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10章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10章 病人心理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角色行为缺失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因其他角色冲击病人角色,从事 了不应承担的活动。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角色行为缺失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1)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怀疑 自我能力,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 惧不安。 (2)自我感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 情况。 (3)由于得病而“因祸得福”,期望 继续享有病人角色所获得的利益。
病人:是患有各种躯体疾病、 心理障碍或精神性疾病的个体, 不论其求医与否,均统称为病人。
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病人角色是指那些与医疗卫 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 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 人群。
一、病人角色
病
1.享受医疗服务
人
2.被尊重和了解
角 色 的
3.对病情的知情同意 4.保守个人秘密
(一)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 (二)患病期间的刺激需要 (三)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四)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要 (五)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六)患病期间的自我成就需要
1.许多疾病本身就是对安 全需要的威胁。
2.患病时,日常有规律的 生活秩序受到干扰,也 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 常体验到深深的孤独, 热切盼望亲人的呵护。
为
的
社会文化背景及关于疾病的教育和经验有关。
影 响 (3)医疗保健机构的可用性以及可接受性等。
因 素
(4)社会经济状况也可影响一个人的求Hale Waihona Puke 行为。(二)病人的遵医行为
病人的遵医行为是指病人遵照医嘱进行检查、 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行为。
1.影响病人的遵医行为
①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点,不同的人群特点对 疾病治疗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第十章-态度和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学习态度的实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态度。
对于该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态度经常表现为趋避、喜恶等,这些倾向性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
如某教师虽然对调皮的学生有排斥、回避的倾向,但不一定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
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二)态度的结构态度的结构比较复杂,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理解品德这一定义时,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第二,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第三,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虽然品德离不开道德,但是品德与道德也是有区别的。
具体表现为:第一,二者的来源不同。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来源是社会需要;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其来源是个体需要。
第二,二者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道德是对社会关系的理性反映,品德是对个体道德需要与道德要求的关系反映。
第三,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
道德一经确立就会以文字、传统、舆论等形式进行表现,品德则是以个人信念、理想、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等方式进行表现。
认知心理学-第十章--问题解决(1)
知识库
新生 知识
先期 知识
无关 知识
算子 约束
设计 任务
(输入)
提取任务 信息
•厂家信息 •产品信息 •设计要求 •用户信息
搜索先期 经验
•形象功能 •公司要求 •吸引消费者 •体现创造性
确定算子
•广告设计 通用算子 •特定任务 专用算子
任务表 征
(输出)
广告设计专家任务理解过程模式图
界定含混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 界定含混的问题是指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 状态没有清楚的说明,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 的说明,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抗性问题(adversary problem) 解决对抗性问题时,人们不仅要考虑自 己的解题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还要受对 手解题活动的影响。
实验五
目的:通过比较广告设计专家、新手和生手的问题表 征,研究广告设计专家的问题表征特点及过程。
任务:用30分钟为一种假想的家用机器人设计一张招 贴画形式的广告方案。
被试:专家9人;新手20人;生手20人。 材料:广告设计任务说明;引导式问卷, 口语纪录分析。
时勘,傅小兰,王辉,张侃,郭素梅. (1998). 广告设计专家的任务理 解过程。《心理学动态》, 6(1), 58-63。
如果一个问题得到了正确的表征,可以说它已解决了一半 (Simon,1986)
有时按常规方式表征的问题难以求解,但若换一个角度来表征 同一个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Simon,1991)
三、问题解决策略
策略是人对信息加以操作的办法、计划、方案, 它使人的认知活动成为有组织的有机的统一体
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 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
普通心理学-第10章-情绪
如抑制推理、辨别,使人的自制力降低,降低工作学习效率 。
(二)情绪状态及其分类
情绪状态: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 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心境
比东晋较时平,静前秦而一持直想久吞的并情晋王绪朝状,秦态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 心去攻境打具晋有国。弥晋漫国派性大:将它谢石使、个谢玄体领对八所万兵有马事迎战物。都苻有坚当着然同
人以更为是易敌受人影追响兵。又到了。
心境的三个典型特点 ➢第一,缓和而微弱; ➢第二,持续时间较长; ➢第三,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43
激情
激情
这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 状态。
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 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
