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策略研究要提前规划时间。
预习作业通常需要学生阅读教科书、预习知识点、做练习题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学生在接到预习作业时,要尽早规划时间,安排好合理的时间来完成。
可以通过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将每天需要预习的内容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从而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预习作业。
要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
预习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因此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
可以通过多次阅读教科书、查找相关资料、做练习题等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如果在预习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找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要做好笔记。
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笔记,记录下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
这些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和复习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要保持耐心和恒心。
预习作业通常比较繁琐,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因此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要保持耐心和恒心。
不要因为作业量大而急于求成,也不要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
只有保持耐心和恒心,才能更好地完成预习作业,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对于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时间、注重知识点理解、做好笔记和保持耐心和恒心来更好地完成作业。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作业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希望学生们都能够认真对待数学预习作业,从中受益,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报告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前言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
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为了配合《新课标》,我们课题组想就本校初一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1.调查目的为了解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的情况,了解你们的内心感受,分别从学生的预习认识、预习的必要性、预习内容、预习的有效性、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2)学生预习的主要内容(3)学生预习的方法等状况三、调查对象与过程1.调查对象从本校初一两个班选了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5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我们自编了《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调查问卷,有10道选择题组成。
我对我校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调查,以不记名方式完成,以发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第1题 A 37% B 58% C 5%第2题 A 19% B 9% C 72%第3题 A 55% B 43% C 2%第4题 A 52% B 45% C 3%第5题 A 17% B 34% C 31% D18%第6题A 6% B17 % C 54% D23%第7题你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A10分钟左右25% 30分钟左右63% B 一小时左右12%第8题问答:你认为怎样预习数学更有效?回答的内容大概有:认真阅读、静静地去思考、做一些练习、完成老师的问题、不会的勾出来……第9题问答关于预习你想说什么?回答的内容大概有:预习对学习会有帮助的、预习要坚持下去……第10题对比课前预习与课前不预习,那种情况学习更有效?回答课前预习更有效分析如下:1、学生不经常预习数学。
2、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喜欢预习数学。
初中数学有效性预习学案设计的研究课题申请报告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申请报告XHZ125---113重点课题 初中数学有效性预习学案设计的研究 毛 占 民 大庆市林甸县红旗镇中学 1 6 6 3 9 1 2010 年 12 月 30 日 2011 年 1 月 2012 年 12 月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申请单位 邮政编码申请日期 起止年月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申请报告一、课题名称:《初中数学有效性预习学案设计的研究》二、选题依据论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课前预习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有效性预习学案的设计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效的预习学案设计上,一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并且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二是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和运用。
有效的预习学案设计是教师具体对班级好中差三类不同群体或者是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有效地设计出不同的预习任务,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来把握预习的侧重点并且对课前预习研究出最有效方法。
所以我校课题组申请提出《初中数学有效性预习学案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
古今中外的学者和专家对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和研究早已有之。
由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认知”就应该从学会预习入手。
在中国教育史上,明代学者吕坤指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 。
初中数学有效预习作业设计研究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探究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探究【摘要】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必要性、设计原则、内容设置、反馈机制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初中数学预习作业。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了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关键要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最后提出了总结与建议,为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优化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探究、必要性、原则、内容、反馈、效果评估、关键要点、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数学预习作业是指老师在正式教学前布置给学生的一系列练习或思考题目,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预习作业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质量和设计至关重要。
1.2 问题提出在进行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需要设计和实施这样一种预习作业?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出我们对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探讨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之外还需要额外的辅导。
而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复习和巩固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初中数学预习作业,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原则,进而设计出更加优质的预习作业,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
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
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形式发生了较大的良性转变,教师们通过更加合理的教学时间设计和安排来促进了学生们研究效率的提升,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研究到更多他们感兴趣的数学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便是要有目的性地去帮助学生们掌握适合他们的研究方法,充分刺激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其真正形成乐学、爱学的习惯,以及会学、会用的意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们数学成绩的稳定提升。
“双减”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教育以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使学生在健康愉快的研究氛围中成长为目标,以德、智、体、美、工全面发展为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革,充分发展学生的身心。
第二,研究的核心概念和定义。
数学:一般指巩固数学课堂研究而布置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预习作业、课内作业和作业。
数学作业设计3360承认学生的差异,接受知识的速度和速度的差异,注重体现数学作业的进步感、多样化、兴趣水平、创新性和时代感。
增效:在双减“减负增效”要求下,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研究任务,各层次学生通过完成设计的个性化作业达到或超过应有的研究效果。
以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为突破口,从数学作业的递进感、多样化、趣味水平、创新性、时代感等方面设计增效作业。
例谈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置
