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同步生物 第四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全球...》5北师大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全球...》5北师大教案设计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设计一、前端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第二册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第二节内容,是环境教育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和保护知识,其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较大。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高二学生已经全部完成了前面对生物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生物六大基本特征为主线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熟练,而且已经学习过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要从丰富的内容中概括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等,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需要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阐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及总结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应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课件演示,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3.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热爱生活的理念,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设计(一)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要求。

2.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

(二)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四、教学策略分析(一)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观察分析、对比)让学生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

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有关录像资料和图片并通过交流、讨论识别五灵脂、蝉蜕等动物药物标本,当归、凤尾草等植物药物标本。

2.讨论交流学习法(讨论、讲述)通过对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的对比,在此基础上多播放、些动植物种类,了解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在此过程中,同学、老师之间加强交流。

高中生物 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 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材分析

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本章是这一册教科书的最后一章,也是3年初中科学课程的最后一章。

9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宇宙的演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人体自身健康防护之后,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空间。

即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希望从科学领域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协调人类和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主要介绍了人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二方面的内容,(1)人类发展出现的问题(1)人口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资源问题(2)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二、本章内容的特点1、本章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的、政策性的内容比较多、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一种:这是国家的政策与思想,离我们较远的感觉。

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但不容易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与意识中去。

(因此在教学应补充大量的实例、并结合当前的时势、当地实际,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人类面临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能源危机可讲到电荒与石油危机等)2、本章中大量的信息是以地图或图表的形式出现,对学生读图及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对图表的分析。

3、本章教学中会出现了许多新的概念(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对于有些概念这些学生耳闻目睹、非常熟悉的概念,不要注重概念本身的定义或准确描述,而重在体悟,学生能知道大致的思想即可。

人类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即可。

4、本章内容中有许多与社会相重合,教学时应关注社会学科的教学。

(如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等)5、本章内容体现了科学性、社会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教学时应注意哲学观点及人文特点的渗透。

(如对新能源的分析中应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三、课时安排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2、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生态...》1北师大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生态...》1北师大教案设计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阐明主要存在类型和产生原因。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关注生物和社会的习惯,形成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和相关措施。

2.难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和相关措施。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和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并配以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首先从我们的家园目前面临众多的环境问题入手,归纳常见类型及产生原因,激发学生关注当今存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其次,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本节的重点。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护?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也要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开发利用并不矛盾,保护的目的就是更好的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和引导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大家都听过好多次,“我们”指的是谁?“共同的”又有什么含义?不要急着作答,学习本节课后我们再来解答。

观看视频,思考生态现状。

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人定胜天”,是什么意思呀?对待生态环境,最早我们认为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能力和智力,能使大山低头、和谁让路。

这样的错误观念也让我们尝到了苦果。

我们看一小段视频。

通过欣赏短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类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了解已经灭绝和正在走向灭绝的物种,引起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节课的时间,地球就有一个物种走向消亡,当我们向后世介绍它们的时候,只能依赖教科书,而面对这样的境况,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吗?(PPT出示学习目标)探究生物多样性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归纳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017高中同步生物 第四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2017高中同步生物 第四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全球人口能否按指数方式无限增长?为什么?
[提示]
不能。原因是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
是有限的;如果按指数增长方式增长下去,哪怕是极微小的 增长,也终将使人口达到地球难以容纳的程度。
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CO2 (1)原因:与 ______________ 排放量有关。 温度升高 (2)“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层 ______________ 的现象。
人工 从其原来的栖息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 ______________ 环境
中,或易地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
(3)保护森林 ①森林的功能:是地球的“基因库”;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 养水源、防风固沙、降低噪声等多种环境功效。 ②我国在 1984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国家对
三、生态环境保护 1.善待自然
生物多样性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______________ 和谐共处 (2)措施:人与自然 ______________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
效措施。对于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主要通过
迁地 就地 ______________ 保护和 ______________ 保护两种途径加以保
主题一
人类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类生存的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 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 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 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 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2.臭氧“空洞”

