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4级实践问题30问教学内容
CMMI培训讲义(二)
• 高成熟度等级的过程可以被低成熟度等级的 组织执行, 但关键时它并不会被一贯执行.
主题
•CMMI模型文档的内容 •成熟度等级 •过程域 •特殊目标和特殊实践 •通用目标、通用实践和共同特性 •其它模型构件 •必需的、预期的和提供信息的模型构件 •总结
实现GG 2的通用实践2
GP 2.3: 提供资源 为执行所策划的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x> 过程的服务,提供充足的资源. GP 2.4: 分配职责 为执行所策划的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x> 过程的服务,分配职责和权力. GP 2.5: 培训人员 必要时,对执行和支持<x>过程的人员进行培训.
子实践
• 子实践是特殊实践中暗示的活动.
以需求管理过程域的SP1.4“保持需求的双向 可追溯性”为例:
1. 保持需求的可追溯性,以确保低层需求(起源) 的来源记入文档.
2. 保持需求的可追溯性,不仅是从低层需求到需 求,而且是从需求到功能、目标、人员、过程 及工作产品的转化.
典型工作产品
• 典型工作产品为实践的输出提供了样例.
模型构件:通用目标和通用实践
成熟度等级
过程域 1
过程域 2
过程域 n
特殊目标 执行承诺
通用目标 共同特性
执行能力
指导实施
验证实施
特殊实践
通用实践
通用目标 (GG)
• 在过程域中,一个通用目标的实现显著 地改进了相关过程域中过程计划与执行 中的控制.
– 通用目标之所以叫“通用”是因为同样的 目标出现在多个过程域中.
– 过程管理 – 项目管理 – 工程 – 支持
• 第5章中对每个过程域进行了基础的和高级 的区分.
CMMI复习完整版
第一章:软件工程基础1.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2.CMMI:CMMI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英文缩写,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一种过程改进的模型。
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过程改进的指导性模型。
3.ISO9001: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tandard 9001,即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4.PMBOK:英文全称为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5.软件要素(简答):正确性程序满足规约的程度和满足用户任务的程度可靠性软件按照设计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持续运行的程度效率一个程序执行一项功能所需的计算资源的多少可用性学习使用软件的难易程度,包括:操作软件、为软件准备输入数据、解释软件输出结果。
可维护性为满足用户新的需求,或当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运行中发现新的错误时,对一个已投入运行的软件进行相应诊断和修改所需工作量的大小可测试性测试软件确保执行预期功能所需的工作量的多少灵活性软件改变一个操作程序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可移植性将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移植到另外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所需工作量的大小可复用性一个软件(或软件部件)能再次用于其他应用的程度互操作性两个或多个系统交换信息并相互使用已交换信息的能力第二章:案例机构设计及岗位职责1.开发模型(画出生命周期):1)生命周期:合同/产品立项,需求开发,项目计划,系统设计,实现与测试,系统测试,客户验收,项目总结,服务与维护,退役。
2)瀑布模型:3)演化模型:由于在项目开发的初始阶段人们对软件的需求认识常常不够清晰,而使得开发项目难于做到一次开发成功,出现返工再开发在所难免。
CMMI 访谈问题单4(参考用)
OT
护已定义流程的说明。
否对流程有进行裁剪?
收集过程相关经验:收集在
计划、流程执行中所产生的
20
OT
GP3.2 过程相关的经验,来支持组 希望公司改进的地方?
