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会知识的结构及获得
学习运用默会知识
学习运用默会知识作者:蔡家梅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年第09期0.引言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过度追求语文知识的外显性学习,对于默会知识的了解较少。
学生在课堂中只学习了外显知识,在课堂中表达的机会少了,且学习的知识无法直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还会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学习默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默会知识概念分析默会知识这一理论是由英国思想家迈尔克提出的,心理学家滕伯格认为默会知识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默会知识强调了人们的领会能力,需要人们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把握。
默会知识通常是藏在显性知识背后的知识,人们无法直接的观察到一个人拥有的默会知识[1]。
教师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显性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默会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默会知识进行培养,以此提升教学效率。
2.小学生学习默会知识的作用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属于对立统一的,显性知识是默会知识表现出的一部分,而默会知识则属于显性知识的拓展。
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没有明确的规范,个人的经历以及特点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于默会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显性知识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而这些内容也无法通过语文课堂直接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
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默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实际运用3.1在教学情境中运用默会知识默会知识通常强调的是知识的情景性,学生获得默会知识通常与特殊问题或者情境有关,是对特殊情境的综合把握,因此默会知识产生作用与情境有直接的关系。
学生的个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属于重要的资源,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并创立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2]。
帮助学生积淀默会知识的时机与途径
、
把 握 积淀 默会 知 识 的适 宜 时 机
对于积淀默会知识来说 , 时机 的适 宜把握非 常重要。
一
定 的年龄 阶段 只能形 成一定 的默会知识 ;离开 了这一 阶段 ,就会削弱乃至 丧失相应 的默会知识 。随着 知识积 累、 生理成熟 、 维增 强 , 的学 习能 力呈 现阶梯式 的提 思 人
提高语文能力 、 培养语 文素养 、 丰富精神生活具 有重要作 用。 而, 然 默会知识又很特殊 , 一为 内隐的 , 般附着于行 一
动、 操作过程 当中 , 无法剥离 ; 二为缄 默的 , 言语 所能直 非
课本中的默会知识 , 是教师的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工作 。
其一 , 新知铺垫 。 上新课时 , 教师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
创设一定 的教学情境 , 将课文 的时代背景 、 家的生活经 作
接而清 晰地传递 和授 予 。 因此 , 帮助学生 积淀默 会知识 ,
必须 因势利导 , 力求事半功倍。
一
历, 清晰地告知学生 , 让他 们在脑海 中产 生有意义的知识 联 系, 形成与文 中的特定 生活背景相吻合 的默会知识 , 从 而更加准确到位地加 以解 读。 唐雎不辱使命 》 如《 一课 , 学 生对唐雎具有怎样 的身份 、 外交斗争中起什么作用等 , 在 都 比较 陌生 , 影响 了对人物 形象 的解 读 。 时 , 师不妨 这 教
学生心 中一一跃 人毛遂 自荐 、 荆轲刺 秦 、 鸡鸣狗 盗 、 完璧 归赵 等耳熟能详 的成语 故事 , 建构起 了对 “ ” 士 这一特 殊
阶层的初步感知。 其二 , 比较 引导 。 大致有两种方式 。
论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
论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引言教师默会知识,是指教师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一种不易用言语或文字表达的知识,它包含了丰富的经验、技能、直觉和情感等成分。
这种知识常常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或其他教育实践中,面对具体情境自发生成的。
教师默会知识的生成与传承却面临着许多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也制约了教师教育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并寻求相应的培育策略。
一、教师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1.1 知识不易言传教师的默会知识往往是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积累和总结形成的,这种知识大多具有主观性和非语言性,很难通过言语或文字的方式进行传递。
这些知识往往成为教师个体化的、不易量化的宝贵资源。
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很少有系统的培育路径可以帮助教师将这些默会知识转化为可传授的教学技能。
1.2 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教师工作一直是一个高度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实践,教学环境、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都会对教师的默会知识产生影响,这就使得教师默会知识的生成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提供有效的培育路径,使得教师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默会知识优势,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1.3 个体差异的挑战每个教师的默会知识都是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而积累的,由于个体经历、学习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不同教师的默会知识也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这就给教师教育和培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解决这种个体差异,使得教师无法得到有效的默会知识培育。