激情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如 盛怒时,全身紧张,怒发冲冠等。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一、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二、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三、情绪的分类
一、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一)什么是情绪 以个体的愿望和需
要为中介的一种心 理活动。
情绪的三种组成成分
主观体验
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 绪情感的心理内容。
外部表现
19
② 皮肤电反应(GALVANIC SKIN RESPONSE,GSR )
皮肤电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在一般情况下,皮肤具 有一定的电阻参数。而当人在情绪状态时,皮肤内 血管或舒张或收缩,汗腺分泌也会发生变化,这便 会引起皮肤电阻的变化。通过对皮肤电流的测量和 记录,就可以测定情绪反应。
心理学练习题(第十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十章)一、填空题。
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总体上来看呈正态分布。
3.特殊能力是一般能力在具体活动中的具体化。
4.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5.巴甫洛夫发现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
6.才能的高度发展即天才。
7.当个人把某个群体作为一种尺度,使自己行为有所参照,那么这个群体被称之为参照群体。
8.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9.气质具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二、选择题。
1.具有核心意义的性格的结构特征是(D)A、理智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态度特征2.在智力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是(D)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能力3.下列哪种是人的特殊能力(C)A、观察力B、记忆力C、节奏感D、注意力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人的个性的(D)A、整体性B、稳定性C、社会性D、独特性5.“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属于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6.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序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7.个性的个别性集中表现在(C)A、个性倾向性系统B、自我意识系统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D、动力特征系统8.巴甫洛夫发现神经系统具有(D)三个基本特性。
A、强度、指向性和平衡性B、强度、指向性和灵活性C、强度、平衡性和稳定性D、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9.与神经系统类型安静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0.人在生产劳动、技术操作和体育运动等方面的能力,一般称为(B)A、认识能力B、操作能力C、社会交往能力D、计算能力11.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C)A、兴趣爱好类型B、性格类型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D、动机需要类型12.“活泼好动,行动缓慢”是人的下列哪种特征的表现(B)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13.一般能力中核心成分是(D)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能力14.在记忆时,有的儿童善于视觉记忆,有的善于听觉记忆等,这属于儿童(A)的差异。
心理学第十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心理特征一、名词解释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识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才能与天才:是指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才能既包括一般能力,又包括特殊能力。
天才是指才能的高度发展。
它是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够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5、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大脑的解剖生理特点,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智力:即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7、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为了避免计算中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又叫比率智商,以后韦克斯勒又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二、填空题1、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又叫智力。
2、特殊能力是为完成专门或特殊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3、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
4、勤能补拙说明了性格的勤奋能弥补能力不足心理原理。
5、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大多数人素质相差不大,他们的智力发展的差异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造成的。
7、智商表示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的关系,即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
8、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个体的能力水平与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
9、能力测验就是确定能力的广度和发展水平。
10、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的心理原理是气质的稳定性。
11、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可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2、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的人是希波克拉特。
13、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心理学第十章
第十章1、人际交往:动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非规范性的关系.2、人际交往的条件:交往双方共同理解并使用的符号系统、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信息接受者有适宜的心理准备。
3、交往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渠道、接受者。