OT
织过程和过程资产将来的使
用和改进。
***未完待续***
18 OPD
建立已定义流程:建立并维 GP3.1
护已定义流程的说明。
19 OPD
序 PA 名称
号
1
OT
2
OT
3
OT
4
OT
5
OT
GP3.2
收集过程相关经验:收集在 计划、流程执行中所产生的 过程相关的经验,来支持组 织过程和过程资产将来的使 用和改进。
实践点
实践要求
SP1.1 SP1.2 SP1.2 SP1.3 SP1.4
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客观评价符合程度:按照过
18 OPF
程描述、标准和规程,客观 GP2.9
地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的符
合度,并解决不符合问题。
与上层管理人员审查本过程
的状况:与上层管理人员审 19 OPF GP2.10
查过程的活动、状况和结
果,并解决问题。
20 OPF
建立已定义流程:建立并维 GP3.1
作产品和提供过程服务。
14 OPF
培训人员:依需要培训人员 GP2.5
来执行或支持过程。
控制工作产品:将指定的流
15 OPF
GP2.6 程的工作产品纳入适当级别
的控制。
确定并纳入相关人员:按照
16 OPF
GP2.7 计划确定并纳入与过程有关
的相关人员。
监控流程:按本过程的执行
CMMI相关问答题解答10例
1.CMMI的内容、形式、和实施有哪些特点?内容是:分为要求期望和提供信息三个级别CMMI内容分为"要求"、"期望"和"提供信息"三个级别,来衡量模型包括的质量重要性和作用。
最重要的是"要求"级别,是模型和过程改进的基础。
第二级别"期望"在过程改进中起到主要作用,但是某些情况不是必须的可能不会出现在成功的组织模型中。
"提供的信息"构成了模型的主要部分,为过程改进提供了有用的指导,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对需要和期望的构件做了进一步说明。
1."要求"的模型构件是目标,代表了过程改进想要达到的最终状态,它的实现表示了项目和过程控制已经达到了某种水平。
当一个目标对应一个关键过程域,就称为"特定目标";对应整个关键过程域就称为"公用目标"。
整个CMMI模型包括了54个特定目标,每个关键过程域都对应了一到四个特定目标。
每个目标的描述都是非常简捷的,为了充分理解要求的目标就是扩展"期望"的构件。
2."期望"的构件是方法,代表了达到目标的实践手段和补充认识。
每个方法都能映射到一个目标上,当一个方法对一个目标是唯一就是"特定方法";3.而能适用於所有目标时就是"公用方法"。
CMMI模型包括了186个特定方法,每个目标有两到七个方法对应。
4CMMI包括了10种"提供的信息":目的,概括和总结了关键过程域的特定目标;介绍说明,介绍关键过程域的范围、性质和实际方法和影响等特徵;引用,关键过程域之间的指向是通过引用;名字,表示了关键过程域的构件;方法和目标关系,关键过程域中方法映射到目标的关系表;注释,注释关键过程域的其他模型构件的信息来源;典型工作产品集,定义关键过程域中执行方法时候产生的工作产品;子方法,通过方法活动的分解和详细描述;学科扩充,CMMI对应学科是独立的,这里提供了对应特定学科的扩展;公用方法的详细描述,关键过程域中公用方法应用实践的详细描述。
第08讲 CMMI4级-已量化管理级资料
(1)在本教室可以喝水、吃东西,但请爱护公共卫生、不出声 (2)上课期间请不要看书,讲授顺序和重点与书本不完全一致 (3)课后认真阅读“阅读材料”和“学习材料” (4)不要毫无意义地记笔记
第8讲:CMMI 4级-已量化管理级
1955年在伊利诺斯州开设第一家麦当劳餐厅,以其标准化、定量化、系统 化的管理体系(服务系统、运销系统、市场开发系统、财务统计与分析系统) 而快速发展,现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万多家餐厅,几乎遍布 世界各大、中城市,而且仍在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
1、“组织过程性能”(OPP) Organizational Process Performance
质量和过程的性能目标
要能够追溯到商业目标 设立目标是为了度量 质量目标如:可靠性、缺陷密度、服务响应时间等 过程目标如:生产效率、周期、能力、工作量、责任、成本等
质量目标和过程目标被建立在不同级别的组织架构中: 业务领域、产品线、功能、项目
CMMI 4级过程域(PAs)
• CMMI四级:已量化管理级
Process Areas
过程域
Organizational Process Performance 组织过程性能
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 量化项目管理
PA
OPP QPM
1、“组织过程性能”(OPP) Organizational Process Performance
目标的优先级,必要时修订目标 选择过程和子过程 选择度量指标的准则 组织过程性能基线,基线修订 过程模型
