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合集下载

建设精神家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设精神家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设精神家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建设精神家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人类是一种有情感的生物,心灵丰盈和情感交流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和娱乐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生活逐渐贫乏。

建设精神家园成为了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的精神空虚和精神生活的失衡在当今社会,精神空虚和精神生活的失衡已成为人们面临的普遍问题。

首先,在城市生活节奏飞快的情况下,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社交和交流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经常处于空虚和孤独的状态。

其次,各种信息的泛滥和虚拟空间的增长,使得人们越来越难以感受到真正的社交和家庭情感的恒久之美,完全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弥补。

另外,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率,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进一步使心灵被割裂,无法真正情感交流,导致心灵内在的孤独感越来越深。

二、建设精神家园的方案为了解决当前的精神空虚和精神生活不平衡,建设精神家园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建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除了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企业、学校、家庭和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方案。

1.学校和家庭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培养孩子们的情感教育。

在当代社会,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已经不足以支持其主动发现自我的意识和情感交流技能。

因此,建立学校和家庭联动教育机制,加强情感教育,从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的角度培育具有高度情商并自发发现生活中精神世界之美的人才。

2. 「数字化反哺」,创造两方面共赢的社交模式。

如同投资生意一样,在社交行业也需要好的沟通和资源整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社交方式。

例如:进一步联合电商、线下实体店、品牌协会等资源,一方面创设实体场所,得以输出更好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也要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人们停居在家中时仍可获得生活的美好。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识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1.1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归宿,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所在。

1.2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能够有效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一体感。

1.3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风貌。

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原则2.1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2.2 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2.3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

2.4 坚持以团结和包容为特色,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交融互鉴的局面。

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途径3.1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通过大力弘扬孔子思想、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儒释道合一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儿女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同感。

3.2 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通过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和传承,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

3.3 推进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和融合进程。

积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与发展,培养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4 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和实干精神。

通过培育和宣传中华民族的创新典型和实干楷模,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中华民族的创新发展。

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挑战和对策4.1 面临西方文化冲击的挑战。

要坚持中华文化自信,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和影响时,保持自身的文化独特性和传统魅力,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

4.2 面临当代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挑战。

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引进现代科技、时尚文化等新元素,更新和完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大家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要明确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和目标,然后通过教育、文化、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来推动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共有精神家园是指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文化认同的归属地。

在共有精神家园中,无论我们来自哪个民族、哪个地区,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何种行业,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精神归宿。

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首先要加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学校要设置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同时,建立家庭、社区和学校的密切互动,在家庭和社区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使他们从小就建立起对共有精神家园的认同和归属感。

其次,要加强文化建设,丰富和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种持久存在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包括经典文献的研究、古代诗词的欣赏、传统艺术的传承等。

同时,要积极推动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鼓励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要建立全国性的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对话和交流,形成全民共享的文化氛围。

第三,社会实践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倡导全民参与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传递爱心和温暖。

要鼓励人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社会实践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社会,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

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

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

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还需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创新创造,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总之,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拓宽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路径

拓宽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路径

拓宽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路径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需不断进行拓宽和提升。

如何构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从多方面出发,我们可以拓宽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路径。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是学生们身心成长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组织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文学沙龙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元素,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建设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机会。

通过社团组织的建设,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活动中去。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各种校园社团,如音乐社团、舞蹈社团、书法社团等等,让学生们在兴趣爱好的培养中,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学校也应该给予社团组织更多支持,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物资支持,让社团能够顺利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增长见识,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使他们从小事做起,关爱身边的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多渠道引进文化精品,为大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精神文化资源。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节日、艺术展览、文化讲座等丰富形式,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精品,促使他们深度了解文化内涵,体验文化魅力。

学校可以积极与文化机构、艺术团体等合作,引进各种优秀的文化资源,为学生的文化体验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拓宽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保持学校校园的开放性,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交流的机会。

浅谈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浅谈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浅谈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论文关键词:大学精神精神文化建设问题途径论文摘要: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一、大学精神的涵义中文“大学”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的翻译,universitas涵义等同于古希腊文academia,其最初意为“学生集会”或“教师集会”。

