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

合集下载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

04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创新与 特色
基于岗位能力的跨专业培养模式
01
跨学科知识融合
02
岗位能力为导向
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将不同专 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实现跨学科 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职业 能力。
以企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 实际工作场景引入课程中,使学生能 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 力。
岗位职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 的综合表现。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或相关的专业组成的集合,具有教学资源共享、专业岗 位群集中、职业素质共通等特点。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与实施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促进就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实证案例介绍
实施效果
经过实践检验,该课程体系有效提 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就业率
与薪资待遇均有明显提升。
案例二
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实 施
背景介绍
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 旨在培养具有岗位职业能力的电子
商务人才。
实证案例介绍
开发过程
通过对电子商务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意义
通过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 整合教学资源,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 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符合 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02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 群课程体系开发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明确专业群定位
对相关岗位进行详细调研,明确专业群的培 养目标和定位,以便确定所需的专业核心技 能和职业素养。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

・39・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是在职业能力课程观的指导下,系统完整地规划、编制一个或一类专业课程的过程,目的是使课程适应文化、社会、人际关系需求的变化。

一、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的原则(一)岗位需要原则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岗位需求,对会计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岗位对相应的岗位知识、职业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确定专业课程内容,形成“专岗(群)强能”的课程体系。

(二)产学结合原则产学结合包含三个层次:宏观层面是要促进科技、经济同教育的结合;中观层面是专业与产业部门之间在产业链条上的合作;微观层面是学校内部产学结合的运作模式。

对职业学校而言,主要是指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产学结合问题。

(三)动态化原则动态化原则要求课程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要适时变化,树立新的课程开发思想,摆脱不合时宜、落后的课程开发思想,删除过时的课程内容,及时在课程中渗入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使课程设置能及时适当超前的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专业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一)宽专业基础宽专业基础是指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不仅仅是针对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方面的知识和[收稿日期]2012-09-06[作者简介]张瞳光(1976-), 女 ,管理学硕士,鸡西大学讲师。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与评价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665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6—0039—02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张瞳光(鸡西大学,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课程开发是专业深化发展,专业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课程岗位适应性的根本。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文化基础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土木工程类专业《应用写作》课程为例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文化基础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土木工程类专业《应用写作》课程为例

普 遍开设 的一 门公共语 文类 必修 期 望学 生学 习某 门课 程后 ,在知
课。 该课程 内容大多是按照学科体 识 、 技能 、 态度 方面 能达到什 么状 系编制 的通用应用文文种 , 内容繁 态 , 是选择 教学 内容 、 实施教 学 的
多, 针对性 不强 , 学生学 习兴趣 不 依据 。职业能力领域 中的“ 写作能
基础课程开发 与设 计
— —
以土木工程类专业《 应用写作》 课程 为例
陈智 慧
( 新疆交通职业技 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 10 ) 34 1


《 用写作》 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语 文类必修课。 应 是 将基 于职业能力分析 的课程开发方法
和基 于工作情境的学 习方式运 用于《 用写作》 应 课程改革 中, 是提高其课程教 学实效性的重要 途径 。高职《 应
按照新 手 、 进步 的初 学者 、 内行 的 行动者 、 熟练职业 者及 专家的能力 发展顺 序创设学 习情境 , 在模 拟的 职业情 境 和真实 的 职业任务 中培
据 对土 木工 程类 专业 职业 领域工
查 并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 能够根 据 作 任务 分析 以及 未来 职业 成长 和 工程和试 验结果编制地勘报告 ; 能
知识结构 , 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 它
将《 应用 写作 》 程 内容按 照职业 课
入 门应用模 块 、 求职应用写作能力
模块 、 职场 应用 写作 模块 、 技应 科
形成的重要 因素 。因此 , 程 内容 课
路养护等。 根据专业培养 目标及职 的展 开顺 序是课 程设 计 的关键 问 用写作能力模块 的学 习顺序安排 ,
中图分 类号
G 1. 文献标识码 72 3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Windows程序设计(c≠≠)》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Windows程序设计(c≠≠)》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Windows程序设计(c≠≠)》课程的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在《Windows程序设计(C#)》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的掌握更加娴熟,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设计改革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根据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要求学生具有软件市场调研能力、需求分析能力、软件编程能力、软件维护能力以及测试能力、团队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 课程改革思想过去由于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不适当、考核方式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学生上课时能听懂可课后要自己做项目就无从下手的情况,更谈不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因此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程进行一些改革。

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针对用人单位的岗位职能需求,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建立符合企业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境教学等模式;在教学中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和模式,对学生的项目设计和开发能力进行锻炼。

2 改革措施2.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对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建立、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的增删改查、打印输出、应用程序的发布与安全等基本功能。

我们课堂和课外各选取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载体,课堂上的项目要求包含所学的重要知识点,通过项目这一载体将Windows程序设计相关的知识贯穿始终。

将整个系统分为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组织与管理、报表设计、系统发布等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多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就是项目的一个小任务或小功能,各学习情境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所有子情境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创新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创新专业课程体系
专 建
摘 要 :文 章 对 化 工 装 备 技 术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课 程 体 系 进 行研 究 , 分 析 专 业职 岗 在 能 力 的 基 础 上 对 原 有 课 程
体 系实行 改革 , 立模 块 化 建
的 理 论 课 程 框 架 以 及 双 证

