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场景传播运用浅析
网络热点新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网络热点新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热点新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如何将网络热点新闻运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思考社会现实,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热点新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运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意义网络热点新闻是指那些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新闻事件,它们往往具有引人深思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将网络热点新闻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网络热点新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关注时事热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网络热点新闻,可以使他们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了解社会最新的动态和变化。
网络热点新闻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许多网络热点新闻事件都涉及到社会道德、公共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这些事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网络热点新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尤其是那些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和事件,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去主动获取更多的信息、展开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将网络热点新闻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利于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和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运用方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网络热点新闻的运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网络热点新闻事件,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引导学生就该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2. 专题报告。
利用网络热点新闻作为专题报告的素材,要求学生对该事件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撰写专题报告。
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浅谈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浅谈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视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在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责任。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更为便捷、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渠道。
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工具,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引导。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互动交流的桥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确保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如何避免信息过载和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辅导员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既是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深入剖析,也是对高校教育发展方向的深刻探讨。
通过研究和总结,不断提升辅导员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教育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1.2 问题意义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工具。
高校辅导员借助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关心、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新媒体平台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注重个性化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媒体平台的利用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必备的技能和手段,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
探讨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浅析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种 网络新媒体 , 除了具备 网络媒体 的开放性 、 交互性 、 即时性等
般特点 以外 , 具有 以下j个特点 : 客内容的微型化 与简明 还 博
2 微博有利于构建覆盖伞校 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体 系 . 2 I 以往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 主要 由各学院辅 导员 分管 、
生工作领导 承担 。专业老师 、 各职能部 门由于工作分T 囚 , 极 少涉及学生 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然而 , 在全球化 、 络化 H趋 J 1 { 1 剧 的大背景 下 , 生获取信息 的渠道 大幅增加 , 学 学生思想 H益多
中 图分 类号 : 6 1 G 4 文献 标 识 码 : C DOI1 36 /.s.62 8 2)11 18 :( 9 9js 17 - 1 ( . 2 ) in 1 2(
1 引 言
师, 可以通过微博及 时了解 学生 的心删状况 、 思想动态 , 准确把握
微博 , 也称微博客 ,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 的信息分享 、 传播 以
经常是在不 自愿 、 自主的情况下参与其 中, 以其热情难免会受 不 所
堕 塾
No. 12
T ME D C T 0 I E U A 1 N
De e be cm r
浅析微博在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中的应用
蔡艺 颖
摘要: 微博是现在 非常流行 的一个基于用户关 系的信息分享 、 传播 以及获取平 台。具有 时尚性 、 简洁性 、 互动性 、 几何 式传播 等特 点。随着大学生使用微博数量 的逐 渐增加 , 微博对 当代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思想政 治教育X 作者必 -
元化 、 复杂化 , 他们对传统 思政 r作 者的教 育手段 已形成 “ r 抗体” ,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融媒体时代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优势,创新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思政课的内容。
一、利用多种融媒体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在融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融媒体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如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通过这些形式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PPT,让学生在观看PPT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的内容;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成功人士通过视频或音频形式讲解相关话题,让学生从专家的口中了解真实的案例和观点,增加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二、构建互动式教学平台,增强学生参与性融媒体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构建互动式教学平台,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思政课教学平台,通过发布问题、讨论话题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拉近师生距离,增强交流和互动,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三、开设网络直播课程,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融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直播技术开设思政课网络直播课程,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思政课的学习中来。
通过网络直播,可以邀请各地的专家学者来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与其他高校合作进行联合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不同的启发和感悟。