二、培育教师默会知识的策略2.1 提倡实践式教育教师默会知识的生成是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教育需要更多地提倡实践式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践,通过实践经验来积累自己的默会知识。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更快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的教师。
2.2 建立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一种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导师的默会知识,并通过实际指导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默会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默会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知识观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等,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随着默会知识研究的兴起,论者对于默会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及其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默会知识的特征波兰尼将人类知识划分为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这两类知识在性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与明确知识相比,默会知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难以表达——默会知识难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因此波兰尼把默会知识称为“前语言的知识”、“不清晰的知识”,而把明确知识称为“语言的知识”或“清晰的知识”。
2、难以传递——由于明确知识可以通过语言、符号等形式得到明确的表述,因此这类知识可以通过正规的形式进行传递,为不同的人所共有和分享,具有“公共性”。
默会知识则由于拥有者和使用者都难以进行明确的表达,从而缺乏公共性,难以以正规的方式进行传递。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知识是不能传递的,而是说它只能作为一种不能言说的知识,以非正规的方式如“学徒制”等方式进行递。
3、非批判性——明确知识是人们通过推理而获得的确定性知识,因此也可以通过理性加以反思与批判。
但是默会知识则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的,因此难以进行反思与批判。
所以,明确知识被称为“批判的知识”,而默会知识则是“非批判的知识”。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师范教育》,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001(3);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郁振华:《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北京),2001(8);施琴芳等,2004(2);石中英,2004(3-4);方明,62-82页,2004〕除了上述主要特征外,还有论者指出,默会知识具有情景性、个人性、文化性与层次性等特征:1、情景性——默会知识的获得是与特定的问题或任务的“情景”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这种特有的情景,默会知识也就无法获得;2、个人性——默会知识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中获得的,因此与认知个体无法分离;3、文化性——默会知识总是与一定文化传统中人们所分享的概念、符号、知识体系分不开,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无法相互分享同一默会知识体系;4、层次性——默会知识能够根据其被意识和表达的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可以划分为“无意识的知识”、“能够意识但不能通过语言表达的知识”、“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语言表达的知识”。
论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
论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的生成和培育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
默会知识是指那些难以言说、很难以书面或者口头表达的知识,它通常是通过经验、实践和观察积累起来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具有的一种难以形式化和传授的知识。
默会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生成和培育却颇具挑战性,本文将探讨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缺乏自主性培育机制。
传统的教师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很少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育默会知识的机制。
教师在培训中往往难以从经验中获取有价值的默会知识,更多地是依赖于书本和课堂教学,导致默会知识的培育成为一个相对被动和随机的过程。
2. 缺乏实践机会和经验积累。
教师在培训中往往缺乏实际教学的机会,很难通过实践来积累默会知识。
而且,教师的实践往往受到诸多限制,从课程安排、学校管理到家长期望,都可能影响到教师在实践中的积累和思考,这进一步增加了默会知识的生成难度。
3. 缺乏对默会知识的认知与重视。
默会知识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鲜有被提及,老师们对于自己身上具有的默会知识也往往缺乏自觉的认知,更不用说对默会知识的培育和交流。
这使得默会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二、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培育1. 构建能够促进默会知识生成的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应该注重对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有价值的默会知识。
教育体系也需要提供培育默会知识的机制和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实践研究活动,分享自己的默会知识。
2. 加强教师的实践机会和经验积累。
教育机构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教师,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实践和反思,从而获得有价值的默会知识。
3. 重视对默会知识的认知和培育。
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该积极促进教师对自身默会知识的认知,让教师明白并重视自己身上所具有的默会知识,从而更自觉地进行积累和培育。
论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
论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师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