27 一
态 度 ” 位 一 体 的 培 养 目标 : 养 三 培 德 、 、 、 等 方 面全 面发展 的 , 智 体 美
革 的 主 要 落 脚 点 ,也 是 教 学 改 革
依据 , 以应 用 为 主 旨 , 以必 需 、 用 够 为 度 ,以 创 新 课 程 内 容 为 目标 , 重
组 课 程 内 容 。淡 化 学 科 性 , 出 应 突 用 性 、 践 性 、 对 性 、 进 性 。 以 实 针 先 突 出专 业 特 点 为 目的 , 课 程 进 行 对
“ 工 机 器 ” “ 工 密 封 ” 整 合 为 化 、化
及 职 业 资 格 证 书所 必 备 的 知 识 和
能 力 , 系 统 地 分 析 从 业 者 应 承 担
“ 工 装 备 结 构 原 理 与 运 行 ”减 少 化 ,
理 论 内 容 、 加 应 用 内 容 、 出 实 增 突
的工 作 责 任 和 必 须 具 备 的 相 应 的 专 项职业 能力 , 现“ 识 、 力 、 实 知 能
具 有 良好 职 业 素 质 , 向 石 油 、 面 化 2 、 械行业 , 有 较强 的实 际操 1 机 2 具 作 能力 , 向生 产第 一线 , 从 事 面 能 化 工 机 械 设 备 的安 装 、维修 、 调
融 通 的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成 形
试 、 行 、 造 、 理 及设 计 等 工 运 制 管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开发探讨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开发探讨

2 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 的实施探讨
21 建设一支高效、 . 团结、 信任 、 优势互补的团队 建立一支高效 团结 的团队首先 要选择一位合适 的带头 人。合 适 的团队带头人应该 能够善 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 , 通过有效 的团 队管理 , 形成强大 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 ; 能及 时跟 踪产业 发展趋 势和行业动态 ,制订切实 可行 的团队建设规划 和教 师职业 生涯规 划, 保证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 的先进性、 有效性。其次 , 由带头 人根据实际需要组建 一支能够相互信任 、 乐于将知识与经验相互分 享的“ 师” 构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 和来 自行业企 业精通 双 结 生产操作技术 、 掌握岗位核心能力 的技师 、 能工巧匠组成 , 推荐 比例
行动这一 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 , 至少涉及三方 面内容 , : 即 结构的完整性 ( 获取信息 、 计划 、 实施和评价 )要素的全面性 ( ; 任务、 工作对象、 工具、 工作方法 、 劳动组织 、 工作人员与工作成 果 )包含 ; 工作过程知识 。
25 课 程 教学 实施 .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2 — 2 — 3 1 7 — 8 4 2 0 )0 0 8 0
摘 要 课程作为高职教育培 养学生综合 职业素质重要的手 段, 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具 有重要地位。本文 阐述 了高职课程开发 的 原则与 目标 , 从课 程开发团队、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 整体设 计、 习 学 情境开发、 教学实施及 质量监控 等方面探讨 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的 课 程 开 发 实 施 的过 程 。 关键词 课程开发 影响因素 实施 学 习情境 质量监控 随着“ 国家示 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目的推进 , 项 各高职高专 院校 围绕着培养应用型 、 技术型 职业专 门人才这一根本任 务, 在高 职高专课程体 系与教学 内容改革方面形成了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之 态 。本文就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传感器认知及应用技能训练》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传感器认知及应用技能训练》

( 社会 能力 2) ① 较 强 的 语 言表 达 、沟 通 、协 调 能 力 ; ② 团 队 合 作 和 协作 精 神 ; ③ 良好 的 心理 素质 、诚信 品格 和社 会 责 任感 ; ④ 根 据 目标 ,具 有 独 立 开 展工 作 的能 力 ;
⑤ 高 度 的 责任 感 、一 丝 不 苟 的工 作 作风 和严 谨 的 工作 态 度 ,
培养 的职 业 能 力 : ( 专业 能力 1) ① 传 感 器 的 识别 、认 知 能 力 ;
②传感器的应用能力; ③ 简 单传 感 器应 用 系统 的 设计 制作 能 力 ; ④ 分 析测 试 电 子信 息 系 统 、 自动 检 测 系统 ,进行 数 据 分 析 ,
详 细 恰 当 的书 面 表 达 ; ⑤ 突 出特 点 的描 述 电子信 息 系统 ,并 回答 客 户提 出的相 关 问 题。
以及 良好 的 职业 道 德 。 ( 3)方法 能 力 ① 自主学 习新 知 识 、新技 术 ;
技 术 ,着 重讲 授 工业 中常用 的传 感 器 元件 的工 作 原理 、检测 电路 和 实 际应 用 ,对 自动 检 测 系统 的组 成 作一 定 的 介绍 。使得 学 生 掌
② 通 过各 种媒 体 资 源 查 找 所需 信 息 ; ③ 独 立制 定项 目工 作 计 划 并进 行 实 施 ; ④踏 实肯 干的 工 作 作 风 和 主动 、热 情 、耐 心 的服 务 意 识 。
职 教 平 台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
— —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 传感器认知及应用技能训练 》课程为例
冯 辉
( 江苏 财经职 业技 术学 院 江苏 淮安 2 3 0 2 0 3)
摘 要 : 本文 以 电子信 息工程 专业 《 感 器认 知 及 应 用k gj练 》课 程 为 例 ,描 述 了 突 出职 业 能 力 培养 的 学 习领 域 课程 标 准 的 开发 传  ̄ ̄i l l 方法 ,从 职 业 能力 需 求分 析入 手 ,结合 德 国先 选 的 学 习领 域 课 程 方案 ,采 用以 职业 任 务 和 行动 过 程 为导 向 的学 习领 域课 程 模 式 ; 紧 紧 围绕 “ 务 驱 动 、项 目导向 ,基 于 工作 过 程 ” 来 选择 和 组 织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 ;建 立 多样 化 的评 价 形 式 ,重 点培 养 学 生的 职业 能 力。 任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社科类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社科类课程体系构建
2 1 年第 5 00 期 第 3 卷 l 总 63 0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OC I AT ONAL AND TEC HNI CAL EDUCATI ON
No52 1 .,0 0 V0 -1 l 3 Ge ea .0 n rlNo6 3
基于职业 能力培 养 的高职社科类课程体系构建
力 创造 能发 挥学 生 主动性 的学 习
各 校应 根据 教学 培养方 案 ,增设 学 。还要增设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 , 在教师指导下 , 过第二课堂和第 通 三课 堂延 伸第一课 堂的教学 。 第二
形象 思维 能力 、 审美 能力 、 心理 承 修 课 着 重 培 养 学 生 的人 文 精 神 ,
受 能力 和人 际交 往能 力 ,拓 展视 激 发个体 的创造性 。
野, 激发 其创 新能 力 , 学 生成 为 使
社会需要 的创造型人才 。
社科 类课 程在 教 学 内容 和形
综合化特 质对教 式 上不应是死板 的知识 传授 , 应该 以学 科的多元化 、
识技能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获得 ; 在培 养方式上实现个性化教 学 , 引导学生 自主学 习; 考核 方式上体现 学科 在
特点 , 引导课程 强调对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 词 职 业 能 力 ; 科 类课 程 ; 究 性 学 习 ; 程 评 价 社 研 课 中图分类号 G 1. 2 文献标识码 7 23 0 A 文章编号 10 — 2 9 2 1 )5 0 3 — 3 0 8 3 1 (0 0 0 - 0 6 0
职 院校社科类课程教 学改革 , 也应
业技 术教 育必须 以提高 国 民素 质 能的类 化迁移 , 使相关 的一般能力 业教育发 展的要求 。

