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图版必修2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答案)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读以下江西省1990-2005年的“三废”排放变化特征图,完成1~2题。
1.江西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 )A.工业废水 B.工业废气C.固体废弃物 D.没有2.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 )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C.机动车增多D.完善能源消费结构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工业固体排放在2002年后基本为零,得到了有效控制。
第2题,完善能源消费结构会使工业废气排放量得到控制,而不是迅速上升。
答案:1.C 2.D3.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①使用太阳能、核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导致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③森林的光合作用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答案:B4.(2018·惠州高三第三次调研)“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生产主要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制取,目前已研发出由木质纤维素(如秸秆)炼制乙醇。
对比传统生产,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综合利用资源C.缓解“与人争粮”的矛盾D.降低原料成本答案:A2019年6月6日,“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发出“保护臭氧层,从小事做起”的倡议。
下图为南极上空臭氧总量变化的示意图,完成5~6题。
5.世界上离南极空洞最近的大陆是( )A.非洲大陆 B.澳大利亚大陆C.南美洲大陆 D.欧亚大陆6.下列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硫、氮氧化物,造成臭氧层空洞出现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易被破坏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办法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的物质5~6.解析:从南半球各大洲的最南端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南美洲大陆与南极只隔德雷克海峡相望。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环境治理及其实施中图版选修6
课时跟踪检测(十)环境治理及其实施一、选择题实施环境治理的手腕包括法律手腕、行政手腕、经济手腕、技术手腕和教育手腕等。
据此回答1~3题。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治理”的三项环境爱惜政策。
这属于环境治理手腕中的( )A.行政手腕B.法律手段C.经济手腕D.技术手段2.我国早在1978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平安、生命和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均为公害。
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
这属于( )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治理环境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腕间接治理环境D.环境技术治理3.确信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和环境科学技术进展方向,组织环境爱惜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效劳和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并普遍应用于环境中。
这些活动主若是运用________手腕进行环境治理( )A.行政B.法律C.经济D.技术解析:1.A 2.B 3.D 第1题,“政策”是关键词,说明三大环境爱惜政策是“国家”制定并监督执行的,属于行政手腕。
第2题,“宪法”是国家的大体法,其对公害界定属于法律范围。
第3题,“活动”的内容以“技术”为主体。
近日,搜房网携手全国104个地址城市分站,联合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中国房地产1018低碳公益基金筹委会、上海世博会零碳馆和多家公益组织,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出“中国房地产1018低碳行”大型公益活动建议。
该建议旨在唤醒老百姓低碳意识,为中国低碳经济的进展,为中国节能绿色环保做出奉献。
据此回答4~5题。
4.该公益活动的主题主若是针对________问题而设定的( )A.土地荒漠化B.酸雨面积扩大C.全世界气候变暖D.臭氧层破坏5.以下方法与该公益活动的主题相吻合的是( )A.退耕还牧B.干净煤技术C.推行水、电等绿色能源D.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解析:4.C 5.C 第4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是全世界气候变暖的要紧缘故,推行低碳经济,确实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缓全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
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2(1)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基础过关]北极圈里的因纽特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因纽特人“手舞足蹈”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B.气候变暖,生活更舒适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D.渔业资源增加2.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难耐B.家园将被淹没C.风暴潮加剧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完成3~4题。
3.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4.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据分析,臭氧层破坏将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来就不好的人口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大量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属于臭氧层破坏产生的现象的是( ) ①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加②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③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④产生酸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目前世界上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为( ) A.南极上空B.北极上空C.西伯利亚D.青藏高原7.近50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内陆,距海远,降水量少B.人们过度开垦和放牧,破坏了地表原有植被C.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区推进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地面植被死亡8.读“各大洲进入大气层的硫、氮人为排放量(1989年)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及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必修2一、选择题新浪2019年4月6日消息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中的“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望于上半年公布实施,该办法将对碳交易的参与各方进行规范,甚至建立碳交易所的“备案制”,随后还要实行碳交易所的“总量控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A.全球变暖B.日趋干旱C.降水增多 D.进入冰期2.当气候发生上述变化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1月0 ℃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华北地区的河流将出现春汛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解析】第1题,人类大量燃烧含碳矿物,排放过多二氧化碳以及对植被的毁坏,致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升高,全球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呈现出全球变暖的趋势。
