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精品教案(含反思共8课)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精品教案(含反思共8课)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为什么两宋时期重文轻武的风气如此突出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概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目,了解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结合《北宋形势图》,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3.表演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

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

(备课素材附历史剧本——杯酒释兵权)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4.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

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

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5.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概括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

这里的他是()A.赵匡胤B.赵光义C.赵普D.石守信2.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宋朝时,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契丹②党项族③女真族④蒙古族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5.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对敌人的仇恨B.对祖国统一的渴望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7.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8.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9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本单元包括6-9课,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历史。

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复杂,政权分立,社会矛盾交织。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可能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政权更迭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理解各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时,学生需要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线索,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难点: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

2.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内容。

2.资料: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1) 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 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 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1) 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 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 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 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十一心课题“元朝的统治”。

教材主要围绕元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元朝的统治和社会风貌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辽宋夏金时期的基础上,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元朝的统治,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元朝的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元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过程2.元朝的政治制度3.元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元朝的历史。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图片教学法: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2.历史史料(如《元史》、《元朝实录》等)3.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4.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建立过程,如成吉思汗的统一、窝阔台的继位、忽必烈的建立元朝等。

3.操练(15分钟)分析元朝的政治制度,如行省制度、科举制度等,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元朝的政治体制。

4.巩固(10分钟)讨论元朝的经济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元朝的经济状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澶渊之盟的签订。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问大家有看过《杨家将》《杨门虎将》《杨门女将》等电视剧吗?有看过的同学知道这些电视剧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王朝吗?北宋时期,杨家七郎“七子去一子回”的悲剧发生在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交战的过程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探究新知(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展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苏颂《契丹帐》教师提问: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个民族怎样的生活情景?提示:诗歌描写了契丹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契丹族兴起的原因。

提示: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西夏民族的概况。

提示: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4.展示图片: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教师提问: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列表归纳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提示:5.教师提问:建立政权后,辽和西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学生回答:①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②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辽与北宋的和战”的相关内容,概括辽宋关系的变化。

提示:战→和→战→和。

2.展示材料: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宋、南宋、西夏、金和元朝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都市和文化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事件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区分。

此外,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可能局限于文字和艺术方面,对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认识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以及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都市的繁荣景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都市繁荣背后的原因,探讨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加深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理解。

5.知识拓展: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书法、绘画、戏曲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单元检测试卷: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单元检测试卷: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A.藏族B.维吾尔C.蒙古D.回族2.我国历史上曾经山现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按照他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铁木真②松赞干布③阿骨打④努尔哈赤。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3.西藏开始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4.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宋太宗 B.宋真宗 C.宋高宗 D.宋太祖5.如果你穿越回宋朝,出现在你生活中的场景有①瓦子里看杂耍②用交子买东西③使用瓷器饮茶④因为读诗词入狱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7.从唐朝灭亡到南宋建立这一历史时期,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

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A.五代和契丹 B.辽和北宋C.金和北宋 D.辽和南宋8.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好几个,其中位于北边的是A.大理B.吐蕃C.辽D.西夏9.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灭亡这个封建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10.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各州府设通判C.削弱相权 D.镇压黄巢起义二、填空题11.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先后出现吴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汉,史称“_____________”;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新人教版
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自主预习
巩固训 中考链 拓展阅
1.了解金政权的建立,金灭辽及北宋的史实。 2.知道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
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如何评价岳飞?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部分。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崛起的过程:
汉族政权是( B )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4.(2017·东营)右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
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B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金人 先后解除了岳飞、 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然后向 时金兀术攻打淮西又连败于宋军,终于使他认识到 可能用武力取胜,也表示愿意与南宋议和,于是双 的和议活动。宋高宗和秦桧见和议可成,像岳飞
不仅不再需要,还有碍于投降活动,加之金兀术害 议,也派人授意秦桧害死岳飞。因而宋高宗和秦桧 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此后宋金双方终 年十一月订立和议:南宋正式向金朝称臣,每年纳 绢 25 万匹,并以淮水为界,将淮水以北的地区划 和议因是在绍兴年间签订,故被称作“绍兴和议”
3.宋金议和 (1)内容:南宋对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散关 划定分界线。 (2)影响:形成 宋金对峙 局面。
一、选择题
1.“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
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
人物最有可能是( B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2.如果请你为《完颜阿骨打》这本连环画写一份
15.读右图,1141 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本课分析《北宋的政治》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起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则揭开了本时期历史的序幕,本课内容包括两个子目,第一目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介绍了宋朝的建立及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内容;第二目是“重文轻武的政策”,讲述了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以及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等内容。