国内实例
华为
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先后投入30多亿
海尔
1998,以订单为中心的流程再造,统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重构3000多个流程
CMMI开发人员问答知识分享
1.项目计划中包括了那些计划?进度,评审,成本,风险,沟通,资源,采购,测量(可选),支持计划2.是否接受过需求管理活动方面的培训?赛宝,企业内部也进行了REQM(需求管理)方面的宣贯3.需求管理过程的哪些工作产品纳入了配置管理?《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跟踪矩阵》《需求评审检查单》4.如何估算工作量和成本?结合以前项目经验进行专家估算5.是否识别了项目的共利益者并使其介入?QA、CM如何介入?是。
QA从项目总体计划制定时介入,CM从项目立项时开始介入6.有无文档化的项目计划?有,质量保证计划和配置管理计划7.如何获得相关的共利益者对计划的承诺?项目计划评审会议,签字确认8.项目策划工作的职责是否明确?明确,通过WBS表现(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否接受过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赛宝QA人员如何对所实施的过程进行客观评价?QA独立于项目组之外当项目的性能和结果偏离计划时,应如何处理?分析识别,执行风险缓解措施对于发生的偏差,谁制定纠正措施?项目经理是否对纠正措施进行了跟踪、关闭?是。
指定到人到天你了解项目监督和控制的方针吗?"项目监督和控制(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PMC)的目的是通过周期性地跟踪项目计划的各种性能参数如工作产品的规模、工作量、成本、进度、风险等,不断地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当项目实际进展状况显著偏离项目计划时能够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项目按时、按预算交付合格的产品。
项目经理应使用和遵循本过程,对照项目计划监督该项目的实际性能和进展。
当项目的性能或结果明显偏离计划时,管理各项纠正措施,直到结束。
"项目监督和控制工作的职责是否明确?项目经理按照计划执行项目的管理工作。
对照计划进行项目的监督和控制,进行偏差控制。
向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工作汇报。
项目组按计划开展项目工作。
(完整版)CMMI访谈问答实例
如何理解客户的需求?答:首先,通过参阅客户的相关材料信息,进行需求调研;其次,针对获取的需求信息,进行相关培训;最后,参与需求评审会议,并作出评审记录,以便发布。
哪些人需要理解客户的需求?答:全体项目组成员都需要参与理解客户的需求。
1. Zheng Liu刘征——Project Manager (PM) ,项目经理兼Analysis & Design2. Jiping Wu吴际平——Analysis & Design,需求开发,组员3. Baolin Cheng程宝林——Coding & Development,软件开发,组员4. Tao Luo罗涛——Coding & Development,软件开发,组员5. Xiaofeng Yang杨晓峰——Testing6. Xiaowei Zhu朱晓伟——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7. Yan Zhou周燕——QA,质量检查如何让项目成员按照需求去遵循完成?答:首先,要给项目组成员培训客户的需求;通过每周例会,全体项目组成员要参与到需求的评审,让组成员对各自负责的需求进行确认。
如何对需求变更进行分析?答:首先得确认是不是由需求引起的变更;其次,再分析变更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大小甚至成本等。
哪些人会参与需求变更分析?答:一般受需求变更影响的项目组成员都得参与,必要的话,高层领导以及客户都得参与。
如何在项目中建立、跟踪、维护需求的双向跟踪矩阵?答:建立的话,通常在项目中各个里程碑阶段;而维护需求跟踪矩阵的话,包括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此外,我们主要从横向跟踪一致性与状态,然后再从纵向跟踪完成的进度。
如何处理需求变更对项目的工期或工作量的影响?答:1. 如果是变更的幅度较小,一般通过加班来解决问题2. 如果变更较大,可能会重新调整工期和工作量3. 我们会把变更记录在Project的Mpp中如何去开发客户的需求?答:首先收集客户材料,准备客户访谈单,进行访谈;然后通过现场观摩,整理需求、编写出需求文档等去实现开发需求。
(完整版)CMMI角色评估问题汇总