四、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认知水平,个性化教学融媒体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五、提高师资培训和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教学质量融媒体时代,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融媒体教学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摘要】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新兴网络平台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
接着分析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和困境,同时提出了高校如何利用网络时代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文章阐述了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未来,高校应当加强与网络平台合作,借助新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以适应时代变革和需求变化。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新兴网络平台、挑战、困境、优势、创新、发展、展望1. 引言1.1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
如何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网络空间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探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新兴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和困境、高校如何利用网络时代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思考,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更加广阔的空间拓展,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 正文2.1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源头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其中既包含正面积极的信息,也包含负面有害的信息。
立足传播新格局 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评《全媒体传播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立足传播新格局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评《全媒体传播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者:暂无来源:《传媒》 2021年第18期文/段晓亮全新的媒体环境、多元的媒介形式,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的变革与创新,也形成了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压力。
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平台载体更多元、教育内容更丰富、舆论氛围更优越,有利于构建教育新格局。
全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冲击,带来的是新生代学生的思想波动,无形中也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高校思想政治层面的教导,理应紧抓全媒体的优越之处,应对负面信息的冲击,理应巩固主流思想,夯实舆论阵地,将先进思想的灌输与正确观念的启发相结合,将建设性的引导与批判性的否定相统一,以极富亲和力,极为贴近青年一代生活的模式,助力思政教育的高效推进。
由秦世成所编著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以全媒体传播环境为背景,以高校思政教育为研究核心,从工作主体客体的变化与交互视角,结合典型案例,着力分析了思政教育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发挥媒介载体的优势作用。
全媒体的传播环境形成,是受诸多因素影响与作用的结果,也的确丰富了思政教育的载体、创新了教学模式。
技术飞速发展,科技稳步提升,新的媒介形式日渐多元发展,传播环境呈现全媒体的新趋势与变化。
准确界定全媒体载体,充分挖掘全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定位、地位以及角色和作用,方能搭建全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之间关联的桥梁。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全媒体平台是教育的载体,依托平台而传播的内容,也可以充实融入到教育体系之中,传播环境营造教育的文化氛围,形成思想上的浪潮,潜移默化之间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熏陶并产生影响。
传播环境变化呈现不同趋势。
全媒体所带来的传播环境变化,势必会对思政教育的主体、客体产生影响。
从教育主体的层面来看,因全媒体的出现,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主体的功能在弱化,而新的教育主体则呈现出泛化态势。
受教育者已经不再仅仅是从以往的教育主体处获得思想方面的教导与信息,而是可以自行通过多元的媒介平台去搜寻不一样的思想观点。
微电影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汇报人:日期:•引言•微电影的内涵与特点•微电影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目录的价值•微电影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用的设计与实施•微电影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成效与挑战•结论与展望目录•参考文献引言意义通过将微电影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背景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传媒形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影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电影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以期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微电影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微电影的内涵与特点微电影的定义微电影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影像艺术为表现形式的微型电影。
它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适合在各种媒体平台上播放和传播。
微电影的特点微电影具有短小精悍、制作周期短、参与人数多、贴近生活等特点,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微电影的定义与特点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品,其制作和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覆盖面也越来越广,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微电影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
要点一要点二影响微电影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还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同时,微电影也是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增强了人们的沟通和互动。
此外,微电影还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可以用来进行思想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多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
互动性增强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实时反馈系 统、在线讨论平台等,增强师生 间的互动。
个性化学习支持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 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 和反馈。
教育理念优化策略与建议
01
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 位,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02
03
内容与形式统一
多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
汇报人: 2024-01-05
目录
• 引言 • 多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
应用 • 多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
实践案例
目录
• 多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 在的问题与挑战
• 多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 优化策略与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背景
01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多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
06
04
详细描述
互动式学习平台通过游戏化设计、奖 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 情和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详细描述
互动式学习平台鼓励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安排学习进度,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能力。
案例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总结词
沉浸式学习体验
详细描述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大学 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使他们在模拟的环境中亲身 体验和感受思政教育的知识
