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教师招聘普通心理学目录章节
教师招聘普通心理学目录章节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普通心理学概述一、心理的本质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发展的过程。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额叶负责运动、说话和书写;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阅读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
大脑两半球功能呈现出一侧化优势,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性工作,右半球在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识别与表达、想象、音乐欣赏等方面功能更强。
3、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
他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感应器组成。
巴甫洛夫心理学学说: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二信号系统。
4、特点: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四、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879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认为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心理的基本元素有感觉、意象、激情状态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研究任务应是描述意识的进程与状况,描述意识对社会适应的功能。
行为主义:华生研究外显的行为,刺激—反应,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组织、样式),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普心各章节总复习(选择题)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B、干涉活动C、反映活动D、返回联系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B、神经系统C、脑D、大脑皮层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原则D、主观性原则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弗洛伊德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A、脑B、客观现实C、实践活动D、主观意识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A、反映形式B、感应性C、反应活动D、心理现象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A、生物反映形式B、物理反映形式C、心理反映形式D、化学反映形式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A、感知活动B、思维活动C、想象活动D、意识活动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A、思维B、意志C、意识D、心理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
心理学填空题
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第一章人的心理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 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_、—测验法—和个案法等。
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6、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结构成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___性格。
8、心理的实质是大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10、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__、动机、―兴趣、信念及自我意识等。
第二章感知觉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_感受器__、传导神经和—神经中枢—。
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两大类。
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绝对__感觉阈限,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绝对感受性,它们在数量上成反比_____ 关系。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适应。
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 韦伯定律。
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8、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9、知觉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四种特性。
10、知觉形成的大脑信息的加工有_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两种形式。
11、“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对比现象。
12、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对比造成的。
13、红、橙、黄等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心理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外刺激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里的一种方法。
4.调查法调查法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活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5.测验法测验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
6.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二、填空题1.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3.“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说法的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4.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5.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6.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创立的学派称为格式塔心理学派。
7.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学派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三、案例讨论题四、实践应用题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名词解释1.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高层次心理活动,是指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的变化的觉知。
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填空题1.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实现。
2.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3.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我们判断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准主要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四个方面。
三、案例讨论题四、实践应用题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
从内到外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 II.气质 III.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个案法:第二章生理部分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组织行为学第八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一、分类
1、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每个个体完成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共同能力,包括思维力、观察力、语言力、想象 力、记忆力和操作力。即智力,IQ,智力的核心 是抽象概括能力,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特殊能力即专门能力,是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必 须的各种能力有机结合而成的能力。如教学能力、 管理能力、数学能力、写作能力、音乐能力等等。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进行组织管理活动
1.根据人的气质来调动积极性,合理用人 多血质适合社交性工作,胆汁质适合开拓性突击 性工作,黏液质适合一些监督核算职能工作,抑 郁质可以做一些研究工作。 2.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合理调 整不同气质的人员,形成气质互补的组织克服气 质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增加团队战斗 力。 3.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注意不同 气质的人对挫折、压力、批评、惩罚的容耐接受 程度的不同。
第二节 气质与行为
一、概述 一般人们称之为“性情、脾气” 在心理学上,把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的、 表现在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 内外倾向及灵活性等动力性方面个性心理特征, 称之为人的气质。 人的气质受个体的生物组织制约,具有先天性, 所以稳定性较强,但在强烈的刺激下可能改变
2、环境和教育,环境和教育是人的能力发 展的关键条件。
社会环境:外在条件,提供了肥沃土壤。
教育:主导作用。 3、社会实践因素。 决定性意义。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4.其他因素。包括营养、疾病和药物、个人 的爱好兴趣等。
三、能力对人行为的影响
1、活动进行的效率(不仅是意志特征) (职业能力测试)(最初工业心理学中的研 究,一个人适合做什么事、一件事情选择 谁来做) 2、劝说的方式(A、受影响方式 B、情还 是理) 3、不同的能力说明了不同的爱好(人愿意 做自己拿手的事),从而有不同的选择。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八章人格优选文档
二、人格差异
认知方式差异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
冲动型:快——准确性差 沉思型:慢——准确性高
二、系列型与同时型