例谈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置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预习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预习作业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预习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置进行讨论,包括预习作业的内容、形式和设计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一、预习作业的内容1. 预习新知识预习作业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可以选择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课本、参考书或者互联网等渠道自主查阅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复习已学知识除了预习新知识外,预习作业也可以设计一些与已学知识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巩固基础,避免知识遗忘。
通过巩固已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减少知识断层,为将来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3. 提高解题能力预习作业的内容还可以包括一些能力训练题目,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解答不同难度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是最常见的预习作业形式,可以通过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手写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批改和讲解。
通过书面作业,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 网络作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预习作业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登录学校教育平台或教育网站,完成布置的预习作业。
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布置作业、发布资料,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学习、完成作业。
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多媒体的运用能力,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三、预习作业的设计原则1. 困难度适中预习作业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难度的题目。
如果题目过于简单,学生可能感到无聊,缺乏学习的动力;而如果题目过于难,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影响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预习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预习的策略探究作者:任孝辉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8期[摘要]在教学中开展预习活动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
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做好预习工作,会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
为了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简要抬一下初中数学教学预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预习;策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也不例外。
学习中的“预”,其实就是预习。
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教材的内容之前先展开预习工作,就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预习中体会到数学内容的精彩。
但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及时留下预习作业,学生能够达到理想预习效果的也很少。
大多数的学生采取囫囵吞枣的方式预习,有些学生甚至不会预习。
由于学生无法做好预习工作,就会导致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想要发挥预习的基本作用,就要重视预习的策略。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的必要性1.了解讲解的基本内容数学是一门具有非常轻的逻辑性的学科。
如果学生无法掌握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的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是将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掌握不好的部分,然后展开复习。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认真听讲,帮助学生会给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中的弱项进行补救。
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编制自己的知识网。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其实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会结合需要掌握的时候,仔细研究教材中的内容。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完成预习、复习、理解知识点、课后习题巩固等问题。
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先想办法自行解决,然后再向其他人寻求帮助。
通过学生长期的自主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显著得提升。
3.发现知识的重难点在初中数学中,每一各章节的内容都存在重点与难点。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前预习重要吗?那肯定很重要!尤其是数学。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有效的课前预习毫无疑问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省力。
所以,下面小编会为大家分析课前预习中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向同学们推荐一些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一、当下课前预习中还存在的问题1、学生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预习基本上就是老师让学生自主、自觉、自由进行先学、先修的一个过程,预习不像其他作业要写在本上,记在书上,因此老师没法一一核对检查,只能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才能确定认真预习了没。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他们对待预习的作业,就是随意地翻翻书,甚至置之不理。
更不要说会针对学习内容,对即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探究性的预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了。
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对预习的核心认识不足,他们在预习中一看都是新知识,很难,很抽象,根本看不懂,也就懒得再继续了,更不会进一步钻研、探究了,很显然,课前预习有过程,没有效果,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学生没有预习的方法,更没有预习的思路。
预习就是一种先学、先修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键。
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更没有预习的思路,使他们有预习过程却不见成效。
比如,有的学生还是采用传统的预习的方式把要上的新内容粗略地看一遍,了解个大概,根本还没有接触到知识点,就算完成了预习。
这显然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对课堂教学帮助不大。
再比如,有的学生会直接做课后的练习题,从课后练习中找到知识难点、重点,这种预习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由于全是新知识,学生容易被难住,也就容易被挫败,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显然,也不是最佳、最有效的预习的方法,且一定程度上还会削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1、设计数学预习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般来说,课后的练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为了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给学生合理设计含知识点,有针对性、有探究性的预习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钻研、探索、学习,也可以鼓励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几人的小组共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预习策略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预习策略【摘要】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预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提前预习课本内容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知识点,有利于课堂上更深入地理解和学习。
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可以拓宽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积极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有助于加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做好笔记和总结复习是知识巩固的重要环节,通过反复总结可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参加课前复习活动可以在课前进行集中复习,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通过这些预习策略的实施,初中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预习策略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有效预习策略、提前预习、相关资料、解决困难、笔记、总结复习、课前活动。
1. 引言1.1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预习策略在数学学习中,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于初中生来说,通过有效的预习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预习策略至关重要。
提前预习课本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之前,通过提前预习课本内容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跟上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也是一种有效的预习策略。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点,拓展学习的视野,增加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积极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问题也是预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预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法,比如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做好笔记和总结复习也是预习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好笔记,将重点知识点和难点整理归纳,方便后期复习和查阅,提高记忆和理解效果。