大学在初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民间和自发的:众多“爱智慧”(philosophia①)之人聚集在城邦,聘请智者为他们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为获得各自所需而组织成一种社团,即universitas。

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德国洪堡、英国纽曼等教育哲学家的深入参与下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有形的文化和社会建制都是无形理念、精神的外在表现,文化和制度离开了其内在的精神,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因此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

唯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践行自身办学理念,形成独特价值理念和理性追求那样一种具备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学精神,才是一所大学的魅力之处,更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于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学界存在多种表述,我们较倾向于此一定义:大学精神是大学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非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

从大学最初的发展来看,其一开始就是爱智慧之人聚集一起学习关乎宇宙自然人性之事的场所,他们深具对宇宙奥秘的惊诧探索之精神和对人类命运、人性问题的深切关怀,因而我们认为大学精神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

加强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打造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

加强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打造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

为他们的学习活动 只是 达到 了技 艺境 界而非以善为 目的 的 实践。 在智育培养上也是如此 , 孩子并不以所谓的学习为乐 ,
的角度上看 ,教师教育学生可能并非 出于本心热爱教书育 人, 他们教育学生是更多的出于责任和义务。教 师们的义务
为 了取得高分 , 他们不停地进行机械的练 习和考试。他们根
以往 那 些 静 止 、 面 、 板 、 一 的方 法 , 采取 动 态 的 、 平 死 单 而 立体 的 、 活多 样 的教 育 方 法 。 灵
1主 动 灌输 法 .
改革开放 以来 , 消极腐朽的思想 和生活方式汇成了一 股 消极 的道德逆流 , 冲击着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石。 对此 , 党 和国家领 导人 多次提出在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同 时, 要重视和加强学校德育 , 特别是要 加强 对青少年进行 中
( ) 论 法 。 对 某 一话 题 , 学 生 在 民 主活 泼 的气 氛 中 3讨 针 让
族传统美德 , 制止社会道德滑坡 。 2与法制建设相配合 , . 从道德和法律两个方面调节社会 的意识形态和人们的行为规范,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
供 强 大 精神 动 力 。
各抒 己见 , 让他们在讨论或争论 中辨别真伪 、 分清是非 、 统一
子 都 半途 而 废 , 的甚 至 对 所 学 的技 艺 厌 烦 不 已 。这 就 是 因 有
是平等 的。 中小学阶段 , 在 学生无权选择 自己的教师 , 他们成
为 哪一 个 教 师 的 学 生 全凭 运 气 。在 这 一点 上 , 生 无 疑 处 于 学 被动 地 位 , 以有 些 学 生 本 能地 排 斥 教 师 这 个 角色 。从 教 师 所
II 2亚里士多德著, 廖申白译注尼 各马可伦理学吨 商务印书馆 ,0 3 2 0. [] 3毕世响. 教育的直接意义是人——教育 的实践意蕴硼. 江苏教育研

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路径探析

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路径探析
涵是 大 学生精 神 家 园成长 的土壤 。 从古老的书院开始到 2 0世 纪 初 西 方 大 学 先 进 理 念 影
份 对 全 国具 有 区域 代表 性 的 3 O余 所 高 校 2 7 3 2名 学
生 的调 查 发 现 ,转 型期 大 学 生 用 来作 为首 要 价 值追 求 和 信
响我 国 高等 教 育发 展 , 到 当前 学 术界 , 大 学 精 神 内 涵 的 直 对
精神 家 园 的现 实性 考察 ,我初 步 探究 了 当前 大 学 生精 神 家
刘 亚敏 在 《 学 精神 探 论 》 书 中提 到 ,大学 本 来 当 之 大 一 “
无愧 的是人 类 精 神 的 家 园 。哈 佛 大学 的学 生 曾不 无 深 情 地
说 :人 无 法选 择 自然 的故 乡 ,但人 可 以选 择 心 灵 的故 乡 ’ ‘ ,
劲 ” 一 个重 要 原 因就 是 “ 神 家 园 的迷 失 ” 了解 当代 大 学 。 精 。
和社会 的桥梁 。 实践 中塑造 和提升 大 学 生精 神境 界 。 在
二 、 学 生精 神 家 园缺 失 表征 大 1 功 利 主义 取代 精 神 追 求 。 、
生 精神 家 园 的现状 ,探讨 和 完 善 大学 生 精 神 家 园 的路 径 是 我们 思想 政 治工 作 者 义不 容辞 的 责任 。通 过 多 年对 大 学 生
界定 仍 是众说 纷 纭 。有 学者 认 为 “ 学精 神 就是 大 学 的一种 大 办学 理念 和价 值追 求 ” :也 有学 者 认 为大 学 精神 是 一所 大 学 整体 面貌 、 水平 、 色及 凝 聚力 、 特 感染 力 和号 召 力 的 反 映 。
仰 目标 的 是 [:金 钱 ”4 .%) “自我 奋 斗 ”4 %) “ 学 ” 6“ _ (09 , (O , 科 (38 , 权 力 ” 29 ,有 中 国特 色 的社 会 主 义 ”1 .%) 3 .%)“ ( .%) “ 2 (75 , “ 共产 主 义 ”69 。 由此 可 见 , 神 价 值 的追 求 已经 排在 个 (.%) 精