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4.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解析: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因此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 多样性,A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 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B 项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C项正确;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 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 D项正确。
知识点二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 护措施
教材梳理 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__生__存__环__境___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 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__碎__片__化___。例如,将森林砍伐或开垦为耕地,交 通和水利设施的修建等。 (2)__掠__夺___式利用包括__过__度__采__伐___、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 威胁的重要原因。 (3)环境污染。 (4)农业和林业品种的__单__一__化___。 (5)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
习惯
(2)保护的关键 ①处理好__人__与__自__然___的相互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 然资源、废物的重复利用等。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能 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自觉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和习惯。 (3)注意的问题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__盲__目__地___、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 并不意味着__禁__止___开发和利用。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求我们做好生态系统管理,深入开展生物多 样性及其保育研究。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生态...》3北师大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生态...》3北师大教案设计

2019年“一师一优课、一颗一名师”活动《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设计六盘水市第七中学胡兆庆一、设计思路《生态环境的保护》这篇教学设计,重在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一些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探索保护环境的方法,从认识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角度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性思考,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以及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根据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视频导入,唤起注意到交流展示,认识危害到互动探究,形成共识再到保护环境,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提问的数量与质量,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最终关注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有关法制知识,例如,猎杀保护动物及破坏自然保护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增强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通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法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①生命观念通过播放视频、观看图片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稳态与平衡在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重要性。

②理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找出解决生活污水及水城河治理的方案,提高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③社会责任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目前的环境现状及国家社会在此方面的努力,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关注环境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挡担当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设计污水处理及水城河治理的方案。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污水处理及水城河治理的方案。

五、教学准备1.制作和剪辑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视频。

2.多媒体课件(PPT)六、教学过程【活动一】视频导入,唤起注意播放视频1(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形势),唤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兴趣。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生物 第四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北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生物 第四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北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堂检测]1.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它表明(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解析:选B。

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

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发布的报告《危险的呼吸2:大气PM 2.5对中国城市公众健康效应研究》指出,全国31座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因PM 2.5污染造成超额死亡率接近千分之一,即每十万人中超额死亡人数约90人。

专家建议,雾霾天气大家要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要做好防护,室内可购置空气净化器,以降低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从生物学角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情况说明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B.上述情况是经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经济实力提高之后再进行补偿性治理即可C.全民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是改变环境污染的措施之一D.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解析:选B。

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思路是错误的,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先污染再治理。

3.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这是因为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B.使大气中的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解析:选A。

温室效应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太阳的辐射能大量透射到地面,而地面反射出去的热能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最终引起地球温度上升的现象。

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

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

方法步骤:
a.用天平称取1.27 g粉末状的纯碘和4.00 g KI,使之全部溶解在1 000 mL
的蒸馏水中,取此溶液稀释10倍即得到0.5 mmol/L的碘吸收液。 b.用 移液管 吸取5 mL的碘吸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2~3滴_淀__粉__指__示_ 剂 ,此时溶液呈 蓝色 。 c.在测定地点连接好各种仪器,徐徐抽气,每次抽气100 mL,直至_溶__液_ 的颜色全部退尽 为止,记录 抽气次数 (注意:抽气时要慢慢拉动注
利用资源
解析 答案
二 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给资源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1.生态破坏 (1)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自然环境的衰退 ,称为生态破坏。 如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和 生物多样性降低 等。 (2)土地荒漠化 ①原因:随着人口增长,一方面,人们大肆地砍__伐__森__林__,__过__度__地__开__发__利__ 用林草资源 ,使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另一方面,人们_不__合_ 理地耕作与种植,大量地施用农药化肥 ,使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逐渐 退化。 ②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导致 贫困和饥饿 的主要原因。
可再生资源 B.不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被人类利用后逐渐减少,甚至枯竭而不能恢复
和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煤、石油、天 然气等化石燃料 C.可再生资源指那些被人类利用后,能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身力量得到自 然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D.可再生资源不能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人们要节约资源,合理地
答案
(2)水污染 ①概念:水污染是由于 某种物质的介入 而导致水体的_物__理__、__化__学__、__生__ 物等方面的特性发生改变,并对人体或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水质变化。 ②原因: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水污染是由人__类__活__动__ 引起的,如工业、农业、采矿业等废水排放和人们日常生活污水排放等。 ③危害 a.酸碱性物质能够改变水体的pH,对水体中生物的 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b. 铅、铬、镉、汞、砷 等重金属类对水中生物具有显著的毒性,而且还 可通过 生物的富集 作用进入人体,造成慢性中毒或严重疾病。如水俣 病就是由 汞 污染造成的。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生物 第四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北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生物 第四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北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堂检测]1.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它表明(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解析:选B。

