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2左右)导学案

合集下载

2.2有理数与无理数(导学案)

2.2有理数与无理数(导学案)

2.2有理数与无理数一、复习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7 ,412+ ,0,+2.76,200 正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4,41, -2, 213-, 0, 2010, -25, 3.6, -1 整数集合 { … } 分数集合{…}二、探究1. 在数学上,有时为了讨论问题的需要,需要将数进行形式上的转化。

例如:5 =15, -4 = 14-,这就是说,为了讨论问题的需要,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个整数化成分数的形式 2.我们还学过小数,如:-2.5,.3.0,你能把它们化成分数形式吗? -2.5= ,.3.0=3.试一试:把下列各数化成分数形式:(1) 15= ,1.5= ,0= ,-2.6= , (2).6.0= , .31.0= (参阅课本P12“读一读”) 4.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形式:53=____________;31=______________;100311-=____________;154=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结论:(1)所有整数都可以化成 数的形式,所有有限小数、循环小数也都可以化成 数的形式。

(2)事实上,分数化成小数后要么是有限小数,要么是无限的且________的小数,反过来一个有限小数或一个无限的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一个分数,因此有限小数或无限的循环小数都 是____________数。

5.小结:①如果m 和n 都是整数..,且n ≠0,那么nm称为分数。

②能够写成分数形式的数,叫做有理数...6.思考:①25.1是有理数吗?②2π是有理数吗? 自主学习6. 将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分别沿对角线剪开,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a 2 =2,a 是有理数吗?通过计算器运用逼近的方法探求数a :由 1.5×1.5=2.25, 1.4×1.4=1.96得______<a<________由1.41×1.41=1.9881, 1.42×1.42=2.0164得______<a<________ …事实上这样的数量a 是一个无限的且不循环的小数,它的值是1.414213562373… 我们把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_____________数.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7、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 三、巩固练习1.判断题. (1)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4)两个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35,0,π3,3.14,-23,227,49,-0.55,8,1.121 221 222 1…(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2),0.211 1,999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3.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 )(A )面积为25的正方形;(B)面积为16的正方形;(C)面积为3的正方形;(D)面积为1.44的正方形 4、将下列小数分类:5.1,-3.14, ,0,0.222…,1.696696669,1.696696669…,-0.210 有限小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限小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限循环小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限不循环小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两个圈中分别表示正数集合和整数集合,请在每个圈中填6个数,其中3个数既是正数又是整数,这3个数应填在哪?你能说出着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aaaa1111111152.2有理数与无理数1、下列关于“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B .0是最小的整数 C .0是有理数 D .0是非负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B .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C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D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 )A .0.333 3…B 、722 C .0.101 001 000 1 D 、2π4.满足大于-π而小于π的整数有 ( ) A 3个 B 4个 C 6个 D 7个5.下列各数中:3.14159,1.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π,无理数有( ) A . 1个 B .2个 C . 3个 D . 4个6.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5,正方形的边长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 ) A. 1和2 B. 2和4 C. 3和4 D. 2和3 7、下列关于无理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为①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②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③如果2x =6,则x 一定是无理数;④在1和2之间的有理数有无数个,但无理数却没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导学案认识运算符数的相反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导学案认识运算符数的相反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导学案认识运算符数的相反数1.导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

其中,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是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

本导学案将介绍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关于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的内容。

2.认识运算符在数学中,运算符是用来表示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的符号。

在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加号(+)和减号(-)这两个常见的运算符。

2.1 加号(+)加号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加的运算符号。

例如,如果有两个数2和3,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它们的和,即2 + 3 = 5。

2.2 减号(-)减号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减的运算符号。

例如,如果有两个数5和3,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它们的差,即5 - 3 = 2。

3.数的相反数数的相反数是指与该数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

例如,如果有一个数3,它的相反数是-3。

相反数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3.1 相反数的性质- 相反数相加的结果是0。

例如,3 + (-3) = 0。

- 相反数相减的结果是0。

例如,5 - 5 = 0。

4.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的重要性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步,它对于孩子们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和逻辑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4.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孩子们可以学会运用符号进行数学运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2 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有助于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比如,理解相反数可以帮助孩子们准确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4.3 培养数学计算能力通过不断练习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孩子们可以逐渐提高数学计算能力,为将来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5.总结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运算符和相反数,孩子们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希望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对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2 左、右(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2.2 左、右(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标题:2.2 左、右(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左右方向的基本概念,能够辨别左右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左右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左右方向的定义和辨别方法。