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与对策分析精神文化需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以构建其思维模式、规范其社会行为、进行价值判断的意识要素、观念形式,和追求、拥有精神文化成果的需求。

“精神文化需求是人们维持、满足自我精神世界存在与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主观欲望和实践冲动。

”[1]深入了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现状,研究其精神文化需求特点,有助于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康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特征针对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状况,作者对大学生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个人理想信仰、人生价值观念、心理健康素质、校园文化生活、人际交往状况、个人文化娱乐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归纳。

(一)在价值取向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一部分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还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扭曲的人生观。

从总体看,当代大学生推崇合理的利己主义,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在个人发展需求获得满足的基础上兼顾社会需求,正视金钱的价值,注重感官的享受。

(二)在政治理想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整体上是良好的,其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大多数大学生有政治理想信仰的追求,对党和社会主义有较强的信念,积极要求向党组织靠拢,关心民主政治,心系天下,爱国热情高涨,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对国家的前途普遍有信心。

但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理想的追求上表现出明显的现实性,入党动机多元化、功利化倾向呈现出了追求实用与实效的心态。

还有极小一部分大学生思想极端,没有信仰,对国家大事缺乏关注和了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劲头不高。

(三)在道德判断方面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整体上是良好的,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处于一个较高层次,他们普遍富有爱心,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道德伦理观,行为规范自律。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经验启示与感悟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经验启示与感悟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经验启示与感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的心里都忙得不可开交,似乎都在追赶什么。

可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一停下来,发现生活其实挺简单的。

说到精神家园,那可是个大话题,听着高大上,实际上就是让我们能找到一个心灵的栖息地。

就像家里那张最舒服的沙发,一坐上去就觉得整个人都放松了。

我们都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个地方可以让自己休息、思考、甚至发呆,对吧?那精神家园该怎么构筑呢?首先得有个共同的目标。

这就像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大家都想去同一个地方。

比如,我们都想要和谐的社区,人人和睦相处。

想象一下,邻居们在小区里聚餐,谈笑风生,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真是其乐融融。

这样的场景,谁不喜欢呢?可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慢慢来,先从小事做起,建立信任和理解。

大家说说笑笑,渐渐的,就能形成一种默契。

再说说情感交流,嘿,这可真是关键。

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偶尔斗嘴,偶尔开怀大笑,心里总是暖暖的。

通过沟通,大家能更了解彼此,减少误解。

想想那些在微信群里发的搞笑段子,虽然远隔千里,但那一瞬间的欢笑,仿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些小小的交流,增进友谊。

情感的纽带,一旦扎牢,真是能撑起整个精神家园。

还有一点,包容心,得有大气度。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咱不能都想着让大家都变成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生活中难免会有冲突,这时候就得学会让步,像水一样,顺势而为。

你想想,如果大家都能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指责,生活岂不是会轻松很多?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聚在一起才形成了璀璨的银河。

得有一种共建的意识。

精神家园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而是大家一起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就像一块拼图,缺一不可,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把这块拼图拼完整。

小到一个社区,大到一个国家,都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在为这个共同的家园添砖加瓦。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互相帮助,那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美好?构筑精神家园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案例

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案例

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案例一、引言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持续变革,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人才。