4、信息的转换有两个基本操作:编码和译码。
5、根据社会个体人际反应的外部表现,可分为:外露型、内涵型、伪装者。
按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分为:血缘型、地缘型、业缘型。
根据对需要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把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含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情感的需求。
依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将人际关系分为:谦让型、进取型、分离型。
根据人们交往的相互关系,可将人际关系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分离型。
根据人际关系的维系程度,人际反应方式分为:稳固型、松散型、偶发型。
6、简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及意义?答: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
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动机是人际交往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调节因素,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交往手段。
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心理因素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交往不同的思想基础,动作特征、感情色彩、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包括低层次(低水平人际关系)、中等层次(一般水平的人际关系)、高层次(高水平的人际关系)。
7、人际交往的意义:个体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促进个体心理发展、有助于形成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8、论述人际认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人际认识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人际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从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认识,毫无所知,就不可能有人际交往,也不能建立人际关系。
第10章 病人心理
认知行为治疗 适应角色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一、不同病期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康复期病人的心理特征
不良情绪:躯体病残的病 人往往存在焦虑、抑郁、 孤独、愤怒等负性情绪
自残、自杀、伤害别人
错误认知:丧失部分功能 和特性,失去生活自理能 力,悲观绝望,不愿与他 人交往接触,回避甚至拒
绝接受康复治疗
医学心理学(第7版)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 第二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与基本干预方法 第三节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
重点难点
掌握
病人角色的概念及基本要素;病人角色的适应问题;影响求医行 为的因素;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和基本干 预方法。
熟悉
病人的心理需要;求医行为的原因、类型和影响因素;病人心理 干预的基本方法;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
人格类型
A型 竞争性强 高成就取向 攻击性强急躁 缺耐性 觉时间不够用
B型 从容不迫 心胸开朗 与人为善 不过分争强好胜 随遇而安
C型 沉默寡言 抑郁内向 逆来顺受 忍气吞声 任人摆布 无助无望
第二节
吸烟、酗酒和网络成瘾
第三节
饮食、锻炼与肥胖
第四节
性行为与艾滋病预防
第十章
病人心理
作者:方建群 作者:杨小丽
对医师的信任和满意程度 急性病病人、重症病人和住院病人
遵
医
行
慢性病病人和轻症病人
为
病人的主观愿望和医师治疗措施的 吻合程度
服用的药物多、服用方法复杂、以 及治疗方式操作复杂
老年人、文化水平低、智力低下者
医学心理学(第7版)
三、病人的心理需要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单选题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 )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体验2.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 (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3.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4.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5.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 ( )。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D.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6.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文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7.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字形曲线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8.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挫折时会产生的反应?( ) A.情绪性反应B.理智性反应C.个性变化D.智力变化9.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 ( )。
A.习得动机B.外在动机C.社会性动机D.主导性动机10.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 ( )提供了支持。
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11、下列哪个概念是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的?A、人本主义B、存在主义C、自我实现D、自我意识12、下列哪个理论强调成功与失败的内外在因素的分析?A、双因素理论B、激活理论C、归因理论D、认知理论13、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
第十章情绪、情感及情操四川文理学院欧胜虎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 .由某种刺激所引起的个体自觉的心理体验叫( )。
A情绪B表情C情感 D 情操2 .情绪所涉及的面部和身体变化叫( ) 。
A情绪B情感C表情 D 情操3 .下列不属于表情的是()。
A面部表情B姿态表情C口干舌燥D语调表情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类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 )。
A快乐 B 悲伤 C 惊奇 D 恐惧5 .下面哪项不是情绪的功能( )。
A 适应功能B 组织功能C 信号功能D控制功能6.人的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悲哀、恐惧和()A愤怒B惊奇 C 厌恶D喜欢7.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感情是( ) 。