点。
总结词
增强现实感
详细描述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与现 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现实感和参 与感,提高学习的深入程度。
总结词
创新教学方式
详细描述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例 如通过模拟历史事件、社会场景等,使大 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思政教育的知识点。
浅析用情景建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的考察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0 6
作者简介: 张佩佩( 1 9 8 3 一 ) , 女, 山东滕州人, 重庆交通大学思政部讲师, 历史学博士, 研究方向: 中国 近代政治史。
誊
高教 探 索
而让学生产生身 临其境 的现场感 。 学校 和 教师 可 以充分 利 用和 发掘 当地 的历 史 资 源, 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和感受 。历史 的遗址 、 旧址是历 史事件发 生 的见 证者 , 是 历史人物 生活和 情感 的感 受 者, 纪念 馆 、 博物 馆等是历 史进程 的呈现者 , 是历史发 展的记 录者。学生身处其 中会感受到历史氛 围的影 响 和熏陶 , 使得历史不再空洞和遥远 , 进 而激发学生学 习 历史 的兴趣 。 再次 , 多种手段 实现历史 情景 的再 现 。空间形象 的建 构 、 亲身体验历 史人物 的心路历 程和历史 发展 的 脉络 , 这种方式 可以实现缩短与历史 的距离感 , 使得历 史更有感染人 心的力 量 。 教 师可以在仔 细甄别 的前提下播放一些符合历史 事实 的影视作 品 ;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 学 , 将音频 、 视频 、 图像 、 文字 等进行综合 呈现 , 再 现历史情 景 , 这种 视觉 听觉 的感官刺 激会让学 生 印象深 刻 , 更 为真实地感 受 历史 的存在 。教师还可 以让学 生进行历史 剧 的表 演 , 亲身进入历史演进 的场景 中 , 与历史人 物合 二为一 , 真 实体验历史人物 的情感 和历史跳动 的脉搏 。 最后 , 历史本身就是鲜活 的人 的历史 , 不单单 是抽 象 的政 策条文 和规章制度 等 的堆砌 , 也不 是历史 大事 记 的简 单 枯燥 的罗 列 , 历 史 教学 和 研 究 本身 是 要 见 “ 人” 见“ 事” , 使学生见到鲜活 的人 的历史 , 这样学 生才 会感 同身受 。因此 , 在《 纲要》 的教学 中可 以“ 适 当兼顾 ‘ 生活化 ’ 的原则 , 将一些 历史人 物的个人生 活 、 事业 、 兴趣 、 交友也呈现给学生 , 为学生 的人生发展提供尽 可 能的助力 ” 。 更多地体 现人文关 怀 , 减少枯燥 乏味 的 程 式化 的东西 , 学生才能 对历史学 习产生 同理心 和认 同感 。 当然 , 用 历史情 景的建构 来缩短学 生 与历 史 的距 离, 都是 为 了学生 能更好地 提出 、 认识 和分析 问题 , 达 到《 纲要 》 课 的教学 目标 。 2 . 学 习情景 的建构 学 习氛 围的营造对 于学 习效果有着 重要 的影响 , 其 中问题情 景的建构 可以引发学习兴趣 ; 学 习过程 、 学 习能力的提高、 价值观的培养等, 都需要具体的参与 景。 首先 , 教 学 中可以建构问题情景 , 引发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兴趣 是最好 的老师 , 因此引起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至关 重要 , 而方法 之一就是 创设 问题情 景 。教 师可 以 3卜Z山: 根据= 教学 } 。 内容 山I 和 90一 目标 ∞ , 根据学 生实 际的知识 和能力储 备 的情况提 出具有一 定难度 的 、 但是 经过积极 努力预 期 能够进行 思考分析 的 问题 , 把学生带 人到思考 情景 中, 激 发学生 主动学 习的积极性 。 其次, 参 与情景的建构。学习过程 、 学 习能力 的提 高和情感价值 观的培养等都需要具体的情景 。利用辩 论赛 、 演讲 、 小 组讨 论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合作 学 习、 研讨学 习等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 的热情 , 并 且 能培养 团结 合作 、 分析思辨 和语言表 达等能力 。而 这些 学 习方式 都需要 构建一种 参与情景 , 让学生 主动 参 与整个学 习的过程 , 在和谐 、 自由、 活泼 的情景 中发 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 、 解 决问题 。 ( 二)用情景 建构缩短历史与现 实的距 离 用情景建构缩短历史 与现实的距离可 以在教学 中 引入 现实热点 问题 , 还可 以在教学 中更 多地关 注�
浅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浅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摘要:高校思政的工作关系着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为根本问题。
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让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实现全方位育人,努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思政的精神,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要学习渠道,每一科专业课程都要与思想理论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各科课程都充实的利用好思政教育资源,我们的专业课程在思政教学改革中是占据非常大的比例的,它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探讨思政在高校的教学改革路径。
基于此,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校;思政元素引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课程育人成效的重大举措。
当前,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结合校情和大学生思想特点,在各高校如火如荼进行着。
实施这一举措需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时代价值、改革推进的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时代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中每个学生必学的公共课程,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主要课程,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当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二者有效融合,让“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以此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其次,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要充分把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应用到教学环节当中,并积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创新和完善,让立德树人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全过程,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一)从各类课程中挖掘思政资源,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思政育人能力提出了挑战课程思政涉及课程多、内容广,不同的课程或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是否包含思政元素,包含哪些思政元素,没有现成的答案,多数专业课教师感觉很迷茫,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何充分挖掘感到棘手。
思政教育学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思政教育学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摘要:1.思政教育学的一般方法2.思政教育的特殊方法3.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4.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策略正文:思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科。
在思政教育中,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思政教育学的一般方法。
一般方法主要包括讲授、讨论、调查研究等。
这些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思政理论。
讲授法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系统阐述,讨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调查研究法则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手段,为教育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其次,思政教育的特殊方法也至关重要。
特殊方法包括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心理咨询等。
这些方法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思政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和感染力。
心理咨询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思政教育中,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各有侧重,但相互补充。
