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季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5除得尽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除得尽吗》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除得尽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除得尽吗》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得到整数结果,从而加深对除法运算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除不尽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如何处理除不尽的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得到整数结果。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得到整数结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除不尽的情况,以及如何处理除不尽的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得到整数结果。
2.新课导入: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得到整数结果,以及如何处理除不尽的情况。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如何处理除不尽的情况。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被除数除数商如何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得到整数结果:1.如果被除数能够被除数整除,那么商就是一个整数。
1.5《除得尽吗》(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1.5《除得尽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能正确进行除法运算,并判断除法是否能够整除。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能正确进行除法运算,并判断除法是否能够整除。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运算性质的应用,能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除法运算的意义。
(2)提出问题:“除得尽吗?”引导学生探讨除法运算的性质。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发现除法运算的性质。
(2)举例说明除法运算的性质,如:整除、余数等。
(3)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并判断除法是否能够整除。
3. 实践应用(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指导。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除法运算性质。
(2)强调除法运算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除法运算性质的其他应用。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课后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除法运算性质。
4.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正确进行除法运算,判断除法是否能够整除。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与除法”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如何判断一个除法问题是否能够整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运算中“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将除法问题转换为分数形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判断除法问题是否能够整除方面。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发现除法运算中的规律,形成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将除法问题转换为分数形式。
2. 除法运算中“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
3.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具体的除法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材、教案、练习册。
2. 白板、白板笔、粉笔、黑板擦。
3. 纸、笔、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除法运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新课讲解:介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讲解“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除法问题,让学生实践分数与除法的转换,以及判断除法问题是否能够整除。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解决遇到的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逐一呈现。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课堂所学。
2. 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除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了除法运算中“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的尽吗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的尽吗 | 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关于除法的特殊情形——1.5除的尽吗。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除法运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除法运算中,当除数为小数时,如何正确进行运算。
2.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除法运算,并正确求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数学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新课导入:讲解1.5除的尽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1.5除法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4. 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1.5除法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的尽吗2. 板书内容:- 除法的基本概念- 除法运算的规则- 1.5除法的特殊情形- 例题解析- 练习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1.5除法的题目。
2. 提高题:解决一些与1.5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除法运算的其他特殊情形。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1.5除的尽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了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对于除法运算中,当除数为小数时,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1.5《除得尽吗》(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5《除得尽吗》(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1.5节《除得尽吗》。
我们将探讨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如何判断除得尽与否,并理解除尽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尽的含义,掌握判断除得尽与否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除尽的含义,掌握判断除得尽与否的方法。
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有20个苹果,我们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有余数吗?2. 讲解判断除得尽的方法:我们通过20÷5=4,可以知道每个小朋友能分到4个苹果,因为没有余数,所以20个苹果可以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这就是除得尽。
3. 例题讲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32÷4=8,这里32可以被4整除,没有余数,所以32除以4是除得的。
4.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计算一下,56除以7的结果,并判断是否除得尽。
5. 讲解判断除得尽与否的应用: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判断除得尽与否的问题,比如我们要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我们要知道是否能够正好分完,就需要用到除得尽的判断方法。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会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除尽的定义,判断除得尽的方法,以及一些实例。
七、作业设计(1)28÷4=?(2)63÷9=?(3)45÷5=?答案:(1)7 除得尽(2)7 除得尽(3)9 除得尽2. 应用题:小明有50个糖果,他想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有余数吗?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10个糖果,没有余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除得尽的含义和判断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除得尽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除得尽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除得尽吗》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除尽。
教材通过实例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除法的概念和除尽的判断,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本质,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除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除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的引入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除尽。
2.难点:理解除法的本质,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是否能够除尽。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例的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本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实例和操作过程。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
3.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除法的概念,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实例,如10除以5,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除法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除得尽吗-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除得尽吗-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除尽,掌握除尽与除不尽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除尽的概念2. 除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3.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除尽与除不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除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除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除尽。
(2)讲解除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除尽。
(3)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除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解决问题。
3.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在讲解除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时,要注重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