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

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发布的报告《危险的呼吸2:大气PM 2.5对中国城市公众健康效应研究》指出,全国31座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因PM 2.5污染造成超额死亡率接近千分之一,即每十万人中超额死亡人数约90人。

专家建议,雾霾天气大家要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要做好防护,室内可购置空气净化器,以降低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从生物学角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情况说明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B.上述情况是经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经济实力提高之后再进行补偿性治理即可C.全民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是改变环境污染的措施之一D.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解析:选B。

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思路是错误的,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先污染再治理。

3.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这是因为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B.使大气中的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解析:选A。

温室效应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太阳的辐射能大量透射到地面,而地面反射出去的热能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最终引起地球温度上升的现象。

高中同步生物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了课时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

高中同步生物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了课时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

非生物成分:__无 __机 __物 ________、有机物、__气__候__因__素______、
土壤的结构、海拔高低、土壤的pH等
(1)成分
生产者:主要是_绿 __色 __植 ___物______
生物成分消费 食者 性: 动主 物要 、是 肉食__动性__物动__物 ________,包括植
2021/12/7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3.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 起( )
A.a 和 b 的数量保持指数增长 B.c 与 d 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 C.c、d 和 e 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 D.b 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
2021/12/7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解析:选 C。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其后各营养级的生 物在短期内增加,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制约,浮游动 物(a)和植食者(b)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浮游植物急剧增 加,可能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生 物食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长期自然选择 的结果,因此植食者(b)的食性和营养级不会因浮游植物急剧 增加而发生改变。
分解者:以残遗有机物和尸体为食的
____细__菌________、真菌等
2021/12/7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2)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①非生物成分: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 ②生产者:把 H2O、CO2 等无机物合成为__有__机__物________, 把 太 阳 能 转 变 成 ___化__学__能_______ , 是 生 态 系 统 中 __最__基__本________、______最__关__键____的生物成分。
2021/12/7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②我国在 1984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
林法》,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了 __________ 采伐限额 管理,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_________ 利用。 持续
(4) 保护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我国从 1995 年开始,在东海、黄_________
特 点
可再生资源 人类利用后,依靠 被人类利用后逐渐 生态系统的 减少 ,甚至枯 ________ ___________ 自身力量 得到 竭而不能恢复和 自然恢复或再生的 再生 ________ 资源 金属矿物、非金属 生物资源、土地资 矿物、煤、石油、 源、水资源等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不可再生资源
(3)危害:破坏植物的叶片,诱发病虫害暴发 ,.
使森林衰亡;使河流、湖泊等水体酸化;使 土壤酸化,导致土壤营养元素流失;使有毒
重金属进入地表或地下水系统。
三、生态环境保护 1.善待自然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 护人类自己。 (2)措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保护生物多样
性的最有效措施。对于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
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
生物大量死亡。
要点突破讲练互动
2.环境污染的防治 (1) 措施: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 __________, 生物技术
其中生物处理技术是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
污染治理措施。
(2)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净化技术):是通过生物 体的 _______ 吸收 、分解、转化等作用,使环境中 的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污染治理 方法。 (3) 微生物的净化作用:微生物具有种类多、 净化 效率 分布广、繁殖快、生存能力强、 _______ 高等多种优点,还具有个体小、生物量大、 表面积和体积比特别大,对污染物具有很强 吸收与吸附 能力。 的______________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生物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课时3生态系统中的信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生物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课时3生态系统中的信
第二页,共45页。
一、信息的基本类型 1.信息的含义: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引起生物产生 _生 __理 __、 ___生__化__和__行__为_____变化的各种信号。 2.类型 (1)物理信息:指以___物__理__过__程____________为传递形式的信 息。
第三页,共45页。
(2)化学信息:指生态系统中各个层次的生物所产生的一些 __代__谢_产 ___物______,影响、协调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而形成的 信息。 (3)行为信息:指生物在生长发育、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某些特 殊_____表__现_______和特殊__行__动__________所表达的信息。 (4)营养信息:指营养状况和环境中___食__物_________的改变引 起生物在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的变化,这些变化所产生的信 息。
机环境之间
地位 联系
决定能量流
生态系统的基 动和物质循
生态系统的动力

