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22北方的民族汇聚课件北师大版
【读一读】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
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 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 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解读】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原文大意:皇帝说:“如果 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 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 习惯,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 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者,就要降职或罢官。”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汉姓 元 穆 陆
鲜卑姓 贺赖 独孤 贺楼
汉姓 贺 刘 楼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除此之外,请再写 出一项其改革的措施。 提示: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族通婚。(任写一项) (3)请你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提示: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或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内迁的边疆少数民族? 提示:内迁少数民族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都是构成中华民族的 成员,不能称他们为“异族”或“外族”,他们对祖国北方的生 产发展作出了贡献,且十分显著。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PPT课件
政治:(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
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军事: 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 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 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音ren,指庄稼成熟),则数
2. 手工 纺织业:技术进步
业的
冶铸业:_发__明__灌_钢__法 制瓷业:青__瓷___ 烧制技术高
发展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
3. 战乱较少,社会较 3. 商品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安定。_淝__水__之__战东晋 经济的 城__市__ 繁荣
胜利,保证了南方的 发展 安定。
人__口__ 众多
观察右图, 结合课本内 容完成下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北方民族汇聚
领先世界、异彩纷呈
隋
北齐 北周 东魏 西魏
北魏 十六国
西晋 魏蜀
东汉
北朝
宋 东晋
吴
政治:政权分立
齐 梁陈
南朝
三国鼎立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归纳总结三国建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魏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经济:南方经济发展
原因——《宋书》
表现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 大量人__口__南__迁__(劳 1. 农业 开辟__耕作技术
工具、先进经验技
兴修 _水__利__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复习提纲第20课1.200年,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取得的胜利,统一了北方。
2.208年的之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了的局面]3.三国鼎立指的是、、三国并立,它们的建立者分别是、、,都城在、、 ]问答:a.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b.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第21课1. 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后期,出现了大规模南迁的浪潮。
2.北方移民南下,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一带。
3.东晋南朝时,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兼作,五岭以南则种植。
4.东晋南朝时,在冶铸业中,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陶瓷烧制技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X#K]问答: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b.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c.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发展?d.列举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e.列举本册书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第22课问答: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c.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d.列举五胡的民族名称。
e.列举出以洛阳为都城的朝代名称。
f.列举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几次统一。
第23课1.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在计算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位的人2.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终写成了一书,这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写成了一部地理专著。
第24课1.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的书法,其代表作是行书 ,后人尊称他为。
2.东晋时擅长画人物画的是,其代表作有和。
3.代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最高成就的是,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4.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的是、、、。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四)单元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单元名称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备课教师
单元教学知识结构
本单元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这是战乱迭起、国家分立、民族汇聚趋势不断加强的时期,但它又为南方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文化艺术展现提供了条件,也为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史实。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主题下的内容,涉及到历史与现实,国家法规与民族关系,也涉及到史学理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国家与政权、分立与分裂、民族关系与政权性质等问题的思考。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重点难点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及 过程影响
(2)江南开发的原因
(3)孝文帝改革的目 的内容作用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措施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思考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与本课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在因果联系,使历史知识建立在科学系统之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三国两晋南北朝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导学案一、导入本节课我们将进修《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交融的时期,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分立和统一战争;2. 掌握两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理解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
三、教学内容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统一战争;2. 两晋时期:晋朝政治、经济、文化;3.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四、教学重点1. 三国时期的政权分立和统一战争;2. 两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历史事件;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展开思考;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教学过程1. 三国时期:介绍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特点,以及三国之间的统一战争。
2. 两晋时期:讲解晋朝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文化发展,重点介绍晋文化的兴盛。
3. 南北朝时期:分析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探讨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
七、教学评判1. 学生教室表现: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互动讨论情况、小组合作情况;2. 学生作业表现:安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判学生的进修水平。