3. 在课堂练习与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除得尽吗-北师大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6. 教学反思注意事项:1. 本教案适用于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学时间为1课时。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3. 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新课讲解”部分,尤其是除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除的尽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除的尽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除的尽吗》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了解除法的概念,以及除尽的含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除法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但对于除法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的层次。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理解除尽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理解除尽的含义。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除法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相关的小组活动材料,用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除尽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除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一.5除得尽吗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一.5除得尽吗一、导学案概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一.5除得尽吗》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在学习“除法”这一数学概念时,更好地理解除法运算的本质,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导学案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除法的定义和性质,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2. 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除法的定义和性质2. 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3. 除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除法运算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定义和性质,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除法运算的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乘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定义和性质,明确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如竖式计算、口算等。
(3)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沟通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运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除法运算,与同学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性质与应用”章节,具体讲解1.5除以一个整数能否得到整数结果的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运算中“除得尽”与“除不尽”的情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定义,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判断一个除法是否能够除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面对问题时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除得尽”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一个具体的除法是否能够除尽。
2. 引导学生将除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除法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5除得尽吗?”。
2. 新课讲解:讲解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除得尽”和“除不尽”的概念。
3. 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判断这些除法是否能够除尽,并解释原因。
4. 应用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除法来解决,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运算中“除得尽”与“除不尽”的情况,并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2. 主体内容:除法的定义、运算规则、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判断、实例演示、应用练习。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
2.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除法来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了“除得尽”和“除不尽”的情况,并通过实例演示和应用练习,检查了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是判断一个数除以1.5是否得尽。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得尽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数除以1.5是否得尽,并能够运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判断一个数除以1.5是否得尽,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数除以 1.5是否得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知识点。
2. 讲解: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除得尽。
一个数除以1.5,如果结果是一个整数,那么就叫做除得尽。
比如,6除以1.5,结果是4,就是一个整数,所以6除以1.5得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除得尽的概念一个数除以1.5,如果结果是一个整数,那么就叫做除得尽。
七、作业设计题目:8, 12, 15, 18答案:8除以1.5不得尽,因为8不能被1.5整除;12除以1.5得尽,因为12可以被1.5整除;15除以1.5不得尽,因为15不能被1.5整除;18除以1.5得尽,因为18可以被1.5整除。
2. 实际应用题题目:小明有1.5千克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千克的苹果?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0.3千克的苹果。
因为1.5除以5等于0.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除得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学生会出现错误。
在课后,我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一下,让学生们思考,除了1.5,还有其他的数,比如2,3等,他们除得尽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得尽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设计在引入环节,我选择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么∣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除得尽么∣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 1.5除得尽么,这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章节。
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除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如何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判断整除的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会准备PPT和一些实际的例题来进行讲解。
学生们需要准备纸和笔来记录和练习。
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假设你有一个苹果,你想把它平均分给你的三个朋友,你会怎么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除法的概念。
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方法。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除法的定义和判断整除的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式和结论。
这样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查看和复习。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1. (1)能整除;(2)能整除;(3)不能整除;(4)能整除。
2. (1)6;(2)5;(3)8;(4)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学生们对除法的概念和判断整除的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通过更多的练习题来巩固他们的知识,并引导他们灵活运用。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一下,讲解一些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除法的概念和判断整除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除得尽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书15-16页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两只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普通记法和简记两种方法表示循环小数,会读循环小数。
3、通过动物乐园的情景,体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他们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谈话引入: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课件出示课本主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蜘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B: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C:谁爬得快?【设计意图:创设动物王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学生汇报。
2.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4.商重复出现的数字与余数重复出现的数字有联系吗?如果有,有什么联系?大家先独立思考。
【学生先独立思考半分钟】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半分钟讨论】课件】那循环小数有什么特征呢?师:请你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分享【同桌讨论,全班分享】【板书小数部分】小结:通过观察这两个商我们发现了,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循环小数”。
【出示课件】【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 除得尽吗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10课时除得尽吗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能够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过程,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求循环小数取近似值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并会表示和识别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从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商的规律,引出循环小数,进而认识循环小数,让学生经历了循环小数的产生过程,取得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之处:在小数的除法计算中为什么有的可以除尽,有的会除不尽?除不尽的,商一定是循环小数吗?在课堂上,没有引导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明显缺乏探究的味道。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准备的数学课程。