A情绪B情感C情趣D情操8 .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属于情感中的( )。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宗教感9.达到盼望的目的、紧张解除后继之而来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B悲伤C惊奇D恐惧10.建立在人际认知基础上,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和表现的情感是()。
A情绪B自我意识情感C情操D人际情感11.情操是一种与信念相联系、带有理性色彩的复杂情感,包括()、理智感、美感、宗教感等。
A幽默感B自豪感C道德感D成就感12.八荣八耻是我们社会提倡的( )。
A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D宗教感13.我们在观赏大自然美景时心旷神怡的愉悦属于( )。
A 理智感B 美感C 道德感D宗教感14.对科学的热爱;真理的追求;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等,诸如此类的感情都属于( )。
A 理智感B 美感C 道德感D宗教感15.( )是宗教信仰者对其所信奉的超自然物的精神感受和直接体验。
A 理智感B 美感C 道德感D宗教感16.平日里,当我们得到老师的表扬时会非常高兴,当学习退步时会感到忧愁,看到令人气愤的事情时会愤怒。
这种高兴、忧愁、愤怒的感受,都叫做()A性格B情绪C意志D内心需要17.人的情绪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A喜、怒、哀、乐B惊喜、悲愤 C 喜、怒、哀、惧D百感交集二、多项选择题(五选二,每小题2分)1.在我国的古典文献中,《礼记》提出“七情”说,即喜、怒、()、()、爱、恶、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0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
1. 自发性的笑
哭
(一)
2. 诱发性的笑
(二)
笑
恐惧
(三)
1. 本能的恐惧
(四)
愤怒
2.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 怕生
4. 预测性的恐惧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及趋势
二、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1.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 成分不断增加 2.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 性动因不断增加 3. 表情的社会化
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 手段
(一) (三)
(二) 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四)
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 作用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
四、 有关情绪发生的理论
1. 怕 2. 怒 3. 爱
1.泛化阶段( 0~1岁) 2. 分化阶段( 1~5岁) 3. 系统化阶段( 5岁以后)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及趋势
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 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1. 丰富化 2. 深刻化
(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思考练习题
1.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有哪些? 2. 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儿童有什么作用? 3.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实践练习题
1. 选择某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在活动中情绪的表现及教师的引导情况。 2. 选择某一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理智感的发展情况。 3. 设计一个促进学前儿童情绪调控的活动方案。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
一、 情绪情感的定义
(一)主 观体验
(二)生 理唤醒
(三)外 部行为
10心理学 第十章 社会性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一、概述1、社会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概念(1)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的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2、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1)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
(2)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3)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3、研究社会性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二、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1、亲子关系(1)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①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社会性反应的阶段。
在此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对一个精致的面具也会表示微笑。
②3~ 6个月:有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
这时期婴儿对母亲和他门门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即”认生”的出现。
③0.5~ 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婴儿从六七个月开始,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注。
(2)依恋的类型:回避性;安全型;反抗型(3)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①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②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4)良好依恋的形成①注意“母性敏感期”的母子接触②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儿童的长期分离③父母对儿童发出的信号要做出反应,并与儿童之间要保持身体接触(5)亲子关系的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6)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①家庭结构②父母的婚姻关系、教养方式和自身素质③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7)亲子交往的引导:①家长必须了解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②父母应该了解亲子交往的技巧。
心理学第10章 情绪
联系:
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7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信号功能 组织功能
8
二、情绪的维度与极性
内涵
情绪的维度(di mension)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
Ok, be a man please!!!
