径向大众提供多元文化信息,丰富文化生活。

2.支持宗教文化的发展。

宗教文化是重要的心灵寄托,需要加强对宗教文化的研究和支持。

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

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

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

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还需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创新创造,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总之,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讨发言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讨发言

主题: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非常荣幸能在这个重要的研讨会上发表我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看法与建议。

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和民族融合成为了重要的话题,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

本次研讨我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我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建议。

一、形成民族共有记忆,弘扬民族精神1. 民族共有记忆的重要性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是各个民族的共同财富,我们需要通过构建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个民族都感到自己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从而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2. 弘扬民族精神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弘扬民族精神,提倡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民族成员珍爱文化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二、加强民族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和睦共处1. 推动民族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借鉴,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2. 促进民族和睦共处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需要我们积极促进民族和睦共处。

我们应该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进,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

三、加强地方特色建设,促进民族融合发展1. 加强地方特色建设我认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我们着眼于加强地方特色建设。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扬这些地方特色,让各民族成员都能感到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得到了尊重和传承。

2. 促进民族融合发展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发展。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让各民族成员都能共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从而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广元精卫30年:初心不忘卓越未央

广元精卫30年:初心不忘卓越未央

广元精卫30年:初心不忘卓越未央吴佳男【期刊名称】《中国医院院长》【年(卷),期】2017(000)024【总页数】2页(P84-85)【作者】吴佳男【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求精、创新、超越”。

从最初5万元创建的“保健院”,到而今的川东北区域精神卫生医疗引领者,30年来,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初心不忘,艰辛涅槃路,有史可鉴。

12月20日,30周年庆典上,看到专题片《筑梦》中闪过的帧帧泛黄照片,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纪委书记简丽蓉脑海中浮现出30年前的一幅画面:一辆有着“大鼻子”,顶上挂盏应急灯,像大铁皮盒子的车正穿梭于市区与乡村,接患者、搞宣传、拉物资……“1987年,我有幸成为医院第一批职工。

当时条件差,设备非常简陋,印象最深的就是靠预支住院费换取的这台嘎式救护车,它是全院当时出行的唯一工具。

”从1987年兴建,启动资金仅为5万元的“广元市市中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涅槃重生,再到而今成为占地8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床位2000张的四川省区域精神卫生中心,中心已华丽转身,从昔日的追赶者变为引领者:专业特色突出、科研优势明显、学科辐射强大,承载起川东北地区及更广区域1500万群众的精神疾病诊疗重任。

“初心不忘,感恩前行。

”20日的当天,由中心承办的“2017全国精神专科医院管理高峰论坛”的宣传册上,这八个大字也是中心主任张英辉的心声。

筚路蓝缕筑实根基1986年,广元市精神专科医疗资源空白,相关患者须辗转外地就诊;1987年,广元市政府发文批复拨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立“广元市市中区精神卫生保健院”。

号召之下,医院筹建组的5名职工脱掉白大褂,抡起镐头,历经5个月的艰苦奋战,同年10月15日,一栋建筑面积1877平方米,设置病床30张的医院如期竣工,填补了地区精神卫生医疗空白,创建速度被誉为“深圳速度,大庆精神”。

建院初期,医院设备、技术、人才及管理经验严重短缺,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成为仅有的设备,运行困难重重,时任医院领导以开办“精神残疾康复厂”,开设“百货商店”“饭店”“养猪场”等增加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元:重建精神家园的启示
日期:2011-05-03 中国妇女报
走进青川、剑阁;走进东河口、庄子坪……走进所有地震灾区时,尽管女记者心中的隐痛犹存,但回望来路,迅即被目不暇接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所消释。

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一片片整理复垦的农田、一座座美丽的花园村镇、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代替了曾经天崩地裂满目疮痍的深山大沟。

“最安全的学校”里娃娃们正在做早操;“最现代的医院”里老大娘正在做CT;快满3岁的“地震宝宝”张震安已能快乐地满地跑;成为中学生的“举牌娃娃”徐广顺正和同学们唱着感恩之歌欢迎前来采访的女记者们……这些都是灾区人民励精图治、用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缩影。

灾后重建不到三年,广元恢复重建纳入国家规划的项目完工6293个,完工率93.82%,完成投资1134.8亿元。

灾区产业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超过震前,灾区生态环境加快修复,防灾减灾得到加强,文化重建和精神家园建设超常推进。

这就是广元人,以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气概创造出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的世界奇迹!广元人民在大山深处的废墟上建起
了一座“城”的同时,更在人们的精神家园里托起了一座“山”。

这座“山”,支撑着广元人民走到今天!这座“山”就是广元人自强不息、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弥久愈坚的抗震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
抗震精神成为精神家园重建的灵魂
一踏进枣树林,一尊两米高刻有“坚韧奋进、自强不息”的石碑迎面而立;走进精神家园重建展览馆,“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标语映入眼帘;在路边村民的新房屋檐下,一位农民手写的“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巨幅标语催人奋进。

三年来,这两条代表枣树精神的标语,激励和感动了灾区无数的干部群众擦干眼泪,把伤痛埋在心里,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重建自己的家园。

就像温总理到访枣树村时赞扬的:“这是老百姓的话,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灾区将来发展得更好,也得靠这种精神。


当鲜活的生命在瞬间离我们而去;当千辛万苦积累一生的财富顷刻间化为乌有。

面对这种悲惨状态,生命的价值何在?生存的意义在哪里?这些都是摆在灾区干部和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严峻问题。