在教师教育中,很多教师仅限于表面的理解和记忆,缺乏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种现象在教师教育领域被称为“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
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默会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获得的经验性知识和技能,是基于教学实践和反思积累起来的教育专业知识。
教师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师培训机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教师教育考核方式单一,难以评估教师的默会知识等。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策略,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研究领域。
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默会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研究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教师专业学习的机制和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研究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也可以为实际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促进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和转化所学的知识。
深入探讨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学者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虽然对于默会知识的概念和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师教育实践中如何促进和培育默会知识仍缺乏清晰的指导和方法论。
教师教育中的默会知识生成困境也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多变。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默会知识指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默会维度的优先性默会认识或默会知识(tacit knowing,tacit knowledge) 这个术语首先是由波兰尼于1958 年在其代表作《个体知识》中提出来的。
在波兰尼的整个思想体系中,默会认识论居于核心的地位,也被公认为是他对哲学的最重要的贡献。
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宗旨,在于揭露完全的明确知识的理想(the ideal of wholly explicit knowledge) 之虚妄,阐明明确知识的默会根源(tacit root),证明默会知识在人类知识中的决定性作用。
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特别是经过启蒙运动和现代实证主义的推波助澜,一种客观主义的科学观和知识观逐渐成为人们看待知识、真理的主导性观点。
客观主义在标举科学的客观(objective) 、超然(detached) 、非个体(impersonal) 特征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完全的明确知识的理想。
逻辑实证主义就是这种知识理想的典型代表。
他们把目光集中在科学理论之上,把科学等同于一个高度形式化的,可以用完全明确的方式加以表述的命题集合,认为科学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逻辑的分析。
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这种理解具有明显的狭隘之处,如果我们把注意力不只局限在现成的科学理论之上,专注于对科学理论作静态的逻辑分析,而是把整个的科学研究的实践(从科学发现到证实和证伪的活动)纳入视野之中,那我们就会看到,在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中,有不少不确定的、难以用明确的方式来表达的成分。
波兰尼说:“在考察科学探索的根据时,我发现科学的进步在每一阶段上都是由难以界定的思想力量所决定的。
没有规则能够解释我们如何发现一个好主意以开始一项探究,而关于某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之证实或证伪,也没有严格规则。
教学中默会识知和实践性知识
契诃夫说:“写,只有写,你才会写。”
老舍则认为:“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 文艺创作的底。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 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 天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作家杰克 伦敦
新疆当代作家刘亮呈、李娟
所以说,很少有作家说自己的创作是经过 学习什么写作条律有了提高的(作家班)。 往往都强调不断的写作实践,在写作实践 中不断提高。这正如游泳健将是在游泳中 练出来的,钢琴演奏家是在弹奏中练出来 的一样,好文章总是在写中写出来的
所以要说写作教学的第一秘诀,那就是— —写。
当然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读书 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 理。但是我们需要要注意的是,不能因读 而废写。
因为从信息加工的过程看,读和写是两种 信息加工过程,读是眼睛和大脑的合作, 写是手指和大脑的合作,两者信息加工方 式不同。有的时候,我们发现会有这样的 现象,读得越多,发现差距越大,本来挺 有信心的,越读越发现自己没有信心了, 跟别人差距太大,别人写得那么好,自己 根本不是写作这块料。
教学中的默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汤振纲
一:教学中的默会知识
什么是默会知识和默会识知?
匈牙利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的名言:“我 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
波兰尼认为知识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显性 的可以明示的知识———“ 明言知识”,一 种是隐性的、难以言表的知识———“ 默会 知识”。 默会知识是“通过实践获得但不 能明确表达的知识”。
例如托尔斯泰写安娜 卡列尼娜。
作家写作要体验生活。中小学生写作我们 则说观察生活。
但我们的学生哪有那么多的生活好观察, 所以要教他们先学会观察自己开始。
莫言在获奖后接受记者的访谈时说:写作 应更多地转向自身,一个作家如果能够真 正理解自己,这个作家必须首先认识自己, 首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剖析, 只有把自己分解明白了,才具备描写别人 的能力。
教学中的默会识知和实践性知识
作文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默会识知所倡言的 “寓居的学习”,写作者只有把自己全部 身心投入到写作中去,才能写得好。所谓 “寓居的学习”实际上就是把默会知识放 在自己的世界中去体验,或者把自己放置 在默会知识所产生的环境中去经验,用自 己的全部身心去操作和感念。我们考察写 作的过程,亦是如此。