角色对应学习列表一、Sponsor与公司相关的问题1、简要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公司组织架构、公司的产品业务介绍、公司的发展规划等)2、公司是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过程改进的?为什么选择CMMI作为过程改进的模型?3、您是否愿意为组织的过程改进提供充足的资源?如何为CMMI实施提供支持?(人员、成本、考核奖励制度…)4、您在压力到来时是否会保障组织流程获得执行?5、您是否会为组织的过程改进开展相关的培训?是否会培训相关专职人员并对其指派责任?6、您是否会建立组织相关的政策确保组织过程改进顺利进行?7、您是否会统一管理组织流程的所有资产?8、您是否会对组织过程改进进行全程监控?9、您是否会坚持持续改善组织流程?10、实施过程改进有哪些风险?哪些阻力?遇到哪些难题?11、公司的商业目标是什么?12、您认为现有CMMI过程对商业目标是否有帮助?13、组织方针(每个PA的实施方针、组织对每个PA的期望)是如何制定的?14、组织方针和CMMI标准过程是如何获得组织批准的?通过什么方式传达到每个人?15、组织或项目中做了哪些度量?您主要关心哪方面的度量?16、如何在组织过程中推广实施CMMI?(各种制度、质量保证(QA)部门独立工作,有专职的QA人员代表高层开展独立的审计工作)17、过程改进给组织带来了哪些改善?18、如果说还需要进行过程改进,目前最紧迫的改进是什么?优先级最高的是什么?19、公司未来过程改进方面的打算?(如持续的进行过程改进,启动CMMI L4等)与EPG相关的问题20、EPG小组有多少人?几个全职?几个兼职?21、EPG有例会吗?多长时间开一次?您参会吗?22、公司的过程改进计划什么时间制定的?谁制定的?谁批准的?包含哪些内容?23、公司的过程改进目标是什么?如何制定的?24、如何了解EPG的工作情况?25、收到EPG哪些报告?与项目相关的问题26、参加项目的哪些活动?(启动会、同行评审、里程碑、项目例会等)27、如何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28、收到哪些来自于项目的报告?其他29、新员工培训包含哪些内容?是否有CMMI标准过程的培训?30、如何了解过程PA的好坏?(过程的稳定性,从QA和EPG提供的相关报告了解)31、如何了解QA的工作情况?(QA定期向高层发工作状态报告,如QA周报、协调解决QA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等)32、您参与过哪些决策评审活动?有没有组织级的决策评审活动?如果有请举例说明二、EPG1、EPG的职责是什么?2、组织过程资产库(PAL)的内容?(组织过程标准、度量分析库、经验总结、培训材料)3、组织过程资产库的管理?—EPG根据项目的度量数据定期更新PAL数据—项目结束后提供的经验教训、共享知识、最佳实践等提交EPG审核后纳入组织PAL —定期对PAL进行分析,并向公司公布PAL情况4、公司的组织方针是什么?如何制定?谁来批准的?结合PP(项目计划)进行介绍5、EPG如何开展工作?成立SEPG小组、得到授权、计划、制定/修改过程、发布过程、培训、如何得到反馈、按计划开展内部评审、如何对新的过程试用、参与具体项目的策划活动、项目已过程定义6、组织过程改进目标是如何确定的?根据组织的商业目标提出,经过EPG评审通过7、在过程改进过程中,目标是怎么落实的?落实的怎么样?离目标还有多少差距?实际与目标做差距分析—制定过程改进计划—分配职责—执行—监控8、如何收集和管理过程改进建议?高层的意见、QA提供的建议、外部专家、EPG检查、审核、项目经理及开发人员改进建议收集9、如何决定改进优先级?(EPG与管理层一起制定)10、如何制定组织过程改进计划?计划包含哪些内容?11、对于组织过程改进计划如何监控?(例会、月报、与最初的目标对比)12、如果有一个全新的过程,会怎样做?(培训宣贯、先在最需要的项目/新项目中实行、追踪、提出问题)13、组织过程及标准过程,在项目中怎么落实的?有试运行计划吗?14、组织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CMMI了吗?15、过程、工具等有试运行计划吗?16、EPG什么时候分析度量数据?举例说明EPG需要使用度量数据监控过程的好坏17、项目的相关经验是否合并到过程资产库?怎么合并的?18、EPG如何监控组织过程改进情况?—EPG的月例会,分析解决问题—从QA、公司员工手机对过程改进的建议—项目结束时手机项目的PDB(项目过程绩效数据),按季度更新组织的PCB(过程能力基线),从而了解组织的过程执行能力的变化趋势。
P04-CMMI实践解析-过程改进
让软件过程更简洁、实用
课程概述
1
过程改进PA概述 组织过程改进(OPF) 组织过程定义(OPD) 组织级培训(OT) 过程改进相关PA总结
2
3
4
5
让软件过程更简洁、实用
过程改进PA关系图
公司 高层
过程 改进 商业 目标
组织级 培训 (OT)
为项目人员和支持人员 培训标准过程