系列型→一步一步分析问题 同时型→同时考虑多种角度
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依据内在标准 场依存型→依赖外在环境
气质差异
【识记】气质☞心理特 征
1、 心理活动→ 强度、速 度、灵活性与指向性→ 稳定
“五因素”特质理论
一、人格五因素模式: 1、情绪稳定性 2、外向性 3、开放性 4、随和性 5、谨慎性 二、NEO-R人格调查表
三、人格理论
人格类型说
一、20世纪30~40年代 二、德国 施特恩 三、三种模式 1、单一型模式——T型人
格 2、对立型模式——内向与
外向人格 3、多元型模式——阴阳五
行说
2、先天形成,受神经活动 制约
二、人格差异
【领会】【应用】气质类型
一、胆汁质☞黑旋风李逵 1、精力旺盛,争强好斗 2、粗枝大叶,表里如一 二、多血质☞浪子燕青 1、聪明灵活,情绪丰富 2、“自来熟” ,交情粗浅 三、粘液质☞豹子头林冲 1、沉着老练,安静稳重 2、内刚外柔,主动性差 四、抑郁质☞林黛玉 1、多愁善感,聪明多疑 2、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复杂性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格 ☞ 有机组合的 运动系统
复杂性☞
1、人格组合千变万化 2、人的行为多元化多层面
功能性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 的命运”
人格决定→ 生活方式 → 命运
人格功能性失调→软弱 、失控、变态
一、人格性质
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系统→多种 特征的组合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八章人格
(优选)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 八章人格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第八章个性倾向性一、个性倾向性的定义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它们反映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活动或行为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使人们彼此间的心理面貌、社会特性千差万别。
因而,个性倾向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需要的基本概念(一)需要是什么: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它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类别1.从需要产生或起源的角度看,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物性需要是指与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需要(1)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需要(如饮食、睡觉、呼吸、运动等)(2)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引起不愉快的刺激进行回避或防御)(3)性的需要(4)内发性需要(如好奇、探究反应等)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它们是人在生物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对文化学习、劳动、社会交往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各种要求。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即认对事物对象的需求,包括低级的(如食物、自卫、性等)和高级的(如豪宅、名车等)精神需要即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智力、成就自尊等方面的需求(三)需要的层次人的各种需要不是同时出现和发展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明确是概括出五种不同水平的需要:(由低到高)A.生理的需要,如饥饿、口渴B.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稳定性C.归属与爱的需要,如认同感、感情D.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E.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天赋、潜能的嫉妒发挥)三、中学生需要发展的主要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中学生的需要也不同儿童时期的需要,他们更加注重社会性的需要。
其主要特点有:肯定和尊重的需要、积极参与的需要、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四、需要的发展与培养(一)生活实践促进个体需要的发展(二)中学生需要的培养:建立合理、高尚的需要结构四、动机的基本概念(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心理学》第八章考试重点
第八章人格本章重点: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人格的结构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人格差异的表现4、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5、人格理论6、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人格性质一、人格的界定:(一)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本质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系统:某时刻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
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结构制约和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向。
作为动力体现在所有活动中。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属于人格的核心内容。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自我意识概念: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007.7)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2007.4)13,俗话说“江山易改,察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2007.7 名词解释)人格(2009.7 简答)29、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007.7 论述)3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二)系列型与同时型:左脑优势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其特点是解决问题时逐步分析,一环接一环地解决问题。
自我意识
第八章第五节自我意识定义: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
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通常包括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认知形式: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即“自我认识”;情绪形式: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恃、自卑、优越感、责任感等,即“自我体验”;意志形式: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等,即“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
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准备时期:1岁前的儿童没有自我意识,分不清自己和客体的区别,处于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自我感受;1岁以后的儿童开始能够区别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知道了自己和物体的关系,认识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2-3岁的儿童掌握了代名词“我”的含义,把自己看作行为的主体。
自我意识发展的发展时期:幼儿期(3-6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以成人的评价为自己评价的标准,以外部行为为评价对象,忽略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童年期(6-12岁)儿童自我评价的能力出现了新的飞跃:以自己所掌握的社会准则为评价事物的标准,不但评价外部行为,而且也评价内心世界,如动机目的等。
自我意识发展的相对稳定、成熟时期:青少年期(12-15岁)到青年期(15-25岁),青年的自我评价能力大大提高,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终于达到了成熟。
心理健康管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交通学院
心理健康管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交通学院第一章测试1.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参考答案:对2.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为中心,包括三个基本点: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
参考答案:主观幸福感3.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主观幸福感为中心,包括三个基本点: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
()参考答案:对4.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
()参考答案:对5.积极心理学相信:人既有产生问题的可能, 也有追求卓越的能力。
心理学必须转向于人类的积极品质, 通过大力倡导积极心理学来帮助人类真正到达幸福的彼岸。
()参考答案:对6.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重要本性。
()参考答案:对7.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从人存在的各种问题入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人解决一些困扰自身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恐惧等。
()参考答案:错8.心理学的三大使命()。
参考答案: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9.《塞利格曼的幸福课套装》包括以下()参考答案:《教出乐观的孩子》;《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真实的幸福》;《认识自己,接纳自己》10.()博士提出建立积极心理学的建议,并且把这种建议付诸了实施。
参考答案:塞利格曼第二章测试1.()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参考答案:自我意识2.从结构形式上看,有行动、情、意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有生理、心理、社会的自我意识。
()参考答案:错3.物质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能力、性格、气质、爱好、兴趣等的认识和体验。
()参考答案:错4.从自我观念来看,有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参考答案:投射自我5.重要他人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概念,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第八章 人格
