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 第十章

基础心理学 第十章
基础心理学 第十章

授课教案设计(10)

最新专升本教育心理学试题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2013-3-4 14:56:23 浏览数:84 本站原创 yeluseo 【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0)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D。研究者一般将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两类。其中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因此,答案为D。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D。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问题的解决。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考&试大$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D。 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因此,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答案为C。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答案与解析:选A。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因此,答案为A。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心理学-第九章 人格

第九章人格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极易出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现象。这反映的性格的特点是()。 A.向师性B.依赖性C.可塑性D.独特性 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3.“性格决定命运”突出了人格的()。 A.独特性B.社会性C.稳定性D.功能性 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5.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D.功能性 6.人格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这说明人格具有()。 A.整合性B.独特性C.稳定性D.社会性 7.按照典型气质分类,《红楼梦》中王熙凤和林黛玉分别属于()。 A.胆汁质和黏液质B.胆汁质和抑郁质C.多血质和抑郁质D.多血质和黏液质 8.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是()。的特点。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9.豹子头林冲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0.3岁左右基本成熟的自我是()。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现实自我 11.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这是()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的是()因素对人的影响。 A.社会文化B.家庭环境C.自然环境D.早期经验 13.人格结构中自我的作用主要是()。 A.追求各种生理需要B.抑制本我的冲动C.追求完善的境界D.调节矛盾 14.超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满足原则 15.关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A.人格由三个层次构成 B.人格的三个层次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C.自我位于人格的最高层次 D.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反之,则会产生心理疾病 16.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中,对应强、不平衡神经活动的气质类型的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7.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倾向性 18.多血质对应的神经活动类型是()。 A.强、不平衡B.强、平衡、灵活C.强、平衡、不灵活D.弱 19.“活泼好动”属于()的表现。 A.能力B.气质C.兴趣D.意志 20.性格中的谦虚骄傲、自尊自卑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理智特征

专升本学前教育心理学课本重点

一、绪论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0-6.7岁) 2.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②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③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关键期、危机期) ④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关键期和危机期的定义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3岁、7岁11-12岁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 4.对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认识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 (二)发展性 (三)教育性 6.观察法及其运用是的注意事项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1.观察前要做好准备,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目确定观察目的和记录要求 2.观察室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最好不要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对象 3.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还应记录引起行为的诱因。记录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也可采用适当的仪器设备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校场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0-1个月) 1.新生儿无条件发射的种类 刚出生的儿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的本能活动—‘无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食物发射 (二)无条件防御反射 (三)无条件定向反射 (四)抓握发射 (五)巴宾斯基发射 (六)惊跳反射

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复习过程

第一节概述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行为、社会意识 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互动 社会行为勒温 B=f(P,E) 研究对象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和范围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时间: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哲学思辨内容: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启蒙期)人物:康德、卢梭 时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特点:观察 简史(形成期)人物: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概述(霍兰德)时间:始自20世纪20年代 实证分析阶段 (确立期)特点:描述转向实证研究,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 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方法档案法 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社会学习论 社会交换论 理论符号互动论 流派精神分析论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概述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 家庭;2 学校;3 大众传播媒介;4 参照群体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概念 按角色获得方式分: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分: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 社会角色分类按角色的功能分: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社会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社会化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与自我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概念自我的概念 自我自我的结构 自我概念的功能: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 解释经验;3 决定期待自我、身份与自尊身份的定义 身份 身份的特点 自尊的概念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 自尊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 自尊的测量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一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中国心理学家一般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B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C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课后习题

第三章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___________。 A.情绪 B.动机 C.思维 D.需要 ( )2、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 B.动机与生理 C.动机与目标 D.动机与行为效果 ( )3、按照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结构,当一个人希望成功的动机高,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低的时候,他最终的(合成)成就动机是怎样的? A 高 B 低 C 中间程度 D 难以确定 ( )4、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有他人可以依靠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扰等各种问题,这种依靠他人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之 为。 A、控制感 B、自我效能感 C、习得性无助感 D、社会支持感( )5、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正比B.反比C.正U型曲线D.倒U型曲线( )6、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 B. 动机 C. 需要 D. 思维 ( )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________线反映的是完成简单任务时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 )8、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具有力求成功动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__________的任务。