PI-10: 建立过程 改进机制 PI-11: 过程改进 总体策划 PI-12: 过程改进 总体监控 PI-13: 过程改进 实施及监控
PI-20: 过程评估 (外部) PI-21: 过程审计 (内部)
PI-30: 过程体系 结构设计 PI-31: 过程改进 需求定义 PI-32: 过程体系 文件编写 PI-33: 过程体系 评审 PI-34: 过程体系 文实用
课程概述
1
过程改进PA概述 组织过程改进(OPF) 组织过程定义(OPD) 组织级培训(OT) 过程改进相关PA总结
2
3
4
5
让软件过程更简洁、实用
Org Process Definition (组织过程定义)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usable set of organizational
SG2
Plan and Implement Process Improvements (SG2 策划和实施过程)
选择的 改进
SP2.1 建立 过程 行动计划
相关干系人 组织 过程资产
SP2.2 实施过 程行动计划
让软件过程更简洁、实用
SP2.2 实施过程行动计划
过程改进工作量投入示例
CMMI评估问答记录EPG和QA
Scripted questions for EPG/QA FARSession: Date and Time: Duration:我们的质量保证计划是这样来编制的:在一个项目的里程碑进度计划制定出来后,我们开始编制《质量保证计划》,编制前我们会参考组织资产库里面历史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数据和查询OSSP里面定义的这类项目需要满足的质量目标。
再结合本项目的特征确定项目的质量要素和质量目标,质量要素可能包括进度偏差、工作量偏差、成本偏差、质量成本、生产率、需求稳定指数、系统测试缺陷密度、系统测试缺陷清除率、验收测试缺陷密度等等。
同时我们还会根据这些质量项定义这些质量项的检查时间点、频率、参与的人员、以及这些质量目标要在哪些活动中进行检查。
另外还要去定义整个质量活动的过程安排以及过程质量的检查安排,一般一个项目我们会安排检查的几个主要过程域有项目规划活动、项目监督与控制活动、需求开发与管理活动、统测试活动、配置管理活动等等以上这些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我会把这些都写入《质量保证计划》里,纳入整体项目计划中,然后进行评审,最后会得到公司高层的批准。
2、过程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我们的过程审计工作是这样开展的:我们在项目规划期间会制定《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计划中会包括过程审计的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有:1、对阶段工作的审计 2、对重大问题的审计 3、对决策活动的审计 4、对配置管理的审计等等),同时还包括每项活动审计的时间点、时机、频率、参与的人员等等。
主要手段是采取检查单的形式来进行审计,检查单里面包括针对这个项目定义好的检查项,这些检查项都是一些比较客观的是非题,检查项根据每个项目的不一样,我们都会制定出不同的检查项,以此来审计整个过程。
3、文档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我们的文档审计工作是这样开展的:我们在项目规划期间制定的《质量保证计划》中会包括文档的审计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有审计的时间点、时机、参与人员等等。
CMMI培训四
CMMI培训四标题:CMMI培训四:CMMI模型的实施与优化一、引言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一种过程改进训练和评估程序,旨在帮助组织改进其过程,提高产品、服务和软件的质量。
CMMI模型包含了一系列的过程领域和实践,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其过程弱点,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本文将介绍CMMI模型的实施与优化。
二、CMMI模型的实施1. 准备阶段在实施CMMI模型之前,组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组织需要确定其过程改进的目标和范围,并选择适当的CMMI模型作为参考。
其次,组织需要建立一个过程改进团队,负责推动CMMI模型在组织中的实施。
最后,组织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CMMI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方法。
2. 评估阶段在评估阶段,组织需要对现有的过程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成熟度水平。