环的方向和
状态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

第二十四页,共45页。
主题二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分析
1.稳定性的前提条件 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稳定,物质 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才能表现出稳定性。这 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
第三十页,共45页。
3.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 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第三十一页,共45页。
A.丙种群在 A、B、C、D、E 五点中,A 点年龄结构为稳 定型,D 点种群增长率最大 B.图中的食物链为:乙→丙→甲 C.图中曲线变化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 D.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图中曲线的振幅越小

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3

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照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更新的特点,可以将资源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B.不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被人类利用后逐渐减少,甚至枯竭而不能恢复和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C.可再生资源指那些被人类利用后,能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身力量得到自然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D.可再生资源不能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人们要节约资源,合理地利用资源,故需要节约合理利用。

2.我国海关对所有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①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将快速增长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我国为了保护滩涂,从英、美等国引进了大米草。

30多年来,为我国沿海地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促淤造陆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近几年来,大米草在一些地区疯狂扩散,其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式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D.生态入侵4.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5.某同学做了如下的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②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③甲、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④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6.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第1课时人类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109阅读与分析,P110图4-30和图4-31,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对资源造成的影响。

2.结合教材P112图4-33和图4-34,P114图4-36和图4-37,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通过分析教材P112~113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简易测定实验,体会测定环境污染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击] 人类社会发展对资源造成的影响。

一人类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影响教材P109提供的“阅读与分析”资料说明:当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时,人类文明就会走向衰落。

阅读教材P109~111,完成下列内容:1.资源的类型按照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更新的特点,可以将资源分为两类:(1)不可再生资源:指那些被人类利用后逐渐减少,甚至枯竭而不能恢复和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可再生资源:指那些被人类利用后,能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身力量得到自然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2.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1)人口增长的特点①据图,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原因是随着医学和农业的发展,人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②人口增长必然带来对资源需求的同步增长。

(2)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我国建国以来人均耕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大幅度增长。

(3)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①水是地球生命之源,尽管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

由此说明: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②目前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约20多亿人用水紧张,10亿多人得不到良好的饮用水。

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归纳提炼人类社会与资源的关系(1)当社会经济发展超过了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时,人类文明就会走向衰落。

(2)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会不断从自然界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当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人口增长与有限的自然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

高中生物 第4章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人与环境

第3课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118~122,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保护海洋三个角度分析人类保护自然的措施和意义。

2.结合P122调查实例,阐明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结合教材P124思考与讨论,树立环保意识。

[重难点击]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善待自然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自然环境对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惩罚。

阅读教材P118~121,结合下面材料,探讨人们应该善待自然的措施。

1.保护生物多样性(1)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婆罗洲达雅克人生活区域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为了防治疟疾,人们使用了DDT,DDT能杀死蚊子和小黄蜂,而且进入生物体内很难降解,能沿着食物链富集。

结果一段时间后,该地的房屋房顶大批倒塌,老鼠大量繁殖,当地面临大规模暴发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的风险。

请分析原因:①房顶倒塌的原因:DDT杀死了小黄蜂,毛虫没有了天敌,大量繁殖,吃掉了屋顶的茅草,导致屋顶倒塌。

②老鼠大量繁殖的原因:DDT经生物富集作用进入猫的体内,使猫大量死亡,老鼠天敌减少,大量繁殖。

③从材料分析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应充当什么角色?人与其他生物应该如何相处?答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物种都是平等的,每一物种都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并对人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

人类应该摆脱“地球霸主”的角色,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

现实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以及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对于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主要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途径加以保护。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为就地保护。