40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41
一、早期生理学观点
William James (1884):外周理论
情绪发源于躯体体验(内脏、骨骼肌)
Carl Lange (1885):James-Lange 理 论
血液系统的作用
Cannon (1927) and Bard (1934)
观点
愉快-不愉快;弱强度-高强 度 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 紧张-松弛 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 激活水平 强度、相似性、两极性
结构
环形
三维 倒锥体
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 信度
10
11
效价(valence)或者 愉悦度(pleasure) 喜欢或讨厌的程度;其 理论基础是正负情绪的分 离激活
情绪:喜怒哀惧皆有因
1
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
2
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
3
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
4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5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
情绪和情感概念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个体
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个体对其知觉到的处境的复杂反应,包 括生理唤醒、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等方面。 构成: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单选题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 )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体验2.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 (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3.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4.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5.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 ( )。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D.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6.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文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7.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字形曲线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8.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挫折时会产生的反应?( ) A.情绪性反应B.理智性反应C.个性变化D.智力变化9.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 ( )。
A.习得动机B.外在动机C.社会性动机D.主导性动机10.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 ( )提供了支持。
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11、下列哪个概念是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的?A、人本主义B、存在主义C、自我实现D、自我意识12、下列哪个理论强调成功与失败的内外在因素的分析?A、双因素理论B、激活理论C、归因理论D、认知理论13、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心理学-第十章 智能
第十章智能一、单项选择题1.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称为()。
A.技能B.技巧C.天才D.才能2.音乐能力、绘画能力属于()。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认知能力D.社交能力3.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C.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大小4.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A.创造力B.抽象概括能力C.记忆力D.想象力5.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是()。
A.能力B.知识C.技能D.常识6.空间感知能力强的人,最适合的职业是()。
A.律师B.画家C.音乐家D.推销员7.下列能力中,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A.音乐能力B.数学能力C.操作能力D.想象力8.智力二因素论是()提出的。
A.瑟斯顿B.吉尔福特C.卡特尔D.斯皮尔曼9.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少的能力是()。
A.流体智力B.人际智力C.模仿能力D.晶体智力10.吉尔福特认为三个智力维度中,()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
A.产品B.内容C.操作D.单元11.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能力B.思维力C.观察力D.记忆力12.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称之为()。
A.一般能力B.创造能力C.模仿能力D.操作能力13.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形态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维结构论14.一般情况下,人的()在中年之后处于下降趋势。
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言语智力D.人际智力15.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中的S因素是指()。
A.一般因素B.特殊因素C.流体因素D.晶体因素16.刘翔110米跨栏成绩好可能是因为他()智力好。
A.视觉一空间B.自知C.运动D.逻辑一数学17.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取成分的心理学家是()。
A.提出三元智力理论的斯腾伯格B.提出PASS模型的达斯C.提出智力群因素论的瑟斯顿D.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加德纳18.斯腾伯格认为在智力成分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现代社会心理学 第10章 相符行为
①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无一次发生从众行为。 ②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的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即从众反应平均每 12次中就有九次。③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的三分之一次的从众反应,即每 12次中就有四次发生从众行为。
二、 众从行为产生的条件
(一) 少数派成员内部的特征
1. 一致性 2. 独立性 3. 权威性
(二) 多数派成员内部的关系
1. 多数派成员内部的意见分歧 2. 多数派内部缺乏群体凝聚力 3. 多数派成员不明确所遭遇问题的真实情况
三、 研究众从行为的意义
社会要产生强大的变化和发展,就需要改革者对多数人施加压力,即少数派 提出一种新异的思想或观点,供多数派选择,用于评价自己原先的立场。渐渐地, 多数派中有些成员转到了少数派这一边。如果这个过程加速进行,最后将使原 来的少数派实际上变成一个新的多数派。多数派中的陈腐观点再次被新的少数 派颠覆,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人类的知识逐步接近绝对真理,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当然,少数派在改革的过程中常常要经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很可能导致失败,甚至 牺牲自由和生命。