广元市委、市
政府清晰地认识到:重建的物质成果来自力量,而力量来自于精神。

没有精神重建的伟力,就不会有社会建设发展的奇迹。

他们在以各种方式慰藉灾区群众的同时,一手抓物质家园重建,一手抓精神家园重建,并坚定不移地把精神家园重建放在文化重建的首位,把灾后精神重塑放在了更高层面、更内在、更本源的建设之中。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通过举办报告会、宣讲团、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并激励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化悲痛为力量,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入到重建美好家园的事业之中。

大力倡树感恩文化。

广元市委大力开展了“颂歌献给党〃感恩奋进”灾区百万群众歌咏活动,全市有4071个单位162万名干部群众参与了3138场歌咏活动,一时间,灾后的广元到处呈现出“时时有歌声、人人颂祖国、个个唱感恩、处处升和谐”的生动景象。

广元市委还以全国党政军民千里驰援抗震救灾和对口支援灾后重建为契机,引导教育灾区干部群众,把知恩感恩之情化为自强奋进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党的恩情。

先后组织开展了感恩回访致谢和以“感恩自强谋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为主题的感恩典型宣传、感恩文明服务、感恩文化活动、感恩事迹报告、
感恩文化论坛、感恩旅游招商等一系列活动。

他们深入发掘历史悠久的“蜀道文化”和作为革命老区长期孕育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以此教育和激发灾区人民“全面夺取双胜利,重建美好新广元”的壮志豪情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广元市委注重大力宣传在抗震救灾中的先进典型以及“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援建精神,以此发挥精神家园重建在整个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作用、抚慰作用和激励作用。

灾后重建的精神奇迹
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在与“中国百名女记者灾后重建广元行”的记者们座谈时给大家说了一串惊人的数字:“三年灾后重建,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5.9%,投资增幅近10%,主要经济指标均首次超过建市以来最高水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农业,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首次超过预期,银行贷款增幅首次超过存款增幅……”
这一串串数字、一个个首次,再次强有力地证明了灾后文化重建,特别是精神家园重建,为广元人民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并带来了丰硕成果。

精神文化重建催生了广
大党员群众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核心动力。

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的要求和标准,亮发展之“剑”、干事之“剑”、创新之“剑”、克难之“剑”,崇尚事业,追求卓越,成为建设美好新广元的中流砥柱。

广大群众在感恩意识、红军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激励下,不屈不挠、感恩奋进、勤劳建设新家园。

精神文化重建,促进了灾区抢险救人和灾后物质家园的恢复重建。

在抗震救灾最艰苦的关键时期,灾区干部群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全力投入抢险救人和抗震救灾,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最大限度地救治伤员、最大限度地排危除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特大地震灾害发生的当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广元市委、市政府妥善解决了受灾群众过渡安置问题,并在四川省率先启动了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

精神文化重建,推进了灾区的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

现在广元到处洋溢着关心关爱、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建家园的温馨和谐气氛。

全市社会治安平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了96.97%,塑造了一大批“广元精神”的杰出代表。

其中“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以及灾后重
建涌现出的“感动广元十大人物”、“我最喜爱的十大公安民警”、“广元十大女杰”等,成为广元人民引以为豪的精神引领。

重建精神家园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迅猛发展和物质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人们也一直在呼唤着精神家园的重建。

毋庸回避,信仰缺失下的无所适从、利益追逐中的痛苦不安、物质享受后的空虚无聊以及人情冷漠下的孤独,无一不侵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展示出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生动形象;人民教师以身躯撑护着学生,用生命诠释了师德师爱;私人诊所的医生、出租车司机舍私利而自发参与营救,用行动诠释了大义大德;社会各界、普通百姓踊跃捐钱捐物,用爱心书写同命运共患难的大爱之歌;人民子弟兵、医护人员奋不顾身、英勇顽强地与灾难、死神作殊死搏斗,用精神书写责任奉献之歌……这种灾难中凸显的崇高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低俗现象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在震撼我们心灵的同时,也启示我们,人们在灾难中所表现出的对他人的同情、关爱、救助、奉献,正是心灵深处积淀的道德传统、民族精神和追求
崇高的集中体现。

在奉献大爱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身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人们的灵魂得到洗涤、净化,精神获得升华、新生。

是的,每个人心底都渴望国家富强、民族自尊,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团结,渴望一种集体的归宿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这种潜藏在国人心中的爱国情怀和超越追求,正是几千年积淀的民族精神、道德传统深深根植在中华民族血液里骨髓中的精华,在大灾大难特定条件下被激活而涌动,在喷发中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正是在灾难中,我们传承、挖掘、提升了人性中善良、崇高的一面,正是经历了灾难洗礼,沉淀已久的民族精神再一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净化和超越。

正是在今后任重道远的精神家园建设征途中,我们对完成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历史使命有了更深的忧患意识。

思想教化和人文教育既是在灾区重建精神家园中的一次实践,也是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资源,如爱国主义、忠孝、慈善、责任、和合、自强不息、宽厚仁德等思想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弘扬和创新,赋予的鲜活时代精神契合了群众的心理需求,起到了凝聚民心、聚合国魂的重要作用。

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历程中无不透出文学、历史、哲学、
艺术、伦理、美学等的影响和魅力,并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胸怀更加博大、情感和心灵更加充沛和高尚。

我们有理由相信,灾难兴邦!浩劫使我们很好地弘扬了中华文化,磨难砥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辉煌的前程更坚定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在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信心。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精神和物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和支柱,也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
(本报记者邱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