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精神家园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通过分析精神家园案例,探讨如何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特征的精神家园,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二、案例一:我国青年政治学院我国青年政治学院是一个致力于培养政治人才的学院,几十年来一直以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为主要任务,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政治骨干。

该学院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提升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学院通过设置专业政治理论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思想政治文化讲座等形式,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家园。

三、案例二: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一直以来都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形成了“爱国奉献、民主宽容、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校训,倡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还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通过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组织主题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家园。

四、案例三:北京奥运村社区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所在地,北京奥运村社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典范之一。

社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开辟志愿服务岗位等形式,积极传递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文明和谐、共建共享的社区精神文化氛围。

简论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构建

简论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构建

简论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构建陈时芳(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1)摘要:进入21世纪。

随着人类文明水平的提升。

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却有日渐荒芜之虞。

面对这种现状,构建大学生和谐的精神家园。

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与精神家园构建息息相关的大学语文教学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精神家园构建进入2l世纪,随着人类文明水平的提升.精神家团越来越受到关注。

创建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构建和谐而美好的精神家园已成为人类追寻的目标!对于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来说。

精神家园荒芜现象令人堪忧:精神沙漠化,信仰缺失,理想迷茫,并因此导致心理失衡,发展失调,关系失谐,出现诸多成长问题,甚至带来生命危机。

马家爵事件.刘海洋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沉的思考。

构建大学生和谐的精神家园,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而与精神家园构建息息相关的大学语文教学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首先,《大学语文》的内容多为从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选取的经典,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艺术魅力.以其独有的审美感召力、修养涵化力穿越时空深入影响人的心智,具有综合性的功能,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精神素质的有效而可行的科目。

众所周知.中国具有五千年灿烂悠久的文化,它们贯穿记载于优秀文学作品中流传至今,而《大学语文》教材正是精选其中的精华。

涉及的内容丰富、范围宽泛,包括理想、情趣、胸怀,礼貌、教养、节操,清正、廉洁、谦逊,友谊、仁爱、高雅之美等等。

其次,《大学语文》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可以为大学生发挥调节功能。

当今大学校同中一个突出的倾向是文化趣味的平庸化和世俗化,武侠小说、摊头小报、网络游戏和打斗片成为部分理工科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精神消费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中国知识阶层社会关怀淡薄和人文精神失落的文化现实。

人文精神的失落,最终导致社会民众心灵空虚和焦虑.直至崩溃。

这是极端可怕的。

因此,在国民教育体制中.应尤其重视人文精神教育。

精神家园建立体会

精神家园建立体会

精神家园建立体会近年来,精神家园建立在社会中越来越得到关注,它代表着一种人们对于安全、舒适及幸福的追求。

它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我们付出不懈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家园中找到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在我的家乡,我参加了一些精神家园建设活动,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种家园的重要性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有些体会和感悟:首先,精神家园的建立需要的是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这是维持家园和谐共处的前提。

精神家园是指在社会等各方面环境的支持下,在我心理上找到了居住的地方。

只有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感受到人间真正的温情,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其次,精神家园建设需要发挥团队的作用。

因为在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协作和沟通来解决。

通过经验、方案、想法和理解等的分享,精神家园的建创会不断地迭代和完善。

因为它不仅是自己的家,还是别人的家,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合作和交流。

再次,一个建立良好的精神家园,需要我的自我调整和提高。

通过大量的自我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将自己的内心调整到正确、健康的状态。

只有自律、自我教育,才能更好的迎接挑战,掌控自己的生活,走上建立精神家园的成功之路。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精神家园需要充分的关怀和帮助。

特别是在老年人、孤独人、弱势人群、精神疾病的人群中,精神家园建设经常受到社会的关注。

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和关怀,在今天社会中,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减少或者消失,我们需要通过个人的行动显示我们的责任和关心,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健康、温馨的精神家园。

总之,在精神家园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去调整和提升自己。

这样才能比较好的帮助别人去建立家园。

同时,我们需要避免片面化的理解家园概念,而是去探索和体验家园提供的温暖和快乐。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着这些原则,就可以在精神家园的建设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当前大学生精神家园构建初探