本课内容围绕着北宋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分析。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熟悉程度较高,从《水浒传》中对于“禁军”的这一名词有所了解。

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采用多种形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和理解教材。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时空观念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时间、经过。

2.了解北宋的地理位置。

史料实证1.结合《北宋形势图》(1111年),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北宋地理位置的认识。

2.结合《宋朝科举考试图》分析宋代科举考试的概况,进一步分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历史理解1.了解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及这些措施导致的历史结果。

家国情怀1.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积贫积弱,认识到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地看问题的结论。

2.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及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课前准备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本课因为是宋辽夏金元时期历史的开篇,可以创设黄袍加身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涉及的时段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它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

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和金朝形成南北对峙。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据的局面,重新建立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民族关系发展”“社会变化”,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出现了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

第6课“北宋的政治”,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有“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有“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有“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蒙古族的兴起以及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有“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2019-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评-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19-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评-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这段话所描绘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2.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的措施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B.削弱和分割相权C.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D.重视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3.“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下列哪一事件不会..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 )A.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B.宋真宗亲征澶州城C.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D.北宋北伐辽遭失败4.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

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A.楚汉之争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渊之盟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B.隋和唐的关系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7.“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秦汉时期8.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人教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巩固强化复习

人教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巩固强化复习

C. 吐蕃、女真 D. 吐蕃、契丹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真题在线
3. [2018•南京中考]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 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为任掌。管”海材外料贸表易明征( 税C 、) 管理外商 A. 五铢钱的统一铸江及造南收地五购区铢舶的钱来开的货发统物在一的题铸官干造署材是。料在中汉不武能帝体时现期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宋高宗的话,表明南宋政府重视 C.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故C符合题意。 D. 闭关锁国的危害 南宋海外贸易繁荣,没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真题在线
2. [2019•山西中考]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
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契丹 B. 匈奴、女真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
B )秦少汉数时民期族唐 出骚是诗 塞金扰匈是中奴女原。真地族区建的立满宋的江词政红权。
王昌龄
岳飞
秦时明月汉时关, 壮志饥餐胡虏肉,
综合归纳
综合点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 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 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综合归纳
综合点3:宋元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总体特点:高度繁荣。 (1)从领域上看:各个领域全面辉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真题在线
5. [2019•济宁中考]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
正确的是( D )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隋朝都城在长安,即今西安,
元隋朝都是城汉在族大人都建,立即的今,北元京朝。 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是蒙古族人建立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重点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重点解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请问这是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两宋时期2.宋代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这里的“专门机构”是指( )A.中书省B.门下省C.蕃坊D.市舶司3.为便于南粮北运,元世祖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车轨,设置市舶司B.疏通大运河,缩短航线C.设置驿站,改修粮站D.修整黄河,开辟海运航线4. 1004年,辽国承天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米真宗赵恒也在寇准的软硬兼施之下御驾亲征。

但是,这场灭国级大战中,双方都觉得自己要满盘皆输了。

材料所述史实为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郾城大捷D.澶州之战5.《宋史》卷368《杨再兴传》记载:“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

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

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历史上称这次大战为A宋金大战 B.郾城大捷 C.宋西夏之战 D.宋辽之战6.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为此宋代实行文治。

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根据下列消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四川地区交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统治阶级的需要C.印刷术的改进D.商品经济的发展8.“他用武力和意志扫平了东亚。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C.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赵构3.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李世民——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B.宋真宗C.宋高宗D.明太祖5.右图中的回銮碑又叫契丹出境碑,坐落于河南濮阳县城,是记载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