例如杰克 伦敦的《热爱生命》
契诃夫说:“写,只有写,你才会写。” 老舍则认为:“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 文艺创作的底。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 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 天。” 美国作家杰克 伦敦 新疆当代作家刘亮呈、李娟
所以说,很少有作家说自己的创作是经过 学习什么写作条律有了提高的(作家班)。 往往都强调不断的写作实践,在写作实践 中不断提高。这正如游泳健将是在游泳中 练出来的,钢琴演奏家是在弹奏中练出来 的一样,好文章总是在写中写出来的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作为实践者发现和洞 察自身的实践和经验之中的“意蕴”的活 动,教师成为反思性教学专家的核心就是对 自身实践性知识的认识及其成长。(钟启 泉)
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 炼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对其教 育教学经历进行自我解释而形成经验,上升 到反思层次,形成具有一般性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用的价 值取向,并实际指导自己的惯例性教育教学 行为 。(陈向明)
上述教学案例中的实践性知识可归纳为: 学生发现=可感知的学习情境+教师提问。 类似新课程提倡的原则“主动、合作、探 究” 但它有形成它的具体情境,有教师自己面 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
例如,当讲到“露”这种自然现象的时候,可 以拿一瓶冰镇矿泉水放在讲台上(可感知的 情境),教师提问,等待学生对瓶子外面的水滴 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对这位地理教师而 言,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对“自然现象进行 解释”一类的地理问题。而其他学科的教 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进行适当的调 整和改进。
论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
论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教育领域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一直是教育专业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默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的局限性,以及传统的教师教育方法的不足。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培育和强化默会知识,使其成为教师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教师教育领域,默会知识是指那些由个人经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的知识和技能,通常难以言明、传授或理解(Polanyi, 1967)。
与明确规格的手册知识(codified knowledge)不同,默会知识通常是不可表达的、内隐的,甚至可能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含义。
默会知识是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涉及到教师个人的信仰、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教师教育中的灵魂所在。
然而,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和传递一直存在困境。
首先,教育学者对默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的局限性是一个问题。
虽然学者已经意识到默会知识的重要性,但多数教育学者只关注教育过程中外在的表面行为,而忽略了默会知识所扮演的角色。
其次,默会知识的复杂性和难以共享的特性,也对教育专业化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只能够传授手册化的知识,无法传递默会知识,这也使得学生很难从教师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到默会知识。
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方法和策略来促进默会知识的学习和分享。
要解决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需要培养和强化默会知识,使其成为教师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采用以下方法可有效提高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和传递。
第一,教师教育需要致力于培养有意识的反思对话(reflective dialogue)。
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讨论,表达出对自己或他人想法和观点的质疑和挑战,以提高他们对默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传统课堂教学需要向更加学生中心的方法转变。
学生应该被视为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通过活动和案例学习,学生可以直接体验和理解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默会知识。
论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
论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困境及培育教师教育中默会知识的生成是一个常见的困境。
默会知识是指教师通过经验和实践积累而形成的涉及教学的隐性知识和技能。
由于它难以言传或书写,很难通过一般教育方式来培养,因此教师教育中的默会知识的生成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默会知识通常是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磨练而形成的。
这使得它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和传统的教育手段来获得。
教师们需要通过反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来逐渐形成默会知识。
在教师教育中,由于时间有限,很难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积累这样的知识和经验。
默会知识通常是隐性的,很难通过言语和书面材料准确地表达出来。
许多教师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无形的,很难用语言和文字进行精确的描述。
这使得默会知识很难被传授给其他人,也很难在教师教育中加以培养和发展。
默会知识往往是个体化的,依赖个人的经验和背景。
不同的教师在实践中所形成的默会知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他们的背景和经验不同。
这使得教育者很难通过一般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来培养和发展默会知识,因为它很难被系统化地总结和归纳。
尽管教师教育中的默会知识生成困难重重,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来培育和发展默会知识。
