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个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的缘故。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比热容主要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地形因素影响水热分布;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4.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5.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商务星球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综合讲练 专题14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解析版)
期末知识点复习综合讲练专题14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概括1.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2.纬度因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度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
纬度越低,一般降水多,气温高;纬度越高,一般降水少,气温低。
3.海陆因素: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润湿气流的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而远离海洋的地区,一般降水少。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吸热与散热的情况也不同。
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则相反。
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4.地形因素: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加一千米,气温下降约6℃。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中,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分布D.太阳辐射【分析】(1)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右侧表示气温,左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
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2)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降水有迎风坡和背风坡之分。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A西部迎风坡降水丰富,B东部背风坡降水稀少。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反映的是我国东部某山地的地形剖面图.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到甲、乙两地避暑的原因是()A.甲地气温高,乙地空气湿润B.甲地可以眺望大海,乙地可以观赏日出C.甲地可以观雪景,乙地适宜阳光浴D.甲地气温低,乙地有海风【分析】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
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A. 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B. 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C. 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D. 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2.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到A、C 两地(如图)避暑的原因是()A. A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处沿海降水多B. A处海拔高,气温低;C处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C. 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D. 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3.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
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夏季,近海地区海陆风的风向通常昼夜交替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B.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C.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D.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5.某校科学老师指导同学们用“玻璃容器、温度计、沙子和水等,通过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做了科学实验。
如图,你知道这项实验的目的是()A. 说明太阳因素对气候的影响B. 说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C. 说明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D. 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6.夏季,近海地区海陆风的风向通常昼夜交替变化。
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是白天形成的陆风B. 图甲是白天形成的海风C. 图乙是白天形成的陆风D. 图乙是白天形成的海风7.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海拔位置D. 河流流向8.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A. 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B. 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C. 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D. 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9.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B.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C.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D.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10.北戴河、青岛成为我国夏季著名的避暑胜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季风B. 地形C. 纬度位置D. 海陆分布11.“天涯海角隆冬暖”,“青藏高原盛夏寒”下列造成这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 地形、海陆位置B. 降水、地形C. 纬度、地形D. 海陆位置、纬度12.读某山气温随海拔的变化示意图(例M点的海拔为3000米,其1月均温为19.5℃),完成问题。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海洋影响大 日本暖流
南美西岸热带 沙漠气候逼近 赤道
洋流
秘鲁寒流
降温减湿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 盛行精西品课风件 的背风坡
欧洲温带海洋 性气候延伸至北 极圈内:
北大西洋暖 流增温增湿
(2)、纬度位置主要是精品课对件 气温的影响。
500 N
哈
尔
滨
北回归线
精品课件
海南
我国最北的 漠河纬度高, 夏季短,冬 季长而寒冷
海南岛纬度 低,气温高, 长夏无冬
精品课件
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温: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一、纬度因素
(基本因素)
降水:低纬地区较多,高纬地区较少。
精品课件
二、海陆因素
化学反应,使臭氧分解为O2和O。
精品课件
本课小结 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温: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纬度因素
(基本因素)
降水:低纬地区较多,高纬地区较少。
气温: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低。
地形因素
降水: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海陆因素
气温: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 近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小。
背风坡
2000 8℃ C 1000 14℃
迎风坡
B
气团沿迎风坡爬升
20℃
水汽遇冷凝结
精品课件
A
降水
北坡
积雪冰川 相南 差北 如两 此侧 之的 大植 被
南坡 风向
地形还会影响…
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的比较
精品课件
影响气候的因素:
海拔每升高 1000米,气温下降约6℃。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单选题1.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B. 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石燃料C. 全球气候变暖D. 热带雨林锐减,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2.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虽然没有达成法律性协议,但“全球变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实践“低碳生活”的做法可取的是()A. 用电热水器代替太阳能热水器B. 节约用电,杜绝浪费C. 选用一次性物品D. 禁止使用汽车3.下图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A. 大地是运动的B. 大陆在不断漂移C. 地球是一个球体D.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4.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 青岛避暑胜地——地形因素B. 热岛效应——人类活动C. 山前桃花山后雪——纬度因素D. 海南岛终年如夏——海陆位置5.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好措施是()A. 不使用煤、石油、天然气B. 多种粮食作物C. 开发新型能源,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D. 人口大增6.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主要影响因素是()A. 纬度因素B. 地形因素C. 海陆因素D. 人类活动7.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B.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C.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8.从右图可见,A地降水多于B地的原因是A. 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 地形因素D. 人类活动9.海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A. 距海近,降水多,年气温变化幅度小B. 距海远,降水多,年气温变化幅度大C. 距海近,降水少,日气温变化幅度大D. 距海远,降水少,日气温变化幅度小10.小江和小丽放暑假骑单骑旅行。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
安第斯山脉
PART 1
萨米恩托
艾森港
A地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而B地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
坡向与气候
思考?