当前大学生精神家园构建初探
当前大学生精神家 园构建初探
范成功
( 大连 海事 大学 马克 思主义 学 院2 0 1 2 级硕 士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6 ) 中图分类 号 :G 6 3 3 . 4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3 - 2 7 3 8( 2 0 1 3 )0 1 - 0 0 4 0 — 0 2 摘 要 :精神 家 园是 以人生 意义 、理 想信 念 、精神 信仰 为核 心要 素 的价值 观念 体 系 。价 值观 是人 们心 中的 深屡 信念 系统 ,是否 具 有核 心价值 观 ,直 接影 响到 一个 国家 的凝 聚 力和 影 响 力。青 年是祖 国 的希望 和 民族 的未 来 ,当代 大学生 肩 负着建 设祖 国实 现 民族伟 大复 兴的 艰 巨任务 ,然 而受 到各 种价值 观 的冲 击 ,精 神 家固 急需 共同建 设维 护 。只有 加强 大学生 精神 家 园及思 想教 育. 才能 让他 们立 志高远 ,坚 定信 念 ,为祖 国的伟 大 复兴 目标而 努 力奋斗 。 关键 词 :大学生 ;精 神 家园 ;信念 ;教 育
柱 、力量源泉 、前 进动力 。 . 信仰 和信念能够使人 生有所寄托 、有 所期
想 或奋斗 目 标 。正确的信仰 能够引导人走 向正确 、健康 的人 生之路,
灭。
当下 全面 深入 的改 革开 放使 中国 的现代 化建 设开 始与世 界 接轨 望 、有所追求 ,影响着人 生的行动方 向,帮助人 确立起远大 的人生理 时 ,教育产 业化改革 的实行 ,对大学生观念 产生了前所未 有的冲击 ,
精 神家园 ,是 一个 具有深刻 内涵 的人生哲学命 题。从人 的精 神内
核来 看,建构精神 家园实际上就 是建构人生 的信仰 和信念 。寻 找精神 勃勃的现代 化实践成 为精神家 园建设 的源头 。 家 园是人的 内在 需求,是人 的本 质属性 。信仰和信 念是人生 的精 神支 二、大学生精神家园现状分析