追求反思性实践。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反思和思考,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并将它们转化为默会知识。
通过反思实践,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从而形成更加个性化的默会知识。
鼓励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默会知识的共享和传递。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来鼓励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采用多样化的培养形式。
除了传统的讲座和课堂教学,教师教育还可以采用更多样化和实践性的培养形式,如实习教学、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
通过这些形式的培训,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验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和发展默会知识。
加强教师教育的持续性。
教师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培训。
默会知识—搜狗百科
默会知识—搜狗百科
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是波兰尼在1958年首先在其名著《个体知识》中提出的。
波兰尼之所以提出默会知识,是对传统的实证主义将知识看成是完全客观的、静态的一种挑战。
因为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人们用客观主义的科学观和知识观来看待知识,认为知识都是明确的,可表达的。
“默会的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又称“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
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
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action-inherent knowledge)。
“对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
”(挪威哲学家格里门)
默会知识的范例体现了智力的各种机能,它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
比如,眼光、鉴别力、趣味、技巧、创造力等。
特点:
(1)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非命题和语言所能尽,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觉察、被意会。
(2)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只能通过学徒制传递。
(3)不易大规模积累、储藏和传播。
(4)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也有人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默会知识虽然是无法言传的,但却是可以意会的,可意会意味着可提取、可反思、可交流)。
(5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具有逻辑上的在先性与根源性。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导言:默会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认知活动和操作活动后形成的暂时性知识结构,需要付流出的心智能力。
默会知识是能力型知识,是一种隐-显转变的心理过程。
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实践。
一、默会知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1. 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默会知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默会知识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提供案例、背景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鲜明形象等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
默会知识是结构性的、综合性的,通过默会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最好的教学效果。
1. 原则一:循序渐进。
默会知识的教学过程是逐步推进的,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有机的语文知识结构。
2. 原则二:活动导向。
默会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原则三:关注认知过程。
默会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运用默会知识的能力。
4. 原则四:个性化教育。
默会知识的教学应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根据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1. 设计情境化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设计,创设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使用默会知识。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语文是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语文教学中,默写功课是很重要的一环。
默写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提高语文素养、拓展语文思维、促进语文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然而,一些学生在默写中常常感到困难,甚至不知道如何默写。
如何提高学生默写的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学生的默写效率,促进其语文发展。
一、默会知识的概念和价值1.1 概念默会知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生平时的积累和吸收,形成一些没有必要通过书面或口头指导来完成的认知方式。
默会知识是一种心理认知状态,是对常见、常见固有形态下的准确判断和准确判断结构的显露。
1.2 价值默会知识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很大,它可以:1.促进理解。
学生默会了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语文知识。
2.提高记忆力。
默写过程不仅是认知过程,同时也是记忆过程。
默会知识是学生记忆的有效途径。
3.强化语文技能。
默写作为语文学习中重要的技能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其语文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2.1 教学策略默会知识对语文教学的帮助很大,因此在教学中注重默会知识的引导,是提高学生默写能力的关键。