其含义是指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对物种和生物群落实施有效的保护,使已经遭受破坏的生物物种得到恢复,这种措施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物种的自然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堂检测]1.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它表明(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解析:选B。

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

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发布的报告《危险的呼吸2:大气PM 2.5对中国城市公众健康效应研究》指出,全国31座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因PM 2.5污染造成超额死亡率接近千分之一,即每十万人中超额死亡人数约90人。

专家建议,雾霾天气大家要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要做好防护,室内可购置空气净化器,以降低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从生物学角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情况说明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B.上述情况是经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经济实力提高之后再进行补偿性治理即可C.全民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是改变环境污染的措施之一D.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解析:选B。

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思路是错误的,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先污染再治理。

3.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这是因为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B.使大气中的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解析:选A。

温室效应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太阳的辐射能大量透射到地面,而地面反射出去的热能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最终引起地球温度上升的现象。

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但含氧量减少与温室效应无关。

4.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新闻,你会经常看到世界各地自然灾害的频发,探究缘由,很多都是因为人类自身生产活动引起的。

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有逐级的因果关系的是( )A.寒潮、霜冻、盐碱化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解析:选D。

寒潮可引起霜冻,但土壤盐碱化与前两项无关;泥石流是洪涝灾害的一种结果,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与地震无关;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两种生态环境问题,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照射到地面的量增加;森林减少,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D.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解析:选C。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C错误。

6.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人口增长率过高(如a曲线所示),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从而使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最终出现负增长的局面(如c曲线所示)。

(2)自然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应呈“S”型曲线增长,人口增长也不例外。

其主要原因是生存条件有限。

在K/2时,种群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所以如果全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为110亿,则最适人口数量为55亿。

(3)假如人类获得的总食物量为m,当(草食)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1∶1时,消耗的总的生产者即植物量=0.5m×10+0.5m×10×10=5.5m;当(草食)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1∶4时,则消耗的总的生产者即植物量=0.8m×10+0.2m×10×10=2.8m。

因此,食物比例调整后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55/28=1.96倍。

答案:(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课时作业]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解析:选A。

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此,也就需要耕地。

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开垦土地使植被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如今经常出现的漫天沙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沙尘暴的频繁出现与人为的高强度开荒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③要制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应该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A.①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D。

形成沙尘暴的原因在于植被的破坏,防风固沙能力减弱,通过植树、种草等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降低沙尘暴的发生。

所以说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2002年底,我国农业部发出通知,禁止引进“食人鱼”,因为我国南方地区有该鱼类适宜的生活条件。

禁止引进“食人鱼”有利于( )A.维护公众的饮食安全B.维护原有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C.本土鱼类的竞争,形成新物种D.不同地区之间鱼类的基因交流解析:选B。

引入地由于有适宜“食人鱼”生活的条件,会使“食人鱼”快速繁殖,使本地原有的一些物种灭绝,从而破坏了原有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B正确。

4.我国黄土高原,过去是肥沃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现在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A.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B.水旱灾害频繁发生C.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D.掠夺式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解析:选D。

对森林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是造成黄土高原现状的主要原因。

5.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上的生物将不能正常生活B.温室效应只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引起的C.温室效应可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D.温室效应可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选B。

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CO2、甲烷和各种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强烈地阻挡地球表面释放的红外线,致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低,亿万年来,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气体,因为温室气体创造了一个适合生物栖息生活的环境。

6.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B.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C.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D.防止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解析:选A。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就是进行就地保护,即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7.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种林解析:选C。

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既不要封山育林、禁止砍伐,也不要大砍大种。

应在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

纯种林造成森林系统的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生态平衡易遭到破坏。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捉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捕买卖解析:选D。

自然保护区主要针对原地的生态系统和物种进行就地保护,主要作用是减少人类活动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迁地保护是为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9.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解析:选B。

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10.随着工业的发展及各种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环境污染治理成了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之间的环境保护技术协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B.生物处理技术可应用于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土壤等多方面的污染防治C.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绝大多数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D.微生物只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作用解析:选D。

除了废水治理,微生物在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11.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措施,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防风阻沙,保护当地的草原和农田,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还未明显下降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D.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解析: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