2. 左右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左右方向的定义和辨别方法。

2. 教学难点:左右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左右方向。

2. 利用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穿衣服、拿筷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左右方向,引出课题。

2. 新课讲解(1)左右方向的定义向学生介绍左右方向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左右是相对的,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左右方向会发生变化。

(2)左右方向的辨别方法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参照物,辨别左右方向。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在教室内找一找,哪些物品是放在左边的,哪些是放在右边的。

(2)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巩固左右方向的辨别。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观察教室外的环境,描述一些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左右位置。

(2)引导学生运用左右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根据地图找到目的地。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左右方向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1. 家长签字确认: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家长签字确认。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了左右方向,并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2.2 左、右1. 左右方向的定义2. 左右方向的辨别方法3. 左右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课后反思教师应认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周)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周)本周机动一课时,辅导学生填写配套练习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四周)学习重难点 能正确地数1——10的数及书写.学习资源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2、在具体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具体意义。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一、填空 1。

数一数再填数.2.找规律填数. (1)2( )4( )( )( )、8、9、( )(2)10( )( )7、6、( )( )( )、( ) (3)2、4、( )、8、( ) (4)1、3、( )、( )、93.在5、7、0、10、8、4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列:()<( )<( )<( )<( )<( ).二、比较1、在多的后面画“√”。

○○○○○○○○○○○○ ( ) ◇◇◇◇◇◇◇◇ ( ) 2、在少的后面画“√"。

3、把左边的6个○圈出来,给从左边数第6个○图上颜色.○○○○○○○○○○4、☆○□○☆☆◇☆◇◇□☆○☆○○◇□○◇☆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个。

5. 3、5、2、7、4、9、1、8这里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比2大又比9小的数是(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一共有( )个□,○在右起第( )个。

预习先行数数自己家中的小动物都有哪些各有多少。

课 后 反 思课 题 一共有多少(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3、让学生能够说出生活中加法计算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 1、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2、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学习资源小黑板 本周机动一课时,辅导学生填写配套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一、教材简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是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教材之一,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本册教材包含有序数的认识、算数的意义、加减法的计算、图形的认识等内容,是小学数学学科的入门教材。

二、教学目标1.掌握0-10内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3.掌握1-10的加减法,培养计算能力;4.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分类和认知。

三、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教学目标:掌握0-10内数的读法、书写方法,理解数和数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数的读法:0-10内的数的读法;•数的书写方法:0-10内的数的书写方法;•数与数量的认识:数和数量的概念。

教学方式:比较法、贴图法、排队游戏法等。

2. 算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口诀。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符号和使用场景;•简单加减法口诀:1+1=2、2+1=3、3+1=4、4+1=5,5-1=4、4-1=3、3-1=2、2-1=1。

教学方式:游戏式学习、故事叙述法等。

3. 加减法的计算教学目标:掌握1-10的加减法,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1-10内的加法和减法:1-10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加减法口诀的运用:使用加减法口诀计算1-10内的简单加减法。

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口算演练等。

4. 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分类和认知。

教学内容:•常见的二维图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分类:按形状、按特点等分类。

教学方式:图形配对游戏、名字连线游戏等。

四、教学建议1.采取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注重语言训练,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数字和运算符号的理解。

3.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氛围。

4.加强家校联系,鼓励家长配合教师开展家庭作业、课外拓展。

五、学习评价本教材的学习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平时成绩、综合测评、期中期末考试、课外拓展等,从学生成绩、表现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

2.2(位置)(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2(位置)(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2(位置)(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1. 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2. 学习坐标系的表示方法,能够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

3. 掌握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2. 学生能够学习坐标系的表示方法,并能够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