大学,我们该构筑怎样的精神家园

大学,我们该构筑怎样的精神家园

所以应该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社会
活动相结合 ,把精 神家 园构建从课 堂延伸到课外 ,积极为大 学生实践活动搭建平 台。 ( 三 )营造具有 浓郁人文 氛围 的校 园文化环境 。健康和 谐 的高校人文环境是 培育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外在推动力 ,因 为人文素质教育 能够 丰富大学 生的精神世界 、培育他们 的民
体 中存 在知识体 系构 成的 实用化倾 向、价值观念 的功利 和 自我倾 向心理 素质存在缺 陷等现 象。 需要通过课 堂、丰富 的实践 活 动 、校 园文化 建设等 构筑大学生的精神 家 园。
【 关键词 J 精神家园;迷失;举措
《 大学 》 有道 : 大学之道 , 在 明明德 , 在 亲民 , 在止于至善 。 古代所谓 的大学 有博 学的含义 ,整句话 的意思是大学 的宗 旨 在于弘扬光 明正 大的品德 ,在于使人弃旧 图新 ,在于使人达 到最完善 的境界 。这也 正符合了我们学校 的校训 的理念 “ 厚 德 ,重 教 ,博学 ,笃行 ” 。而真正 能悟懂这 八个字 中所蕴含 的深刻道理的人 ,恐怕为数不多 。 精神 家园的内涵 精 神家园是 人体的动力 ,对大学生而言 ,拥有一个灿烂 而充实 的精神家 园是超越 有限生命本能 自我 的需要 ,更是人 的现代化全面发展 的需要 。人 的精 神家园 ,是人的精神 、心 灵 获得安宁并得 以安顿 的地方 。有了精神家园 ,人就有 了安 全感 、温馨感和幸福感 ,人 的生活就有了意义 。精神家 园主 要 包括精神生活 、 精神支柱 、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四个方面 。 由此 , 笔者认为 ,大学 生精 神家园应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内涵 : 提 供大学生 自由发展 的空 间和平台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 的 世 界观 、人 生观 和价值观 ; 营造和谐 健康 的人 文教育环 境 , 培养 大学生道德 自觉 、理性 自觉 和文化 自觉的品质 ; 搭建学 校 和社 会的桥梁 ,在实践 中塑造和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 。 二 、当今大 学生精神 家园的迷 失现 象 ( 一) 理 想信念模 糊 。相信 大部分在校 大学生都 害怕被 问及关 于理想 和信念 这个话题 , 大家 似乎都缺 乏了某种 意识 , 甚 至是 在千 军万 马 中挺 进 了高考 这座 独木桥 并考 上大 学之 后 ,理想就变成 了很遥不可及 的梦 一样 。没有人再拥有高三 时期 的那 份斗志和激情 ,仿佛 考上 大学之后 就万事大吉 ,有 的人甚 至觉得一下子没 了奋斗 的动 力 ,整 日荒废光阴。还有 的人对 现有 的专业不感兴趣 ,却 又不去做任何改变 ,整天怨 夭尤人 , 沉 迷于网络 ,逃避 现状 , 这 些都 是缺乏 目标的体现。 ( 二) 价值 取 向过 于功利化 。如今 的大 学校 园里无 处不 散发着 功利化的气息 。专业被人 为的分 成冷门和热 门,很多 人挑选 专业都不是依据 自己的兴趣 ,而是根据市场的发展需 要 ; 大学校园的社 团活动也泛滥成 灾 ,哪儿学分多 ,学生往 哪儿扎 推 ; 部分学生会竞选也存在着很 多内幕 ,所谓的靠关 系 、走后 门的现象也时常存在 。笔者认 为绝 大部分的原因主 要在学 校的体制上面 ,大多数学校往往 忽视了对学生正确价 值观 的培养 。 ( 三 )网络文化 的冲击。 随着 大众传媒 的迅速发 展 ,现 代 社会 的重 要标志 之一就是 社会舆论 强大 ,信 息传递加 速 , 思想 渗透力强 ,因而对人们 ,特别 是对 大学生有广泛而强烈 的影 响 。网络环境具有 现实社会 环境所 无法 比拟 的开放性 、 模 拟性 、交 互性 、形象 性 的特 征 ,网络 中的信息 良莠不 齐 , 正 向激 励和负面诱惑相互交错 。因此 ,网络文化的冲击对正 在成 长 中的大学生无疑是一个 巨大的考验 ,如 网上 的黄色文 化对学 生身心健康 的侵害 ,网络游戏对 大学生在虚拟空间带 来 的成 就感 导致 的沉 迷等。 三 、构筑大 学生充实的精神 家园的举措 ( 一 )加 强课堂引 导 ,把握好 大学生精神 家 园构建 的主 战场 。大学生 由于局 限于校 园生活 ,即使是 在网络普及的时 代里 ,并 没有养成 良好 的行为 习惯 ,无论 是对经济全球化 的

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的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的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极 因素 , 应 新 形 势 , 析 新 情 况 , 决 新 适 分 解
学习工 作条 件 的同时 , 也要 积极 构 建和 形成 上 .充分 认 识 和分 析 网络 的积 极 因素 和 消 网络思 想政 治工 作创新 体 系 , 建构 大学 生 网 康成 长提供 强大 的精神 动力 和思想保 证 。
二、 高校 网络 思想 政治 工 作 机 制创 新

上精神 家 园 . 为青年 大学 生在 网络 环境 下健 问题 , 实现 意 识 上 的创新 。

高 校 网络 思想 政治工 作的 意识 创新
网络 思 想政 治 工 作 机 制 的创 新 ,体 现
网络 技 术 的发 展 和 广 泛运 用 ,使 得 信 在 组 织 领 导 、 控 管 理 、 站 建 立 等 方 面 , 监 网
段 控 制信 息 源头 , 以达 到正 本 清 源 、 化 网 他 们 的 能动 意识 , 净 变被 动 接 受 为主 动参 与 。
络 空 间 目的 。同时 , 要将 管 理 和 教育 、 自律
与他 律 结合 起 来 ,通 过 制 度规 范 、网 络监 网络 信 息管 理 系 统体 系 。 1 建 立管 理 与监 ()
社会科 学论坛 ———■●●
维普资讯
文化 ・ 育 教
文 化 、 息 占领 网络 阵地 , 止 一些 人 利 用 住 了点击 率 的 关键 ,从 而思 想 政 治 工作 会 信 防
网络传播 错误 的思 想 和信息 , 网络 思想 政 做 得 更好 、 实 、 有 效 。 某 种意 义 上说 , 把 更 更 从 治 工作纳 入校 园 网络建 设 的总体 规划 , 并将 网络文化 纳入 校 园文化建 设 的总体 规划 。