参加课前复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预习策略。
通过参加课前复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回顾、强化和巩固预习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作者:曾剑锋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33期摘要文章从六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有效的预习策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热情,合理地扩展知识,仔细反思预习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习策略;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3-0150-01现代课程理念强调先学后教,很自然地,人们会将先学后教与传统教学中的预习联系在一起,什么样的预习才能成为真正的先学,并为后教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教师深思。
笔者以为,要想支撑先学后教,那学生的预习就必须走出传统的思路,不能只局限于阅读教材并去机械地记忆其中的概念,也不能只满足于对教材例题的简单理解,而应当基于整体建构的思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
当有了这样的结构,学生的后续学习与教师的后教也才可以更好地完善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而这显然需要学生有效的预习作为支撑,更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预习策略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一进行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累了一部分经验,觉得可以对精细的预习策略问题作一些回答。
一、激发学生预习热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课前进行预习,他们单纯地以为课本中的知识只要上课时认真听讲,就不会存在听不懂的问题。
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顺利预习。
比如,关于“勾股定理应用”这个问题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提前为学生讲解关于“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来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同时,把预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要求提出来,学生在这个故事的刺激下对勾股定理的知识产生兴趣,顺利地开展预习活动。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单位:蒲河九年制学校课题组组长:唐志康一.问题的提出:(一). 选题的背景及现状分析:《新课标》中指出“课程理念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终生学习的基础,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于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而在这些教学中,“预习”这一环节却在不知不觉中被老师和学生遗忘了。
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老师也不重视,课堂上老师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却不知所云。
上了半天课了,学生还不知道老师讲的学习内容在课本的什么地方?尤其对我校来说,学校地处农村,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小学毕业时,已经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进入初中后,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辛苦,学生还会一如既往地上课听不进去,下课应付作业,考试成绩很低,初中毕业两手空空。
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最不希望的结果。
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提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
先学也就是预习,自主学习,后教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点拨、拔高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意义1、预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铺垫。
显然,预习是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
其实质在于通过预习让学生站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无形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
2、预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自练。
预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一般说来,它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
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习具体数学知识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它是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掠取、驾驶知识等能力。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创新设计研究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创新设计研究作者:王晓燕来源:《启迪与智慧·上半月》2023年第11期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和作业布置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把二者有机整合,精心布置新颖的预习作业,不仅能够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和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数学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文章重点分析了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创新设计的意义,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多种作业形式,研究设计预习作业的可行策略,旨在改进数学作业模式,推动学生预习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创新设计;意义;策略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预习作业的创新设计,能够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自学活动,使其在作业探究中提前了解新课知识点,得到思维和技能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数学预习作业的重视程度,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的预习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参与预习活动,从而助推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
1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创新设计的意义1.1有助于點燃学生参与预习的热情长期以来,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比较枯燥的活动,究其原因,是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大多流于形式,如指出数学教材中的页码,让学生预读,或者留几道预习题给学生做。
此类预习作业的内容和要求泛泛,很难激发学生的预习动机,也收不到理想的预习效果。
落实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创新设计,有助于点燃学生参与预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综合考虑预习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点,不断拓展数学预习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在作业中融入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内容,同时确保作业的要求具体、指向明确,解决预习作业单调、空泛的问题,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作业探究,使数学预习变成一种有趣味的活动。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预习模式中,如粗略地浏览一遍教材,看一看练习题的题型和答案等。
初中数学“4+2”教学模式中预习环节的探究
初中数学“4+2”教学模式中预习环节的探究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导向的,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考试内容来决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忽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缺乏自主性。
由于教师一味地讲解、训练,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不能独立地进行思考,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感,从而产生思维上的惰性,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基于此,以下对初中数学“4+2”教学模式中预习环节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4+2”教学模式;预习环节;探究引言目前,教师对初中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意识较高,但是在培养的方式、方法上要科学地转变,对学生的预习方案不断地调整。
尤其是学困生、学优生,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教师按照固定的预习方法指导,并不能让学生得到较好的成绩,造成的问题也较多。
因此,初中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学习短板进行预习,通过长期坚持弥补个人学习短板,提高数学的学习质量,提升数学成绩。
一、实践意义预习是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个体活动,是学习数学课堂知识的准备阶段,它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以从内心深处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预习将会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可以从积极主动思索中获得对知识奥秘的好奇和兴趣,从预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顺利达成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预习可以无极限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督促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真正呈现出百舸争流、积极思索的无限活力。