3. 学生能够掌握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导学案、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物体,然后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黑板上的移动,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移动方式,引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二、知识讲解(10分钟)三、例题讲解(15分钟)我会用PPT展示一些例题,讲解如何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解决这些例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我会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我会逐一讲解这些练习题,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作业会包括一些练习题,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平移和旋转的定义,以及如何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一目了然。

作业设计:2. 有一个物体从原点(0,0)开始,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请用坐标表示物体的最终位置。

3. 有一个物体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是(4,6),它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请用坐标表示物体的最终位置。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的理解还有待加强,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深入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导学案

1 数 一 数
预习指南:数数的时候一般用点数法数数,数到几,这组事物就有几个。

数数的方法除了点数法,还可以用做标记、画线数等方法。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温故 知新
1. 你nǐ能nénɡ数shǔ出chū下xià面miàn 事shì物wù的de 个ɡè数shù吗m ɑ?试shì一yi 试shì吧b ɑ!
新课
先知
2. 教材第2、3页主题图。

(1)数物体的个数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 )数,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
数,数数时最好是用笔点着数,也可以数一个做一个记号,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2)数数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两点:一是一一对应( )的方法;二是记录计数的结果
(总数),即知道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 )。

预习
检验
3.数shǔ一yi 数shǔ,圈quān 出chū相xiānɡ应yìnɡ的de 数shù字zì。

大人 孩子 帆船 贝壳 海鸥
1 2 3 2 4 6 1 3 4 3 5 10 1 2 3
4.涂tú一yi 涂tú。

参考答案
1. 6 2 7
2. (1)顺序(2)点数几
3. 提示:分别圈2、6、1、10、3。

4. 提示:把②④⑥⑧⑩涂成绿色,把①③⑤⑦⑨涂成红色。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 位置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 位置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上、下、前、后、左、右。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的特点。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

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1.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其相对性。

2.通过操作、实践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上、下、前、后……………………………………………………………1课时(2)左、右………………………………………………………………………1课时(3)练习课………………………………………………………………………1课时(4)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置”的活动,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1课时上、下、前、后探索,体验新知。

(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上、下”说出它们的关系。

2.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1)汽车的下面有火车,也可以说汽车在火车的上面,或者是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小组说一说。

(2)游戏: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要求:文具盒在语文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

小结:参照的物体不同,位置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3.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

(1)观察主题图说说同一方向行驶的客车、货车、小轿车的位置。

(2)说说自己所在一组的位置。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一、 容:准备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分析: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以小学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P4-5页集合图中的具体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在本单元中只是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的教学没有安排专门的练习内容。教材通过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小兔和小鱼等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数一数、比多少。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过了学前教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

但在孩子的头脑中10以内数的概念很模糊。

本单元主要帮助孩子建立10 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的知识打下基础。

2.学生在学习“比多少”之前,已经熟悉了数数,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书中以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知道比较的结果,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初步学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1)数一数…………………………………………………………………………1课时(2)比多少…………………………………………………………………………1课时(3)练习课…………………………………………………………………………1课时(4)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动口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玩、玩中学习。

第1课时数一数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数数。

老师导语:小朋友们,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家园,里面藏着很多数字娃娃,你们愿意找到它们吗?(1)按照顺序观察画面,可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

(2)同桌讨论交流。

(3)提问:现在你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打算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数数:逐一数出1~10的人和物。

(1)提问:你看了这幅图,你能数出多少人或物吗?(2)小组合作学习,先数给同桌听,再小组交流。

(3)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左、右》11-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左、右》11-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左、右》1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左”、“右”概念,能正确使用“左”、“右”指示方向。

2.能够正确辨认图中的左右方向,做到准确描述。

3.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左右概念,如在课堂上指导同学、教室中找物品等。

二、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左右方向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2.教材:《2.2左、右》页面11的相关内容。

3.教学实物:例如箭头模型、玩具车等,用于展示左右方向的示范。

4.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左右方向,并向学生询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对“左”、“右”的认知。

2. 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教材《2.2左、右》页面11,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示,向学生解释左右的概念,并进行示范解读。

(2)让学生自己指出教室中的左右方向,例如:“门在哪边?”“窗户在哪边?”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左右概念的理解。