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

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

随着教 育在国际间 的交流和 合作 的不断扩 大 , 中外 合 作 办 学 作 为 引进 国外 优 质 资 源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等 方 面 进 在
行 大 胆 探 索 、 革 、 新 的 一 种 办 学 模 式 在 我 国得 到 了 迅 速 改 创 发 展 。作 为 与美 国 库 克 大 学 合 作 的 特 色 专 业 , 美 大 学 诚 集 毅 学 院开 设 的 中 美 合 作 办 学 项 目 以“ 业 扎 实 、 语 见 长 、 专 英 特 色 明显 ” 受 到 社 会 和 家 长 的 广 泛 认 可 。在 O 而 7届 、 8届 O 毕业生 中 , 近 4 有 O位 学 生 收 到 了来 自海 内外 著 名 高 等 学 府
这些“ 圣形 象” 神 的灵 光 , 现 代 的 人 类 意 识 中 , 以“ 在 是 消解 ”
家 庭 条 件 形 成 了此 类 大 学 生 活 泼 、 朗 、 开 自信 、 未 来 充 满 对 信 心 的 性 格 特 征 , 现 出 了 关 注 国 家 和 民 族 命 运 的 积 极 进 表 取 的 精 神 信 仰 和 坚 信 共 产 主 义 的 政 治 信 念 。大 部 分 学 生 能 够 自觉 地 以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来 引 领 、 建 自 己 的 主 流 构 精 神 家 园 , 同 时 也 存 在 着 诸 多 问题 , 主 要 表 现 在 : 但 其
学 院 中外 合 作 办 学 的 实 际 情 况 来 看 , 类 学 生 的 家 庭 条 件 这 比较 优 越 。高 质 量 的 社 会 物 质 生 活 、 好 的 教 育 和 优 越 的 良
在 自然经 济 条 件 下 , 学 总 是 以 塑 造 “ 圣 形 象 ” 方 哲 神 的 式 来 规 范 人们 的 思 想 和 行 为 。人 们 往 往 把 认 识 论 意 义 的 本 质 与 现 象 的对 立 , 大 为价 值 论 的 “ 准 ” “ 择 ” “ 高 ” 扩 标 与 选 、崇 与“ 小 ” “ 子 ” 小 人 ” 对 立 , “ 准 ” 代 “ 择 ” 渺 、君 与“ 的 以 标 取 选 , 以“ 高 ” 驾 “ 小 ” 以“ 子 ” 范 “ 人 ” 崇 凌 渺 , 君 规 小 。这 种 以 “ 遍 普 性 ” 抑 “ 别 性 ” 思 潮 , 现 代 的 “ 在 主 义 ” 学 称 为 压 个 的 被 存 哲 “ 质 主 义 的肆 虐 ” 本 。这 一 社 会 思 潮 在 校 园 中 就 表 现 为 “ 守 则式” 的道 德 规 范 。 而 现 代 市 场 经 济 日益 深 刻 地 消 解 掉 了

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精神家园建构

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精神家园建构

大学生精神家园问题影响分析
学业成绩下滑
部分学生因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导致学 习成绩下滑,影响了未来的职业发展。
人际关系紧张
部分学生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忽视了他人和集体 的利益,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心理问题增多
心理压力过大和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导致部分 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03
新时代大学生美好 精神家园建构的必 要性
科学素质
评估大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表现, 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等。
身心健康素质
评估大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的表现, 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等。
评估方法的选择
综合评价法
将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一个全面的 评估结果。
层次分析法
将各项指标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重要 性进行评估。
面发展的关键要素。
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01 02 03
增强社会认知能力
美好精神家园通过提供各种社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接触 到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能 力。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规 则、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培养社会责任感
美好精神家园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进而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 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支撑
完善心理教育体系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 体系,通过课程设置、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大学生 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大学生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 高自我认知能力,了解自己的情 绪、性格、能力等特征,从而更 好地适应环境与自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摘要:需要决定人的行为,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科学分析大学生精神需要的内容与面临的挑战,从而探究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路径:一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三是大学生要努力实现自我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需要;精神家园
所谓精神家园是指人们的精神支柱、情感归宿和心灵归宿,是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的总和,是能够让人们受到教化和熏陶的精神天地、精神空间。