八、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这一历史时期;2.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化钻研,开展相关主题钻研,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钻研能力。
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这一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今后的进修中继续关注中国历史的发展,不息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知识点1讲解学习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1班级姓名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战争)(1)背景:东汉末年,出现了众多割据军阀,其中曹操和袁绍的实力最强。
(2)经过:200年,曹军与袁军在官渡激战,袁军大败。
(3)影响:为曹操逐渐统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奠定基础。
2. (战争)(1)概况: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2)影响:奠定了的基础。
3.三国鼎立220年,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定都;221年,称帝,国号,史称,定都;222年,称王,国号,定都(今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答:一方面,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退步。
另一方面,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历史的进步。
4.西晋的兴衰(1)建立及统一:265年,废魏帝,建立晋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灭亡:316年,灭亡。
5.东晋和南朝政局(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政权,定都,史称。
(2):383年,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在淝水对峙,前秦大败,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特点:。
6.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大量北民南迁,带来了和先进的;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南方自然条件;南北方人民的。
(2)表现:农业(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粪肥)、手工业(灌钢法、青瓷)得到显著发展。
(3)影响:为中国古代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7.北魏的建立与统一北方(1)建立:十六国后期,族中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2)发展: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8.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494年,孝文帝迁都。
(2)改革内容:①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②官员和家属必须穿;③改鲜卑姓为;④鼓励鲜卑贵族与联姻;⑤采用官制、律令;⑥学习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3)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的步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人教新课标版PPT课件
A.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B.北方民族渐趋融合
C.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D.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5
1、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
)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2、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
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 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 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洛阳: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2、改革措施及影响: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 族的礼法。 影响: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7
1、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是老天的安排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二、民族融合
知识巩固: 知识巩固:
• 1、将相关的内容连线 、 • 魏 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备 “挟天子以令诸侯” • 蜀 三顾茅庐隆中对” 孙权 “三顾茅庐隆中对” • 吴 经营江东” 曹操 “经营江东” • 2、北魏政权是由( B )少数民族建立的 、北魏政权是由(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羌 、 、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政府调整统治政策 生产技术的提高 富足的劳动力 安定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自然条件 有多个政权建立于此,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 有多个政权建立于此,
南迁农民带来先进工具的技术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江南 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地区雨水充足,气侯较热,土地服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江南 地区雨水充足,气侯较热,土地服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想一想: 想一想:北方人民的南迁对
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鲜卑族
你知道这一民族的有关情况吗? 你知道这一民族的有关情况吗?
北魏孝文帝改革
实行汉化政策: 实行汉化政策:
“千里无人烟”“白骨蔽平原”。 千里无人烟”“白骨蔽平原” ”“白骨蔽平原
赤壁之战 刘 刘
曹
208年 曹操 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
刘
刘
刘
赤壁 之战 刘联军 孙、
孙
角色体验
• 若你是当时的军事家 你能对交战双 若你是当时的军事家,你能对交战双 方的前途命运作一个预测吗?请说出 方的前途命运作一个预测吗 请说出 你的判断依据? 你的判断依据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军退回北方。 军退回北方。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匈奴 鲜卑
羯
氐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虽然也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羌 但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
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
①迁都洛阳
3、内容:
②汉化措施
穿汉服 说汉话 姓汉姓 通汉婚
4、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次 以少胜多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政权分立 科技领先世界, 隋朝统一全国 江南经济发展 民族汇聚
文艺异彩纷呈
两次民族迁移
(北人南迁、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一次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歌 曲 《 五 十 六 个 民 族 五 十 六 枝 花 》
3.一次著名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 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①材料中“魏主”指谁?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北魏孝文帝 鲜卑语 汉话
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他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表现
农业
麦稻兼作、双季稻
手工业
纺织业 冶铸业 制瓷业 造船业
蜀锦 灌钢法 青瓷 (吴国)技术发达,远航
商业
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
时代骄子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王羲之
顾恺之
中考热点
1.本单元以少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2.本单元五次北方统一的政权
曹魏 西晋 前秦 北魏 北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时代特征:1、国家分裂,各地分裂割据;2、各民族在碰撞中融合,丰富了中原文化,也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被人人口开始大批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复杂多变、政权并存,时战时和的时代。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如袁绍、曹操、孙权、刘备等),割据称雄,战乱频繁。
2、曹操统一北方:1、唯才是举,重用人才;2、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事方面)。
3、挟持汉献帝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政治方面)。
4、实现屯田,解决军粮问题(经济方面)3、三国鼎立: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击败曹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1、人口南迁原因:为了逃避战乱时间:东汉末年开始,我国出现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
分布:北方移民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部分移民到岭南一带。