基于职业素质培养视角的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职业素质培养视角的课程开发研究

q u a l i t y , p r o f e s s i o n l a a b i l i c y t r in a in g i s i n s e p a r a b l e .
Ke y wo r d s: Vo c a i t o n a l e d u c a i t o n t e a c h i n g; Cu r r i c u l u m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o f e s s i o n l a q u a l i c y
c o n s t r uc io t n i s p r a c ic t i ng p r of e s s i o na l qu a l i t y,p r o f e s s i ona l a b mt y t r a i n i n g a pp r o a c h ,t h e c u r r i c ul um de v e l op me n t a nd pr o f e s s i o na l
课程 教育 研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1 0 月 上旬 刊
综述 ・ 专 著
基于职业素质培养视 角的课程开发研 究
郭 小玉 苏雅 娜
( 兰 州工业学院 甘 肃 兰州 7 3 0 0 5 0 )
Vo c a t i o n l a a b i l i y t
【 中图分类号 】 G6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O 1 3 ) 1 0 — 0 0 0 5 ~ 0 2
目标 清 晰 , 即培 养 造就 匹配 职 业 特 性 岗位 的 社 会 需 求人 才 ; 学 生 学 习 目标 明 确 , 即锤 炼 适 宜客 观 、 现 实 工作 岗位 的 技 能 。为 此, 学校 通过 对 学 生 职 业 能 力的 培 养 造 就 . 不仅 节 约 了学 生 胜 任 工作 而花 费的时间成本 ; 而且也 为社会 、 企业 、 单位 节约 了 精 力 成 本 和 培训 成本 。另 外 , 学生 能 力 强 弱 已成 为 学 生 自身 生 存立足的关键 , 能 力 强 的 学 生 生 存 力 旺盛 , 在 职 业 生 涯 中会 步 步高升 ; 而能力差的学生生存力赢弱 。 在 社 会 改 革 的 大 浪 淘 沙 中, 渐渐就销 声匿迹。可见 , 职业 能力的培 养是职 业教 育教 学 的着力点。 1 . 2学生职业能力的培 养根植 于职业素质的给养。职业素 质是从事 某领域工作 需要 而具有 的综合 的品性 集合 既 包括 个人道德、 立 场观 点 、 思 想 层 面的 内容 : 也 包括 专 业 知 识 、 科 学 文化、 创 新 学 习 等 层 面 的 内容 。 职 业 素 质 为 学 生承 担 工作 、 胜 任 角 色奠 定 了基 础 , 也 为 学 生造 就职 业 能 力提 供 了给 养 。一 方 面 ,职 业 素 质 能 够 综 合 地 体 现 学 生接 受教 育 的状 况 :另 一 方 面, 职 业 素 质 也 为 学 生铺 平 了通往 就 业之 门的 路 径 。职 业 素 质 培 养是 土壤 。 职业 能力培养是根 系, 根 系扎 实于土壤 才能发达 延伸 , 故 职 业 能 力 的培 养 需要 职 业素 质 提 供 充 足 的 营 养 。 1 . 3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与 职 业 素 质 的 培 养 合 力成 就 了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的 目标 。 学生 职 业 能 力 的培 养是 职 业教 育 教 学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课程体系王正万摘要: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和就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培养的核心。

同时,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充分体现专业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抓手。

本文经过深入行业企业、标杆职业院校调研分析,以及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的应用总结,深化对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52-03一、背景及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以及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要求,明确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和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实施基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是与当前高职生源素质、教育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因素决定的,对解决高职教育当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升人才培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1.建设思路及原则。