为什么A地降水多,B地降水少?
地形与气候
山地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比较(˚C)
地点
泰山
济南
1月
4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月
10月
年平均
5.9
9.0
6.5
10.8
5.8
10.4
6.5
D
A
人类活动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是?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洋流因素
C
B
D
A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 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 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 而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海陆因素
海拔因素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降水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答案: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气温
04
2018
影响气候的因素 有:
01
2019
纬度因素
02
2020
海陆因素
03
2021
地形因素
04
2022
人类活动
05
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为什么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则终年如夏、降水较多?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C
B
更热
02
直 射
03
初中地理_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理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读图分析与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感悟导入:老师:炎炎夏日,同学们都想去哪里避暑呀?为什么选择这里呢?A学生:去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B学生:去海边→凉爽,夏季海洋气温低C学生:去爬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二、预习展示: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_________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2、通常,低纬度地区气温______,高纬度地区_____。
3、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海洋;距海洋较近的地区,一般降水_____,温差_____。
4、受地形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_____;山地迎风坡降水_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_。
三、合作探究:(一)纬度因素:1、你是否还记得纬度是如何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先让学生回忆地球的公转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始终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从而得出:·低纬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较高·高纬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较低随后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到: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范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的规律。
2、让学生读“世界等降水量分布图”引导他们观察赤道地区的年降水量2000mm左右,而极地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二)海陆因素:1、做一组实验:用相同质量的水、沙放入量杯,用相同温度的温度计,找学生观察沙子(陆地)、水(海洋)、加热(夏天)、冷却(冬天)的温差。
→夏季,陆地气温>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陆地·内陆地区温差大,沿海地区温差小2、做课本的活动题(1)西安和东京的气温年差分别是多少?说明了什么?西安:28℃东京:20℃→内陆地区温差大,沿海地区温差小(2)两个城市中,谁降水较多?为什么?东京降水更多。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五节气候类型及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层级二 “关键能力”突破
知识点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命题探究]
(2023年安徽滁州模拟)阅读图 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 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大风日数较 多,有“风城”之称。右图示意惠灵顿的 地理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 海,为迎风坡。
5.东非草原降水季节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大气环流 ②植被类型 ③洋流 ④地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游客来到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观看野生动物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较多,但由于 高原地形,海拔较高,水汽在部分季节难以深入,当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或 南移时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故其降水季节差异大的主要影响 因素为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与植被、洋流并无关联,①④正确,故D项正 确。第6题,读图可知,塞伦盖蒂7—8月降水较少,植被密度低,动物更容 易被看到,水资源较少,动物主要活动在水源周围,易于观看,C项正确。 1—2月与9—10月降水量较多,草原上蚊虫多,道路泥泞,不宜观看,A、D 项错误。5月份降水开始减少,但草原上植被仍较为茂密,与七、八月份 相比,此时动物仍不易被观察到,B项错误。
风
降水少
区
带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 水平运动的 纬度,降水多
中纬西风带
纬度方向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
纬度,降水少
信风带、极地东风带
3.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差异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达标测试
班级:姓名:序号:17
课题
第5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备人
李春红
时间
12月25日
基础题:
1、导致赤道地区出现“雪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分布B、人类活动
C、地球运动D、地形地势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气温的分布深受的影响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势影响D.季风的影响
3、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A.600米B.3666米C.200米D.2000米
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人为因素
5、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影响降水多少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人为因素
《中考链接》
将下列气候现象与其相应的影响因素连起来:
气候现象影响因素
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纬度位置
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旅游避寒胜地:海陆位置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地形地势
安第斯山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人类活动
地理基本气候知识点总结
地理基本气候知识点总结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
气候对于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类居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气候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气候因素进行分类。
一、气候要素1.温度温度是指空气的热度,它受到纬度、海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来说,离赤道越近的地方温度越高,而海拔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湿度高的地方通常降水量也比较大,植被丰富。
3.降水量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地面上接受的降水量。
降水量大的地方通常植被丰富,而降水量小的地方则可能出现干旱。
4.风风是空气运动的结果,它受到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同温度的影响。
风对气候的影响很大,例如带来降温或降水。
5.气压气压也是气候要素之一,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气压的变化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二、气候类型根据气候要素的不同组合,气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1.热带气候热带气候通常位于赤道附近,特点是温度高且变化不大,降水量也比较充沛。
热带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等不同类型。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位于赤道往北或往南的地区,温度变化较大,四季分明,降水量也比较充沛。
温带气候有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两种类型。
3.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出现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温度很低,降水量比较少。
寒带气候有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两种类型。
4.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通常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降水量不足。