①到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人类心灵的空虚与孤独。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他们的精神需要、重建他们的精神家园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主要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人的物质需要是指对衣、食、住、行的需要,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要。

但人的物质需要不是单纯的生物本能,它是受精神因素影响和制约的。

人的精神需要是人在社会生活对自身超越的需要,即人有表现自己、肯定自己以及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精神需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是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精神需求是由现实的生活水平决定的,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是高于以往任何一代的。

另外,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形成和稳定之中,他们的求知欲、成才欲比任何人都强,往往表现出好学向上,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主要表现为:1、成才、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是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是有理想、有美好追求的一个群体。

2、理想信念的需要。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充满了信心。

二、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存在缺乏社会经验、不够稳重、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的特点。

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学校教育的缺陷制约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一)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当代大学生深受西方价值观和市场竞争的消极影响,存在个人主义的倾向。

一是一些学生过分看重个人的成绩与名誉,把眼观局限在考试成绩与奖学金的获得,而不再关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等长远利益。

二是一些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的下,金钱是衡量一个人身份与地位的唯一指标,金钱可以解决一切,从而变得拜金、势力。

(二)高校教育过分功利性倾向。

我国传统社会就有着“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

到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社会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

人们在努力建造自己的物质家园,却面临着精神家园的荒芜。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被分为不同的专业,学习的都是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工具人”。

一方面,大学教育没有把握好“先通后专”的概念,使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一鳞半爪的知识。

当学生的专业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无法有进一步的提高。

另一方面,大学教育忽视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忽略了对构成人性的重要品质的要素的培育和提升。

(三)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中学时期,课业繁重,学生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课本知识上,在家长、老师、学校的督促下,过着朝九晚五有规律的生活。

在课余时间,中学生更多会选择阅读课外书、做运动、听音乐等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另外,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而单一: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理想的大学。

在经历高考之后,学生带着欣喜与好奇进入大学,经历着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学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学习方式主要变为自主学习,如果不做好引导工作,学生很容易放纵自己,从而荒废了学业。

另一方面,大学的学习目标也相对多元,在多元的选择中大学生反而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在选择面前表现的摇摆不定。

三、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人是社会中的人,是会受到周
围环境和人的影响的。

建设健康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利用环境育人。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有无形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因此,校园文化环境属于外部条件,但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指营造良好健康的校风。

校风是一种无形的课堂,它是全校学校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无时不刻得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十分重视,专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并不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没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为此,要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首先,要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知识,学习人生理想与人生意义方面的知识。

其次要了解大学生真实的精神生活状况,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化解他们的精神困惑。

最后要以情动人,用真实情感来打动学生,让学生打开心扉,更好的解决他们的问题。

(三)大学生要努力实现自我教育。

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外因只是起着辅助作用,关键是大学生自己要认识到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自我教育。

精神家园的建设需要每个人自主觉悟②。

首先,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实践,
选择高雅的休闲方式,例如看书、打球、听音乐等,不仅可以放松心情,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修养。

在休闲娱乐中找到情感的归宿和寄托。

其次,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旅游基地等,通过实践活动使自己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最后,大学生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主动去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永年,曾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2).
[2]李堂.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路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
[3]饶勇,邹小华.在课余生活中存进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基于江西省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
[4]叶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 [J].教育研究,1989(8).
[5]王生洪.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J].中国教育报,2007(10).
[6]董强,芳春华.浅议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重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33).
[7]陈胜婷.构建精神家园——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9).
注解
①赵奎礼:《营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人民网:理论频道2012年3月2日。

②李堂:《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路径研究》,山西大学财经大学学报,第17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