教育者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例如,针对青年学生,可以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让他们深入了解思政理论;针对在职人员,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调查研究法等,帮助他们将思政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要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注重教材建设,编写具有时代特点、贴近实际、易于理解的思政教材;三是创新教育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吸引力;四是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价值;五是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总之,思政教育学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在实践中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案例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了案例分析教育,有助于学生由原来的“要我怎么样”变成“我要怎么样”,还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态度从原来的强制灌输“你必须如何”转变为“你应该如何”。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文化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
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使得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接受新鲜的资讯,人们观察社会的视角不同,感受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价值观也不同。
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而且他们正处于重要的价值观形成阶段,这时候,如何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同于一般的传授解惑的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和研究中,案例教育逐渐被思想政治研究者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
案例教育以其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和受教者乐于接受,深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案例教育有利于把学校、学生、社会三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
更加密切了三者的联系。
一、案例教育分析的含义案例教学是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
于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传统上的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场景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让学生自己纳入案例场景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
案例分析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逐渐焕发出新的面貌,学界对它的定义主要有两大类别:第一种观点认为案例是小概率事件,案例就是案例,从案例中不能得出带一般规律性普遍性的结论;第二种观点认为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说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结论。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育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育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摘要:高校思政课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反映了对新时代思政课基本经验的总结和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
在坚持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基本准则的同时,我们需要紧扣时代的“大视野”,结合社会的“大课堂”,集聚多个参与主体的育人“大合力”,以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功能。
关键词:“大思政课”;思政育人;实践进路2021年3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 善用“大思政课”是办好、讲好、用好思政课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大思政课”指导思想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遵循。
一、“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育人的科学内涵(一)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树立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深刻揭示了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
“大思政课”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通过恢宏开阔的国际视野、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和生动鲜活的社会素材等思政元素,丰富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视野、前瞻意识和使命担当,真正实现思政课的内化、外化和实践,更好地落实提升铸魂育人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效。
在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大思政课”让当代大学生在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磨砺理想信念、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学与思、知与行的有机统一,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浅析高校思政课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
HigherEducationResearch 高教研究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41浅析高校思政课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文/崔正海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服务精神,要正确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模式是思政教育课程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一直以来,思政课是枯燥而乏味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想过多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改革路径,但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探索情景教学模式在思政教育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这种创新兴的教学方式,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情景教学现阶段,我国持续深化改革,各级教育部门提倡要进一步改革高校教育体制,高校思政课也不断研究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育效率和质量。
新时代下的思想教育工作已经不太适应学生们的学习,而为了更好的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开展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们提升思政教育学习的兴趣,有的放矢的为学生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构建更科学完善的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1 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式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便是案例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描述相关实际案例,让学生们有如在现场一样感受案例的真实情景和案例的相关原理。
帮助学生们理解具体的理论化知识点。
案例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们可以通过对案例的了解,内化相关事项。
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去讲述事实,用富有故事和感染力的语言来讲述相关事例背后的故事和所蕴含的理论。
为了增强案例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去描述故事,才能使学生的心灵感受到触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案例得到启发。
例如在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时除了结合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给学生们讲解共产党成立和所经历的磨难。
通过故事性的讲解,让学生们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了解历史真实。
高校传媒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文:浅论高校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传媒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文:浅论高校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摘要:在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的传播媒介也在随之逐步的发生着变化,传播的媒介和渠道更为多样,自然传播的范围更为广泛。
不断发展的传播媒介和传媒环境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模式、交流方式,又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政治观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大影响。