从以下几方面建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六平台+资源+保障机制”的课程体系:(1)通识课程平台建设;(2)素质养成平台建设;(3)选修平台建设;(4)专业课程平台(含专业类基础课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工学结合平台)建设;(5)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6)质量保障机制。

“以就业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面向企业及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定位课程理论教学建设与实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定位课程理论教学建设与实施

型, 综合 课 内容应 针 对具 体 专业 所需 的知识 和 能 力 要 求侧 重 于实用 和 应用性 , 于支撑 专 业 能力 重 要 对 的理论知识不能整合 , 可结合专业特点调整 内容 。 ( 构建科 学的课程体 系和课程 内容 , 三) 要充分 体 现职 业教 育课程 设 置的 原则 由于 职业 教育 理念 和 自身 的特点 , 定 着在 设 决 置课 程和 筛选课 程 内容要 体现 以下 几个 特点 : 1基础性 —课 程必 须 为学生 就业 打下 坚实 的文 . 二、 构建 科学 的课 程体 系和 内容 , 动 理论 推 化、 素质 和专业 基 础 。 教学 改革 2 .针对 性 —课 程 针对 专 业 的 知识 和能 力 的 目 标, 针对 企 业 岗位 需 求 , 以培 养 职业 素 质 和 职 业 能 教育 部在 关 于《 业 院校 技能 型 紧缺 人 才培 养 力 为根 本 。 职 培训指导方案》 出“ 提 以学科 为中心 的知识构成体 3 践性 一 课程 强 调 够用 的理论 服务 技 能 培 .实 系 向 以技能 为 中心 的知识 构 成体 系转 变 , 等 职业 养 , 重理 论知识 能 够在实 践教 学体 现和 运用 。 高 注 院校 要 积极 与行 业企 业合 作 开发 课程 , 根据 技术 领 4实用性 —课 程 的设置要 对专 业 和就业 有 用实 . 域 和职 业 岗位 的任 职要求 , 参照 相关 的职业 资 格标 用 , 围绕 专 业 技 能 和就 业 为 中心 , 不 是 以传 统 以 而 准 , 革课 程 体 系和 教学 内容 ” 而 构 建科 学 的课 的教 育体 系 和学科 体系 为 中心 。 改 。 程 体 系和 内容 , 动理论 教 学改 革 是一 个 复杂 而 时 推 ( ) 四 构建科 学的课程体 系和课程 内容在 汽车 间积 累的过 程 。 检 测与 维修技 术 专业 中的应 用 ( ) 一 构建科 学的课程体 系和课程 内容 , 是推动 对 于汽 车 检 测 与维 修 技 术 专 业来 讲 ,汽 车 机 《 理论教 学改革 的 出发 点 械基础》就是过去的 《 工程力学》《 、金属工艺学》 、 “ 高等 职业 教 育 必 须坚 持 以服 务 为宗 旨 、 以就 《 材料学》 《 、公差与配合》 《 、 液压和气压传动》 《 、机 业 为导 向 ,走 产 学研 结合 发 展道 路 的办 学方 针 , 以 械 设 计 基 础 》 课 程 的综合 。在 理 论 知 识 本着 “ 等 够 提高 质量 为 核心 , 以增强 特色 为重 点 , 以合作 办 学 、 用 ” 的原则上整合 :工程力学》 《 内容结合汽车发动 合作 育人 、 作 就业 、 合 合作 发 展 为主线 , 创新 体 制机 机做功原理、动力传递 、操作装置等选取能内容 ; 制, 深化 教 育教 学改 革 ” 因此 , 。 高等 职 业教 育 应 以 《 金属工艺学》 内容结合汽车制造 、 机修工艺等 , 选 企业 职 业 岗位 ( ) 群 的知 识 和技 能为 依据 , 培养 职业 取焊接 、 钻削 、 铰削 、 钳工技能等理论 内容 , 并通过 能 力为 主线 , 应 用 ” 以“ 为主 旨和特 征构 建课 程 和教 课内实训来实施理论知识教学;材料学》 《 内容结合 学 内容 体 系 , 培养 出在 “ 具有 必要 的理论 知 识 ” 面 汽 车制 造 中有 色金属 、 胶 、 方 橡 塑料 、 玻璃 和 复合 材 料 比应 用 性 本 科教 育 浅 一 些 ,但 与培 养 单 一 专 业技 等 内容选取 ;公 差与配合》内容结合汽车装配工 《 能 、 识 面相 对 较 窄 的 中 等 职业 教 育 相 比 , 理 论 艺 、机械修配工艺要求选取 ;液压和气压传动》 知 在 《 内 和技 能各 方 面不仅 高 一层 次 , 而且 具有 相 关专 业 知 容 结 合 汽 车液 压 助 力 系 统 、 动 液 压 系统 、 制 自动 变 识 、技术 和技 能 的复 合等 复合 型 高端 技 能性 人 ; 也 速 器 液 压 系 统 和气 压 制 动 系 统等 选 取 ;机 械 设 计 《 要求高职所学 的知识 、 技能要与就业 、 行业 和企业 基 础 》 合 汽 车 结 构 、 件 连 接 、 动 机 构 等选 取 。 结 杆 传 岗位能力和需求相符 ,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 具 整 合 的 内容删 除理 论性 推 理和 推证 , 注重 理 论 知识 有终 �

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

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

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本文分析了现行课程体系不足,结合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人才需求,从就业岗位群分析出发,借鉴分层化职业标准理念,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探讨了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