这可以通过自我评估或外部评估来完成。
在评估过程中,组织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过程文档和证据,以便评估人员可以了解组织的过程实际情况。
3. 改进阶段在改进阶段,组织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改进计划应包括具体的改进目标、改进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等。
在改进过程中,组织需要不断地跟踪和监控改进进展,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三、CMMI模型的优化1. 持续改进CMMI模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组织需要不断地对其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组织可以通过定期的过程评估和审计,以及员工反馈和客户反馈等方式,收集过程改进的需求和建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 培训和沟通CMMI模型的实施和优化需要组织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
因此,组织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沟通,使其了解CMMI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方法,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过程改进活动。
3. 过程文档和证据CMMI模型强调过程文档和证据的重要性。
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过程文档和证据管理制度,确保过程文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证据的可追溯性。
CMMIHM-04过程能力计算和分析
Cpk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 Cp = Min (Cpu , Cpl) = Min ( USL - μ , μ - LSL )
3σ
3σ
K = |M - μ| T/2
M=
USL+LSL 2
,
T=
USL-LSL 2
※ K ≥ 1的状态,偏移太大一般不会发生
Cpu = USL - μ 3σ
只管理规格上限
理想状态
满足
维持,管理考虑
勉强满足 TIGHT的管理 过程能力 过程管理时注意
过程能力 差
不良品发生中, 有必要全部检查
及过程改善
过程能力 不能满足品质, 很差 过程大幅度改善, 有必要紧急对策
过程能力指数 Cp
• 测定AAA 型号 B部位Torque的过程能力指数的结果(Spec : 25 +/- 5) 求CP值然后说明过程能力指数的先水平及改善方向 Minitab Menu : Stat / Quality Tools / Capability Analysis(Normal)
过程能力指数Cp的界限
• 如果在这里Spec不是 25 +/- 5而是24 +/-5的话, Cp为 ???
Spec 25 +/- 5
Spec 24 +/- 5
• 虽然推定不良率不一样, 但Cp值相同 即, Cp是不能正确的 反映过程状态
这是由于Cp概念没有考虑过程的平均 这种情况下导入了Cpk概念
1.0 ≥ Cpk
Red
工序能力
因为过程状态良好,维持现水平, 指导生产性向上.
勉强为规格值,因此Cpk值向上(A等级)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MMI4级实践问题30问-12010-03-09 11:39:31第1问:应该建立哪些组织级的性能基线?答:(1)由商务目标派生出基线需求组织级的产品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可以通过哪些度量元来刻画?哪些因素影响了目标的达成?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哪些度量元来刻画?这些度量元是否可以建立基线?(2)建立力所能及的基线需要建立基线,但是却无历史数据,或者收集基线数据的成本很高,也就只能放弃,需要等到时机成熟了才能建立相关基线。
(3)对基线分类:规模、质量、进度、工作量、成本、效率等。
第2问:如何建立组织级的基线?答:基线是根据组织级项目组的历史数据进行过程稳定性分析统计得到的。
在做稳定性分析可以画各种控制图,比如X-R图,X-S图,XMR图等,注意一般不画单点的X图,因为单点值未必符合正态分布,而且sigma比较大,对异常不敏感。