课程的主题是"除得尽吗",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
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定义,即除法是一种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等份的运算。
2. 学生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即是否存在整数解。
3. 学生能够使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
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使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如苹果和箱子。
我会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有三个苹果,我们要将它们分成两份,每份有几个苹果呢?学生会发现,每份有一个苹果,因为3除以2等于1余1。
这样的实践情景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
在学生掌握了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之后,我会让他们做一些随堂练习,来巩固他们的知识。
这些练习题将包括一些判断题和应用题。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除法的定义和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方法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判断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判断题可以是"24除以6等于4",答案是正确。
应用题可以是"如果小明有24个糖果,他想将它们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糖果?",答案是每份有6个糖果。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思考学生在这一节课中的表现,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将除法的概念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就是我为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准备的数学教案。
我希望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同时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在分数除法中,除数是否能够整除被除数。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除得尽与除不尽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判断除得尽与除不尽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情景,比如在一个水果店,有1.5千克的水果,我们要将这些水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水果?2.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个典型的例题,比如1.5除以2等于多少?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含义。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比如1.5除以3等于多少?1.5除以4等于多少?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除数,尝试将1.5分成这个数份,看看能否整除。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1.5除得尽吗?2. 板书内容:除得尽:能够整除的情况除不尽:不能整除的情况判断方法:比较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5除以2等于多少?1.5除以3等于多少?1.5除以4等于多少?2. 答案:1.5除以2等于0.751.5除以3等于0.51.5除以4等于0.37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判断方法,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除得尽吗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题是“除得尽吗”,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六章第二节“除得尽吗”。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以及如何进行相应的除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应的除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而教学重点则是如何进行相应的除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今天的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教科书和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比如6和9,然后问同学们这两个数是否能互相整除。
2. 讲解判断方法:我会告诉同学们,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可以通过进行除法运算来得出结论。
3. 示例讲解:我会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如何进行除法运算,比如15除以3等于5。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试着进行除法运算,比如20除以4等于多少。
5. 答案讲解:我会给出练习题的答案,并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
6. 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重点内容,比如“除得尽”和“除不尽”。
7. 作业设计:我会给同学们留一些作业,让他们在家里练习进行除法运算,比如30除以5等于多少。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重点内容,包括“除得尽”和“除不尽”。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30除以5等于多少?答案:30除以5等于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同学们对除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给予同学们实际操作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除法运算能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同学们思考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同学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除得尽吗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除得尽吗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第37页例1以及第38页的练习。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除得尽与除不尽的概念,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除法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含义,并能够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含义,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问题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情景,比如有10个苹果,想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思考除法的基本概念。
2. 例题讲解:我利用PPT展示例1,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计算,得出结论。
3.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讲解:我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计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含义,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定义和相关的例题,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六、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37页的练习题。
2. 请回家后,找一些实际的例子,和家人一起尝试除得尽与除不尽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除得尽与除不尽的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除法的性质还不是很理解,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练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5除得尽吗|北师大版一、前言本篇文章将围绕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道关于除法的题目进行讲解,该题为“1.5÷1.5=1”,题目看似简单,但是却十分考验学生对于除法概念的理解。
同时,该说课稿也将通过探讨学生对于除法的学习情况以及解题策略的分析加深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除法的概念,正确完成“1.5除1.5”的运算;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理解,促进其进行逻辑思考和数学运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正确完成“1.5除1.5”的运算;2.掌握除法运算的套路,拓展数学思维;3.培养学生进行细心思考、锤炼逻辑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针对除以小数的情形,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数学推理。
五、教学内容1、图片呈现请看下面这张图片,将1.5用一个大圆代表,然后分别用三个相等的小圆(即每个小圆代表0.5)表示这个数。
我们现在要将这个“大圆”平均分成每个小圆的份额,即将1.5分成3份。
那么每个圆的份额是多少呢?2、教学过程我们做这道题,从图中的大圆开始,我们将其分成三份。
根据除法的定义,除法就是“平均分配”的意思。
所以我们将 1.5÷3就能得出每个小圆的份额是0.5。
这里我们也可以转换为小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即1.5除以3就是将1.5分成三份,每份的数量就是答案。
也就是1.5÷3=0.5。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题目“1.5÷1.5=1”。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将1.5分成1份,那么每份的数量是多少呢?根据上面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每份的数量仍然是 1.5÷1.5=1。
这里要特别注意,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通常认为同样的一个“数”被代表成多种不同的表示方式时,这些方式代表的都是同样的数,即代表同一个数的各种不同方式是等价的。
【精品】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1.5 除得尽吗|北师大版
“除得尽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5节:“除得尽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判断循环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懂得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通过计算、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和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判断循环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难点:懂得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四、教学方法:情境引入法、探究发现法、总结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贴。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师:那下面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你们会接着往下讲吗?生: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师:同学们讲故事的能力比老师还厉害了,真棒。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幅红绿灯图片,能说说你们在生活中对红绿灯的观察吗?生:红灯轮到绿灯,绿灯轮到黄灯,黄灯又轮回红灯,不断重复。
师:同学们对生活观察得真细致!(出示课件)那生活中每一天都是黑夜,白天,黑夜。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生:每一天都是黑夜白天依次重复,不断循环。
师:(小结)像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把它们称为“循环现象”。
循环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在我们的数学里也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
(板书:除得尽吗)(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师:(出示情境图)动物乐园举行了一次爬行比赛,如图所示,哪位同学能说说其中的数学信息?生:蜘蛛3分爬行73米,蜗牛11分爬行9.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