2、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原因: 1、南方统治相对稳定,战乱少(社会环境);2、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自然条件);3、北方人口为了逃避战乱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劳动力与技术条件)4、人民辛勤劳动,兴修水利,开荒垦田,促进了农业发展(主观因素)。
表现:农业: 1、南方大量兴修水利,鄱阳湖、洞庭湖、太湖一带开辟了大量湖田;2、北方现金生产技术传到南方(犁耕、施肥、栽培等技术);3、江南地区普遍实施稻麦两熟制,南五岭以南出现双季稻;手工业:1、南方纺织技术明显进步,蜀锦闻名全国,织锦业在长江流域迅速发展;2、南方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超百万。
3、发明了灌钢法,提高了炼钢质量;4、江南的青瓷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海外贸易活跃:南方造船业发达。
南方商人的船队最远到达波斯一带。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鲜卑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汇聚的趋势成为时代主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阶段复习课课件北师大版
主题1 南方经济的发展 【发展原因】
统治者 劳动力、生 产技术
社会环境 地理条件
人民
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 动力和先进技术
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历史启示】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南迁,带去
2.民族融合:在分裂的同时,局部地区经济发展,人们生产 生活相对安定,各族人民接触频繁,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3.南方开发: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和各族人民的大融 合,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4.文化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祖冲之、贾思勰、王羲之、 顾恺之等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科学和艺术成就享有 崇高的地位。龙门和云冈的石窟艺术以其独特的风貌至今吸引 着人们。
【备选主题】 主题1 政权分立 【线索图解】
【著名战役】
名称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淝水 之战
时间 200年 208年 383年
交战 双方
曹操 袁绍
曹操 孙刘 联军
东晋 前秦
结果(或影响)
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黄河流域 奠定了基础
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 形成奠定了基础
东晋大败秦军,南方经济发展的 进程没有被打断
南北朝时期,战乱动荡,导致佛教盛行,石窟艺术由此发展起来。 4.我国古代的艺术多姿多彩,辉煌璀璨,充分体现了我国人
民的聪明智慧。
农学
1.科学家:贾思勰是我国北朝著名的农学家 2.主要成就: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首部农学“百科 全书”
【璀璨艺术】
东晋王羲之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书法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教学设计
4.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历史角色,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历史感悟。
5.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思维导图、编写历史短剧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3.使学生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了解有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学情,本章节教学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3.引导学生关注北魏孝文帝改革,阐述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意义。
4.讲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突出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政权分立的原因、民族汇聚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等。
2.各小组针对主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总结小组观点。
5.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年表等工具,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的历史现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复习课件
战役
时间
作战 双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军(袁绍) 曹军(曹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曹军
简单经过
夜烧军粮
联合 诈降 火攻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军胜利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 一北方的基础
曹军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 立局面的基础
掌握基础
公元 220 年, 曹丕 废
掉汉献帝,自称皇帝,三国开始 国号 魏 ,定都 洛阳 。东汉结束
考点1 三国鼎立的形成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战役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结果
曹操以少胜 多,大败袁军
孙刘联军以 少胜多
作用
为曹操统一北 方奠定了基础
奠定了三国鼎 立局面的基础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时间 _2_20_年___ 221年 222年
建立者 曹丕 _刘__备_ 孙权
二、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概况
湖田、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 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双季稻; 新建水利工程
纺织业 蜀锦、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冶铸业 灌钢法
制瓷业 青瓷--
商业 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一、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东汉 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 迁, 西晋 后期,出现了大规模南迁的 浪潮。 北方移民南下,主要分布在 长江 中下 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 岭南 一带。
第2课时 ┃ 考点聚焦
考点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word教案 (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史实,
南方经济的发展,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重大的科技成就和艺)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历史典故,成语,
分析归纳能力。
习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体会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
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形成勇于
通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他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
“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
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
14。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知识点练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知识点练习第1题【单选题】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听到这首歌时你会想到( )A、祖冲之B、王羲之C、顾恺之D、柳公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顽固贵族的利益B、最高统治者支持C、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顽固贵族的利益B、最高统治者支持C、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六月,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
……九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上述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成吉思汗统一蒙古D、清朝文字狱【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介绍古代科技上的重要文献。
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A、江南地区的手工业技术B、全国的江河水道系统C、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D、全国优秀的雕刻艺术文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图文说史: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定下“三分天下”策略。
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解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A、孙权B、刘备C、曹操D、袁绍【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的融合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
经济发展
一、科学技术
项目 人物 成就 地位 取得成功的 共同原因
圆周率 数 学 祖冲之 3.1415926< π<3.141592 7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 周率计算到小数点 后第七位,比欧洲 社会因素: 早一千年 经济的发展