从队伍建设、实施载体和场地设备三个维度强调了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条件。

标签:职业技能标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为此《决定》进一步提出:“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对接职业技能标准,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1 课程体系重构背景1.1 课程体系现状及不足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目标实现的系统。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自2004年开办以来,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了数以千计服务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职业教育和金融服务业不断发展提升,现行课程体系不足也慢慢显现。

一是,定位不够精准。

经过十余年改革,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影响,课程体系学科化明显、专业化和职业化不足。

二是,内容交叉滞后。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不够,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合,滞后于岗位能力要求。

三是,结构不尽合理。

表现为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较少,重知识、轻技能;必修课时较多、选修课时较少,职业方向不清。

四是,课证融通欠缺。

课程知识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密切,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铺展面不广,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对接职业资格教育。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素质课程开发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素质课程开发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2 9
【 基金项 目 】 2 0 1 2 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子课题: 《 解决问 题训练与职场行为模式的研究》 。 【 作者 简介】 张少兰( 1 9 7 4 - ) ,女 ,广西南宁人 ,广东轻 工职业技术 学院副教授 ,硕士 , 从 事思想政 治教育与 高等职业教 育研 究。
【 中图分 类号】 G 7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8 — 1 7 8 X ( 2 0 1 3 ) 0 4 — 0 1 9 1 — 0 2
所谓素质教育 ,是指 “ 人通过合适 的教育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 的各种优 良特征 ,包括学识特征 、能力 特征和品质特征 。 ”【 职 业核心能力又称职业通用能力 、职业关键能力 ,区别于专业技术能力 ,是指人们在 职业工作 中通用的能够适应 岗位变化或更迭的跨专业 、可迁移 的基本能力 ,其在职业活动 中起到核心的支 配作用 ,对人 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长久 的、可持续 的作用力。因此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领域 里的素质教育 ,也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 内容 。 、 课程 开发 的基本 原 则 ( 一) 符合 职业 教育 类型 要求 课程 目标需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灵活适应 能力 、学习能力等具有 “ 智能”特征的内容 ,而不是行为主 义的纯粹动作技能圆 。由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 ,能力 内涵由任务能力转换为整合能力观。将能力定 位为劳动者知识 、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一种素质结构 ;此种素质结构与一定 的职业活动或工作情境相联系 , 具有 较 强适应 能 力[ 3 1 。 ( - )符 合 高等教 育本 质要 义 人作为 目的,非纯粹工具。 “ 教育 的根本 目的就是培养完整的人 ,学会怎样学习并且不断学习的人。 ”[ 4 1 遵循 碾 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 田大作对话 中提到的 “ 教育的本质不是 以谋实利为动机 ,而是 寻求与存在于宇宙背后的 ‘ 精神存在 ’ 之 间的心灵交流” ,课程 目 标锁定人性生成非预定 、多样非同一 、异 质非均质 、开放非封闭、变化非僵化 ,以人主体性 向度为准绳 ,以应然人性为旨归。 ( 三)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趋势 美 国劳工部研究结果表明 ,当今技术时代 ,职业人需具备五项基本能力 ,利用/ 支配各类资源、处理人 际关系 、获取屏U 用信息 、综合/ 系统分析 、运用特殊技术。从素质是能力 的内隐 、能力是素质的外显角度出 发 ,职业 素 质课 程 应 以方 法 能 力 ( 信 息处 理 、 自我学 习) 和 社 会 能力 ( 解 决 问题 、合 作协 调 、创新 思 维 ) 获 取 为 旨归 。 二 、课 程 开发 的理 论基 石 :建构 主义 课程理念以 “ 建构主义之父”皮亚杰开创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 ,关注知识的生存力 ,坚持知识应 由 认知主体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接受的原则主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是由认知主体在积极参与对话 中建 构的 ;学生是在认知 、解释 、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 自己知识的 ;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 的。知 识是通过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中介 、转化等形式构建起来 的,是个人和社会情景之间两者互动的产物 , 是在人 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而进行 的社会建构『 5 l 。基 于职业核心能力 的高职素质课程必须兼顾 “ 现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开发与实施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开发与实施
科技信息
。职校论坛 O
S INC CE E&T C N O F MA I N E H OL GYI OR T O N
21 0 0年
第3 1期
基 于职业 岗位能 力的项 目化课程 教学开 发 与实施
徐 迅成 ( 州 职 业技术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杭 301) 1 0 8
【 摘 要 】 课 题 以应 用 电子 专 业 下 学期 开设 的《 子 电路 分 析 与 实践 》 原 《 拟 电子 技 术 》 程 改 革 为 契机 , 本 电 即 模 课 以应 用 电子 专 业模 电教 学 为 平 台 , 究基 于职 业 岗位 能力 的项 目化 教 学 、 研 结合 以任 务 驱 动 的 多 角 色互 动 教 学 模 型 的 设 计 。 【 键 词 】 程 改 革 ; 业 岗位 ; 关 课 职 互动 教 学
本课题以应用电子专业下学期开 设的 《 电子 电 路 分 析 与 实 践 》 即 6 实 施 方 案 方 法 原《 拟 电子技术》 程 改革为 契机 , 20 模 课 以 0 8届 应 用 电子 专 业 模 电 教 通 过 对 电子 行 业 典 型 岗位 的调 研 , 围绕 其 工作 任 务 进 行 分 析 , 得 学 为 平 台 , 究 基 于 职 业 岗 位 能 力 的 项 目化 教 学 、 合 以 任 务 驱 动 的 研 结 出 了各 岗位 的技 能 . 照这 些 能力 技 能确 定 课 程 的 能 力 目标 和 素 质 目 按 多 角 色 互 动 教 学 模 型 的设 计 。 种 教 学 设 计 在 教 学 活动 过 程 中 确 立 以 这 标, 《 将 电子 电路 分 析 与 实 践 》 程 整 个 教 学 分 为 若 干 个 大 项 目 , 如 : 课 例 理 论 为 实 践 服 务 的 指 导 思 想 . 重 场 景 的职 业 性 、 实 性 , 识 的 实用 注 真 知 项 目一 交 直 流转 换 器 制 作 ; 目二 、 项 串联 型直 流 稳 压 电 源 制 作 : 目三 项 性 , 的放 矢 地 培 养 学 生 的 期 待 心 理 , 导 教 学 过 程 中学 生 的 职 业 定 有 倡 电子 门 铃 制 作 ; 目 四 、 色 循 环 彩 灯 控 制 器 制 作 : 目 五 多 波 形 信 项 双 项 位 和 师 生 间 的 互 动 性 , 以 有 效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与 积 极 性 , 励 可 激 号 发 生 器 制 作 、 目六 、 声 电路 制 作 。学 生 通 过 在 多 个 项 目上 设 计 , 项 扩 学 生 为 实 现 项 目 目标 而 努 力 学 习 , 确 保 教 学 目标 的实 现 , 养 社 会 以 培 制作 , 试 , 析完成《 调 分 电子 电路 分 析 与实 践 》 教 学 。 在 指 导 思 想 上 , 的 需要的职业人 。 同时 对 项 目化 课 程 课 教 学 改 革 中存 在 的 问 题进 行 总 结 将 以 电路 制 作 引 出课 程 教 学 、强 化 E A技 能训 练 和 加 强 工 程 意 识 培 D 和 深 层 次 的 探 讨 . 助 于深 化 教 学 改 革 , 成 具 有 “ 业 ” 色 的 教 学 有 形 职 特 养 , 实 训 练 过 程 中 , 现 需 求 分 析 、 路 制 作 、 路 实 现 、 试 、 果 在 体 电 电 测 结 方 法 和 教 改 思 路 , 导 今 后 的教 学 实 践 。 指 分 析 的工 程 要 求 。 与行 业 专 家一 起 研 究 把 典 型 的工 作 任 务转 化 为课 程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一体化工作页开发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一体化工作页开发