第八章人格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感情、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X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
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复杂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法,甚至命运。
人格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包含:认知、情绪感情、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现象是人格的成分。
2.心理状态系统: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含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劳累状态等。
这些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3.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
包含需要、动机、兴趣、价值、世界观等。
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操作作用。
4.心理特征系统:包含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认知能力强,社会活动家人际交往能力强。
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和气。
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为核心的人风格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包含:①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含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②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感情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心理学题库之填空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第一章人的心理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___和___两大方面。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和。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个案法等。
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和__ 。
6、个性心理包括和两个结构成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和_______。
8、心理的实质是: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 ____的反映。
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和想象。
10、个性倾向性包括______、、_______、信念及自我意识等。
第二章感知觉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官的事物的的反映。
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数量上成_______关系。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_____________。
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
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反映。
9、知觉有、、、四种特性。
10、知觉形成的大脑信息的加工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八章-情绪情感
思考
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属于 什么?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这又属于 什么?情感,内隐的、稳定的
2、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 通过情绪表现出来,而已形成的情感又会影响情 绪的表现和变化。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反应; 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 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
绪; 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 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24个月时,分化出比较稳定的欢乐。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的作用--影响个性的形成
1、在生命的头几年中,在与不同人、不同事物的较长 期的接触中,由于成人对其的不同态度、方式,儿童 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
2、儿童由于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 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便会逐渐稳固下来, 形成为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体性格结 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急驶中的司机突然发现距车很近的地方有 个障碍物,就会产生应激状态,用急刹车防止事故 的发生。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作用: (1)积极反应:急中生智,力量倍增,个体智力、
体力都超水平发挥,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 其摆脱困境,人们通常在此时可做出平常做不到的 事情。 (2)消极反应:则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动 作紊乱,四肢瘫痪。
一、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 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和 行为的激发者。
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 习。
第八章 个性及个性倾向性1
主要观点 人的行为由本能所指引
赫尔 赫尔 赫布和柏林 托尔曼等
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习惯决定行为的方向
诱因与驱力紧密联系,在习惯导引下产生相应行 为
行为的原因是刺激偏离了人的最佳唤醒水平
人的行为受主观的期待、结果归因、自我认识、 目标认识等影响
(三) 动机的种类
1、动机的一般分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 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引起的活动满足某种生 物学需要。 社会性动机:它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
3、诱因理论
观点 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I(K,诱因) 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 动个体的行为。
4、唤醒理论
观点(赫布和柏林)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
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
1、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较低级的需要基础上所产 生的兴趣是比较短暂的。建立在精神文化需要基础上的兴趣,需要的满足常常会引起更浓厚 的兴趣。
2、认识越深厚,情感越丰富,兴趣也越浓厚。
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正如: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但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之间有很多相似的人格特征。 说明: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个性。 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所谓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人格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生理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如:“环境造就人” 说明: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心理 填空
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第一章人的心理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 ___和个性心理 ___两大方面。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___实验法_____、_____调查法_______、____测试法_______和个案法等。
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__发展性原则。
6、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结构成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 能力___、气质和___性格____、发展性原则8、心理的实质是:大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客观现实 ____的反映。
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10、个性倾向性包括__需要____、动机、___兴趣____、信念及自我意识等。
第二章感知觉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_____感受器、传导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___外部感觉_________和___内部感觉________两大类。
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__绝对感觉阈限___,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__ 绝对感受性_____,它们在数量上成_ 反比______关系。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___适应__________。
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____韦伯定律____。
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___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___8、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____持续性和顺序性_____的反映。
第八章自我心理
• 高一心理类型 爱好
• 高三心理类型 爱好 学生 人际
• 大学 心理类型 人际关系 理想 学生 爱好 团体