个人因素: 热爱科学 刻苦钻研 《水经注》: 优秀的地理著作, 亲身实践 记述1252条河 又具有很高的文学 地理学 郦道元 流及河流沿途 和史学价值 情况
南方经济发展 的原因
淝水之战
1.南方战乱少,较稳定; 2.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 和先进工具;(主要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 的影响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概 况 农业
湖田、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 麦稻兼作,双季稻; 水利工程
纺织业
手工业 冶铸业 制瓷业 造船业
6.农历又称夏历,并通常俗称为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
。目前,全世界华人及朝鲜、韩国、越南和日本等国家 ,仍使用中国农历来推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 节日。
历法的产生对与古代掌握天时季节按时农耕至关重要,
中国古代的历法又称为农历。 《齐民要术》: 1、天气新晴,是夜必霜。 2、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 3、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 4、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5、以时及泽,为上策也。 6、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 7、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 8、小雨不接湿,无以生禾苗;大雨不待白背,温辗 则令苗瘐。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以少胜多 结果 影响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 方奠定了基础
二、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pī)
魏 蜀 吴
220年
曹丕 洛阳 曹操属不属于三国人?
三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 221年 成都 刘备 三国鼎立正式形成于哪一年?
中国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 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 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 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 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 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 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依次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叫“干支纪法”。 “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蜀锦、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灌钢法 青瓷
技术发达,远航
商业
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 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 家。 ——《汉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 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 亩值一金,鄂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 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 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 下。 ——《宋书》
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得出哪些认识?
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2)改革符合民族 融合发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 固统治的需要;(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 毅然改革。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 顺应民意;(3)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
4.(15年聊城)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 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加速 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一、民族内迁
1、原因:中原王朝的招抚和强迫
2、内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五胡)
1.从东汉到西晋,边疆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
课标: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背景: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 2、招贤纳士 (用人上) 3、实行屯田 (经济上) 4、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军事上)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经典战役
背景: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 战役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评价孝文帝: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坚定和比较彻底地推行汉 化政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促进民族大融合,对历史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知识升华
北魏改革的成功,顺应了历史发展 的趋势,在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里面, 获得成功的改革你知道有哪些么?
春秋时期—管仲改革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
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 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 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 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 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关羽就成为完全符 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 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 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 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 《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 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 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 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 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 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 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 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 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 ,一时诡计中周郎……”
(1)对比一下,《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 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
(2)江南地区为什么在东晋南朝时期发生这样的变化?
(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比《汉书》记载的 江南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2)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 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 少。
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使用 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 ,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 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 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 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 。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 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 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 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 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 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 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 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 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 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三国演义》的主 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 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 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