祁 娜专题策划11OCCUPATION2022 05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一体化工作页开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以及《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等,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并提出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

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对于职业能力的内涵有不同的定义,其主流是指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个性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为关键能力。

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等。

技工教育特别强调专业学习和关键能力发展的关联性,从而创新地提出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了“五个一体化”主要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开发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而工作页是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包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开发工作页是技工院校进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工学一体化工作页开发的关键要点工作页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征。

在应用过程中要契合学生的特征不断进行更新。

(一)一本工作页对应一门一体化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应至少涉及三个方面,即流程的完整性、要素的全面性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

一般来说,完整的流程包含咨询、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和反馈;全面的要素至少包含工作对象、工作标准、任务情境、工具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工作人员分工及工作成果等;工作过程知识至少包括“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三个维度。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行 归纳 和整合 形成 行 动领域 。
( ) 建专 业课 程体 系 二 构
的技 术优 势 ,与企 业 共 同开发 课 程标 准 和 ] 学 结 二
合特色教材 , 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多媒体素材 、 课
件 、 库 等 教学 资 源 , 成 网络课 程 , 建 学 生 自 题 建 构
二 、 以职 业 能力培 养 为核心 ”的 课程 实施 “
能力 培养 为 核 心 ” 的课 程 构 建 与实施 过程 进 行 阐
述。

在 学 院农 机专 业 原有 模 块课 程 基 础 上 ,借 鉴 国 内外 先进 的课 程开 发 理念 , 行 “ 进 以职业 能 力 培
养 为核 心 , 以工作 过程 为导 向” 的课 程 改 革 。通 过 分析 课 程所 对 应 的典 型 工作 任务 ,根据 学 生 的技 能养 成 和认 知 规律 ,将典 型 工作 任 务重 新 设 计 为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 也 养 的递进 关 系 ,确 定 了农 业机 械 应用 技 术 专业 学 是 教学 改革 的重 点 与难 点 。黑龙 江农 业 工 程 职业
习领域课 程 体 系( 图 I 。 见 )
( ) 三 开发基 于工作过 程 的专 业核 心课 程
学 院农 业 机械 应 用 技术 专业 在 课 程建 设 与 改革 方 面进 行 了有 益 的探 索 ,积极 与 行业 企 业合 作 开 发 课程 , 照 相关 的职业 资 格 标准 , 革 课 程体 系 和 参 改 教学 内容 。 文从 农业 机械 应用 技术 专业 “ 本 以职业
现 以“ 盘拆装与维护” 底 课程 为例 , 明学 习 说
课 程 开 发 由专 业 骨 干教 师 与 凯斯一 纽 荷 兰公 司等 农机 企 业 技术 专 家组 成 的专 业 核 心课 程 建设

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应本着“以职业为中心,从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方针,本文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课程开发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阐述了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目的与意义,并根据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需要提出了课程培养计划,制订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具体措施,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职业能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下,引发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开放办学”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然而,高职院校如何使校企走向深层次合作而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深层次校企合作着力破解的难题。

1 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是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的基础和依托。