高校校园传媒是高校进行思想工作宣传的重要阵地,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换句话说,高校校园传媒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其它形式有着加强和补充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传媒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它在社会道德的引导、监督、宣传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表现出了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功能,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高校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的功能有哪一些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
一、高校传媒的内涵高校传媒就是高校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广大师生员工传播信息的媒介组织或机构和信息载体;就是指在高校特定的范围内,利用一定的传播手段,通过一定的介质和传播渠道,向师生员工传递和表达一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倾向、社会意识、政治观点等,从而不断提升师生员工的思想觉悟、政策水平、道德素质、法纪观念、政治素养等的组织机构和载体,也是师生员工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工具和载体。
高校传媒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使之成为大学生人生的向导、学习的工具、课余的伴侣、沟通信息的桥梁和施展才华的园地。
二、高校传媒的主要内容、特征与作用对高校传媒的基本组成进行分析,可以将高校传播媒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印刷性传播媒介,电子性传播媒介,张贴性传播媒介,网络性传播媒介等。
其中,在高校校园传媒里,几种主要的传播媒介就包括高校校报、广播、电视和网络等。
浅析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前沿视点QIAN YAN SHI DIAN 浅析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黄彦菁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市 200240)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大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面对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高校应构建大思政视野,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大思政所谓大思政是指基于全局的视角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认识,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明确社会主义发展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以及职业发展目标的“总的方法”[1]。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大思政的内涵进行了充分研究,主流观点认为大思政是将思政课程与日常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体系,除了重视思政课教育外,也强调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育人目的。
那么,在新的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政育人模式,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也能帮助大学生回归理性、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1 建立健全日常思政教育体系在大思政视域下除了思政课教育外,日常思政教育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育人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思政实践活动中逐步回归生活与学习,认识到生活生态与教学生态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日常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辅导员与高校后勤人员。
就辅导员来说,应将情感教育、日常管理工作作为抓手,积极把马克思主义方法、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进来,树立立德树人观念,关心学生,对学生做好学习、生活的指导,并适时开展思政教育。
同时,把思政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拓展以及综合考评中,督促大学生提高个人的思政素养,自觉从实践中去学习。
另外,要加强宿舍管理,思政教师应积极与宿管员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完善宿舍管理机制与教学内容。
要加强宿舍养成教育,以创建文明卫生寝室为契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浅析新时期思政教育管理载体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时期思政教育管理载体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载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新时期,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分析并找到对策。
本文将从问题出发,对新时期思政教育管理载体运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载体建设不够完善在新时期,一些高校的思政教育管理载体建设不够完善,很多学校并没有完整的思政教育管理载体。
这使得思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有序进行,影响着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 载体运用不够灵活一些高校在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运用上存在着僵化和单一的问题,导致思政教育活动缺乏活力。
学生们参与的主体性不强,活动形式单一,思政教育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3. 载体规划不够科学一些高校在制定思政教育管理载体规划时存在着不够科学的问题,规划内容不够全面,思政教育活动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这使得思政教育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4. 载体评估不够严谨对于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运用效果缺乏严格的评估和监督,一些高校对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运用效果缺乏全面性的了解和掌握。
这导致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解决对策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从多方面入手,完善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政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高校要注重提高思政教育管理载体运用的灵活性,加强对思政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使思政教育的活动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语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载体的运用对于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解决新时期思政教育管理载体运用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与运用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重视的方向。
通过加强对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建设与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浅谈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首先从历史渊源入手,介绍红色影视作品与思政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接着分析红色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以及实践探讨与方法策略。
最后探讨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包括其积极作用和发展前景。
通过研究这一话题,可以更好地了解红色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红色影视作品、大学生、思政教育、历史渊源、影响、实践探讨、方法、策略、现实意义、积极作用、发展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红色影视作品作为塑造学生思想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备受关注。
红色影视作品源自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展现革命英雄、伟大事迹、社会主义精神为主题。
这些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革命情怀,具有浓厚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通过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大学生可以深刻领会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信念,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和干扰。
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红色影视作品这一资源,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革命精神,成为当前大学思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因如此,对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传播革命先烈精神和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奋发向上。