我校“4+2”教学模式的预习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教师点拨时,采用“四步预学法”,一读:自学课本,把握要点;二看:知识提炼,由厚到薄;三填:填写学案,边填边学;四练:利用学生智慧去探索、解决难题。
通过对预习这一环节的实施,教师能积极更新教学思路,明确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初中数学各种类型课的预习方法指导。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及意义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及意义摘要:初中数学作为中考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
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助力初中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数学课前预习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学好数学,课前预习作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良好习惯,只有课前预习的工作做到位,才能切实提高其数学课堂的效率。
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以及意义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措施;意义正文初中生在尝试预习数学的初期,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进行预习,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失去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预习的工作。
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数学的科学方法,避免学生做无用功,在给予初中生方法指导的同时也要对其预习工作做出及时反馈,让其不仅对数学预习工作充满热情还可以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一、开展课前预习活动的意义1.1有利于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让初中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课堂上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此来帮助他们掌握数学课程的重难点,这样才能让其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
在初中生进行预习时会出现不理解或者是理解不明白的问题,而出现问题的根源大多数是因为初中生以往学习上的知识漏洞,与此同时初中生在预习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数学知识上的盲点,这样一来初中生就会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来弥补知识漏洞以及盲点,也就是说进行针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查漏补缺工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初中生课堂学习效率。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进行预习主要是查找自己对于新知识的疑问点、明白新知识的重难点,这样初中生会通过课堂学习来解决问题并且有效的掌握新知识的重难点,实现数学预习的目标。
1.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需要对数学课堂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才能真正发挥其课堂主体地位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重要地位,表现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前往往会进行备课但是初中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因此造成了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热情情况的发生。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研究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科学的设置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途径.研究课前预习策略的意义1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随这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将是民主的、开放的、充满激情和创新的课堂。
我们要把课堂发言权更多的交给学生。
那么,课堂展示将是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动力,而学生思维碰撞的源动力正是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结果。
因此,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2预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预习是学习的必要基础。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预习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1)、通过预习方法、策略的研究,教师要动手编制导学案或设计预习练习题,教师告别了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时代,我们要用同理心去审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要学会倾听,交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2)、由于预习的形式多样,学生课前掌握的潜在知识也参差不齐,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死知识。
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从单一的知识评价转变到多元的不同层面收获的评价上来。
从尊重学习个体出发,围绕着学生日常体验,设计出有实效或有创造性的课前预习活动(或作业)预案,使学生乐学,富有活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为课堂教学有效实施进行顺利的衔接,由此整合了如下设计策略:预习策略1课前预习忌“空泛”宜“扎实”,要有操作性。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存在问题与对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认为,学习数学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际上,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这一系列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预习过程,因此,教师要慎重对待和设计学生的数学预习作业。
然而,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在布置和设计初中数学预习作业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预习效率低下,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存在的问题(一)数学预习作业过于简单,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要实现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有的教师对这一理念理解不到位,在设计学生的数学预习作业时欠缺考虑,给学生简单地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并且这些预习作业都是一样的题目,出现;“;一刀切;”;的现象,从而造成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待预习作业产生不同的态度,有的学生认为预习作业太简单了,可做可不做;有的学生认为预习作业太难了,学习积极性降低。
(二)数学预习作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指导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初中生对预习不够重视,再加上缺少教师的有效的指导,很多学生将数学预习理解为做数学习题或看数学课本。
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预习就变成了简单应付了事,预习无法深入开展,学生也无法发现隐藏在预习作业中的问题,更无法很好地完成数学预习任务、达到应有的预习效果。
(三)教师观念陈旧,不重视课前预习虽然新课改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有的数学教师观念和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没有理解课改新理念的含义,缺乏对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教学时仍然采取灌输教学、课后复习的模式,没有重视课前预习,导致学生对数学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与探究。
如此一来,学生在数学预习和自学方面缺少兴趣,教师也无法从学生预习这一环节获得有效的反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设计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措施(一)设计数学预习作业要体现差异性学生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背景、文化环境、自身因素等不同,在数学学习上存在智力、学习风格、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接收、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预习作业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及学习风格等,设计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的预习作业,丰富数学预习作业种类,防止出现;“;一刀切;”;的情况。
例谈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置
例谈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置初中数学预习作业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的一项预习任务。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置,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要求。
预习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数学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巩固和应用。
预习作业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应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运用的题目,例如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解决问题,或者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预习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探索性。