在建立基线时注意区分不同属性的项目,有可能需要分解建立基线,比如需要区分项目类型、生命周期模型、技术路线、人员背景、项目规模等。
如果没有区分上述属性,在画出控制图后,注意数据点的分层或分组现象。
第3问:5个点能否证明过程是稳定的?答:按照统计学的基本常识,一般需要25-30个分组,才可以证明过程是稳定的,5个点(分组)是不能证明过程是稳定的。
不稳定并不代表不可以建立基线,可以利用少数,比如多于3个点,来建立尝试控制限。
判稳的基本原则是:–连续25个点,界外点数d=0;–连续35个点,界外点数d≤1;–连续100个点,界外点数d≤2;满足上面的原则之一即可认为过程稳定。
第4问:项目的控制上、下限在项目执行中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答:是可变的。
请看CMMI模型QPM PA的SP2.2:第1条子实践:Establish trial natural bounds for subprocesses having suitable historical performance data.注意这里提到的是trial 自然边界,即根据历史项目的数据得到的自然边界,也是就是历史项目的上下限,是个trial的,是尝试性的,不是本项目的,先拿这个上下限来控制第2条子实践:Collect data, as defined by the selected measures, on the subprocesses as they execute.收集本项目的度量数据第3条子实践:Calculate the natural bounds of process performance for each measured attribute.计算本项目的上下限第7条子实践:Recalculate the natural bounds for each measured attribute of the selected subprocesses as necessary.重新计算!第5问:项目根据组织级基线和项目目标订出初始的上限\下限\均值,按照这个控制线进行控制,那到什么时候再重新计算上下限呢,是超过初始上限就重新计算还是等到凑够一定的点后再重新计算?答:新产生的数据点多于3点以后,可以重新计算,主要看新产生的点是否有一定趋势,比如是否均值或sigma和最初定义的差别比较大。
当然当数据多一些时再重新计算更有说服力。
第6问:如果本项目的数据计算出来的上下限,与历史项目的上下限不一致,说明组织的过程是不稳定的吗?答:项目级的过程稳定和组织的过程稳定是不一样的。
项目是关注的本项目组内的过程稳定性,组织关注的是项目之间的,2者关注点是不一样的。
如果项目级的上下限和组织级的不一样,说明项目组的能力和组织级的能力不一样,可能优于组织级也可能劣于组织级,但如果差别没有超出组织级均值的上下3sigma,则认为是组织级还是稳定的。
第7问:根据我们的实际项目的数据,作出控制图计算上下限后,发现sigma值比较大,怎么办?答:(1)考察离散系数的大小,即: sigma/平均值,离散系数不能太大,一般掌握在<=15%,这是经验数字。
(2)如果认为sigma太大,就取 2 sigma或2.5 sigma作为上限。
第8问:是否进度偏差率的均值必须确定为0%?如果定在0%,会发现项目的实际点都偏离均值,如果不定在0%又觉得项目开始就期望控制进度偏差不是0%不合理答:这是2个问题:(1)目标如何确定?目标是否合理?(2)能力如何?能力与目标如何协调?项目开始时确定的0%是目标值,不是历史数据的统计值,不是能力值。
CMMI 模型QPM SP1.1的说明,明确提出了目标的可行性问题,要基于历史性能建立目标。
目标确定时未必就是:0%-16%,这样的一个封闭区间,目标也可以这样确定:进度偏差不超过16%。
如果历史数据基线,进度偏差率是10%,则目标值为0%,2者不匹配,不匹配怎么办?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1)运用CAR,分析能力不足的原因,采取措施,提高过程能力(2)修改目标值,降低目标在CMMI模型QPM PA中的SP2.3的第1条子实践:Compare the quality andprocess-performance objectives to the natural bounds of the measured attribute. 一般项目组的性能目标是来源于组织级的性能基线。
第9问:究竟什么是"特殊原因"? 特殊原因确切的指什么?比如:我们有些项目人员被其他项目组或其他事情占用了从而造成了本项目进度拖延,项目中多次发生,这样是不是就认为是项目固有的,就不剔除,参与计算(即使它超过了上下限)?答:普通原因指的是造成随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且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在统计上受控制",或者简称为"受控"。
普通原因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统的偶然原因,只有变差的普通原因存在且不改变时,过程的输出才是可预测的. 普通原因一般是难以避免的,普遍存在的情况。