优秀思政育人案例
优秀思政育人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总是面临着学生兴趣不高的难题。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就像催眠曲,让学生们在思政课上不是打瞌睡就是神游天外。
所以,我们决定来点不一样的!二、具体做法。
1. 创意构思。
我们打造了一个“思政小剧场”。
这个剧场的特别之处在于,让历史人物穿越时空来和学生们“聊天”。
比如说,我们让孔子和马克思在舞台上展开一场关于理想社会的对话。
想象一下,一个穿着古代长袍的老者和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外国人,在舞台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探讨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个人的成长发展。
2. 学生参与。
不仅仅是老师在台上表演,更鼓励学生们参与其中。
从编写剧本开始,就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创意。
很多学生脑洞大开,提出了一些超有趣的点子。
像有个学生就说,让武则天和撒切尔夫人来一场“女强人领导力大比拼”。
最后选定了一些学生加入到表演团队中,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思政内容的理解越来越深入。
3. 场景设置。
小剧场的场景布置也很用心。
为了营造不同的历史氛围,我们采用了简单却有效的道具。
比如在表现古代场景时,用宣纸糊的窗户、木质的桌椅;在表现现代场景时,就会有电脑模型、现代办公桌椅等。
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们仿佛真的置身于不同的时代,增强了他们的代入感。
三、教育成果。
1. 学生态度大转变。
以前思政课在学生心中就像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现在变成了他们最期待的课程之一。
有个学生甚至说:“思政课要是每天都这么上就好了,感觉像是在看一场超级有趣的脱口秀。
”课堂的出勤率达到了近乎百分之百,而且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2. 知识理解与价值观塑造。
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学生们对思政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在孔子和马克思的对话中,他们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理想社会追求的共性与差异。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如尊重不同文化、积极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等,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学生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用这些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的观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思政主题教育活动案例分析
思政主题教育活动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青年学生承担着日益沉重的社会责任。
为了培养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青年学生,各大学纷纷开展思政主题教育活动。
本文将针对某大学举办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特点、意义和带来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在当前高校教育中,知识传递已经不再是唯一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面对如此众多问题和挑战,各个大学都开始积极开展思政主题教育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案例描述该大学在2019-2020学年度组织了一次“弘扬我爱国我家乡”的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演讲比赛、实地考察等。
通过广泛宣传并策划相关内容,使得这次主题教育活动获得了广泛关注。
四、特点分析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强调爱国情怀: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以弘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为核心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达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这样的特点在当今时代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具备深厚的爱国情感,青年学生才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中坚力量。
2. 激发创新思维:在参与演讲比赛等环节过程中,学生们被鼓励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创新观点。
此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并推动他们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3. 注重实践体验:除了理论层面的宣传和演讲比赛,该大学还安排了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感受和见识不同领域的突出事迹和成功案例,强化了学生对于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内容的印象与认同感。
五、影响分析该主题教育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 培养思想道德素质:此次活动通过让学生体验实践和参与学习,扩宽了他们的眼界。
在专业知识培养之外,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情商和人文素养。
2. 激发社会责任感:这次活动以“爱国家,爱家乡”的核心理念将社会责任融入到校园教育中。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呼吁每个青年学生应该承担起自己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和维护家乡稳定的责任,并勉励他们在未来履行社会角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O DENG JIAO YU/高等教育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场景传播运用浅析冯荣普刘伟唐亮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不仅如此,近年来高新技术的持续进步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场景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要发展趋势,其可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场景传播的可行性分析(一)移动设备如今能手机和掌上电脑以及可穿戴移动终端都是较为常见的移动设备。
移动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其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要,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也更加便携的交流工具。
利用上述工具可实现线上交流、购物、游戏和休闲等活动,为人们提供释放压力和放松休闲的途径。
另外,移动设备场景传播也有效的突破了交流的空间限制,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也成为了全新的学习模式。
基于上述可以分析出,如果将移动设备应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一方面可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还可将宣扬核心价值理念的移动媒介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二)社交媒体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了人们沟通、共享的重要媒介。
社交媒体与场景传播的叙事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于社交媒体当中涵盖了大学生微生活叙事的情境,在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场域叙事、图文叙事和视像叙事的方式与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在向大学生传播思想意识,引导行为规范以及寻求情感慰藉的前提下,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亲和力以及影响力。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思政教育的即时性,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范围。
(三)大数据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出现了信息跟踪、计量分析等多种技术,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
大数据覆盖了多个群体,同时其也对相似的群体进行了归纳分析,这种精准的数据整合方式也成为了思政教育传播方式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大数据与场景传播的连续性相对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极富个性,对此可采取大数据技术采集、整合与分析等多个要素,合理利用统计学和云计算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并以此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思政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二、科学分析场景传播的特性,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场景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准确分析场景传播的特性,并利用场景传播的主要特点,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是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以下笔者将从场景传播的叙事性、连接性以及沉浸性对场景传播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详细的分析探讨。