具体做法如下:1.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默会相关的语文知识。
2.教师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默写,逐步提高其默写技能。
3.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默写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2.2 课堂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默会知识的理解,提高默写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1.默写生字词。
可以分为单字、词语和句子三个层次,逐步提高学生的默写能力。
2.默写课文。
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如:默写细节、默写结构、默写观点等,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培养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喜好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从而进行默写。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阶段。
而默会知识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默会知识是指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不需要思考而能够直接应用的知识,是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积累而形成的。
本文将从默会知识的概念、实践探究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默会知识的概念默会知识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能够形成并直接应用的知识。
这种知识在实际运用时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够准确地应用,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能力的体现。
默会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词语的读音、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这些知识在实际运用中能够直接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准确表达。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的运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默会知识的培养和运用。
1.开展多样化的词语教学。
通过词语的拆分、认读、搭配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在教学中要注重词语的积累和巩固,并将词语运用到句子和篇章中。
2.引导学生进行语法练习。
通过语法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结构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形成对语法规则的默会知识,使其在书写和表达中能够准确运用。
3.多读多写提高默会知识。
通过阅读和写作,帮助学生加深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通过不断的读写练习,让学生形成对语文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三、默会知识实践探究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默会知识,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1.反复练习巩固。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复多次出示重点词语、句子和结构,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和书写,帮助学生巩固默会知识。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将默会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能力。
2.组织语文活动。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课外阅读、角色扮演、写作比赛等,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增加对默会知识的应用机会。
试陈述默会体育知识的种类
试陈述默会体育知识的种类,结合实践写出来。
答:1)基于运动知觉的默会知识。
运动知觉是一种内在感觉,很难精确分析与描述。
例如在篮球三步上篮教学中,具体的上篮弧线角度,出手力度、角度,出手的高度等技能中的“奥妙”与“诀窍”并不是绝对的,教师根据动作要领教学,而具体的须由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自己去感受和体验,进而内化为个人的独特体验。
2)基于运动表象的默会知识。
运动表象是大脑对过去感知过的动作形象的再现,是过去运动感知觉留下的痕迹,是形象化的认识,具有形象、直观、概括、整体和动态性等特征。
如在第九套大众广播体操中,第三节扩胸运动中的“游泳”、“射箭”动作,第四节体转运动中的“打保龄球”动作。
3)基于运动直觉的默会知识。
运动直觉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信息,对问题做直接和迅速求解的思维。
如在羽毛球的比赛中,对方击球的一瞬间,就要及时判断球会落在哪个位置,根据击球角度和力度,球离开对手球拍的一霎那,大脑就得计算出:球大约在哪里着地和球拍应在哪里击球。
这种计算包括判断球的初速度、使球减速的因素、风的作用和球的反弹等。
同一时刻,大脑还要对肌肉下动作的命令。
不仅仅下一次命令,而是适时根据场上对手位置的移动加以变换。
脚步和上肢动作必须协调配合,脚一移动,就得将球拍向后拉,在击球的一瞬间决定出球的位置。
4)基于运动经验的默会知识如频率比较高的高校运动会,每个项目哪个学校的学生有优势,他们的最好成绩自己的学生是否能突破,这都是能估计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特点,找可能突破的项目下大功夫、大力气,研究技、战术,寻求好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争取在这些项目上取得好成绩。
5)基于人际交往的默会知识实践性知识通常呈内隐状态,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镶嵌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
她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性知识比理论性知识更为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实践,而默会知识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默会知识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默会知识的概念及其意义默会知识是指人们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时,由于多次接触、观察和实践而自然掌握的一些知识,如习得语言中的词汇、习惯用语、成语、俗语等,以及生活中常识、礼仪、情感和价值观念等。