职业能力需求的校企课程开发观是指要以提高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技术和综合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使企业和个人得以稳定发展,实现各自价值的目的。

它是校企联合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

在全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IT行业的人才不断涌现,而高职类学校由于实训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培养的人才不能与相关的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轨,形成了毕业生找不到适合工作的困境,结合本地区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与思科公司合作成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并以此为平台,利用思科公司提供的E-Learning学习平台及PT项目模拟平台,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共同开发《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并将行业认证标准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标准,为此,我们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以解决一系列校企共建课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探索——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探索——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训 课程存在 的问题 . 以行 业企业 职业 能力为依 据 . 以学生为 主 体, 编制 综合实训课程 实施 的条件 、 要求 、 方法 、 考核指标与 考 核方式 等 ,规范 和指 导综合 实训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过程 , 保 证 高职综合实训课程 的质量和效果 。 5 综 合 实 训 课 程 具体 实施 综合 实训课程 改革 先剖析现高职 院校综合 实训课程存在 的问题 、 再调 研软件行业 的 岗位需求 ; 根 据高职学生 的兴趣 能 力, 确定综合 实训 课程 的重 点培养 岗位 ; 然 后按照软 件工程项 目的工作 流程 ( 软件需求调研一软件项 目开发一软件测试一软 件实施一软件售后 )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改革 的思路 ;拟采用 ( 以. N E T为开发方向 ; 贯穿二 条线 索 ; 培养 学生的三种 能力 ; 在 四个 行动 域里 ; 运用 五种教 学情境 ; 运 用六 类角 色 ) 的研 发框 架。 ( 1 ) 一个方 向: 课程将针对 . N E T开发方 向, 开发一个项 目; ( 2 ) 两条线 索 : 课 程贯穿 H R项 目和软件 工程项 目的实施 流程 这二条 线索 ; ( 3 ) 三种能力 : 按 照 岗位要求 , 培养学生 的专业能 力、 方 法能力 、 社会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 岗位群需要 的软件开发 能力 、 团队合作 能力 、 人 际沟通 能力 、 语 言表 达能 力、 工程应用 能力。( 4 ) 四个领域 : 课程拟按软件工程项 目的执 行 流程确定 四个行 动领域 : 软 件需求 分析 、 软件设 计 、 项 目测 试、 软件实施 。( 5 ) 五种情境 : 课程拟以企业真实项 目为载体创 设五种学 习情境 . 项 目需求分析 、 项E t 设计 、 软件测试 、 软件实 施、 软件售后 。( 6 ) 六类角色 : 课程 教学采用“ 教、 学、 做” 合一 的 模式 。 采 用情 景模拟教 学 , 将班 级组建 为一个 虚拟 的 “ 软 件工 厂” , 学生轮 流扮演六类角 色 : 客户 、 需 求分析员 、 程序 员 、 软件 测试员 、 软件实施员 、 售后工程师 , 通过角色体验来发现 自己的 不足和取得 的成就 , 找准努力的方 向。 6 基 于职 业 岗位 能 力 的 综 合 实 训课 程 改革 的 效 果 基于职业 岗位能力 的综合实训课 程改革具有 四个 方面的 优点 : ①课 程 目标 将更 明确 , 学 习过程 能有 的放矢 , 教学效 果 好, 能提高人才培养 的质量 ; ②课程教学 内容更具体 , 课程是在 “ 软件 工厂” 内组织实施 , 按软件 产品 的实施 流程来开 发的 , 以 项 目有 主线 , 将避免 了教学 内容 的虚饰化 、 空洞化 ; ③课 程教 学的过程就是软 件产 品的实施流程 ,故课程 实施的操作 性更 强; ④ 课程教学效果更 明显 , 课 程开发 时以“ 职业 岗位 能力 ” 为 导向 , 能有效提升学生 岗位适应能力 , 采用情境教学 , 角色体验 将 能提 高学 生社会 责任能力 , 在仿 真实训环 境下 进行 项 目实施 将 能提 升学生 的方法能力 。

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式课程开发观

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式课程开发观
偏 差的最直 接原 因是课 程 。所 以 ,树 立职业 能力
人 才 培养 的效 果与 市场需 求之 间 的距离 ,而导 致这

应经 济 结构 和职业 结构 的变化 已成为 教育 领域 的一 项重 大课题 ,成人 教育尤 其要 重视 学生 职业 能力 的 培养 。 因为 ,其一 ,成人 教 育主要 是对 已经走上 各 种 生产 或 工作 岗位 的从业 人员 进行 的教 育 ,着重 培
2 1世 纪 国际 间 的 竞 争将 日趋 激 烈 ,其 焦 点 是 综合 国力 的竞 争 ,归根 结底 是人 才 的竞 争 ,是 人 的
职业 能 力 的竞 争 。不 断开发 劳动 者 的职业 能力 以适
式 中有一些 基本 问题仍未 解决 ,其 中最 根本 问题之

是 人才培 养的系 统性偏 差 。这一 偏差 集 中表 现在
[ 关键词】需 求 ;职业 能力 ;课 程观
[ 图 分 类 号 】G 4 . 中 6 23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编 号 】1 7.7 72 0 )40 2.4 文 6 20 1 (0 6 0 .0 90
A r i u u e o le e e e p ie Co p r tv v l pi g Cu r c l m Vi w fCo l g - nt r r s o e a i e De e o n