• 由于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个人行为自我调节与定 向的作用,因而其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联系正受 到社会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上,人们 高度关注他观意义上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而 较为忽略自我概念培养的重要性。
(二)自我监督
• 目标(意图、计划等)能驱动我们对心理和各种 感觉状态的感知,使我们知觉到自我和环境相互 作用的状况。
• 自我观察的对象除了有反应的失败、突然的环境 变化、社会的刺激等明显的变化,还有情绪、自 我概念、价值、自我注意倾向等潜在的变化、还 有自我评价、归因等后监督机制的效果。
• 自我观察的多重结果包括:与目标相关信息的收 集,动机的增强,监督事件出现的自我判断的反 应。
自我概念的功能1,经验解释系统
• 詹姆斯曾经提出过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 成功/抱负。
• 自我概念就象一个过滤器,进入个人心理世界的 每一种知觉,都必须通过这一过滤器。在知觉通 过这一过滤器的同时,它也被赋予意义,而所赋 意义的性质,则高度决定于个人已经形成起来的 自我概念。
• 当个人的既有自我概念消极时,每一种经验都会 被与消极的自我评定联系到一起。而如果自我概 念是积极的,则每一种经验都可能被赋予积极的 含义。
• 研究不同类型的目标(如自定和他定,内部和外部、表 现和掌握型的目标)对诸如学习、兴趣的维持、努力的 保持的影响。
• 提出了两种影响目标设定过程的影响源,一种是与自我 相关的因素如需要、动机等;另一种是外界的情景因素, 如与年龄水平相适应的社会要求和一般的期望等。
• (二)目标认知
• 目标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动机和价值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的多面性
三元理论(斯腾伯格)
– 观点: – ①智力包括的三个方面的亚理论,即智力成分亚理 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 ②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 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 ③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和 的心理活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适应环境、塑 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 ④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 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 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 与能力的关系
–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 – 知识、技能不等于能力,但有密切的关系。
• 能力、才能和天才
– 才能:多种结合在一起的以完成某种活动的 能力为才能。 – 天才:能力的高度发展称天才。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
•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 特殊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言语分量表
• • • • • • 知识 理解 算术 类比 数字广度 词汇
操作分量表
• • • • • 数字符号 图形完整 木块设计 图片排列 组装物体
• 智力测验的标准化
– 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 – 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确定标准化样本。 – 标准化过程: – ③施测程序的标准化。 – ④统计结果,建立常模。 – 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 – 效度:测验的有效性。
智力的PASS模型
– 人物:Naglieri & Das – 观点: – ①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 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 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 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活 动,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 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 – ②三个机能系统之间有一种动态的联系,注意、信 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智商分数的频率分布
人群中的比例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2.2 <70 <85 <100 <115 <130 13.6 13.6 2.2 <145 34.1 34.1
0.1 <55
0.1 >145
各阶段学习成绩与智商的关系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小学 中学 大学 研究生 low high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量
• 智力测验的先驱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 智力年龄:简称智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 目所属的年龄。 – 智商:也称智力商数,用IQ表示。其公式为: 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WAIS-R的结构
能 力 的 二 因 素 说 图 示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 智力成分所构成。
– 空间智力(毕加索) – 音乐智力(斯特拉夫斯基) – 言语智力(李敖) – 逻辑数学智力(爱因斯坦,陈景润) – 人际智力(甘地,特丽莎教母) – 内省智力(弗洛伊德,荣格) – 身体运动智力(李小双)
• 表现早晚的差异 • 结构差异 • 性别差异
– 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 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 – 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
•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 遗传的作用 – 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
• 产前环境的影响 • 早期经验的作用 • 学校教育的作用
– 实践活动的影响 – 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 童年期和少年期
– 是某些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三四随到十 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
• 18~25岁
– 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 是不同的。
• 流体与晶体
– 中年之后流体智力有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 力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
• 成年期
– 是能力发展的稳定时期,常出现富有创造性 的活动。
• 个别差异
– 能力发展趋势有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 达到高峰时间晚;反之发展慢,达到高峰时 间早。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 发展水平的差异
– 超常者与智能不足者 – ①超常者是智力高度发展。 – ②智能不足表现为智商在70分以下。 – 优越的自然素质是超常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 理想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能力的结构
• 能力的因素说
– 1.独立因素说
• 人物:桑代克 • 观点: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 的。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 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 • 批评: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所得到的 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不独立
二因素说
– 人物:斯皮尔曼 – 观点: – ①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 一般因素(G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 特殊因素(S因素)。 – ②G因素决定了人们不同智力作业时有相关, 而因为S因素的存在作业成绩不是完全的相 关。 – ③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 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
– 发展:流体能力20以后达到高峰,30岁后随 年龄增长而降低;晶体能力一生一直在发展, 25岁之后发展速度趋缓。 – 关系:晶体能力依赖于流体能力,然而流体 能力高者居于贫乏的智力环境中,晶体能力 的发展将是低下的。
•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 能力,即智力。 –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 项活动的能力,是在操作技能基础上发展而 来的。 – 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 来的能力。
能力:你的潜力在哪里
主讲:许炯
第一节 能力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 内涵
– 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 理解
– 能力表现在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 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 – 能力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活分不开。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 知识与技能
–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 动作系统,活动方式有时表现为操作活动, 有时表现为心智活动。
•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 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 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 划分标准:根据能力在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 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 系。 – 内涵: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 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 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能力 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与社会文 化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