第2题,气候变暖会使1月0℃等温线北移;河流出现春汛的地区将北移;雪线上移;海平面会上升。
【答案】 1.A 2.D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读图完成3~4题。
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由题干可知,2100年海平面将升高40~50厘米,而该地农田海拔在5米以上,不会被淹没,但部分滩涂将会被淹没。
海平面升高使得海水入侵,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升高,农田土壤盐碱化加重。
(完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2.生产力落后
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 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 时、充分解决 3.产业转移
水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南方地区最 适宜发展水电代替燃煤,以减轻酸雨污染 。
【拓展2】不同地区所面临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 交通、工业活动
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和人类聚居地过
分集中
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 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大
【拓展3】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PH小于5.6的降雨( PH小于4.5的为重酸雨)
1、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的成因、危害 2、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气温年较差增大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及防治措施。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燃煤、汽车等排放的废气和烟尘。
最主要原因是: 使用制冷剂和清洁剂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 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最主要原因是: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该地气候产生哪些变化? 秋冬淮河流域旱情严重,9月以来安徽省北部无明显降雨,水体自净能力降低;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总之:全球变暖使中低纬度地区受损,高纬度地区受益,但损失为主。
2、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总之:全球变暖使中低纬度地区受损,高纬度地区受益,但损失为主。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备课课件 中图版必修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 1.结合2012~2013年全球极端天气的发生,理解全球 变暖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2.案例分析说明太阳紫外线增强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 产生的原因、措施。 3.根据新闻报道和图片,说明大气污染和酸雨产生的 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2.酸雨
5.6 的降水。 (1)定义:pH 值小于_______ 含硫污染物 进入大气层后,与 (2)成因:工厂排放的_____________ 水汽 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 _________ 酸 性,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的_____ 酸化 毁坏森林,使湖水______ 建筑物 、塑料和金属设施 (3)危害腐蚀________ 使______ 减产 土壤 酸化,造成农作物______ 欧洲 、 长江 (4)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 ________ 北美、 我国_______
全球气候变暖 上升 , 1.表现: 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 100 多年中明显______
0.3~0.6 ℃。 到目前已经升高了___________
矿物燃料 ,向大气中排 2.主要原因:人类大量燃烧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增强的______________ 温室效应 放了大量__________ 会
臭氧 层破 坏
①自然原因: 太阳活动;② 人为原因:大 量排放氟氯烃 化合物
主要 大气 环境 问题
成因 ①自然原因: 与封闭的地形 及土壤的酸性 有关;②人为 原因:人类燃 烧大量的煤、 石油、天然 气,排放大量 的氮氧化物和 硫氧化物
主要危害
治理措施
酸雨
①使河湖水、土 壤酸化,影响鱼 类、森林、农作 物生长;②腐蚀 建筑物、文物古 迹;③危害人体 健康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小组讨论: 西双版纳该不该种橡胶,为什么?
设计意图:开放式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小组合作语言表达 能力,锻炼学生挖掘材料信息辩证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环境问题 成 因 Environmental problems
“会哭的树” 橡胶喜温怕寒 具有独占性,原 产地为美洲。
材料一 西双版纳位于100°16′E—
101°50′E和21°10′N—22°24′N之间, 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配合极 好,是我国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
近20年来国际橡胶价格变化图
,
材料二
当地人有一句顺口溜:“正科、副科,不如橡胶树栽几棵”。 橡胶带来的利益是现实的。每公斤胶水4-5元钱,在割胶期间,胶 树多的人家每天的收入可到千元左右,家有二三十亩地,每年的收 入就有近10万元。
中图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二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目录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 二、进行新课(35分钟): 环节一:望闻问切 环节二:对症下药 环节三:医生嘱咐 三、课堂巩固,学以致用(3分钟)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呈现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引出本节新课——人类面临的主 要环境问题
赞成Biblioteka • 经济 • 就业不赞成
• 生态 • 环境
既要 金山 银山, 又要 绿水 青山
分小组讨论, 推荐成员汇报 教师总结点评
有什么 为什么? 危害?
怎么办?
个人又能为环境保 护做点什么呢?