在服从领导或服从权威的问题上,要注意反对盲目的服从。盲目服从可以 表现为对领导或权威的盲目崇拜,毫无原则地听从权威的命令,这是失去个性化 的体现。
一、 顺从概述
(一) 顺从定义及其分析
顺从是指对他人的请求作出肯定的答复。顺从行为每天都在发生,它使 人们改变起初的意见,向别人妥协。比如,推销员使得起初并没有购买意愿的 顾客最终购买了自己的产品,某同学劝说本打算去看电影的同学改变意见和 自己一起踢球,或者朋友在你的软磨硬泡下接受了你的邀请去跳舞,这些都是 顺从行为。
心理学第十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十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马斯洛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情绪的三个基本维度?A. 强度B. 持久性C. 愉悦度D. 稳定性答案:D3.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的遗忘速度是怎样的?A. 逐渐加快B. 逐渐减慢C. 先快后慢D. 保持不变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自我效能理论中提到的自我效能感的来源?A. 直接经验B. 替代经验C. 口头说服D. 情绪状态答案:D5. 以下哪个是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的“肛门期”?A. 1-3岁B. 3-6岁C. 6-12岁D. 12岁以上答案:A6.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感知、注意、记忆、思维B. 感知、注意、情绪、思维C. 感知、情绪、记忆、思维D. 注意、情绪、记忆、思维答案:A7. 以下哪个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A. 经典条件反射B. 操作性条件反射C. 观察学习D. 社会交换答案:C8.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什么?A. 建立信任感B. 发展自主性C. 形成自我同一性D. 获得亲密感答案:C9. 以下哪个不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A. 幸福感B. 个人优势C. 心理疾病D. 人生意义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A. 重视情绪和行为的相互作用B. 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C. 侧重于过去经历的影响D. 以药物治疗为主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中一个或多个认知,使之与其他认知保持一致。
2. 描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心理健康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2.压力3.压力源4.挫折5.心理防御机制6.压抑7.投射8.退行9.升华10.焦虑障碍二、单项选择题1.压力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提出,他是( )A.薛利 B.华生 C.斯金纳 D.马斯洛2.那些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被称为(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3.那些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被称为(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4.那些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包括个人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等,被称为(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5.那些常见的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被称为(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6.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反应,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这是压力下的(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防御反应 D.免疫反应7.适当压力下的个体会产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这是个体适应的(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防御反应 D.免疫反应8.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一帆风顺的人一旦遇到打击就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而人生坎坷的人,同样的打击却不会引起重大伤害,这种情况说明影响压力感受的原因是(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9.当你在安静的书房看书,忽然听到走廊里响起一串脚步声,如果认为是将要入室抢劫的坏人来了,就会惊慌恐惧;如果认为是朋友来拜访,就会轻松愉快。
这种情况说明产生压力感受的原因是()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10那些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胜好强、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求效率、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的人属于()A.A型性格特征 B.B型性格特征 C.AB型性格特征 D.0型性格特征11.那些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工作要求不高、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地人,属于() 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AB型性格 D.O型性格12.如果刺激过强过大,会使人感到眩晕、发懵、不知所措,常会出现“类休克状态”,比如,突然听到亲人过世,大多数人会发愣、惊慌,甚至歇斯底里。
以上情况是个体经历压力到解决问题中的( )A.冲击阶段 B.安定阶段 C.解决阶段 D.回顾阶段13.当事人在经历了震惊、冲击之后,努力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设法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知功能,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或争取亲友帮助。
以上情况是个体经历压力到解决问题中的( )A.冲击阶段 B.安定阶段 C.解决阶段 D.回顾阶段14.一个人在单位受气,回到家打妻儿;一个人被社会所抛弃容易走上暴力违法犯罪之路。
这种受到挫折后的反应是(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升华15.个人遭到挫折后,可能陷入一种想像境界中,就好像“白日梦”,即暂时离开现实,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来获得满足,这是一种对待挫折的非现实的方法。
被称为( ) A.攻击行为B.冷漠 C.幻想 D.升华16.有的人在长期遭受挫折,又对改变现状感到无力无望时,可能会表现出下列哪种反应?(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升华17.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情境中时,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这些方法统称为(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心理防御机制18.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借此保护自己。
这是(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心理防御机制19.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