3.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教室布局,做一份简单的左右方向示意图,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左右概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左右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2.2左、右》相关练习题。

2.在生活中观察左右方向,并记录一些有趣的发现。

3.整理左右的概念,写一篇小结,包括左右的定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左右方向的概念初步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混淆,下节课需要加强左右方向的练习和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左右的概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正确运用左右概念,做到方向判断准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加以识别。

2.使学生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熊就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送来了许多礼物,瞧这些礼物的包装或是礼物本身是由许多的面组成的。

你们认识这些面的形状吗?指明学生汇报,在汇报时强调学生要说清楚,什么盒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形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礼物盒,说说什么物体面是什么形,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二、互动讲授◎知识点:初步认识平面图形1.摸一摸。

师:你想摸一摸这些面吗?摸一摸你们的桌面、笔盒的面、书面,看看有什么感觉。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面是平平的、滑滑的。

2.画一画。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图。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操作实物,师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展示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

3.通过分一分,认识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我想将这几个图形分成三类,应该怎么分?在小组内用学具图形,动手分一分,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小组内进行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师:小组内利用尺子、绳子、剪刀等工具,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三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活动,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方法。

教师组织各小组汇报结果。

相同点:三种图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

不同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立体图形的面,再次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面在体上;利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使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2 7、6加几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2 7、6加几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2 7、6加几 | 西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7、6加几的意义。

2.能够将7、6加几的计算结果用数字和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1.理解7、6加几的意义。

2.用数字和图形表示出7、6加几的计算结果。

三、学习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方式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上课讨论。

五、学习内容5.1 7、6加几的意义7、6加几是指将7和6这两个数进行相加,然后再加上某个数。

例如:7、6加3的结果是16。

这个题目的答案应该是这样计算得出的:7+6+3=16。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加法,例如:当爸爸有5块钱,妈妈有10块钱,他们的孩子问他们一共有多少钱时,他们就需要进行加法运算,将5和10这两个数进行相加,得到他们的资产总额:5+10=15。

5.2 7、6加几的计算结果的数字表示将7、6和某个数进行相加得到结果,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例如:7、6加3的结果是16,我们可以将这个结果用数字16来表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数字,无论是计算银行卡余额,还是计算购物车中商品的价格,都需要运用数字。

5.3 7、6加几的计算结果的图形表示将7、6和某个数进行相加得到结果,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用图形表示出来。

例如:7、6加3的结果是16,我们可以用一根线段表示7,用另一根线段表示6,再用一条短线表示加上的3,将这三条线段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长度为16的线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图形,例如:当我们需要做一个矩形花坛的时候,需要计算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用图形来表示这个花坛的大小。

5.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7、6加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在玩具店里买了一个玩具车,这个玩具车价格是35元,他的爸爸给他60元钱,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我们可以使用加法的方法,将小明的钱和玩具车的价格进行相减,计算出小明还剩下多少钱。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7.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8.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知识点落实到位。




一、 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1. 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情况,用 “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20以内数的读
写法、组成;
立体图形的认识,
认识钟表;
位置,数学乐园;
综合课
5




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位置 练习课 (导学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 人教版

第二单元位置 练习课 (导学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 人教版

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导学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人教版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学会使用“上、下、左、右”等基本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 位置的描述方法。

2. 方位词的正确使用。

学习难点:1. 对物体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描述。

2. 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位置的概念1. 引入位置的概念-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

- 学生举例说明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位置的描述方法- 学习使用“上、下、左、右”等基本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 练习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第二部分:位置的练习与应用1. 课堂练习- 进行位置描述的练习,包括口头描述和书面描述。

- 学生互相检查,确保描述的准确性。

2. 实际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应用位置描述方法解决问题。

- 例如,描述教室里物品的位置,或者模拟寻宝游戏。

第三部分: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位置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策略- 采用直观教学,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位置概念。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 设计有趣的练习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活动来评估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 收集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估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 位置概念的教学课件或视频。