环节三、医生嘱咐
拯救地球 从我做起
环保搭档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中图版必修2
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1.认识环境问题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讲解点二: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科学家们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C,如图所示:(2)全球变暖除与自然原因(如,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有关外,主要是原因是人文原因: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毁林,特别是被称为“地球肺”的热带雨林的破坏。
(3)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对当今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海平面上升如图所示:海平面上升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下图所示:此外,据有关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也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4)应对全球变暖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②保护现有植被和植树造林。
③国际合作。
3.臭氧层的破坏(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地球大气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
人类使用致冷剂以及核爆炸和飞机尾气,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
(2)臭氧层破坏的危害臭氧层破坏后,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使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遭到严重威胁,如图所示:(3)应对臭氧层破坏①减少氟氯烃气体的排放②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4.大气污染与酸雨(1)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分布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的降水,如果PH值小于5.6,就称为酸雨。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中图版选修6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一、选择题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人与环境的几个进程),回答1~2题。
1.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中哪个进程的过失行为( )A.①B.②C.③ D.④2.最近几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水域发生了历史上罕有的“赤潮”,致使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全然缘故属于上图中哪个进程的过失行为(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C 2.D 第1题,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对环境的作用,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④那么表示人类将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中。
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是从环境获取物质、能量的一种过失行为。
第2题,“赤潮”是由于工业生产及生活废水排放到封锁的水域引发的海水富营养化现象。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要紧形式,此刻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峻,大约有 1.8×106 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等地有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
据此回答3~4题。
3.以下关于造成水土流失的缘故,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次B.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次C.气候、植被因素为主,地貌、土壤因素为次D.地貌、土壤因素为主,气候、植被因素为次4.以下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域生态环境的正确表达是( )①生产能源欠缺,乱砍滥伐现象严峻,致使水土流失②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③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会危及下游地域的工农业生产④由于植被的破坏及水土流失,该地域的土壤变成了红壤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3.B 4.C 第3题,水土流失的缘故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在人类社会显现之前以自然因素为主,人类社会显现以后以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基础。
第4题,南方丘陵地域水土流失的人为缘故主若是乱砍滥伐、过度开垦。
水土流失不但造本钱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还危及下游地域的工农业生产。
高中地理必考专题10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图版)(含答案及解析)
作业10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单选题“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1亩约为667平方米),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
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2.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答案】1.A 2.B【解析】本题以塞罕坝林场为背景,考查造林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效益。
1.材料“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说明塞罕坝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再结合图示位置可知,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处于阳坡,光照较强,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不利于林木城成活,因此直选法选A;而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是南北坡共有的不利条件,B错误;塞罕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南坡光照不很强烈,C错误;南北坡风力都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D错误;故选A。
2.材料“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再结合塞罕坝位于京津地区的北部,说明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防风固沙,减轻风沙危害,因此直选法选B。
【点睛】第1题,注意塞罕坝整个区域气候干旱,因此南坡最大的不利条件是水分问题;第2题,适宜直选。
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北极上空B.赤道上空C.南极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4.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氮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B.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C.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D.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答案】3.C 4.D【解析】3.臭氧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出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
2017-2018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必修2
本
工业“三废”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固体废弃 物污染(垃 圾污染)
互动探究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本
课
时
栏 目
氟氯烃
开
关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互动探究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灌溉 过度捕猎
互动探究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A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C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D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土地荒漠化
时
栏
目
开
关
环境质量
自主学习区
生活污水
本
生态环境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一氧化氮 温室效应
自主学习区
本
课
时
栏 目
病原体
土壤
开 关Leabharlann 质量恶化互动探究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基础落实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滥伐森林B.草场退化C.土壤污染D.沙尘暴2.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①林产品短缺②珍稀动物减少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④臭氧层破坏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1.A 2.D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滥伐森林的行为,属于生态破坏。
第2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读漫画,回答3~4题。
3.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解析:3.D 4.D第3题,漫画反映植被破坏引起沙尘危害,说明植被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植被破坏引起沙尘暴现象,所以D正确。
第4题,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应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读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的指数越高,污染浓度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差),回答5~6题。
5.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可吸入颗粒物D.一氧化碳6.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C.发达国家把污染转嫁于发展中国家D.近年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沙尘解析:5.C 6.C第5题,根据图中污染指数最高线的最高点出现的时间为4月至5月份,此季节正是北方沙尘暴发生时期,可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八环境污染问题中图版选修6