如,一些吸烟者否认“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法,依然我行我素。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A.否认 B.幻想 C.压抑 D.投射20.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像自己是一个英俊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 A.否认 B.幻想 C.压抑 D.投射21.一个人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A.否认 B.幻想 C.压抑 D.投射22.有些人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是他人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A.否认 B.幻想 C.压抑 D.投射23.有的人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A.反向 B.转移 C.退行 D.文饰24.将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小的对象身上。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A.反向 B.转移 C.退行 D.文饰25.有些人当受到挫折后会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回到儿童水平。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A.反向 B.转移 C.退行 D.文饰26.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如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可爱的。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A.反向.B.转移 c.退行 D.文饰27.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的欲望没有达到的痛苦。
如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或有其他特长,而使自己能够得到满足。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 A.反向 B.转移 C.补偿 D.升华28.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 )A.反向 B.转移 C.补偿 D.升华29.有些人常常以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简单地以个别事件来断言全部生活,一叶障目。
这种不合理观念是( )A.绝对化 B.以偏概全 C.不该发生 D.无限夸大30.有些人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像得非常糟糕、可怕。
结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来越恶劣,最后难以自拔。
这种不合理观念是( )A.绝对化 B.以偏概全 C.不该发生 D.无限夸大31.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都是某类恐惧症常见的症状。
它属于( )A.广场恐惧症 B.社会恐惧症 C.特殊恐惧症 D.高空恐惧症32.有些人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思想和行动。
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性的行为就会感到非常焦虑。
这种人属于()A.特殊恐惧症 B.恐慌障碍 C.恐惧症 D.强迫症三、多项选择题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没有衰弱的表现,而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完好的状态?( )A.生理上 B.心理上 C.社会适应 D.道德上 E.自我2.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B.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C.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D.生理上是否具有疾病和残疾E.家庭和婚姻是否完美与和谐3.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哪几个等级?( )A.一般常态心理 B.轻度心理障碍 C.轻度失调心理 D.神经质状态 E.严重病态心理4.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看法,我们可以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 A.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B.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C.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D.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E.有良好的环境适应用能力5.我们将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
压力源的类型主要有(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 D.文化性压力源 E,道德性压力源6.人在压力状态下的身体反应大致可分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 B.第二个阶段即抗拒 C.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D.第四阶段恢复阶段 E.第五阶段使回忆阶段7.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 )A.自主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免疫系统 D.循环系统 E.呼吸系统8.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积极的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它们包括( )A.警觉 B.注意力集中 C.思维敏捷 D.精神振奋 E.力量增强9.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人的压力感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E.环境10.个体从面临压力到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有( )A.冲击阶段 B.安定阶段 C.解决阶段 D.恢复阶段 E.总结阶段11.指出正确地应对压力的常用方法( )A.了解自己 B.劳逸结合 C.加强体育 D.积极面对 E.改变不合理观念12.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各种可能的反应。
主要有(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否认 E.投射13.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哪几类?( )A.建设性防御 B.替代性防御 C.掩饰性防御 D.逃避性防御 E.攻击性防御14.应对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正确的应对策略有( )A.正确认识挫折 B.改变不合理观念 C.加强修养 D.犹化人格品质E.勇于实践15.以下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 )A.此事不该发生 B.以偏概全 C.无限夸大 D.恐慌障碍 E.性情急躁16.指出下列属于焦虑障碍的类型( )A.广泛性焦虑障碍B.恐慌障碍 C.恐惧症 D.强迫症 E.创伤后应激症17.指出下列正确对待焦虑的应对策略( )A.认清焦虑状况C.运用想像减轻焦虑E.接受专业治疗B.学会放松自己D.进行理性思考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心理健康?2.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4.什么是压力?(简述压力的含义。
)5.引发压力的原因有哪些?6.压力会带来什么样的身心反应?7.影响人的压力感的因素有哪些?8.人们处理压力有哪些方法?9.什么是挫折?挫折后的反应有哪些?10.简述克服焦虑有哪些应对策略?五、论述题1.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挫折后的应对策略?2.举例说明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焦虑障碍包括哪几种类型?分别说明。
六、案例分析有些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成绩很好,可是一旦到了重大赛事中,成绩就下降。
有些学生平时测验考试成绩一向很好,可是到了高考考场,一想到这是决定命运的考试,身上就开始发抖,脑子就开始迷糊,越是想着:“这样下去会完蛋的!”越想越紧张,最后脑子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