地中海气候适宜种植许多水果和葡萄等植物。
除了以上几种气候类型,还有大陆性气候、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高原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它们对于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地球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
全球变暖是当前世界上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增强,地球气候系统受到影响,导致气候变化。
高中高考地理复习第2章第5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类型气流运动对气候影响举例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暖高压控制地区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地区寒冷干燥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项目对气候影响举例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西风带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信风带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沛,降水较多夏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稀少,降水较少冬季风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因素影响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大气环流造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海陆分布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相反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造成降水差异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因素的影响。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风坡、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三、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1.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1)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2.典型案例(1)热带沙漠气候形成了荒漠景观,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常绿阔叶林景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激趣并引出主题:探究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播放视频片段,设置问题:安迪进入草原中心时经过了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区?
1、观看视频片段
2、思考问题
1、视频激趣
3、授课时需注意课堂语言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于课堂语言需多加锤炼。
课堂小结
用自编的打油诗《致气候》总结本课。
课后任务
搜集古诗词中和气候相关的诗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备课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中的经验,对于案例,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带着地理的视角思考。
2、本节课内容和教材前面的很多知识的关联性很强,需仔细研读课标,多次翻看、对比前后章节的教材内容。
三、学习者分析
虽然通过前面四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有所接触,但限于形成气候的因素比较抽象,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以授课时需要将学习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给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海陆性质差异对气温季节变化的影响。3、地形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2、引出主题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了解本节内容基础知识
课件出示3道题,全班作答
课堂答题
精准了解学情,针对性开展教学
气候因素齐探究
1、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培养究案例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完整版)星球版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知识点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第一、二节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网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天圆地方→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亚里士多德)→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3. 概念起点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以赤道为起点 圆圈(除极点外) 半球:不相等 全球: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东西方向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的弧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半圆所有的经线都相等 南北方向4起点度数最小值与最大值 北纬南纬东经西经 变化规律 符 号 纬度 赤道为0° 0°与90° 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从赤道向南向 北逐渐增大北纬 N 南纬 S经度 本初子午线为0°0°与180°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向西逐渐增大 东经 E 西经 W(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只有一条。
(2)180°经线:只有一条(3)20°W 和160°E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5)23.5°N 与23.5°S :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66.5°N 与66.5°S :北极圈与南极圈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7.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七年级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单元第5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这三个基本要素也是对气候影响最大的因素。
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这部分教材降低了难度,没有对这三个因素从理论上作出具体分析,而是采用示意图的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其他自然因素因为缺少知识基础(如洋流),或难以理解(如大气环流),标准没有列出,教材也没有涉及,留待高中深入学习。
但是,考虑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不断加大,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增加这一目的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并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从内容结构上看,教材由导言,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人类活动五部分构成,其中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是教学重点。
在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对话框的“设疑”,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预期目标,并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学完本节知识再回过头来解决该问题,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并能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我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通过播放我国不同地区的风景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气候多样性带来的自然景观变化,从而引出气候形成因素的探讨。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展示地球运动、地形地貌等对气候的影响,使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产生探究气候形成因素的欲望。
5. 实践性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案例注重实践性教学,如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候形成因素的分析方法。同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制定行动计划等作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中,《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章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形成的复杂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此章节,本教学案例将围绕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了解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对气候的影响。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 讲解海陆分布对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影响,以及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3. 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 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山脉对气流的阻挡、高原对气温的降低等。