校企合作式课程开发存在 工 职业 能力开 发的
现 状 ,作 者先后 对大 、中、小 国有 、民营 、外 资等
有 代 表性企业 和工人 进行 了问卷调 查 ,分析如 下 :
[ 稿 日期 】2 0 .61 收 0 60 .6 [ 金项 目】湖南工业大学成人教 育研究 项 目 ( 基 编号 :0A0 )成果 之一 。 5 6 [ 作者 简介】陈 联 (9 7 ) 16 .,女 ,重 庆人 ,硕 士 ,湖南 工业大学讲师 ,从事高等教育原理与高 等教育管理研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
课程开发
宋烨
二0一四年七月
提纲
一、课程的本质
二、课程开发的筛选和组织
三、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课程的本质
一、课程的本质
为什么学?——培养目标学什么?——教学内容怎么学?——方法与手段学得怎样?——评价
普通教育
是什么?
研究导向为什么?
职业教育
做什么?
怎样做?设计导向怎样做更好?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培养目标
生源学科本位能力本位课程 学科知识的
完整性、系统性职业的实际需要
工作过程的
完整性、系统性
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指依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开发依据、评价标准)和学生实际,从众多知识、能力之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教学计划编制、大纲教材编写、教法学法改革
学生主体
职职业业院群校对学从生业实者际素和质需要求求
能力本位
评价筛选
组织
实施
课程开发
发的课程开闭环系统
教学内容
宏观中观微观
职业能力形成规律
课程开发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层面,均涉及教学内容的筛选、组织、实施、评价
四个环节的操作。

宏观层面:筛选、组织结果体現为专业教学标准中的内容、排序、课时——专业课程体系;
中观层面:筛选、组织结果体現为教学内容中的目标及其项目,体現为能力、知识、素质的确定,及其排列次序、学习训练方式等;
微观层面:筛选、组织的结果体現为教学过程中对所使用教材内容的选择、补充等具体处理。

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
专业教学
标准开发
公共课
开发为专业服务的
校本文化课专业课开发
提高职业素养的校本公共课面向职业群的
公共专业课
面向特定职业的
专业课
确定科目
整体设计
选择与开发教材,各科目课程的开发
教育的本质:为人的发展服务
以前往往只强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满足“两种需要”和“两个符合”。

“两种需要”,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受教育者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两个符合”,即符合经济社会实际,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

二、课程的筛选和组织
课程分析
市场分折
就业供求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新职业
职业和工作过程分析
职业对从业者能力要求职业群通用能力归纳新技术、新工艺职业活动内在逻辑
用人单位需求分析
职业资格标准比较与岗位需要零距离
生源分析
学习基础
学习者就业、晋升需求
短处和长处
多元智能的运用
能力本位的体现
许多学校在专业教学标准、教材开发方面下功夫不小,效果不理想
重要原因:缺少课程开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课程分析
预定就业、转岗或晋升的某个岗位
针对一个职业、一个岗位、一个等级、一项技能或能力的模块或模块组合
职业分析程开发的职业课逆

思维
工作过程分析职业资格标准
电子技应术用相职业岗位群分布
关找准本专业毕业生真正能就业的岗位
就业市场分析
设置岗位的依据
开发课程的依据
归纳能力的依据
科学 技术 职业 标准
职教课程
于技步
滞后科进职资准
业格标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工 职作 业分析
职课需
超教程适度前作过程和业析能一劳永工职分不逸
教师
教师
分析现场
圆桌
主持人
记录员
教育专家
企业专家企业专家
行业专家
行业专家
投影
白板
粗油笔A4纸磁块
教师教师
教师教师
企业专家
教育专家
一级能力二级能力
以电工技术的应用为例
能力逐
级分解
逐级分解
职业能力的构成
社会能力训练应渗透于专业课、文化课之中,也
可单独训练
三、课程的组织
实施
教学做一体的能力本位课业法
“课业”是学生自行记录和整理一门课教学活动的学习挡案
(依据和结果)
1.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来自于企业实际,由学生自行选定的内容、目标,即“问题”
2.为实现目标设计的调查方式、调查报告、查阅资料摘录或复印件
3.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和对策
4.相应的结论及成果
内容包括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即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有关记录和证据
注重答案的多样性
不但是学校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的考核依据,也是学主毕业求职时供用人单位审核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依据
体现了“过程”比“答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
使教法、学法产生了质的飞跃
序号
多元化
考评模式
考评特点
教学方式
改革
学习方法
改进
1以成功为目标的分层考试一卷多层,
体验成功
基础不同,能力不
同,教学分层
自定目标,
主动学习
2以过程为特征的模块考试过程评价,
成绩累计
整合内容,模块学
习,阶段提高
逐项达标,
分块学习
3以能力为本位的课业考核突出能力,
综合评价
任务驱动,项目教
学,分组完成
互助合作,
活动中学
4强调动手能力的实操考试突出实操,
现场考评
贴近生产,贴近实
际,现场演练
练中提高,
体验学习
5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考试突出技能,
证书检验
分类指导,强化训
练,满足需求
按需取证,
扬长补短
6表现个性差异的
自选考试体现自主,
择选内容
因材施教,发现差
异,强化特长
以强补弱,
扬长避短
7评价学习行为的
综合考评突出自律,
培养习惯
培养品德,提升素

提高自制,
学会学习
职教课程开发的原则
必须有利于“做中学”和“做中教”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动态的相对稳定
必须实事求是
必须防止“一刀切”
课程改革的主力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阻力是教师教师是在学科课程的熏陶下成长的教师是在学科课程的条件下工作的原有知识、能力的惯性
观念的改变




革职教课程改革
是永恒的主题
欢迎合作



教希望能成为您的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