- 教室内的物品,用于实际位置描述的练习。

- 练习题和活动指导书。

七、教学时间安排- 引入位置的概念:10分钟- 位置的描述方法:15分钟- 课堂练习:20分钟- 实际应用:20分钟-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八、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环境,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

正阳县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单元复习提升导学案新人教版

正阳县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单元复习提升导学案新人教版

单元复习提升填数游戏教学目标:1.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1.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准确、合理的推理。

教学难点:能分析和自我总结,反思的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准确、合理的推理。

教法:引导法学法:小组游戏教具:小黑板学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合作闯关1. 介绍游戏规则。

(1)同桌互相说一说游戏规则,并讨论。

(2)教师点名两名学生介绍规则。

(3)教师亲自总结游戏规则。

2.进行游戏同桌两人小组进行游戏,时间大约2-3分钟。

3.讨论与反思(1)在游戏进行中,你遇到了那些困难?你又是如何克服的?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的总结其中的规律。

二、更上一层1.出示填数问题,请学生猜一猜游戏规则是什么。

给出游戏规则:(4)每个空格只能填1、2、3、4、5中的一个。

(5)每个横行、每个竖行的7不能重复。

2.尝试填数。

3.交流与总结。

(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三、7迷宫1.读规则。

2.小组讨论。

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你的行走路线。

3.全班活动。

作业布置:回家后试着编几道这样的数阵图,考考你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填数游戏课后反思:1.4 读数项目内容1.写数。

2.写出的这些数你都会读吗?3.(1)观察第三个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

百位上有一个珠子,这个数是一百。

(2)读数:读数时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34读作:( ) 50读作:( ) 100读作:(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读数时,从( )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 ),个位上是几就读( )。

5.预习后我还知道:读数和写数,都从( )位起。

6.给读对的小鸟画“ ”,读错的小鸟画“✕”。

2014年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教案

2014年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教案

黄龙山小学导学案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点
位置——上下前后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 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3.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 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4.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课件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 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 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四、学生基本情况: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 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 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 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 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 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五、教学方法设计: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 置”的活动,教师应加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开动脑筋,在活动中理解知识, 通过交流,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课时分配:3 课时
学过程来自教师作为 课堂教学 的指导者, 以学生自 主学习为 主, 主张探 三、导疑导疏 究式、 体验 1、一切行动听指挥 式的学习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 培养 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 、 “下” 、 “前” 、 “后” 。 方法, 2、画鼻子 学生的动 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 在黑板上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动物头像添上 手 操 作 能 鼻子,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 力和发散 四、导评 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师小结,全课结束。 达标题 (全体) 巩固题 (B、C 类生) 拓展题 (A 类生)
作 业 设 计
( 推断题 ) 根据五名 参赛选手(A, B, C, D , E) 的话,给他 们排名次。 A:我不是最后, 上面是一群小动物在 一起休息。从左数起小 马是第( )位,从右 )位。
)个,
我后面还有—个 人。 B: 当我跑过终点 时,没有选手在我 前面。 C :有两名选手 比我先到终点,有 两名选手比我晚到 终点。 D:我不是最后 一个。
集体备课导学案
年级:一年级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学科:数学 主备人:郑贵美 执教者: 授课时间 ) 习作课( 课时 ) 练习课( )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第二单元位置 新授课(√) 讲评课( 左右 ) 复习课(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小朋友,我家在 8 号门的 数起小象是第( 左边,请帮我找一找,应 小鹿的右边有( 是( )号门。
左边有 (
) 个, 一共有 ( )
个小动物。
□-□-□-□□
板书设计 左右
教学反思
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 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 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 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 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 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 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 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 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 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 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 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 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 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 方向不同, 左右不同。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 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 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 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 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 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 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教学重点
认识“右”的位置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卡片、小球
导 学 设 计
教学行为预设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 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 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 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 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 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 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 谁来告诉大家: 在生活中, 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 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 一对好朋友, 配合起来力量可 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 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
学生活动
个性化批注
体, 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 5 )生说。 (要求学生摸着 说。 )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 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 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 感知群体中的左边、 右边, 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 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 数, 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 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 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 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 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 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 猪找不到回家的路, 请小朋友 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 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 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 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