A.10% B.20% C.50% D.100% ( )9、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 A. 原发性动机 B. 继发性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外源性动机( )10、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原发性动机和。 A. 生理性动机 B. 继发性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外源性动机( )11、成就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动机 B.生理动机 C.社会赞许动机 D.交往动机 ( )12、交往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性动机 B.生理性动机 C.物质性动机 D.原发性动机 ( )13、中国谚语中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 A.习得性无助B.社会懈怠C.泛化D.条件反射( )14、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 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 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 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 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 )15、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A. 归因B. 期望C. 需要D. 教育 ( )16、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A、较强 B、中等 C、较弱 D、无规律可循 ( )17、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 )18、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所引起的内在促动力量是。 A 动机B驱力C需要 D 渴望 ( )19、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 A、从事简单的工作,动机强度中等时成绩较好 B、从事困难的工作,动机强度较低时成绩较好 C、从事难度适中的工作,动机强度较高时成绩较好 D、无论何种难度的工作,动机越强成绩越好 ( )20、用心理学解读“艺高人胆大”,则“艺高”是指,“胆大”是指。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一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B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C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心理学基础第九章 参考答案

第九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CCD 6-10.BBBDA https://www.360docs.net/doc/3711064295.html,BAA 16-20.BDDBA 21-25.ABAC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D 3.BC 4. ABC 5.ABD 6.ABD 三、填空题: 1、本我 2、中心特质 3、气质 4、投射式测验 5、双生子研究法 6、内在动力组织 7、表面特质 8、自我实现 9、投射测验 四、判断改错题: 1、对 2、错,“因而都没有好坏之分”改为:“其中气质和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则有好坏之分” 3、对 4、错,“本我”改为“自我” 5、错,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跨情景的稳定性。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 1、压抑、退行、合理化/文饰作用、投射、反向作用、转移、升华中的任意四种,举例

2、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 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 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是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 3、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 ⑴本我 ⑵自我 ⑶超我 4、卡特尔16人格因素测验 艾森克人格问卷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五因素人格问卷 罗夏墨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详见书262-266页。 5、神经质,举例;外向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宜人性,举例;责任心,举例。 六、论述题答题要点: 1. ①分别给出个人的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描述 ②人格成因分析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2、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人所共有的一些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代表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 奥尔波特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父母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先天与后天影响 3、例举首要特质; 家庭; 学校 社会阶层 文化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1. 在西方,被公认的教育学心理奠基人是( ) A.梅伊曼 B.桑代克 C.推孟 D. 贾德 2. 在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对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属于( ) A.教育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个案实验法 3. 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下列哪阶段( )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4. 皮亚杰所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成熟 B.物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教学 5. 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 )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6.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7.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 ) 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 B.近朱者赤 C.上行下效 D.吃一堑长一智 8. 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学习 9. 学生的只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获得,而是通过他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生成建构的.这种学习理论是( ) A.连结学习论 B.认知学习论 C.信息加攻学习论 D.建构学习论 10.学习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11.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迁移( ) A.触类旁通 B.闻一知十 C.照本宣科 D.温故知新 12.合作学习体现的资源管理学习策略中的( ) A.时间管理策略 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他人支持策略 13.在创造分类中,区分真创造与类创造的主要依据是( ) A.产品的独特性 B.产品的新颖性 C.产品的价值意义范围 D.产品的清晰性 14.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蔓要处在(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5.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 ( ) 河南专升本学校 A.移情 B.从众 C.心胸豁达 D.期望 1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_基本规律的科学。 17.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来概括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关系,即:教师成长___________。 18.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是个体获得___________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人格成熟期。 19.归因即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___________。 20.早期的___________迁移理念认为。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某种心理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2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错误观念。多具有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和___________等性质特点。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要点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章节) 1、问题、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创造性、发散思维等基本概念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3、问题解决的过程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5、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有效措施 6、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 1.含义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基本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指那些阻碍实现目标状态的因素,它因人而异。 3.问题的分类 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有结构问题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如,一般的数学应用题。 (2)无结构的问题 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如,怎样更好地为奥运服务? (二)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如,白日梦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2)认知性 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3.问题解决的类型 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 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已有的观点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与苛勒的顿悟说是阐述问题解决的两种早期的心理学理论观。 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通过尝试.使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的过程。苛勒认为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2.以杜威为代表的学说 他们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分阶段的过程。 3.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2