这些知识不需要通过特定的训练和教学,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然习得的。
默会知识的意义在于,它是人们掌握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基础。
默会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人们思考、表达和交流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缺乏足够的默会知识,他会在沟通和交流中遇到很多麻烦和难题。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默会知识的培养。
1. 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积累和习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特别是默会知识的积累。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和背诵优秀的文学作品、精选的古文语录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默会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增强学生的语文感受力学生的语文感受力是指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默会知识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文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创设、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语文感受力,同时让学生更加自然地习得默会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文学艺术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文化的底蕴,自然而然地习得默会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默会知识的习得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探究中逐渐习得默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 2 . 6 1 8 No
许 昌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XUCHANG UNI VERSI TY
20 0 9年 第 6期
No 6,2 0 . 0 9
默会 知识 的结 构及 获得
王 新
( 城 大 学 教 育科 学 知 识 , 二 种 知 识 为 意 会 知 识 。 这 种 知 识 “ 可 意 第 只 会 、 可言 传 ” 不 。波 兰 尼 举 例 , 们 能 在 成 千 上 万 张 脸 中 辨 我
认 出某 一个 人 的脸 , 通 常 又 说 不 出是 怎 么 认 的 。 “ 知 但 我 道 这 些 东 西 , 管我 无 法 清 楚 地 说 出 或 几 乎 无 法 说 出 我 知 尽 道 的 是 什 么 。 … ” ” 这是 从 “ 否 可 表 述 ” 为“ 会 ” “ 隐 ” 确 定 标 是 作 默 或 内 的 准 , 用 、 易用 或 已经 表 述 的 知 识就 是 显 性 知 识 ; 能 用 、 能 容 不 不 易 用 或 还 没有 表 述 的 知 识 就 是默 会 知 识 。从 认 知 心 理 学
(ai k o l g 又 称 缄 默 知识 或 隐 性 知 识 ) 论 以来 , tc , w e e tn d 理 人们 开 始从 全 新 的 角 度 认 识 知 识 问题 , 为 人 的 知 识 系 统 不 仅 认
或 经 验 是 否就 不 存 在 呢 ?早 在 18 8 5年 , 国心 理 学 家 艾 宾 德
是 属 于 能 够 表达 的部 分 。 随后 现 代 认 知 心 理 学 关 于 内 隐 记
忆 的 大 量研 究证 实 , 能 回忆 不 能 表 明 就 没有 记 忆 , 表 明 不 不 就 没 有 经验 的积 累。
默会 知 识不 能 或 不 易表 达 , 意识 的觉 察 性 看 , 默 知 从 缄
省的 数 量 既 包括 显 性 记 忆 也 包 括 内 隐记 忆 。 而 回忆 是 再 现
及 不 易传 递 性 , 么 个 体 的 默 会 知 识 如 何 获 得 又 有 怎 样 的 那 类 型结 构 , 是 理 论 界 必须 回答 的问 题 。 这
一
、
默 会 知 识 的 概 念 及 特 点
浩 斯关 于记 忆 与 遗 忘 问 题 研 究 中 的一 个 重 大 发 现 : 学 节 重 省 , 已 经从 实验 的 角 度 证 实 了 内 隐 认 知 的 存 在 。 所 谓 重 就
存在“ 非个 体 ” 、 观性 和 可 批 判 性 或 可证 明 性 的 显 性 知 性 客 识, 而且 认 同那 些 具 有 个体 性 、 情境 性 和 非 批 判 性 的 默 会 知 识 。并 且 普遍 认 为 , 家 在 其 专 f 领 域 内具 有 更 多 的 默 会 专 ∈
[ 摘 要 ]默会知识 主要表现 为命题性 默会 知识和 程序 性 知识 等 , 虽不 可 言传 , 可通 过 对 但
专 家的观察 与模仿 以及 个体 的亲历 实践获得 。 它启 发我 们 重新认 识 与评 价 知识 的 掌握 ; 习应 学 着眼 于利 用身体 , 开发全脑 ; 承认权威 存在与 价值 , 导“ 倡 师徒 学艺制” 识 学习模 式 。 知
学 节 省 即后 继 的 学 习 比先 前 的 学 习 达 到相 同 的 学 习程 度 用 更 少 的时 间 或 次数 , 就 是 达 到 相 同学 习程 度 后 继 学 习 更 也
节省 时 间 。 如人 们 虽 然 觉 得 对 某些 学 过 的 内 容 已 经 记 不 起 来 了 , 会 发 现 重 新 学 习往 往 比开 始 学 习 要 快 。说 明 个 体 但 对 先 前 的学 习拥 有 某 种 程 度 的记 忆 。艾 宾浩 斯 创 造 性 地 采 用 重 新 学 习方 法 研 究 记 忆 而 不 是 采 用 传 统 的 回 忆 法 , 现 实
[ 关键词 ]默会 知识 ; 内隐认知 ; 结构 ; 察 学习 观 [ 中图分 类号 ]G 4 [ 4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7 — 84 2 0 )6— 14一 3 6 1 9 2 (0 9 0 0 5 O
自英 国 科 学 家 、 学 家 波 兰 尼 15 哲 9 8年 提 默 会 知 识
知识 。由 此特 别 关 注 “ 会 知识 ” 问题 解 决 、 默 在 艺术 创 造 、 管 理 实 践 和 教 育实 践 中 广 泛 运 用 与 特 有 价 值 。 因 此 , 们 学 我 习和 教 学 的对 象 不 再 只 是 教材 上 书 面 承 载 的 和教 师 口传 承 载 的 显性 知 识 , 包 括 隐 含 在 实 践 和 文 化 境 脉 中 的 大 量 隐 更 性 知识 。然 而 研 究表 明默 会 知 识 具有 不 可 表 达 或 难 以表 达
波 兰 尼 ( o n i认 为 默 会 知 识 是 不 能 名 言 的 知 识 , P l y) a 是 可 以通 过 行 为表 现 出 来 而 不 能加 以系 统 描 述 的 知 识 。 他 指 出 , 人类 有 两 种 知 识 , 常 所 说 的 知 识 是 用 书 面 文 字 或 地 “ 通 图 、 学 公 式来 表 述 的 , 只是 知 识 的一 种 形 式 还 有 一 种 数 这 知 识 是 不能 系 统 表 述 的 , 如 我 们 对 正 在 做 的 某 事 所 具 有 例 的 知识 , 另 一 种 形 式 的知 识 。 “ 如 果 称 第 一 种 知 识 是 ”
对 记 忆 保存 量 的完 整 测 量 , 即从 理 论 与 技 术 上对 保 持 量 的 测 量 既包 括 那 些 能 够 回忆 的 部 分 , 包 括 那 些 有 所 记 忆 但 也
有可 能 还 不 能 表 达 或 回忆 的部 分 。重学 节 省 隐 含 的假 设 是 回忆 不 起 来 并 不 表 明 不 存 在 记 忆 , 通 过 重 新 学 习 节 省 的 而 时 间或 学 习 次 数 将先 前 学 习 的保 存 量 测 量 出来 , 就 是 节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