- 引导学生了解地形地貌对降水、气温等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影响。
4.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介绍洋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讲解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3.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向;
初中地理_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针对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对于前⾯所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对本堂课的教学情况设计如下:1、紧扣课标要求,努⼒实现教学中的三维⽬标;2、围绕“形成(影响)⽓候的三个主要因素”这⼀教学主线,以中央⼆套节⽬“是真的吗?”为主要平台,选取合适的实例,逐⼀展开进⾏教学及分析;3、问题(设疑)导⼊,激发学⽣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4、活动探究,旨在锻炼学⽣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同时兼顾学⽣情感⽬标的实现,培养学⽣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5、阶段⼩结,适时归纳,帮助学⽣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形成⽓候的主要因素》学情分析“世界的⽓候”对⼤多数学⽣⽽⾔是个难点,其内容⽐较抽象,信息含量⼤,并且学⽣本⾝也缺乏⽇常⽣活实际的指导,加之造成⽓候差异的因素⼜不唯⼀(相对⽐较复杂),因此,学⽣在学习中有⼀定的困难,但仅从教材的编排及教师⽇常教学情况分析,学⽣对于学习本节课内容有以下⼏点优势:1、章节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认知特点;2、教材中所选取的实例,学⽣在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并⾮完全陌⽣;3、学⽣在了解和学习了世界的⽓候类型之后,探究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主动性加强。
《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效果分析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结合教学的⽬标实现及内容安排,这节课已经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够在⼀定程度上帮助学⽣学习和掌握影响⽓候的主要因素等知识,还有针对性的对学⽣进⾏了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的训练,同时课堂教学中还注重了对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并适当的拓展了学⽣的视野,对相关知识加以延伸,但限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本节课学⽣训练时间不够,对于⼀些知识的落实可能还不到位,仍需要在课下有相应的跟踪解决⽅案。
《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该章(单元)“天⽓与⽓候”的第五节,前⾯已经陆续学习了⽓温和降⽔的分布规律以及世界主要⽓候类型的分布,本节课将接着了解和学习影响⽓候的主要因素。
初一地理《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掌握
初一地理《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掌握
初一地理《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掌握初一地理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考试中非常频繁,影响较大,需要提前准备,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
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
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
它是大气中热量、水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
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行星风系。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结,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汽盛行,水汽不易凝结,雨水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演示法 比较法 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地理挂图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七、教学流程(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习题设计)
学生交流城市与农村的气温情况,教师引导、启发,讨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七、板书设计
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纬度位置
二、海陆因素
三、地形因素
八、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年月日
上课时间:年月日
单元反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
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小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除赤道地区外,各地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中纬度地带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课堂总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照射情况不同,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课后活动:观察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都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讨论:由于地球自转,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气温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人们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感受天气的变化。
想一想:当太阳照射地球时,世界各地会同时出现早上、中午和晚上的变化吗?(世界各地随地球自转出现昼夜交替,因而一天当中,彼此存在着差异。)
2、公转
师: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春分: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
夏至: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
秋分: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
冬至: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
讨论:你能说出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的原因吗?大家都来试一试。
想一想:如果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世界各地在一年中,还会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还会有四季的交替吗?
课题: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型析
教材以“中国部分避暑胜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正文开始直接点明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有三大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通过对话框的疑问,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预期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学完本节知识在回过头来解决该问题,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
(山脉的南段处于中纬度地带,一年四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水汽,受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东侧却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
三、讨论,形成结论
让有爬山经历的学生谈爬山的感受,并通过课件图片展示,讨论山麓和山顶气温的不同,得出结论: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请学生描述“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沙子上和水中的感觉”。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得出结论
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
纬度相同的地方,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高?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低?
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早还是迟?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让学生明白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造成了各地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地球的公转似的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四季更替.
1、自转
演示:手电筒配合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生:近似圆形的椭圆。
师: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
生:斜着身子。
观察:“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正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所以同一地点在一年中太阳照射角度发生了变化,气温也发生了季节性的变化。)
师:太阳直射点总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哪些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完成下题: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区别吗?各地的气温高低会有不同吗?
小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