整改难度大,一般需要持续改进。
特殊原因(通常也称可查明原因)指的是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整个)过程的分布改变,但他们又不是总是出现,是偶尔出现,是不可预测的,并非对每次过程的执行都出现。
特殊原因可以采取纠正措施,相对容易整改的。
过程中,85%的问题是由普通原因引起的,对应的改善称为系统级改进;只有15%的问题由特殊原因造成,对应的改善只能称为过程控制。
当我们实施一个软件过程时,可以认为过程=输入+活动+人+工具+方法+输出,对于上面提到的输入,活动、人、工具、方法都应该有明确的要求,质量要求等等,如果没有显著达到这些要求就可以识别为特殊原因,这些要求有可能没有明确文档化。
进度延期的问题如果是由于人员偶尔没有按计划参与,那就是特殊原因。
如果频繁重复发生,而且是项目组无法避免的,那只能识别为共性原因,正如堵车,天天堵车,无法避免,堵车已经成为你去上班这个过程的固有属性,那我们只能认为他是普通原因。
第10问:特殊原因发生,是否一定会有过程异常?答:未必。
比如特殊原因1是正向作用,特殊原因2是反向作用,二者可能作用抵消,在过程的参数上表现的就可能没有异常。
如果有过程异常,也未必是特殊原因造成的,有可能是误判。
第11问:好的异常是否也要剔除?如前8个点的上下限在-10%到-1%,可第9个点在1%,看着是超过了控制线,可这个点的实际意义是好的,那是剔除不剔除呢?答:异常也区别是好的异常还是坏的异常,好的异常也有可能剔除,因为不代表是一种趋势,如果是一种趋势,则是剔除其他点,而保留这些点,重新计算控制线。
第12问:当在控制图上剔除异常点后,是否在图上直接删除异常点,不再描在图上呢?答:在传统企业的控制图中,一般是在图上直接删除点后重算,在软件过程的控制图中,除XMR 图外一般是在图上不删除点,但计算数据时不纳入计算。
理由如下:(1)软件企业本身过程的数据采样点比较少;(2)异常点可能存在一定的模式,保留在图上便于发现这种模式;对于XMR图,一般是在图上直接删除之。
第13问:在当控制图上存在多个异常点时,是1次性都将这些异常点剔除掉,还是按其他规则剔除异常点?答:剔除不剔除异常点是根据分析的原因来决定的,要看是否是一个特殊原因造成的,只要是特殊原因造成的就要删除之,此时删除的有可能不仅仅是表现为异常的数据点,也有可能是在图上并没有表现出异常的点,因为这些点和异常点可能具有相同的原因系统。
也有可能在图上是异常点,但是分析后发现是由于其他异常点的影响造成的,而不是特殊原因造成的,则不能删除。
剔除时有可能不是剔除一个数据点,而是改变某点的值,比如某个点的值是100,但是其中只有30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此时应是将该样本点的取值改为70,重新计算。
第14问:剔除异常点后,控制线就会收窄,收窄后有些点又超过控制线了,这时候还重新算吗?如果100个点剔除了80个点可以吗?答:重新计算。
如果100个点剔除了80个点,只要这80个点都是特殊原因造成的,采取了措施,规避了问题的再次发生,那也是合理的。
得到的控制限是可以作为尝试控制限来使用。
如果采用判稳的原则,可以认为该过程是不稳定的。
判稳与判异是不同的原则。
第15问:如何选择控制图?最常用的控制图是哪几种?答:在选择控制图时,首先选择要判断数据的类型:连续型变量可用的控制图有:X-R,X-S,XMR等,离散型变量可用的控制图有:U,c,z,P,nP图等。
X-R,X-S图是适合分组数据的,如果分组的容量小于10则选择X-R,否则选择X-S图,如果是单点值则选择XMR。
对于离散型变量要判断分布的类型,如果是二项分布则采用P,nP图,如果是泊松分布则选择U,c,z图,对于离散型变量也可以选择XMR图。
在软件领域里最常用的就是XMR图和U图。
第16问:对哪些子过程应用控制图?答:在一个项目组中重复多次的子过程。
在组织内重复多次的。
对项目的目标及组织的目标起到关键作用的。
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判断与目标的关联程度。
第17问:如何选择判异准则?答:在已形成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在工业领域里使用的有8条规则,在软件领域里,SEI推荐的是4条规则,即1248规则:1:如果有1个点出界则判异;2:如果在3个连续点中有2个点在2sigma到3sigma之间则判异;4:如果在5个连续点中有4个点在1sigma到2sigma之间则判异;8:如果连续8个点在中心线的同一侧则判异。
当然可以不局限于上边4条规则,可以选择国际标准中的其他4条,在MINITAB中可以任选规则,规则选择的多,增加了分析成本,可能存在误判,规则选择的少,可能存在漏判,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至少3条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