3

4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了。 ?????????????注意感觉 知觉第二章 认识过程观察(思维的知觉) 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

5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分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活动的间心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影响因素:被知觉之一。对象的特品质?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有无坚定目的、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分配 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活动成为了一套同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 统的调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度觉、痛觉、触压觉)种类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觉感受性与感觉阀限,感受性的发展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是一种最简单的联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觉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_。神经冲动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_来说明。动作电位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传导。电传导、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_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_,另一种是__。兴奋,抑制。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_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_。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__、__、__、__。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_;_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__;无条件抑制包括:__。抑制。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

《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一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 2.5 分,可得95 分) 一、单选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B )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 中学生期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 勤奋感对自卑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自主感对羞耻感 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 A. 准备律 B. 刺激律 C. 失败一成功律 D. 成功一成功律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 D ) A. 完形一顿悟说 B. 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 也是中等 B. 不利 C. 关系不大 D. 最有利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B ) A. 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 交式法 C. 比较法 D. 直观法 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C ) A. 多样性 B. 迅速性 C. 流畅性 D. 价值性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A ) A. 内化 B. 行为 C. 实行 D. 反馈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 A. 心理评估 B. 心理诊断 C. 心理辅导 D. 心理测验 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 A. 差生行为 B. 问题行为 C. 逆反行为 D. 心理障碍行为 1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B ) A. 意识活动 B. 反射活动 C. 智力活动 D. 精神活动 1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 ) A.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 心理过程 C. 认识过程 D. 心理特征 13、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D ) A. 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 无意注意 D. 随意后注意 1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 A. 性格 B. 气质 C. 能力 D. 兴趣 15、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C ) A. 原型定向 B. 操作定向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教育心理学(专升本)

平顶山学院 补考 课程:教育心理学(专升本)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的不同解释上。(本题 2.0分)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答案: A 解析: 无 2. (单选题) (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本题2.0分) A. 罗杰斯 B. 鲁宾斯坦 C. 杜威 D. 布鲁纳 答案: C 解析: 无

3. (单选题) 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本题 2.0分)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答案: B 解析: 无 4. (单选题)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本题2.0分) A. 消退 B. 泛化 C. 获得 D. 分化 答案: B 解析: 无 5. (单选题) 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本题2.0分)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答案: B 解析: 无 6. (单选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本题2.0分) A. 自主感对羞耻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勤奋感对自卑感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 C 解析: 无 7. (单选题) 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本题2.0分) A. 人类学习 B. 机器学习 C. 网络学习 D. 动物学习 答案: C 解析: 无

河南普通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及答案电子教案

2013年河南普通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及答案

2013年河南普通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及答案 一、选择题 (教育学1-20,心理学21-40。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说文解宇》 D.《四书集注》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3.教育史上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是() A.杜威 B.梅伊曼 C.赫尔巴特 D.拉伊 4.学校教育产生于() A. 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 中世纪 5.我国古代教育内容“六艺”指的是() A.诗、书、礼、乐、易、春秋 B.礼、乐、射、御、书、数 C.诗、书、礼、乐、书、数 D.礼、乐、射、御、书、诗 6.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其教育的() A.方法 B.组织形式 C.手段 n性质