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7.在探究宋辽、宋夏的和战关系后,小明同学列出了四个提纲,其中不正确...的是( )A.北宋送辽岁币B.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C.北宋送西夏岁币D.北宋向西夏称臣8.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9.为了写一篇论文,刘刚查找了与“契丹的兴起”“陈桥驿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有关的书籍。

他的论文题目可能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元朝的海外贸易》和《元曲选读》,让学生了解元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情况以及元曲的艺术特点。
-视频资源:《元朝的建筑工程》纪录片,展示元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和风格,如大都城、赵州桥等。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寻找元朝时期的历史痕迹。
2.拓展要求:
-学生需利用课后时间阅读相关材料,观看视频资源,并做好学习笔记。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近距离接触元朝时期的文物,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如元朝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文化成就等),深入探究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元朝的历史风貌,提高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行省制度
-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
-民族融合
-文化成就:元曲、建筑艺术
②重点词句:
-成吉思汗、忽必烈
-大都、行省、科举
-海外贸易、丝绸之路
-蒙古族、汉族、回族
- "马可·波罗游记"、元曲选段
③艺术性与趣味性: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内容和辅助信息。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挂图、元朝时期文物模型。
2.软件资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教学课件、历史视频资料。
3.课程平台:学校局域网教学平台、课堂互动软件。
4.信息化资源:电子白板、历史专题学习网站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5.教学手段:分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场景模拟。
4.课堂小结
5.课后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概况: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2.统一蒙古
( 1 )背景: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 2 )经过: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知识点2 蒙古灭西夏与金
3.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

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

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 年西夏灭亡。

4.蒙古灭金
( 1 )战略: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 2 )时间:1234年,蒙古灭金。

( 3 )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知识点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5.背景
( 1 )忽必烈即位: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

( 2 )忽必烈建制: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6.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7.统一
( 1 )南宋灭亡: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 2 )统一:1279 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3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下图人物的功绩是( A )
A.统一蒙古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灭亡南宋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是我国哪一民族的首领( B )
A.党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知识点2 蒙古灭西夏与金
3.1227年,因蒙古军队进攻而灭亡的政权是( D )
A.南宋
B.辽
C.金
D.西夏
4.金朝最后是在哪两个政权的夹击下灭亡的(C )
A.蒙古、北宋
B.蒙古、西夏
C.蒙古、南宋
D.南宋、西夏
知识点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5.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这主要说明( D )
A.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B.忽必烈代表汉族人民的利益
C.忽必烈虚心纳谏
D.忽必烈学习和利用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6.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的南宋抗战派大臣是( C )
A.耶律阿保机
B.寇准
C.文天祥
D.陆秀夫
7.“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

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 B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灭南宋,再次统一中国,尤其是把原吐蕃地区、原大理地区、今黑龙江下游和外兴安岭以北地区都纳入中央的统治之下,对我国疆域的奠定,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统一的意义。

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中国南北方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疆域的奠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扩大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课后巩固提升
1.马克思在谈到某位历史人物时说:“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

”“他”是( A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耶律阿保机
D.阿骨打
2.下列政权中,被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所灭的有( B )
①辽②西夏③南宋④北宋⑤金
A.①②③⑤
B.②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⑤
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要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D )
A.铁木真被推举为各部共同的大汗
B.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使用蒙古文字
C.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4.忽必烈效法汉制的根本目的是( C )
A.笼络汉人
B.更好地统治汉人
C.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
D.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5.诵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三字经》中有“嬴秦氏,始兼并……迨至
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之句。

其中使我国结束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C )
A.秦、隋、宋
B.秦、宋、元
C.秦、隋、元
D.隋、宋、金
6.下图所示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D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繁荣与开放
D.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7.某校七年级( 3 )班小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
金和议”“元朝的建立”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她研究的课题是( D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摘编自《蒙古秘史》材料二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

材料三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 1 )材料一反映了12世纪蒙古草原的什么社会情境?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
蒙古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铁木真年幼丧父,经历磨难,最终通过武力扩张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大业并建立了政权。

( 2 )材料三“至元八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 1271年。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灭亡南宋;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 3 )材料四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
重视农业。

( 4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民族交融,对统一全国有着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