数学是一门很有探索性和探究性的学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预习作业应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和探索的题目,例如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答,或者给出一些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推理和验证得到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预习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因此预习作业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又能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和深入性的题目,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巩固性和提高的题目,让他们逐步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一定实践性和应用性,一定探究性和探索性,一定个性化和差异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策略研究
作者:师耀兰
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08期
摘 ;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对教育行业的相关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预习,确保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观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预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251-02
初中生的自制能力较弱,并且学生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督促学生在上课前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预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地认识到课堂预习的重要性,但是还存在着较多的因素阻碍着学生提高课堂预习的效果,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综合成绩。
1 ;制约课前预习成效性的因素
1.1 课前预习不重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提高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并不会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逐渐降低对课前预习的重视,未能培养学生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会粗略地翻阅相关的知识,不会对相关知识深入地了解,并且到出现知识困难时,不能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解决相关问题,并且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
在完成练习题中学生会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只做难度较低的问题,对于难度较高的问题会等教师讲解,因此,学生学习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限制着教师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1]。
1.2 预习任务太笼统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末尾会对学生设置下节内容的课前预习任务,但是教师设置任务的方式过于笼统也是造成学生无法提高课前预习的原因之一,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提高课前预习质量。
并且教师在设置相关问题中会使用“预习第几章节”的方式,并未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本知识的内容合理的要求学生,使学生预习的方向及目标不明确。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能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降低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1.3 课前预习缺乏指导
数学课前预习对教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前预习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课堂效率及课堂教学的质量,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对课前预习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初中学生又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根据自身的知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预习,教师不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指导,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得知数学学习的重点及难点,使学生课前预习工作不具备正确的方向及目标,进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
1.4 预习检查不到位
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学习进程较快,因此,教师为加快教学速度,往往会忽略对课前预习工作的检查,对于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初中生而言,认为教师对课前预习相关工作不重视,往往出现学生不仅进行课前预习或敷衍课前预习工作,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逐渐地降低对数学知识的预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不能快速地接收教师课堂教育中所讲的相关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中会逐渐地与教师教学的轨道相背离,无法紧跟教师教学的脚步,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教师无法以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提高学生预习成效的策略
2.1 任务落实预习法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渐地提高对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视,培养学生具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反复强调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成绩,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
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地设置学生的预习的内容及任务,保证学生在预习中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进行预习工作,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
并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也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交流,以此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工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相关的预习工作。
另外,教师在设置相关的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学生对数学预习的抵触心理[3]。
2.2 笔记预习法
教师可以使用笔记预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预习下节内容的预习,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预习质量。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时,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及对知识产生的相关问题在空白
处或者记录本中进行记录,在课堂中向教师提问,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的互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记录自身的预习思路,并且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此促进学生可以进行共同进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3 温故知新预习法
初中教师应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学生在预习工作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应将上节中的内容与新知识进行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学生预习中全面的复习所学的旧知识,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温故而知新。
这种预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连接在一起,确保学生可以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4 尝试练习预习法
数学学科中需要运算及思考的问题较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以题目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掌握数学教学的特点,在学生预习中为学生设置一部预习题目,确保学生在预习中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
并且使用联系预习的方式也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预习成果的检查,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以此提高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是教师在预习训练任务设置中应注意学生对于新知识属于探索阶段,要合理地控制相关题目的难度,提高学生对题目的接收能力[4]。
2.5 动手操作预习法
数学学科中不仅含有一定的计算题目,还包含着一定的几何题目,这部分题目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中应使用动手操作预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预习,使学生在课下通过立体图形的摆放、形状的折叠等方式加强对几何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 ;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制约学生提高预习成效的因素有对课前预习不重视、教学任务过于笼统、预习检查不到位等,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在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采取任务落实、笔记预习、温故知新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帮助学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甄荣堂.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2] 张志新.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6):79-80.
[3] 张文玲.高中数学学困生课前预习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 鲍月平,李韶萍.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初中数学预习案设计中的应用——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渗透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