7.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8.实施“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得到发展() A.特长学生 B.优秀学生 C.后进学生 D.每一个学生 9,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1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1.主张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思想家是() A.马斯洛 B.涂尔干 c.卢梭 D.裴斯泰洛奇 12.不属于义务教育特点的是() A.强制性 B.普通性 C.普及性 D.免费性 13.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A.义务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升学教育 14.在教学工作的诸环节中,是中心环节()

心理学第九章

第九章人格特征 第一节概述 人格是一种内在的组织与结构,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所有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具有的一些特征(多选) 1.独特性。 2.整体性。 3.稳定性。 4.功能性。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二、人格结构 (一)人格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人格因素。就人的整个心理现象而言,人格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系统,也是人格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因素构成。 (二)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基本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人格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自我调控系统。 这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体系,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发展 (一)人格发展阶段。(心理学著名理论)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制约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遗传。生物遗传因素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征和后天形成的

某些生理特点。 (1)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特征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影响。 2.家庭环境、家庭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 (1)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 (2)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 (3)家庭地位和出生顺序。 3.学校教育。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 班集体、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教师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 4.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 相似性的发相发展。 5.自我因素。来自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首先要为个体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 需要和动机,才能推动他的行为,而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对其接受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起着决定作用。 6.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 格。 7.影响人格形成的还包括自我调控等内部因素。 由此可见,人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个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个体的整个人格的形成。三、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示人格测验。 (二)投射测验。 (三)情景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心理学第九章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一、填空题 1、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而产生的。 2. 情绪的功能有、、。 3.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的情绪和情感,可以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状态。 4、表情是传递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表情、表情和表情。 5. 情绪状态的基本种类有:、、。 6. 情感的基本种类有:、、。 二、单项选择题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2.“急中生智”是个体在( )状态下的反应。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 3.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此时(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 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 4.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 C.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 5.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 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 三、多项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具有( )。 A.适应功能B.补充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 2.心境的特点是( )。 A.强度低B.冲动性C.弥散性D.持续时间久 3.对激情的解释正确的有()。 A.强度低B.冲动性C.确定的指向D.持续时间久 E. 激情是可以控制的 4. 调节和控制负面情绪正确的做法有()。 A.转移注意力B.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C.在适当的场合哭泣 D.主动用言语进行暗示 E.向他人倾诉 四、判断并改错。 1、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必定会产生相同的情绪反映。() 2、在三种主要表情中,面部表情起着主要作用,而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往往是情绪表达的辅助手段。() 3.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一般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 4. 激情往往由与人关系重大的事件引起。() 5. “我很焦虑”是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觉知。()

发展心理学知识框架

第一节概述 、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记忆窍门:橫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橫断研究的优点就是纵向研究的缺点,纵向研究的优点就是橫断研究的缺点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 婴儿期的(0~3 岁)心理发展

~岁)的心理发展 幼儿期(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7~12 岁、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

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项目 内容 具体内容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 的矛盾性 生理发育加速 身体加速成长 生理机能发育加速 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 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心理生物性紊乱,并且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 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发展 记忆广度达到一生的顶峰 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峰 思维的发展 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 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抽象逻辑推理能力 显著发展 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 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发展特点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有很强的自尊心 情绪变化 特点 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自我中心性 特点 独特自我,假想观众 第二反抗期 主要表现 因独立自主意识受阻抗争 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观念上的碰撞 反抗的对象 父母 形式 激烈抵抗和冷漠相对 第一、第二两个逆反期 年龄阶段、共同点和不同点 心理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成瘾、青春期精神分裂、自杀倾向、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概念比较 从出生到幼儿期(主要指 0~1 岁)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为第二个发展加速期。第一反抗期在大约在 幼儿三四岁时出现,第二反抗期在青春期出现,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在 次飞跃在青春期出现。 青年期( 17、 18~ 35 岁)的心理发展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18~24 个月出现,自我意识的第二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