(一)利用场景传播叙事性,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利用场景传播的叙事性,其对叙事者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并且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应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流行语、颜文字和表情包等,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思政教育不再严肃无趣,而是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充分与生命体验以及道德感动等要素融合。
在场景传播的作用下,能够用个别积极的精神品质案例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加认同思政教育传播的思想,让学生在生动的叙事和优雅的审美当中,接受思政教育叙事传播,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二)利用场景传播的连接性,构建思政教育传播网络当今时代是一个媒体盛行的年代,场景传播本身有其独到的特点,连接性就是其中之一,连接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强链接,一种是弱连接。
其中,人们接触最为频繁的群体形成了一种稳定且传播范围有限的认知,这就是强连接,而范围更广且较为肤浅的社会认知即为弱连接,利用场景传播的连接性可在思政教育中建立强连接与弱连接,前者主要指学校内教育系统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建立网络连接。
后者主要是指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信息共享平台的连接。
下面将具体分析场景连接的主要作用:第一,构建场景连接能够为思政教育数据的传播分析提供更加完善的交流平台。
由于场景主要分为公域和私域两种形式,前者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难度较小,后者的难度较大。
以浅层连接为基础利用大学生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圈层传播等多种形式,能够准确分析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参与讨论的平台等,借此了解大学生的价值倾向。
第二,在场景连接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客观地评价思政教育传播效果,同时制定改进策略。
利用合并移动互联网技术可在多个平台和多个时间实现全员互动和无障碍沟通,并全程回放,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掌握上述信息后,便可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场景传播的沉浸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场景传播的沉浸性通常指的是利用多种技术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人机互动,从而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给人以沉浸感。
要想将场景传播的沉浸性应用于思政教育当中,可借助两种方式:一种是现实场景下的身心沉浸。
也就是通过情景剧和舞台剧以及微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意识的感染与内化。
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剧本和文本转化的形式并搭配服装、刀具舞台,采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愉悦性。
在设计场景和语言的过程中,应避免使用低俗的语言,而且也不能为了喜剧效果而肆意编造,以此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另一种是虚拟场景中的感官沉浸。
这种沉浸方式是借助沉浸媒介的直观性和便捷性以及上佳的视听效果,引导大学生欣赏和反思内容,在思考中更有利于内化和152019第5期中(总第300期)2019第5期中(总第300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慕课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周延吸收。
意识主流能够在某些场合之中,通过无意识的景象呈现和情景模拟,使学生认同内容中宣传的价值观。
如大学生在观看优秀的影片后会有较大的心灵震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观感体验,就是因为导演能够将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无痕迹地植入到作品当中。
这种方式是利用高新科技开展意识传播的最新手段,虽然其是无形的,但是这种方式却可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360全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3D 和4D 效果的渲染将虚拟的场景与现实场景充分的融合,让虚拟场景与现实镜头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十分真实的沉浸感,并采取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和融入状态的方式,为大学生带来穿越时空的绝妙感受,与此同时上述技术的应用也会增强场景的真实感,这样在学生参与和效仿的过程中,便可获得更加深刻的体悟,使学生在独具匠心的场景设计背景下,完全沉浸其中,接受意识主流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场景传播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虽然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部分,但是场景传播的优势已经十分明显。
思政教育教学中,场景传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其能够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从以往的以信息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实现教学向育人方向的转化。
合理利用场景传播策略,一方面可使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获得思想的洗礼,另一方面也能让大学生更加认同主流价值观,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实现价值内化,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作者简介:冯荣普(1983.6—),女,汉族,籍贯:河北河间人,燕京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硕士学位,专业:光学,研究方向:光纤光学、思想政治教育。
(通联:燕京理工学院)在慕课背景下,落实混合学习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极大的提升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极大的降低英语教学的时间限制以及空间限制进而提升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
但是现阶段在实际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阻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该种教学模式将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慕课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
一、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问题分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开展慕课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混合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诸多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出现,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职人员的首要工作任务。
但是经实践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由于诸多阻碍性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导致大学英语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职人员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偏低不仅无法熟练的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各项操作技巧,同时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以及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不足,大多数教职人员普遍认为参加教师培训活动及浪费时间有浪费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地提升,进而致使慕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分层教学导致慕课背景下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不具针对性,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该种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
(三)教学设计不合理,没有做好课前准备课上实施阶段以及课后评价阶段设计出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方案,进而导致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无法充分的体现出来。
二、慕课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应用措施分析(一)提升教职人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职人员是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教学工作的第一执行者,其综合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工作当中的应用成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