课时跟踪检测(八)环境污染问题一、选择题读以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交通工具产生的要紧危害有( )①光化学烟雾②噪声污染③水体污染④粉尘污染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③2.以下关于减轻图中危害的方法或意见,正确的选项是( )①城区禁止鸣喇叭②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方法③合理计划城市④弄好城市绿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解析:1.A 2.D 第1题,汽车的危害在于排放尾气和汽车噪声。
汽车排放的尾气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光化学烟雾。
第2题,城区禁止鸣喇叭能够操纵噪声污染;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方法能够减少大气污染;合理计划城市能够提高车速,减少堵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噪声污染;弄好城市绿化,能够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因为绿化带有抽烟除尘、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作用。
读化肥的污染示用意,完成3~5题。
3.图中施肥者扬撒的是( )A.氮肥 B.磷肥C.钾肥 D.有机肥4.如下图施肥进程,可能造成的后果有( )①水体富营养化②臭氧层破坏③全世界气候变暖④土壤板结⑤有毒有害物质在作物体内积存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C.③④⑤ D.①②③5.假设水中鱼类死亡,其缘故可能是( )A.硝酸盐中毒死亡 B.溶解氧缺乏窒息死亡C.藻类缺乏,饥饿死亡 D.食道癌、胃癌发病死亡解析:3.A 4.A 5.B 第3题,施肥者扬撒的化肥中含有NH+4,故应为氮肥。
第4题,全世界气候变暖是由人类排放CO2等气体引发的,它们与过量利用化肥无关。
第5题,水体富营养化后致使藻类过度繁衍,水体缺氧,鱼类窒息死亡。
某大城市天天排放污水5.1×106 t,其中约4.0×106 t污水未经任何处置,直接排入流经该市的河流中,造成河流终年黑臭。
据此回答6~7题。
6.该市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流B.上游来水C.海水倒灌D.以上各项均是7.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所利用,你以为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方法是( ) A.大力抽取地下水B.海水淡化C.成立大型污水处置厂,关闭所有化工厂D.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河段解析:6.A 7.D 第6题,大城市工业发达,人口浓密,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衰竭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2.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 )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解析:1.D 2.A 第1题,据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第2题,全球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4.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解析:3.D 4.B 第3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答案。
第4题,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把热量保存在大气之中使大气温度升高。
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
此现象的成因与下列哪一现象的成因相同( )A.瑞典的无鱼湖B.夏季购买防晒霜的人越来越多C.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D.城市正午空气质量好于清晨时的空气质量6.为保证城市拥有良好的大气环境,河北省某城市市长调整了下列工业部门,其中不恰当的是( )A.将化工厂迁至城市的东北远郊B.将钢铁厂迁至城市的西南远郊C.将酿造厂迁至城市的东南近郊D.将火电厂迁至城市的西南近郊解析:5.A 6.C 第5题,云南某地大理石雕像“面目残破”是酸雨造成的。
瑞典的湖泊,鱼类死亡的原因也是由于酸雨造成的。
第6题,河北省某城市夏季多吹东南风,把酿造厂迁到城市的东南近郊不合适。
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
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正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
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C.冰川运动 D.全球变暖8.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解析:7.D 8.B 图中显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
我国的空气质量(API)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 x)。
据此完成9~10题。
9.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
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A.晴朗无风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10.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解析:9.A 10.B 第9题,由题干可知,API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酸性气体等的浓度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交换差,这些物质不易扩散,往往会使浓度增高。
第10题,每年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形成沙尘暴,使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高。
一、选择题读漫画“美好的回忆”,完成1~2题。
1.此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这种环境问题突出的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解析:1.B 2.C 该漫画画的是一农夫利用骆驼在沙漠上耕种,其“美好的回忆”是在田地里利用牛来耕种,漫画反映的是土地荒漠化严重,该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气象局联合下达了关于对47个重点城市开展空气质量日报的文件,空气质量与预报必测参数暂定为二氧化硫(SO2)日均浓度值、二氧化氮(NO2)日均浓度值和可入肺颗粒物(PM2.5)日均浓度值。
PM2.5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或者等于2.5 μm的颗粒物。
下表是我国南方某城市3月2日~5日PM2.5监测数据,根据材料回答3~4题。
3.①PM2.5最高值出现时是因为汽车尾气此时排放量最多②PM2.5最高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是因为大气中出现逆温现象③4日PM2.5日平均值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该日风力较大④4日PM2.5日平均值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该日近地面湿度较大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4.若我国某城市PM2.5值偏高,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倡市民积极晨练,增强体质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理论值偏低C.直接用GIS对市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D.工矿企业大多分布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解析:3.C 4.B 第3题,从表中可知日出前后PM2.5出现最大值,原因与逆温有关,4日风力大,PM2.5含量小。
第4题,PM2.5偏高,对太阳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理论值偏低。
随着“全国大米市售抽查样品10%镉超标”的新闻引发热议,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
专家表示,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镉、铬、铅、汞等。
据此完成5~6题。
5.在苏南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几乎难以找到一块合适的有机田,苏南地区土壤大多重金属超标。
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是( )①矿山废水污染②工业污染③农药污染④生活污水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6.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B.使用绿肥等有机肥C.使用农药防治虫害D.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解析:5.A 6.C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包括镉、铬、铅、汞等,它们主要通过矿山废水污染、工业污染和农药进入土壤。
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应尽量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 km的现象叫霾。
下图为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B.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C.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8.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解析:7.C 8.D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三个地区的霾日数差异最大。
第8题,河北冬季霾日数季节差异较大,冬季霾日数明显比夏季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燃煤取暖。
二、综合题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沙尘暴常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4)B地区酸雨现象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A地区为我国内蒙古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开垦及过度放牧,致使土地沙化现象严重;而且在风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沙尘暴现象。
B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易产生酸雨。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黄河、珠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其原因是流域内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
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2)降水少,春季风力强(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
(4)该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且降水较丰沛,易形成酸雨(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